2020年山东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初试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学位)
(二)广告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广告形态,近现代广告特点
(三)现代广告
广告的性质与任务,广告的功能和作用,广告对社会的影响
(四)广告基本原理
广告定位理论,USP理论,4P组合与4C组合,广告传播的特点
(五)广告运作规律
广告活动一般规律,广告公司运作规律,广告策划的主要内容与程序
(六)广告主体
广告组织,广告代理制度
(七)广告信息
广告信媒介基本概念,广告媒体计划
(九)广告效果测定
广告测定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
(十)广告管理
广告管理基本概念,广告管理机构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考试时间: 3小时
考试总分: 150分
考试方式:闭卷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应用题(以上题型不一定同时出现)
(二)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美国公共关系职业发展,当代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
(三)公共关系主体
组织形象,形象指标,公关部职能,公共关系职业定义,公共关系人员素质。
(四)公共关系对象
公众的特点,公众分类,影响公众的基本方法
(五)公共关系传播
公关传播的四种模式,新闻发布会,制造新闻的三种基本形式,公共关系广告
(二)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消息写作,通讯写作,评论写作
(三)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发展与现状,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纪录片,广播电视经营管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广播电视节目分析、策划
公共关系学部分
(一)公共关系基本概念
公共关系的定义,公共关系“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公共关系系统观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扬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扬专业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扬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扬史、传扬学理论、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扬伦理与规矩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扬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控制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挑选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

五、考试内容一、中国新闻传扬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扬活动1.中国新闻传扬活动的历史渊源2.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新闻传扬活动及其形态(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的发端2.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3.在华外报网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评价(三)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1.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3.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4.自由新闻体制与新闻事业的演变5.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生与发展2.革命按照地的新闻事业3.抗日民主按照地的新闻事业4.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五)国统区的新闻统制与党营新闻事业1.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变化2.党营新闻事业的演变(六)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1.民营新闻事业的商业化探索2.民营新闻事业的时代转型3.民营新闻事业的步履维艰4.民营新闻事业的历史评价(七)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殖民化1.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2.沦陷区新闻法制的殖民性(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2.1956年全国新闻工作改革(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发展与调节2.新闻传扬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十)“十年浩劫”中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艰巨发展2.新闻传扬业的反思(十一)改革展开以来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探索与改革2.新闻传扬业的日渐展开3.传扬生态与传扬格局的重构(十二)1949年以来台、港、澳的新闻传扬业1.台湾的新闻传扬业2.香港的新闻传扬业3.澳门的新闻传扬业二、外国新闻传扬史(一)古登堡与新闻事业萌芽1.古登堡与印刷术2.早期新闻形态:偶尔出版物3.新闻事业的萌芽:定期报刊的兴起(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1.星法院与新闻管制2.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3.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三)18世纪:英国的荣誉1.英国的跃进2.笛福《评论》与斯威夫特《检查者》3.《闲话者》和《旁观者》(四)美国自立战争与言论自由确实立1.北美殖民地报业——富兰克林与曾格案2.自立战争宣传家3.杰弗逊与宪法《第一修正案》(五)法国大革命与报刊1.大革命与报刊2.《人权宣言》与言论自由(六)便士报的革命1.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2.便士报的革命(七)大众报纸与黄色新闻1.大众报刊与大众文化2.普利策与“新式新闻事业”3.赫斯特与黄色新闻(八)广电简史1.广播与电视:发端2.美国广播:私有商业型模式确实立3.BBC:公共广播系统的建立4.六十年代的电视新闻5.解除管制与兼并浪潮(九)国际传扬:走向地球村?1.国际传扬2.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3.国际新闻流向与世界传扬新秩序三、传扬学理论(一)传扬与传扬学1.关于传扬的认识2.传扬学的发展3.传扬学的研究主意4.传扬学研究的流派(二)信息、符号与传扬1.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中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2.信息传扬的过程研究3.符号学基本概念4.传扬中的符号使用(三)传者研究1.把关人研究2.媒介规范理论(四)媒介研究1.加拿大传扬学派的媒介理论2.媒介情境论3.李普曼媒介理论(五)受众研究1.大众受众理论2.使用与满意理论3.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六)传扬功效1.传扬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2.传扬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3.大众传扬的社会效果研究(七)人际传扬1.人际传扬的特点和功能2.人际传扬与人际关系3.人际传扬与媒介效应(八)组织传扬1.组织传扬的特点和作用2.组织内传扬3.组织外传扬(九)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1.大众传扬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2.大众传扬的生产和发展过程3.大众传扬的社会影响4.大众传扬与大众文化四、网络传扬(一)网络传扬基本概念1.网络系统构成的基本概念2.网络传扬的基本历程和趋势3.网络传扬的特性与属性4.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二)网络传扬的基本形态1.网络中的人际传扬2.网络中的群体传扬3.网络中的组织传扬4.网络中的大众传扬(三)网络传扬的典型形式1.传扬2.即时通讯工具3.网络社区传扬4.搜索引擎传扬5.社交媒体传扬6.APP应用传扬(四)网络传扬的文本1.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动力2.网络传扬的符号类型3.网络文本的总体特征(五)网络情景中的传扬者1.网络新闻传扬者的构成2.我国网络媒体的结构要素3.网络新闻传扬中的“把关人”(六)网络情景中的网民1.中国网民的规模与构成2.中国网民的需求3.网络环境与网民心理4.作为受众的网民的总体特征5.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受众6.作为公民新闻主体的网民(七)网络传扬的结构1.网络传扬的结构2.网络传扬的信息传扬结构3.网络传扬的意见传扬结构4.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八)网络传扬的效果1.网络传扬效果的表现方式及其复杂性2.网络传扬与议程设置3.网络传扬与沉默的螺旋4.网络新闻传扬效果评估五、新闻学理论(一)新闻定义1.新闻定义2.新闻定义的学术历史(二)新闻与宣传(三)新闻与舆论(四)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在新闻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五)新闻真切1.新闻真切2.新闻真切在现实中的影响因素3.新闻失实的缘故和表现(六)新闻客观性原则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2.新闻客观性的内涵3.影响新闻客观传扬的因素(七)新闻体制1.新闻体制2.新闻体制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八)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2.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关法律实践3.在中国如何理解新闻出版自由六、传扬伦理与规矩(一)传扬伦理概述1.传扬伦理的理论渊源2.传扬伦理的普通原则(二)传扬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1.真切性及其伦理边界2.新闻炒作3.有偿新闻4.图片伦理5.传扬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6.灾害报道(三)传扬法概述1.区别“法制”与“法治”2.新闻传扬法的渊源3.中西方新闻立法的历史(四)宪规矩范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言论、出版自由3.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五)政府信息藏匿与国家秘密保护1.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藏匿制度2.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密法(六)传扬与司法1.司法藏匿和司法自立2.新闻报道与司法审判的平衡(七)传扬与公民权利1.传扬与名誉权2.传扬与隐私权3.传扬与肖像权4.传扬与著作权(八)新闻业的行政管理1.报纸、期刊2.广播电视3.互联网4.新闻记者。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重要性2.文章目的:提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二、核心知识点梳理1.新闻理论1.1 新闻定义与特点1.2 新闻价值与新闻分类1.3 新闻工作者素养与职责2.传播学理论2.1 传播模式与过程2.2 传播媒介与发展趋势2.3 传播效果与受众研究三、学习方法与策略1.课堂学习1.1 积极参与讨论,巩固基础知识1.2 关注业界动态,结合实例理解理论2.课外拓展2.1 阅读经典教材,系统学习相关理论2.2 关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前沿研究2.3 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3.考核与评价3.1 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查漏补缺3.2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与要求3.3 结合历年真题,总结答题技巧四、学习资源推荐1.教材与著作1.1 《新闻学概论》1.2 《传播学教程》1.3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2.在线资源2.1 专业网站与论坛2.2 学术论文数据库2.3 知名学者与专家的博客、微博等五、结语1.强调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性2.鼓励持续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正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与传播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日益繁荣。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对于培养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广大考生提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一、引言1.背景介绍在我国,新闻与传播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涵盖了新闻理论、传播学理论等多个领域,是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对于学生在业界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文章目的本文从核心知识点梳理、学习方法与策略、学习资源推荐等方面,为广大考生提供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的学习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考生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提高学习效果。

二、核心知识点梳理1.新闻理论1.1 新闻定义与特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事件及其相关信息的报道。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全解析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全解析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334+440)全解析考试大纲变化后的第一年,和去年相比,今年334题目整体不难,考察题目非常常规,应该尽在大家的掌握之中,基本都是“热点”,没有出现很偏和冷门的题目。

从题型来看,没有了案例分析题,相当于少了一道大论述题,题量缩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写不完了~~从分数来看,每道题分数增加,字数应该相应增加。

另外,前沿热点考察趋势更加明显,更需要大家在看完参考书、背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在考察议程设置的时候,不局限于考察理论内容,还要简述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

考前一直强调技术学派会成为考察热点,简答第二问就考察了虚拟现实技术。

论述题在考察舆论时,也需要结合现在的媒体融合大背景作答。

“讲好中国故事”这道题是很常规的考法,按照上课讲的专题内容作答就可以。

专业一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1.简述议程设置的含义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

评析:传播效果理论一直是高频考察知识点,设置有关的题目。

理论属于适度效果论的代表性理论,考察的重中之重。

这道题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什么”,把议程设置的理论内容答出来即可。

第二问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的变化,可以从议程设置主体泛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双向化、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化这几个角度作答。

2.简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

评析: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新传行业带来了大变革,技术学派是一个考察趋势,VR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和这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从现场感、客观性、自主性、交互性这几个角度作答,再加上技术应用案例即可。

比如VICE 杂志《纽约百万人大游行》、《得梅因纪事报》大型解释性报道《丰收的变化》。

3.简述网络用户的主要特征。

评析:这部分知识在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里有很详细的论述,也可以从受众的变迁这个维度进行思考。

具体可以从网络用户的产消合一、互动性强、个性化、分众化作答。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代码:334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新闻与传播………………………………………………………………………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之一,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基础知识及实践能力。

二、考查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的主要目标是考查考生新闻传播实务方面的综合知识及策划、创作等实践能力。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考查的题型有:名词解释(20%左右)、简答题(20%左右)、论述或综合应用题(20%左右)、策划与创作(新闻、广播电视、广告实务中的策划与创作,40%左右)。

四、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广告理论与实务一、广告的起源、发展与现代形态(一)广告的起源与原始广告形态1.广告的起源2.原始商业广告形态及其基本元素(二)古代广告与广告活动1.古代社会的经济与传播2.古代的广告活动(三)近代广告与广告活动1.近代社会的经济与传播2.近代广告活动(四)现代广告及其运动形态1.现代广告的基本特征2.现代广告的运动形态二、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与作用(一)营销:广告的工具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的本质功能及其延伸功能2.广告营销功能的局限(二)经济:广告的一种重要社会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是社会经济发展强大的驱动力和润滑剂2.广告与媒介经济(三)文化:广告的又一种社会性功能与作用1.广告对文化市场利销性的利用2.广告对社会消费文化的影响(四)广告的社会责任及其伦理冲突1.广告的社会责任问题2.广告与社会伦理冲突及其调适三、广告理论发展演进与广告理论体系(一)广告理论发展演进1.产品推销期的广告理论2.转型期的广告理论3.营销与传播整合期的广告理论(二)几大经典广告理论1.广告功能观P理论3.定位理论4.品牌理论5.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三)广告理论体系1.广告自系统理论2.广告营销与传播系统理论3.广告社会化系统理论(四)广告理论的未来发展1.不变的理论目标指向2.永远的整合营销传播四、广告传播的基本模式(一)大众传播模式1.大众传播的基本模式“5W模式”2.大众传播模式的丰富与发展(二)广告传播模式1.基于大众传播模式的广告基本传播模式2.广告的传播代理模式3.广告传播的N级传播模式4.重复律五、广告的信息生产与内容分析(一)广告的信息生产1.从市场调查到广告运动的整体策划2.广告信息生产流程3.广告诉求4.从诉求走向创意与表现(二)广告的内容分析1.广告的工具性限制2.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原则3.广告传播的非完全信息与完全信息六、广告传播的渠道分析(一)现代社会的媒介状况1.“媒介”基本概念释义2.媒介与广告的关系3.现代广告媒介的类型4.媒介的数字化与碎片化(二)广告传播媒介的商业价值1.广告传播媒介代理与媒介购买2.新广告传播媒介开发3.广告传播媒介商业价值的衡量标准(三)广告传播媒介的选择与组合1.广告传播的媒介选择2.广告传播的媒介组合七、广告传播的受众与消费者分析(一)作为广告传播信宿的受众1.核心概念:受众、广告受众与广告目标受众2.传播学关于受众的基本理论3.广告受众的特征与类型4.广告受众的接受行为5.广告受众的接受心理(二)作为广告传播目标对象的消费者1.消费者和目标消费者2.界定目标消费者:消费者类型的区分与选择3.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4.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5.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八、广告传播的效果分析(一)广告效果及其指标体系1.传播效果与广告效果2.广告效果的层级3.广告效果的类型4.广告效果的特性(二)广告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影响因素1.广告信息输入2.广告受众信息处理3.市场输出(三)广告效果的衡量指标与检测1.衡量广告效果的指标体系2.多级指标体系下基于广告目标的广告效果检测(四)广告效果的有限性1.广告投放的边际效用递减2.广告效果产生的条件性九、广告传播的控制分析(一)广告传播的主体分析1.广告传播的行为主体:广告主2.广告传播的代理方:广告公司3.广告传播的信息“把关人”:媒介4.广告传播多元主体的行业自律(二)广告传播的社会控制1.广告传播的社会控制体系2.法律法规与广告传播3.广告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式4.广告社会监督的程序与途径(三)广告传播的信息控制1.广告信息控制的阶段2.广告信息控制的途径与制度3.广告信息控制的标准十、广告与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及其趋向1.整合营销与整合营销传播2.整合营销传播的兴起3.整合营销传播的实践及发展(二)广告与营销要素整合1.营销的基本要素2.广告与营销要素的整合(三)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整合1.营销推广的基本要素2.广告与营销推广要素的整合十一、广告传播的数字化生存与网络化发展(一)数字传播与媒体发展1.技术变革与媒体发展2.数字传播背景下的媒体发展(二)传统广告的延续与创新1.传统媒体与传统广告2.新媒体广告对传统广告的延续3.数字传播背景下广告生存形态的变迁(三)广告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生存1.网络:未来传播的主导形态2.网络传播平台的营销传播开发3.广告的专业化数据库生存4.未来广告信息流与物流的融合5.网络广告的重新定义十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传播(一)广告传播的全球化背景(二)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传播策略的选择1.基于文化趋同的一体化策略2.基于文化差异与多元文化共存的本土化策略(三)全球化背景下广告传播的发展趋势1.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跨国广告集团的未来发展2.跨国广告集团全球广告传播的运作3.全球广告传播的文化发展趋向十三、未来广告产业形态的发展与变迁(一)广告与广告产业1.广告: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2.以广告业务为核心的传统广告产业(二)全球广告产业的两次重大转型1.从单纯的媒介代理到综合型的广告代理2.从综合型的广告代理到整合营销传播代理(三)未来广告产业的发展1.大产业概念的建立2.广告产业结构的重组3.广告产业链的重新建构4.以新媒体发展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趋向第二部分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一、广播电视传播的物质基础(一)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原理(二)世界广播传播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三)世界电视传播技术演进简史二、世界广播电视事业因传播技术而渐次发展(一)世界广播传播技术语境下的早期节目形态(二)英国、美国的电视传播事业三、中国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概说(一)民国时期的广播传播事业(二)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三)香港、澳门地区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四)台湾地区的广播电视传播事业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一)生产力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础(二)文化创意对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三)媒介竞争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动力(四)受众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支撑点五、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与社会功能(一)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三)电视传播与“地球村”(四)广播传播的永恒魅力六、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二)新闻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三)文艺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半壁江山”(四)社教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后起之秀”(五)服务性节目——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服务使者”七、广播电视传播的语言(一)广播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二)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八、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一)遍布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播音员(二)电视新闻节目播音角色研究(三)广播电视记者九、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二)文艺节目的编制(三)社教节目的编制(四)服务性节目的编制(五)新闻节目的采访与编辑十、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一)广播电视节目调查分析与管理(二)以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为中心的管理(三)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管理(四)广播电视的广告管理十一、国家关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准则(一)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三)2016年国家颁布传媒业十大新法规五、参考书目1.黄匡宇,《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五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传播第一节传播的概念一、传播概念的演变二、传播的定义第二节传播的基本分类一、自我传播(人内传播/内向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组织传播四、大众传播第二章传播者分析第一节大众传播者一、大众传播者的出现二、大众传播者的特点三、大众传播者的任务四、大众传播者的权利第二节大众传播者与“把关人”理论第三章受众分析第一节受众的分类及其特点一、分类二、特点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受众对讯息的选择行为一、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二、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四章信息与符号第一节对信息的基本认识一、定义二、信息与符号三、信息与讯息第二节信息的分类与特征一、信息的分类二、信息的特征第三节符号——内容的载体一、符号的定义二、符号与意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四、符号的分类第四节语言符号一、语言符号的特点二、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三、语言符号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五节非语言符号一、物体非语言符号二、体态非语言符号三、伴随非语言符号四、时空非语言符号第五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二节网络与新媒体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第六章媒介理论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第七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二、媒介产业三、媒介组织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八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第九章传播效果分析第一节传播效果的概念一、传播效果的定义二、传播效果的分类第二节大众传播效果的评估一、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有限效果论三、适度效果论四、强大效果论五、关于效果评估的评论第三节提高传播效果的途径一、宣传的七种手法二、霍夫兰的说服策略三、卡特赖特的劝服原则四、赖平格尔的劝服设计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十一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二、媒介伦理的失范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二、媒介与权利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湖北文理学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新版)

湖北文理学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新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代码334)》(以下简称《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新闻采编
对考生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新闻采访能力、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能力、新闻稿件的组织和编辑等能力进行考查,突出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的考核,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新闻素养与业务综合能力。

第二部分:新闻评论
对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评论的要素等核心知识内容,以及不同媒介中新闻评论的具体写作技巧与能力进行考查,突出理论素养和写作能力两个方面的考核。

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具备开阔的视野、专业的新闻思维、辩证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熟练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技巧。

四、考试题型与分值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社会热点,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为主,少用或不用名词解释、填空等题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
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1。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全解析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全解析

2020中国传媒大学MJC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初试题目(334+440)全解析考试大纲变化后的第一年,和去年相比,今年334题目整体不难,考察题目非常常规,应该尽在大家的掌握之中,基本都是“热点”,没有出现很偏和冷门的题目。

从题型来看,没有了案例分析题,相当于少了一道大论述题,题量缩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写不完了~~从分数来看,每道题分数增加,字数应该相应增加。

另外,前沿热点考察趋势更加明显,更需要大家在看完参考书、背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在考察议程设置的时候,不局限于考察理论内容,还要简述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

考前一直强调技术学派会成为考察热点,简答第二问就考察了虚拟现实技术。

论述题在考察舆论时,也需要结合现在的媒体融合大背景作答。

“讲好中国故事”这道题是很常规的考法,按照上课讲的专题内容作答就可以。

专业一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1.简述议程设置的含义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变化。

评析:传播效果理论一直是高频考察知识点,设置有关的题目。

理论属于适度效果论的代表性理论,考察的重中之重。

这道题有两个小问,第一小问“是什么”,把议程设置的理论内容答出来即可。

第二问议程设置理论在新环境下的变化,可以从议程设置主体泛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双向化、媒体与公众的互动化这几个角度作答。

2.简述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特征。

评析:现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新传行业带来了大变革,技术学派是一个考察趋势,VR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和这道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从现场感、客观性、自主性、交互性这几个角度作答,再加上技术应用案例即可。

比如VICE 杂志《纽约百万人大游行》、《得梅因纪事报》大型解释性报道《丰收的变化》。

3.简述网络用户的主要特征。

评析:这部分知识在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里有很详细的论述,也可以从受众的变迁这个维度进行思考。

具体可以从网络用户的产消合一、互动性强、个性化、分众化作答。

2023年暨南大学《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

2023年暨南大学《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

考试科目: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A 卷
共 2 页,第 1 页
判断出: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近,5 分钟就能走到;还能实时听到孩子和家 人的聊天内容、看到孩子放学在书桌前做手工。
为什么儿童智能手表会成为一双时刻偷窥的眼睛?测试人员发现,根 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操作系统过于老旧。这款手表使用的竟然是没有任何权 限管理要求的安卓 4.4 操作系统,距今已将近 10 年,而它的最新版本已 经更新到了安卓 12。厂家出于压低成本的考虑,选用低版本的操作系统, 这意味着在这样的儿童手表上,各种 App 安装后,无需用户授权就可以开 启多种敏感权限,轻易获得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隐私信息,孩 子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2023 年暨南大学《334 新闻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全效媒体 2. 数据可视化 3. 新闻游戏 4. 编辑方针 二、简答题(选做 3 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特点。 2. 简述融合新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3. 公共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如何遵循互联网思维? 4. 简述发展新闻学的理论内涵。 三、论述题(每题 25 分,共 50 分) 1. 结合具体案例,论述在数字媒介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 进行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2. 结合具体实践案例,论述媒体参与环境议题治理的理念与策略。 四、实务题(每题 50 分,共 50 分) 如今儿童智能手表几乎成了孩子们的“标配”,借助它,家长可以 方便地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行踪。不少低配版的儿童智能手表在各大 电商平台畅销热卖,315 信息安全实验室对此展开了专门的测试。工程 师将一款有着 10 万+销售记录的儿童智能手表,同时将一个恶意程序进 驻到智能手表中,实现了对手表的远程控制。工程师可以对孩子实时定 位,不间断收集孩子的移动轨迹,轻松圈定孩子的活动范围,甚至可以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入学统一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传播的表层分析communication最普遍的解释,是把信息、意见、经验、态度,由一方传递给另一方。

由第一层意思的延伸意义,产生出了第二层意义——交通,指车、船、飞机等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科技发明。

相当于今天的大众媒介,即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等,代表了新的科技发明。

传播学对传播意义的界定1 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共享说)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影响说)3. 强调传播是交流的互动过程(互动说)“共享”说就是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有的过程。

(亚历山大·戈德,1959)我们可以给传播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即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宣韦伯,1971)传播乃是建立共同性,也就是设法共同享有一则消息、一个观念,或者一种态度。

(徐佳士,1987)“影响”说某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1953)传播就是一个系统(信源),通过操纵可选择的符号去影响另一个系统(信宿)。

(奥斯古德,1957)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程序。

(香农-韦弗,1949)“互动”说互动,甚至在生物的层次上,也是一种传播;不然,共同行动就无法产生。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2023年起适用)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大纲(2023年起适用)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华中科技大学专业课《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代码:334)考试大纲(2023年起适用)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我校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科目之一。

旨在检验考生新闻传播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新闻传播学学术型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察学科范围(一)必考范围:新闻采访与写作(二)选考范围:新闻评论、视听传播、网络传播、广告实务(备注:选考的四个部分中由考生根据报考方向选择相应的部分)三、考试形式与答题时间(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查比例:1.必答部分,约占总卷面分数的50%;2.选答部分,约占总卷面分数的50%。

四、题型简答题、写作题、论述题、综合应用题五、参考书目1.《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

2.马少华:《新闻评论教程》(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

3.郭小平:《视听新媒体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4.钟瑛:《网络传播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

5.余明阳、陈先红、薛可:《广告策划创意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陈先红:《现代公共关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一)新闻基本要素(二)新闻价值判断与新闻报道策划(三)新闻采写特征与原则(四)新闻采访形式、采前准备、提问和交流艺术、现场观察与突破(五)新闻报道主要特点、构成要件、叙事结构(六)新闻报道文体及其特点(七)不同形态媒体写作特点二、新闻评论(一)新闻评论的传播、思维和表达特征(二)新闻评论中的观点、论据、叙事与论证(三)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四)新闻评论的选题、标题与语言(五)社论、述评与评论性按语(六)新闻评论的伦理三、视听传播(一)媒介融合下的视听传播变革(二)视听新媒体的界定、特征、演进规律与传播理论(三)视听新媒体的形态、业态与生态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四)移动传播:流动社会的视听传播与空间的流动化(五)屏幕文化:户外视听新媒体与现代都市空间建构(六)网络影视内容生产、传播与营销的创新案例(七)数字化广播:多元化的网络音频传播(八)短视频平台:视听内容与算法推荐(九)视听新媒体规制四、网络传播(一)互联网发展历史与趋势(二)网络传播方式及影响(三)主要网站类型及特征(四)网站的商业运营及其技巧(五)网络新闻评价及管理(六)网络舆论及其传播规律(七)网民及其活跃群体(八)网络管理及其中国特色五、广告实务(一)广告策划报告、广告调查的操作流程(二)产品认识、分析与定位(三)广告战略策划(四)广告创意的基本内涵、广告创意者的素质开发(五)广告文案创意的基本要求,主题创意的方法,结构创意、语言创意的基本形式、方法及技巧(六)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一般原理(七)公共关系的工作、公共关系的程序(八)公共关系的战略表现、公共关系的传播策略、传播工具(九)书中的案例评析。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考查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新媒体传播与经营等实务环节所需的综合能力,以及应用传播学和新闻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传播与媒介状况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为选拔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高级人才,《综合能力》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考查应用型新闻传播活动所要求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知识信息综合运用水平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主要考察知识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1.新闻采访的特点和活动方式2.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3.常见新闻题材的报道思路和采访规划4.新闻语言特点5.新闻价值的判断6.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及各类新闻体裁写作7.新闻背景8.隐性采访(二)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流程、特点2.新闻媒介的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3.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分析、社会效果分析及媒介适宜性分析4.各类新闻标题的种类、结构和制作5.新闻图片的选择与编辑6.新闻报道的配置7.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三)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分类2.社论的种类和写作要求3.评论员文章的种类和写作要求4.编者按的类型和写作要点5.短评的写作要求6.专栏评论(四)媒介融合与新媒体写作1.新媒体写作的基本特征和类型2.媒介融合与新闻生产的新流程(五)广告传播实务1.广告创意与表现2.广告品牌与定位3.广告与社会文化4.互联网与广告传播5.社会化媒体与广告传播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四种题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考试形式: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理论、网络传播与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播伦理与法规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播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术语解释;2、简答题;3、论述题;4、材料分析题。

五、考试内容(一)中外新闻传播史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形态2、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3、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早期发展6、美国言论自由的确立及大众报纸的诞生与发展7、法国大革命与报刊8、广播电视简史9、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介的历史(二)传播学理论1.传播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传播理论溯源与流变3.传播学的规范理论4.传播学的经验主义理论5.传播学的批判主义理论6.后现代与性别传播理论7.西方传播理论的变迁8.中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三)网络传播与新媒体1.网络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形态2.网络传播的文本3.网络情景中的传播者、把关人及网民4.网络传播的结构5.网络传播的效果6.传播技术演进的社会文化意义7. 新媒体的概念与发展历程8. 新媒体技术与形态9. 新媒体传播实践10. 新媒体用户特征11. 新媒体相关理论模型(四)新闻学理论1.新闻本源2.新闻真实3.新闻价值4.新闻媒体5.新闻事业6.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7.新闻宣传8.新闻舆论9.新闻出版自由10.新闻人才与队伍11.新闻法治12.新闻道德(五)传播伦理与法规1、传播伦理概述2、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3、传播法概述4、宪法规范5、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秘密保护6、传播与司法7、传播与公民权利8、新闻业的行政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
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
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
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一)媒介与社会
1.理解传播媒介
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3.1)传播媒介的界定
3.2)传播媒介的类型
2.媒介的社会功能
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3.媒介的社会影响
1)媒介与政治舆论
2)媒介与经济发展
3)媒介与社会文化
4)媒介与国际关系
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5.1)效果与效果研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