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称收集(15)——时令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

中国古代十二月份的别称(附每月别称和节日含义、中日法月份别称)十二月份的别称(通俗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夹仲、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古代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

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

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中国古代中各月份的别称1、月份的别称(通俗版)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初夏余月五月:蒲月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阳溽暑季暑且月七月:瓜月巧月兰月兰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八月: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壮月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季冬残冬末冬嘉平穷节星回节2、夏历月份别名一月:正月、元月、端月、孟月、征月、初月、嘉月、三微月、陬(zou)月、孟春、开岁、发岁、献岁、芳岁、华岁、早春、春王、孟阳、孟陬、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青阳、三阳、初春、始春、元春、大簇、首春、元阳、正阳、寅月、泰月。

二月:杏月、丽月、花月、令月、如月、仲春、酣春、仲阳、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潮、夹钟、大壮、卯月。

三月:桃月、桐月、蚕月、季春、末春、暮春、晚春、杪(miao)春、莺时、桃浪、雩(yu)风、樱笋时、上已、寒食、三春、阳春、故洗、央月、辰月。

四月:梅月、麦月、仲月、阴月、乏月、麦秋月、清和月、余月、槐月、孟夏、初夏、维夏、槐夏、麦候、麦序、纯阳、正阳、朱明、麦秋、仲吕、乾月、槐序、已月。

五月:榴月、蒲月、恶月、皋月、午月、仲夏、天中、郁蒸、小刑、鸣蜩(tiao)、满月、端阳、端月、蕤(rui)宾。

六月:荷月、季月、焦月、暑月、溽月、且月、伏月、季夏、精阳、徂(cu)署、荔月、天贶(kuang)、林钟、遁月、未月。

七月:兰月、瓜月、凉月、巧月、相月、桐月、霜月、孟秋、初秋、上秋、首秋、早秋、新秋、瓜时、兰秋、肇秋、中元、夷则、否月、申月。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仲商、正秋、中秋、桂秋、竹小春、南吕、酉月。

九月:菊月、朽月、玄月、亥月、青女月、季秋、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晚秋、季商、暮商、霜序、重阳、菊秋、无射、菊序、元月、剥月、戍月。

关于春夏秋冬岁月的古代别称,满满的全是干货

关于春夏秋冬岁月的古代别称,满满的全是干货

关于春夏秋冬岁⽉的古代别称,满满的全是⼲货【古代年岁别称】总⾓: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之宴”,⼜《齐风·甫⽥》“总⾓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

陶渊明《荣⽊》诗序:“总⾓闻道,⽩⾸⽆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未冠,头发下垂,因⽽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戴礼记·保傅》:“束发⽽就⼤学,学⼤艺焉,履⼤节焉”。

及笄:指⼥⼦15岁。

语出《礼记·内则》“⼥⼦……⼗有五年⽽笄”。

“笄”,谓结发⽽⽤笄贯之,表⽰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成年待嫁,⼜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选·宋⽂皇帝元皇后哀策⽂》:“爰⾃待年,⾦声夙振”。

 弱冠:指男⼦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弱,冠”。

古代男⼦20岁⾏冠礼,表⽰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

以后称三⼗岁为“⽽⽴”之年。

《聊斋志异· 长清僧》:“友⼈或⾄其乡,敬造之,见其⼈默然诚笃,年仅⽽⽴”。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不惑”。

以后⽤“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宪书》:“⾜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艾”。

⽼年头发苍⽩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以天⼲地⽀名号错综参互⽽得名。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六:“(赵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挪六⼗花甲⼦,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亦作“古希”。

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

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

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别称指与常用名称同为官方正式名称的其他名称。

那么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季节时令的别称是什么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一)区别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优劣,有利于社会前进的脚步。

优:民本思想,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

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精神境界,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还有"位卑不肯忘忧国"、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劣:推崇守旧,"天可变,地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官僚贵族欺压人民、"君子忧道不忧贫"、抑制百姓通过商业或其它途径谋求更多的物质利益。

压制个性,压制自由思想,阻碍发展等(二)以时代的角度,以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高天伦。

全网最全的古代别称和雅称的集合震撼来袭!(建议收藏)

全网最全的古代别称和雅称的集合震撼来袭!(建议收藏)

全网最全的古代别称和雅称的集合震撼来袭!(建议收藏)01.植物罂粟花:花君子、锦被花、米壳花、罂子粟、御米、象谷、米囊、囊子、阿芙蓉牡丹: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牵牛花雅称:朝颜芍药:将离向日葵:雪末籽竹子:竹醉日02.自然事物霜:青女雪:琼芳、琼花、玉蝶、玉鸾、寒酥、凝雨、玉沙、玉鸾、六出、寒酥、玉妃、瑞白、素尘、积素、碎琼、仙藻、乾雨、雨冻、冰霰、璇花、青盐、凝雨、银粟、素液、铅粉太阳:丹灵、皦日、乾曜、宝镜、曜灵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夕阳:落晖、西景、夕晖、夕暾云的雅称:玉叶、纤凝。

银河:天河、天汉、星汉、星河、银浦、银弯、云汉03.关于时间节点十二月份的别称:一月首阳,二月绀香,三月莺时,四月槐序,五月鸣蜩,六月季夏,七月兰秋,八月南宫,九月菊月,十月子春,十一月葭月,十二月冰月。

一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阳、初月、初春、开岁、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大簇。

二月:仲春、卯月、杏月、仲阳、丽月、花朝、中春、甜春,正春,如月,令月,花朝,竹秋。

夾钟。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桐月、蚕月、桃浪、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姑洗。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月、槐序、麦月、麦秋、清月、初夏,首夏,维夏,槐夏,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中吕,麦候,麦秋,仲吕。

五月:仲夏、午月、榴月、蒲月、中夏、皋月,天中,端阳,蕤宾。

六月:季夏、未月、暮夏、荷月、暑月、溽暑、焦月、晚夏,伏月。

林钟七月:孟秋、申月、瓜月、凉月、兰月、兰秋、巧月、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酉月、桂月、正秋、中秋、爽月、桂秋、壮月,获月,仲商,南吕九月:季秋、戌月、暮秋、菊月、菊序、霜序、咏月、菊秋、晚秋,凉秋,玄月,秋白,暮商,季商,无射。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开冬、吉月、阳月、上冬,坤月,阳月,小阳春,应钟。

别称收集(15)——时令

别称收集(15)——时令

时令别称霜年岁的代称。

春秋四季的代称。

发生春的别号。

阳中春的别称。

长嬴夏天的别称。

纁夏夏的别名。

庚伏天的代称。

收成秋天是收成季节,因此为秋的别称。

金天秋天的别名。

元英玄英。

冬季的别称。

无羊月农历元月、五月、九月的别称。

太蔟亦作“太簇”。

农历正月的别名。

陬月农历正月的别称。

令月夏历二月的异名。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丽月夏历二月的别称。

杏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因为二月为杏花开放时节,故称。

桃月农历三月的别名。

古以花名配时月,桃树三月开花,故称。

寎月农历三月的别称。

乏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其时青黄不接,故名。

仲吕农历四月的代称。

阴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余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荒月农历四月的别称。

除月夏历四月的别称。

圉余夏历四月的别名。

皋月农历五月的别名。

蒲月农历五月的异名。

榴月农历五月的别称。

且月农历六月的别名。

焦月农历六月的别名。

精阳农历六月的别名。

兰月农历七月的异名。

兰秋农历七月的别称。

相月农历七月的别称。

凉月七月的异名。

霜月农历七月的别称。

壮月农历八月的别称。

南吕阴历八月的异名。

桂月农历八月的别称。

玄月夏历九月的别称。

杪秋晚秋。

阴历九月的别名。

季商农历九月的异称。

菊月农历九月的异名。

授衣亦称“授衣月”。

农历九月的别称。

小春农历十月的别称。

阳月农历十月的别称。

良月农历十月的代称。

子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开夏历十一月月建的别称。

龙潜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畅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辜月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霜月农历十一月的别名。

大吕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闭农历十二月月建的别称。

严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穷稔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杪冬暮冬。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除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涂月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嘉平腊月的别称。

朏fei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端一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一百六亦作“百六”。

寒食日的别称。

熟食寒食的别称。

秋千节清明节的别称。

天中节端午节的别称。

五月节端午节的俗称。

毛豆节福建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长至夏至的别称。

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中国古代月份别称

古代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晋代在农历二月十五日,至宋以后,始渐改为二月十二日。

月份的别称

月份的别称

月份的别称纪月一月。

又称正月。

征月(秦始皇讳“政”,读“正”如“征”,故亦写作“征”)。

端月(《史记》司马贞“索引”,言秦避始皇赢政讳,故云正月为端月)。

初月(王羲之父名正,因避讳,故以“初月”代“正月”。

泰月(《易·泰》:“天地交,泰。

”正月由冬交春,故称泰月)。

陬月(《尔雅·释天》:“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bǐng),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

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郝疏:陬,陬訾,星名,即营室东壁。

正月日在营室,日月会于陬訾,故称正月为陬月,且以“孟陬”为名)。

三微月(古历周以十一月、殷以十二月、夏以正月为年始,称三正。

此时万物微而未著,故又称三微)。

十三月(《春秋六命芭》有“夏人以十三月为正”之语,故《后汉书·陈宠传》注云:“十三月,今正月也。

”)寅月(古人以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并以通常冬至所在之十一月配子,十二月配丑,夏历正月正好配寅,故正月为寅月。

以此类推,则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七月为申,八月为酉,九月为戌,十月为亥)。

三之日(《诗经·七月》周夏两历并用,夏历正月,为周历三月,《七月》称“三之日”,又将夏历十二月称“二之日”,十一月称“一之日”,还将二月称“四之日”)。

孟春(孟有始义,仲有中义,季有末义,古人以孟、仲、季配每季中的三个月,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首春(梁元帝《纂要》[下称《纂要》]:“孟春曰首春。

”与首春相配有中春[二月]、末春[三月],首夏[四月]、中夏[五月]、末夏[六月],首秋[七月]、中秋[八月]、末秋[九月],首冬[十月]、中冬[十一月]、末冬[十二月])。

肇春(肇有始义、正义,故正月称肇春,亦称肇岁)。

端春(端,始也。

春始即正月)。

早春(《纂要》:“孟春曰早春。

”)上春(《纂要》:“正月孟春,……亦曰上春。

古代月份的别称

古代月份的别称

古代月份、日期的别称一.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zhào] :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基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 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花朝节亦称“百花生日”。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一年四季和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一月:孟春、正月、元月、春王、陬(音ZOU)月、孟诹、端月、初春、元春;二月:仲春、如月、杏月、早春;三月:季春、炳月、桃月、三春、阳春、暮春;四月:孟夏、余月、清和月、槐月;五月:仲夏、皋月、榴月、蒲月、端月;六月:季夏、且月、荷月、伏月;七月:孟秋、相月、巧月、霜月、桐月;八月:仲秋、壮月、桂月、杜月、中秋月;九月:季秋、玄月、菊月;十月:孟冬、阳月、小阳春、小阳月;十一月:仲冬、辜月、葭月、冬月;十二月:季冬、涂月、腊月、嘉平月。

——四季的雅称:春季:●三春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

”●九春春季三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阮籍《咏怀》云:“悦泽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春天,草林极青,一派匆匆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拌好还乡。

”●青阳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

鲍招《学刘公干体》云:“岩羊桃李节,皎洁下成妍。

”●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白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有了“芳春”的雅号。

陆机《长安有狭邪行》云:“烈心厉动秋,丽服鲜芳春。

”此外,春天还有“苍灵”、“阳春”、“阳节”、“昭节”、“淑节”等别称。

夏季:●朱明、朱夏:《尔雅·释天》称“夏为朱明”,后人由此引伸为“朱夏”。

《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于万物。

”句;西晋傅咸赋云:“应青春而敷药,逮朱夏而诞英。

”;宋孔平仲诗云:“中有清风发,能令朱夏寒”。

●三夏:古人以农历四月为盛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合而称之为“三夏”。

古乐府《子曰四时歌·夏歌》中有:“情知三夏热,今日偏独甚。

”句。

●九夏:夏季三个月共90天,古又称“九夏”。

别称大全

别称大全

别称大全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第一年纸婚第二年棉婚第三年皮婚第四年花果婚第五年木婚第六年糖婚第七年毛婚第八年铜婚第九年陶婚第十年锡婚第十一年钢婚第十二年丝婚第十三年花边婚第十四年象牙婚第十五年水晶婚第二十年磁婚第二十五年银婚第三十年珍珠婚第三十五年珊瑚婚第四十年红宝石婚第四十五年青玉婚第五十年金婚第五十五年绿宝石婚第六十年白金婚五讲年龄:孩提幼儿时期总角童年时期及笄女子15岁弱冠男子20岁花信女子24岁而立 30岁不惑 40岁知命 50岁花甲 60岁古稀 70岁喜寿 77岁米寿 88岁白寿 99岁耄耄 80-90岁期颐 100岁六讲时辰: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子时——“夜半”丑时——“鸡鸣”寅时——“平旦”卯时——“日初”辰时——“食时”巳时——“隅中”午时——“日中”未时——“日映”申时——“哺时”酉时——“日入”戌时——“黄昏”亥时——“人定”七讲花卉: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别称大全(月令,季令,节令,婚龄,年龄,时辰,花卉,老人,器物,中国别称)

别称大全(月令,季令,节令,婚龄,年龄,时辰,花卉,老人,器物,中国别称)

别称大全(月令,季令,节令,婚龄,年龄,时辰,花卉,老人,器物,中国别称)别称大全(月令,季令,节令,婚龄,年龄,时辰,花卉,老人,器物,中国别称)一讲月令: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节,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农历各月的雅称

农历各月的雅称

农历各月的雅称农历作为中国传统的历法,不同于阳历的按照太阳运行规律计算日期,而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制定的。

正因为如此,农历中的每个月份都有独特的名称和象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农历各个月份的雅称。

一、正月:腊月、大年正月,又被称为腊月或大年,是农历的第一个月份。

在传统习俗中,正月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所在月份。

正月的雅称“腊月”源自古代封建社会“腊祭”的俗称,寓意着祭祀祖先和神灵,以及迎接新年的到来。

同时,正月也被称为“大年”,象征全新的开始和希望。

正月是农历的开端,象征着新的一年和希望的来临。

二、二月:黄龙月二月在农历中被赋予了“黄龙月”的雅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龙被视为祥瑞之兆,代表着力量和繁荣。

据说在二月这个月份,黄龙会带来好运和丰收的预兆,人们因此给二月起了这个雅称。

农历二月是春天的开始,万物开始复苏,正是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时刻。

三、三月:桃花月、牡丹月三月是农历重新回归春天的季节,也是花开的时候。

因此,农历三月被称为“桃花月”或“牡丹月”。

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是中国文化中美好、纯洁、富有生命力的象征。

与桃花不同,牡丹花是庄严、威严的代表,象征着富贵和荣耀。

三月的桃花和牡丹,都是春天美好、繁荣的象征,值得欣赏和期待。

四、四月:绿蚁月、清明月四月被称为“绿蚁月”和“清明月”。

根据农历,四月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正是绿蚁翻飞、碧草茵茵的季节。

同时,四月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临近的时候,也因此得名“清明月”。

在清明节,人们会祭扫祖先墓地,缅怀过去的亲人。

四月的雅称代表着绿意盎然的春天和传统文化中的怀念与敬仰。

五、五月:端阳月、荷月五月的农历月份拥有两个雅称,“端阳月”和“荷月”。

其中,“端阳月”是因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而得名。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多年以来保留至今。

同时,五月也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丽花卉,被尊崇为清雅、纯洁的象征。

2023年十二月份别称(5篇)

2023年十二月份别称(5篇)

2023年十二月份别称(5篇) 十二月份别称篇一一.农历月份的别称:1、农历一月太簇、陬月、肇春、孟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早春、月正、新正、正月:正阳之月。

a、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

b、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嬴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为“端月”。

c、献春:《魏书·乐志》:“自献春被旨,赐令博采经传,更制金石。

”《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春。

”d、太簇:据《吕氏春秋通诠》记载,太簇,是古代音乐十二律中阳律的第二律。

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太簇长八寸,积六百四十八分。

”古人将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太簇配正月,所以太簇也是农历正月的别名。

e、肇春:([zhào]:1.开始,初始:~始。

~生。

~端。

~基2、农历二月:杏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a、杏月: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二月红杏闹枝头”,又称杏月。

b、令月:指夏历二月。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二月》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阳,曰令月。

”c、大壮:《易》六十四卦之一。

即乾下震上。

为阳刚盛长之象。

d、花朝: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

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

据明末清初文学家、绍兴籍人张岱(1597—1679)在《陶庵梦忆》中所记载:“西湖香市,始于花朝(农历二月十二,即所谓…百花生日‟)。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我国南北气候条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为节日是合理的。

古代24节气雅称

古代24节气雅称

1,立春,又叫打春、岁首、立春节、正月节。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公历2月3-5日交节。

2,惊蛰,古称启蛰。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公历3月05-07日交节。

3,春分,又叫仲春之月。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

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4,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时间约在每年的冬至后第108天,也就是阳历4月5日前后。

太阳黄经为15°。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清明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5,冬至,又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价值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农历时令称谓

农历时令称谓

农历时令称谓农历一年四季和十二个月都有别称,这种别称也是书画家题跋落款常使用的称谓。

季的别称:春季称三春、青阳、韶节、苍灵、阳节、九春、艳、春、淑节、阳春、青春、芳春等;夏季称三夏、清夏、朱明、炎夏、炎亭、九夏、朱夏、朱律、炎节、长赢等。

秋季称三秋、素商、凄辰、金天、九秋、高商、商节、素节、日藏,季秋等;冬季称三冬、严节、无冬、岁余、九冬、青冬、安宁、冬辰、六序、玄英等。

月的别称:一月称正月、建寅、孟春、太簇、陬月、寅月、春王、嘉月、首阳、新正、夏正、三之日、岁首、发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早春、孟阳、冠月、元月、孟陬、端月、征月、初月、三微月、开发、首春、泰月等;二月称建卯、仲春、夹钟、酣春、竹秋、仲阳、令月、花月、如月、卯月、杏月、明月、四之日、大壮、同月等;三月称建辰、季春、来春、姑洗、桃浪、莺时、暮春、樱笋时、晚春、杪春、桐春、蚕月、辰月、桃月、雩同等;四月称建巳、孟夏、中吕、纯阳、初夏、维夏、槐夏、麦春、麦序、槐序、槐月、春候、三月、阴月、麦月、梅月、余月、巳月、清和月、正阳、朱明、乾月、除月、仲月、麦秋月等;五月称建午、仲夏、小刑、郁蒸、鸣蜩、天中、恶月、皋月、午月、蒲月、榴月、炎月等;六月称建未、季夏、林钟、精阳、溽暑、旦月、未月、暑月、荷月、莲月、焦月、季月、遁月、租暑、伏月等;七月称建申、孟秋、夷则、肇秋、初秋、首秋、上秋、早秋、新秋、兰秋、瓜时、兰月、霜月、凉月、相月、瓜月、申月、巧月、否月等;八月称建酉、仲秋、南吕、仲商、中秋、正秋、竹小春、壮月、酉月、桂月等;九月称建戌、季秋、天射、凉秋、三秋、杪秋、穷秋、暮秋、朽月、青女月、玄月、成月、菊月、暮商、季商、霜序、菊序、剥月等;十月称建亥、孟冬、应钟、上冬、开冬、初冬、小阳春、小春、正阳月、阳月、亥月、良月、坤月等;十一月称建子、仲冬、黄钟、一元日、龙潜月、辜月、子月、畅月、葭月、复月等;十二月称建丑、季冬、大吕、暑冬、残冬、末冬、杪冬、二元日、嘉平、星回节、穷节、涂月、丑月、腊月、临月、冰月、严月、严冬、岁杪等。

国学文化——阴历十二个月的美丽别称

国学文化——阴历十二个月的美丽别称

国学文化——阴历十二个月的美丽别称老子曰:昔黄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故於此时,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丰昌,凤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

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有了时间的观念,将一年时间均匀分成春夏秋冬四个阶段,又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来划分月份,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在那个时候,人们生活来源以农耕为主,四时更替,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

淳朴的古人为了区分月份与时节,就用每个月份特有的事物来给月份命名,这就是月份别称的由来。

今天,让我们在古代的月份名里一起感受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首阳-一月:别称: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正月:正阳之月。

端月是指农历的正月,一年的开始为“正”。

后来,秦始皇当政,“正”和“赢政”的“政”谐音,所以正月便改为“端月”。

端,顶也,仍是开端伊始的意思。

《丙寅正月》宋.张九成常年正月未全春,春色今年辄去人试上小楼南北望,红英满地绿粼粼。

-绀(gàn)香-二月:别称:杏月、仲春、仲阳、如月、丽月、花月、仲月、酣月。

二月,大地吐绿,万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丽的名称——杏月。

“《杏花》唐.罗隐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莺时-三月:别称: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蚕月、上春、春日、绸月、季月、莺月、末春。

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

三月是养蚕的月份,所以叫“蚕月”。

《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唐·杜甫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槐序-四月:别称: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阳月、麦月、梅月、纯月、清和、余月。

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槐树也绽开了黄白色的花瓣儿,有人称四月为“槐月”。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鸣蜩-五月:别称: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郁月、呜蜩、天中、仲夏、皋月。

季节时令常用词

季节时令常用词

季节时令常用词*元夜、上元:即元宵节。

我国传统元宵节是指农历正月十五夜,它又称上元节、灯节。

这是沿袭道教的陈规。

夜在古语中又叫宵。

汉文帝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上春:孟春、初春。

上巳节:上巳【音四】,古代节日名,汉代以前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

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此风俗。

《诗经·郑风·溱洧》篇里有载,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在东流水中洗涤,斋戒沐浴,祓除不详,名为修禊。

这个节日不仅是春季卫生活动,也是青年男女相聚游春表达爱情的节日。

禊饮:古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三国魏后在三月三日】临水滨洗涤,清除污垢,消除不详,称为禊。

然后取携带的饮食于野外宴饮,称为饮。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春秋时,介之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

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

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后改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玄鸟:燕子。

宿燕:去年的燕子。

社燕:指燕子春社来,春社去,故名社燕。

春社、秋社:古人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祈求秋季丰收,曰春社;又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酬祭土神,曰秋社。

青律:古时以乐律与时令相配,青律为春天之乐律。

迟日:春日。

更阑:夜深。

镇日、永日:整天的意思。

落梅天:指五月。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每月都有初五、十五、二十五三个带五的日子。

初五是开头的一个五,故叫端五。

午,属十二支,农历十一月为子月。

五月恰逢午字,故五月有午月之称。

五、午同间,五、五相重,所以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

各地习俗不同,端午还有午日节、地腊节、天中节等名称。

乞巧:民间将农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节。

乞巧节有地方流行少女用七根线和七枚绣花针在月下穿针、绣花的习俗。

在广州,每逢七夕,人们都会陈列瓜果及各色香花、化妆品,在月下拜祭织女。

七夕乞巧,除穿针乞巧外,还有做乞巧果的习俗。

乞巧果分花瓜和巧果。

花瓜是雕刻各种花纹、花样的瓜果。

农历时令的称谓

农历时令的称谓

农历时令的称谓
佚名
【期刊名称】《河北农机》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农历时令的称谓月令:一月称正月、端月、初月;二月称仲春、仲阳、如月;三月称暮春、末春、晚春;四月称孟夏、首夏、初夏;五月称仲夏。

超夏;六月称荷月、季月、伏月;七月称孟秋、初秋、新秋;八月称仲秋、正秋;九月称季牧、晚秋、暮秋;十月称孟冬、初冬、上冬;十...
【总页数】1页(P3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94.9
【相关文献】
1.农历新年斗志昂“羊”阿迪达斯重磅推出中国农历新年系列战靴 [J], Shopaholic
2.闲话书题跋中农历时令称谓 [J], 攀谈
3.称谓中有真意——解读《诗经·卫风·氓》中称谓的内涵 [J], 邓国胜
4.自媒体时代称谓词话语的表达、困境与重构——以"阿姨"称谓为例 [J], 甘露颖
5.自媒体时代称谓词话语的表达、困境与重构——以“阿姨”称谓为例 [J], 甘露颖;冯广圣(指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令别称

年岁的代称。

春秋
四季的代称。

发生
春的别号。

阳中
春的别称。

长嬴
夏天的别称。

纁夏
夏的别名。


伏天的代称。

收成
秋天是收成季节,因此为秋的别称。

金天
秋天的别名。

元英
玄英。

冬季的别称。

无羊月
农历元月、五月、九月的别称。

太蔟
亦作“太簇”。

农历正月的别名。

陬月
农历正月的别称。

令月
夏历二月的异名。

如月
农历二月的别称。

丽月
夏历二月的别称。

杏月
农历二月的别称。

因为二月为杏花开放时节,故称。

桃月
农历三月的别名。

古以花名配时月,桃树三月开花,故称。

寎月
农历三月的别称。

乏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其时青黄不接,故名。

仲吕
农历四月的代称。

阴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余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荒月
农历四月的别称。

除月
夏历四月的别称。

圉余
夏历四月的别名。

皋月
农历五月的别名。

蒲月
农历五月的异名。

榴月
农历五月的别称。

且月
农历六月的别名。

焦月
农历六月的别名。

精阳
农历六月的别名。

兰月
农历七月的异名。

兰秋
农历七月的别称。

相月
农历七月的别称。

凉月
七月的异名。

霜月
农历七月的别称。

壮月
农历八月的别称。

南吕
阴历八月的异名。

桂月
农历八月的别称。

玄月
夏历九月的别称。

杪秋晚秋。

阴历九月的别名。

季商
农历九月的异称。

菊月
农历九月的异名。

授衣
亦称“授衣月”。

农历九月的别称。

小春
农历十月的别称。

阳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

良月
农历十月的代称。

子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夏历十一月月建的别称。

龙潜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畅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辜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称。

霜月
农历十一月的别名。

大吕
夏历十二月的别称。


农历十二月月建的别称。

严月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穷稔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杪冬
暮冬。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除月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涂月
农历十二月的别称。

嘉平
腊月的别称。

朏fei
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端一
农历五月初一的别称。

一百六
亦作“百六”。

寒食日的别称。

熟食
寒食的别称。

秋千节
清明节的别称。

天中节
端午节的别称。

五月节
端午节的俗称。

毛豆节
福建一带对重阳节的俗称。

长至
夏至的别称。

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绮节
七夕的别称。

阳回节
冬至节的别称。

冬至节阴气尽而阳气始回,故称。

瞻礼日
星期日的别称。

月阳
亦称“月雄”。

旧历以十天干纪月的别名。

天属阳,故名。

月阴
亦称“月雌”。

农历以十二地支纪月的别名。

地属阴,故名。

阏逢
亦作“焉逢”、“阏逢”。

十干中“甲”的别称,用以纪年。

旃蒙
十干中乙的别称。

古代用以纪年。

柔兆
天干中丙的别称。

游兆
天干中“丙”的别名。

强圉
亦作“强梧”。

天干第四位丁的别称。

用以纪年。

著雍
亦作“著雝”。

岁阳名。

十干中戊的别称。

屠维
一作“徒维”。

天干中己的别称,用以纪年。

商横
十干中“庚”的别称。

重光
十干中辛的别称,用以纪年。

玄黓
亦作“元黓”。

天干壬的别称,用以纪年。

横艾
天干中第九位“壬”的别称。

尚章
岁阳名。

岁阳在癸曰尚章,因亦为十干中癸的别称。

昭阳
岁时名。

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以纪年。

困敦
十二支中“子”的别称,用以纪年。

蝉焉
亦作“蝉嫣”。

又称“单阏”。

纪年名,卯年的别称。

大荒落
亦作“大芒落”、“大芒骆”。

十二地支中“巳”的别称。

长列
十二支中“未”的别称。

叶洽
未年的别称。

协洽
未年的别称。

涒滩
岁阴申的别称。

古用以纪年。

长王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

长壬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

作噩
十二支中“酉”的别称,用以纪年。

淹茂
即阉茂。

亦作“掩茂”。

岁阴戌的别称。

古代用以纪年。

渊献
即大渊献。

亥年的别称。

西历
我国对国际公历的旧称。

又叫“阳历”,以别于夏历之称“阴历”。

瑶历
玉历。

历书的美称。

春节别称
元旦、元辰、元朔、新正、三元、年初一、团圆节、上日、正朝、三朔、三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