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集体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观察认识型活动分析共35页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PT讲课稿 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PPT讲课稿 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主语一致目标具体可操作aa观察技能aa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bb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观察cc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特征dd对事物进行长期系统的观察ee观察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bb表达技能aa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bb运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并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cc用图画数字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cc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aa认识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bb认识到观察对象的多样性cc认识到各个观察对象的不同和相同dd探寻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3
(2)按照观察行为时间长短(长期系统性观察——偶发性观察) 长期系统性观察
观察对象:某一事物或现象(尤其是自然事物和现象)
观察目的:观察变化、发现规律 观察方法:长期观察记录
偶发性观察
观察对象:偶然发生的有教育价值的现象(事物) 观察目的:观察其具体现象以及特征 观察方法:及时记录
2、观察实物——吊兰。 提问:这是一棵什么花?它的根在哪里?除了泥土中的根, 它的基节上生长的小条条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根? 小结:吊兰是一种观赏花卉,那些茎节上生长的小条条也是 它的根,叫气生根,气生根碰到泥土就会钻入土中,又长出 一颗小吊兰。所有的植物都有根。 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根。 1、教师出示实物青菜、吊兰、红薯、萝卜、榕树根的图片, 向幼儿介绍它们的特征。
比较性观察
时 间
长期系统性观察 偶发性性观察
一般性观察
一般性观察——单个物体(或一类物体)或现象直接接触, 了解外形特征、属性、习性等。(大、中、小适用,小班 较多)
信息 :重在把握观察对象的外形特征,如形状、颜色以及 光滑粗糙、软硬 、气味等特性,生活、生长习性和特点, 物体的静态与动态,物体存在与环境关系等。 通过这类观察积累大量感性经验,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观察 方法和技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幼儿集体科学活动方案

幼儿集体科学活动方案
活动组织: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活动材料:是否充足,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活动过程:是否顺利,是否有效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活动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是否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05活动反思与改进
对活动方案进行反思和总结
活动目标:明确活动目的,确保活动符合幼儿发展需求 活动过程:梳理活动流程,分析各个环节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活动效果:评估活动对幼儿的影响,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改进措施:根据活动反思,提出改进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进行:按照活动步骤,引导 幼儿参与游戏、实验等,观察并 记录幼儿的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活动开始:介绍活动目的、规则 和注意事项,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活动结束:总结活动成果,表扬 表现优秀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继续努力
03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式活动
活动目的:培 养幼儿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沟
通能力
活动形式:将 幼儿分成若干 小组,每组4-
6人
活动规则:每 组幼儿共同完 成一项任务, 如搭建积木、 制作手工艺品

活动指导:教 师在一旁观察 并适时给予指 导和帮助,鼓 励幼儿相互合 作、共同解决
问题
亲子互动式活动
活动内容:亲子共同参与科 学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等
活动目的:增进亲子关系, 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
培养幼儿的沟通 能力和社交技巧 ,让他们更好地 适应集体生活
02活动内容
选取适合幼儿的科学活动主题
自然观察:观察动植物、天气 等自然现象
实验探索:通过简单的实验了 解科学原理
科学游戏:通过游戏学习科学 知识,如拼图、积木等

幼儿园科学认知探究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认知

幼儿园科学认知探究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认知

一、概述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科学认知的培养尤为重要。

科学认知不仅是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基础,也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设计一套科学认知探究活动方案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通过科学实验、自然观察、探究活动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水平通过系统的科学实验和认知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认知水平,让他们能够理解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进行科学实验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自然探究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季节变化、植物生长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2. 科学实验活动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科学实验,如水的变态实验、浮沉实验、颜色混合实验等,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实验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科学故事阅读通过讲述一些富有科学知识的故事书,引导幼儿了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科学认知能力。

四、活动方法1. 情境导入在活动开始前,创设一些情境,引导幼儿进入科学探究的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活动,让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师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

五、活动评估1. 及时反馈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幼儿反馈,鼓励他们的表现,指导他们的不足,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2. 成果展示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展示他们的成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保教管理]观察认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保教管理]观察认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观察认识活动的设计1.活动目标的设计通常观察认识型活动涉及到的目标有:观察兴趣、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

2.活动过程的设计个别物体观察活动设计要点:可别物体观察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个别物体的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交流设计思路: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个别现象观察活动:重点在于观察变化的发生。

教师可将观察、指导和交流相结合。

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观察之后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讨论。

设计思路: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与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和交流比较观察活动:重点在于比较和交流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或现象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并可以再此基础上进行分类。

教师可将狂插、比较、讨论三者相结合。

设计思路:1.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或现象――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2.先观察一种物体或现象――幼儿自主观察比较另外物体或现象与前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展示观察活动:一般用于观察认识物体的多样性。

展示活动中的观察分别渗透于收集作品、布置展览和参观展览的环节中,其中前两个部分是渗透性的自由观察,第三部分是教师引导下对各类物品的集中观察设计思路:收集物品――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流户外观察活动:既有物体观察也有现象观察。

其特点在于户外活动人员分散、难于组织,可采用分组进行的方式以提高师生比例,在活动设计的环节上应尽量减少集中指导,注重个别指导和个人体验设计思路: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个别观察――分享和表达体验2.引出观察对象――依次提出问题――不同角度、距离观察、按顺序观察――表达交流长期系统观察活动:重点在于幼儿对物体和现象质与量两方面发展过程有完整的认识。

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观察持久性的要求高。

教师要有目的的在物体或现象有明显变化时组织幼儿进行观察。

设计思路:集体活动引出观察对象――掌握观察要点、方法――共同设计观察记录表――日常观察、做观察记录――集体活动全面系统梳理观察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第三章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第三章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2.材料具有典型的特征。 无论是单个物品的观察还是比较,会增加幼儿观察的难度。 如:老师问小班幼儿:“黄瓜是什么味道的?”
3.材料的数量应以“效果最优化”为原则 既要避免材料准备不足,不能满足探索需要,又要避免材料
过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干扰操作。 4、材料的准备应符合活动内容的需要。
教师要有目的、有次序地引导幼儿对观察对象进行探究、发 现;同时,要对探究发现的结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3.结束 活动结束时,可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活动小结,巩固加深幼儿
获得的印象。教师可组织幼儿用轮流讨论的方式,引导幼儿将活 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内容、观察方式,甚至是心情、感悟等由大 家共享。教师也可以根据计划激发孩子新的观察欲望,确定观察 点。
如:案例《梨的秘密》
梨的秘密 ——中班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梨的基本特点,激发深入观察梨的兴趣。 2.能运用简单的工具探索梨的秘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做好桌面、梨、工具的卫生消毒工作,督促
幼儿洗净双手。 2.梨、透明盛器、刨皮器、研钵、西餐刀、抹布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梨,引发幼儿兴趣
学生:虽然看不到蚯蚓有脚,但它会爬动。 学生:不对,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老师:对。 学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一圈一圈的。 老师:对。
学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老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学生:我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老师:对。你很勇敢,我很佩服你。
学生:我用线把蚯蚓扎好后吞进了喉咙,过了一会儿把它拉 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生命力很强。
六、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表达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观察印象,整理自己的观 察结果,是探索活动有效性的表现,表达交流还可以 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 师既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发现幼儿观察 的独到之处,又要注意纠正其语言表达与观察不符的 地方。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场地的准备: 1、场地安排、规划、布臵。 2、场地安全检查。


作为教师,我们应认真汲取《纲要》理念,结 合《指南》精神,遵循“统一+自主”的原则,从 认知、能力、情感多维度架构教学目标,进而探寻 教学的有效策略、方法,使教学活动目标真正能落 实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体现幼儿教育整体观, 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
存在哪些问题?
4、把握教学流程,层次清晰
例如:音乐活动《盆碗碟杯在唱歌》 简要过程: 1、出示盆、碗、碟、杯,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 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学习敲打节奏XX XX︱ XX X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活动室里除玩具乐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行拍 打、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创编进歌曲,同时为它创编新的节奏。
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程序
一、制定目标 二、选择内容 三、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设计教育活动过程(导入、中间、结束) 六、活动延伸
制订目标 依据:
1、《规程 》、《纲要》、《指南》中规定的各 领域目标为指导; 2、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
3、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捕捉幼儿兴趣点, 了解幼儿现有经验;
“使幼儿掌握…知识”、“教会幼儿…技能” “培养……”,“促进……”,“鼓励……”
三维目标与行为动词的运用
知识目标:
学习、练习、掌握、了解、认识、尝试、感知、理解、感受、制作等; 能力目标: 能够、表达、合作、观察、交流、创编、探究、记录、操作、倾听、 比较、辨别、分析、判断、推理、分类、运用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习题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习题答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观察认识型活动: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就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3.实验操作型活动:实验操作类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和材料,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关系的科学活动。

它强调的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过程。

4.科学讨论型活动: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中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的活动。

5.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区角活动是指教师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出发,结合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要求,将活动场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区域,在其中投放各类活动材料,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在不同区域内幼儿与材料、环境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下,学习并获得知识。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它有何特性?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它有以下特性: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生成化;教育过程的探索性;教育活动结果的经验性;教育目的的长远性;教育组织方式的多样性。

2.结合实际谈谈实验操作型活动对幼儿学科学有什么意义?第一:实验活动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第二:实验活动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本质,有利于幼儿理解科学现象。

第三:幼儿在实验活动中亲自操作,易于发现问题,进一步探索和设法解决问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第一,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二,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第三,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第四,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第五,爱护动物、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第四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 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进行自由的探究,然后在组织幼儿交 流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一步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究。
• 猜想—验证式:
• 针对某一问题,教师让幼儿先猜想可能会得到的结果,然 后再进行实际的探究活动,来验证原先的猜想是否正确。
(三)实验操作型活动的指导要点
• 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 • 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 • 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 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及记录实验结果 • 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 •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深入探究
(二)技术操作型活动的设计
1. 技术操作型活动的目标设计 • 正确使用科技产品的能力; • 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能; • 自行设计并开展科技小制作的能力。
表4-6幼儿技术操作型活动不同年龄段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
适用年 龄段
具体目标
举例
技 术
正确使用科技产 小班或

以上
学习科技产品简单的使用 方法,感受、体验科技给 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然现象、 科技产品进行的观察和比较。
2. 根据观察对象时间的长短
• 长期系统性观察:幼儿为探索自然现象的发生(如
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天气、季节的变化等)而进 行的连续、持久的观察。
• 偶发性观察:教师或幼儿对周围环境中偶然发生或
出现的、有教育价值的事物与现象进行的观察。
(二)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
• 展示观察活动
• 设计思路:收集物体—布置展览—共同参观—表达交 流—教师总结(或开放性结束)。
• 现象观察活动
• 设计思路: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 流与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和交流—教师总结。
• 长期系统观察活动
• 长期系统观察活动不能仅仅通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来 进行,而应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进行,或者将集体教 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二版)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二版)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是指一次具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所要 达到的目标,它是根据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或单元 目标,并且结合具体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以及幼儿的特点制定的 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第二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 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 科学情感和态度教育目标
➢ 现代科学教育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训练人的科学思维、培养 科学精神和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 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所 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 活。
➢ 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实践性,让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活动并获得科 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和态度。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类型
观察认识活动 实验操作活动 科学游戏活动 科学制作活动 讨论探究活动 种植饲养活动 科学游戏活动 区域科学教育活动
第三节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发展性 趣味性 开放性 活动性 整合性
第四节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对象
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儿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 它原则性地指出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 最终结果。
第二节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个年龄阶段上的具 体体现,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它把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按不同年龄幼儿 的发展水平作了具体的划分,它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目标要求 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于其 他年龄阶段的适宜的目标,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观察认识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观察认识活动
(2)要求幼儿学会以两样物体的相应局部和 整体性进行比较观察。
(3)要求幼儿以一种认识过的物体与新的观 察对象进行比较观察。
(4)对两种新的自然物或科技产品进行比较观 察。
3.长期系统观察
长期系统观察是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 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它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长, 对幼儿观察的持久性要求高。一般在引导幼儿观察、 探索事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时运用。它有益于培养 幼儿观察的持久性、兴趣性以及培养幼儿对观察对 象的感情。以上三种观察都有密切联系,在幼儿探 索周围物质世界过程中,往往是联系使用,不可机 械分割。
观察力
❖ 关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 力,是人在观察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
❖ 具体是指观察的目的性、完整性、细微性、 敏捷性、概括性。
❖ 从构成观察力的各要素看,它们与智力结构 中的各个方面有密切的联系,是智力结构中 的主要方面,是人才必备的条件。
〔三〕观察活动的分类
❖ 观察活动一般分为: ❖ 一般性观察
1. 通过触摸了解枇杷的根本特点 (1)幼儿触摸猜测 (2)讨论猜测的结果 (3)幼儿自由观察枇杷 (4)小结枇杷的根本特点(形状、颜色、软硬〕 2.再次观察注重枇杷细部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枇杷 (2)自由讨论 (3)小结:枇杷外表有细绒毛,柄的特点等。 二、通过品尝了解枇杷肉的味道和内部结构特点
4.活动延伸的书写是否采用了书面语?是否指 向课外完成?是对活动程度的加深或拓展吗?
〔二〕方案实施的分析
请同学思考:
1.教具准备是否充分?是否恰当?
2.教师教态是否自然?讲解熟练?有激情?
3.能否自然地引出活动主题?能否巧妙地激发幼儿兴趣?
4.各环节的设计能为实现目标而效劳?能做到循序渐进? 环环相扣?能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幼儿园观察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观察科学实验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观察科学实验活动方案一、概述近年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幼儿时期的科学教育。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承担着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责任。

观察科学实验活动作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专注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制定一套科学实验活动方案对于推动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活动方案1.活动主题选择在确定观察科学实验活动的方案时,首先需要确定活动的主题。

主题的选择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与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内容相符合。

可以选择水的性质、物体的浮沉、植物的生长等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性强的主题。

2.材料准备在确定了实验的主题后,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

这些材料应该是安全、易获取的,便于幼儿的操作。

对于“水的性质”这一主题,可以准备一些水、容器、纸巾、玩具等。

3.实验操作流程制定观察科学实验活动的方案时,需要明确实验的操作流程。

首先对实验的目的进行简单的解释,然后让幼儿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幼儿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实验效果展示制定观察科学实验活动的方案时,需要考虑实验的效果展示。

可以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让幼儿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5.活动总结与反思制定观察科学实验活动的方案时,还需要考虑活动的总结与反思。

可以邀请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讨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孩子们的表现和收获。

三、方案实施1.活动时间安排在确定了观察科学实验活动的方案后,需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

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最好能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避免幼儿们的注意力分散。

2.活动环境营造为了让观察科学实验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需要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活动场地应该安全、整洁,材料器具摆放合理,方便幼儿们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指导与引导在实施观察科学实验活动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引导。

观察认识型活动课程设计

观察认识型活动课程设计

观察认识型活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观察认识活动的基本方法,理解相关概念,如比较、分类、描述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给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并准确描述其特征。

3. 学生能够结合课本内容,识别并了解自然界的常见动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完成观察认识任务,并撰写观察报告。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认识活动,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2.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观察认识活动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自然科学》课本第三章“生物的多样性”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组织以下内容:1. 观察认识方法:比较、分类、描述等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实践。

- 课本章节:第三章第一节“生物的观察与分类”2. 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常见动植物的识别与特征描述。

- 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其适应。

- 课本章节:第三章第二节“生物的多样性”3. 实践活动:观察认识校园内外的动植物。

- 制定观察计划,进行实地观察。

- 撰写观察报告,分享观察成果。

4. 案例分析:介绍自然界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及其特点。

- 课本章节:第三章附录“有趣的生物现象”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第一课时:学习观察认识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描述实践。

第二课时:认识生物多样性,学习常见动植物的识别与特征描述。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观察认识校园内外的动植物,撰写观察报告。

观察认识活动教案

观察认识活动教案

观察认识活动教案观察认识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摆一摆”、“摸一摸”、“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过程。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组角、活动角。

三角板和长方形、三角形纸片、塑料小棒、做活动角的硬塑料片。

教学过程:一、创情引题,初步感知。

课件显示:美丽的树林里有一座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构成的小屋。

小兔们正在乔迁新居。

师:小朋友们,兔子家的小屋漂亮吗?谁能在小兔的新房上,找到我们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回答后,电脑逐步抽拉出小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其实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一种新的图形,请看大屏幕(电脑演示)像这样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二、探究新知,自然生成。

(一)欣赏生活中的`角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

课件分别显示:剪刀上面的角、钟表上面的角、红领巾上面的角。

(二)体验角的特征1、摆角师: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全班交流,并让学生边摆边说出是如何摆的。

2、摸角师:刚才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了一个角,另外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带有角的物品,请同学们玩一玩这些角,你来摸一摸会有什么感觉?从中能发现什么?学生活动:先摸角,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尖尖的、直直的)3、认识角师:我们把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叫做角的两条边。

(师在一个角上标出)同时教学角的写法和读法。

4、判断下面各图是不是角。

5、寻找生活中的角师:除了这些角之外,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见到过角呢?现在就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找一找、说一说、看一看哪个小组找得准,找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寻找身边和周围物体上的角。

)四年级课文《第一朵杏花》教案四年级课文《第一朵杏花》教案导入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