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_凡十一脏取决于胆_与临床应用_金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8 Aug . ,2009

《内经·六节藏象论》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也。”对此句古今医家各持己见。人们争议于其本义但由此展开临床探讨比较少而分散。而人们常常把胆的病症归肝而治,忽略了胆的重要作用。

1 胆的概念和功能溯源

从西医的角度看,在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

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的实质性脏器即为胆。它具有储存浓缩胆汁和排空胆汁、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它与神经调节,胆总管括约肌以及胆道等情况息息相关。

从中医的角度看,胆因其解剖形态和藏精气归属不同特点,独既为六腑之一,又为奇恒之腑。其功能亦为储藏和排泄胆汁,但归于“藏精气”的作用,《灵枢·本脏》称胆为“中精之腑”。《脉经》亦述“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然后胆的疏泄作用将其排入小肠而消化。而中医又认为胆主决断,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十一脏腑决断都依赖胆。胆可以调节脏腑气机,在《杂病源流犀烛》所谓“十一脏皆赖胆气以为和”。胆为甲木,为阳中少阳,少阳胆经之病也皆归于胆,而胆气的升降浮沉影响身体各部分的机能。由此中医实际不再就胆论胆或就肝胆论胆,而从整个机体

内外环境统一的层面上扩大了胆的界定和范围,而其它脏腑以及精神的疾病也要考虑胆的因素——撇开它咬文嚼字的意义,胆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层面上。所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并非徒有虚言。

2 胆与临床辨证论治应用

胆主升发少火,“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胆

气升发太过即为亢盛之火,耗伤脏腑阴精,精伤则无以化生元气,造成诸脏腑之病变。而胆气虚也无法推动气机,疏泄失常而致病。2.1 以胆论治胃病 《灵枢·四时气》中就有“邪在胆,逆在胃”之说。其病机是肝脾不调、胆虚气溢、胃气不降。其标在胃,其本在胆。以慢性胃炎伴胆汁返流为例,其胃炎的病证为主,而胆囊症状不明显,如不经胃镜检查,常被忽略。针对此病,有临床实践

以青蒿龙胆汤治疗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40例[1],

以蒿芩清胆汤(青蒿20g,黄芩12g,枳壳10g,陈皮10g,半夏10g,竹茹15g,茯苓15g,碧玉散10g)为主方,水煎服,1剂/d,早晚温服。泛酸嘈杂加乌贝散或左金丸;上腹痛甚加金铃子散;呕恶呃逆明显加旋复花、代赭石;心烦便干加栀子、大黄,1个月为1疗程,治愈内经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与临床应用

金 晶1,指导:吴灏昕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5级中医学七年制,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摘 要:

针对“十一脏取决于胆”从胆的概念和功能溯源及胆与临床的辨证论治应用着手分析。其中临床辨证论治应用又分为:以胆论治胃病、以胆论治阳痿、以胆论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以胆论治咳嗽、以胆论治胆心综合征、以胆论治失眠,以这6个方面为例,阐述胆的重要性,以引起人们对胆的重视和新的认识,提供诊断治疗的新思路,重视中医诊疗的整体观。

关键词:

内经;胆;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08- 0057- 02收稿日期:2009-03-11作者简介:

金晶(1986-),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校学生,研究方向:中医学。女贞子、鳖甲、龟板、制首乌、黄精等滋养肾阴,若阴阳偏属不明显选桑寄生、杜仲、千年健、狗脊等强腰壮脊。肝肾阴虚明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明显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对于以邪实为主者尚需辨别邪毒的性质以及因邪毒引起的痰凝、血瘀阻络等随症酌情加减。偏于热毒者选白花蛇舌草、山慈姑、半支莲、石上柏等清热解毒。偏于痰凝者选制南星、白芥子、僵蚕、全蝎等化痰通络。偏于血瘀者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适当加用地鳖虫、穿山甲、姜黄、川牛膝、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对于疼痛剧烈者加露蜂房、制马前子通络止痛。纳呆,腹胀满可加焦楂曲、炒麦芽、炒莱菔子。

4 倡中西 重在把握时期

目前现代医学应用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的缓

解率已明显提高,但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损伤正

气,造成正气亏虚,所以化疗期间我们注重健脾和胃,用参苓白术散化裁。脾胃为水谷之海, 脾胃健运,正气得复。但须注意此时邪毒已受攻伐, 尽量不用祛邪解毒的中药, 以免重伤正气。化疗结束后, 正虚邪残,主要以扶正益气,填补肾精为主,药用:黄芪、党参、黄精、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等。化疗间歇期,以补肾养肝为主,可酌情加用解毒抗癌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山慈姑、半支莲、黄药子、蚤休等,以巩固疗效。如能中西结合,依据时期正确的辨证用药,则可减毒增效,事半功倍,使病情相对稳定,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缓解期和生存期。◆

参考文献

[ 1 ] 邓家栋,杨崇礼.临床血液病学[ M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1:108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

1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高于口服马丁咛10mg,3次/d,治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其以疏肝、利胆、和胃对证于此病机,以青蒿清胆为主而治本,兼和胃化痰、降逆止呕、调畅气机治标,标本兼治,抑制了胆汁逆流对胃黏膜的损伤,十分有效。而胆为病之本在该病辨证论治中至关重要。

2.2以胆论治阳痿 再以阳痿为例,阳痿多归于肾而论治。但是胆亦主决断,关情志:

“怒伤肝,恐伤肾”,情志统于胆。胆对肾的病理有主导作用:相火藏于肾而寄居于胆,情志受惊吓而受困于少阳相火不足,阴器失湿;胆气虚,少阳枢机不利,经脉气血瘀滞不通,皆致阳痿。因而胆的情志因素影响少阳枢机不利也为阳痿诱因之一,从胆论治阳痿也很必要 。有以加味温胆汤治疗阳痿的临床资料[2],处方:青皮2g,陈皮2g,竹茹8g,枳实6g,半夏3g,土茯苓20g,茯苓15g,蜈蚣9g,蛇床子10g,1剂两煎,混合后分早晚2次服,1剂/d。在35个病例中,完全治愈1年后无复发者20例,好转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此法以温胆汤为主方,温胆而使少阳气机调畅,心情愉悦,肾气充盛,以胆治肾,起到作用。2.3以胆论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胆与肠为六腑,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即出自《素问·五脏别论》。胆虽有藏精之特性,但六腑 “传化物”生理特点其仍具备。后人又补充为“六腑以通为用”和“腑病以通为补”。故腑与腑的联系和影响体现在病机上以气滞气机上逆为主。有以胆论治急性细菌性痢疾之临床个案作参考[3]:其寒热往来,脓血便,兼其他典型痢疾症状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证属暑热之邪,入少阳之里,热迫肠道而不利,营血腐败而成脓。治宜清热、解毒、止痢。方用黄芩汤合白头翁汤加减:黄芩10g,白芍10g,黄连10g,黄柏10g,炒地榆10g,丹皮10g,甘草6g,木香6g,大黄6g,秦皮12g,白头翁12g,金银花15g。服3剂后减轻,续进4剂,诸症渐平,腹痛痢疾均止。后用香连丸等药清其余热余毒,以善其后。此太阳膀胱与少阳胆合病,柯韵伯言:“太阳、少阳合病,是热邪陷入少阳之里,胆火肆逆,移热于脾,故自下利。”里热内盛,少阳胆移热于肠胃,热迫肠道,从而出现以下利为主的证候。实为热盛气机阻滞实证,以清热泻痢为重。

2.4从胆论治咳嗽 《素问·咳论》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胆亦逃脱不了干系。症状在《素问·咳论》阐述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为肺受病而内传少阳胆入里化热内积,或胆素体有疾又遭外感而致痰热中阻,气逆咳喘。应清胆退邪,祛湿化痰为主兼生津。临床方法有用蒿芩清胆汤加芦根30-60g 为主方治疗的方案[4]:蒿芩清胆汤主用利胆燥湿,降逆止呕,清肺化痰,而芦根解肺胃之火热而止咳清胃生津。以此治胆咳,而不只是就咳嗽而归肺。肺胆同治,清解透邪而不伤津,简单而实用。

2.5从胆治疗胆心综合征 此病的西医概念出现比较迟,但是其实质在《素问·阴阳别论》中已经有所记载:

“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膈。”胆与心通过经络相互依存,《灵枢·经别》记载:“足少阳之正……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它们的偶联关系使胆腑有病直接影响心脏,胆心合病。临床也有人对此作过研究[5],治疗方法自拟中药基本方剂组成:柴胡12g,金钱草30g,连翘15g,龙齿30g,青皮10g,炙甘草10g,郁金15g,苏梗10g,瓜蒌10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炒麦芽15g,鸡内金20g,大便干结加大白15g,便溏者去瓜蒌加炒鸟梅15g,室性早搏加葛根20g,黄连10g,房性早搏加龙眼20g。服用10剂后49例痊愈10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7%。此方配合达到疏肝利胆,行气宽胸,消食除积之功。而该病由于胆囊诱发,胆治愈则心脏情况自然改善,以治疗胆病为主,柴胡、金钱草、连翘、青皮、郁金、麦芽对疏少阳、利胆各尽其职,在治疗中起关键作用。

2.6从胆辨治治疗失眠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决断而对神志有重要的影响。肝胆相表里对应,心主神、肝藏神、胆决断,肝心母子相生,肝血充盛则心神安宁。失眠多由火热之邪上逆心而致,因此以泻肝胆火为主。临床常用龙胆泻肝汤。有人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失眠52例[6],药用:龙胆草30g,黄芩12g,栀子15g,泽泻15g,木通12g,车前子30g,当归10g,生地12g,柴胡12g,朱砂10g,生龙骨15g,牡蛎20g,夜交藤15g,合欢皮10g。治愈28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本方以泻肝火扶助心神为主,实则胆与肝相互表里,清泻肝火同时泻胆火,而安神志,只有肝胆俱安,气血充盛才能得以心神安养,解决失眠问题。

3 总 结

胆在临床辨证论治的应用和脏腑关联远不止以上所述,以上只是一些典型例子。而“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这几个字的内涵就在于提示胆的重要性。肝的藏泄、脾胃的升降、三焦之气化、元气的敷布,皆有赖于胆之阳气升发、调节气机升降出入之功能。胆之少火升发,调节有度则气从以顺,脏腑安和。临床很多病症表现在他位但实为胆所为。当然也有学者指出[7],“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应为“凡土脏取决于胆”,此把“通于土气”的传化五腑称作脏,而“决”意为“通决”才前后连贯,而不至于过分抬高胆的地位。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重要的是在临床必须明察秋毫,辨清标本虚实。“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是以整体观的概念针对机体内外环境得出的结论,这一说法虽有争议但是并非不无道理,但并不代表它为脏腑之“老大”而夸大它的功用,造成诊断治疗的误区。◆

参考文献

[ 1 ] 陈桂芳.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 J ] .天津中医药,2006,23 ( 6 ):476.

[ 2 ] 张宇川,吴华琼.加味龙胆汤治疗阳痿35例分析[ 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2,6 ( 4 ):44.

[ 3 ] 高磊,向方世.胡家悌从胆论治肠胃病经验[ J ]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 ( 10 ):5.

[ 4 ] 刘国成.胆咳辩治体会[ J ]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 ( 3 ):

43.

[ 5 ] 金秀伟.中药治疗胆心综合征体会[ J ] .中国实用医药,2007,

2 ( 16 ):98.

[ 6 ] 荆红波.龙胆泻肝汤治疗失眠52例[ J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 ( 5 ):54.

[ 7 ] 成肇智.十一脏取决于胆的质疑与勘误[ J ]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 ( 9 ):40.

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