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曾公亮传》

合集下载

曾公亮传

曾公亮传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 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 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 死。 曾公亮熟悉、通晓写文章的章法,加上在各地任职 实践了很长时间,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 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 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 子,有的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 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 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展开争论, 于是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 盗取银子不判死刑。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 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 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 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 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 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 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 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派人告诉赵滋, 边境祸害终于完结平息了。英宗即位,任中书侍 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 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 宴,使者不愿赴宴。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
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 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 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 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 宗正袒护王安石,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一 些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像没有参 与一样。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1、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

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

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

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

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

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

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

宋史曾公亮传知识点

宋史曾公亮传知识点

宋史曾公亮传知识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其中,曾公亮是宋代一个备受尊敬的人物,他对于宋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曾公亮的一些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宋代人物。

第一,曾公亮的背景。

曾公亮,字子墨,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卒于元贞元四年(1298年)。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家中有多位知名文人和官员。

曾公亮自幼聪明好学,精通经史子集,特别对于经学和政治有深入的研究。

第二,曾公亮的政治生涯。

曾公亮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贡献。

他曾先后担任过官员、教育家和政治顾问等职务。

他在官场上深受重用,曾被任命为国子监教授和集贤院博士等职位。

他在政治上主张儒家思想,提倡仁义道德,积极参与国家政务,为宋代政治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曾公亮的学术成就。

曾公亮在学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

他研究过程书、易理、礼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于宋代的儒家学说有很深入的理解。

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曾文正公集》、《曾文正公遗书》等,这些著作对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积极推动儒家学说的传播和发展,为宋代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曾公亮的影响。

曾公亮对于宋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念和思想被广泛传播,对于后来的政治家和学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学术著作也成为后来学者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曾公亮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宋代,他的思想和成就对于后世的学术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总结起来,曾公亮是宋代一个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学者,他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在政治和学术领域,还对于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了解曾公亮的一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也可以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教训。

希望今天的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对于宋史曾公亮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曾公亮,字明仲》阅读答案

《曾公亮,字明仲》阅读答案

《曾公亮,字明仲》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曾公亮传注释

曾公亮传注释

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中举,考中】进士甲科,知.【主持,掌管】会稽县。

民田.【耕种田地】镜湖旁,每患.【担心】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治理】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读作tuó,口袋】中物,移书诘.【盘问,追问】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大概,恐怕】从之者廋.【隐藏】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1.熟悉;通晓。

2.明达纯熟。

】文法,更践..【做官的迁擢升降】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指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议,比.【比照】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纵人渔.【捕鱼】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较量,比较】,且.【将】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告晓,告示】以指.【通“旨”】意,边害讫.【终止,完毕】息。

英宗即位,加.【提拔】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通“赐”,赐予】宴不赴,是不虔.【诚敬,恭敬】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高位兼低职】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顷刻,随即】以太傅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停止,中止】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增殖财..【准则】,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货】至巨万。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曾公亮传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曾公亮传
“于”作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 (《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在……方面”“从……中”。 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3.由于 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曾公亮 传
【于是】 “于”的相关词组
1.相当于“于+此”,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对此,从此, 因此。例:①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在这时)
②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捕蛇 者说》)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对此)《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于是余有叹焉。(因此)(《游褒禅山记》) ⑤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 2.连词,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代汉语“于是” 相同。例: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廉颇蔺相如列 传》)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五人墓碑记》) 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曾公亮 传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曾公亮 传
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 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 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 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 “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 使者不肯赴。公亮质(质问)之曰: “锡(通 “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 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 (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试题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文言文阅读试题

[真题回顾]例1.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断句能力。

(沪)一篇文言文一《曾公亮传》(学生教师版)

(沪)一篇文言文一《曾公亮传》(学生教师版)

(沪)一篇文言文一《曾公亮传》(学生版)曾公亮传(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庾耳索之果然。

②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①,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③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②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④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③。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⑤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注】①储:指皇储,继承皇位的人。

②雄州:北宋时期宋与契丹边境接壤的边关重镇。

③致仕:交还官职。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习.知朝廷台阁典宪( ) (2)寻.加户部尚书(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比.劫禁物法 ( )A.并列B.接近C.比照D.等同(2)帝不豫.( )A.快乐B.安适C.预先D.同“与”参与17.用“/”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

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 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庾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 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

”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 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 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庾耳/索之/ 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 果然/ 123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训练2011年-2020年十年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含解析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训练2011年-2020年十年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含解析答案

十年高考语文2011年-2020年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训练真题和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训练真题和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训练真题和答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型训练真题和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真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愿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法规;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假设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沉着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真/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真/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真/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真/4.b【解析】此题考察断句力量。

高考文言文《曾公亮传》挖空练习精校

高考文言文《曾公亮传》挖空练习精校

高考文言文《曾公亮传》挖空练习精校(一)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本篇文化常识:1、字在古代,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1、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

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死刑。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

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

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

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

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

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宋史》内容答案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宋史》内容答案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宋史》内容(答案)1.【答案】B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段大意为:“(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答案】A(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应该是大致相同)【考点】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答案】C(是派使者告诉赵滋圣上旨意,不是和使者一起去)【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

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1)如果不参加我们皇上赐给您的筵席,这就是对我们皇帝的不尊重。

我们的国君有病,如果一定要他亲自参加,您能安然处之吗?(2)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受宠幸的待遇。

【解析】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中,第(1)句中的“锡”即“赐”;“不虔君命”即“对国君的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处之安乎”意思是“能安然处之吗”。

文言文阅读 曾 公 亮

文言文阅读   曾 公 亮

明练文法——曾公亮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会稽县。

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

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

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

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

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

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

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向他)。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

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

”固(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

”使谕(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

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质问)之曰:“锡(通“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

2曾公亮精读挖空阅读练习

2曾公亮精读挖空阅读练习

文言文精细阅读篇目之——曾公亮一、阅读全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tuó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sōu耳。

”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曾公亮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

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答案】4.B5.C6.C7.(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计分点:锡,赐给;虔,恭敬;而,却;之,这样的事;句式,安乎,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计分点:责,责备;救正,纠正弊病;世,当时的人;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考点定位】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

句中共有三个人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

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好“盗悉窜他境”“尝有使客亡橐中物”这两句,其他的就好断了。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涉及到古代官职设置(“首相”“有司”)、皇位继承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

C项“有司”只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能用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句,书下注解为:【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考题完全出自教材。

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力。

【考点定位】识记古代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

题目给出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考生可采取课内常识回顾法来判断对错。

6.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

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

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

本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

7.【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

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

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

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

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

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

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

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

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