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防治相关制度
疟疾管理制度
![疟疾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14fe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c.png)
疟疾管理制度一、疟疾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疟疾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病性,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
2、疟疾流行地区较多,管理困难,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加强管理和监测工作。
3、疟疾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各级卫生机构的工作,提高防治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和医疗负担。
二、疟疾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立疟疾监测系统。
在各级卫生机构建立疟疾监测系统,定期对疟疾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制定防控计划。
2、加强疟疾诊断和治疗。
加强对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3、推广疟疾防治知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疟疾的预防和控制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4、加强疟疾病媒生物控制。
对传播疟疾的蚊虫进行定期的清除和监测工作,减少疟疾传播的可能性。
5、建立疟疾定点医疗机构。
在疟疾流行地区设立专门的疟疾治疗机构,提供及时的诊疗服务,保障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疟疾管理制度的实施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疟疾管理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2、各级卫生机构要牢固树立疟疾管理的意识,加强对疟疾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3、加强对疟疾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确保疟疾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积极开展社会参与疟疾管理的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疟疾的监测和防治中去。
四、疟疾管理制度的评估1、定期对各级卫生机构的疟疾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疟疾管理工作的质量。
2、加强疟疾防治成果的考核和监测,对防治效果进行定期的总结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案。
3、加强对疟疾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各级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五、疟疾管理制度的改进1、结合疟疾流行的特点,及时更新和完善疟疾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改进。
2、围绕疟疾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和研究,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
3、积极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提高疟疾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924f8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8b.png)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疟疾监测制度:建立疟疾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疟疾疫情,包括疟疾感染人数、疟疾病例的分布和变化趋势等,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2. 疟疾预防制度:制定疟疾预防策略和指南,包括宣传教育,卫生宣传等,向公众普及疟疾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3. 疟疾传染源管理制度:对感染疟疾的人员进行管理,包括登记、隔离和治疗等,阻断疟疾的传播途径。
4. 疟疾病例报告制度:对疟疾疫情进行报告,包括病例报告、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5. 疟疾药物管理制度:对疟疾治疗药物进行管理,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防止疟疾感染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6. 疟疾疫苗研发与使用制度:研发安全有效的疟疾疫苗,并制定疫苗的使用原则和程序,加强对疫苗的监测和评估。
7. 国际合作与协调机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疟疾的挑战,包括疟疾数据共享、技术援助和资源支持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疟疾防治相关制度,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其实际情况还可能有其他特定的制度。
第 1 页共 1 页。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4e7bc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2.png)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概述: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感染蚊媒体传播给人类。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各国政府和国际卫生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疟疾防治管理办法。
一、病例监测和报告疟疾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对于有效的疟疾防控至关重要。
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疟疾监测网络,并设立疟疾监测点。
对于疑似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疟原虫检测,确诊后要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蚊虫防控蚊虫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因此对蚊虫的防控是预防和控制疟疾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蚊虫防控方法:1. 害虫灭治:通过喷洒杀虫剂,在室内和室外消灭蚊虫。
定期巡查房屋和水域,发现蚊虫滋生地点及时清除。
2. 床头帐篷使用:在疟疾传播高发地区,为了保护居民免受蚊虫叮咬,应推广床头帐篷的使用。
3. 蚊帐使用:覆盖床铺的蚊帐能够有效阻挡蚊虫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应鼓励居民使用高质量的蚊帐并及时更换。
三、疟疾疫苗接种疟疾疫苗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已有一种有效的疟疾疫苗,应在高发地区进行广泛接种。
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并积极推动疫苗的普及和使用。
四、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预防疟疾的基础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增强公众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预防方法和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应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习惯。
五、药物防治对于疟疾病例,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疟疾防治药物的配送和管理体系,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优质的治疗。
六、国际合作疟疾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疟疾的防治工作。
各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疟疾防治项目和机构,并分享经验和技术。
同时,国际社会应增加对疟疾防控工作的投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结论:疟疾防治管理办法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病例监测和报告、蚊虫防控、疫苗接种、卫生教育、药物防治和国际合作等。
幼儿园疟疾工作制度
![幼儿园疟疾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d26b6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7.png)
幼儿园疟疾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幼儿园疟疾防控工作,保障幼儿的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幼儿园疟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分管卫生保健工作的副园长担任副组长,卫生保健人员、班主任等为成员。
2. 领导小组负责幼儿园疟疾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三、防控措施1. 宣传教育(1)加强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和家长对疟疾的认识。
(2)通过健康课、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2. 健康检查(1)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健康检查,了解幼儿有无疟疾病史。
(2)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3. 预防措施(1)加强园所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
(2)定期进行消毒,消除疟疾传播媒介。
(3)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蚊虫叮咬。
4. 疫情报告和处理(1)发现疟疾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并采取隔离措施。
(2)领导小组组织卫生保健人员对疑似病例进行核实,确诊后立即上报当地卫生健康部门。
(3)对确诊患者,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要求进行治疗和管理。
四、培训和演练1. 定期组织疟疾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2. 定期开展疟疾防控演练,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能够迅速、有效地落实。
五、考核和奖惩1. 幼儿园应定期对疟疾防控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2. 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疟疾防控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工作不力、造成疟疾疫情扩散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执行。
幼儿园疟疾防控工作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各地幼儿园应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疟疾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幼儿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卫生室疟疾工作制度
![卫生室疟疾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81f14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5.png)
卫生室疟疾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为确保卫生室在疟疾防治工作中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疟疾防治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疟疾防治技术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2)卫生室疟疾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措施到位、科学防治的策略。
二、组织管理(1)卫生室应设立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卫生室疟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卫生室应配备符合条件的疟疾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业务指导。
(3)卫生室应建立健全疟疾防治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确各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预防措施(1)卫生室应定期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疟疾防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卫生室应加强疫情监测,对新入学、入职的人员进行疟疾筛查,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源。
(3)卫生室应落实防蚊措施,定期喷洒驱蚊剂,清除积水,降低蚊虫密度。
(4)卫生室应提倡个人防护,发放防蚊虫叮咬用品,如蚊帐、蚊香、防蚊霜等。
四、诊断和治疗(1)卫生室应加强对疟疾临床症状的识别和诊断,确保早期发现疟疾病例。
(2)卫生室应对疑似疟疾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后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卫生室应按照《疟疾防治技术方案》规定,对疟疾病例进行规范化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4)卫生室应对疟疾病例进行随访和登记,掌握病情变化,确保治愈。
五、疫情报告和控制(1)卫生室发现疟疾病例,应立即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2)卫生室应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疟疾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落实防控措施。
(3)卫生室应对疟疾疫情进行定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疟疾防治措施。
六、培训和宣传(1)卫生室应定期组织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师生的疟疾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卫生室应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疟疾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3)卫生室应加强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疟疾防治水平。
疟疾感染管理制度
![疟疾感染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fcf4e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b.png)
疟疾感染管理制度疟疾感染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疟疾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建立疟疾的监测系统,对疟疾感染病例进行及时的报告和登记,包括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时间和地点等。
监测系统需要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确保病例的快速报告和信息传递。
2.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建立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培训医护人员对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技能,确保疟疾病例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同时,确保医疗机构具备足够的药品和设备,以保证疟疾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3. 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开展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宣传教育、环境治理、药物预防等措施。
加强对流行病学的监测和疫情的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疟疾传播风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疟疾的传播。
4. 国际合作和资源整合: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疟疾的挑战,充分利用各国和国际组织的资源,提高疟疾管理制度的效能。
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医疗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社区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疟疾感染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5. 疟疾的监测与评估:建立疟疾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对疟疾的传播情况、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提高疟疾感染管理制度的可持续性和效能。
6. 社会参与和信息披露: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对疟疾信息的披露,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增加公众对疟疾的关注和支持。
疟疾感染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实施需要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社区组织和国际组织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只有加强疟疾感染管理制度,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减少疟疾的发病和死亡率,促进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要做好疟疾感染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疟疾感染管理制度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相关机构和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疟疾感染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和效果落实。
其次,要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定点医院疟疾管理制度
![定点医院疟疾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c5fde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3.png)
一、总则为加强定点医院疟疾防治工作,提高疟疾诊疗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疟疾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制定疟疾防治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疟疾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 疟疾防治工作办公室:设在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具体实施疟疾防治工作,包括病例报告、诊断、治疗、监测、宣传教育等。
3. 各科室职责:- 门诊部:负责疟疾病例的初步诊断和转诊。
- 感染性疾病科:负责疟疾的确诊、治疗和病情监测。
- 检验科:负责疟疾病原学检测。
- 公共卫生科:负责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健康教育。
三、病例报告与诊断1. 病例报告: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疟疾病例时,应立即填写《疟疾病例报告卡》,及时上报疟疾防治工作办公室。
2.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确诊。
疑似病例应在24小时内完成实验室检测。
四、治疗与监测1. 治疗:确诊疟疾病例后,应立即给予规范治疗。
治疗药物、剂量和疗程按照国家疟疾防治规范执行。
2. 监测:对疟疾病例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包括治疗依从性、病情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等。
五、宣传教育1.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2. 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六、信息管理1. 病例信息管理:建立疟疾病例信息数据库,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2. 数据报送: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疟疾防治相关信息。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疟疾工作管理制度
![疟疾工作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a708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d.png)
疟疾工作管理制度
一、疟疾防控机构的设置与职责
1.卫生部门应设立疟疾防控机构,明确机构的职责和任务。
疟疾防控机构应具有专业团队,负责疟疾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工作。
2.疟疾防控机构应及时发布疟疾疫情信息,指导各级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疟疾防控工作。
3.疟疾防控机构应定期开展疟疾疫情调查和监测,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方案,并进行评估
和调整。
二、疟疾监测与报告制度
1.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疟疾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并报告疟疾疫情信息。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疟疾病例的诊断和报告工作,确诊病例后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
3.疟疾监测与报告制度应及时反映疟疾疫情的变化趋势,为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疟疾防护与控制措施
1.加强对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和控制疟疾传播源。
2.采取有效的灭蚊措施,减少蚊媒传播疟疾的风险。
3.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居民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4.推广疟疾疫苗,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四、疟疾应急响应机制
1.建立疟疾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2.及时响应疟疾疫情的变化,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疟疾传播。
3.定期开展疟疾应急演练,提高各方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效率。
通过建立科学的疟疾工作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保障人民健康和社
会稳定。
希望各级卫生部门和相关机构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共同努力,为打赢疟疾
防控战提供有力保障。
疟疾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疟疾防治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0b8a6b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5.png)
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防治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疟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理疟疾病例,切断传播途径。
2. 科学防治,依法管理。
遵循科学防治原则,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3. 全民参与,群防群控。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地区疟疾防治工作。
2. 县(市、区)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疟疾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定防治方案,组织实施防治措施。
3.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疟疾病例的诊疗、报告和转诊工作。
4. 村(社区)卫生室负责疟疾的预防、筛查、报告和随访工作。
5. 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四、防治措施1. 疟疾监测:加强疟疾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疟疾疫情报告系统,确保疫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灭蚊防蚊:开展室内外灭蚊工作,消除蚊媒滋生环境,降低蚊媒密度。
3. 疟疾诊疗:严格执行疟疾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流动人口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工作,做好疟疾病例的筛查、报告和转诊。
5. 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疟疾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2. 人员保障:加强疟疾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防治人员业务素质。
3.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防治物资,确保防治工作需要。
六、监督与考核1.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对疟疾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2. 各级政府将对疟疾防治工作进行考核,对防治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关疟疾防治的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2024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
![2024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6552e7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5.png)
2024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一、引言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并致死。
为了控制和消除疟疾的流行,各国必须加强疟疾防治工作。
本文将介绍2024年疟疾防治工作计划,旨在提高疟疾防治的效果,减少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目标1.降低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提高社区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了解和意识。
3.加强疟疾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4.加强疟疾防控工作的合作与协调。
三、工作内容1.提高疟疾防治知识的普及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学校和医疗机构等人群宣传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社区居民对疟疾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2.加强疟疾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疟疾病例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对疟疾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提高医疗机构对疟疾病例的诊断和报告能力,并及时上报疟疾病例信息。
同时,加强对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疟疾的传播途径和动态,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规范疟疾防治工作措施和方法加强对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提高疫苗在疟疾防治中的应用率。
加强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抗疟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加强对疟蚊的防制工作,落实使用灭蚊药剂、整治疟蚊滋生地等措施。
4.加强疟疾防控工作的合作与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落实疟疾防控责任。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交流,分享疟疾防治的经验和成果。
与国际组织合作,争取更多的援助和支持,共同致力于全球疟疾的控制和消除。
四、工作计划1.确定疟疾防治的负责机构和责任人,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
2.组织疟疾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治意识。
3.加强对疟疾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疟疾病例监测和报告制度。
4.加强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提高抗疟药物和疫苗的质量和疗效。
5.加强对疟蚊的防制工作,落实使用灭蚊药剂、整治疟蚊滋生地等措施。
6.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落实疟疾防控责任。
7.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分享疟疾防控的经验和成果。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五篇)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108be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19.png)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一、概述:疟疾,老百姓又叫做“打脾寒”、“打摆子”,此病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
寄生于人体的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在我国,间日疟原虫较常见。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当其末梢血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
传播媒介:疟疾的传播媒介是按蚊。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1.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
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____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
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
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
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2.根据____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委员____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点的即为疟疾:①血液中查检疟原虫;②临床症状典型;③抗疟药物治疗有效。
四、预防和控制:1.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
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
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____天。
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
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
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
2.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
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
若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____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
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7323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1.png)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Plasmodium)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并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疟疾防治措施和相关制度。
下面将重点介绍一些重要的疟疾防治相关制度。
1. 疟疾监测和报告疟疾监测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来了解疟疾的发病情况和传播动态。
疟疾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
各国疟疾监测和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下列内容:- 确诊病例的报告和登记;- 患者的基本信息收集,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 疟疾流行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疫区划分和风险评估;- 定期向国内和国际相关机构报告疟疾疫情。
2. 蚊虫控制疟疾的传播主要依赖于感染血液的蚊子叮咬,因此蚊虫控制是疟疾防治的重要环节。
蚊虫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定期进行蚊虫种群调查,了解蚊虫密度和种类;- 防止蚊虫滋生的环境治理,比如清除积水,改善卫生条件等;- 使用杀虫剂喷雾、蚊帐和其他防蚊措施;- 推广使用昆虫控制技术,如遗传改造蚊子等。
3. 疫区划分和风险评估根据疟疾流行程度和传播风险的不同,将疟疾流行区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并针对不同风险区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风险评估主要根据各种因素,如气候、环境条件、人群流动等,来评估疟疾的传播风险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药物防治疟疾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疟药物。
各国通常建立疟疾药物防治制度,确保疟疾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药物治疗。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的采购和配送;- 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临床试验;- 药物使用指南和临床指南的制定;- 疟疾药物价格控制和补贴政策。
5. 疫苗研发与预防接种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能够完全预防疟疾,但许多国家和组织正在研发疟疾疫苗,以期减少疟疾的发病和死亡率。
预防接种是疫苗研发的一部分,通过接种一定剂量的疫苗来引起免疫反应,从而提高人体对疟疾的抵抗力。
疟疾防治安全管理制度
![疟疾防治安全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469b99c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e.png)
一、总则为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疟疾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防治目标1. 提高全民疟疾防治意识,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2. 降低疟疾病例发生率,控制疟疾传播。
3. 保障疟疾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
三、组织管理1. 成立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疟疾防治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疟疾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3. 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疟疾防治工作。
四、预防措施1. 灭蚊防蚊:加强蚊媒监测,落实灭蚊措施,降低蚊媒密度。
2. 防蚊驱蚊:加强个人防护,使用蚊帐、蚊香、驱蚊剂等防蚊产品。
3. 早期发现患者:加强疟疾监测,提高病例发现率。
4. 及时治疗:对确诊的疟疾病例,按照国家疟疾诊疗规范进行治疗。
5. 病例报告:严格执行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病例报告及时、准确、完整。
五、病例管理1. 确诊疟疾病例的医疗机构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2. 疟疾病例的隔离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措施。
3. 疟疾病例的随访管理:对治愈出院的疟疾病例进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
六、健康教育1. 开展疟疾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疟疾防治意识。
2. 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疟疾防治知识,使群众掌握疟疾防治基本技能。
3. 加强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健康教育,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监督检查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疟疾防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2. 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对防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范本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fda4c9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5.png)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范本一、疟疾防治监测和报告制度1. 目的为了及时掌握疟疾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加强疟疾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
3. 要求(1) 卫生部门及时建立完善的疟疾监测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医疗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对疟疾病例进行及时报告与登记。
(3) 医疗机构应定期向卫生部门上报疟疾报告表,包括病例数、病例分布情况、治疗情况等信息。
(4) 卫生部门应加强对疟疾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上报疟疾疫情报告。
4. 惩罚措施(1) 对未及时报告或虚报疟疾病例的医疗机构,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 对疟疾疫情监测报告不及时或失职失责的卫生部门,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二、疟疾防治宣传教育制度1. 目的通过开展疟疾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疟疾的有效防控。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
3. 要求(1) 卫生部门应制定相关宣传教育方案,包括宣传内容、宣传途径和宣传对象等。
(2) 学校应将疟疾防治知识纳入教育课程,并定期组织疟疾知识宣传活动。
(3) 企事业单位应组织员工参与疟疾防治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卫生部门应加强疟疾防治宣传教育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宣传效果的有效实施。
4. 惩罚措施(1) 对未履行疟疾防治宣传教育职责的单位,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 对故意散布虚假信息或妨碍疟疾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个人,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三、疟疾防治治疗和药品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确保疟疾病例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药品,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及药品管理部门。
3. 要求(1) 卫生部门应制定疟疾诊断和治疗指南,规范疟疾诊断和治疗流程。
(2) 医疗机构应配备有疟疾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人员,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药品。
疟疾防控工作制度
![疟疾防控工作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4e7785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8.png)
疟疾防控工作制度一、总则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对我区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
为进一步加强疟疾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疟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卫生行政部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等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 设立疟疾防控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疟疾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疟疾防控工作岗位,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疟疾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1. 疫情监测(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开展疟疾病例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控制疟疾病例。
(2)对发现的疟疾病例,应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信息,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 预防措施(1)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对来自疟疾流行区的入境人员进行疟疾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
(2)加强对疟疾易感人群的保护,提倡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3)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 治疗措施(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疟疾诊治规范,提高疟疾诊治水平。
(2)对确诊的疟疾病例,应及时给予规范化的抗疟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3)对疟疾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必要时给予预防性抗疟治疗。
四、培训和宣传1.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定期组织疟疾防控培训,提高全区疟疾防控人员的业务水平。
2.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五、应急处置1. 各级疟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建立健全疟疾疫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疟疾疫情的能力。
2. 发生疟疾疫情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六、考核与评估1.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全区疟疾防控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估,确保疟疾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f56b4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0.png)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疟疾的发生与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疟疾的预防、控制、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疟疾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科学指导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疟疾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第五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设立疟疾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疟疾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第六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疟疾的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和防治技术指导。
第三章预防措施第七条加强疟疾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八条实施疟疾高风险区域的蚊虫控制措施,包括环境治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第九条对于疟疾流行区,应定期开展疟疾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
第四章疫情监测与报告第十条建立和完善疟疾疫情监测网络,实现疫情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反应。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发现疟疾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第五章治疗与管理第十二条疟疾病例应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治疗。
第十三条加强疟疾治疗药物的管理,确保药物供应和使用的合理性。
第十四条对疟疾病例进行追踪管理,防止复发和传播。
第六章国际合作与交流第十五条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疟疾防治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享信息和经验。
第十六条鼓励和支持开展疟疾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八条对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章附则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解释。
疟疾管理制度模板
![疟疾管理制度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b728a3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2.png)
疟疾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疟疾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可能存在疟疾传播风险的地区和相关医疗机构。
三、组织机构1. 成立疟疾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策略和监督执行。
2. 设立疟疾防治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四、预防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渠道普及疟疾防治知识。
2. 环境治理:改善卫生条件,消除蚊虫孳生地。
3. 个人防护:推广使用蚊帐、蚊香等防护用品。
五、监测与报告1. 建立疟疾病例监测系统,确保病例的及时发现和报告。
2. 实行零报告制度,即使无病例也需定期上报。
六、疫情处理1. 疫情确认:对疑似病例进行快速诊断和确认。
2. 隔离治疗: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3. 疫点处理: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消除传播源。
七、药品管理1. 确保抗疟药物的供应和合理使用。
2. 定期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八、培训与指导1. 对医务人员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 对公众进行疟疾防治的教育和指导。
九、合作与交流1.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疟疾防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2. 共享疫情信息,学习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十、监督与评估1. 定期对疟疾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十一、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对违反本制度的个人或单位,将依法追究责任。
请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模板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疟疾的管理制度
![疟疾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8c996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0.png)
疟疾的管理制度一、疟疾的传播途径疟疾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
在感染了疟原虫的按蚊叮咬人体后,疟原虫便进入人体,导致疟疾的发作。
此外,疟疾也能通过输血、母婴传播等方式传播。
因此,预防疟疾传播的关键是控制按蚊的繁殖和传播。
二、疟疾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疟疾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措施:1. 消灭蚊虫对按蚊的控制是预防和控制疟疾的首要任务。
可以通过使用杀虫剂喷洒、清除蚊子孳生地、使用防蚊网等方法来减少按蚊的数量,从而减少疟疾的传播。
2. 预防措施个人预防措施包括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穿长袖长裤等方法来减少按蚊叮咬。
在疟疾高发地区,可以进行集体防蚊措施,比如向集体居住的住户提供蚊帐、驱蚊剂等。
3. 疟疾病例的管理对已经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同时对其周围环境进行喷药清除按蚊,防止疟疾的传播。
4. 疫苗研发目前,尚没有疟疾的有效疫苗,但是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进行疫苗的研发,希望能够早日研制出一种有效的疟疾疫苗,从根本上解决疟疾的问题。
5. 国际合作疟疾的传播范围很广,因此需要进行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疟疾。
通过国际卫生组织、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可以共同开展疟疾的防控工作,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和技术,共同应对疟疾的挑战。
三、国际合作与发展疟疾管理制度的挑战尽管国际社会在疟疾的预防和控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面对疟疾的挑战依然严峻。
以下是一些国际合作与发展疟疾管理制度的挑战:1. 资金支持疟疾是一个长期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然而,许多疟疾高发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资金支持常常不足。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支持他们开展疟疾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2. 技术支持疟疾的预防和控制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包括疟疾疫苗的研发、按蚊控制技术的提升等。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较低,急需国际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加强疟疾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3. 医疗资源支持疟疾的疫苗和治疗药物的供应也是一个挑战。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五篇)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f3d54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8.png)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俗称“打摆子”、“发疟子”、半日子,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传染病。
当按蚊叮咬疟疾病人时,病人血液里的疟原虫就被蚊吸入,经过大约____天左右在蚊体内发育后成为有感染性蚊子,当健康人被这种蚊子叮咬后就会得疟疾。
二、疟疾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为先冷、后热、再出汗。
发冷时暑天盖了棉被还感觉冷,发热时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和全身酸痛,几个小时后出一身大汗就退热了。
间日疟一般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每天或不规则发作,还可引起脑型疟等,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危及生命。
三、得了疟疾怎么办。
曾到非洲以及国内疟疾高发区务过工的人员,当您有发冷、发热、头痛等疑似疟疾症状时,要尽快去乡镇卫生院防保科或各级疾控中心找医生,验血可查明血液里有无疟原虫和得了哪种疟疾。
疟疾治疗有特效药,只要按医生嘱咐连吃____天药就能把病治好。
“____”、“躲疟子”既损害自己的身体治不好病,还会把疟疾传给别人。
五、怎样预防和控制疟疾。
1、疟疾蚊子传,防蚊叮咬最重要,改变露宿习惯,提倡人人使用蚊帐。
2、得了疟疾找医生,查血可见疟原虫,发现疟疾要报告。
3、疟疾传播危害大,春季复治很重要,一人得病全家预防,多人得病全村预防。
德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防治知识晓坝镇卫生院彭德前一、什么是疟疾。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在我国,主要有间日疟和恶性疟两种。
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呕吐、腹泻、咳嗽。
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二、疟疾是怎样传播的。
疟疾主要是通过按蚊叮咬人传播的。
一般来说,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大约为____天。
三、我国疟疾流行现状如何。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虫媒传染病。
经过多年积极防治,我国疟疾疫情显著下降,发病人数从建国初期的每年____万下降至____年的____例,其中,间日疟____例,恶性疟____例,死亡____例;流行区范围大幅度缩小,除____、____两省外,其他省份已消除恶性疟。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样本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5f631d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4.png)
疟疾防治相关制度样本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疟疾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以千万计的感染和几十万人的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和防治疟疾,各国都设立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以下是疟疾防治相关制度的样本:1.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完善的疟疾监测网络,对病例进行及时的报告和监测。
-设立疟疾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和应对疫情暴发。
2.疟疾病例诊断和治疗制度:-建立疟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确保疟疾病例得到及时的诊治。
-提供疟疾病例的免费治疗,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3.蚊虫防控制度:-实行蚊虫生态环境监测,对蚊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估。
-进行常规的蚊虫灭除活动,如喷洒杀虫剂、清除蚊虫滋生地等。
-推行蚊帐使用和个人防虫措施,提高居民的个人保护意识。
4.疫区控制和治理制度:-对疫区进行封控,限制人员流动和蚊子传播,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卫生教育宣传,提高居民对疟疾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配备充足的药品和防疫设备,提供应急救治措施。
5.国际合作和援助制度:-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全球疟疾问题。
-向疟疾疫区提供必要的援助,包括药品、防疫设备和技术支持。
6.教育和宣传制度:-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疟疾防控知识教育,提高公众对于疟疾的认知水平。
-制作和发布宣传材料,如海报、手册等,向公众普及疟疾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7.科研和技术支持制度:-加强疟疾的科学研究,提高防控技术和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水平。
-积极开展疫苗研发工作,争取尽早研制出有效的疟疾疫苗。
通过建立上述疟疾防治相关制度,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疟疾的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这也需要各国政府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疟疾的根除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郴州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国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和《郴州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18年)》的规定,做好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工作。
二、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发热者一律进行疟原虫血检。
三、血检前须认真填写《郴州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登记表》。
四、所制血片需包含厚、薄血膜,且血片须保存完好以备上级复查。
五、凡血检阳性者,须及时报告,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上报至寄生虫病信息管理专报系统。
六、血检任务必须按时且保质保量完成。
七、血检工作情况列入年终疾控工作考核内容。
八、严格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郴州市疟疾病人休止期根治管理制度
一、休止期治疗对象和范围
1、在每年传播季节前(或3~4月份),对上一年内本辖区内登记、报告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包括上一年在疫点调查处置中发现的漏报病例和带虫者),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1次传播休止期根治, 以防止病例复发。
2、流行区每年传播季节前,在上一年疟疾发病率大于1%的自然村或居民点,对间日疟病人的家属和四邻居民,采用氯喹加伯氨喹八日疗法进行传播休止期扩大治疗。
二、用药方案
间日疟休止期根治采用伯氨喹八日疗法。
伯氨喹:口服总剂量180mg,每日1次,每次22.5mg,连服8日。
三、工作要求
1、加强休止期治疗药品管理。
完善保管和领发手续,禁止将过期药品发放到群众手中。
2、落实监督服药措施,提高服药率和依从性。
基层卫生人员要为服药对象送药,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确保全程服药,且须填写服药人员登记表。
3、密切关注服药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若出现严重
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送往当地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本人或家族有溶血史者,禁服伯氨喹。
4、加强检查、督导。
各级要切实加强对休止期治疗工作的检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确保工作质量。
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郴州市疟疾病人规范治疗工作制度
一、各级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进行抗疟治疗时,须规范开具病人治疗处方,并提示患者应全程足量服药。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织乡镇卫生院防保人员和村医对治疗对象进行督导服药和登记工作。
三、做好服药宣传、送药上门、看服到口、服后签名工作,确保全程、足量服药。
四、密切观察病人服药情况,及时报告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