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试验方法与技术(1)

合集下载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水稻品种筛选试验
2 / 产量 k h m g
1 3 1 2 5 8 3 1 0 1 0 5 3 0 7 9 0 5 9 7 5 0 4 9 6 5
3 结论
综合考虑各品种的丰产性 、 稳产性 、 抗逆性及其在当地的适应性 , 推荐在生产中种植农大 9 1 2 9。 ( ) 0 1 7
表 1 生育期结果 品种 返青期 分蘖期 6. 5 6. 2 6. 5 6. 5 6. 5 6. 5 始穗期 7. 1 9 7. 2 0 7. 1 8 7. 1 4 7. 1 8 7. 1 4 齐穗期 7. 2 7 7. 2 7 7. 2 5 7. 2 1 7. 2 5 7. 2 1 农大9 1 2 9 2 2 5. 系选稻花香 5. 1 9 七星 5. 2 2 北株 2 号 农大 8 9 5. 2 2 5. 2 0 农大 0 4 8 7 2 2 - 5. 月·日 成熟期 9. 8 9. 8 9. 5 9. 2 9. 5 9. 2
2. 3 品种性状 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见表 2。 农大 9 叶 色 深 绿, 叶片上 . 1 2 9 株 高 8 7. 6 c m, a 穗粒数9 结实率8 千粒 举, 穗长 1 4. 6 c m, 0 粒, 2% , , 分蘖 力 好 , 重2 秆 强 抗 倒, 耐 冷 性 较 好, 抗稻 7. 0 5 g 瘟病 , 综合性状表现好 , 熟期适中 , 丰产性好 , 公顷产 。 量1 3 1 2 5 k g
收稿日期 : 2 0 0 0 1 4 9 2 - -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
表 2 品种性状及产量结果 品种 农大 9 1 2 9 系选稻花香 七星 北株 2 号 农大 0 4 8 7 - 农大 8 9 株高 c m 8 7. 6 1 0 5. 0 9 1. 6 8 6. 8 8 5. 4 8 7. 6 穗长 c m 1 4. 6 0 2 0. 5 0 1 7. 8 0 1 8. 7 1 1 6. 9 0 1 5. 4 4 平方米穗数 6 5 8 4 3 5 5 3 0 6 5 1 5 4 5 4 2 0 穗粒数 9 0 8 8 8 5 5 1 8 7 5 9 千粒重 g 2 7. 0 5 2 7. 1 5 2 6. 9 0 2 7. 0 5 2 3. 1 0 2 6. 4 0 结实率 % 8 2 8 0 8 7 8 8 8 9 7 6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水稻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在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室于2020年开展了水稻实验研究,旨在探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2. 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3. 探讨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及效果。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水稻品种包括常规稻和杂交稻,栽培技术包括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2. 实验方法:(1)品种筛选:在实验基地种植不同水稻品种,观察其生长状况、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

(2)栽培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量、播种期、株距等栽培技术,对比分析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分别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比分析防治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品种筛选结果:经过观察和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2. 栽培技术研究结果:(1)施肥量: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中等施肥量(氮肥:磷肥:钾肥=1:0.5:0.8)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产量最高。

(2)播种期:对比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早播(3月15日)的水稻产量最高。

(3)株距:对比不同株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发现株距为30cm×20cm的水稻产量最高。

3. 病虫害防治结果:(1)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雾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但易产生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2)生物防治: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影响。

五、结论与讨论1. 结论:(1)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1号”和常规稻“早熟中稻”。

优质特色米品种试验

优质特色米品种试验

Z i x u n t a i前言:近几年水稻连年增产,施肥水平逐步提高,施肥量跟步上升,以大肥大水为代表超级稻技术全面推广,使水稻品质难以保证。

因此开展水稻优质米对比试验,规范施肥量,控制用水量,对目前适合本地区栽培种植的优质米品种,进行抗逆性、丰产性和优质性的对比研究,筛选出能够适应地区栽培的优质米品种,为水稻优质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土壤类型:草甸白浆土;质地:粘土;有机质:4.7g/kg;PH:6.0;碱解氮:214.6ppm;有效磷18.7mg/kg;速效钾223.4mg/kg,地势平坦,多年老稻田。

1.2供试品种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每个品种10行,行长25m,试验区面积75m2。

1.4栽培技术要点试验按照水稻旱育稀植“三化一管”栽培技术进行栽培管理,播种量、栽插密度、施肥用量及时期等均按当地生产进行,播种、插秧均在一天内完成。

插秧规格30cm×12cm。

肥料施用量:46%尿素11kg/亩(氮肥用量减少20%)、46%磷酸二铵7kg/亩、50%硫酸钾10kg/亩。

氮肥按基:蘖:调:穗=4:3:1:2比例施用,磷肥全基施,钾肥基穗各占50%。

控水:全过程采用间歇灌溉,控制用水量。

技术要点:控水整地,花达水移栽,寸水增温促蘖,间歇灌溉调氧壮根保叶,忌大水大灌。

(整个生育期不施用任何防病药剂和叶面肥)。

1.5调查项目与方法生长过程调查:播种期、插秧期、苗质、叶龄进程、抽穗期、成熟期。

测产:成熟后进行小区实收测产和室内考种。

米质分析:包括外观米质、碾米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

2结果与分析2.1气象条件分析插秧期5月上旬气温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多,6月至8月气温相对较高,秧苗生长速度较快,弥补了前期低气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从降雨量来看,7月份降雨量最多,达112.6mm,此时期正是水稻抽穗期,大量的降雨对水稻的病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水稻出现褐变穗,今年8月份降雨量减少,气温较高,对水稻后期生长较为有利。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市场销售:畅销 谷子 ;平小麦;积压

水稻 。
表实1—4 主要农产品价格与用工量
农产品 小 麦 水 稻 玉 米 谷 子 甘 薯 棉 花 肉 蛋 奶 价格(元/kg) 2.2 2.6 2.0 3.0 0.8 8.0 10.0 6.0 5.0 用工量(工、日) 40 8 6 6 20 120 180 180 150
大地 玉米 棉花 棉花 棉花 大麦 小麦 小麦 /大 /玉 /玉 豆 米 米
土岔 水稻 水稻 玉米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烤 /烤 /绿 /绿 烟 烟 肥 肥
表实1—12 肥料投入量(kg/亩)
标肥kg/耕 亩
尿素 23.9
折 养 分
N 7.9 P2O5 K2O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有机肥
58.3
8.2 2500 6.8
结构 (%) 100
1520
1995
1425
570
42
16
21
15
6
(四) 耕作制度

1、作物布局
2、复种
3、间套混作
4、土壤耕作与配肥

5、综合评价
表实1—7 粮食作物组成
品名 播种面 积(亩) 占总播 亩(%) 粮食作 物 900 100 小麦 200 22.2 300 60 660 玉米 200 22.2 450 90 900 大豆 100 11.1 200 20 600 水稻 400 44.5 500 200 1300
(二)生产条件 土地:土地面积 4500万 亩,垦殖率 18.5 %,其中耕 地面积 900万 亩,占 18.5 %。林地面积 2515.5万 亩, 占 55.9 %,自然草地面积 589.5万 亩,占 13.1 %。 土壤:类型(1)水稻土(2)紫色土(3)赤红壤(4) 红褐色土。 质地(1)粘壤(2)黄壤(3)红壤(4)沙壤。 ph 6.3 ,土地有机质 2.1 %,速效磷 358 ppm。 水利:耕地中水田 324万 亩,占 38 %,水浇地207亩, 占 23 %,旱地 351万 亩,占 39 %。 灌溉水来源:井灌12%,地上水灌 88 %。 肥料:有机肥施用量 2.5 吨/亩,质量 良 。化肥施用量: 亩施用肥料量(纯)氮 21 kg/亩,磷 16 kg/亩,钾 8 kg/亩。 人口劳力:农业人口 43万 人,人均耕地 0.83 亩/人, 农林牧副渔劳动力 13万人, 劳均耕地 2.5 亩/劳力。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对比试验总结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对比试验总结

近几 年 水 稻种 植 面 积 和 产 量 不 断 提高 , 得 了显 著 的 取
秧 田 4月 1 5日播 种 , 田 5月 3日搅 浆 平 地 , 本 5月’3 1
日人 工 插 秧 。 底 肥 施 尿 素 4 k / 6 g 6 7 m ,二 胺 7 k / 6 g6 7 m , 酸 钾 1 g 6 7 m , 岩 峰 牌 硅 肥 1 g 6 7 m ; 硫 0 k/ 6 叠 5 k/ 6
毒速 克 2 l6 7 m + 0 0 m / 6 3 %力 克 菌 爽 1 l6 7 m ; 二 5 m / 6 第 次 防 病 在 7月 1 日, 7 %稻 艳 2 / 6 第 三 次 防 0 用 5 5 g6 7 m ;
1 内容 与方法
11 试 验地 基本 情 况 . 试 验 地 设 在 八 五九 分 公 司水 稻科 普教 育基 地 , 壤 类 土
维普资讯

报 。。 丛 球 来自V. N3 o8o I . 3
水 稻 不 同 品种 ( 系 ) 比试 验 总 结 品 对
孙 健
( 龙 山分 公 司 种 子公 司 , 龙 江 青 黑 建 三 江 1 6 3 ) 5 3 3

要 : 验 采 用 大 区 对 比的 方 法 , 究 垦 鉴 稻 1 试 研 4等 1 7个 品种 ( 系 ) 应 用 水 稻 “ 化 ” 培模 式 下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和 经 品 在 三 栽
t a .T e rs l h w d ta K nig 0 - 4 ,K n a d o 4 e d o n N n d 4— 0 e om d b t r i i s r l h eut s o e h t e j 4 5 9 ej n a 1 ,K n a 1 a d o g a 0 0 4 p r r e e e n s n i 1 f t

水稻考种技术实验报告(3篇)

水稻考种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水稻考种技术,了解水稻的品种特性,为水稻育种、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观察水稻的生长状态、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等,对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地点:XXX农场水稻试验田2. 实验品种:XXX水稻品种(共10个)3. 实验工具:测量尺、天平、剪刀、记录本、水稻考种分析软件等三、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1)对实验品种进行编号,记录品种名称、播种时间、移栽时间等基本信息。

(2)设置重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过程(1)观察水稻的生长状态,记录植株高度、叶色、分蘖数、抗病性等指标。

(2)测量水稻的形态指标,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等。

(3)调查产量构成因素,包括每穗粒数、实粒数、空瘪粒、结实率等。

(4)利用水稻考种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实验结果分析(1)对每个品种的生长状态、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2)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筛选出具有较高产量和优良品质的品种。

四、实验结果1. 生长状态(1)品种A:植株生长旺盛,分蘖数适中,抗病性较好。

(2)品种B:植株生长较弱,分蘖数较多,抗病性较差。

(3)品种C:植株生长适中,分蘖数适中,抗病性较好。

2. 形态指标(1)株高:品种A、C的株高较高,品种B的株高较低。

(2)穗长:品种A、C的穗长较长,品种B的穗长较短。

(3)穗粒数:品种A、C的穗粒数较多,品种B的穗粒数较少。

(4)穗粒重:品种A、C的穗粒重较高,品种B的穗粒重较低。

(5)千粒重:品种A、C的千粒重较高,品种B的千粒重较低。

3. 产量构成因素(1)每穗粒数:品种A、C的每穗粒数较多,品种B的每穗粒数较少。

(2)实粒数:品种A、C的实粒数较多,品种B的实粒数较少。

(3)空瘪粒:品种A、C的空瘪粒较少,品种B的空瘪粒较多。

(4)结实率:品种A、C的结实率较高,品种B的结实率较低。

五、实验结论1. 品种A、C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良品质,适合大面积推广。

水稻肥料对比实验报告(3篇)

水稻肥料对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选取了不同种类和配比的水稻肥料进行对比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肥料对水稻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供试水稻品种:中稻品种“中优9号”。

(2)肥料:尿素(含氮46%)、过磷酸钙(含磷12%)、硫酸钾(含钾60%)、有机肥(鸡粪)、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

2. 实验方法(1)试验地选择:选取肥力均匀、土质良好的水稻田作为试验地。

(2)试验设计:将试验地划分为5个处理区,每个处理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处理区设置如下:处理1:空白区,不施任何肥料。

处理2:传统施肥区,施用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按1:1:1的比例混合。

处理3:有机肥区,施用鸡粪作为有机肥。

处理4:复合肥区,施用复合肥。

处理5:有机肥+复合肥区,施用鸡粪和复合肥按1:1的比例混合。

(3)施肥方法:各处理区均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底肥,移栽后追肥2次。

(4)田间管理:各处理区进行相同的田间管理,包括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5)数据采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定期测量各处理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指标,并记录产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稻生长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等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且有机肥+复合肥区的生长指标最高。

这说明有机肥和复合肥对水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1 各处理区水稻生长指标处理区株高(cm)穗数(个/株)穗长(cm)穗粒数(粒/穗)空白区 58.2 13.6 20.1 84.5传统施肥区 63.5 15.2 21.8 89.2有机肥区 64.3 16.1 22.0 91.0复合肥区 65.1 16.5 22.5 92.3有机肥+复合肥区 67.8 17.2 23.5 94.52. 水稻产量从表2可以看出,与传统施肥区相比,有机肥区和有机肥+复合肥区的产量分别提高了9.2%和12.3%。

水稻新品种龙桦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新品种龙桦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对物质的不断追求归根结底体现在农业上,这就对粮食品质、产量上的需求持续提升。

水稻品种龙桦3号是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以田选0917为父本、龙稻5为母本有性杂交系谱方法选育而成,不仅具备抗寒能力强、稳定性强,还拥有抗倒伏、出米率高、高产等特征,保护了粮食市场中的供需平衡。

基于此,本文对龙桦3号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细致阐述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国家种植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水稻是占据比例较多的粮食。

在全国水稻种植范围内,东北大米相对更加优秀。

由黑龙江田友种业有限公司依据自身的地理情况、气候温度、行业发展状况,研制出了龙桦3号优秀品种。

在实际种植时,农户只需要满足其在营养、温度、土地类型等方面的常规需求,便可以保障其产出高质量、高产量,并成为代表北方的优质品种之一。

一、水稻新品种龙桦3号1、特征特性龙桦3号在适宜区域出苗至成熟需≥10℃活动积温2350~2400℃左右,成熟期需130天左右,主茎为11片叶。

株高98.0cm左右,株型收敛且剑叶上举,叶片颜色浓绿,具有活秆成熟特性。

粒型为椭圆,千粒重在25.9~26.2g之间,粒长宽比为1.7,每穗粒数在120粒左右,穗长18.4cm左右。

颖及颖尖秆为黄色,分蘖力中等,结实率高。

2、品质鉴定2020至2021年的水稻质量检查中,龙桦3号在食味上的评分是81分,符合国家制定的《优质稻谷》二级水平。

与此同时,在龙桦3号产生出的粮食中,其粗蛋白数值在6.14%-6.76%间、直链淀粉含量为15.51%-16.28%间、垩白粒米率在6%-8%间、整精米率为72.7%、出糙率是83%。

3、产量情况2019~2020年龙桦3参加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8546.2kg/hm2,比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6.7%。

2021年进入生产试验,试验点平均产量为9558.6kg/ hm2,比对照品种龙粳31增产10.1%,各试验点次全部为增产。

10 个优质水稻品种示范与评比试验

10 个优质水稻品种示范与评比试验

农家科技4110个优质水稻品种示范与评比试验随着人口增长,人们对水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贵州省修文县地处黔中腹地,境内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较多,水热同季。

全县共有河流13条,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

据统计,2020年修文县水稻种植面积达3.78万亩。

为加快水稻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笔者引进10个优质水稻品种进行了示范与评比试验,观察记录了新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合在修文县推广栽种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品种。

参试品种均为中迟熟水稻品种,由贵阳市种子管理站统一提供,共计10个品种,其中C1(F优498)作为对照品种(表1)。

2.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为修文县龙场街道朝阳村沙土组蒋正林责任地(经纬度:N 26.870534°,E 106.588698°;海拔高度:1277.3米)。

试验地块属普通地块,面积3.5亩,地势较平坦,阳光充足,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作物为油菜。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平方米,长6米,宽2.5米。

每小区种植9行,每行种植27穴,行株距为27.78厘米×22.2厘米,每小区243穴,密度为1.1万穴/亩。

小区间设置40厘米的走道,区组间设置50厘米的走道。

3.试验经过。

所有参试品种统一于2021年4月1日进行播种育苗,施农家肥、磷肥,并进行覆膜;4月15—17日出苗;6月1日施四霉素、吡虫啉、春雷霉素进行杀虫杀菌;6月5日进行大田移栽,按照20千克/亩的编号品种名称审定/引种编号C1(CK)F优498黔引种2020第023号C2丽香优5号国审稻20186008C3晶两优510黔引种2018第034号C4兆优国泰国审稻20200107C5华浙优261国审稻20190050C6正优727黔审稻20190023C7荃丝优苗国审稻20190052C8川康优6107黔审稻20200014C9宜优2108黔引种2018第060号C10明两优829黔引种2020第023号表1 参试水稻品种注:以上编号即为参试品种统一田间编号。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

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试行)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1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望两优909等16个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望两优909等16个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望两优909等16个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林彬(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和县238200)摘要:通过对望两优909、两优005等16个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筛选适宜在和县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结果表明,望两优909、Q两优丝苗、N两优1998综合表现突出,抗逆性较强,可适度扩大示范推广;大两优968、内香优8012、嘉丰优2号分别表现为胡麻叶斑病、稻曲病偏重,生育期过长,熟相差,不适宜在和县种植;其它参展品种(组合)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验证。

关键词:杂交中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和县;2019年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10-0081-02和县是马鞍山市粮食大县,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4万h㎡以上,但品种多、乱、杂等现象突出,为筛选适宜和县种植的水稻新的品种(组合),进一步推动和县粮食生产走产业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带动订单生产。

2019年在善厚五月行政村周承来种养家庭农场开展了望两优909、两优005等16个水稻新品种(组合)展示。

1材料与方法1.1展示品种(组合)均为通过审定,米质达国标(部颁)二级的品种。

分别是:望两优909、Q两优丝苗、内香优8012、N两优1998、美两优晶银占、深两优870、荃两优2118、晶两优1212、嘉丰优2号、韵两优332、Ⅱ两优838、佳两优1088、创两优558、两优005、大两优968、建优1103。

1.2供试土壤供试土壤为下蜀系黄土,黄白土田,土壤肥力中等,交通便捷。

1.3试验设计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20(4×55)m2,小区间距30cm。

1.4育苗及移栽1.4.1育苗播前晒种2小时,5月3日浸种,日浸夜露;5月5日播种,5月22日施断奶肥,施尿素75㎏/hm2,6月2日施送嫁肥,施尿素45㎏/hm2,打一次送嫁药,防治蓟马、二化螟。

1.4.2移栽6月12日移栽,前茬为空闲田,耕翻前施洋丰水稻专用肥600kg/hm2,尿素112.5kg/hm2,分小区人工栽插,栽21万穴/hm2。

水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水稻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天津农业科 学 T n n gi l rl c ne i f r ut a i c ai A c u S e s
・ 农 业技 术 推 广
2 1 ,66 :4 — 4 0 0 1 ( )11 13
水 稻 品 种 引种 比较 试 验
陈绕 生
( 苏联合 职业 技术学 院淮 安生物 工程 分院 , 江 江苏 淮 安 2 3 0 2 20)
进 行 了 比较 试 验 , 选 出 适 宜 江 苏 地 区 种 植 的水 筛
稻 品 种
67m 兑 水 8 g 雾 , 到 防黄 秧 、 苗 , 6 0 喷 k 起 僵 提早 缓 秧 和 分 蘖 。 6月 2 0日移 栽 , 龄 3 按 行 株 距 秧 5d, 2 m l m规 格 , 穴 栽 2 3 苗 。本 试 验按 随 7c x Oc 每 ~株 机 区组 排 列 , 个 重 复 , 区 面积 2 1 生 产 管 3 小 0m【 。 l ~ 理按常规要求进行。
关键词 : 稻 ; 水 品种 ; 比较 试 验 中 图 分 类 号 : 5 ¥ 1 1 文献 标识 码 : A D I 码 :036 0i n10 — 5 02 1. . 5 O编 1 . 9 .s.0 6 6 0 . 00 0 9 s 0 64
Co p io s n Pa y RieVa it n r duc i n m ars n Te ti dd c r e yI t o to CHEN o .h ng Ra —s e
2 结果 与 分 析
1 材 料 和 方 法
21 产 . 量
11 供 试 品 种 .
从 表 1 表 2可 以 看 出 , 种 8 、 品 6优 8号 、 连 90 扬 辐 粳 4 2 产 量 最 高 , 别 位 居 第 一 、 85、 98 分 第

二九一农场水稻优质品种筛选试验

二九一农场水稻优质品种筛选试验

试验研究2020.4二九一农场水稻优质品种筛选试验李娜I3周成2-3钱海峰2-3(1.黑龙江省二九一农场双鸭山155923;2.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哈尔滨150038;3.国家水稻产业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黑龙省哈尔滨150038)摘要:为筛选出适合二九一农场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水稻品种,对7个主栽、新审定水稻品种进行综合性状比较试验研究。

试验结明表明,参试各品种的抗倒性均表现强,绥育117463、绥粳28熟期比对照晚1d,绥118146、绥粳18、绥粳27、龙洋11熟期比对照晚2d。

产量表现为:龙洋11>绥粳28>绥粳27>绥粳18>绥118146逸龙粳21>绥育117463,综合性状表现好的水稻品种是龙洋11、绥粳28、绥粳27。

关键词:水稻;优质品种;结果分析随着国家的水稻收购价格改变,以及人们对水稻品质的要求提高,广大种植户对选取优质新品种以及科学种植的意识不断增强,要确保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产生良好的效益,需进行小区试验示范,才能大面积推广。

为此,二九一农场进行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种植的高产、稳产、抗性强、优质的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二九一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站,土壤类型草甸黑土,土壤质地粘重,土壤有机质含量44.0g/kg,碱解氮164.5mg/kg,有效磷34.0mg/kg,有效钾362.8mg/kg,pH值7.02。

秋翻地。

1.2试验材料绥118146、绥育117463、绥粳18、绥粳28、绥粳27、龙洋11、龙粳21o1.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条形对比法,93行区,行长60m,行距30cm,穴距10cm,每个品种面积2.5亩。

以当地主栽品种龙粳21为对照。

1.4栽培管理肥料、药剂在常规处理上减少10%o1.5气象条件与分析2019年活动积温2829.8益,无霜期138d,4月上旬,天气晴好,有利于农事操作;播种后,4月11〜14日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夜间最低温度达-5.8益,根芽和茎芽生长缓慢,15〜18日气温回升,棚内温度升高,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水稻生长,出苗整齐;进入4月下旬到5月中旬,平均气温较高,日照时数较历年多14.0~24.6h,晴好天气有利于水稻秧苗生长;5月下旬低温、寡照、多雨严重影响水稻返青速度,返青慢;6月持续阴雨天气导致水稻分藥少,晚生分藥较多,进而降低水稻的有效穗数;7月下旬平均气温比历年高0.3益,降水比历年多74.4mm,日照时数比历年少29.1h,寡照、多雨,此时正值水稻抽穗扬花期,直接影响到水稻受精结实,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8月份月平均气温比历年低0.4益,降水比历年多223.9mm,日照时数比历年少100.6h,中、上旬的寡照、多雨导致水稻灌浆速度慢,下旬的寡照、多雨影响水稻的脱水速率,导致成熟期比2018年晚15d左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基金资助。

水稻杂交制种实验报告(3篇)

水稻杂交制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稻杂交制种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技术环节。

2. 掌握水稻杂交制种的技术和方法。

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农业生产的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4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江门市农科所四、实验材料1. 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品种(父本、母本)2. 实验器具:播种床、播种机、薄膜、塑料大棚、农药、化肥等五、实验方法1. 父本母本选择: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父本和母本,确保杂交后代具有较高产量和抗逆性。

2. 播种:将父本和母本分别播种于播种床上,注意播种密度,确保植株均匀分布。

3. 薄膜覆盖:播种后,用薄膜覆盖播种床,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

4. 大棚管理:将播种床放入塑料大棚内,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

6. 开花授粉:当母本植株花期时,将父本植株的花粉撒在母本植株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

7. 收割与种子保存:待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将种子晾晒干燥,保存于干燥通风处。

六、实验过程1. 播种:将父本和母本分别播种于播种床上,播种密度为每平方米20粒,确保植株均匀分布。

2. 薄膜覆盖:播种后,用薄膜覆盖播种床,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

3. 大棚管理:将播种床放入塑料大棚内,控制温度在25-30℃,湿度在70-80%,确保植株正常生长。

4.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如喷洒农药等。

5. 开花授粉:当母本植株花期时,将父本植株的花粉撒在母本植株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

6. 收割与种子保存:待水稻成熟后,进行收割,将种子晾晒干燥,保存于干燥通风处。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株生长情况:在实验过程中,父本和母本植株均生长良好,无明显病虫害发生。

2. 授粉效果:人工授粉后,部分母本植株结出饱满的种子,说明授粉效果较好。

3. 种子产量:经收割和统计,每平方米可收获约20粒种子,种子饱满,质量较好。

水稻田试验设计与种植方法

水稻田试验设计与种植方法

水稻田试验设计与种植方法第二章试验设计与方法第二章试验设计与方法 2.1试区概况本研究于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连续2年在江苏省昆山市水利技术排灌试验基地(31?15′ 15″N,120?57′43″E)内进行。

试区为太湖流域水网地区低洼平原,平均海拔在1.5m左右,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5?,年际变化较小;年降雨量1097.1mm,大都集中在4,9月份,且年,平均无霜期239d。

际变化较大;年蒸发量1365.9mm,日照时数2085.9h试区面积共约0.7公顷,全部种植水稻,土壤相对肥沃,地下水位较高,但排10月底,小麦11月初,次年5灌条件优越。

当地习惯稻麦轮作,即水稻6月初, 月中旬,本研究主要在水稻生育期内进行。

土壤类型为第四纪疏松堆积物覆盖发育而成,为潴育型水稻土,耕层土壤质地为:重壤土(卡庆斯基制)或粉土(中国制),土层土壤(0~18cm)有机碳30.3g/kg,全N、P、K含量分别为1.79g/kg、1.4g/kg、20.86g/kg,pH值7.4(引自《江苏省昆山土壤志》,1984)。

2.2试验处理及布置2.2.1 2005年供试水稻品种为早熟晚粳型9998-3,2005 年 5月20日播种, 6月23日移栽(株距16.7cm,行距26.7cm),拉线插秧,每穴本苗固定(3,4株),严格控制小区基本苗量,插秧后磨平脚坑,10月26日收割。

05年水稻生育期的划分(参考文献)见表2.1,农艺措施汇总见表2.2。

试验安排淹水处理和控制灌溉(以下简称“控灌”)两种水分处理,其它条件和措施完全一致,每处理3个重复,计6个小区。

淹水处理参考大部分稻田甲烷排放相关文献中的灌溉制度,采用“浅水”型,即在移栽后田间始终保持3~5cm浅水层,收获前10天落干。

控灌处理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返青期田面保留5~25mm薄水层,以后的各个生育期除生产性用水外,灌溉后田面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其各生育期具体土壤水分调控指标见表2.3。

实验四 水稻种子标准发芽试验及活力分析

实验四  水稻种子标准发芽试验及活力分析

实验四水稻种子标准发芽试验及活力分析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掌握水稻种子的标准发芽技术规定、发芽方法、幼苗鉴定标准和结果计算方法,同时自行设计不同指标测定不同水稻样品的种子活力。

二、实验材料及仪器用品1.实验材料:水稻不同样品的种子。

2.仪器用品:方形透明塑料培养皿、长方形透明塑料培养皿、发芽纸、砂等。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水稻种子发芽方法水稻种子发芽技术规定为:TP;BP;S;20~30℃;30℃,第5天/14天,新收获的休眠种子需预先加热50℃3~5天,或0.1NHNO3浸种24小时。

取方形透明塑料培养皿,垫入两层发芽纸,用水充分湿润后,倒去多余的水,每皿播入100粒种子,2次重复,放入规定温度和光下培养,第5天计数正常幼苗数,第14天计数正常幼苗数、不正常幼苗数和死种子数。

水稻和玉米属于子叶留土型发芽的单子叶植物,幼苗鉴定标准属于同一组(ISTA,幼苗鉴定手册A1.2.3.2组)1、正常幼苗:根系:初生根完整或仅带有轻微缺陷,如变色、有坏死斑点,可愈合的裂缝或裂口。

若初生根有缺陷,则长有足够的正常次生根也为正常幼苗。

幼芽:中胚轴完整或仅有轻微缺陷,如变色、有坏死斑点、可愈合的裂缝或裂口,稍有弯曲。

芽鞘:完整或仅有轻微缺陷,如变色,有坏死斑点,稍有弯曲,顶端开裂但长度少于或等于芽鞘总长度的1/3。

叶片:完整,其长度至少超过胚芽鞘长度的一半,或仅有轻微缺陷,如变色,有坏死斑点,轻度损伤。

2、不正常幼苗:根系:初生根有缺陷而次生根根很少或有缺陷,如发育不良,生长停滞,缺失,破裂,从根尖开裂,收缩,纤细,负向生长,玻璃状,由初生感染引起的腐烂。

幼芽:中胚轴有缺陷,如破裂,形成环状,螺旋形,严重卷曲,由初生感染引起的腐烂。

芽鞘:有缺陷,如畸形,破裂,顶端损伤,缺失,形成环状或螺旋形,严重卷曲和弯曲,从顶端开裂,并超过总长度的1/3,基部开裂,纤细,由初生感染引起的腐烂。

叶片:有缺陷,叶片不到芽鞘长度的一半,或缺失,弯曲及其他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