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病原学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目第一章绪论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任务是什么?2.水产动物病害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如何?3.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原)有哪些?4.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怎样?5.如何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6.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有哪些?7.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包括哪些内容?8.我国目前渔业水质的状况如何?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2.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其结构特征怎样?3.病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4.病毒的分类原则和病毒命名规则最主要包括哪些?5.病毒复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6.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其传播方式有哪些?7.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有哪些?8.病毒有哪几种感染类型?9.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并说明各构造的生理功能。
10.什么叫细菌的生长曲线?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各期的有哪些主要特征?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如何?12.细菌的致病机理怎样?13.细菌的感染途径如何?细菌感染后出现哪几种感染类型?14.真菌有哪些基本特点?15.多细胞真菌的基本形态构造怎样?16.真菌的繁殖方式怎样?17.寄生虫有哪几种寄生方式?18.寄主可分为几种类型?其特征如何?19.寄生虫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感染?20.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第三章免疫学基础1.鱼类有哪些主要免疫器官?其功能如何?2.抗原的定义是什么?抗原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3.免疫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和作用机理怎样?4.抗体的定义是什么?抗体的机构和功能怎样?5.抗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6.抗体的血清型怎样?7.xx多xx抗体?xxxx抗体?8.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有哪些特点?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特点如何?10.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怎样?第四章药物学基础1.药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阐述渔药药学在药物学中的地位。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专业介绍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专业介绍071004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研究各类水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命过程的科学。
随着学科间交叉、渗透和融合的深入,现代水生生物学不仅对水生生物进行分类检索和形态描述,更趋向于研究各类水生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在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所起的作用。
这对深入认识水生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规律,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以及保护拯救濒危物种、维护水域生态系统平衡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生生物多样性、水生动物生理学与发育生物学、鱼类学与鱼类生态学、水域生态学、保护生物学、渔业环境及其调控等。
欢迎符合基本报考条件,并具有理学、农学及其他各类学科背景的考生前来报考。
070703 海洋生物学本学科作为海洋学、水生生物学和水产养殖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海洋中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生物的分类分布、生理生化、遗传发育,海洋生态和物种多样性、海洋生物的生殖生物学以及人工繁殖和养成的基础理论。
对于一些重要的海洋生物(包括食用、药用、观赏以及维持生态平衡等生物)则从地理分布,种群变动、遗传变异、种质资源、生理生态、繁殖发育以及人工养殖进行系统研究。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洋生物生理、生态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物繁殖和发育生物学及增养殖学;海洋生物技术。
建议报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具备生物科学或海洋科学(海洋生物方向)的学习背景,有海洋生态学和海水养殖的研究学习经历将受重视。
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信息大分子-核酸和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规律的学科,已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
本学科主要有水产动物、藻类、水产食品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
水产动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以重要经济鱼类、虾蟹类、贝类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和繁育分子生物学、重要功能基因克隆、性状分子标记以及观赏水产动物转基因技术等,为重要经济水产动物养殖、繁育奠定基础;藻类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方向主要从事海藻应用、海藻细胞分化发育、发育调控、转基因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以及藻类生理生化、发育分子生物学、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等基础理论研究;水产食品生物化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鱼贝类肌肉蛋白质生化特性、水产品安全与品质控制、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海洋活性物质提取与功能、海洋药物开发等方面。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
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
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
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
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
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
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
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
本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
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
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
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2.白皮病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
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
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
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20~30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
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
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白头白嘴病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
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
(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
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一)病毒的传播传播途径:飞沫、血液、唾液、黏液、注射和器官移植。
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通过口腔、消化道或皮肤黏膜。
2、垂直传播:通过繁殖,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1、顿挫感染2、溶细胞感染3、非溶细胞感染4、免疫病理作用(三)细菌的致病机理1、侵袭力:菌毛;荚膜或微荚膜;产生的侵袭性酶2、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四)细菌的感染类型1、隐性感染2、潜伏感染3、带菌状态4、显性感染(1)毒血症:病原菌局限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毒素进入全身血流。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组织,但未在血流中繁殖。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许多脏器中引起化脓性病灶。
寄生:生物有机体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
共生:两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结合在一起生活,双方都从这种共同生活中获得利益(互利共生);或其中一方由这样的共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片利共生)的生活方式。
兼性寄生:在通常情况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寄生生活。
如马蛭与小动物相处时营自由生活,当它和大动物相处时就营寄生生活。
真性寄生: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主取得营养,或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
暂时性寄生:亦称一时性寄生。
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时间甚短,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生。
如鱼蛭吸食鱼的血液。
阶段寄生:寄生虫仅在发育的一定阶段营寄生生活,它的全部生活过程由营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不同阶段组成。
终身寄生:寄生虫的一生全部在寄主体内渡过,它没有自由生活的阶段,一旦离开寄主,就不能生存。
体外寄生:寄生虫暂时的或永久的寄生于寄主的体表者。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思政案例
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思政案例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水生动物病害问题愈发突出,病害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日益加重。
其中,病原微生物是水生动物病害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的认识和思想意识,本案例将从思政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探讨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中的思政教育。
一、案例引入我国长江流域的大型水生动物金龟子种群数量骤减,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水环境严重污染。
然而,在污染不断加重的环境下,大量野生水生动物已经遭到了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因此,保障水生动物健康,维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1. 了解病原微生物学对于保障水生动物健康的重要性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病害形成机理和治疗预防措施的学科。
学习病原微生物学,能够深入了解水生动物病害的发病机制和细胞免疫反应,为选用合适措施进行预防、治疗等提供有力依据,是维护水生生物健康和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
2. 探究病原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病原微生物感染水生动物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如大量死亡、细胞功能异常、生长发育障碍、代谢紊乱等。
这些不良影响,不仅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利益,更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性,威胁着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3. 研究病原微生物防控技术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都积极推进生物技术的应用,加强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和防治措施的应用。
研究生物学的各项技术手段,如分子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学等应用在病害防治上,能够提高疾病防治的成功率,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水生动物产生的危害,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正常发展和生态安全。
三、案例总结通过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保障水生动物健康和生态安全方面,病原微生物学和其相关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在病原微生物学的课程设置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通过思政教育的渗透和影响,引导和鼓励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乐观的心态去探索,去研究和总结病原微生物学和其应用技术,为我们国家的“生物强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
水产动物养殖过程中十六种细菌性疾病简介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不同于真核生物之处在于它有原始核。
但无核膜、核仁,也缺乏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
水产动物细菌病的种类较多,危害严重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病、假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病、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疖疮、腐皮病等。
今日小鱼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无鞭毛。
被感染的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
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称此病为“乌头瘟”。
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
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
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细菌。
主要危害草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许多淡水鱼类也能被感染。
本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水温趋高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随之变短。
水中病原菌的浓度越大,鱼的密度越高,鱼的抵抗力越小,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
本病常和传染性肠炎、出血病、赤皮病并发。
一般流行于4~10月,尤以夏季流行为多。
2.白皮病又叫白尾病,病原是柱状嗜纤维菌和白皮极毛杆菌。
病鱼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
严重的病鱼,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
病鱼的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病鱼即死亡。
白皮病为鲢、鳙的主要病害之一。
此病主要发生在饲养20~30天的鲢、鳙鱼苗及夏花阶段。
常可形成急性流行病,1龄及2龄以上的成鱼偶然可以发病。
病程较短,病势凶猛,死亡率很高,发病后2~3天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3.白头白嘴病病原尚未完全查明,一般认为是一种黏细菌。
病鱼自吻端至眼球处的一段皮肤色素消退,变成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1
③添加磺胺类药物。磺胺-2,6-二甲氧嘧啶100-200 mg/kg或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 mg/kg,连喂5-7天, 第一天用药量加倍。(教材内容)
注意:生产上磺胺类药物使用情况
日本等国家对进口养殖虾实施 磺胺甲恶唑强化监控检查,抽查比 率提高到30%。由于日本是我国水产 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
⑤药物中酸钙增氧;控制养
殖密度。
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诊断的主要程序
【首先是野外临床诊断】要用活鱼或是刚死的鱼,保持鱼体湿润,寄生在 鱼体表和体内的病原体,会引起寄主患病部位产生一定的病变,有许多 症状是可以通过目检加以判断和鉴别的。如水霉及一些大型的寄生原生 动物,对于一些细菌性的病原体,肉眼不可见,可以根据病鱼的外表反 应出来的症状,如点状或块状的胞囊,充血,发炎等来判断和辨别。综 合疾病的流行情况,发病年龄,水体的养殖环境及养殖管理情况,先初 步判断是寄生虫疾病还是细菌性疾病,有时一种症状会在好几种病中都 出现,所以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室内的检查。
(2)选择优质鱼种,鱼种下塘前要药浴。15-20mg/L 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或用2%-4%盐水药浴 5-10分钟。
• 注意:氯制剂如5 mg/L三氯异氰尿酸药浴10min; (无鳞鱼)30 mg/L聚维酮碘药浴15-20min。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4)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l~2次,使池水的 pH保持在8左右,一般生
2)接下来是实验室内的诊断: (1)称体重,测量大小并做相应记录; • (2)目检体表,观察鱼体体色,并一切明显或可能的病象,如,各鳍
是否蛀烂,鳍的基部是否充血,鳃盖是否穿孔等,注意体表有无黏附着 的肉眼可见的寄生虫。 • (3)解剖鱼体,检查鱼体各器官,检查顺序应为:体表黏液,鳍,鼻 腔,血液,鳃,口腔,腹腔,脂肪组织,消化管,肝,脾,胆囊,心脏, 鳔,肾,膀胱。 • (4)若为寄生虫病,通过镜检各部位的压片,确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 的种类。一般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中有15-20个虫体,即可确定为引起 疾病的寄生虫。然后根据诊断结果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水产动物疾病学 水产动物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方案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的实验方案一、实验流程采集病鱼→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分离纯化病原体→病原体的扩大培养→病原体的药敏试验↓动物回归实验↓观察记录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分析二、具体操作步骤1.病鱼录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记录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2. 病原体的分离纯化对具典型细菌性症状的病鱼进行现场分离,取其脑(B)、肝(L)、脾(S)、肾(K),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于BHI固体培养基中,于27-28℃培养箱中培养24-72h,拍照。
将首次分离培养基上数量呈优势的疑似病原菌落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培养,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初步确定其是否为病原菌,拍照。
3. 病原体的扩大培养取上述纯化的菌株单菌落接种于BHI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纯培养。
4. 病原体的药敏试验配置固体培养基→取0.2ml菌液均匀涂布于表面→干燥5mins后每板贴5片药敏试纸,试纸之间距离不小于24mm→反转平板,4℃放30min→37℃中反转培养24h→观察抑菌圈→拍照5. 动物回归实验将扩大培养病原体的病原体经腹腔注射入罗非鱼,6天后开始每天观察发病情况,记录病鱼的活动特征、外观临床症状,解剖后观察内部器官病变特征,拍照。
跟最初的病鱼进行比较,看是否症状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分离到的菌株是致病的病原体,如症状不一致,则病原体分离错误。
6. 病鱼病理组织分析(可选做)取病鱼的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进行病理切片分析,与正常组织对比,拍照,分析病变原因。
三、作业将上述实验流程和实验结果整理,写成一篇课程作业,图文并茂。
附件: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一、取材用丁香粉麻醉鱼,取病变组织(如皮肤、脑、肝、肾脏、脾脏等),在Bouin 氏液固定8-24小时。
取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所取材料不宜太大以0.5×0.5×0.2厘米或1.0×1.0×0.2厘米较合适。
水生动物疾病学
精心整理一、1水生动物疾病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硬骨鱼类、甲壳动物(虾、蟹类)、软体动物(鱿鱼、章鱼、贝类)和棘皮动物(海胆)2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它包括一直在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鱼虾)等还包括曾经在陆地生活,又返回到水中的二级生物和昆虫(鲸等)。
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原损害作用后因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
4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5水生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6传染病: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有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且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7免疫891011121314151617DNA,定位RNA181920赤潮21222324PCR1病原,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㈠病原1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①病原体的毒力大小,②存在状态,③数量多少2病原体的来源:①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
②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预防:四消——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3.病原对宿主的危害:①夺取营养②机械损伤③释放有毒物质4病原的特点: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鰤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㈡宿主:疾病的发生:①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②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③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④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㈢环境因素:1水温:①T水过低:生物体抵抗力下降;②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③T水的骤变: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2.水质变化:①透明度: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②H2S、NH3-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③余氯: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④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⑤pH、盐度变化3溶解氧(DO):DO过高气泡病;DO过低:缺氧浮头泛池4.二氧化碳:5.人为因素:①种苗放养密度不当;②种苗搭配比例不适;③饵料管理不当;④药物使用不当。
水产动物病害学绪论2
四、水产动物疾病学研究方法
1. 诊断技术研究: 病理学诊断、免疫学诊断 等 提高疾病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
2. 病原体鉴定:
3. 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流行的发 生、蔓延和终止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弄清疾病 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原因等。
从传统病害研究角度看动物
动物
器官
组织 传统 病害 研究 角度
细胞
分子
从流行病学研究角度看动物
国家
地区
养殖场
池塘
流行 病学 研究 角度
动物
4. 病理学研究 :阐明疾病发生的机理。
5. 药物学研究 :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 和药物治疗学的研究。
60-70S 开展了常见细菌性鱼病、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的病 原学研究,1975年出版了《鱼病防治手册》 80-90S 重点在病原分离与鉴定,建立草鱼出血病的敏感 细胞系,研制草鱼出血病的弱毒苗
90S以后 PCR、ELLISA、核酸探针等分子学、免疫学实验手 段的建立,促进了病原学研究,微生物制剂等环 境改良技术发展和应用,完成多种鱼类的干扰素、 抗体、细胞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鱼病学研究拓展到整个所有水生经济动物病害学 的研究
水生动物疾病学
郑善坚
制约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三大因素?
苗 种 病 害
饲料
一、基本概念
1、疾病:是指当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机体的 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扰乱机体正常生 命活动的现象,表现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 低以及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下降。
2、水产动物疾病
每年造成近15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年损失产量在15-30% 现有的防治技术尚不能根本解决当前的病害问 题 一些原有的常见病现在治疗困难,如烂鳃、寄 生虫病,有些没有更好的药物替代;有些新的 疾病不断出现;有些疾病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 如WSSV病毒、中华鳖腮腺炎
水产动物病害学
2. 宿主、病原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宿主对病原体的作用:1) 组织反应:a. 过程:病原(侵入)→宿主组织反应(形成)→寄生部位胞囊(引起)→组织增生、发炎b. 结果:限制病原生长、降低附着牢固性、驱逐病原2) 体液反应a. 稀释有毒物质浓度;b. 含有溶菌酶等抗菌物质3. 病原体的来源与传播方式有哪些?. 病原体的来源:1) 原发性来源: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2) 次发性来源: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1) 经口感染:感染性的虫卵、幼体或胞囊等随食物经口吞入而造成的感染。
如斑节对虾白斑病2) 经皮感染:通过宿主的皮肤、粘膜、鳃、鳍及附肢等所引起的感染。
4. 病原对宿主有哪些危害作用?影响病原体致病的因素有哪些?1) 机械损伤:寄生虫的吸盘、钩和口器损伤皮肤、鳃等组织结果:功能伤失;继发炎症感染2) 夺取营养:某些病原是以宿主体内营养为食:肠道寄生虫3) 分泌有害物质:如:细菌和病毒分泌毒素、某些寄生虫分泌蛋白分解酶等4) 压迫和阻塞:如:绦虫、孢子虫的胞囊等(影响性腺发育)5) 其他疾病的媒介:如:鱼蛭、桡足类等. 宿主因素:1) 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a. 大小:如草鱼出血病:一般发生在1 龄以下个体b. 性别:如两种微孢子虫:对虾特汉虫病(雌)、大眼鲷匹里虫病(雌)2) 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不同物种、不同个体)3) 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如缺Vc、缺钙等4) 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环境因素1. 水温(T水):1) T水不适:生物体抵抗力下降;2) 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3) 与某些疾病发生有关:如水霉病(20℃)、白斑病?因此,通过改变温度可以防治某些疾病的发生2. 水质变化:1) 有机质过多:DO下降;2) H2S、NH3-N、 NO2--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3) 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4) 盐度变化3. 季节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温度、湿度、光照等)直接相关如:水霉(2-4月);石斑鱼溃疡病(3-6月);红友溃疡病(7-9月)4. 人为因素:1) 种苗放养密度不当;2) 种苗搭配比例不适:3) 饵料管理不当;4) 药物使用不当。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三章免疫学基础(上)
15
第二节 免疫系统
16
胸腺小叶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 免疫系统
17
第二节 免疫系统
胸腺微环境( thymic microenvironment )是决定T细 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主要由胸腺基质 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组成。
7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一、免疫系统的概念
免疫系统是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主要 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8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二、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immune system)指的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 的组织结构,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成 熟、定居、增殖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血胸腺屏障可以阻止血液中的抗原物质进入胸腺实质, 从而使淋巴细胞在没有外界抗原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增殖分 化,免于机体出生后对相应外界抗原发生耐受。
20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为外周淋巴器官或次级淋巴器官或
二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包括淋巴 结 、 脾 脏 、 扁 桃 体 及 黏 膜 淋 巴 相 关 组 织 (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等。其主要功能是作 为免疫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 激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免疫与免疫学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重点) 三、免疫的特性
3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思考
| I f 敏 c c
T h e S c i e n c e E d u c a t i o n Ar t i c l e C o l l e c t s
To t a 1 . 2 73
Ma r c h 2 0 1 4 ( C )
“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学” 课程的教学思考
关万春
( 温州医科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海洋生物技术 系 浙江・ 温州 3 2 5 0 3 5 )
中图 分 类 号 : G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4 ) 0 9 — 0 0 6 9 — 0 2
t i c s ”i n me d i c a l u ni v e r s i t i e s .
何结合 医科 大学的特点来开设这 门课程 ,以及如何选择更
加适合 医科大学的教学 内容和方式 。
1教 学 内容
“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 学” 是研究 水产经济动物病 害发生 原因 、 致病机理 、 流行 规律 以及 诊断技 术 、 预 防措 施和 治疗 方法 的科学 。 它是一 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 强的科学 。 针对 医科 大学 的教 学特点和有利设施 ,设定 了明确 的培养 目标 和详 细的教学计划 ,将 医科大学 的教学 理念和办学特 点融 合进 来 , 偏重疾病诊 断 、 发病机 理和药理 学 的讲 授 , 使得学 生融会贯通 ,将 医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到水 产疾病诊 断当
关 键 词 水产 动 物疾 病 诊 断 教 学实 践 课 程 设 计
S o me I d e a s a b o u t t h e Te a c h i n g o f” Aq u a c u l t u r e Di s e a s e
水产动物疾病学总结
细菌性疾病1、黏球菌(G+):细菌性烂腮病、白皮病、白头白嘴病2、假单胞菌(G-:赤皮病、竖鳞病(北方地区常见)、鲤白云病(主要在网箱中发生,为冷水性疾病)3、气单胞菌(G- 主要是淡水性鱼类患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打印病、鲤科鱼类痔疮病4、弧菌病5、链球菌病(G+),是唯一的球菌病,属于条件致病菌,多发于海水中,可以进入脑中。
(1)、细菌性烂鳃病(柱状屈挠杆菌)生长适温:28℃,37℃可生长,5℃以下不生长;培养基中含Nacl 0.6%以上不生长;A、流行病学(1)传染源:带菌鱼,污染的水及塘泥;(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在鳃受损后特别易感;(3)危害对象:所有淡水养殖鱼类,草鱼、青鱼、鲤等尤其敏感,鱼种和成鱼均可发病;(4)传播途径:水平传播;B、病程:致死时间与水温有关,致死时间的对数与水温呈直线关系(15-30℃);(1)发病季节、水温:5-9月份流行,通常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最适温度28-30℃;(2)发病范围:世界性流行,近年在网箱养殖中危害严重;在病原菌浓度大,鱼的密度高、水质差、鱼的抵抗力低下时更易暴发流行C、临床症状临床表现:食欲减退,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呼吸困难;外观症状:“乌头瘟”;“开天窗”;“镶边”剖解变化:鳃丝肿胀,末端发白,或淤血、出血;鳃丝残缺不全、粘液增多,有污物附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组织的炎症反应:(1)急性:炎性水肿、坏死,增生不明显;(2)慢性:炎性水肿、增生、坏死;D、诊断初步诊断:肉眼观察临床症状,结合镜检鳃丝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取鳃丝或粘液做水浸片观察到特定的病原可进一步诊断E、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2、加强苗种的选择和下塘前消毒;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保证饵料质量;4、定期泼洒生石灰,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定期消毒食场;5、发病季节,用中草药浸泡或内服预防;6、定期检查,及时杀灭鳃寄生虫;7、必要时用治疗用药全池遍洒一次。
《水产动物病原学》PPT课件
医学PPT
6
第一节 病原病毒
3.非溶细胞感染:被感染的细胞多为半容纳细胞。该类 细胞缺乏足够的物质支持病毒完成复制周期,仅能选 择性表达某些病毒基因,不能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 出现细胞转化或潜伏感染。有些病毒虽能引起持续性、 生产性感染,产生完整的子代病毒,但由于通过出芽 或胞吐方式释放病毒,不引起细胞的溶解,表现为慢 性病毒感染。
细菌的形态基本上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球状的细菌称为球 菌(coccus),根据其相互联结的形式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 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状的细菌称为杆 菌(bacillus),常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分枝状。螺旋状的细 菌称为螺旋菌(spiril1a),包括菌体有一弯曲,呈逗点状或香蕉状 的弧菌(vibrio)、菌体有数个弯曲的螺菌(spirillum)和呈多个螺旋 形的螺旋体(spirochaeta)。
病毒颗粒20面体对称,无囊膜,表面无突起,无双 层衣壳。核酸为双链RNA。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
医学PPT
21
患病症状:
医学PPT
22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的原核微生物, 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并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µm)作为计量单 位,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不一, 绝大多数细菌直径为0.2~2µm,长度为2~8µm。细菌的大小 因生长繁殖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可受环境条件影响而改变。
医学PPT
24
第二节 病原细菌
2.细胞膜(cytolasmic membrane) 又称为胞质膜 (plasma membrane或cell membrane),位于细胞壁 内侧,双层膜结构,直接包裹细胞质,厚5~10nm, 化学组成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不含固醇类物质。细 菌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控制营养物质及代谢 产物进出细胞;是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胞膜磷脂的重要 场所;参与呼吸过程,与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有 关。
8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六章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第七章 水产动物真菌性疾病 第八章 水产动物原虫病 第九章 水产动物蠕虫病 第十章 水产动物甲壳类动物性疾病 第十一章 水产动物非生物性疾病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第五章 水产动物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草鱼出血病 第二节 鲤鱼痘疮病 第三节 鲤鱼鳔炎 第四节 鲤春病毒病 第五节 鳜爆发性传染病 第六节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 第七节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八节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 第九节 斑点叉尾鮰 病毒病
(3)“肠炎”型。病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 肠道严重充血。肠道部分或全部呈鲜红色,肠系膜、脂肪、鳔 壁等有时有点状充血。肠壁充血时,仍具韧性,肠内虽无食物, 但很少充有气泡或黏液。这种类型在各种规格的草鱼种中都可 见到。
上述三种类型的病理变化可同时出现,亦可交互出现。 精选完整ppt课件
确诊可采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葡萄球菌A蛋 白协同凝集试验、酶联染色技术等;
病毒的分离培养、攻毒试验,电镜观察病 毒颗粒等。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五)、预防措施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
用生石灰、漂白粉、漂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 尿酸等消毒。
2、实行检疫制度,严禁携带病毒的鱼卵输人及运出鱼卵。
用伏碘1%水溶液药浴10-20分钟。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3. 症状及病理变化 (图1、2、3、4、5、6) (1)红肌肉型:以体长7-10cm的草鱼多见 (2)红鳍红鳃盖型:以13cm以上的草鱼多见 (3)肠炎型 4. 诊断 5.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健康养殖 (2)人工免疫预防 (3)药物防治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病毒的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病症状: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第一节 病原病毒
(五)呼肠孤病毒科(Reovirus):
病毒颗粒呈球形,有两层衣壳,内衣壳结构稳定, 20面体对称。病毒核酸为双链RNA。无囊膜。
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
患病症状:
第一节 病原病毒
(六)双RNA病毒科(Birnavidae) :
病毒颗粒20面体对称,无囊膜,表面无突起,无双 层衣壳。核酸为双链RNA。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二)细菌的感染途径
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 而当滥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 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可引起感染,称为内 源性感染。
感染途径: 1.接触感染:某些病原体通过与宿主接触,侵入宿主完整的 皮肤或正常粘膜引起感染。 2.创伤感染:某些病原体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进入体内引 起感染。 3.消化道感染:宿主摄入被病菌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三)细菌的感染类型
1.隐性感染:如果宿主免疫力较强,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感 染后对机体损害轻,不出现明显临床表现称为隐性感染。
2.潜伏感染:如果宿主在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相对 平衡,使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一旦宿主抵抗力下降,病原菌 大量繁殖就会致病。
带菌状态:如果病原菌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仅
细菌感染( 小结)
隐性感染
细菌感染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按发病时间长短 按发病部位不同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局部感染 毒血症 全身感染 菌血症 败血症 脓毒血症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二、常见病原细菌的种类 (一)弧菌属(Vibrio):
细菌菌体短小,直或弯杆状,以一根或几根鞭毛运动。 革兰氏染色阴性。 鳗弧菌 副溶血弧菌 溶藻弧菌 创伤弧菌
患 病 症 状 :
患 病 症 状 :
患病症状:
患病症状: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一、概念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
之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 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
寄生物:凡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称为寄生物。
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
第二章 水产动物病原学
第一节 病原病毒 第二节 病原细菌 第三节 病原真菌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第一节 病原病毒
第一节 病原病毒
一、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染
(一)病毒的传播途径 无包膜病毒:粪—口途径 有包膜病毒:主要通过飞沫、血液、唾液、粘液等传播 病毒的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指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通常是 通过口腔、消化道或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机体。 垂直传播:指通过繁殖、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
第一节 病原病毒
(二)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 病毒颗粒呈球形,呈20面体对称,核酸为双链 DNA。有些病毒有囊膜。
淋巴囊肿病毒(LCDV)
患病症状:
牙鲆
患病症状:
许氏平鲉
鲈鱼
第一节 病原病毒
(三)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 病毒的核衣壳均呈杆状,为螺旋对称。 病毒核酸为双链DNA。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五、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作用/危害
1.机械性刺激和损伤 2.夺取营养 3.压迫和阻塞 4.毒素作用
5.其他疾病的媒介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二)寄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1.组织反应:
过程:病原 (侵入) 宿主组织反应 (引起) 寄生
部位胞囊 (形成) 组织增生、发炎 结果:限制病原生长、降低附着牢固性、驱逐病原
传染性胰腺坏死病毒(IPNV)
患病症状: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一、细菌的致病机理与感染
病原菌(pathogen) :是侵入生物机体并引起疾
病的细菌。
传染(infection):又称感染,是机体与病原体在
一定条件病机理
病原菌具有克服机体防御、引起疾病的能力称为 致病性。 病原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称为毒力。细菌的毒力分 侵袭力和毒素。 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在宿主体内定居、繁 殖、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不同可分为外毒 素和内毒素。
患 病 症 状 :
第三节 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致病性
1、肤霉病:体表受伤后真菌在受损部位寄生,称为肤霉病。 2、内脏真菌病:感染的真菌进入机体使内脏器官发生病
变,称为内脏真菌病或全身真菌病。
3、真菌性中毒: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动物
食用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
第三节 病原真菌
全身感染: (1)毒血症:病原菌限制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的毒素进入
全身血流而引起的全身性症状,称为毒血症。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 组织,但未在血流中繁殖的传染病,称为菌血症。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 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者,称为败血症。 (4)脓毒血症: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 又在其许多脏器中引起化脓性病灶者,称为脓毒血症。
程必须寄生于寄主。
阶段寄生、终身寄生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按寄生虫寄生的部位:
体外寄生:寄生虫暂时的或永久的寄生于寄主的体表者。 体内寄生: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脏器、组织和腔道中者。 超寄生:即寄生虫本身又成为其他寄生虫的寄主。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二)寄主种类
终末寄主:寄生虫的成虫时期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第一节 病原病毒
3.非溶细胞感染:被感染的细胞多为半容纳细胞。该类 细胞缺乏足够的物质支持病毒完成复制周期,仅能选 择性表达某些病毒基因,不能产生完整的病毒颗粒, 出现细胞转化或潜伏感染。有些病毒虽能引起持续性、 生产性感染,产生完整的子代病毒,但由于通过出芽 或胞吐方式释放病毒,不引起细胞的溶解,表现为慢 性病毒感染。 免疫病理作用:抗病毒免疫所致的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 是主要的免疫病理反应。
2.体液反应:发炎时的渗出;产生抗体 3.寄主年龄对寄生虫的影响 4.寄主食性对寄生虫的影响:经口感染(食物链)
根据食性不同:温和性鱼类和凶猛性鱼类
5.寄主的健康状况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主:被寄生虫寄生而遭受损害的动物称为寄主。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二、寄生生活的起源
(一)由共生方式到寄生 (二)由自由生活经过兼性寄生到真正寄生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三、寄生方式和寄主种类
(一)寄生方式
(二)寄主种类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一)寄生方式
按寄生虫寄生的性质 : 兼性寄生:亦称假寄生。营兼性寄生的寄生虫,在通常条件 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遇有机会)才能转变 为寄生生活。 真/专性寄生:亦称真寄生。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 主取得营养,或更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 暂时性寄生: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时间甚短,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生。 经常性寄生:寄生虫的一个生活阶段、几个生活阶段或整个生活过
病毒感染( 小结)
隐性感染
病毒感染
显性感染
急性感染 慢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潜伏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第一节 病原病毒
二、常见病原病毒的种类 (一)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病毒颗粒呈球形,有多层衣壳,呈20面体对称, 衣壳外有囊膜。病毒核酸为双链DNA。
鲤疱疹病毒
患病症状:
鲤痘疮病
对虾杆状病毒(BP):二类传染病
第一节 病原病毒
(四)弹状病毒科(Rhabodovindae):
本科病毒为圆筒状,一端圆,另一端平,形如子弹。 有囊膜,囊膜上密布有病毒特异的囊膜突起。病毒 核酸为单链负股RNA。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二类传染病 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病毒(VHSV):二类传染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三类传染病
中间寄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第一中间寄主;第二中间寄主。
保虫寄主:寄生虫寄生于某种动物体的同一发育阶段,有的 可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这类其他动物常成为某种动物体感 染寄生虫的间接来源,故站在某种动物寄生虫学的立场可称 为保虫寄主或储存寄主。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举例——华枝睾吸虫: 幼虫先寄生于长角豆沼螺的体内,其后又寄生于 淡水鱼体内。成虫寄生于人、猫、狗等肝脏的胆 道内。 则螺为第一中间寄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寄主, 人、猫、狗皆为终末寄主。 而站在人体寄生虫学的立场上,猫、狗又是保虫 寄主。
哈维氏弧菌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形态从直杆状到球状不等,通常以一根极生鞭毛运动, 革兰氏染色阴性。
嗜水气单胞菌 杀鲑气单胞菌 豚鼠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患病症状:
细菌性肠炎
竖鳞病
患病症状: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三)爱德华氏菌属(Edwardsiella): 小直杆状,周身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
第四节 寄生虫学基础
四、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一)经口感染(主要) 具有感染性的虫卵、幼虫或胞囊,随污染的食物等经口吞入 所造成的感染称为经口感染。
如艾美虫、绦虫、毛细线虫。
(二)经皮感染
感染阶段的寄生虫通过寄主的皮肤或黏膜(在鱼类还有鳍和 鳃)进入体内所造成之感染称为经皮感染。 主动经皮感染:感染性幼虫主动地由皮肤或黏膜侵入寄主体 内。如双穴吸虫的尾蚴 被动经皮感染:感染阶段的寄生虫并非主动的侵入寄主体 内,而是通过其他媒介物之助,经皮肤将其送入体内所造 成之感染,称为被动经皮感染。如秉锥体虫——鱼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