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构图浅说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之一,具有灵活多变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不仅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

一、对称构图中国画中对称构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称构图是指画面分成左右或上下的两个部分,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平衡感和整齐感。

对称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呈现方式非常多样,有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轴对称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

在设计上,对称构图也经常用于表现正式、庄重的主题,比如宫廷画和宗教画等。

二、平衡构图中国画中的平衡构图是指画面在视觉上的重心达到平衡。

在不使用对称构图的情况下,画家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来达到平衡构图的效果。

平衡构图更多地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技巧。

在平衡构图中,画面的重心不一定要在画面的中心,有时候画家会故意将重心放在画面的某个角落,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同时又能够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三、前后构图中国画中的前后构图是指画面的前景和后景之间的关系。

在前景中,画家可以加入一些细节,以提高画面的真实感和丰富性;而后景则可以体现画面的深度感和空间感。

在前后构图的设计中,画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线条和颜色,突出前景的重点,同时让画面的后景更柔和、更模糊,以突出前景。

四、透视构图透视构图是一种可以让画面呈现出三维感的构图方式。

在透视构图中,画家需要在画面中添加一些特殊的线条,以营造出真实感和深度感。

透视构图的设计非常考验画家的技巧和审美能力,需要画家能够准确捕捉到物体的形状和轮廓,同时也需要画家在处理细节时有较高的敏锐性。

五、无中构图无中构图是指画面没有中心点或中轴线的构图方式。

在无中构图中,画家需要将画面各个部分的元素平均分配,以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无中构图在中国画中不常见,但是在一些现代艺术作品中,比如抽象画、现代主义等领域中很常见。

六、虚实构图虚实构图是指画面中虚与实的关系。

在虚实构图中,画家可以运用虚线、空间的拉长和短缩等手法,以达到画面虚实的平衡感。

中国画的构图法则剖析

中国画的构图法则剖析

中国画的构图法则构图虽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艺术创造过程,但并不是无法可循。

中国画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建立了许多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如布势、主次、对比、均衡、疏密;开合等等。

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家在构图上有“五字法”的形象性的概括描述——按“之”、“甲”、“由”、“则”、“须”五个字的结构样式来分割空间:“之”字是左推右让、“甲”字是上重下轻、“由”字是上轻下重、“则”字是左实右虚、“须”字是左虚右实。

再如“散点透视”中的“三远法”……种种法则,使我们在研究、学习中国画构图时有了较为明晰的思考方向。

这些是民族艺术中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织演化的宝贵遗产。

1.布势布势的“势”可以理解为气势、局势、大势,是画面总体运动趋势的具体指向。

这有点儿像画人物写生,首先要找出所要描绘人物的基本动态线,以确定人物各部肢体的运动方向和大致状态。

一幅画也隐含着这样一组动态线,它构成了画面的内在旋律,把画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组织在一个运动体系中,是表达画面生命力、达到“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

中国画是很讲究“置阵布势’’的,即所谓的“远观其势,近观其质”。

有的画虽然技术上很精到,但看上去却杂乱无章,这正是对“势”的把握不够所致。

一幅画如果失去了“势”的引导,在形式美上也就失去了最起码的魅力。

势是有大小之分的,正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一样。

大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是由很多小的局部结构组成的,这个时候整体关系是主要的,局部必须服从整体的需要。

画中的势也是如此,如果大势没有经营好,只注意小势是无补于整幅画面的局势的。

因此,在构图初期考虑形象安排时,首先就要从布置大势人手,继之布置小势。

如吴昌硕的《错落珊瑚枝》(见图),主要的枝干和树叶构成大势,单独下垂的小枝构成小势。

画中的局部形象越多,势的把握也就越复杂,越难以控制,同时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势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横势、竖势、曲势、斜势、团势、放射势。

2、主宾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需有主有宾,画面的构成也要有主有宾。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它以纸、笔、墨、色为主要工具,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传达出中国人对于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画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整幅画面的组织结构,更是展现出画家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以下将从构图的角度,简述中国画的一些特点。

第一、注重“虚与实”的协调。

中国画的“虚与实”是相当重要的构图手法之一,从画面的整体构思,到单个物体以及细节的处理,都会运用到这种手法。

所谓“虚”,是指画面中没有实体物体的部分,通常是用线条或墨色勾勒出来的虚空,它使整个画面更加空灵、开阔,也是表现观察者对物象间间隔与距离的感受。

而“实”则是指实实在在的物体,通常是通过精细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物象的质感和形态。

在中国画中,虚实关系的协调,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意境。

第二、强调“以点带面”的表现手法。

中国画中,线和点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而“以点带面”则是中国画线和点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画面中,只要突出描绘物体的要害部位,通过细密的点线与周围联系起来,即可勾勒出其他部位的轮廓,通常还能达到意境的深化。

例如,中国画中山水画经常采用的“点染法”,能够使整个画面呈现出模糊的意境,强调出山水的变幻和流动,使观者更加能够产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第三、注意整体效果和比例关系。

中国画的构图要求是整体为重,艺术家必须在画面的大小、线条粗细、用色深浅、虚实关系等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整体的效果和比例关系。

对于中国画的长卷而言,结构上主要分为起、中、末三部分,这也是对于整体格局的概括。

艺术家在布置整个画面时,应该从整体格局的角度出发,处理出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起而承接中、终的安排。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处理,才能使整个画面以独特的韵味呈现出来。

第四、强调线条的笔墨功夫。

中国画的绘画技巧是非常的考究,而线条则是绘画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笔墨运用,勾勒出了一幅幅优美、自然的风景、人物和动物形象。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道瑰丽风景,其构图特点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所在。

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从线条、形态、空间、色彩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线条构图中国画的线条是构图的基础,是整幅画面的主体。

它不仅仅是传达了画家对事物形态的描绘,其韵律和变化也彰显了画家的文化涵养和观察方式。

线条的处理在中国画构图中是十分重要的,在画面中通过柔美的曲线、细致的卷旋、错落的斜触、古朴的硬梗等表现出一个完美的构图。

在中国画的构图中,线条能够通过轻重律、实变律、虚实律、蜿蜒曲折的曲线等实现画面的组织和统一。

例如,山水表现中,线条的运用能够细致的刻画出山石的体态感以及水的流淌感;花鸟画表现中,线条的运用能够表现鸟类动态感以及花草的轻盈感。

二、形态构图中国画的形态构图是指用各种线条和色彩塑造人物、动、植物、山水等景观的基本形态。

中国画的形态是与万物形态息息相关的,因此画家要通过对事物形态的把握和感知来构图表现。

在中国画的形态构图中,画家需要具备深厚的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性格的感知和把握能力,从而塑造出独具特色和富有表现力的形态。

三、空间构图中国画的空间构图主要是表现画家对画面空间的把握和表现能力。

中国画的空间多种存在方式,有平面空间、透视空间、虚实空间等。

在中国画的空间构图中,画家需要把握各种不同的空间关系,如远近、高低、前后、正反、大小等,从而创造出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画面构图。

例如,山水画中的中国山峰,溪流与小桥的关系等要考虑前后的远近关系,而此关系正是整幅画面的构图体现。

四、色彩构图中国画的色彩构图是中国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颜色的运用,画家可以创造出丰富、鲜明、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的色彩风格。

中国画的色彩构图不仅可以通过对于颜色的选择表现画家的审美趣味,而且能够在不同材料和光线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清香隽永、古朴深沉、潇洒飞逸”等中国画传统中的色彩特点,具有着相当的美学价值。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构图是中国画中最为重要的技法之一。

正确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平衡、高雅,从而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意境和情感。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画的构图入手,探讨其构图技法和艺术价值。

一、构图技法1. 前景与后景前景是画面中距观众最近的部分,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因此,画家在构图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前景,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后景则是在前景之后的画面部分,主要用于衬托前景和增强画面的深度感。

2. 对称与平衡对称是指画面左右两侧的形状或元素相似或相对称,从而形成一种均衡感。

对称可以使画面更加美观、稳定、有序,但是如果对称的过多可能会使画面显得单调。

因此,画家应该在对称和不对称中寻找平衡,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3. 顺畅性和配合性顺畅性是指画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应该是连贯而流畅的。

因此,画家应该注意各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形态的配合,以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感。

4. 不规则性与随机性不规则性和随机性是指画面中没有规律或顺序的元素。

这种元素可以使画面更加自然、随性,充满生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元素的数量和分布不能太多或太过集中,否则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感。

5. 线条与形态线条和形态是构图中十分重要的元素。

线条可以把画面分隔成不同的部分,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形态则强调物体的形状和轮廓,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于是,画家在构图时,应该采用不同的线条和形态,以表现画面中的各种情境。

二、构图的艺术价值中国画的构图在艺术价值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构图技法可以表达画家的细腻感受,使观众更好地理解画家的意图。

此外,构图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让观众产生审美愉悦感。

构图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和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图技法体现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蕴。

例如构图的对称和平衡等,就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平衡等思想。

而不规则性和随机性则是表现了自然之美和无形之道的哲学思想。

浅谈美术构图的技巧

浅谈美术构图的技巧

浅谈美术构图的技巧美术构图是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了一幅作品的整体布局和视觉效果。

良好的构图可以帮助作品表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更强的表现力和更有节奏感的观感体验。

下面我们将探讨构图的一些技巧,以帮助美术爱好者提高自己的构图水平。

首先是构图原则。

构图原则是指在一个作品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和视觉效果而应该注意和考虑的一些基本规律。

例如,对称性原则是指一幅作品中元素应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对称,这有助于让作品更加稳定和有序;而反对称性原则则是指将元素呈现在不规则的背景中,增加视觉反差和张力。

此外,还有比例、尺度、排列、协调和运动等原则,它们都是构图的基本原则。

其次是构图元素。

构图元素是指作品中的各种元素,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等等。

这些元素可以帮助美术家表达自己的意图,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感受。

例如,在一幅静物画中,利用线条来突出物品的形状和轮廓,为作品增加了节奏感和动态感。

在一幅风景画中,则需要合理运用颜色来表现天气、季节和氛围等因素。

再次是视角。

视角是指美术家观察和描绘事物的角度和方式。

合理的视角有助于表现出作品的独特性和视觉冲击力。

通过调整视角,可以创造出更多视觉效果和增加趣味性。

例如,透视画法可以在平面上创造出三维效果,增加视觉立体感;透视较高的角度则可以凸显出景物的规模感和高度感,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最后是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指美术家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一幅作品的情感含量和视觉效果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利用不同的构图技巧,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例如,采用对称构图可以增强作品的稳定感和和谐感,传达出平静和安定的情感;而采用不对称和复杂的构图则可以体现出作者的不安和紧张感,增加作品的情感张力。

综上所述,美术构图是美术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合理运用构图原则和构图元素,调整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创造出更加优秀和独特的作品。

对于美术爱好者而言,学习和掌握构图技巧是提高自己作品水平和视觉表现力的必经之路。

论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论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论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构图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画面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以达到平衡、和谐和视觉效果的一种方式。

好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富有吸引力,引起观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绘画中,构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构图可以决定画面的整体结构和平衡。

当我们观看一幅画时,我们往往会注意到画中不同元素的分布、大小和位置。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使这些元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序、平衡的整体。

一个对称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显得稳定、庄重;而一个动态的构图则可以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动感的感觉。

通过构图,艺术家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和安排各种元素,使画面的结构更加稳定和有力,这有助于增强画面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构图可以引导观者的目光和注意力。

一个好的构图能够使观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引导到画面中最重要、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通过控制画面元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等因素,艺术家可以将观者的目光引导到他们希望观者注意的地方。

一个在画面中央的明亮的物体会吸引人的目光;一条斜线可以引导观者的目光从画面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通过构图,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些技巧来控制观者的视觉体验,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

构图还可以传递艺术家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选择不同的构图方式,艺术家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主题。

一个对称的构图可以传达一种秩序和稳定的感觉,一个不规则的构图则可以传达一种动感和活力。

通过构图,艺术家可以将他们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注入到作品中,使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他们所要表达的内容。

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情感力量,增强观者对作品的共鸣和感受。

构图也是艺术家表现个性和创造力的方式之一。

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构图风格和偏好。

有的艺术家喜欢使用对称的构图,有的则更偏向于不规则的构图;有的艺术家善于运用斜线和曲线元素,有的则更擅长运用直线和直角元素。

通过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艺术家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使作品更加独特和个性化。

艺术家可以利用构图来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绘画构图概述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绘画构图概述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绘画构图概述自己将系统地安排学习绘画理论和技法,以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更好地、更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

为记录退休后的学习历程和学习心得,留下退休生活的轨迹,将陆续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整理的学习笔记发表和保存到自己的博客上,并请行家、老师们不吝赐教,在此本人向赐教的行家、老师们顺致谢意和敬意。

——作者作者:一杯清淡的绿茶《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01第一章绘画构图概述绘画构图学研究的对象:绘画构图的规律、法则和技法。

绘画构图学研究的任务:研究绘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内容、传达画家感情的关系及其形式美的规律。

第一节构图的概念与构图的任务什么是构图:画面的经营位置、布局,也称置陈布势、结构、格局或章法。

也就是指画面的构成或形式结构。

具体地说就是:①确定画幅形状;②在画面上确定最能体现主题和最能表达画家感情的形式结构的组合和构成;③生动集中地突出主要形象,引导观众按画家的意图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所表现的一切;④制造意境,创造出具有形式美感的视觉世界。

第二节构思与构图的关系构思与构图共同完成绘画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重任。

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说的“构图”单指画面的形式结构。

而“构思”则指画面对主题的挖掘、情节的选择处理、形象和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艺术形象的典型特征的推敲。

研究构图时不可能完全离开构思。

构图是随着构思的开始而开始,随着构思的展开而展开;构思是构图的基础,并随着构图的进行而不断深化。

构图是审视构思的视觉效果的依据,并从构图中得到启发而深入,构思与构图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以臻达到绘画作品的完美。

第三节构图形式对表现内容的作用构图形式起到加强或减弱作品内容和主题思想表达的作用,是使作品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一、构图性质与内容从蒙德里安的四棵树的变形可看出,构图性质不同,画面体现的内容也不同:图1是如实地描绘了一棵树,图2扬弃了一些细小的枝条,提炼了枝干穿插动势,两幅均属于写实绘画构图,意在表现树和由树体现的时间、空间、情调及画家作画的情绪。

绘画构图

绘画构图

· 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其 他规律,一般都是属于这个规律。
1、三角构图————底、饱满、完整、团实。
3、S构图————深远、平远。
1.“黄金分割律”也叫“黄金律”。“黄金分割律”(golden section)是意大利画家达· 芬奇引入的,19世纪德国 美学家柴侬辛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计算,而他的思想萌 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到了文艺 复兴时代,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大师都花了大量精 力寻找所谓美的形式,才有了现在的“黄金分割原理”。 5比3、8比5,或13比8。现实生活中的照片、银幕、 电视荧幕和很多艺术品也都呈现这种比例。
根据黄金分割律找出画面 上的四个点,如图所示。 这四个点我们称为视觉刺 激点。把主体形象安排在 上述任意一点上或者临近 处,就能产生主体位置合 适的美感作用。
古代绘画大师大都遵循“黄金 分割律”作画。黄金分割律在 构图中被用来划分画面的安 排和安排视觉中心点。画面 中理想的分割线需要按照黄 金比例0.618来寻找,这样就 会得到四个点。这四个点常 被画家用来安排画面的主体 物象,使之形成画面的中心 点。如委拉斯开兹的《崇拜 耶稣》,其中小耶稣的头部 正好处在黄金分割线的一个 点上。
“构图”一词是借用西方的外来专业术语,而在中国的 传统绘画当中,构图又被称为“布局”、“章法”或是“经 营位置”。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又 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将作品各个部分组合 成一个整体的形式。构图的形态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 者的内心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
构图是指一幅画如何安排好物象的位置以及几 种物象的组合关系。
苹果8个 杯子1个(装有果汁) 水果盆1个 其他水果若干

绘画构图色调知识点总结

绘画构图色调知识点总结

绘画构图色调知识点总结绘画是一门需要结合构图和色调的艺术,构图是指画面的组织和安排,而色调则是指画面的色彩运用和搭配。

两者结合在一起,能够为绘画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对绘画构图和色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绘画中的构图和色调。

一、构图知识点总结1、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是绘画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是对角线原则,画面的对角线是画面的动态线,能够给画面增添张力和活力。

其次是画面的黄金比例原则,将画面分为黄金分割点能够让画面更加和谐和美观。

还有画面的主题和次要元素的平衡原则,画面上的主题元素和次要元素需要有一定的平衡,不能让画面显得杂乱无章。

2、构图的形式构图有很多的形式,比如对称构图、平衡构图、重心构图等等。

每一种构图形式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对称构图是将画面分为两半,左右对称,并且在对称轴上布置主题元素,能够让画面显得稳定和平衡。

平衡构图是通过不同的元素在画面上的分布来达到平衡感,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不对称的。

而重心构图则是通过主题元素的大小和位置来达到重心的效果,使得画面上的受众的注意力聚焦在主题元素的位置上。

3、构图的实践方法构图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和总结。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来找到适合的构图,也可以通过素描的方式来快速地找到适合的构图。

当然,也可以通过参考一些大师的作品来学习他们的构图手法。

二、色调知识点总结1、色彩单纯性色调是构成画面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还包括颜色的饱和度和明暗度。

色彩单纯性是指在画面中的色彩的单一性,也就是着重强调一种颜色,并且使其保持纯净。

这个方法能够使得画面更加简洁和干净。

2、暗色部分的处理在画面中,暗色部分往往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暗色部分能够为画面增添一种厚重感,使得画面更加有质感。

处理暗色部分可以通过采用透视和明暗对比的方式来达到更加明确的暗部效果。

浅谈绘画的构图

浅谈绘画的构图

大 众 文 艺83摘要:构图是造型艺术的专用名词,它以其自身的形式美,并借助人们的审美心理,来发挥它对形象的组织结构功能和艺术感染作用。

构图如何更好地反映作者对客观的感受知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要把握好两点,即构图原则和构图形式。

关键词:绘画;构图原则;构图形式绘画的构图是一种比较复杂、难度较高的知识和技巧。

在美术创作中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构思是艺术传达第一步,是体现作者创作思想的主要手段。

构图如何更好地反映作者对客观的感受知识,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要求,要把握好两点,即构图原则和构图形式。

一、构图原则为了形象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画家注重于构图原则的研究,实际上也是对于构图形式美的表现和再创意。

他们探索线条、明暗、色彩在构图中如何巧妙地应用,以及如何安排构图,使形象获得突出而完美的艺术效果。

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绘画的构图应该也必须符合造型艺术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均衡绘画属于视觉艺术。

构图的视觉效果与人们的心理反映有着直接的联系。

构图中形的、量的、力的等因素所产生的平衡与稳定,给画面带来了形式美感,也必然给人以情感和心理上的舒适反映。

在绘画构图中,首先要取得位置上的均衡,在构图上分配位置时要避免对称。

其次是线条的均衡,要避免线条曲直、粗细、疏密的统一,注意保持线条在画面上的平衡。

第三是色块的均衡,要避免黑、白、灰三种色块之间在面积上的均匀和重量上的相等。

第四是色彩的均衡,色彩色块和黑白色块的均衡有共同之处。

要注意打破冷暖、强弱、浓淡等在分量上的平衡。

疏密疏密是构图的一个重要手段。

疏与密也称做“开”与“合”。

在构图中,疏密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构图中往往要表现的东西很多,特别是像树叶、竹叶之类相当繁茂的东西,疏密处理不好,就会有一团乱麻的感觉。

因此,必须进一步掌握在集中了的东西中间,再进行疏密的处理。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画已经存在了数千年。

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通过画家的构图来达到艺术效果。

构图是中国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要素之一,它与绘画的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国画的美学特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侧重讨论中国画中的构图知识,并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构图元素来构建一个成功的作品。

一、构图的定义构图就是安排和组合画面元素,达到表现主题的美学效果的一个过程。

也就是说,构图是将绘画元素(线、形、色)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得艺术品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变化,更让人有强烈的审美感受。

在中国画中,构图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画面的排版和组合方式,它是表现主题的一种方法,以及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技巧。

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来表达对所描绘内容的感想、主观意念和品位,构图的好坏决定了整个作品的美学效果和视觉效果。

二、构图的元素构图的元素可以分为线条、形状、点、面、色彩等多种要素。

在中国画中,主要的构图元素包括以下几点:1. 线条:线条是结构构造中的主导元素。

线条可以表现人、物、景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它可以分为粗细、长短、直曲、流畅等多种形式。

2. 形状:形状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中国画中最基本的要素。

形状可以是实形、虚形、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多种形式。

艺术家可以运用这些形状来表现形体、衣纹等。

3. 点:点是构图中最微小的元素之一,但它却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中国画中,点是艺术家用来凸显画面重点的手法。

例如,在人物画中,艺术家可以在人物的眼睛闪烁着明亮的光芒,或是强调出衣服上的花纹,使画面更加生动。

4. 面:面是指色块的分布和大小。

在中国画中,面是将整个画面分为若干个彼此独立的部分。

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刻画出画面中的不同空间和结构组合。

5. 颜色:颜色是中国画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包括颜色的明暗、深浅、变化、渲染等。

颜色可以表现光影、气氛、气息等层面,能营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围和空间感。

在构图的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幅精美的作品。

浅谈绘画构图

浅谈绘画构图

浅谈绘画构图关于绘画构图,人类经历了长期艺术实践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不仅探索着通过艺术概况、提炼来寻求完美内部结构的经验,而且探索了依据和运用艺术形式法则来创造完美形式的经验。

为长期社会实践所发现的构图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物资世界发展的根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这基本哲学原理和人的审美心理活动的规律,因而是指导绘画构图的客观规律。

1、关于均衡与对称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一一稳定。

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

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

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

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

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

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

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2、节奏和韵律可比造型因素的规律的反复形成画面的节奏。

韵律是情调或动势在节奏。

韵律是情调或动势在节奏中起作用的结果。

它要求有组织的和有变化的一定的交替;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比双方的重复。

例如:李可染的中国画《漓江胜境图》山影层叠、船队穿行的描绘中表现了曲折迂回的动势,藴含着深远、寂静的韵律,表现了漓江仙境般的优美景色。

3、关于对比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在应用变化的原理使被选择的可比成分,彼此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加强艺术形象动人效果。

一是形状的对比。

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

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

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在一副作品中,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牵强附会,更不能喧宾夺主。

画画构图知识点归纳总结

画画构图知识点归纳总结

画画构图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构图的基本概念1. 构图是指画面上的各种形状和图案所构成的整体组合,用以表达主题和情感。

构图是绘画的基本功之一,是画面布局的基础,决定了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力。

2. 构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的目光,让观众在看画时产生舒适的视觉体验。

二、构图的基本原则1. 对称性:画面两侧呈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形式,使得画面看起来平衡和稳定。

2. 互动性:画面上的各个元素之间相互配合和呼应,形成互动关系,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和深度。

3. 调整比例:根据画面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画面元素的比例调整,以达到表现力和美感的最佳效果。

4. 重心定位:将画面的主题和焦点置于画面的核心位置,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画面看起来更加集中和有力量。

三、构图的方法与技巧1. 黄金分割法:将画面分为不同的部分,使画面的比例符合黄金比例,以此形成稳定和谐的构图。

2. 对角线构图:通过对角线的摆放来调整画面元素的位置,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活力和层次。

3. 重叠和交叉:画面元素之间的重叠和交叉可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丰富画面的层次和表现力。

4. 对比和强调:通过对比色彩、对比明暗、对比形状等,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5. 空间透视:通过透视和远近关系的处理,表现出画面的景深和立体感。

6. 统一和协调:确保画面元素的统一和协调,使画面看起来整体和谐,避免杂乱和混乱。

四、构图的实践技巧1. 视线引导:通过画面上的线条、形状和色彩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使观众的目光沿着画面的主题和焦点进行移动。

2. 留白处理:通过留白的处理来增加画面的张力和空间感,使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层次和开阔。

3. 色彩运用:通过色彩的对比、明暗和饱和度的处理来增加画面的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4. 文字与图形的结合:在构图中,文字和图形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文字和图形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五、构图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1. 画面单调:可以通过加强对比、丰富色彩和形状来增加画面的变化和层次感。

聊聊绘画的基本构图

聊聊绘画的基本构图

聊聊绘画的基本构图来聊一聊构图吧。

什么是构图?构图就是画面结构,是你要画的内容在纸面上的安排。

构图的作用:产生一定的视觉效果,通过强弱对比,明确画面中心,引导视觉顺序。

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使观众对画面产生诸如悲、喜、爱、恶等特定感情。

举个例子:如果你要画一只熊。

然后,你需要一张白纸。

现在,你要把这个熊画上去。

如果你这样画。

或者这样。

拿给美术老师看下。

怎么会酱呢?!所以好的构图,一定不要出现这几种情况:画面中每一个物体都是有重量感的,我们合理安排它们的位置,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视觉平衡:通过“感知”经验,物体被安排在画面中心的位置上,看上去显得平衡、稳定,视觉力减少到最低限度。

顶与底:在画面上,画面的中心点、支撑点在中心偏上的位置。

左与右:习惯上,人们眼睛是从左向右看事物,看画也是此顺序。

位于右边的物象看起来比右边“重”一些。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师作品中的构图:水平线:水平线代表广阔和平静,使变化很大的画面由不安定归于平静。

其冷静的特征,可以表现静止的时间、空间。

杉本博司《海景》垂直线:紧张感很强,与大地相对,可产生节奏感。

理性的、人工的力度感。

安格尔《泉》水平与垂直的组合:构图的基本形式,用于表现自然本身。

很容易表现理性的静态世界,表现寂寞和时间的静止,庄严肃穆。

米勒《晚钟》直线:刚直、理性、固执。

曲线:感性、柔和、圆滑、亲切、温暖,宜描绘宁静的风景和女性肖像。

被强调的激烈的曲线可表现激情的世界。

如凡高《星夜》:三角形:稳定但易失去动感。

柯勒惠支对角线:隐藏的基准线,斜线中最稳重的角度。

背景中使用对角线要清晰,主题中使用对角线要有所变化。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X型远近透视:由近及远,变为一点。

在焦点上配置有魅力的形状。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此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下构图中的“对比”关系。

只有酱,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再拿给老师看下... ...伙伴CAMA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大学生(广州)艺术博览会ICIA 国际创意产业协会新氧生活日本樱花 SAKURA雅蕴艺术状态(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微信art-not-art邮箱***************赞助欢迎相关传统企业提供产品支持、冠名赞助等一切有可能的合作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方向进行传统品牌整合推广与价值渗透。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

浅谈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中国画,这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记忆、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是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作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是理解和欣赏中国画的关键。

中国画的构图特点丰富多样,其中留白、对比、平衡等手法是其显著特点。

留白是中国画中常见的构图手法,它通过在画面中留下空白,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使画面意味深长。

例如,在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画家通过大面积的留白,突出了孤舟和独钓者的形象,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

对比也是中国画中常用的构图手法,通过色彩、形态、大小等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

例如,在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荷花图》中,画家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表现出荷花的婀娜多姿,赋予画面鲜明的个性。

平衡是中国画构图的另一大特点,讲究画面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画中,平衡并不意味着对称,而是通过合理的布置和呼应,使画面各元素相互依存,达到动态的平衡。

例如,在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画家运用了高低、远近、疏密等手法,使画面元素相互呼应,给人以静谧和谐之感。

中国画的构图特点在不同的画科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山水画注重自然景观的宏大与壮美,花鸟画强调物我本无间,人物画则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与情感的表达。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审美取向。

近代以来,一些画家尝试在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原则上进行创新。

他们借鉴西方绘画的构图理念和技巧,与中国画的传统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这些创新尝试不仅扩大了艺术的内涵范畴,还赋予作品更丰富的表现力。

例如,在徐悲鸿的《马》中,画家将西方的透视法和光影效果融入中国画的笔墨之中,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逼真,同时保持了中国画的神韵和气韵生动。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的构图特点更加注重简约、意蕴和整体美感。

中国画不追求物象的具象再现,而是通过提炼和概括,强调物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精神。

[绘画]论绘画中的构图

[绘画]论绘画中的构图

论绘画中的构图1 多彩的构图形式在构图时,应注意把艺术创造理解为人的精神活动,所以,在艺术创造中就包含着许多差异。

因此,绘画中的构图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形式的构图有其独特的魅力。

构图是创作的第一个步骤。

作者已经形成了的构思这时就要在画布上表现出来,把各种形象及物体组合变成了一个构图。

同一个构思可以用几种方案表现,这就要注意:怎样布局才能最充分地表现主题,怎么表现既巧妙又明确,更符合艺术规律。

构图是一幅作品的骨架,它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整体艺术表现,以后的形象塑造,色彩表现都要在这个框架中进行,所以构图对绘画创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 画幅的选择画幅大小的选择,题材范围的确定是由画家根据需要而定的。

但如果随意地选择画面尺寸下笔描绘,往往会失败。

画面太大,则一下很难处理空间;画面较小,容纳不下主题,不是切断了不该切断的地方,就是造成画面紧张呆板。

要大小得当地表现物体,或根据观察的视点对物体的表现给予变化。

在你确定了是画面里,要能够使人看到你所描绘出的自由空间或距离感。

在白色画布上,不论怎样确定或限制,对这些空间都不能让它有失衡的感觉。

3 画面中的节奏在构图中,画面上许多矛盾的对立统一产生了节奏,韵律。

节奏是造型艺术极为重要的形式,它能创造作品的美感。

把各种各样的差异按作者的构思需要组织在一个画面中,加以调节统一,便产生了节奏。

这种调节节奏的能力在构图中很重要。

构成一个理想的有节奏韵律的画面,构图显得格外重要,很大程度上构图决定构思的实现。

从画面的正负形、色彩对比、主体与空间的对比、点线面的对比中体现画面节奏,有节奏的画面是生动的。

4 画面的结构绘画作品从写生到创作,在画面背后有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结构。

架上绘画也像摩天大楼一样,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钢筋水泥柱支撑着,没有这些支撑的结构,大楼就无法建立,画面中没有结构,画面也将是一滩烂泥。

那么怎么理解画面中的结构呢?所谓结构也称之为构成。

这一术语来源于现代工艺美术,是指在限定的空间范围中,根据客观世界的存在规律配置形色,安排从内到外的结构,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视觉世界。

构图美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构图美术知识点归纳总结

构图美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构图的概念构图是指在画面上安排和组织形象、色彩、线条等各种要素,使之相互关联、协调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手段。

构图是表现主题和情感,将主题和情感通过线条、色彩、形象等元素整合在画面上的过程。

构图的目的是使画面简洁而富有动态美,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艺术构图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和情感,传递作者的审美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二、构图的原则1. 主体的突出构图时要将主题及重点突出,让观众的目光能够自然地集中在主体或重点上。

可以通过构图的方式使主体更加突出,例如巧妙的使用对比、明暗、形状等手法,将主体和背景区分开来。

2. 画面的平衡画面的平衡是指在画面中各个元素的分布达到某种对称或协调的状态,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

可以通过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比例对比等手法来实现画面的平衡。

3. 色彩的搭配色彩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艺术家要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来塑造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可以通过冷暖色对比、色彩的饱和度、明度、对比度等手法来调整画面的色彩搭配。

4. 空间的处理画面中的空间构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空间的处理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通过透视、放大缩小、变形等手法来处理画面的空间结构。

5. 线条和形状的运用线条和形状是构图中的基本要素,艺术家可以通过对线条和形状的运用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特点来调整画面的节奏和结构。

6. 运动和节奏的表现构图的艺术性也在于表现运动和节奏感。

通过画面元素的布置和安排,可以表现出画面中的动感和韵律感。

7. 情感的传达构图是表现主题和情感的手段,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的方式传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可以通过画面元素的精心布置和处理,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内涵。

8. 艺术形象的创造构图是艺术家创作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可以通过形象的变形、夸张、简化等手法来创造艺术形象。

以上就是构图的基本原则,艺术家在构图时要根据画面的主题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原则,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I Ya E n
K y d : psi oa tr; ht ietn i ida; bat o f m e wrs cm oio f iue as ec ni ; v ult euy o o o tn p c et i n o n i t d h e f r Asr t Cm oi n a tr ioe te ot t os te tr nug. h poe o te bt c: psi o p ue n o h ipr n f t i h p u l gaeI te cs f a o t f i o c s f m a a r n i e a c c n r s h
第5 卷第 4 期
里已找不到古典派所崇尚的平静稳定的美感,倾斜的三角 “ 形” 结构有层次有节奏地把人们由死亡、 绝望、 痛苦挣扎升华
到希望得救的激情上
三、 身的形式美 构图自
构图一是为表现作品的意向服务, 一是显现自 身特有的 形式美感和意味。 人们对于构图, 既有“ 的知觉, 形” 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 生理、 心理上的反应或体验, 就如同对待线和色彩的感知一 样, 有着不同的精神特性。感受不同的构图往往也带给人们 不同的美感享受 归纳起来, 构图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回形结构, 给人以完满、 祥和的感觉( 拉斐尔的《 椅中圣 母》; )半圆形构图, 表示紧凑、 突出中心( 马萨乔的《 纳税 钱》; )横向式构图, 给人一种安闲、 和平、 宁静的感觉( 乔尔乔 纳的《 沉睡的维纳斯》; )斜向式构图, 显示出运动与力量( 风
科学精神。 在绘画构图上采用只有一个固定视点, 围绕著这 一固定视点再现物体真实有限的空间位置的焦点透视. 借助 这种方法, 在构图中 表现出 三度空间的 立体效果。 乔托的 如: 《 犹大之吻》波提切利的《 、 维纳斯的诞生》达 ・ 、 芬奇的《 岩间 圣母》库尔贝的《 、 筛麦的女子》 等都是采取这种构图方法表
第5 卷第4 期
2 0 年8 0 3 月
辽 宁工 学 院 学报
J UR O NAL F AO NG T TUT O T C O L I NI I NS I E F HNO OG E L Y
Vo. No 4 l 5 .
Au g
20 0 3
- 1 .I 健 1 仁 - t 吾 犷

关键词: 绘画构图; 审美忿向; 个性, 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 61 J0. 文献标识码: 2 A 文章编号 10-3120)406-2 08 9 ( 30-03 3 0 0
O C mps i o a tr n oio f i ue o t n Pc
(r Dpr etJ s u raClg,n o 110,h a At ea m n, h N m l ee ihu 01Ci ) s t i o o n o l Jz 2 n
sai ot p t e, cm otn s o at h o ept e ugssc a le cl . hp g h iu s t o psi iaipr n at t r u l gae, s ad r I n f c r h e e i s m t s h i r a o e c n uh i n o n n o ts e, qetn t eet psi s etdf et ht ietn, us i ida o h ppr t uso tadf n cm oio r c ie n as ec ni spr i ad v ul f ia h e i h i r o f tn e s r e i n o us t n n i s l f f t t d t pie , d qe i o t dfet aflg t t cm otn pt e g t t ad h a tsa t u tn h ie n v ul i s t o psi oa u bi s h ui e r n h so f fr i e n h h n e e s e a e i f c r r o o i n e -
作者简 介 : 艳(99 , 满族)辽宁北宁人, 解 16- 女( ) , 讲师.
万方数据
辽宁工学院学 社会科学版) 报( 的。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南齐画家、 理论家谢赫在自著的 《 古画品录》 中就提出了著名的“ 六法论”其中“ , 经营位置” 就 是中国古代最早对绘画构图的阐释, 足见其重视程度。在古 代画论中, 构图经常被称为“ 章法” 布局” 或“ 。中国画的构图 布局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 空间, 而是根据画家对客观物象 的理解、 认识来“ 经营位置”立意定景。 , 往往在构图上采用运 动式、 鸟瞰式的多点透视法, 即在一幅画面 七 形成多种视点。 这样就打破了固定视点所带来的视野上的局限, 咫尺之 使“ 图, 写千里之景” 成为可能, 成为中国画的一大特点, 这是西 方传统绘画所望尘莫及的。如: 展子虔 的《 游春图》王希孟 、 的4 千里江山图卷》董源的《 、 潇湘图)・ . …都体现着多视点观 察到的客观对象在作品中的物化, 体现着古老东方民族的美 学思想、 审美迫求及对美的诊释.
现。
母》; )倒三角形构图, 显示出不安和动荡( 法国画家普吕东的 《 西风卷走普赛克》rS形构图, ) ; 表示出深远、 深奥( 印象派 画家莫奈的《 瓦的塞纳河》: ” 布日 )" 形构图, V 给人以向上伸 展, 开阔之感〔 华托的《 向西特拉岛进发》. ) 这些构图形式在画家的作品中有时会被单独使用, 有时 也因主题的需要而进行综合性对比、 交错处理, 从而唤起人 们的庄严、 悲壮、 温柔、 甜美等各种情绪, 产生均衡的或不均 衡的美感, 产生有韵律的节奏感。如宋代张择端的巨幅长卷 风俗画嵘 清明上河图》 在构图上就有序曲、 高潮、 尾声三部分; 俄罗斯巡回展派画家列宾的《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也以戴帽 子抽烟的高个子农民和穿红衣服的少年以及后面戴帽的希 腊人组成三个高峰, 构成鲜明的情感节奏。 均衡、 对称是美的形式, 平行、 但绝对的均衡、 平行、 对称 会给画面造成视觉上的僵化、 呆板感。 所以, 大师们在创作中 都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如霍贝玛的《 林荫道》 重心有意 左移, 颇具匠心的构图赋予平凡的自 然以诗意、 艺术美。 毋庸讳言, 绘画构图是绘画美的重要构成因素, 它与线 条、 色彩等共同凝结为绘画的“ 有意味形式”使绘画艺术具 , 有强烈的感染力、 永久的生命力。 古往今来, 多少大师对此百 求不厌 安格尔在历经 3 年创作代表作《 后就曾说;我 6 泉》 “ 总是不厌其烦地重复我的一些构图, 不去创作新作品 团” 作 为一名从事美术创作的人来说, 对绘画构图的探索将是长期 的、 无止境的。凡是喜爱的题材及创作的作品, 都应反复琢 磨, 刻意求工。 不断尝试如何通过理想的构图, 来表达创作主
组合构成蕴涵着不同民族、 不同风格流派的审美意向、 艺术 氛围及追求
西方 自 古希腊、 罗马时期起就探究人体比例。文艺复兴
止或运动、 或对称或非对统绘图中也是颇为画家们所重视
收稿日期
2 0 - 30 0 30 - 3
有永载史册的作品。一直以来, 绘画作品都呼唤着画家的个
性、 呼唤着画家对美的独到见解、 体验。 《 圣经》 中关于《 最后的晚餐》 的故事表现的是耶稣已经 知道自己的不幸将临时, 在与门下众弟子共进最后的晚餐席 上, 宣布说“ 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刚说完, , 就 在1 个门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2 如同在一池平静的水面 上投掷了 一块石头所引起的越来越大的波纹浪圈一样, 众门 徒突然骚乱惶惑, 互相发誓作证。这一瞬间众门徒所表露出 来的极其复杂, 各不相同的心理反映正是画家所表现刻画
“ 绘画构图’ , 浅说
解 艳
(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美术系 , 辽宁 锦州
1 10 ) 20 1
内容摘要: 绘画构图是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 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 有着与线条、 构图 色彩等绘画语言同等重 要的地位。本文从三个角度谈不同的绘画构图体现着画家不同的审美意向、 追求、 个性及给观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
ec ,i b d cs d m r ag s ne wl e us f t e nl . s l i e r h e e s o 构图是绘画语言要素之一。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
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 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 物的 关系和位置, 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无论是 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 无论是肖 像画、 静物画还是山水画、 风俗画, 都存在着构图问题, 构图的成功与否往往会直接影 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 古今中外, 画家们例来对构图问题津
枝节。 在一张直长的桌子前面, 耶稣坐在正中, 个门徒三 1 2 人一组均匀分坐两侧, 形成五个连续稳定的三角形构图, 使 每个人物都清晰地出现在观者面前, 他们的表情、 心态、 性格 让观者一览无遗。收到了“ 前无古人” 的艺术效果。 中国画在对空间环境的处理上普遍追求着虚实相生的 意境美, 敢于大胆地取舍, 并巧妙利用画面空白, 突出主体. 而在这一点上发展到极致的是“ 南宋山水四家” 中的马远和 夏圭。 他们的大部分作品为突破全景程式大胆剪裁而画边角 之景, 被称为“ 马一角”“ 、夏半边” 。然而同一构图形式, 由于 画家所要表达的审美情致、 审美体验的不同则会有不同的表
津乐道, 不厌其烦地反复探求。
时期的达 ・ 芬奇又把几何学、 透视学的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 中去, 在绘画中注重对客观现实世界的模仿。正是在这种观 念的支配下, 传统西方绘画创作才那么讲求以真求美, 讲求
一、 不同的构图蕴涵着不同的审美意向
和艺术追求
在绘画作品形成过程中, 构图有着与线条、 色彩等绘画 语言同等重要的地位。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就曾这样谈论过构 图: “ 我所追求的就是表现……我觉得, 人物面部流露出的滋 情中并不存在着表现, 表现也不是通过激烈的动势来表达 的。我的绘画作品的全部安排都是具有表现力的 形象占据 的位置, 形象周围空白的空间, 比例关系, 每样东西都有它的 价值。 构图就是为表现自己的感情有意识地使种种不同的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