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80年前,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树立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旗帜,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英雄史诗。

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

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昔日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树立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

随着歌曲《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体现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南泥湾精神家喻户晓。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泥湾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南泥湾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克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注入了强大动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实践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

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

虽然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各方面实力大大增强,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我们决不能丢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家宝。

中国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激发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一首《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成为一代代人的共同记忆。

当年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形成丰富的物质成果,更结出了丰硕的精神成果。

新的历史起点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传承和弘扬南泥湾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1942年春,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军战线转入了持久战的阶段。

同时,对于我解放区内部自给自足的经济建设也日趋迫切。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五九旅长带领下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倡议,大力推进生产运动,努力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

三五九旅位于晋南地区,是由李成章等领导的一支由1300余人组成的游击队伍。

三五九旅在担任三十九师副官、晋南敌特营步兵教练员等职务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和生产经验,是共产党调动的一支精干力量。

南泥湾是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宁武县的一个小村庄,地处煤炭丰富的区域,农业也十分发达。

这个小村庄曾经经历过连续几年的旱灾,生产和生活都非常艰苦。

为了改善村庄的经济扶植和生活境况,李成章等当时在当地领导人中提出了“大生产、自给自足”的口号,着手开展“大生产运动”。

在运动开展之初,三五九旅兵分三路,走村串户,向农民宣传种粮食的重要性。

他们还组织了几十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多种农业生产。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村庄的农田按整块整理,合作社成为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同时,三五九旅还积极发展煤炭产业和其他一些手工业。

他们利用山中出产的煤炭、柳条等资源,通过劳动分配计划和商品交换方式,加强了村庄内部和与周围村庄的联系。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们以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成功地发展了农业、煤炭产业和手工业,满足了当地村庄和部队的经济需求,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和士兵的生活境况,同时也增强了村庄的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经验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可。

中国共产党将这种“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思想推广到全国各个解放区,成为全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宝贵经验。

三五九旅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对于缓解当地旱灾和改善当地民生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农村经济建设积累了可宝贵的经验,成为了共产党农村经济政策的有力支撑。

弘扬南泥湾精神 建设现代化强国

弘扬南泥湾精神 建设现代化强国

弘扬南泥湾精神建设现代化强国作者:韩荣丽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0年第09期[摘要]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359旅全体指战员战天斗地,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粮食和生活必需品自给自足,培育和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

本文阐释了南泥湾精神的形成及其主要内涵,论述了南泥湾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弘扬南泥湾精神就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信念勇于奋斗,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359旅;现代化建设[作者简介]韩荣丽(1989-),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南泥湾分院宣传科研科干事、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0)09-0054-03一、南泥湾精神的形成及内涵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侵略者转变侵华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集中主要兵力攻打陕甘宁边区,对党的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极其残忍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国民党顽固派则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停发了配给八路军的军饷和被服等物资,同时还断绝对边区的一切外援,扬言“不让一粒米、一尺布进入边区”。

造成了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极度困难的局面。

毛泽东后来讲到,“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

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生死存亡之际,党中央提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动员边区军民发展生产。

1941年3月,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号召,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挺进南泥湾,克服工具短缺、缺衣少食、露宿荒野等困难,开展了以农业为首,工业、手工业、运输业与畜牧业次之,商业第三的生产运动,至1945年6月部队南下全部调离南泥湾,359旅全体指战员上下一致、攻坚克难,硬是凭着双手,将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建成了“陕北好江南”,也孕育了南泥湾精神。

浅谈南泥湾精神

浅谈南泥湾精神

浅谈南泥湾精神延安研究心得体会--浅谈南泥湾精神(厅办公室XXX)这次到延安参加“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培训班,不仅聆听了知名专家关于延安精神的深入解读,还实地参观了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的地方以及南泥湾,感到思想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礼。

在那样的艰苦岁月,XXX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好了准备,物质的贫乏通过精神的富有进行了很好的弥补。

特别是这次听了专家讲解,看了南泥湾,对这个诞生XXX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地方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对南泥湾精神的认识不深,还听到个别人开垦南泥湾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议论。

正确认识XXX开展的以开垦南泥湾为代表大生产运动,需要我们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XXX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客观背景。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财政开支相当一部分是国民政府颁发的军饷和华侨、国际友人的捐赠。

1938年,外援占边区整个经济收入的51.6%。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特别是从1940年起,国民政府不仅完全停发军饷,而且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断绝边区的一切外援,边区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

陕甘宁边区作为- 1 -中共中央所在地,虽然只有140多万人,却驻扎着大量的党政军学人员,再加上边区地瘠民贫,自然灾害频发,粮食问题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1940年以后,由于外援断绝,边区政府已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粮,只能全部依靠向当地农民征粮。

农民公粮负担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1940年的9万担,1941年征粮20万担,比1940年翻了一倍多。

这使得广大群众深感负担过重,普遍出现不满情绪,特别是“雷击事件”的发生,使中共中央进一步从党群关系的高度,深刻认识到了进行生产自救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决定走生产自救之路,发动党政军学人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党中央和XXX的亲自领导和带动下,边区大生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五年级下册道法南泥湾精神

五年级下册道法南泥湾精神

五年级下册道法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南泥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南泥湾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团结奋斗精神永远不过时,永远蕴藏着和汇聚起我们无坚不摧的力量,凝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高理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凝聚起伟大抗疫精神,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要以伟大抗疫精神凝聚起最强大的精诚团结奋进力量,共同奋斗。

浅谈延安精神-“偏爱”南泥湾

浅谈延安精神-“偏爱”南泥湾

·文艺之窗·172浅谈延安精神 ——“偏爱”南泥湾延安革命纪念馆 王雯雯【摘要】1941年,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指战员披荆斩棘,艰苦奋战,把一个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 “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也同时创造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宣传推广,极大地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延安精神 南泥湾精神 创业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艰难探索中得出的理论结晶。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最高目标。

毛泽东多次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延安时期,无处不体现着我党密切联系边区群众和边区人民坚定的站在一起的决心,千方百计造福边区人民的毅力,毛泽东同志这番话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所以后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成为了我党日后最大的政治优势。

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什么说“偏爱”南泥湾,只因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标志。

只因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论南泥湾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论南泥湾精神的新时代价值

论南泥湾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摘要]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对于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勇于自我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南泥湾精神服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基金资助]延安市社科基金项目“南泥湾精神融入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实践路径”(22BDD08)[作者简介]闫树宝(1991-),男,汉族,陕西吴起,硕士研究生,陕西延安干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

[1]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内涵,体现和发扬了服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具有跨越时空的影响力,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自我革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一、弘扬南泥湾精神,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延安时期,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从1937年开始,陕甘宁边区政府让民众承担起了“救国公粮”的任务,但随着脱产人口的激增,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边区人民难堪重负,产生了不满情绪。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为了减轻人民负担,坚持持久抗战,赢得革命胜利,英勇的三五九旅积极响应号召,开赴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开展生产自救。

到了1944年,他们不仅吃用全部自给,而且达到“耕一余一”,甚至还向边区政府上交公粮1万石,创造了千百年来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交公粮的人间奇迹。

南泥湾:军民屯垦的奇迹

南泥湾:军民屯垦的奇迹

南泥湾:军民屯垦的奇迹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8年第4期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

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导致彼此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如今,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并成为中国军垦事业的发祥地。

南泥湾精神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烂泥湾”成为“丰衣足食”的希望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

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十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早在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尽管大家也在行动,不少人在住地周围的山坡、路旁、河滩等空地开荒种菜,还有的养鸡、养鸭、养兔,但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益并不很大。

当年,农林学者乐天宇到达延安后,组织上安排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

他一面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兼课,一面组织农校教师和学员对边区林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当时,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和日本侵略军双重封锁和包围下,经济十分艰难。

中共中央号召边区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持久抗战。

1940年4月,乐天宇提出《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计划》,不久后率队调研,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并收集重要植物标本2000余件,提出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

乐天宇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边区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的建议。

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

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

南泥湾精神永放光芒一、南泥湾精神的由来“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南泥湾》,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陕北民歌,让黄土高原上的这块土地家喻户晓,也让人们永远铭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我军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

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20世纪30年代末,伟大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陕甘宁边区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的严重威胁之中。

由于敌人顽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边区人员的迅速增加,再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使得边区各方面,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非常严重。

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全国各个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亲赴南泥湾勘察,决定在此屯垦自给。

1941年,大生产运动从陕甘宁边区铺开。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动手,开荒种地,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军民的生产热情。

这年3月,遵照毛主席“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救保卫党中央”的指示,八路军三五九旅由王震旅长率领,进驻了作为陕甘宁边区南大门的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

短短的三年,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

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小江南”,实现了“不要政府一粒米,一寸布,一文钱”的奋斗目标,不仅逐步做到了粮食和经费的全部自给,而且在1944年还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担。

浅谈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浅谈南泥湾大生产运动

浅谈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摘要] 在延安时期,南泥湾精神是朱德亲手培育的。

朱德为解决“边区养不起军队”的问题,不仅提出了“南泥湾政策”,而且亲自领导了南泥湾的开发建设。

在朱德领导下,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发建设中发扬了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政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的“南泥湾精神”。

[关键词] 朱德;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是时代留于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那吃不饱、穿不暖,更要把工作干好,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年代,我们的先烈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流下了多少的汗水,才成就了我们的今天,为之付出和牺牲的是我们无法想象且需永远铭记的。

物质是暂时的,并会最终消费殆尽;精神是永恒的,并会长久影响后人。

在我们品尝成功、享受幸福的今天,这种精神更显弥足珍贵!它是防止思想贫血的营养剂,是杜绝堕落的预防针,是保持信念的维生素,是洁化灵魂的消毒水……1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各抗日根据地出现物质、财政空前匮乏的局面。

陕甘宁边区土地贫瘠,要养活原有的一百多万老百姓,本来就不富裕,“现在又来了几万干部、学生、军队,都是脱产人员,单靠当地人民来养活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1940年后,解放区的生活几乎到了“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

然而就在这时,国民党胡宗南23个师几十万大军天天对边区进行蚕食和挑衅活动。

“为加强边区防务,保障中央安全,朱德回延安后不久就下令从晋西北调一个主力旅回到陕甘宁边区,以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

”[1]这样一来,由于人数的增加,农民的公粮负担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1941年的20万担,连年加重的负担日益引起百姓的不满。

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曾指出,在困难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解放区从1939年2月始至1945年8月止开展了一系列的大生产运动,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其中最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

南泥湾:军民屯垦的奇迹

南泥湾:军民屯垦的奇迹

南泥湾:军民屯垦的奇迹作者:余玮来源:《中华儿女》2018年第04期百年前,这里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

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导致彼此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

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如今,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并成为中国军垦事业的发祥地。

南泥湾精神那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

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为解决根据地面临的十分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早在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召开了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

尽管大家也在行动,不少人在住地周围的山坡、路旁、河滩等空地开荒种菜,还有的养鸡、养鸭、养兔,但由于规模小、经营分散,效益并不很大。

当年,农林学者乐天宇到达延安后,组织上安排他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

他一面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兼课,一面组织农校教师和学员对边区林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当时,陕甘宁边区在国民党和日本侵略军双重封锁和包围下,经济十分艰难。

中共中央号召边区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坚持持久抗战。

1940年4月,乐天宇提出《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团工作计划》,不久后率队调研,了解了南泥湾、槐树庄、金盆湾一带的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并收集重要植物标本2000余件,提出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

群雕重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余玮/摄)乐天宇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边区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的建议。

延安南泥湾的故事

延安南泥湾的故事

延安南泥湾的故事摘要:一、引言:南泥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二、南泥湾故事的起源:红军长征到达延安三、南泥湾大生产的历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四、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五、南泥湾故事的传承:对新中国的意义和启示六、结语:南泥湾,永恒的精神家园正文:南泥湾,一个位于延安市南部的小村庄,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的故事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安,开始了新的斗争历程。

南泥湾成为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重要根据地,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南泥湾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红军长征时期。

历经艰苦卓绝的长征,红军终于到达了陕北,开始了新的斗争。

在南泥湾,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总部设立了临时指挥部,领导全国的革命斗争。

南泥湾成为了革命的摇篮,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南泥湾,红军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军指战员们在南泥湾开荒种地,养猪养羊,实行自给自足。

通过艰苦努力,他们实现了“丰衣足食”的目标,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在南泥湾的奋斗中,红军指战员们形成了宝贵的精神品质,即南泥湾精神。

这种精神包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

南泥湾精神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南泥湾故事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传承,它对当代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南泥湾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南泥湾,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字,一座永恒的精神家园。

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及其现实启示

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及其现实启示

作者: 余小勇
作者机构: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务部,陕西延安716000
出版物刊名: 前沿
页码: 105-10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2期
主题词: 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 南泥湾 启示
摘要:在延安时期,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把一个昔日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反向政府交公粮的奇迹。

从此,南泥湾成为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南泥湾成为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本文对三五九旅为什么开发南泥湾、怎样开发南泥湾以及开发南泥湾有什么历史作用进行深入剖析,理性思考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对我们今天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现实启示。

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析

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析

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析
韩荣丽
【期刊名称】《中国农垦》
【年(卷),期】2024()6
【摘要】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面对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英雄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响应党中央号召,毅然扛起䦆头,挺进南泥湾,开展了以农业为首的生产运动,为当时陕甘宁边区渡过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1941年全旅进驻南泥湾至1945年6月部队南下全部撤离南泥湾,三五九旅通过艰苦卓绝的劳动使得南泥湾一带发生了巨变,不仅唤醒了沉睡百年的土地,解决了万余战士的生活保障问题,创造了从“吃粮人”到“交粮人”的奇迹,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还孕育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南泥湾精神。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韩荣丽
【作者单位】陕西延安干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
【相关文献】
1.红船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探析
2.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探析
3.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4.南泥湾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5.黄河文明的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探析——评《黄河与中华文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泥湾精神议论文作文高三

南泥湾精神议论文作文高三

南泥湾精神“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每当听到或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老歌,我的心中总是不由的升起自豪的情感。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这是我国著名的老艺术家郭兰英女士的一首代表作,这首歌曲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会吟唱;其二,这首歌主要描写出王震将军率队三五九旅在南泥湾一边练兵,一边屯田垦荒,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的围追堵截,八路军官兵实现了自给自足,他们自力更生、不拍吃苦的革命斗争精神令我钦佩和感动。

这种精神在当下也带给我们非常有力的精神鼓励,它教会我们无论何时都要自强自立,只要奋发图强,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坷。

“南泥湾”位于我国陕西省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由于此地距离革命圣地延安较近,也成为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基地。

1939年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和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进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

面对地广人稀和要吃饭穿衣的困难现状,朱德总司令前往南泥湾踏勘调查,决定在此处屯垦自给保障供应。

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开始了披荆斩棘、开荒种地的历程。

面对南泥湾恶劣的自然条件,战士们发扬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他们拿起了镢头,建窑洞、盖土房、“向荒山野岭要粮”。

他们风餐露宿,自己纺线,还搞起了畜牧饲养业,解决了吃肉、穿衣的需要。

经过三年多的开垦和奋斗,终于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战士们不仅为中央提供了后勤补给,还保证了党中央的安全,可谓是立了大功!领袖亲笔题词,赞扬他们“有创造精神”,三五九旅的将士们也为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榜样。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是的,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敌人围追堵截,英勇的八路军将士们是无所畏惧的。

尽管我们面临着艰难的处境,但是我们能够想办法、想对策,将不利变成有利,将困难变成考验。

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南泥湾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党史学习教育南方论刊·2022年第2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陕甘宁边区一方面遭受日军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一方面处于国民党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环境中。

为了抵御外敌侵略、战胜国内劲敌,毛泽东号召边区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41年3月,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进行垦荒,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并在此过程中培育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南泥湾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间流逝,精神永存。

南泥湾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一、南泥湾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长期以来,陕北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盗匪横行,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很大挑战。

长征落脚陕北后,很多同志认为这里并不适合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更不适合做抗日军政的大本营。

但是,毛泽东同志辩证地认识到,正是因为陕北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才使得其成为敌人进攻的薄弱环节,从而利用这一缝隙条件来发展和扩大根据地;再者,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十年内战后留下的唯一的根据地,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这为党中央立足此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先决条件。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华的总体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企图用“以华制华”的手段来统治中国。

日本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内部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治手段;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则通过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来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方面消极抗日,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上的包围和经济上的封锁,同时切断陕甘宁地区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扬言“不准一斤棉花、一粒粮食、一尺布”进入边区。

此外,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陕甘宁地区自然灾害尤为严重,旱灾、涝灾、瘟疫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边区政府需要发放大量救济粮及生活必需品,这造成了陕甘宁边区严重的经济危机。

【延安通讯稿】三五九旅行军及大生产劳动

【延安通讯稿】三五九旅行军及大生产劳动

三五九旅行军及大生产劳动郭兰英老师的著名曲目“南泥湾”这首歌,我一直耳熟能祥。

但是,对这首歌曲产生的背景以及南泥湾精神却从不甚了解。

这次的延安培训,让我彻底了解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及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性。

“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蒋介石调动了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了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给根据地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毛主席说“国民党顽固派调动了几十万军队,围困封锁我们边区,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我们能等死吗?“不能!”英勇的指战员们高声呼喊。

“那我们能解散吗?”毛主席接着问。

指战员们又齐声高喊“不能!”这时,毛主席提高了声音:“好!那么,我们就动员起来,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作坚决的斗争。

对敌人的经济封锁,我们的态度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对待敌人的军事包围,我们的态度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伴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我的思绪也回到了那个年代,似乎又看到了那个“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场景,“1941年初,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正式命令王震将军率三五九旅7000多将士进驻延安南部的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三五九旅军队大生产运动中的自给自足,改善了部队的生活,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密切了军政关系,促进了边区经济的发展......”说道动情之处时,有学员不禁潸然泪下,还有些学员现场唱起了当年唱过的革命老歌。

为了让我们能更深地领会南泥湾精神,延安陪训中还特地安排了大生产的劳动任务,让学员们在劳动过程中也充分发扬“不怕困难,团结协作,遵守纪律,顾全大局”的作风。

当学员们头顶着烈日进行急行军,手拿工具认真开垦荒地时,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三五九旅的艰辛。

三五九旅将士是用鲜血和汗水把昔日“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历史积淀和宝贵财富,不仅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永葆本色和持久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制胜法宝,南泥湾精神应该被代代所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性来源: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背景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蒋介石调动几十万大军,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给根据地军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在这样的危机关头,毛主席说:“国民党顽固派调动了几十万军队,围困封锁我们边区,想困死我们,饿死我们,我们能等死吗?”“不能!”英勇的指战员们高声呼喊。

“那我们能解散吗?”毛主席接着问。

指战员们又齐声高喊“不能!”这时,毛主席提高了声音:“好!那么,我们就动员起来,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作坚决的斗争。

对敌人的经济封锁,我们的态度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生产自救!对待敌人的军事包围,我们的态度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941年初,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正式命令王震将军率359旅7000多将士进驻延安南部的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

二、三五九旅在南泥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南泥湾位于延安东南部,是进入延安的必经之路。

那里只见梢林不见天,人烟稀少,荆棘丛生,狼豹黄羊满山窜,但土地很肥沃,是开荒种地的理想场所。

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地区,肩负着两大历史使命。

(一)保卫延安的南大门南泥湾距延安45公里,是到延安的必经之路,是延安的南大门。

这里森林茂密,荒无人烟,野兽出没,是土匪理想的生存地,他们和国民党顽兵游勇经常来骚扰边区百姓和打劫过往商旅。

为了确保党中央和边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需要一支部队来长期驻守。

这时的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的历史使命就是保卫延安的南大门,保卫党中央。

(二)以南泥湾地区为中心,率先开荒屯田,发展大生产南泥湾在一百多年前曾是人烟稠密地区,土地肥沃,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

由于清朝政府制造回族和汉族人之间的民族矛盾,相互残杀,到民国初年军阀横行,土匪抢劫,百姓无法生活,相继逃亡后,这里才变成了一片荒山野岭。

南泥湾是汾川河的发源地,水源充足,正是开展大生产的最佳地带。

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另一个历史使命,就是率先实现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荒屯田,发展大生产。

三、三五九旅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从实践出发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将军等旅团首长走遍南泥湾地区,结合这里的山形地貌特征,多次开会研究开荒屯田方案,多次召开全旅指战员动员会,集思广益去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最后经旅军政委员会决定,让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拟定生产计划,开展生产自给运动。

当时生产自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大家动手,各尽所能。

经营方针是:以农业第一,工业和运输业次之,商业第三,其他如副业和小型手工业等,只要条件允许也不放弃。

四、三五九旅开展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率先发展先进农业的举措(一)全员动员,一视同仁,军民大生产三五九旅大生产的口号是“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线之外”,上自旅首长,下至炊事员,饲养员一律参加生产。

并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在生产中不是指手画脚,而要动手动脚。

在组织领导上以旅首长、供给部长、各团首长组成旅生产委员会,负责领导全旅生产自给运动,团营连各级安排人员,成立领导本单位生产的组织。

在生产时间上,除每个连队挑选有经验和愿意长期搞生产的同志组成十到十四人的生产组外,其余同志一律以八个月的时间进行训练,两个月至三个月的时间参加生产,留一个月时间为机动时间,用来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和帮助当地的老百姓的农业生产。

(二)聘请劳动英雄为生产副官指导大生产运动为了更好地完成生产任务,三五九旅规定各级部门设立专职生产干部。

旅设生产副官,团设生产副团长,营设生产副营长,连设生产副连长等。

南泥湾著名劳动英雄朱玉寰,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常不辞年高来部队指导农业生产,和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受将士的尊重。

后来要求参军,当即得到王震旅长的批准,委任他为旅生产副官。

在开荒生产中,战士们一边虚心向生产副官学习,一边交流总结生产经验,不断提高耕作技术。

邀请边区著名劳动英雄吴满有、杨步浩等来部队当教员,开设“临时训练班”。

这个训练班可以说天下少有,穿着破烂的棉袄和油光的羊皮坎肩的农民教员,一个一个站到台上讲课,三五九旅将士们一排一排地坐在下面认真听讲,不时记着笔记。

并且把训练班开到山上,实地指导教学耕作技术要领。

(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结合南泥湾的实际情况,开挖排水,平整土地,山沟打坝,成功改良沼泽地为水稻地,阳面山上造梯田,种植玉米和小米、高粱,营房周边种蔬菜、洋芋、南瓜。

三五九旅战士们根据生产副官的建议,长狼牙刺的荒地肥大有劲,战士们专挑长狼牙刺的山头,一架山一架山地开,为了提高开荒速度,将镢头从五寸宽改为七寸宽,重量从二斤半变为三斤重。

为了改善部队伙食和积蓄肥料,三五九旅战士们还大力开展养猪、养羊、养牛、养鸡等副业生产。

1941年由于经费困难,每个连只能养十至三十头猪,其中包括一至二头母猪。

平时舍不得吃猪肉,为了更好地保证猪的繁殖和减少猪羊的死亡,战士们自己动手为猪羊打了窑洞,把猪羊吃食、大小便和睡觉的地方,都用木栅栏分的清清楚楚;猪圈和羊圈周围都打土墙来防备虎狼豹,通过按时喂食和打扫来保护猪羊不瘟、不病。

冬天战士们依旧顶着寒风外出放羊,闲暇收割秸秆和野草来保证羊群的过冬。

战士们改善伙食就通过下夹子和围猎扑获野兽。

有野猪肉、野羊肉、狼肉、豹肉、野兔肉、野鸡肉等,当时战士们的伙食中肉食很丰盛。

1942年旅首长提出“一人一羊,二人一猪,十人一牛”的号召,百人以上的单位必须喂三至四头母猪,以繁殖小猪。

其它鸡、鸭、鹅、兔等饲养多少就饲养多少,不加限制。

到1944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种地二十六万一千亩,产粮三万七千石。

上交公粮一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

1944年圈内还养有猪5624只、牛1240头、羊12000多只、鸡鸭成群多达几万只。

有些连还养了蜜蜂,当时的一窝蜂能收三十多斤蜂蜜。

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部队的伙食,繁荣了经济,而且牲畜的粪便和污水、污物等,成为农业生产上一项主要的肥料来源。

牲畜的皮毛,可以为战士们制作皮鞋、皮带、马鞍等使用,也可以作为商品到边区去换取部队的军需用品。

(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实行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为了配合三五九旅南泥湾开荒种田,老百姓出粮出物出力,军民如一家,老百姓手把手教战士纺线、打铁、缝补衣服等。

老百姓各尽所能,竭尽全力,并且积极参与到三五九旅在旅部金盆湾村开设的木工厂、铁工厂、油厂、酒厂、造纸厂、骡马店、百货商店、货栈、饭馆、理发馆、洗澡堂、合作社中,献技献策,军爱民、民拥军,重现了南泥湾的辉煌盛世。

朱德总司令在“游南泥湾”诗中写到:“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载新稻;屯田仅告成,战士粗温饱;农场中羊肥,马兰造纸俏。

”三五九旅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使南泥湾地区军队和老百姓衣食住行完全自给自足,军民鱼水深情成为边区根据地的表率。

五、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的深远意义(一)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创造军队不和政府要粮、而向政府交粮的奇迹1941年到1944年10月期间,三五九旅将士在南泥湾地区开荒种地26万多亩,建成南阳洼、西阳洼、西南阳洼、东阳洼四大垦区,农业生产获得大丰收,战士平均每人生产细粮六石一斗,可达到“耕一余一”,上缴边区政府公粮1万石;在开荒种地的同时,三五九旅共打窑洞1300多孔,修建土房600多间、农具1万多件,在边区和八路军中率先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

一边战斗,一边生产,三五九旅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两大历史使命:保卫延安南大门,保证党中央安全;又通过大生产运动保证党中央的生活后勤给养,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率先经济改革开放的尝试1941年初到1944年10月期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地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推行兵工制度,发展多种经营,兴建纺织、被服、皮革、造纸、肥皂厂等工厂达13个,物资和经费达到自给。

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对三五九旅在大生产运动中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1942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毛主席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称赞三五九旅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不仅在政治上与军事上起了保卫边区的作用,而且解决了大量的财政供给。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在会议闭幕的当天,对在边区大生产运动中作出显著贡献的3个单位和22名干部进行了表彰奖励。

他们分别荣获了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的锦旗或奖状。

毛泽东为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的题词是:“发展经济的前锋”。

毛泽东为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王震的题词是:“有创造精神”。

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何维忠的题词是:“切实朴素,大公无私”。

为三五九旅七一七团政委晏福生的题词是:“坚决执行屯田政策”。

为三五九旅供给部政委罗章的题词是:“以身作则”。

毛主席在1944年5月22日《共产党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中提出“老百姓拥护共产党,是因为我们代表了民族与人民的要求。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经济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新式工业,如果我们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

充分肯定了三五九旅的大生产运动中的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功尝试。

(三)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地区拥政爱民的群众路线1941年初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地区,遵守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战士们闲暇时间为老百姓帮忙种地、收割庄稼、担水等,老百姓为战士们缝补衣服,教战士们纺线织布,种籽春借秋还,老百姓上交的废铁,战士们论斤结算,一视同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拥戴。

1942年12月毛主席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中提出“我们的第一个方面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东西。

我们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予人民呢?就目前陕甘宁边区的条件说来,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

为了这个,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耕牛、农具、种子、肥料、水利、牧草、农贷、移民、开荒、改良农作法、妇女劳动、二流子劳动、按家计划、合作社、变工队、运输队、纺织业、畜牧业、盐业等等重要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去解决这些问题。

”三五九旅所在的南泥湾地区军民衣食住行完成自给自足,军民鱼水深情,在边区和八路军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四)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发扬光大三五九旅7000多将士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进驻南泥湾的四年,披星戴月,披荆斩棘,浴血奋战,“一把镢头,一支枪,誓死保卫党中央”的口号响彻南泥湾、响彻全中国,把昔日“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