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教学设计

十二中学刘宏雷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涉及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为本章重点的教学内容之一,而且教学内容又具有知识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二、教学设计思想: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的优点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及大量的探究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运动负荷的概念以及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意义;

(2)运动与休息的关系;

(3)自觉养成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并在运动后积极休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如何根据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问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能增进健康;因此锻炼无须刻苦努力,跟自己过不去。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体育锻炼一定要非常刻苦,练得越狠,锻炼的效果越好。那么这两种观点正确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新课。

出示课题:“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与休息”。

(二)、指导观察、认识特点。

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负荷?”——导出运动负荷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通过观察得知:哪些运动图片的负荷量大,哪些运动图片的负荷强度大。

(三)、直观演示,形成概念。

提出问题:“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

1、用跷跷板的直观形象说明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负荷量大,负荷强度相应降低,反之,负荷强度相应增加。

(四)、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超量恢复”的概念。

2、教师讲解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安排运动负荷的必要性。

3、根据学生阅读课本,提问“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4、教师总结“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

5、拓展:运动负荷安排的两种模式介绍——学生根据介绍的讨论安排第三种模式。

(五)导入问题:

“大家都知道,合理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但是如果我们只是重视体育锻炼而不注意适当休息,是否会影响健康呢?”——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转移到合理安排休息的知识点学习上。

(六)教师向学生讲解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述人体机能提高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合理安排休息对增进健康和促进身体发育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怎样合理安排休息的问题,让学生发表意见。

(七)然后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学生平时“锻炼——休息——学习和睡眠”的问题上,进而通过说明睡眠不是唯一的休息的方式而引出“积极性休息”和“消极性休息”的概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与锻炼和休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六、综合练习、加深认识。

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完成问题:

(1)运动负荷通常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2)在运动中运动负荷越大则锻炼的效果就越好。()(3)采用“出工不出力”式的锻炼方式,运动负荷的刺激难以促进机体产生相应变化而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4)睡觉是一种积极性休息。()

(5)超量恢复原理并不需要身体得到充分休息。()

(6)休息可分成积极性和消极性休息。()

(7)负荷量指练习的速度、负重量、密度、难度来表示。()(8)负荷量指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9)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关系不大。()

(七)、归纳小结。

设问:“今天学了什么?”

“什么叫运动负荷?”

“什么叫负荷量?”“什么是负荷强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超量恢复?”

十二、布置课外复习并预习下一次课《学会运动负荷的自我检测》。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