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上语文《13 精卫填海》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入语境。
(1)炎dì()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2)古语yuē():“nì()子如杀子。
”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选字填空。
[返版] ()回()本()权迷途知()[衔街] ()来()道()坊()接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
(1)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
()(2)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
()(3)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4.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久而久之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5.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C.常衔/西山之/木石D.以/堙于/东海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离奇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2)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3)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
()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
(填序号)A.溺B.故C.堙D.少女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练习题【例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课文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
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埋]填塞。
【例文二】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题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wánɡ()nìshuǐ()fǎnhuí()xiántǔ()()接dì皇()fǎn往()nì沉()yuē美其名()二.根据课文给写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
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择填空。
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B.《山海经》2.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身那样被大海淹死。
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
3.“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A.yān四.课文整体梳理。
传说精卫因为_______而填海,用西山上的_____和____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填平了_______的故事。
答案一.帝王溺水返回衔土衔帝返溺曰二.小女儿淹没因此填塞。
三.1.B2.A3.B四.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第二课时一.辨字填空,组词语。
1)曰日:美其名()()记2)违伟:()反()大3)弱溺:()亡微()4)古故:()诗()事二.翻译句子。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3精卫填海》课后练习题及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13精卫填海课后练习题及课内阅读(含答案)一、用“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溺.水(nì ruò)炎帝.(di ti)溺.水(ni ruo)名曰.(yuē rì)少.女(shào shǎo)二、看拼音写词语。
yán dì shào nǚ jīng wèi tián hǎi三、形近词组词。
帝()返()曰()衔()溺()啼()饭()日()街()弱()四、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曰—()溺—()湮—()反义词返—()少—()东—()五、古文翻译。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曰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词语解释。
精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炎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女:___________。
溺:___________。
故:___________。
湮:___________。
七、特殊词语积累。
神话故事的词语:八仙过海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八、按要求写句子。
1. 春天来了,大地上一切都是新的了。
(改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秋的月亮很圆很亮。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类文阅读-13 精卫填海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
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
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争:触:折: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参考答案】1.从前争夺碰、撞折断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阅读理解(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3课《精卫填海》同步练习、阅读理解(含答案)课时1一、读一读,连一连。
fǎn xián dì yuē yīn nì帝曰溺返衔堙二、辨字组词。
精()娃()溺()衔()情()蛙()弱()街()请()洼()疆()衡()睛()哇()羽()衙()三、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炎帝之少女..:。
2.溺.而不返:。
3.故.为精卫:。
4.以堙.于东海:。
四、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五、用“/”画出《精卫填海》的朗读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精卫填海》中精卫鸟其实是变化的,她不甘心自己这样死去,就决心填平东海,以免此类悲剧再发生。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七、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
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誓鸟:冤禽:志鸟:课时2一、课文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很不方便。
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汉,人们管他叫智叟。
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愚公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
【精品】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配套练习(基础+阅读)

第13课《精卫填海》精品配套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专项书写展示。
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字距和在横格中的位置。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趟旅行最少.(shào)得走三天。
B.沉溺.(nì)网络的危害太大了!C.你应该迷途知返.(fǎn),改正错误。
D.喜鹊把小树枝衔.(xián)入自己的新巢。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C.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犹如依旧鸦鹊无声山崩地裂B.叶柄架驶垂头丧气无原无故C.庞大大概悄无声息无可奈何D.清晰追问腾云架雾疑惑不解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每逢学校搞活动时,刘辉总是打头阵...,从来不叫苦叫累。
B.碰钉子...的事情在所难免,我们要学会迎难而上,勇于克服。
C.爸爸将车停在十字路口,等到开绿灯...后才走。
D.年轻时候,不栽跟头...,不碰壁,又怎么能成长呢?6.下面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A.课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精卫”是神话中鸟的名字。
B.课文讲述了黄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
C.精卫填海的起因是“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经过是“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D.从精卫鸟誓填东海的行为中,可以感受到它敢于困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韧执着的形象。
E.对那些不畏困难、不屈不挠地同困难做斗争的人,我们都可以赞扬他们具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三、信息匹配7.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shǎo shào1.炎帝之少.( )女,名曰女娃。
2.盘子里剩下的水果已经很少.( )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精卫填海》课时练 (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课时练基础大通关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子曰.(rì yuē) 筑堙.(yīn mái) 少.年(shǎo shào) 精卫.(wěi wèi) 2.看拼音,写字词。
dì nìài jiē tóu tǎn huí炎( ) ( ) ( ) ( ) 3.选一选。
(1)“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的意思是( )A.小女孩B.小女儿(2) “溺而不返”中“溺”的意思是( )A.沉没B.溺水、淹没(3)“故为精卫”中“故”的意思是( )A.因此B.故事(4) “以堙于东海”中“堙”的意思是( )A.填塞B.距离4.词语综合训练。
精卫填海的意思是。
比喻。
含有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
5.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的少女去东海游泳,沉醉在美景中,不愿意回家。
B.漂亮的姑娘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C.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6. 对“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是炎帝的女儿。
B.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C.女娃是炎帝家的美少女。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写了(人物)被海水淹死后,化为,常常衔来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的感人故事。
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的精神。
阅读理解一.课内片段阅读1.下面句中加点字“于”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2.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是: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女娃()的精神。
A.勤劳能干B.坚韧不拔C.不辞辛苦4.这则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A.不畏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B.希望征服水患的愿望C.希望孩子能死而复生的美好理想二. 课外美文欣赏1. 选一选。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中“自”的意思是()A.自己B.从(2)“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坠”的意思是()A.掉B.坠落(3)“而剑不行”中“而”的意思是()A.但是B.而且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判断正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练习卷(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小故事复述出来.
选出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4. 炎帝之少女()
A. 未成年的女孩子
B. 小女儿
5. 名曰女娃()
A 叫做
B. 说
6.溺而不返()
A. 溺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淹没
B 溺爱
7.故为精卫()
A. 因此
B. 以前的,旧的
8 以堙于东海()
A. 沉没
B. 填塞
9.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娃“溺而不返”是一次意外事故.
11. 下面 成语和“精卫填海”意思最为接近的一个是()
A. 嫦娥奔月B. 牛郎织女C. 夸父逐日D. 后羿射日
1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注意生字词的理解.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溺:溺水,淹没.故:因此.为:化为,成为.堙:填塞.
示例: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配套类文阅读理解2篇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配套类文阅读理解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班级:姓名:座位号:类文阅读13-1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息:感: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个例子吧。
类文阅读13-2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
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
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争:触:折: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类文阅读13-1燧人钻木取火参考答案1.知道到休息感悟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ǎo shào1.少.()年是清晨冉冉升起的太阳,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2.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多少.()困难,谁也说不清楚。
3.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穿戴一新,走亲访友。
4.大部分同学都准时来到了集合地点,只有少.()数人迟到了。
二、查字典填空。
1.“衔”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
“衔”可以组词,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2.“溺”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再查。
“溺”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淹没在水里;②沉迷不悟,过分。
用意思①组词:。
用意思②组词:。
三、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理:句子的意思: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溺:返:故:句子的意思:四、选择题。
1.“常衔西山之木石”的朗读节奏是()A.常/衔西山/之木石B.常衔/西山之/木石C.常/衔/西山之木石2.“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的意思是()A.小女儿B.年少的女孩C.几个女孩3.精卫填海的原因是()A.她向往自由B.她在东海溺水身亡C.她喜欢大海五、根据课文填空。
《精卫填海》中的“精卫”以前的名字叫。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
(用自己的话写)《精卫填海》选自,书中记载了很多神奇的故事,我知道的还有、、。
六、想象空间。
想象一下,大海看到填海的精卫,会对她说什么,精卫又会如何回答。
试着写一写他们之间的对话。
大海:精卫:大海:精卫:七、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想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河。
⑤大泽:大湖。
⑥道:半路上。
⑦邓林:桃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课后作业及答案1.选字填空。
[返版] ()回()本()权迷途知()[衔街] ()来()道()坊()接2.让生字走入语境。
(1)古语yuē():“nì()子如杀子。
”意思是:过分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
(2)炎dì()不但是农业之神,而且是医药之神。
3.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里。
衔:①用嘴含,用嘴叼;②心里怀着;③职务和级别的名号。
(1)关汉卿的元杂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次我看到“窦娥衔.冤”这一场都不禁为窦娥鸣不平。
()(2)他在抗洪抢险和地震救援中屡次立功,军衔.一再提升。
()(3)衔.泥的飞燕迎来春日的暖阳,为我们送来和煦的春风。
()4.下面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B.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C.常衔/西山之/木石D.以/堙于/东海5.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炎帝之少女”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孟浩然之广陵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久而久之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6.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几个同学读完课文后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请你在正确的理解后面打“√”。
(1)小凡: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根本就不能把大海填平。
《精卫填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量力而行。
()(2)晓云:《精卫填海》这个故事非常动人,充满神奇的想象力,用离奇的手法教给我们道理。
()(3)小林:精卫鸟非常执着,坚韧不拔,表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7.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
(填序号)A.溺B.故C.堙D.少女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
部编本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精卫填海》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最新)

识:
至:
息:
感:
2.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 (su ì) 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
3. 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
来。
4. 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5. 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 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 1. 知道 到 休息 感悟 2. 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 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 有鸟类鸮 (xi āo) ,啄树则灿然火出。 4. 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 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 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 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
【参考答案】 1. 从前 争夺 碰、撞 折断 2.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 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3.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 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
【参考答案】 1. 从前 争夺 碰、撞 折断 2. 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 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3.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 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
2020年-2021年最新
类文阅读 -13 精卫填海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 .于其国, 息.此树下。有鸟类鸮 (xi āo)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 .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 (su ì) 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第4单元)阅读试题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第4单元)试题含答案第13课--精卫填海课文理解。
炎帝之少女,名曰(rì yuē)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fǎn fān),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5.下列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请你选一选,填一填。
溺而不返()堙于东海()A 喜悦B 仇恨C 悲伤D 感激6.因为_________,所以她化为精卫要填海。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7.说说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______。
(引用原文的话)12.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 B.愚公移山 C.嫦娥奔月 D.女娲造人13.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这个故事中描写的人物叫_________,她化为精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 精卫填海练习卷(含答案)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名曰女娃:名叫女娃。“曰”,叫。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组词,形近字辨析等考点的理解。解题思路引导:仔细区别两个词的不同,再分别组词。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溺和弱,“溺”淹没。。组词“溺水”;“弱”气力小;势力差(跟“强”相对)。组词“弱小”。
帝和旁,“帝”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组词“炎帝”;“谛”仔细(听或 看)。组词“谛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C 12.文章写一个少女因溺亡变鸟后决心填海的故事。
13.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
14.示例:虽然《精卫填海》只不过是个神话故事,但是精卫这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感动了。我以后要向她学习,碰到困难的时候,也要用这种精神来克服。
15.故事讲了炎帝的女儿到东海游泳,却被大海无情地夺取了生命。死后,她的灵魂变成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它常常到西山衔一些小石子和小树枝投入海里,想把大海填平,就这样,它日复一日地在大海上空飞翔。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理解后知识的拓展。东海如此浩瀚,精卫鸟之于东海,如沧海一粟,可是它却立志将要填平东海,体现了一种坚韧执著、不畏艰难、奋斗不止的精神。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愚公移山”。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3《精卫填海》课外拓展

13 精卫填海
◆赞美精卫的诗
山海
〔宋〕张耒
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
深谷为陵岸为谷,海水亦有扬尘时。
杞人忧天固可笑,而不忧者安从知。
圣言世界有成坏,况此马体之毫厘。
老人行世头已白,见尽世间惟叹息。
俯眉袖手饱饭行,那更从人问通塞。
读山海经(其十)
〔东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赏析:陶渊明借精卫填海,刑天挥舞盾斧之事,赞叹精卫、刑天虽死无悔、猛志常在的精神,这是一种反抗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先民勇敢坚韧的品格的体现。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两句,表明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这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 能力提升 拓展训练 13 精卫填海(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13.精卫填海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知识点解读: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文中每个字的读音。
本课是一篇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2.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
)知识点训练:给加点字注音精卫填.()海炎帝.( )之少.( )女溺.()而不返.()名曰.()女娃以湮.()于东海知识点二:词语训练知识点解读: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从小学开始,在学生成语、名言警句、古诗词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很有好处。
选编本文的目的有两点:一是学习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是了解我国古代神话特点。
本文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
知识点训练:1、古今异义。
炎帝之少女..。
少女:古义( ) 今义 ( )。
2、解释加点字词:(1)炎帝之少女..。
()(2)故.为精卫。
()(3)以湮.于东海。
()3、多音字( ) ()少为( ) ()知识点三:语用训练知识点解读: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强化运用,在具体语境中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知识点训练: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知识点四:阅读训练知识点解读:本部分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背诵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3.精卫填海》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一、阅读短文《共工怒触不周山》,并回答问题。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原来是一个驾波驭浪、争强好胜的水神。
他挑战权威,天不怕地不怕,要与黄帝之
孙颛顼争夺帝位。
争战中,怒气冲天的共工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撑着天宇的巨柱被撞折, 兜着大地的网绳被撞断。
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一下也向西北移了位;东南大地塌陷,水土向那里流灌成了海洋。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昔者:争:
触:折: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的意思是:。
3.找出文中体现共工性格的句子,用“”画出来。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什么现象?
【参考答案】
1.从前争夺碰、撞折断
2.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3.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4.这篇神话故事解释了日月星辰移动和江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
二、阅读短文《燧人钻木取火》,并回答问题。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识:至:
息: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
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
试着举
个例子吧。
【参考答案】
1.知道到休息感悟
2.圣人受到启发,感悟到钻木取火的道理,就试着用小树枝来钻火,终于引发火花,燃
起火种,人们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
3.有鸟类鸮(xiāo),啄树则灿然火出。
4.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的原理产生的。
木材比较粗糙,摩擦时会产生热量,而且木
材本身就是易燃物,所以就会生出火来。
5.示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受到壶中的蒸气顶
开盖子的启发,发明了蒸气机。
鲁班受到锯齿状树叶划伤皮肤的启发,发明了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