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 1 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教案_13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来了解延安的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长辈,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

2.难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2.相关资料:包括延安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延安有什么了解?作者为什么会怀念延安?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描绘了延安的哪些景色?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延安的怀念之情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语气和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笋”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体会诗韵,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文体特点,通晓诗意,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追寻”的时代意义。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重温单元人与事,营造“追寻”之意1.播放《建党伟业》主题曲《追寻》的mv片段。

(板书:追寻)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首诗领略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豪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过渡:我们曾追寻一颗心感悟,少年强,则国强的誓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过渡:我们曾追寻一句话体会京剧表演术家的民族气节!“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梅兰芳2.引出课题:追寻一段历史可知兴衰,追寻一腔志向可明其志,追寻一种抉择可感气节……这节课,我们沿着“追寻”的足迹,走进“革命圣地”延安。

(补全课题:延安,我把你)3.读题猜测,作者走进延安可能会“追寻”什么呢?(预设:事物、历史、人物、事件、地方、精神……)(设计意图:以音乐的旋律,营造诗歌学习的氛围,结合情景朗读,感知“追寻”的含义,唤醒整个单元的“人物和事件”关联语文要素,为本课学习做铺垫。

)二、朗读诗歌词与句,体会“追寻”之韵1.初读正音,感知诗韵。

(1)自由朗读,辨析词语词语:(预设:“炕”后鼻音,“脊”读三声。

释义“满目琳琅”也作“琳琅满目”指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2)设疑生思,发现诗韵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预设:诗中“追寻”的事物;每个词的都有相同的“αng”韵。

)(3)练习朗读,相机指导(预设:借助节奏划分,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适当突出每小节第二、四两句末尾的一个字,读书诗歌的声韵美。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关键词语,既有助于学生读准字音,感知词义,又进一步引发思考,发现全诗押“αng”韵,体会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的文体特点。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古诗词《延安送别》的背景知识及内容;2.了解延安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革命历史和现在的变化;3.能够朗读、理解课文,表达课文的核心意思;4.了解内容的相信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1.培养语言表达能力;2.增强与他人交流表达的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归属感;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分析此次教学内容的主要篇目为《延安,我把你追寻》,该篇目是一首关于延安的诗歌,主要围绕着诗人的感性认识,通过一些鲜明的片段,跟随着他的情感和记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延安的历史、文化和那片热血沸腾的土地。

通过学习此篇目,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阅读面,领略诗歌的美以及理解此作者对于祖国、家乡的情感表达。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短视频,让学生看到延安的山川、水库、林草和丝绸路等等触动学生的情感,为知识构建基础。

第二步:感受原文播放课文朗诵录音,教师可以先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朗读,共同感受《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的意境和诗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课文。

第三步:了解延安通过PPT文本和图片展示,了解延安的地理位置、历史人文、革命历史以及现在的发展和变化。

第四步: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思考如何表达对于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第五步:作文练习鼓励学生以自己的语言,用心描述延安或祖国,让每个人都成为记录祖国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小作者。

第六步:总结收集学生的作文,让同学在课堂合理分享作品,提升自我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1. 听说结合在课程中使用相应的多媒体工具,如视频、录音等多媒体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并增加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技能。

2. 探究式学习面向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多视角的观察策略,尝试感受延安的文化和人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追寻”的意义和“延安精神”的内涵。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追寻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延安精神。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追寻延安的场景,让学生体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追寻延安的基本情感。追寻延安代表着对革命历史的缅怀和对革命精神的传承。这是对我们民族历史的重要回顾,也是对个人精神成长的有益启迪。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描述。通过作者对延安的追寻,展示了延安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它如何影响和激励着我们。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延安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延安的追寻之情。课文通过对延安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怀念。教师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举例:课文中“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你的足迹,追寻你的精神”,教师需强调这句话中“追寻”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作者对延安的追寻,表达了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和情感,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于革命历史和延安精神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拓展。

在表达和朗读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产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之情,对延安精神的尊崇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延安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图片和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和辅助教学。

3.教学课件:用于呈现课文内容和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和资料,创设延安的情境,引导学生对延安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延安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公开教案篇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新词: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2.重点句: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二)能力训练点1.了解全诗的结构。

2.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德育渗透了解延安伟大精神所在,教育学生学习延安的伟大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全诗的重点,主要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解决。

(二)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是难点,主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教师点拨来解决。

(三)“为什么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仍然要提倡、发扬延安精神?”这是疑点,主要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教师精讲、点拨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一)画出诗的韵脚。

(二)有感情地朗读。

(三)按自学提纲自学、讨论、交流。

(四)完成课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初读全诗,找出韵脚。

2.学习诗的第一、二节。

(二)整体感知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三)目标完成过程1.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

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革命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对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课文的象征意义。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3.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运用情况和情感态度表现。

5.3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准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课文文本,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及教学参考书。

6.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和视频材料等。

6.3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第七章:课时安排7.1 总课时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学总课时。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写作者对延安精神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敬仰和对未来的追求。

这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延安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图片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追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准备课文原文,用于学生朗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延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回答问题。

例如:“课文中的延安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等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篇描绘作者对延安红色革命精神的追寻和崇敬的诗歌。

本诗通过描绘延安的历史场景和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延安精神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决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

2.难点:深入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决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延安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2.分组讨论材料: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对延安的印象,然后引入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和延安精神。

3.操练(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交流,深入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将延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厚意和对先辈的崇敬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想象力的发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简单的文学作品。

他们对延安这个地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可能对延安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激发他们对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先辈的崇敬之情。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感受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

2.难点:深入理解延安的历史文化,激发对先辈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延安的图片、音乐等。

2.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供学生小组讨论时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延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对延安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以《延安,我把你追寻》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背景,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意识。

同时,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相关背景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背诵部分篇章。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表达对延安的理解和感受。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相关延安主题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2. 背诵部分篇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历史感和对延安的认知。

2.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想象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延安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背景。

二、学习篇章1.教师朗读文章,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2.学生课文默写,巩固学习成果。

三、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对延安的理解。

2.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想法。

四、创作1.分组或个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关于延安的内容。

2.学生展示作品,并相互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参与度等。

2.作业评价: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六、拓展延伸1.带领学生到历史馆、博物馆等实地参观,加深对延安的感受。

2.邀请家长或长辈分享关于延安的故事和经历。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延安,我把你追寻》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历史和国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第【1】篇〗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

你听说过延安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引导学生把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丰富知识,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于展。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出节奏,韵律,在自读基础上,同桌互读,互相评价。

2、通过初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三、疏理问题,分组选学。

1、师生共同对初读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及时解决简单的问题,明确共性的或有价值的问题。

(鼓励质疑是必要的,但不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依赖,引导学生在敢于提问题的基础上,会提问题,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2、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相关的诗节,借助手中的资料,进行组内研读。

(减小学习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拼接共享。

师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收获,教师有意识地点拨评价,进行成果拼接,并结合回答,适当板书。

使学生明晰全诗的结构,以便整体感知全诗内容。

五、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会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六、课堂练习,扩展巩固。

1、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变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秀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4《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描绘作者对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热爱和追寻的诗歌。

课文通过描绘延安的自然风光和革命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情厚意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这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对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历史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进一步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激发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的情感。

4.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的内容。

2.难点: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意义。

3.讲解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文本。

2.与延安革命历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延安的革命历史和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2.呈现(5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和情感。

教师在旁边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延安的历史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延安的革命历史和作者的情感。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诗歌中的语言和意境,写一写自己对某个地方的情感和追寻。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延、昔”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

3.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1.关注诗中提到的主要事件及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通过查找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1.读题设疑:追寻什么——厘清主要事件2.自由朗读全诗,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诗中写了诗人在追寻什么?3.指名分段朗读全文,随机正音。

4.引导发现韵脚“ang”。

诗歌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在于诗歌讲究韵律,你能发现这首诗押什么韵?5.交流:诗人在追寻什么?(1)根据学生交流梳理出四个方面。

(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请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说说自己的理解。

(3)边讨论边交流,补充视频和图片。

从“南泥湾开荒”明白了什么?(短短三年,三五九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遍地牛羊、处处庄稼的“陕北好江南”。

)“南泥湾开荒的镢头”代表什么?(让学生明白“镢头”象征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延河叮咚的流水”其实是在追寻人们在延河边度过的美好革命岁月。

(引导: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为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边讨论革命的岁月是多么美好!)“枣园梨花的清香”是在追寻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枣园展开革命工作。

(引导:正是他们坚持不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在追寻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

(引导:当年党中央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在这里做出了许多决策。

有了正确的领导,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小结:可见,诗人追寻延安,其实是在追寻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这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沿岸的无限仰慕之情,歌颂了延安精神的伟大作用,抒发了作者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认识“茁、镢、琅、窑、梁”五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重要性。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弄懂词句的意思,领会诗中所说道具体事物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表达的中心。

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教学构想: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追寻的是延安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并把这种精神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理解时,适当加入有段材料介绍充实本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2、简介延安。

3、请三位同学读诗,纠正字音。

4、延安指什么追寻什么意思(多名同学回答,不要限制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

三、按阅读提示自读自悟。

四、质疑解疑。

1、齐读第一节,讨论词意,句意。

2、学生独立解释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补充,并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两句比喻句写出了追寻的迫切心情,而比喻所形容的事物本身却含而不露。

实际是指:“我们追寻延安”句意,我们追寻延安就象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延安精神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是我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就像“春光”“雨露”“太阳”一样,表现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仰慕和向往之情。

3、读第2节,讨论理解代表性的事物,理解诗句的含义。

a、河叮咚的流水”当年人们在延河边漫步,讨论革命道理,这句实际是讲人们在延河度过的革命岁月。

b、“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延安,我把你追寻》人教部编版
其次,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在实践活动环节,他们在这方面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打算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修辞手法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其他同学,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下一节课中,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过程中给理解课文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中作者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之情。重点讲解课文的背景,使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举例:讲解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何对延安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2)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延、寻、念、昔”等,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表达对革命圣地延安热爱的诗歌。它是诗人对延安精神的赞颂,也是对革命历史的回顾。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歌的每一句,了解诗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词并理解其用法。
(3)分析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举例:讲解“你是一座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中的比喻手法,使学生理解比喻在诗歌中的表达效果。
(4)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韵律感,通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美。
举例: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提高学生的背诵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1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教学设计14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选读课文1延安,我把你追寻》课教学设计14

延安,我把你找寻教课目的:.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大概认识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弘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课过程:一、揭露课题,认识背景.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联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简介背景,揭露课题。

作者为何要找寻延安,找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全诗。

(也可以播放录音).学生初读全诗。

(要修业生借助工具书、打扫朗诵阻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组内沟通课前收集的资料。

(经过学生之间的资料沟通,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再读全诗,怀疑。

.自由朗诵,领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打破难点.小组合作沟通,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沟通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集体沟通,教师点拨。

“我们绝不踌躇扔掉了老牛破车,却不可以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伍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

“绝不踌躇扔掉了”与“不可以丢”形成了鲜亮的对照。

意思是说我们特别果断地扔掉了贫困和落伍,却不可以扔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揭露课题,感悟中心。

经过各样形式的朗诵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找寻延安的急迫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3)你如何理解“找寻延安”?四、指导朗诵,惹起共识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纳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诵竞赛等形式,在读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识,遇到感染。

五、总结.教师小结:作者找寻延安,找寻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敬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有关怀、相互爱惜的精神,是独自自主、奋发图强的精神。

奋发图强是我们的传家宝。

即便未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饶了,也还要倡导奋发图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是以新体诗展示给孩子们,给孩子们两个新鲜感:其一是新体诗结构,接触不多;其二是诗的内容,了解甚少。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

诗中了解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

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理解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激发孩子们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课后可向学生推荐观看影片《保卫延安》,课外阅读贺敬之的《回延安》,学唱《南泥湾》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扬延安精神。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具体事物的象征意义。

3.初探诗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诗中出现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领会延安精神,为什么说“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含义。


一、谈话启迪,激情导入。

师: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部真实的教科书。

它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板书课题)大屏幕幻灯片2
二、背景介绍,诵读全诗。

1、有感情地齐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诗人想要追寻什么呢?初读全诗,把握整体,注意语气。

2、(幻灯片3)学习第一部分:(一、二两节)师范读——生指名读——生齐读,跟大屏幕的停顿提示要求声音抑扬顿挫。

问题:
a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呢?说一说。

b哪位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谁像翩翩归来的燕子,谁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呢?
c为什么燕子喜欢昔日的春光?小树又喜欢雨露和太阳呢?
3、读第二节,用“追寻你。

”相同的句式。

(师生合作读)
a四个“追寻你”应该怎么读才有感情?指名试读
b想一想为什么要选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来写呢?逐次播放幻灯片4-7(边介绍边板书)。

(师:延河是延安人民的生命之河,延河的水养育了多少八路军和老百姓,革命者经常在延河边探讨革命真理;枣园是我们党中央所在地,我们的八路军总部就在枣园的窑洞里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的一次又一次战役;南泥湾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辟出了一片片荒地,129师王震率领八路军359旅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知磨出多少老茧,不知洒下多少汗水,开荒种地解决了大家的吃饭问题,来到了南泥湾,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唱起这首民家喻户晓的民歌。

“当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插播视频《南泥湾》)。

杨家岭则是毛泽东主席作出重要报告的地方,有长远的历史意义。

来到杨家岭就仿佛听到了主席铿锵有力的声音。


3、(幻灯8)学习第二部分:(三、四两节)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
a(幻灯片9、10、11)让我们看看延安的茅屋和土炕吧,看看这些老牛破车吧!当年
的生活条件怎样呢?(幻灯片面12)我们的领袖毛主席也和大家一道在窑洞吃住,在窑洞办公啊!有高楼大厦吗?有家用电器吗?有电子计算机吗?没有,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为的就是我们今天的幸福啊,你们说,是一种什么精神在支撑着呢?(延安精神)(幻灯片13)齐读:“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这两行诗告诉我们什么?(居安思危,不能忘本)
b齐读:“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两行诗又让我们读懂了什么呢?(幻灯片14)(师:延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灵魂,丢不得啊!可就有这么一些人,受党培养教育多年,有高学历,有高地位,有高待遇,他们却忘记了为人们服务的延安精神,忘记了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忘记了勤俭节约的延安精神,坠入了腐败的深渊。


c再读3、4节,(男1、女2,齐3、4)这些诗句中“破旧的茅屋”与“一排排高楼大厦”“一件件家用电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牛破车”与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相比对。

你想到了什么呢?
d还有一成语明明是“琳琅满目”为什么会是“满目琳琅”?板书:押韵
4、学习第三部分(五、六两节)(幻灯5)齐读第五小节
a“你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延安精神)
b哪两行诗句告诉我们延安精神有多么重要?
齐读:“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一个人失去了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所以延安精神永远都是源源持续的正能量,辐射着我们每一个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c“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反问)试着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比一比表达的效果。

最后一节,师引读,“啊!延安,我把你追寻,”后三行生大声齐读:“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
三、联系实际,写点感想
(幻灯片18、19)
1、齐读:延安精神
2、让孩子联系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将延安精神传承下去(小练笔)
四、交流感想,联系生活
1、让写好的学生读一读自己的感想。

2、评价欣赏
五、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总结语:孩子们,我们现在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幸福是谁给我们创造的!常用言道:喝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啊!当你遇到挫折时,当你遭受失败时,当你事业有成时,当你身居高位时都不能忘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灵魂!2、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