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什么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方法与应用
什么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方法与应用模式识别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
那么你对模式识别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模式识别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模式识别的简介模式识别(英语:Pattern Recognition),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
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
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
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
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市场上可见到的代表性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语音识别系统。
人们在观察事物或现象的时候,常常要寻找它与其他事物或现象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一定的目的把各个相似的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事物或现象组成一类。
字符识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例如数字“4”可以有各种写法,但都属于同一类别。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对于某种写法的“4”,以前虽未见过,也能把它分到“4”所属的这一类别。
人脑的这种思维能力就构成了“模式”的概念。
在上述例子中,模式和集合的概念是分未弄的,只要认识这个集合中的有限数量的事物或现象,就可以识别属于这个集合的任意多的事物或现象。
为了强调从一些个别的事物或现象推断出事物或现象的总体,我们把这样一些个别的事物或现象叫作各个模式。
也有的学者认为应该把整个的类别叫作模去,这样的“模式”是一种抽象化的概念,如“房屋”等都是“模式”,而把具体的对象,如人民大会堂,叫作“房屋”这类模式中的一个样本。
这种名词上的不同含义是容易从上下文中弄淸楚的。
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
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
(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第六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梯度下降(gradient decent)法
准则函数: 准则函数: sum squared error, SSE
1 J = sse = 2S
BP 算法
∑ (t
j
S
j
− aj)
2
权值修正: 权值修正: 梯度下降法
∂J ∂J ∂n j ∂ J ( k −1) ∆ w j = −η = −η = −η a ∂w j ∂n j ∂w j ∂n j
§6.6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概述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是近几年的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重 要研究方向。由于神经网络的高速并行处理、分布式存储 信息等特性符合人类视觉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且神经网 络具有很强的自学习性、自组织性、容错性、高度非线性、 联想记忆功能和逻辑推理功能等,能够实现目前基于计算 理论层次上的模式识别理论所无法完成的模式信息处理工 作。可以说,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突破了传统模式识别技术 的束缚,开辟了模式识别发展的新途径。同时,神经网络 模式识别也成为神经网络最成功和最有前途的应用领域之 一。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过程主要有两步:
j j j j j
j j j ji i
i
ij
j
i
ij
ij
ij
4. 径向基函数网络
前馈 网络
径向基函数网络:只有一个隐层,隐层单元采用径 向基函数。隐层把原始的非线性可分的特征空间变 换到另一个空间(通常是高维空间),使之可以线 性可分。 输出为隐层的线性加权求和。采用基函数的加权和 来实现对函数的逼近。 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径向对称 的标量函数k(||x-xc||),最常用的RBF是高斯核函数
前馈 网络
(单层 单层) 2. (单层)感知器
7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要求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一、实验目的理解BP神经网络和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反向传播学习算法对神经元的训练过程,了解反向传播公式。
通过构建BP网络和离散Hopfield 网络模式识别实例,熟悉前馈网络和反馈网络的原理及结构。
二、实验原理BP学习算法是通过反向学习过程使误差最小,其算法过程从输出节点开始,反向地向第一隐含层(即最接近输入层的隐含层)传播由总误差引起的权值修正。
BP 网络不仅含有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而且含有一层或多层隐(层)节点。
输入信号先向前传递到隐节点,经过作用后,再把隐节点的输出信息传递到输出节点,最后给出输出结果。
离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联想记忆过程分为学习和联想两个阶段。
在给定样本的条件下,按照Hebb学习规则调整连接权值,使得存储的样本成为网络的稳定状态,这就是学习阶段。
联想是指在连接权值不变的情况下,输入部分不全或者受了干扰的信息,最终网络输出某个稳定状态。
三、实验条件Matlab 7.X 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在Matlab 7.X 的命令窗口输入nntool,然后在键盘上输入Enter键,即可打开神经网络工具箱。
四、实验内容1.针对教材P243例8.1,设计一个BP网络结构模型(63-6-9),并以教材图8.5 为训练样本数据,图8.6为测试数据。
(1)运行train_data.m和test_data.m文件,然后从Matlab工作空间导入(Import)训练样本数据(inputdata10,outputdata10)和测试数据(testinputdata,testoutputdata),其次新建一个神经网络(New Network),选择参数如下表1,给出BP神经网络结构图。
表1 BP网络结构模型的各项参数设置Network Name(神经网络名称)nn10_1Network Type(神经网络类型)Feed-forward backprop(前馈反向传播)Input ranges(输入信息范围)来自训练样本的输入数据(inputdata10)Training function(训练函数)TRAINGD(梯度下降BP算法)Performance function(性能函数)MSE(均方误差)Number of layers(神经网络层数)2Layer1(第1层)的Number ofneurons (神经元个数)6Layer1(第1层)的TransferFunction (传递函数)LOGSIG(S型函数)Layer2(第2层)的Number ofneurons (神经元个数)9Layer2(第2层)的TransferFunction (传递函数)LOGSIG(S型函数)(2)输入训练样本数据(inputdata10,outputdata10),随机初始化连接权(Initialize Weights),然后进行训练(Train),训练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并观察训练目标值变化曲线图,最后把BP神经网络训练成功后(即误差不再变化后)的误差值填入表3。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一、实验目的利用神经网络实现模式识别,并验证其性能。
掌握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它由大量的神经元节点相互连接而成。
在模式识别中,我们一般采用多层前向神经网络进行模式的训练和识别。
2.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可以分为两步: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前向传播是指将输入样本通过网络的各个层传递到输出层,并计算输出结果。
反向传播是指根据输出结果和目标结果之间的误差,将误差反向传播到网络的各个层,并根据误差调整网络中的权值。
3.模式识别对于模式识别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将输入模式转化为特征向量,然后通过神经网络来训练这些特征向量,并将其与已知类别的模式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模式的识别。
三、实验步骤1.数据准备选择适当的模式识别数据集,例如手写数字识别的MNIST数据集,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2.特征提取对于每个输入模式,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一个特征向量。
可以使用各种特征提取方法,例如像素值,轮廓等。
3.神经网络设计设计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并确定各层的神经元数目。
4.神经网络训练使用训练集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包括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过程。
可以使用各种优化算法,例如梯度下降法。
5.模式识别使用测试集对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进行测试和验证,计算识别的准确率和性能指标。
6.性能评估根据得到的结果,评估神经网络的性能,并分析可能的改进方法。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准确率和性能指标,例如精确度、召回率和F1-score等。
五、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了模式识别,并验证了其性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神经网络的训练和识别过程,以及模式识别中的特征提取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问题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模式识别关于男女生身高和体重的神经网络算法
模式识别实验报告(二)学院:专业:学号:姓名:XXXX教师:目录1实验目的 (1)2实验内容 (1)3实验平台 (1)4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 (1)4.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设计 .. 1 4.2基于SVM的分类器设计 (4)4.3基于决策树的分类器设计 (7)4.4三种分类器对比 (8)5.总结 (8)1)1实验目的通过实际编程操作,实现对课堂上所学习的BP神经网络、SVM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这三种方法的应用,加深理解,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2)2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提供的样本数据有149个,每个数据提取5个特征,即身高、体重、是否喜欢数学、是否喜欢文学及是否喜欢运动,分别将样本数据用于对BP神经网络分类器、SVM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训练,用测试数据测试分类器的效果,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
具体要求如下:BP神经网络--自行编写代码完成后向传播算法,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包含SE,SP,ACC和AUC,AUC的计算可以基于平台的软件包);SVM支持向量机--采用平台提供的软件包进行分类器的设计以及测试,尝试不同的核函数设计分类器,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决策树--采用平台提供的软件包进行分类器的设计以及测试,采用交叉验证的方式实现对于性能指标的评判(包含SE,SP,ACC和AUC,AUC的计算基于平台的软件包)。
3)3实验平台专业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用的较多的编程语言为C++,因此此次程序编写用的平台是VisualStudio及opencv,其中的BP神经网络为自己独立编写, SVM 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通过调用Opencv3.0库中相应的库函数并进行相应的配置进行实现。
将Excel中的119个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其余30个作为分类器性能的测试数据。
4)4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4.1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分类器设计BP神经网络能学习和存贮大量的输入-输出模式映射关系,而无需事前揭示描述这种映射关系的数学方程。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实验七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实验
一、实验背景
模式识别是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它可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智能交通,自然语言处理和生物信息学等。
模式识别的目的是从观察到的数据中检测,理解和预测结果。
其中,神经网络(应用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关键部分,它模拟人类的神经元的工作方式,并且可以被用来识别,分类,计算和获取模式。
二、实验目标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讨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并使用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系统来识别模式。
三、实验内容
(一)数据预处理
在进行本次实验之前,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以便能够更好地使用神经网络。
数据预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将原始数据处理成神经网络可以处理的格式,以便更好地提取特征。
(二)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三)神经网络模型训练
在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时,首先需要准备一组被识别的模式。
什么是计算机模式识别请解释几种常见的算法
什么是计算机模式识别请解释几种常见的算法计算机模式识别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识别、分类和理解图像、声音、文字等数据的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计算机模式识别被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医学影像分析、金融数据分析等领域。
这些应用都要求计算机能够自动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和理解,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
常见的计算机模式识别算法包括: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 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决策树(Decision Tree)、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等。
下面,我将对这几种算法进行详细介绍:1. 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s)K近邻算法是一种基本的分类算法,其原理是将未知数据与已知数据进行比较,将其归类为距离最近的K个数据所在的类别。
KNN算法简单易懂,适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但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较低。
2.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的监督学习算法,其特点是能够有效地处理高维数据,并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
SVM通过寻找一个超平面来将数据分为不同类别,使得不同类别之间的间隔最大化。
支持向量机在图像识别、手写字符识别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3. 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状结构的分类算法,通过不断地对数据进行分裂,最终得到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分类模型。
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并且能够处理具有缺失值的数据。
决策树算法在医学诊断、金融风控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4. 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类神经系统的学习模型,通过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权重调节来实现数据的分类和识别。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深度学习中的深度神经网络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模式识别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详细描述
手写数字识别系统通过采集手写数字图像,提取特征 并转换为数字格式,然后与预定义的标准数字进行匹 配,实现数字的自动识别。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邮政编 码、支票和银行票据等领域的自动化处理。
医学影像诊断
总结词
医学影像诊断是指利用医学影像技术获取人体内部结构 和功能信息,进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结构模式识别
总结词
基于结构分析和语法规则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输入数据的结构模型进行分 类和识别。
详细描述
结构模式识别通过分析输入数据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然后 根据这些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分类和识别。常见的结构模式识别方法包括句法分 析、语法制导的翻译等。
模糊模式识别
总结词
基于模糊逻辑和模糊集合论的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模糊隶属度函数进行分类和识别。
02 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
01
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以便更好地分类和识
别。
特征选择
02
选择与分类任务最相关的特征,去除无关或冗余的特征,提高
分类准确率。
特征变换
03
将特征进行变换,使其更适应分类器的需求,提高分类性能。
分类器设计
分类器设计
根据不同的分类任务和数据集,设计合适的分类器。
详细描述
语音识别在智能语音助手、语音搜索、语音 导航、智能家居等领域有广泛应用。通过语 音识别技术,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与设备进行 交互,提高用户体验和效率。
生物特征识别
总结词
生物特征识别是利用个体独特的生物特征进 行身份认证和识别的技术。
详细描述
第六章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第六章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随着近几十年来工业、军事、商业和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模式识别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并以快速的速度向前发展。
模式识别技术主要用于从输入的数据中确定特定的人员、物体或事物的标志、特征或性质。
模式识别技术有助于机器自动实现视觉、听觉以及其他感官功能,从而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处理结果。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是一种模式识别技术,它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和自然的表达能力,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任务,既可以识别简单的模式,也可以识别复杂的模式。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字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识别等领域。
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由于使用神经网络来进行模式识别,神经网络具有极强的泛化能力,可以非常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的模式,甚至是在训练过程中没有见过的模式。
二、可以自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能够自动从输入的样本中学习有效的特征,进而在测试中获得准确的结果。
三、可以实现视觉、语音识别、生物识别等: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实现视觉、语音和生物识别等多种任务,可以准确、快速地识别出复杂的模式。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模式识别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分类、识别、预测等操作的过程,它是人工智能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实际应用中,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指的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出有意义的特征用于分类或预测。
在模式识别中,特征提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因为原始数据可能存在噪声、冗余或不必要的信息,而特征提取可以通过减少数据维度、去除冗余信息等方式来提高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
二、分类器设计分类器是模式识别中最为常用的工具,它是一种从已知数据中学习分类规则,然后将这些规则应用到新数据中进行分类的算法。
常用的分类器包括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分类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分类精度、计算速度、内存占用等。
三、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指从原始数据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用于分类或预测。
与特征提取不同,特征选择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可以减少分类器的计算复杂度、提高分类精度等。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卡方检验、信息增益、相关系数等。
四、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将数据按照相似度进行分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簇,每个簇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常用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等。
五、降维算法降维算法是指通过减少数据的维度来简化数据,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保留数据的主要特征。
常用的降维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独立成分分析等。
降维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高维数据,减少数据冗余和噪声,提高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
六、特征重要性评估特征重要性评估是指对特征进行排序,以确定哪些特征对分类或预测最为重要。
常用的特征重要性评估方法包括信息增益、基尼系数、决策树等。
通过特征重要性评估,我们可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提高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
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统计模式识别:基于统计原理,利用计算机对样本进行分类。
主要方法有基于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和基于距离度量的方法。
结构模式识别:通过对基本单元(如字母、汉字笔画等)进行判断,是否符合某种规则来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识别具有明显结构特征的文字、图像等。
模糊模式识别:利用模糊集合理论对图像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能够处理图像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的工作原理,通过训练和学习进行模式识别。
常见的神经网络模型有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支持向量机(SVM):通过找到能够将不同分类的样本点最大化分隔的决策边界来进行分类。
SVM在处理高维数据和解决非线性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决策树:通过树形结构对特征进行选择和分类。
决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分类的决策过程,但易出现过拟合问题。
集成学习:通过构建多个弱分类器,并将其组合以获得更强的分类性能。
常见的集成学习方法有bagging、boosting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任务的需求和数据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模式识别方法。
同时,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类,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
利用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和预测神经网络是一种借鉴人类神经系统工作原理设计的计算模型,它以其出色的模式识别和预测能力而备受瞩目。
在各个领域,神经网络都被广泛应用于模式识别和预测任务中。
模式识别是指根据输入数据的特征,将其归类到不同的类别中。
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大量样本的特征,能够将具有相似特征的数据自动分类。
例如,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大量不同类别的图像样本,实现对新图像的自动分类。
这一能力对于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如人脸识别、医学图像分析和安全监控等。
预测是指根据过去的数据和模式,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神经网络通过学习大量历史数据的模式和规律,能够实现准确的预测。
例如,在股市预测任务中,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学习股票市场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某只股票的走势。
这种能力对于金融投资和经济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和预测能力源于其多层、非线性的结构。
神经网络由若干个神经元组成的层级网络,每个神经元通过接收上一层神经元的输出,并通过非线性的激活函数进行计算和传递。
这样的设计使得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复杂的输入数据,并学习其中的模式和规律。
在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参数调整和模型优化。
通过不断迭代调整网络的权重和偏置,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拟合训练数据,并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在模式识别任务中,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对于神经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
然而,神经网络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特别是对于复杂的任务和大规模的数据集。
其次,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参数需要合理的选择和调整,否则可能导致模型过拟合或欠拟合。
此外,神经网络的解释性相对较弱,难以解释其学习到的模式和决策过程。
尽管如此,神经网络仍然是一种强大的模式识别和预测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网络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神经网络将在未来的模式识别和预测任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卷积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概述
卷积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概述摘要: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强大的建模和表征能力很好地解决了特征表达能力不足和维数灾难等模式识别方面的关键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模型,然后重点对卷积神经网络在文字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人脸表情识别等中的应用作了总结。
最后对卷积神经网络未来在模式识别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文字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表情识别1引言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
随着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0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
(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0世纪60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式识别又常称作模式分类,从处理问题的性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角度,模式识别分为有监督的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和无监督的分类(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两种。
模式还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1]。
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
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照片、文字、符号、生物的传感器等对象进行测量的具体模式进行分类和辨识。
模式识别方法主要可分为四种,分别为:模板匹配法、统计模式识别法、语法模式识别法以及神经网络。
其中模板匹配法是出现较早的一种方法,实现起来较简单,匹配是个通用的操作,用于定义两个实体间的相似性程度,一般是采用二维模板,匹配的要素一般采用像素、曲线及形状信息,当然在定义模板及相似性函数时要考虑到实体的姿态及比例问题,这种方法一般不需要训练,实际上模板就是由训练集建立起来的,它的缺点是适应性差。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人类的大脑是复杂而精密的器官,能够处理庞大的信息流,识别、分类和理解不同的物体和场景。
这种智能处理的核心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
这种结构类比于计算机系统中的神经网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已经在模式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背景深度神经网络技术最初是为了模拟人类神经网络而发展的。
它与传统神经网络不同,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
在深度学习中,算法可以通过增加层数来构建更深的神经网络,从而提高训练精度。
在计算中,数据会从输入层传递到输出层,每一层都会执行一系列矩阵算法,以便识别和分类数据。
2.基本原理深度学习算法最基本的原则是监督学习。
监督学习是指在训练模型时,提供正确的标签来识别和分类数据。
在训练过程中,模型会自动调整权重和偏差。
这个过程被称为反向传播。
反向传播会调整神经网络中每层的参数,以便提高模型的准确度。
3.应用领域深度学习算法在各种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模式识别。
因为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处理更多的数据,所以在图片和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中表现出色。
此外,深度学习算法也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应用中。
例如,可以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在制造过程中检测产品的缺陷。
4.优势和挑战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在模式识别中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输入数据,如图片、声音、文本等。
另外,它具有自适应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而且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数据和任务。
不过,深度学习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计算资源。
因为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大量的处理和存储资源,所以在对大规模数据处理时,必须要有相应的计算资源。
5.未来展望深度学习技术发展迅速,未来将应用于更多的领域。
随着芯片技术和大数据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资源的成本将逐渐下降,从而使深度学习技术更加普及。
预计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的公司和组织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产品和服务中,这将推动深度学习技术更进一步。
深度学习模式识别
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其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模式识别的任务。
深度学习模型是一个由多个神经网络层构成的堆叠结构,每一层都通过学习数据中的特征来提高模型在不同任务中的性能。
模式识别是指通过对已知模式的学习和推理,识别和分类未知模式的过程。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在图像识别任务中,深度学习通过学习大量的图像样本,在多个神经网络层中提取并学习图像的特征。
深度学习模型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基础架构,通过多次卷积、池化和全连接操作,逐渐提取图像的局部和全局特征。
最终,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根据学到的特征来判断图像中的物体。
在语音识别中,深度学习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作为基础架构,通过学习语音信号的时序信息来识别语音中的语义内容。
RNN通过自反馈机制,将过去的信息传递到未来,从而能够捕获到语音信号的上下文信息。
深度学习模型通过多层RNN的堆叠,逐渐提取并学习语音信号的特征,最终实现对语音的准确识别。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深度学习通过循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Attention)来实现语言模型、机器翻译、文本分类等任务。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样本,来对词语和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并根据上下文信息进行语义理解和推理。
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领域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自动特征提取能力。
相比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能够通过对大规模数据进行端到端的学习,从而避免了手工设计特征的繁琐过程。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根据数据的分布来自动学习特征,并通过多层的非线性映射来提高模型的表示能力。
因此,深度学习在模式识别中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为许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总结起来,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通过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模式识别的任务。
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学习大规模数据中的特征来提高模型在不同任务中的性能,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改进及应用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改进及应用神经网络是一种底层的计算机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非线性、非参数化及复杂的数据。
神经网络的目标是通过识别多个层次的特征(pattern)达到较好的分类和回归效果,这个过程称为模式识别。
近年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研究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的改进有多种方法。
以下列举了一些关键的方向:1. 深度架构网络:模型参数数量的增加,使得网络能够提取更高阶的特征信息。
比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自编码器等都采用了深度架构网络。
通过使用这些深度架构网络,我们可以提高神经网络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2. 激活函数的改进: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的训练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经典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tanh和ReLU等。
目前,softplus、leakyReLU等的出现让神经网络的效率和泛化性能进一步提高。
3. 正则化方法:为了避免神经网络出现过拟合现象,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正则化方法,如dropout、权值正则化等。
这些方法的使用可以帮助网络更好地学习数据的结构。
4. 优化方法:在神经网络的训练中,参数优化对神经网络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优化方法被提出。
随机梯度下降(SGD)、动量法、Adam等都是常用的优化方法。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应用:1. 语音识别:深度学习技术大幅提升了语音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目前使用的主要是循环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
2. 图像识别:通过深度学习,我们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图像识别。
人脸识别、车型识别、数字识别等都是神经网络在线识别的典型例子。
3. 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也可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
比如语句分类、情感分析、文本摘要等。
4. 医疗诊断: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对病人的病理图片进行学习,识别出患者的病情,另外也可以辅助医生自动化筛查工作。
模式识别的概念及主要方法。
模式识别的概念及主要方法
模式识别是一个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让计算机从数据中“学习”出有用的信息,并能够进行分类和识别模式。
模式识别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包括:
1.监督学习: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通过训练,让计算机学会如何将输入的数据映射到预定的类别中。
例如,在图像识别中,监督学习可以训练计算机识别出猫、狗等类别的图片。
2.无监督学习:与监督学习不同,无监督学习不需要标注数据,而是让计算机从数据中找出潜在的结构或模式。
例如,在聚类分析中,无监督学习可以将数据按照它们的相似性程度进行分组。
3.半监督学习:这种方法结合了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特点,通过利用部分标注的数据和大量的未标注数据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4.深度学习:这是模式识别中一种新兴的方法,通过构建具有许多层的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复杂特征。
深度学习已经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5.表征学习:在这种方法中,计算机试图从原始数据中学习到有用的表征或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计算机更好地进行分类或识别。
例如,在计算机视觉中,卷积神经网络可以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从而识别出不同的物体。
以上是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模式识别的最大熵神经网络方法
理, 即从 全 部 相 容 的分 布 中 挑选 出 这样 的 分 布 , 是 在 某 些 约 它 束 条件 下 ( 常 为矩 约 束 ) 信 息 熵 达 到最 大 值 的 分 布 Ⅲ 现 在 通 使 。 的约 束 是 ^ 取 特 定值 , 使 熵 最 大 的 概率 分 布 。 求 理论 上可 证 明 . 当信 息 墒 取 极 大值 时 对 应 的 一 组 概 率 分 布 出 现 的 几率 占绝 对 优 势 。在 S a nn引 入 熵 这 个 概念 时 , hn o 它 的含 义是 最 大 的不 确 定 性 , 是 用 来 表示 一个 概率 分 布 的 不 确 它 定性 的 . 择最 大熵 分 布 就 意 味 着 选 择在 给定 约 束 下具 有 最 大 选 不确 定 性 的分 布 。 从 其 含有 的不 确 定 性 来 看 , 这种 分 布是 最 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值模式向量 (分量:+1, -1)
i 1
n
xi xi )
j
i 1
n
xi 2
j
xi
n 2
xi :输入样本的第i个分量;
xij:第j类典型样本的第i个分量; n:样本向量的维数。
输入样本与典 型样本越相似: 汉明距离越小, 匹配度越大。
匹配网上层每个神经元的输出:
BP算法的学习过程
y1 „ „ yM
设:某层任一神经元j的 输入为netj,输出为yj; 相邻低一层中任一 神经元i的输出为yi。
net
j
j i
„
i
w ij y i
„
y
j
f ( net j )
x1 x2
„ „ xn
wij:神经元i与j之间的连接权; f(∙):神经元的输出函数。
S型输出函数:
w ij ( t 1) w ij ( t ) j y i [ w ij ( t ) w ij ( t 1)]
α:平滑因子,0<α<1。 —— 收敛快、权值平滑变化
BP算法存在问题:
* 存在局部极小值问题;
* 算法收敛速度慢;
* 隐层单元数目的选取无一般指导原则; * 新加入的学习样本影响已学完样本的学习结果。
2. δ学习规则 (1)选择一组初始权值wij(1); (2)计算某一输入模式对应的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 (3)更新权值,阈值可视为输入恒为(-1)的一个权值;
w ij ( t 1) w ij ( t ) [ d
j
y j ( t )] x i ( t )
式中, η:学习因子; dj,yj(t):第j个神经元的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
wij(t+1):修正一次后的某一权值;
η:学习因子,表示学习速率的比例常数; yj(t),yi(t):分别表示t时刻第j个和第i个神经元的状态(输出)。
x i (t )
由 y i (t )
有:
w ij ( t 1) w ij ( t ) [ y j ( t ) x i ( t )]
为一个神经元)。
感知器结构示意图
设输入模式向量,X
n
[ x1 , x 2 , , x n ]
T
,共M类。
x1 x2 ┇ xi ┇ w1j w2j ┇ wij ┇ wnj j yj
输出层第j个神经元对应第j个模式类,
输出为
y
j
f ( w ij x i j )
i 1
θj: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
p
w p
jk
E w
p
jk
其中,
由 net
E net
p
k
net w
k jk
jk
k
j
w
jk
y
j
式得到:
net w
k jk
w
jk
j
w
jk
y pj y pj
令 pk
E
p
net
k
,可得
( d pk y pk ) y pk (1 y pk )
T j
T
有
y
j
f ( w ij x i ) f (W
i 1
X)
M类问题判决规则( 神经元的输出函数) 为
y f (W
T j
j
1, X) 1,
若X 若X
j j
1 j M
* 正确判决的关键: 输出层每个神经元必须有一组合适的权值。 * 感知器采用监督学习算法得到权值; * 权值更新方法:δ学习规则。 算法描述 第一步:设置初始权值wij(1),w(n+1)j(1)为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 第二步:输入新的模式向量。 第三步:计算神经元的实际输出。
第8章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法
8.1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概况
8.2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8.3 前馈神经网络
8.4 反馈网络模型Hopfield网络
8.1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概况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 简称神经网络。 模拟人脑神经细胞的工作特点: * 单元间的广泛连接;
w n 1
,点积形式:
y sgn( W
T
T
X)
T
式中,W
[ w 1 , , w n , w n 1 ]
X [ x 1 , , x n , 1]
8.2.3 神经网络的学习 学习: 神经网络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实质:
同一个训练集的样本输入输出模式反复作用于网络,网 络按照一定的训练规则自动调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或拓 扑结构,使实际输出满足期望的要求或者趋于稳定。 典型的权值修正方法: Hebb学习规则、误差修正学习
8.3.3 竞争学习神经网络 1.竞争学习 典型的非监督学习策略。 结构特点:
与二层前馈网络类似; 输出层具有侧抑制。
侧抑制:
竞争层: 竞争学习 网络的核心
* 输出层各单元之间相互用较大的负权值输入对方,
构成正反馈。
加强自身
* 具有最高输入总和的单元的输出状态为1,其他单 元为0。
2.汉明(Hamming)网分类器 仿效生物神经网“中心激励,侧向抑制”的功能。 结构:
互连强度 输出函数
n维输入向量X
接收的信息
(其它神经元的输
出)
x1 x2 ┇ xn
w1 w2 ┇ wn ∑ f
y
输出
作比较 的阈值
图8.2 人工神经元模型
人工神经元间的互连:信息传递路径轴突-突触-树突的简化; 连接的权值:两个互连的神经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
神经元的动作:
net
i 1
—— 反馈网络
8.3 前馈神经网络
8.3.1 感知器 感知器(Perceptron):F.Rosenblatt于1957年提出。
y1 „ „ yM
结构特点:
* 双层(输入层、输出层); * 两层单元之间为全互连; * 连接权值可调。
„
* 输出层神经元个数等于类 别数(两类问题时输出层
xn
x1
x2
„
s j f ( w ij x i j )
xi(t):第j个神经元的第i个输入。
(4)返回 (2) ,直到对所有训练模式网络输出均能满足要求。 神经网络的学习体现在: 权值变化;
网络结构变化。
8.2.4 神经网络的结构分类 分层结构 有明显层次,信息流向由输入层到输出层。 —— 前馈网络
相互连接结构
没有明显层次,任意两个神经元之间可达,具有输出 单元到隐层单元或输入单元的反馈连接 。
yj 1 0.5 0 θj netj
1 1 e
( net j j ) h 0
y
j
f ( net j )
θj:神经元阈值; h0:修改输出函数形状的参数。 设:输出层中第k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为yk,输入为netk; 与输出层相邻的隐层中任一神经元j的输出为yj。
net
k
j
w
jk
y1 y2 -ε +1 +1 -ε „ 匹配网 „ x1 x2 „ „ xn „ „ yM
最大网
X [ x1 , x 2 , x n ]
T
分类准则:样本间汉明距离最小。
工作原理:
* 每个模式类由一个典型样本代表; * 匹配网计算输入样本与各类典型样本的匹配度,由匹配度 决定匹配网的输出; * 由最大网给出输入样本所在类别号(分类)。 匹配度= n-输入样本与典型样本之间的汉明距离
第三阶段:复兴期,从1982年到1986年。 Hopfield的两篇论文提出新的神经网络模型;
《并行分布处理》出版,提出反向传播算法。 第四个阶段:1987年至今,趋于平稳。 回顾性综述文章“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 。
8.2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8.2.1 生物神经元 1.生物神经元的结构 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输出单元的误差: pk
输出单元的修正增量: p jk
pk
y pj
对于与输出层相邻的隐层中的神经元j和该隐层前低一层 中的神经元i :
pj
y pj (1 y pj )
k
pk
w
jk
Δ p w ij
pj
y pj
输出层中神经元输出的误差反向传播到前面各层,对各 层之间的权值进行修正。
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y1 „ „ yM
认识最清楚、应用最广泛。
输出层
1.多层感知器 针对感知器学习 算法的局限性:模式 类必须线性可分。
结构: 前馈网络;
„
第 二 隐 层
„
第 一 隐 层 输入层
x1 x2 „ „ xn
中间层为一层或多层处理单元; 只允许一层连接权可调。
2.BP算法
两个 正向传播阶段:逐层状态更新 阶段 反向传播阶段:误差
1.Hebb学习规则 如果神经网络中某一神经元与另一直接与其相连的神经 元同时处于兴奋状态,那么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应
该加强。
x1 x2 i yi ┇ ┇ xn ┇ xi
w1j w2j ┇ wij ┇ wnj j yj
神经元间的连接
w ij ( t 1) w ij ( t ) [ y j ( t ) y i ( t )]
n
wi xi
( xi , w i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