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

合集下载

台湾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浅析“二二八事件”,还原一段历史真相“二二八事件”已经过去了67年了,它在台湾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道伤疤。

而在大陆,知道的人却很少。

我是偶然接触到这样一件历史,带着好奇去追索。

专门为此找了一部梁朝伟拍的,以此事件为背景的老电影《悲情城市》,至今还时时去听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迎合着不同人的要求,不同的政治立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一个比较中肯的态度分析,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二二八”一、“二二八事件”概述狭义上的“二二八事件”,仅仅指的是1947年2月27日的台北缉私血案以及次日的民众请愿血案,属于无组织无直接利益诉求,体制外的群里性冲突事件。

而随后,台籍精英介入事件处理,要求改革省治,16县市民众声援发展成为波及全台湾的民众抗争运动,这就是广义上的“二二八事件”。

它是一场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直接利益诉求的体制外的政治运动。

1947年2月,此时台湾光复已经有一年半年之久,由于战争的创伤,及社会的急剧转型,台湾重建面临巨大的困难。

陈仪接手治理台湾以来,虽极尽心力,依然避免不了行政低下,贪腐频出的现象。

大陆籍官僚垄断了台湾省的主要权力,台籍精英参政困难。

统治政策束缚了台湾民企的发展。

通货膨胀,失业问题严重。

滞外台胞返籍,对台湾社会构成巨大隐患。

台籍精英要求撤废行政长官公署,废除专卖局,贸易局,尽快实现县长直选,还政于民。

台湾社会危机加重。

二二七缉私血案成为了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索,台湾危机爆发。

1947年2月27日,台北圆环发生缉私血案。

就像现在的城管追捕小贩一样,或许这样的事件在当时的台湾早已屡见不鲜。

可是这次,比平时会稍微严重一些。

当日傍晚,缉私人员佯装买烟,强行没收台北小贩林江迈的走私香烟,林氏苦于生计,苦苦相求,并发生了肢体冲突,林氏被打昏厥。

当时群情激愤,周围群众看不过眼,追打缉私人员。

其中一名缉私员,逃跑途中开枪误伤路人,致其死亡。

次日,死者家属纠结民众,来到行政长官公署请愿,声势浩大,要求“惩办凶手,杀人偿命”中途不断有群众加入,大家受专卖局警察欺压已久,途中捣毁了台北市专卖局,袭击了台湾省专卖局,问题却未能得到及时回应解决。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2年2月28日9时4分,位于石家庄市赵县境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459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张德江副总理,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骆琳局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孙华山副局长,省委张庆黎书记,省政府张庆伟省长,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孙瑞彬书记,省政府张杰辉副省长,省安全监管局高圣先局长等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对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工作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张庆伟省长第一时间赶赴医院看望慰问受伤人员,并对事故应急处置作出重要指示。

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孙瑞彬书记,省政府张杰辉副省长,省安全监管局高圣先局长,石家庄市政府姜德果市长等领导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协调有关救援队伍开展现场搜救和清理工作。

国家煤监局彭建勋副局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王浩水司长、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李万春副主任赴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2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张杰辉副省长任组长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2·28”重大爆炸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和由省安全监管局高圣先局长任组长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展开全面调查。

事故调查组由省安全监管局牵头,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总工会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有关人员组成,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事故调查组严格按照国务院领导、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领导和省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以及“四不放过”原则,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查阅资料、调查询问等,查清了事故发生经过,查明了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提出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概况(一)企业基本情况。

河北克尔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克尔公司)成立于2005年2月,注册资本5258万元,位于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区(生物产业园)内,东西长611米,南北长178米,占地163亩。

二二八事件资料整合

二二八事件资料整合

二二八事件一、背景及原因1 日本投降,台湾光复1)台湾经历了日本50年的殖民统治,刚刚重回祖国,国民党当局和台湾人民之间彼此都不大了解,容易产生矛盾,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磨合。

而恰恰是在这一段磨合期,国民党当局采取了非常错误的政策,激化了与台湾人民的矛盾。

2)日本投降不久,民众刚从日本的次等国民待遇里解放,多想做一个自主自尊的人,过一个有尊严的生活,却碰到落后而腐败的政权。

2 经济经济上的失策,造成整个台湾经济呈现一片萧条凄凉景象。

1)经济利益冲突。

在接收和处理日本资本方面,凡战前日本人所拥有的企业,国民党政府均以“国有资本”的名义接收,而这些资本几乎垄断了台湾工业、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

2)专卖台湾省政府还设立贸易局和专卖局,对贸易和烟酒实行政府专营、专卖,这此都与台湾民间资本、工商企业界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3 政治1)政治上排斥台湾本地人。

台湾的各级政府官员都是从大陆调来,极少数台湾省籍官员也是从大陆返回台湾的“半山”,台湾本地人很少有参与政治的机会,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引起台湾人民的普遍不满。

2)国民党对台湾人民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行政长官公署集全省行政、司法、立法、军事大权于一身,形式上很近似于日本统治时期的总督,给人以不愉快的联想,认为国民党统治与日本人没有两样,都是专制独裁。

3)贪污腐败。

国民党跟在大陆一样,大员们热衷于“三洋开泰,五子登科”,热衷于下山摘桃子,吏治腐败,贪污盛行,军警横行,不到一年时间,接收变为“劫收”,台湾人民对国民党政府的态度由期望变为失望。

4 大陆出于内战中,国共长期对抗1)中国大陆常期内战,国民党思维停留在战争模式、暴力状态。

而共产党善于发动群众,恐怕也影响了国民党对事件定性的判断力。

2)台湾军力空虚,紧迫而急率地处理二二八。

当时国民党正处於国共内战的局势下,蒋介石已经把台湾的军队抽调到大陆去作战,这时台湾军力空虚,又传来有共党介入的全岛叛乱,因此紧迫而急率地处理二二八,可说就难免而发生了。

二二八事件文献综述(四稿)

二二八事件文献综述(四稿)

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从群众口号看“二·二八”爆发的政治机制姓名:郑超珊学号:090701119系别:历史与社会学系专业:历史学年级:09级指导教师:王建红2012年11 月20日文献综述1947年,在战后台湾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政治事件——“二·二八”事件,随之而来的是长久的白色恐怖。

“二·二八”事件不仅在当时引起岛内外舆论和各党各派的广泛关注,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族群划分及国家认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不论是台湾当局、中共、台独分子、受害者或是学术界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二·二八”事件的原因进行各种解读,而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

而本文则主要是通过对海峡两岸以及一些国外学者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以求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总结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事件爆发的各种机制,从而为接下来所要进行的关于“二·二八”事件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状况:(一)“二·二八”事件的经过1947年2月27日晚,台湾省专卖局职员在查缉私烟过程中,打伤了女烟贩林江迈,打死围观群众陈文溪。

这就是直接引发“二·二八”事件的“二二七缉私血案”。

第二天,即1947年2月28日,许多市民自发地聚集起来,血案加上平日的不满,使得事件最终发展为群体性暴力冲突。

自此陈仪宣布戒严,而人民群众盲目进行斗争,事件最终由台北迅速扩大到全岛。

而国民党政权最终在3月8日派兵登陆台湾,对全岛展开镇压,至3月10日“‘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被解散,台湾“二·二八”事件宣告失败。

此后虽然在台中、嘉义还有一些抵抗,但台湾全岛基本上已处在国民党政权白色恐怖的笼罩之下了。

“二·二八”事件看起来是由“缉私血案”偶然引起的,事实上其爆发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表面上由“二二七缉私血案”引起,具有偶然性;而从群众口号所代表的民众诉求来看,此次事件爆发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其中就包含了许多政治机制层面上的缘由。

陈仪与台湾二二八事件(上)

陈仪与台湾二二八事件(上)

鸟 ,早 早 地 迁 出金 陵 ,远遁 羊 受 其 影 响 ,加 人 “ 复会 ” ,与 日后 光 本顾不上 维护它在全 国 、乃至全
论 面前的脸 面了 。
鼎鼎 大 名 的徐 锡 麟 、秋 瑾 、蒋 方震 、 蒋尊 簋 、蔡元 培 、蔡 锷等结 为盟友 ,还
晚 ,被陈仪用 来暂避惊 雷的这座 认识了绍兴 同乡周树 人 ( 鲁迅 ) 97 。10年 即落人 了军统 上海站 的严 密监控 陈 仪 毕业 回 国 ,先 当 了几 年 晚清 政 府
4 年2 1 l 9 月2 ,刚 刚被 国 民政 府 E
: 夺 了一 切行 政 职 务 的浙 江 省 褫
二 、从 钱庄学徒 , 到肱股干将
18 年5 8 3 月3日,陈仪 出生在浙 江省 绍兴县城南 投醪河 的一所大宅 院中 ,曾 名陈毅 ,字 公侠 ,后 改公 洽 ;年少 时当
异 。12年毕业 回国 ,与朋友合 资创办 90
风尘4 4 虚晃 一枪 ,终 以 “ 11 "" 追不到 ”搪
陈仪 ( 前右 ) 日 留学时与鲁迅 ( 在 本 后右 ) 等合影
塞复命 , 自己随后也离袁 而去 。11年 97
暇删 f 猢 历史与人 1 1 l l 1 ] 物 9
陈仪 挑头拥戴 ,投入麾 下 ,被孙委 以浙 江第 一师师长 。12年浙奉 战起 , “ 95 盘
0 北进 ,协 助其 击溃奉系 张宗 昌 ,陈再被 德 国的市场 ”。顾 问团 中有军 事教官 1 仪 如 同影 子 一般 ,担 负起 了真 正 的操 赐 以徐州 总司令一职 。次年 l 月 ,屡得 人 ,军 械与 物资补 给专 家6 ,民政 警 0 人 盘 手 和信 托 人 的角 色 ,忠诚 ,实力 , 代言 ,低调 。

二二八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二八事件发生的原因.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原因1945.8/15日本宣佈投降 1945.9/9 中國戰區受降 1945.10/25台北由陳儀受降一、歷史發展與文化差異的伏筆(遠因)1.大陸:1896-1911:戊戌變法、義和團、八國聯軍、辛丑和約、國父革命1911-1928:袁世凱野心、二次革命、軍閥割據、國民黨內鬨、陳炯明叛變、東征、北法、剿匪、全面抗戰等。

2.台灣:1895割讓日本以後,「在殖民統治下穩定發展」。

3.雙方差距:(1)國民識字率:1944年台灣71﹪,相當高(2)國民所得:1947年日本191美元,台灣115美元,亞洲第二。

(3)平均壽命:1936年時日本男46.92歲,女49.63歲,台灣在1936-40年間男41.1歲,女45.7,大陸1942時男33.8,女38。

(4)1941年時台灣每千人有5部電話,大陸到1983年才達此水準。

(5)以低水平統治高水平,註定有問題。

二、基本心態與第一次接觸(近因—先天不良)1.基本心態上的差異:台灣人:(1)戰爭結束後的單純喜悅(2)結束殖民統治,應可享自由平等的期待(3)中國打敗日本,驕傲與自卑的複雜情緒所以台灣人是滿心期待迎接光復,知識份子籌組「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教唱國歌,歡迎歌(台灣今日慶昇平,仰首青天白日清,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単食表歡迎)建牌樓,貼對聯(喜離淒風苦雨景,快睹青天白日旗)訂製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當時台北城出現的第一面小國旗賣50元) 外省人:(1)長期戰爭後勝利的驕傲(2)接收者的優越感2.第一次接觸:(相看兩厭煩)(1) 台灣人看到狼狽不堪的棉被軍團(尤其70軍,當時來接收的有62、70軍和95師,62軍和95師在34年6月內調,70軍也在12月召回,全台其實只剩5千官兵),軍容不整軍紀差,沒有日本軍警的威嚴和紀律,就像雜牌軍,叫人大失所望。

(2) 外省人看到滿是日文的街景,作日本打扮,說著日語的台灣同胞,想到八年抗戰,南京大屠殺的深仇大恨,怒火中燒。

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文学

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文学

台湾“二二八”事件中的文学作者:王怡璎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23期[摘要]一个立体的“二二八”文学时空是由不同身份处境的创作者在不同时代讲述着有关“二二八”的故事所构成的。

这其中,可看到近半个世纪以来台湾各种思想、文化、政治力量的对照与消长。

文学固然不必与思想、政治变动同步,却以或顺从或游离或悖逆的方式,形成不同的叙述声音,既呼应现实,又有着相对的历史延续性。

[关键词]台湾文学历史1987年对于台湾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年份,在这一年台湾进入了“民主时代”。

但实际上,政治、文化乃至伦理道德戒律的全面松动,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1980年代之初,文学书写方面已开始突破禁区,挖掘“威权时代”曾被压抑或遗忘的历史。

这其中,发生于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凝聚了最多的目光。

这件堪称为台湾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因而也是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题。

即使在戒严时期,小说家与诗人即在作品中或隐或明的涉及二二八,从而保留了人民的历史记忆。

过去六十年中,不同的小说家以多样的写作手法创造了连连佳篇,保留或者重现了在那个年代人物的经历。

二二八固然剥离了原本就浮动的社会结构,单就文学的角度而言,它所带动的“白色恐怖”,却是对台湾文学界一大伤疤。

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后反映、表现台湾社会的“二二八”文学迅疾纪录了战后台湾现实的真实面影,凸现了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化解了“二二八”中的族群冲突,在社会心理和台湾历史的层面上揭示了“二二八”事件症结所在,其中包含的反思尤为深刻。

“二二八”文学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学的滥觞,其主导是左翼文学思潮,这种在野的左翼文学根植于台湾社会,呼应于中国大陆的革命形势,但又有自觉、鲜明的台湾本土建设性,其影响存在于日后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中。

“二二八”文学反映了战后台湾文学遭受的重挫,但它提出的台湾文学课题及其表现出来的建设性构成了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抗日战争中的二二八事件

抗日战争中的二二八事件

抗日战争中的二二八事件抗日战争中的"二二八事件"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为了保卫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人民浴血奋战。

然而,在这场抗日战争中,除了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挑战,中国人民还面临着国内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冲击,其中之一就是二二八事件。

一、二二八事件的起因二二八事件始于1947年2月28日,在当时的台湾省,因为警察强行查抄私属党道行贸易总公司,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并演变成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当时岛内处于物资不足、生活困难的环境下,民众对于政府的施政不满情绪积累已久,二二八事件可谓是导火索。

二、二二八事件的发展过程二二八事件引发了台湾全岛的大规模民众运动和抗议活动。

广大民众声讨当时台湾省政府的贪腐腐败,同时也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抗日斗争中的成就和人民解放军在大陆地区的发展表示向往。

抗议活动开始后,当地政府为了平息民愤,派遣军警进行镇压,然而这种高压政策却引发了更加激烈的社会动荡,严重的冲突和流血事件随之发生。

三、二二八事件的影响二二八事件不仅造成了许多无辜百姓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也引发了台湾各界人士的思考和讨论。

事件的爆发使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到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和民众对于自由、民主的渴望。

这也为后来的台湾的政治体制变革和社会进步打下了重要基础。

四、二二八事件的启示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国共两党开始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展开了初步的对话与协商。

这也为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二二八事件的激荡和冲击,不仅使台湾的社会文明进步更加迅速,也意味着中国政府需要更加关注台湾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加强与台湾的交流与沟通。

结论抗日战争中的二二八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烙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通过这一事件,台湾人民和中国政府都得到了深刻的反思。

历史教会我们要正视问题,勇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抗日战争的历史教训应该被铭记,并以此为鉴,推动国家发展走向更好的明天。

历史趣谈台湾“二二八事件” 一个小贩如何引发流血惨案

历史趣谈台湾“二二八事件” 一个小贩如何引发流血惨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台湾“二二八事件”一个小贩如何引发流血惨案导语:世界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

许多历史事件常常具有双重性或多重性。

如果人们只看到其中一个方面,就很难掌握全貌;而当人们为了某一目的世界是复杂的,历史也是复杂的。

许多历史事件常常具有双重性或多重性。

如果人们只看到其中一个方面,就很难掌握全貌;而当人们为了某一目的,有意突出、夸张、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时,事件的面貌往往就更难于认识。

“二二八事件”发生于上一世纪的台湾。

多年来,人们对它的态度与感情大异,因之叙述与评价亦大异。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曾经给台湾人民带来巨大伤痛的事件时,必须采取冷静、超脱的客观立场和严格的科学态度,远离一切狭隘的功利需要,还原历史本相,最大限度地追求历史的真实,建立对这一事件的真实可靠的论述。

“二二八事件”的抗暴自卫性质辨析众所周知,“二二八事件”是起源于缉私员暴力执法与军警单位处理失当引起的民众运动。

台湾光复后,行政长官公署成立烟酒专卖局,统制烟酒产销,禁止私制及进口。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专卖局缉私人员叶德根等6人到台北南京西路太平町巡搜,查获小贩、寡妇林江迈贩卖私烟,林妇跪地苦苦哀乞,围观民众帮同求情,缉私人员不予理会,叶德根用枪管打破林妇头颅,以致鲜血直流,激起群众不满。

缉私人员傅学通见势逃走,被人追拉,挣脱后即将子弹上膛,后又被人抱住,叶开枪,击中看闲路人陈文溪(当晚身亡)。

群众愤而烧车,包围警察局、宪兵队,要求立即处决凶犯。

2月28日上午,《中外日报》记者周青、吴克泰所撰现场报道见报,发向全省。

同日,台湾省政治协会等发起抗议。

陈文溪系大流氓陈木生活常识分享。

“二二八事件”: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和细节

“二二八事件”: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和细节

“二二八事件”: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和细节作者:肖舟来源:《廉政瞭望》2017年第02期白云在风中轻轻飘散,倾斜的大地一点点露出真容。

上海东方航空公司执飞桃园机场的MU5007航班机翼下的一切都那么清澈。

飞机刚停稳,我就按捺不住好奇,紧随人流涌向舱门。

期待很久的一个平民视角的台湾自由行,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第二天一早,我的第一个行程,就是坐“捷运”到中正纪念堂站,再步行约10分钟,参观“二二八国家纪念馆”。

可能因为大陆游客对“二二八国家纪念馆”没太大兴趣,整个展馆静悄悄的,几乎就我一个游人。

我静静地走、静静的听,展室四围挂满巨幅画像,受难者栩栩如生地环视着我,我仿佛在他们中间穿行,在跟他们的灵魂对话。

从暴力执法到武力镇压1947年2月27日黄昏,“台湾省专卖局台北分局”叶得根、傅学通、盛铁夫、钟延洲、赵子键、刘超群等查缉员会同警察大队警员蔡厚勋、何惠民、张国杰、张启梓,在台北市太平通(今延平北路)的天马茶房前(今延平北路、南京西路交叉口)骑廊下查获一名40岁卖私烟的妇女林江迈,于是将林妇身上的香烟、钱财全部没收。

林妇表示生活困难,哀求至少归还其经过合法缴税的公烟,但查缉员坚持不肯。

双方争执过程中,林江迈前额被擦破,疼痛难忍。

围观的民众看到查缉员蛮不讲理,林江迈受伤,义愤填膺,纷纷上前围殴查缉人员及密报人秦朝斌,打伤查缉员赵子键、警察张启梓,焚毁专卖局卡车。

几名查缉员见势不妙,分头奔逃。

穿国防色中山装、留长发的傅学通慌不择路。

永乐町距天马茶房500米。

家住永乐府对面的陈文溪,在永乐一市场管理清洁,与专卖局素无瓜葛。

7时许,在永乐町三民加工店门口,陈文溪与其他两人在水门町下行走,迎面碰到逃窜的傅学通。

傅学通见后有民众追赶,前有路人阻挡,慌乱之中,开枪示警,流弹却意外误伤陈文溪(延至隔日不治身亡),前后仅半小时。

怒火中烧的民众见专卖局职员枪杀无辜,更加愤激,涌至附近的台北市警察局,要求查办肇事人员。

第二天上午,事态并未平息。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陈仪任台湾行政长官并兼任警备总司令时,由于陈仪第2任妻子为日本人(两人无子嗣),在遣返在台湾的日本鬼子兵回国时,心生不忍,没有强制遣返,致使有30万日本鬼子兵在滞留台湾。

1947年2月28日,台北的政府人员与民众的冲突,引发台湾岛本地人对政府的抗争,“二·二八事件”爆发。

在这次事件中,这批没有被遣返的30万日本鬼子兵,乘机积极鼓动暴乱,他们仍然穿着日本军装,手握军刀,残忍屠杀外省人。

他们伙同在日本鬼子统治时期的旧军警、买办、职员、“皇民化”的台湾汉奸等,在台湾岛的境内,到处设卡盘查路人。

凡是不会说闽南话者,不分老幼妇孺,立即斩杀。

恶行惨状,令人发指,遂引发国民政府派兵平暴。

“二·二八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

由所谓的“事件”,转变为了“台独起义”。

以至于现在的民进党中的“台独势力”,每年都要纪念日本鬼子、“皇民化”台湾汉奸的“二·二八,台独起义”。

1947年3月8日,蒋介石派遣国军21师为主力,在基隆登陆时,遭到被日本鬼子兵和“皇民化”汉奸的所谓“起义群众”暴力阻拦。

随后,国军展开了全台湾岛的“去日本化”的清乡,镇压暴乱的日本鬼子兵、“皇民化”的台湾汉奸等。

将盘踞在台湾岛的日本鬼子兵,大多都被陆续地遣送回日本岛了。

但是,还有30多万的日本鬼子移民、以及没有被遣返的日本鬼子兵,就地冒充中国人,不肯返回日本岛,却滞留在了台湾岛。

如今,这些留在台湾岛的日本鬼子繁殖的第2、3代,以及杂交的后代人口,已经超过了100多万人。

近些年来,这些日本鬼子的杂种后代,积极地加入了民进党。

成为民进党中“台独势力”的中间骨干力量。

所谓民进党搞“台独”,妄图从中国版图中分裂出去,这只是“台独”的初始目标而已。

而民进党中“台独势力”的最终目标是:把台湾岛,纳入日本的版图!因为这些日本鬼子的杂种后裔,认同的祖国是——日本。

杨亮功与“二二八事件”

杨亮功与“二二八事件”

过高 , 对外 贸易及 汇兑隔绝 , 亦 为各 方所指 摘。美人在台者亦有微摘 , 此种 难关 正未易克服 。” 嘲
从 杨 亮 功 的视 察 来 看 , 台 湾 中南 部 与 台 北 并 无 二 致 , 不容乐观 。
2 月 1 9日, 杨 亮功在视察 台东完毕后结束此行 , 并 向中央及地方 政府提 出建议案 : 建议 中 枢 褒 扬 台湾 革 命 先 烈 ; 建 议 教 育 部 优 待 台省 中等 学 校 毕 业 生 升 人 国 内 大 学 肄 业 : 建议 考试 院 考
使、 闽浙 监 察 使 。 1 9 4 5年 J 0月 台湾 光 复 之 际 , 被任 为 闽 台 监 察 使 , 至 1 9 4 8年 6月 卸 任 。
1 9 4 6年 1月 1 6日, 杨亮 功初次抵 台巡察 , “ 一方面慰 问本省 同胞 , 一方面视 察光复后地方 各种设施 ” I 2 】 。其于 台北市济南 路设 闽台监察使驻 台办事 处 , 连E l 访晤党政 当局 , 视察各机关及 台湾大学 , 并致 电监察 院长于右任 , 报告 台湾 已经接收完毕 , 但 民情 有所不满 , 各地发现反对标 语, 报纸亦不断指摘 。究 其原 因 , 米粮 统制配给致成米荒 , 贸易统 制剥夺 民营事业 , 台胞 出任政 府 高级公 务员 者甚少 。通货膨 胀严重 , 军政机关 均感 困难 , 工 厂大半停顿 , 失业人 数增加 , 影 响
郝 天 豪
( 南京 大学 台湾研 究所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3 )
摘 要 :台湾光复初 期 . 闽 台监察 使杨亮 功两次视察全 台, 对 台湾 民情有较 为切实 的认 识和 判断。“ 二二八事 件” 爆 发后 , 杨 亮功临危 受命 , 赴 台查办。在 台期 间, 主张迅 速结 束乱局 , 恢 复常 态; 巡察 全 台, 举行座 谈 , 听取报 告 , 发表 讲话 , 劝慰本 省人 , 鼓励 外省人 。 并在 此基础 上 , 完成调查 报 告书和善 后办 法建议案 。在政 治立场和 文人 出身 的制约下 , 杨亮功 尽力 而为, 有助 于事件 的平 复和 台湾省政 的改革与发展 。

白崇禧与二二八事件善后

白崇禧与二二八事件善后

白崇禧与二二八事件善后作者:褚静涛文章来源:《闽台文化交流》2007年第2期更新时间:2008年03月31日二二八事件是横亘在台湾官与民、本省人与外省人之间的一道心结。

六十年来,由于复杂的因素,二二八事件的研究摆脱不了现实政治的影响。

论及南京国民政府对二二八事件的处理,大量的学术著作及文章往往只强调军事镇压的一面,而政治安抚的一面却视而不见。

事实上,白崇禧为妥善处理二二八事件,化解省籍冲突,做出了重要努力,台湾有学者曾专文探讨,惜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迄今,国民党政权处置二二八事件的档案已基本公开。

由此,笔者根据大量档案资料,探讨白崇禧处理二二八事件的经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解决做一述评。

一、受命赴台宣慰陈仪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拟定接管计划,培训人才。

限于客观环境和主观力量,国民政府对台湾接收十分仓促,陈仪勉为其难,力图使被战争破坏了的台湾起死回生。

他建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推行统制经济,维持台湾金融自成系统,其种种举措与台籍精英发生矛盾,引起国民党内一些派系的不满。

在直选县市长、发展经济等一系列问题上,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与台籍精英冲突迭起。

各种社会矛盾未能调解,反而扩大,台湾社会危机四伏,一触即发,加上军警力量薄弱,通货膨胀,人民燥动不安。

1947年2月27日,因专卖局警员在台北市取缔小贩,引发冲突。

次日,民众请愿示威,发展成大规模的官民冲突。

二二七缉私血案不过是偶发的官民冲突事件,引爆了台湾战后接收与重建的种种矛盾。

台籍精英成立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提出处理大纲三十二条,要求改革省政,立即直选县市长,废除专卖局、贸易局,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二二八事件的中心是台北市,波及全台各县市,民众广泛参与。

领导阶层是各地的士绅。

在台北市,斗争以官民协商谈判为主。

台中、嘉义等市的民众,为声援台北民众的抗争,攻打军政机关。

青年学生、闲散人员参加了这些战斗,其中混杂了一些台籍日军退伍兵。

陈仪认为,二二八事件不是省政改革,完全是一场有组织的暴动,意在推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

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

‚二二八事件‛始末及评析首先做一个二二八事件概述:‚1947年发生在台湾的‘二二八事件’,为台湾光复之后发生的大规模流血事件,也在台湾和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沉重的一页。

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线是1947年2月27日,台北市的一件私烟查缉血案。

此事件触发2月28日台北市民的请愿、示威、罢工和罢市。

同日,包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请愿市民遭驻署的卫兵攻击,事件因此由请愿转变而为对抗公署的政治性运动,进而激化为省籍、族群冲突。

抗争与冲突在数日内蔓延全台湾,最终导致国军镇压。

此事件中,造成许多台湾平民伤亡;而死亡人数有少于一千人至万余人的概估。

‛ ------摘自百度百科可以说,二二八事件是了解和认知1949年以后台湾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给广大台湾同胞心灵上造成的创伤至今尚完全愈合,这一事件也给祖国的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几十年来,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解释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发展历程,台湾当局(包括国民党和民进党)、中共、台独分子、受害者、加害者和学术界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事件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与定性,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的看法又会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改变,所以不能十分肯的给这一历史事件下定论。

对于这样的‚敏感的‛历史事件,人身处不同的生活环境中,会对这样的历史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二二八事件‛的直接导因虽较为简单,但背景因素却极其复杂,不仅国民党、中共和其他各方看法歧异,各界人士也因秉持的政治立场和现实关怀不同而观点杂陈。

总体上看,大多人士认为事件的发生与台湾当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面临的深刻危机大有关系,既有远因的铺垫,又有近因的挤压;既有客观因素的厚积薄发,又有人为因素的推波助澜;既有当局措置失当之弊,又有民众失望愤懑之误。

但在具体问题上,每一立场的看法,显出了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分化。

以下列举几点:(一)关于事件的起因1,从政治经济发面看(以下是参考资料中列举出的部分观点)一种看法是:(1)政治上的失误,这首先表现在人事上,即台省籍人士和外省籍人士待遇不平等,而外省籍人士的腐败给台湾同胞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印象;(2)经济上的失策,造成整个台湾经济呈现一片萧条凄凉景象,使得台湾同胞长期受到经济上的压迫;(3)文化上的差异所产生的心理隔阂,使得台湾同胞有理由觉得幻灭,甚至有一种被出卖了的感觉。

台湾近代历史事件介绍_台湾近代历史事件解析

台湾近代历史事件介绍_台湾近代历史事件解析

台湾近代历史事件介绍_台湾近代历史事件解析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

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台湾近代历史事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台湾近代历史事件一: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发生于1947年2月28日,是台湾人民反专制、反独裁、争民主的群众运动。

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军警在台北打死请愿减税的商贩。

1947年2月28日,台北市民罢市、游行请愿,又遭国民党当局的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暴动。

几天之内,暴动民众控制了台湾省大部分地区。

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急电南京求援,国民政府调驻守上海的21军在基隆登陆,进驻台北,对群众进行大规模镇压,运动最终失败。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向美国、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苏联等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并移交包含日本本土在内的所有日本统治区域的管理权。

总理日本接管事务的盟军太平洋司令麦克阿瑟指示日本,将台、澎等地区交由同盟国成员中华民国代表同盟国暂时接管。

虽然战前(1895年至1945年)在日本的统治下,台湾的近代化有出色的表现,但仍未能完全脱离殖民地的角色,政治上的压迫与经济上的榨取造成许多台湾人民不满,而这种不满的情绪便开始转化为对中国的热烈期待,并在陈仪于1945年10月25日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来台接受日本投降时达到高潮。

同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正式运作。

战后的中国因为国民党罔顾社会各界的呼声,执意建立独裁政府而依然动荡不安,虽然美国于1946年1月开始派遣马歇尔上将介入调解,但终归以失败收场,并自同年6月起展开全面性的国共内战。

受此影响,中国大陆的经济情势江河日下,当时通行的法币一再贬值,民生物资飞涨,加以中二·二八事件国国民党领导下的政府腐败问题严重,使得中国大陆越来越多的人民不信任代表资本家利益的中国国民党,转向支持宣扬工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同时国军在一连串战略错误、作战失败下逐渐陷入被动、士气低落,相较之下中国共产党势力则越来越强大。

“二二八”文学:战后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二二八”文学:战后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二二八”文学:战后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作者:黄万华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黄万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后反映、表现台湾社会的“二二八”文学迅疾纪录了战后台湾现实的真实面影,凸现了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民众“当家作主”的愿望和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以丰富的历史细节化解了“二二八”中的族群冲突,在社会心理和台湾历史的层面上揭示了“二二八”事件症结所在,其中包含的反思尤为深刻。

“二二八”文学是战后台湾政治文学的滥觞,其主导是左翼文学思潮,这种在野的左翼文学根植于台湾社会,呼应于中国大陆的革命形势,但又有自觉、鲜明的台湾本土建设性,其影响存在于日后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中。

“二二八”文学反映了战后台湾文学遭受的重挫,但它提出的台湾文学课题及其表现出来的建设性构成了台湾文学的重要转折。

关键词:台湾文学;二二八;左翼文学;文学转型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4074(2010)01-0079-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A751024)黄万华(1948-),男,浙江上虞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7年举世震撼的“二二八事件”深刻影响了光复后台湾社会的转型,在这一事件前后反映、表现这一事件的文学可以称之为“二二八文学”。

在以后的历史岁月里,陆续有文学作品涉及“二二八事件”;而1980年代的台湾更形成了“二二八事件”题材的创作热潮。

“二二八事件”成为影响战后台湾文学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回到“二二八”的历史语境,重新考察“二二八文学”,成为我们切实把握战后台湾文学的历史转型的重要内容,它甚至可以促使我们深入认识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整个中国文学转型的重要内容。

一报告文学总是直接迅疾地纪录时代现实的真实面影,但“二二八事件”前后的环境使台湾报告文学的本土生存空间变得狭小,一些直接描述“二二八事件”的报告文学只得辗转在台湾以外的报刊上发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二八事件/The 228 Incident
李筱峰/Professor Li Hsiao-feng
(世新大學教授/Shih Hsin University )
「二二八事件」於台灣光復後不到一年半之時間發生,源自緝私員與憲警單位因緝私煙處理失當,始導致二月二十八日部分台北市民之請願示威,並罷工、罷市。

又因當日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紛亂益發不可收拾,乃由請願懲兇一變而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

此一抗爭與衝突,迅即蔓延全島,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變質為政治運動,地方領袖乘機要求全面改革,部分地區並因接收軍警武器,以致發生武裝衝突。

台灣終戰初期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貌,則是二二八事件及其往後歷史的伏筆;二二八事件對往後台灣各方面之影響,既深且鉅。

因此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今天,請到世新大學李筱峰教授執筆,細數當年二二八事件的經過與結果,探討此以事件對台灣人心靈所造成的影響。

『祖國』的幻滅
二次大戰結束後,擺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民,將希望寄託在海峽對岸的中國,熱烈迎接這個心目中的『祖國』。

沒想到,真正的中國降臨台灣後,他們才發現這個中國與心目中的『祖國』相差甚遠,簡直難以適應。

以『征服者』的心態凌駕台灣
新來的中國政權以『征服者』的心態凌駕台灣。

首先,無視於台灣人早有追求民主自治的歷史經驗,在台灣設立了無異於日本總督府的『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制度,是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大權於一體,無異是日本殖民統治的延續。

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的新殖民體制下,大陸人壟斷權位、牽親引戚、苟且徇私、外行領導內行、『接收』變成『劫收』、官場貪污腐化之風,立刻讓台灣人民開了五十年未開之眼界。

民不聊生
在經濟方面厲行全面壟斷的統治經濟。

標榜『國家社會主義』的行政長官陳儀,有鑒於日據時代專賣制度成效卓著,因此不顧本身的政治文化與官場陋習,一昧沿襲。

對樟腦、火柴、酒、菸、度量衡等物品全部納入專賣。

此外尚有許多民生物資,則由專賣局之外的機構來厲行統治,無論從交通、運輸、堆棧、農產品、漁業畜牧、鋼鐵、電力、水泥、機械製造、石油、工程、造紙、印刷、紡織、磚瓦、油脂、電工器材、化學藥品、製鹽等等,無一不在統制之列。

統制經濟如果能公事公辦,亦非不可取。

但是,偏偏在『紅包通神』的官場文化下,官商勾結,或亦官亦商,使得許多違禁的進出口品能夠自由進出,官商從中獲取暴利。

這套伴隨著貪污文化的經濟統制措施,帶給台灣的禍害是至為明顯不過了。

尤以米糧的短缺,造成民生的痛苦、社會的不安最為顯著。

而米糧的短缺,除了因為應付國共內戰,在台灣強徵米糧以支援國府軍之外,又因為官商勾結、囤積米糧、哄抬物價,有以致之。

以台北市零售米價上漲情形來看,從終戰到二二八事件前,一年四個月之間,台北市零售米價漲了四百倍。

台灣的財富受到有系統的掠奪,日本人所留下的
兩百三十七家公私企業,六百多個單位,通通納入『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所屬各處局所設的二十七家公司來經營。

加以『外行領導內行』,以及人謀不臧,因此生產力大降,戰後第一年的生產指數,竟不及戰前的一半,台灣人享受到比戰前更民不聊生的果實。

失業人口激增,六百多萬人口的台灣,就有四十萬到八十萬失業人數的紀錄。

社會上的動盪與不安
而社會上,盜賊橫行,軍憲紀律敗壞。

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除偷竊之外,耍賴、詐欺、恐嚇、調戲、搶劫、殺人…無所不為,欺民擾民,作威作福,一派土匪作風,另台灣民眾痛心疾首。

一九四六年,台灣社會已經動盪不安,軍人開槍滋事,與民眾衝突的案件,屢見不鮮。

因此,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第二年,社會治安嚴重惡化,一年之間刑事案件增加了二十八倍。

二二八事件的爆發
總之,經過一年半的蹂躪與掠奪,台灣社會倒退了三、四十年。

因此,在所謂『光復』的一年四個月後,終於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晚,台北市延平北路發生專賣局查緝員打傷女菸販並釀成槍擊民眾致死命案,二十八日台北市民向相關機關抗議未果,反遭行政長官公署機槍掃射,情勢一發難收,擴及全島,各地蜂起,全島騷動。

事件的發展循著兩條路線進行,一為武裝抗爭路線,一為政治交涉路線。

前者指的是出現在各市鎮的武裝民兵,對憲警機關的攻擊行動﹔後者則是由民意代表及地方士紳組成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行政長官陳儀交涉善後處理事宜,進而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在『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交涉與斡旋之下,情況漸趨穩定,然而陳儀對於『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提出的政治改革,表面上虛與委蛇,宣稱民眾如有任何意見,可經由處理委員會反映,他會盡量接納改進,但一方面卻打電報向南京中央政府請兵來台。

國府主席蔣介石聽信在台軍政特務人員一面之詞,貿然派兵來台。

三月八日晚,國府軍隊奉派抵台,展開鎮壓,釀成屠殺,繼之以『清鄉』之名,進行全島性捕殺,台灣社會菁英犧牲殆盡,民眾傷亡慘重,死亡人數約一萬至兩萬人。

埋下黑金政治的伏筆
二二八事件帶給台灣的,不只是家破人亡的悲劇而已,還為台灣往後的政治與社會種下既深且鉅的影響:一分面,台灣人的性格受到嚴重的扭曲,過去一直處於外來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顯得更加卑屈自辱,處處都要表現其不敢違抗統治者以求安全自保的奴隸性格﹔另一方面,台灣人民對政治產生恐懼、灰心、失望。

這種對政治的恐懼感與冷漠感,有利於國民黨的一黨專政,不利於民主憲政的發展﹔再者,台灣社會領導階層架空,便利國民黨的統治。

許多劫後餘生的社會菁英不願再與聞政治,地方政治體質改變,劣幣驅逐良幣,土豪劣紳、黑道流氓、地方政客,逐漸進入地方政壇。

台灣的黑金政治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早已埋下伏筆。

深切的教訓與啟示
撫今追昔,二二八的歷史應給我們深切的教訓與啟示:一九四五年的所謂『台灣光復』是台灣與中國的一次『統一』。

一九四七年的二二八事件,則是這次『統一』的後遺症。

引起這個後遺症的主要癥結,在於台灣與中國兩個社會的差距太大,體質不同,彼此適應不良。

這種適應不良,可說是統治文化水準較落後的一方統治文化水準較高的一方,所產生的壓制與反抗的循環過程。

今天,大陸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論是政治制度、社會結構、法律系統、文化內涵、生活價值、人權指數…,都與台灣迥然互異,落差極大。

台灣若再被『統一』,真令人擔心二二八事件又要重演!台灣全體住民能不能從歷史與現實中展望未來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