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合集下载

玉米自交系维生素含量与F1杂种优势关系研究

玉米自交系维生素含量与F1杂种优势关系研究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6):25~31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6.004收稿日期:2022-09-07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课题(2021LZGC014)ꎻ山东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YDZX20203700002548)作者简介:刘孜(1998 )ꎬ女ꎬ山东临沂人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玉米遗传育种ꎮE-mail:673519030@qq.com通信作者:兰进好(1973 )ꎬ男ꎬ山东青岛人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ꎮE-mail:jinhao2005@163.com吴承来(1974 )ꎬ男ꎬ山东济南人ꎬ硕士生导师ꎬ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ꎮE-mail:clwu@sdau.edu.cn玉米自交系维生素含量与F1杂种优势关系研究刘孜1ꎬ贾春兰2ꎬ3ꎬ崔霞2ꎬ3ꎬ孙志强3ꎬ王秀芹4ꎬ吴承来5ꎬ兰进好1(1.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ꎬ山东青岛㊀266109ꎻ2.山东省玉米技术创新中心ꎬ山东莱州㊀261400ꎻ3.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ꎬ山东莱州㊀261400ꎻ4.枣庄市农业科学院ꎬ山东枣庄㊀277000ꎻ5.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ꎬ山东泰安㊀271018)㊀㊀摘要:本试验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为母本㊁7个亲缘关系不同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种ꎬ测定和分析其亲本和F1代种子的烟酸㊁肌醇㊁生物素含量ꎬ研究F1代种子烟酸㊁肌醇㊁生物素含量及株高㊁穗位高等性状的杂种优势ꎬ并对亲本(父本)种子维生素含量与其F1代种子维生素含量和株高相关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ꎮ结果表明:(1)亲本与F1代种子维生素含量关系表现多样化ꎬ其中F1代种子烟酸含量表现为近低亲或超低亲遗传ꎬ表现为杂种劣势ꎻ生物素含量往往倾向表现为近高亲遗传ꎬ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ꎻ肌醇含量往往倾向于近低亲或低于亲本遗传ꎬ杂种优势较弱ꎮ(2)F1代株高与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ꎬ与穗高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ꎻ株高中亲优势与穗位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与穗高系数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不显著ꎻF1代穗位高与穗高系数呈显著正相关ꎬ穗位高和穗高系数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ꎮ(3)亲本自交系种子的烟酸含量与F1代株高㊁穗位高㊁株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与穗高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ꎻ除肌醇含量与F1代穗高系数超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外ꎬ肌醇㊁生物素含量与以上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表现为不显著ꎮ综合分析表明ꎬ可以通过检测亲本自交系的烟酸含量来大致预测F1代的株高及穗位高表现ꎬ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供一种预测株高的方法ꎮ关键词:玉米自交系ꎻ维生素ꎻ株高ꎻ穗位高ꎻ穗高系数ꎻ杂种优势中图分类号:S513.01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6-0025-07RelationshipbetweenVitaminContentandF1HeterosisofMaizeInbredLinesLiuZi1ꎬJiaChunlan2ꎬ3ꎬCuiXia2ꎬ3ꎬSunZhiqiang3ꎬWangXiuqin4ꎬWuChenglai5ꎬLanJinhao1(1.CollegeofAgronomyꎬ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Qingdao266109ꎬChinaꎻ2.ShandongCornTechnologyInnovationCenterꎬLaizhou261400ꎬChinaꎻ3.ShandongDenghaiSeedIndustryCo.ꎬLtd.ꎬLaizhou261400ꎬChinaꎻ4.Zaozhua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Zaozhuang277000ꎬChinaꎻ5.CollegeofAgronomy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Abstract㊀ThemaizebackboneinbredlineZheng58wasusedasthefemaleparentandseveninbredlineswithdifferentgeneticrelationshipswereusedasthemaleparentstopreparehybrids.Thecontentsofnic ̄otinicacidꎬinositolandbiotinintheparentsandF1seedsweremeasuredandanalyzedtostudytheirheterosisinF1seedsꎬandalsothatofplantheightandearheighttraits.TherelationshipsoftheseedvitamincontentofmaleparentwiththatandplantheightrelatedtraitsofF1wereanalyzedꎬtoo.Theresultswereasfollows.(1)TherelationshipbetweenparentandF1inseedvitamincontentwasdiverse.ThenicotinicacidcontentofF1seedsshowednear ̄orultra ̄lowparentinheritanceꎬwhichshowedhybriddisadvantage.Biotincontenttendedtobeinheritedclosehighparentꎬandtherewasacertainheterosis.Inositolcontenttendedtobeinheritednearlowparentorbelowtheparentsꎬandtheheterosiswasweaker.(2)TheplantheightofF1generationwasposi ̄tivelycorrelatedwithearheightꎬbutnotwithearheightcoefficient.Themid ̄parentheterosisofplantheightwas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atofearpositionheightꎬbuthadnosignificantcorrelationwiththeheterosisofearheightcoefficient.Therewasa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earpositionheightandearheightcoefficientinF1generationꎬandsignificantlyorextremelysignificantlypositivecorrelationwasfoundbetweentheminmid ̄andultra ̄parentinheritance.(3)Thenicotinicacidcontentintheseedsofparen ̄talinbredlineswassignificantly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plantheightꎬearpositionheightandmid ̄parentinheritanceofplantheightofF1ꎬbuthadnosignificantcorrelationwithearheightcoefficient.Exceptforthe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betweeninositolcontentandultra ̄parentinheritanceofearheightcoefficientofF1generationꎬtheinositolandbiotincontentshadnosignificantcorrelationswiththeabovetraits.Inconclu ̄sionꎬtheplantheightandearpositionheightperformanceofF1generationcouldberoughlypredictedbyde ̄tectingthenicotinicacidcontentofparentalinbredlinesꎬwhichprovidedamethodforpredictingplantheighttoacertainextent.Keywords㊀MaizeinbredlinesꎻVitaminꎻPlantheightꎻEarpositionheightꎻEarheightcoefficientꎻHeterosis㊀㊀杂种优势(heterosisꎬhybridvigor)是指双亲杂交后产生的F1代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出优于双亲的现象[1]ꎮ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ꎬ通过育种手段的改进和创新ꎬ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能力ꎬ从而提高作物的抗逆力㊁生存力㊁产量等ꎮ玉米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杂种优势并利用得最为彻底的作物之一ꎮ在玉米育种过程中ꎬ选育高配合力的自交系是首要任务[2]ꎬ只有选育出高配合力的自交系ꎬ才能组配出具有强优势的杂交新品种[3ꎬ4]ꎮ目前ꎬ我国在玉米生产中普遍选用高品质的玉米杂交种[5]ꎬ然而玉米品种选育工作仍然存在科研手段落后㊁品种选育周期长等问题ꎬ致使人工和生产成本较高[6]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ꎮ因此ꎬ如何高效选育高配合力的玉米自交系以促进玉米高产优质这一问题亟待解决ꎮB族维生素不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7]ꎬ而且对人体神经系统起到营养和保护作用[8]ꎬ还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9-11]ꎮ玉米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ꎮ其中烟酸(维生素B3)具有帮助植物代谢和促进胚发育的作用[12]ꎻ生物素(维生素B7)是一种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具有抗病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13]ꎻ肌醇可以促进植物细胞壁的合成和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14]ꎮ30余年前曾有育种家提出ꎬ配合力强的玉米自交系烟酸和生物素含量较高ꎬ而肌醇含量较低[15]ꎬ但以此理论进行的研究却未见报道ꎮ玉米株高㊁穗位高与其产量性状密切相关[16ꎬ17]ꎮ玉米穗高系数反映果穗在茎秆上的相对位置[18]ꎬ一般情况下ꎬ株高㊁穗位高与其产量呈正相关[19-22]ꎮ因此ꎬ研究玉米株高性状对其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ꎮ为了更好地探究3种B族维生素对玉米株高及穗位高的影响ꎬ本研究以同一骨干亲本自交系郑58为母本㊁以不同亲缘关系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ꎬ研究玉米自交系与其F1代间三种维生素含量的遗传关系ꎬ研究株高㊁穗位高和穗高系数的杂种优势ꎬ以及亲本自交系维生素含量与F1代株高㊁穗位高㊁穗高系数杂种优势的关系ꎬ以期为玉米高产育种和杂交组合高效选配提供理论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本试验以郑58为母本ꎬHZ1249㊁HZ0284㊁HZ1136㊁HZ0283㊁昌7-2㊁HZ0832和HZ13427个6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自交系为父本ꎬ配制7个杂交组合(表1)ꎮ全部材料均由山东农业大学玉米育种课题组于2020年在海南育种基地繁育和配制ꎮ㊀㊀表1㊀7个玉米杂交组合组合序号杂交组合1郑58ˑHZ12492郑58ˑHZ02843郑58ˑHZ11364郑58ˑHZ02835郑58ˑ昌7-26郑58ˑHZ08327郑58ˑHZ13421.2㊀田间试验设计本试验涉及8个亲本㊁7个F1杂交种ꎬ共15个材料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ꎬ重复3次ꎮ每个材料种植2行ꎬ行距60cmꎬ株距28cmꎬ每行20株ꎮ为提高土壤均匀程度ꎬ试验地冬前翻耕闲置ꎬ地势平坦ꎬ水肥适宜ꎮ1.3㊀测定指标及方法1.3.1㊀烟酸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㊀称取粉碎过筛籽粒样品5gꎬ加入25mLH2O混匀ꎬ之后加入淀粉酶0.5gꎬ水浴30minꎻ冷却后ꎬ用5mol/L盐酸溶液和0.1mol/L盐酸溶液调pH值到1.7ʃ0.1ꎬ放置5minꎻ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和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到4.5ʃ0.1ꎬ加水定容到50mLꎬ经滤膜加压过滤后得到待测样品ꎮ待测样品用ProminenceUFLCXR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测定ꎬ重复3次ꎮ1.3.2㊀生物素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㊀籽粒粉碎过筛后ꎬ称0.25g样品于锥形瓶中ꎬ加入3%硫酸25mLꎬ121ħ水浴30minꎬ冷却后用5mol/L氢氧化钠调pH值到6.8ꎬ再加水定容到50mLꎬ经滤膜加压过滤后得到待测样品ꎮ利用LC-6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测定ꎬ重复3次ꎮ1.3.3㊀肌醇含量测定(微生物法)㊀将处理好的酵母菌株(北纳生物)调整浓度在0.5麦氏浊度ꎮ籽粒粉碎过筛后ꎬ称取5g样品于锥形瓶中ꎬ加入0.44mol/L盐酸溶液80mLꎬ水解1h后取出冷却至室温ꎬ调整pH值至5.2ꎬ定容㊁收集滤液ꎮ将收集到的滤液转移至试管中ꎬ再121ħ灭菌5minꎬ冷却后每管接种0.5麦氏浊度酵母菌株悬液100μLꎬ继而在恒温培养摇床上培养24hꎮ取出后灭菌15minꎬ测定600nm处吸光度ꎬ绘制标准曲线ꎬ计算各样品的肌醇含量ꎮ1.3.4㊀株高和穗位高测定㊀株高:玉米雄穗开花后ꎬ花稃有少量干枯时用塔尺测量天穗顶端第一花稃至地面的距离ꎻ穗位高:用塔尺量取玉米果穗底端(不计玉米穗柄长度)至地面的距离ꎮ取每行中间连续10株进行株高和穗位高测量ꎬ重复3次ꎮ1.4㊀F1代杂交优势相关指标计算以中亲优势(MPH)㊁超亲优势(HB)来反映亲本和F1代种子维生素含量㊁株高㊁穗位高和穗高系数的关系ꎬ计算公式如下:中亲优势(%)=(F1-MP)/MPˑ100㊀ꎻ(1)超亲优势(%)=(F1-HP)/HPˑ100㊀ꎻ(2)穗高系数=穗位高/株高ˑ100㊀ꎮ(3)式中ꎬMP为双亲平均值ꎻHP为高亲值ꎻF1为杂交种某一性状的平均值ꎮ1.5㊀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MicrosoftExcel2010和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ꎬ利用LSD法进行方差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亲本与F1代种子维生素含量的关系分析2.1.1㊀亲本与F1代烟酸含量的关系分析㊀如表2所示ꎬ除杂交组合2的父本烟酸含量显著高于母本外ꎬ其余6个组合的父本烟酸含量均显著低于母本ꎮ杂交组合1㊁6㊁7的F1代种子烟酸含量与低值亲本差异不显著ꎬ表现为近低亲遗传ꎻ杂交组合5的F1代种子烟酸含量位于双亲之间ꎻ杂交组合2㊁3㊁4的F1代种子烟酸含量显著低于低值亲本ꎬ表现为超低亲遗传ꎮ由杂种优势表现来看ꎬ7个玉米杂交组合F1代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为负值ꎬ呈现负向杂种优势ꎬ可见ꎬ难以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来改善F1代种子烟酸含量ꎮ2.1.2㊀亲本与F1代生物素含量的关系分析㊀如表3所示ꎬ除杂交组合4外ꎬ其余6个杂交组合亲本间生物素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ꎬ杂交组合1㊁3㊁5母本种子的生物素含量显著高于父本ꎬ杂交组合2㊁6㊁7母本种子的生物素含量显著低于父本ꎮ72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刘孜ꎬ等:玉米自交系维生素含量与F1杂种优势关系研究杂交组合4的F1代种子生物素含量与双亲间差异不显著ꎻ杂交组合1㊁3㊁5㊁7的F1代种子生物素含量与高值亲本间无显著性差异ꎬ表现为近高亲遗传ꎻ杂交组合2㊁6的F1代种子生物素含量位于双亲之间ꎮ可见ꎬ当双亲生物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时ꎬ有三分之二杂交组合的F1种子生物素含量表现为近高亲遗传ꎬ有三分之一组合的F1代种子生物素含量位于双亲之间ꎮ㊀㊀表2㊀㊀亲本与F1代种子烟酸含量及杂种优势表现(mg/kg)组合序号父本母本F1代中亲优势(%)超亲优势(%)13.38ʃ0.02B5.67ʃ0.02A3.97ʃ0.64B-12.27-29.9829.42ʃ0.35A5.67ʃ0.02B3.25ʃ0.12C-56.93-65.5034.27ʃ0.26B5.67ʃ0.02A3.15ʃ0.15C-36.62-44.4443.78ʃ0.34B5.67ʃ0.02A2.79ʃ0.02C-40.95-50.7952.95ʃ0.24C5.67ʃ0.02A4.12ʃ0.21B-4.41-27.3462.93ʃ0.07B5.67ʃ0.02A3.03ʃ0.19B-29.53-46.5672.79ʃ0.08B5.67ʃ0.02A2.52ʃ0.32B-40.43-55.56㊀㊀注:同行上标不同大写字母表示父本㊁母本㊁F1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㊀㊀就F1代种子生物素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来看ꎬ除杂交组合2的中亲优势为负值外ꎬ其余6个组合均表现出一定的中亲优势ꎬ其中组合5㊁1的中亲优势达到22.81%㊁19.43%ꎮ就超亲优势来看ꎬ仅有组合1㊁4的F1代种子生物素含量表现出较低正向超亲优势ꎬ分别为4.99%㊁2.30%ꎬ说明通过杂交优势利用培育超高亲生物素含量杂交种的实践意义不大ꎮ㊀㊀表3㊀㊀亲本与F1代种子生物素含量及杂种优势表现(mg/kg)组合序号父本母本F1代中亲优势(%)超亲优势(%)1304ʃ14.72B401ʃ9.71A421ʃ9.93A19.434.992475ʃ8.16A401ʃ9.71B422ʃ13.71B-3.65-11.163337ʃ7.54B401ʃ9.71A390ʃ18.18A5.69-2.744434ʃ27.58A401ʃ9.71A444ʃ32.86A6.352.305252ʃ9.63B401ʃ9.71A401ʃ12.4A22.810.006504ʃ7.85A401ʃ9.71C456ʃ6.44B0.77-9.527502ʃ38.56A401ʃ9.71B458ʃ22.54A1.43-8.762.1.3㊀亲本与F1代肌醇含量的关系分析㊀如表4所示ꎬ在7个杂交组合中ꎬ杂交组合1㊁4㊁6的亲本间肌醇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ꎮ其中ꎬ组合1的父本种子肌醇含量显著高于母本ꎬ组合4㊁6的父本种子肌醇含量显著低于母本ꎻ杂交组合2㊁3㊁5㊁7的亲本间肌醇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ꎮ从亲本与F1代种子肌醇含量比较来看ꎬ杂交组合6的F1代种子肌醇含量与高值亲本间没有显著性差异ꎬ表现为近高亲遗传ꎻ杂交组合1的F1代种子肌醇含量与低值亲本间没有显著性差异ꎬ表现为近低亲遗传ꎻ杂交组合2㊁3的F1代种子肌醇含量显著低于双亲ꎻ杂交组合4㊁5㊁7的F1代种子肌醇含量与亲本间差异不显著ꎮ可见ꎬ在亲本肌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杂交组合1㊁4㊁6中ꎬ仅有组合6表现为近高亲遗传ꎻ在双亲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时ꎬF1代种子肌醇含量显著低于双亲或与双亲间差异不显著ꎮ从F1代种子肌醇含量的杂种优势表现来看ꎬ杂交组合4㊁6㊁7的F1代种子肌醇含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中亲优势ꎬ组合7的F1代种子肌醇含量表现出较小的正向超高亲优势ꎮ㊀㊀表4㊀㊀㊀亲本与F1代种子肌醇含量及杂种优势表现(mg)组合序号父本母本F1代中亲优势(%)超亲优势(%)140.7ʃ2.43A28.98ʃ2.72B31.4ʃ2.28B-9.87-22.85228.53ʃ1.49A28.98ʃ2.72A20.55ʃ1.83B-28.53-29.09328.53ʃ1.24A28.98ʃ2.72A20.27ʃ2.65B-29.51-30.05421.12ʃ4.48B28.98ʃ2.72A26.44ʃ1.74AB5.55-8.76531.78ʃ3.94A28.98ʃ2.72A29.61ʃ2.44A-2.34-6.83620.2ʃ0.81B28.98ʃ2.72A27.47ʃ1.92A11.71-5.21723.59ʃ3.45A28.98ʃ2.72A29.89ʃ4.98A13.723.14㊀㊀注:表中父母本及F1代种子肌醇含量(mg)均为100g相应种子的含量ꎮ2.2㊀玉米株高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2.2.1㊀株高的杂种优势分析㊀如表5所示ꎬ除杂交组合4㊁5㊁7的双亲间株高表现差异不显著外ꎬ其余4个杂交组合的父本株高均显著高于母本ꎮ除杂交组合1外ꎬ各组合F1代株高均显著高于双亲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ꎮ7个玉米杂交组合株高的平均中亲优势为23.33%ꎬ平均超亲优势为17.46%ꎮ其中杂交组合2的株高中亲优势最高ꎬ达到33.93%ꎬ超亲优势排第二ꎬ为24.38%ꎬ仅次于组合3(超亲优势为25.90%)ꎮ8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表5㊀7个玉米杂交组合株高杂种优势表现(cm)组合序号父本母本F1代中亲优势(%)超亲优势(%)1208.82ʃ9.22A170.6ʃ3.78B221.65ʃ7.52A16.836.142198.99ʃ2.91B170.6ʃ3.78C247.50ʃ2.59A33.9324.383185.3ʃ4.49B170.6ʃ3.78C233.31ʃ2.72A31.1025.904178.81ʃ5.94B170.6ʃ3.78B221.59ʃ4.33A26.8423.925180.91ʃ8.56B170.6ʃ3.78B211.02ʃ5.65A20.0616.646202.08ʃ1.76B170.6ʃ3.78C217.38ʃ3.43A16.657.507171.3ʃ3.55B170.6ʃ3.78B201.51ʃ3.45A17.8817.742.2.2㊀穗位高的杂种优势分析㊀如表6所示ꎬ除杂交组合1㊁2㊁6的父本穗位高显著高于母本外ꎬ其余4个组合的父母本穗位高无显著差异ꎮ就亲本和F1代比较而言ꎬF1代穗位高显著高于双亲ꎮ7个杂交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ꎬ平均中亲优势为37.50%ꎬ平均超亲优势为29.49%ꎮ其中ꎬ杂交组合2㊁3的杂种优势最强ꎬ其中亲优势分别为50.71%㊁66.76%ꎬ超亲优势分别为39.41%㊁56.03%ꎮ㊀㊀表6㊀㊀㊀7个玉米杂交组合穗位高杂种优势表现(cm)组合序号父本母本F1代中亲优势(%)超亲优势(%)165.40ʃ2.34B56.46ʃ2.43C84.88ʃ3.77A39.0029.79266.43ʃ2.64B56.46ʃ2.43C92.61ʃ2.13A50.7139.41349.20ʃ7.76B56.46ʃ2.43B88.10ʃ3.43A66.7656.03464.90ʃ8.51B56.46ʃ2.43B79.01ʃ3.16A30.1921.73560.36ʃ2.91B56.46ʃ2.43B74.17ʃ3.44A26.9822.87668.45ʃ1.77B56.46ʃ2.43C76.28ʃ2.44A22.1511.44757.87ʃ2.93B56.46ʃ2.43B72.44ʃ4.26A26.7225.182.2.3㊀穗高系数的杂种优势分析㊀如表7所示ꎬ杂交组合1㊁3的母本穗高系数显著高于父本ꎬ杂交组合2㊁5㊁6㊁7的母本穗高系数与父本之间差异不显著ꎬ杂交组合4的母本穗高系数显著低于父本ꎮ就亲本与F1代比较而言ꎬ除杂交组合4与高值亲本不存在显著差异外ꎬ其余杂交组合的F1代穗高系数均显著高于亲本ꎮ从F1代穗高系数的杂种优势表现来看ꎬ除杂交组合4的穗高系数超亲优势<0外ꎬ其余组合的中亲优势㊁超亲优势均>0ꎬ杂交组合3的中亲优势最高ꎬ达26.63%ꎬ杂种优势明显ꎮ2.3㊀F1代株高相关性状间及其与自交系(父本)维生素含量间的相关分析对7个杂交组合父本的3种维生素含量及F1代株高㊁穗位高㊁穗高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ꎬ结果如表8所示ꎮ其中ꎬ株高与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ꎻ穗位高与穗高系数呈显著正相关ꎮ烟酸含量与F1代株高㊁F1代穗位高均呈显著正相关ꎬ与穗高系数相关不显著ꎻ生物素㊁肌醇含量与株高㊁穗位高㊁穗高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ꎮ㊀㊀表7㊀7个玉米杂交组合亲本及F1代的穗高系数组合序号父本母本F1代中亲优势(%)超亲优势(%)131.31ʃ0.24C33.09ʃ0.64B38.29ʃ0.68A18.9115.71233.54ʃ0.91B33.09ʃ0.64B37.42ʃ0.42A12.3211.57326.55ʃ0.84C33.09ʃ0.64B37.76ʃ1.60A26.6314.11436.30ʃ1.07A33.09ʃ0.64B35.66ʃ0.63A2.78-1.76533.36ʃ0.64B33.09ʃ0.64B35.15ʃ0.61A5.785.37633.87ʃ1.01B33.09ʃ0.64B35.09ʃ0.21A4.813.60733.78ʃ0.83B33.09ʃ0.64B35.95ʃ1.23A7.516.42㊀㊀表8㊀F1代株高相关性状间及其与自交系(父本)维生素含量间的相关性性状烟酸肌醇生物素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烟酸1肌醇0.0671生物素0.249-0.7461株高0.866∗0.1610.0301穗位高0.795∗0.376-0.0790.951∗∗1穗高系数0.4310.674-0.2630.5920.812∗1㊀㊀注: ∗∗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相关ꎻ ∗ 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相关ꎬ下同ꎮ2.4㊀F1代株高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间及其与自交系(父本)维生素含量间的相关分析对7个杂交组合父本的3种维生素含量及F1代株高㊁穗位高㊁穗高系数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ꎬ结果如表9所示ꎮ其中ꎬ父本烟酸含量与F1株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父本肌醇含量与F1代穗高系数超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株高中亲优势与株高超亲优势㊁穗位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穗位高中亲优势与穗高系数中亲优势㊁穗位高超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ꎬ穗高系数中亲优势与穗位高超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穗高系数中亲优势与穗高系数超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ꎬ其余性状两两间相关性不显著ꎮ92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刘孜ꎬ等:玉米自交系维生素含量与F1杂种优势关系研究㊀㊀表9㊀F1代株高相关性状杂种优势间及其与自交系(父本)维生素含量间的相关性性状烟酸肌醇生物素中亲优势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超亲优势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烟酸1肌醇0.0671生物素0.249-0.7461中亲优势株高0.785∗-0.1080.0641穗位高0.5320.32-0.2410.759∗1穗高系数0.1970.567-0.4030.3520.876∗∗1超亲优势株高0.497-0.3110.0820.869∗0.6070.5581穗位高0.4600.343-0.2880.7160.975∗∗0.870∗0.6071穗高系数0.3170.757∗-0.3690.1760.7000.886∗∗-0.0950.70213㊀讨论与结论杂种优势是生物遗传的普遍现象ꎬ也是作物品种改良工作中增强抗性㊁改进品质㊁提高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23]ꎮ作物的维生素含量影响着其配合力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ꎮ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玉米株高㊁穗位高㊁穗高系数3个性状ꎬ测定玉米自交系与其F1代种子3种维生素含量的关系ꎬ以及亲本自交系3种维生素含量与F1代株高㊁穗位高㊁穗高系数性状表现和杂种优势的关系ꎬ以期为高效测定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提供理论依据ꎮ杂种优势分析表明:7个玉米杂交组合的F1代烟酸含量中亲和超亲优势均为负值ꎬ表现为超低亲遗传ꎻ生物素含量往往倾向于表现为近高亲遗传ꎬ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ꎻ肌醇含量往往倾向于表现为近低亲或低于亲本遗传ꎬ杂种优势较弱ꎮ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利用杂种优势来显著提高杂交种的烟酸和肌醇含量难度较大ꎮ7个玉米杂交组合的F1代株高及穗位高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0且部分超过20%ꎬ存在较强杂种优势ꎬ这与严建兵等[24]的研究结果一致:七分之六玉米杂交组合的穗高系数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0ꎬ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ꎮ相关性分析表明:F1代株高与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ꎬ株高中亲优势与穗位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表明玉米株高与穗位高具有同向遗传效应ꎬ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5ꎬ26]ꎮ穗位高和穗高系数中亲优势与超亲优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ꎬ说明穗高系数受穗位高影响较大ꎮ自交系烟酸含量与F1代株高㊁穗位高㊁株高中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ꎬ表明通过测定亲本种子烟酸含量可以预测F1代株高和穗位高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合选配的可预见性ꎮ自交系肌醇含量与穗高系数超亲优势呈显著正相关ꎮ自交系生物素和肌醇含量与株高㊁穗位高㊁穗高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ꎮ本试验发现ꎬ玉米亲本自交系种子的烟酸含量影响其F1代株高及穗位高表现ꎬ烟酸含量越高的自交系其F1代株高和穗位高越高ꎬ株高杂种优势越强ꎬ因此ꎬ可以通过测定亲本自交系种子的烟酸含量来提前预测F1代株高相关性状的表现ꎬ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预测杂交组合后代株高的效率ꎬ可加快育种进程ꎮ下一步将扩大组合数量㊁分析产量结构性状ꎬ为进一步研究3种B族维生素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李永祥ꎬ李春辉ꎬ杨俊品ꎬ等.中国玉米骨干亲本黄早四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解析[J].中国农业科学ꎬ2020ꎬ53(20):4113-4126.[2]㊀梁紫越ꎬ刘志浩ꎬ马世鹏ꎬ等.基于双平台的InDel标记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方法[J].玉米科学ꎬ2022ꎬ30(3):32-39.[3]㊀凌亮ꎬ许晶ꎬ刘虹ꎬ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种优势评估[J].山西农业科学ꎬ2014ꎬ42(12):1248-1251ꎬ1288.[4]㊀周旭梅ꎬ高旭东ꎬ高洪敏ꎬ等.同一基础材料的玉米DH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及应用潜力评价[J].玉米科学ꎬ2020ꎬ28(3):31-36.[5]㊀张天真.作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ꎬ2003:20-32.[6]㊀王吉平ꎬ何铁光ꎬ张雨ꎬ等.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 桂甜糯525 产量品质和土壤环境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ꎬ2021ꎬ42(9):2594-2600.[7]㊀刘晓涛.玉米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ꎬ2009(3):60-61.[8]㊀AguiarTSꎬDantasJRꎬCabralDBꎬetal.Associationbetweenhightitersofglutamicaciddecarboxylaseantibodyandepilepsy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inpatientswithtype1diabetesmellitus:across ̄sectionalstudy[J].Seizureꎬ2019ꎬ71:318-321.[9]㊀ColinasMꎬEisenhutMꎬTohgeTꎬetal.BalancingofB6vitamersisessentialforplantdevelopmentandmetabolisminArabidop ̄sis[J].ThePlantCellꎬ2016ꎬ28(2):439-453.[10]LiJꎬBraderGꎬHeleniusEꎬetal.Biotindeficiencycausesspon ̄taneouscelldeathandactivationofdefensesignaling[J].ThePlantJournalꎬ2012ꎬ70(2):315-326.[11]StroblSMꎬKischkaDꎬHeilmannIꎬetal.Thetonoplasticinosi ̄toltransporterINT1fromArabidopsisthalianaimpactscellelon ̄gationinasucrose ̄dependentway[J].FrontiersinPlantSci ̄enceꎬ2018ꎬ9:1657.[12]彭俊彩ꎬ孙书娥ꎬ尚雪波ꎬ等.不同药剂处理对猕猴桃品质与货架期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ꎬ2022(7):66-69. [13]王淑楠ꎬ任浦慧ꎬ解静芳.除草剂草甘膦和氯磺隆对植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ꎬ2020ꎬ48(10):1693-1700.[14]何益信ꎬ李颖霞ꎬ姜利彬ꎬ等.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脊髓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ꎬ2021ꎬ43(10):970-973ꎬ979.[15]戴俊英ꎬ沈秀瑛ꎬ胡安畅ꎬ等.玉米的矿质营养和杂种优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1983:125-130. [16]何坤辉ꎬ常立国ꎬ崔婷婷ꎬ等.多环境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6ꎬ49(8):1443-1452.[17]戴景瑞ꎬ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ꎬ2010ꎬ18(1):1-5.[18]汤国民ꎬ龙丽萍ꎬ夏德君ꎬ等.玉米穗高系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J].莱阳农学院学报ꎬ2002ꎬ19(2):95-97. [19]王丽学ꎬ何峰ꎬ仝宗永ꎬ等.不同株距与氮水平对夏玉米全株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ꎬ2021ꎬ44(23):110-113.[20]黄超ꎬ刘战东ꎬ赵犇ꎬ等.不同产量水平下夏玉米光合及耗水特性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ꎬ2019ꎬ38(12):19-28. [21]田效琴ꎬ李卓ꎬ刘永红.川中丘陵区夏播青贮玉米品种特性试验[J].草地学报ꎬ2018ꎬ26(1):256-260.[22]刘晓ꎬ王博ꎬ朱晓艳ꎬ等.21个粮饲兼用型青贮玉米在河南的品种比较试验[J].草业学报ꎬ2019ꎬ28(8):49-60. [23]张全艳ꎬ杨得正ꎬ张培高ꎬ等.基于六个高代回交群体玉米叶形结构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J].种子ꎬ2022ꎬ41(7):9-15.[24]严建兵ꎬ汤华ꎬ黄益勤ꎬ等.不同发育时期玉米株高QTL的动态分析[J].科学通报ꎬ2003ꎬ48(18):1959-1964. [25]申涛ꎬ谭康ꎬ李春红ꎬ等.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ꎬ2022ꎬ20(1):155-162.[26]李勇进ꎬ匡政成ꎬ陈浩东ꎬ等.长株潭地区低镉积累玉米品种的筛选[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22ꎬ48(2):125-131.13㊀第6期㊀㊀㊀㊀㊀刘孜ꎬ等:玉米自交系维生素含量与F1杂种优势关系研究。

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5):28~34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5.005收稿日期:2022-08-10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9MC055)ꎻ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1LZGC023)ꎻ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子课题(2019LZGC01805)ꎻ山东省草本植物种质资源普查项目(鲁财预指 2021 1号)作者简介:王子豪(1998 )ꎬ男ꎬ山东临沂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研究ꎮE-mail:294933994@qq.com通信作者:胡德昌(1978 )ꎬ男ꎬ山东潍坊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硕士生导师ꎬ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方面研究ꎮE-mail:hudch78@163.com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王子豪1ꎬ苏迅1ꎬ解孝满2ꎬ仝伯强2ꎬ丁平2ꎬ韩彪2ꎬ刘丹2ꎬ张萍1ꎬ孔冬瑞1ꎬ胡德昌1(1.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山东烟台㊀264025ꎻ2.山东省林草种质资源中心ꎬ山东济南㊀250014)㊀㊀摘要:基于山东地区3个不同地理居群(泰山居群㊁仰天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以及胡桃楸原生地吉林地区长白山居群的胡桃楸果实6个数量指标ꎬ开展方差分析㊁相关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ꎬ并进行部分材料的ITS序列比对ꎬ旨在探究其表型性状及遗传背景差异程度ꎮ结果表明:①供试材料的果实多为8个纵脊ꎬ具长尖ꎻ山东地区胡桃楸果实表面纹饰均较浅ꎬ变化相对丰富ꎬ而吉林地区材料表面纹饰均较深ꎬ差异较小ꎻ不同居群间果实表型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ꎬ而居群内则以泰山居群单株间的果实表型性状变异最为丰富ꎮ②表型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93及以上ꎬ说明表型性状受较强的遗传特性控制ꎬ居群间差异相对稳定ꎻ不同地区间胡桃楸材料的欧式距离相对较小ꎬ推测居群间存在着基因交流ꎮ③不同材料的ITS区域序列碱基位点变异无明显规律ꎬ呈现随机变化ꎬ且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ꎻ供试群体总遗传变异中有41.99%发生在居群内ꎬ58.01%发生在居群间ꎻ4个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665ꎬ基因流Nm为1.93ꎬ存在着基因交流ꎮ遗传分析结果与果实表型性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ꎬ个体的表型性状与遗传背景存在明显相关性ꎬ但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距离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ꎮ关键词:胡桃楸ꎻ果实ꎻ表型性状ꎻITS序列ꎻ遗传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792.132.01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5-0028-07AnalysisofFruitPhenotypicCharactersandGeneticDiversityofJuglansmandshuricaWangZihao1ꎬSuXun1ꎬXieXiaoman2ꎬTongBoqiang2ꎬDingPing2ꎬHanBiao2ꎬLiuDan2ꎬZhangPing1ꎬKongDongrui1ꎬHuDechang1(1.SchoolofLifeSciencesꎬLudongUniversityꎬYantai264025ꎬChinaꎻ2.ShandongForestandGrassGermplasmResourcesCenterꎬJinan250014ꎬChina)Abstract㊀BasedonsixquantitativeindexesofJuglansmandshuricafruitsfromthreeShandongpopula ̄tions(TaishanꎬYangtianshanandKunyushanpopulations)andoneChangbaishanpopulationinJilinProv ̄inceꎬtheanalysesofvarianceꎬcorrelationandclusterwereconductedꎬandalsotheITSsequenceinformationcomparisonofsomematerialsꎬinordertoexplorethedifferencesinphenotypictraitsandgeneticbackground.Theresultswereasfollows.①Mostofthefruitsofthetestedmaterialshad8longitudinalridgesandlongtips.ThesurfacedecorationofthefruitsfromShandongProvincewasshallowerwithrelativelyricherchangesꎬwhilethatoffruitsfromJilinProvincewasdeeperwithsmallerdifferences.Thedifferenceinfruitphenotypiccharac ̄terswasverysignificantamongdifferentpopulationsꎬandthatamongsingleplantsinTaishanpopulationhadtherichestvariation.②Theheritabilityofphenotypictraitswasmorethan0.93ꎬwhichindicatedthatthephe ̄notypictraitswerecontrolledbystrongergeneticcharacteristicsꎬandthedifferencesamongpopulationswererelativelystable.TheEuclideandistancebetweenJ.mandshuricamaterialsfromdifferentregionswasrelativelysmallꎬwhichcouldbeinferredthattherewasgeneflowamongdifferentpopulations.③ThebasesitevariationofITSsequenceamongdifferentmaterialsshowedrandomchangewithoutobviousruleꎬandthegeneticdis ̄tancebetweenpopulationswassmall.Therewere41.99%ofthetotalgeneticvariationoccurredwithinpopula ̄tionsand58.01%amongpopulations.ThegeneticdifferentiationcoefficientFSTamongthefourpopulationswas0.665andthegeneflowNmwas1.93ꎬindicatingthepresenceofgeneexchange.Theresultsoffruitphenotyp ̄ictraitsanalysisandgeneticanalysiswerebasicallyconsistent.Thephenotypictraitsofindividualswereobvi ̄ouslyrelatedtothegeneticbackgroundꎬbutthecorrelationbetweengeneticdistanceandgeographicaldistribu ̄tiondistancewasnotobvious.Keywords㊀JuglansmandshuricaꎻFruitꎻPhenotypictraitsꎻITSsequenceꎻGeneticdiversity㊀㊀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Maxim.)为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L.)植物ꎬ又称核桃楸㊁野核桃ꎬ是一种高大温带落叶乔木ꎬ常作材用ꎬ与水曲柳和黄波罗并称东北地区三大阔叶树种ꎬ且种仁可食[1ꎬ2]ꎮ作为核桃的近缘种ꎬ与栽培核桃杂交育种㊁用作核桃砧木等成为近年胡桃楸研究的热点[3-5]ꎮ另外ꎬXu等[6]揭示了核桃青皮酚类物质能够有效抵御胶孢炭疽菌ꎬ对下一步开发植物源核桃炭疽病绿色防控农药具有重要意义ꎮ因此ꎬ对胡桃楸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巨大实际应用潜力ꎮ果实作为繁殖器官ꎬ与叶片等营养器官相比特征相对稳定ꎬ能在不同地理位置㊁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ꎬ能较好地体现进化上的变异规律ꎮ陈思羽等[7]发现分布在长白山不同区域的核桃楸ꎬ种子质量㊁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性状变异明显ꎮ宋佳兴等[8]将辽东山区胡桃楸种质资源的果实根据表型性状划分为球形㊁卵形等十余种果实形态ꎬ变异类型丰富ꎮ高张莹等[9]认为不同种群间核桃楸果核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ꎬ主要受生境因子影响ꎬ但也受到很强的遗传控制ꎬ基于表型性状数据的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并不完全一致ꎬ呈现随机变异特征ꎮ李红莉等[10]研究得知黑龙江野生毛榛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ꎮ张深梅等[11]调查发现大别山19个核桃野生居群的果实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ꎬ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ꎮ董胜君等[12]发现东北杏的果实性状变异较为丰富ꎬ且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间ꎮ王尧等[13]研究得知山东省盐肤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较为丰富ꎬ变异以居群间变异为主ꎬ而且受地理位置影响明显ꎬ可作为盐肤木优质种源筛选的重要指标ꎮ可见ꎬ以果实作为试验材料能更直观地反映胡桃楸各个居群间的表型差异ꎮ胡桃楸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ꎬ然而近几年的资源普查发现山东省的泰山㊁仰天山㊁昆嵛山等地也有部分自然种群分布ꎬ呈现狭域分布格局ꎮ目前ꎬ该物种已被列为山东省珍稀濒危植物ꎬ相关的物种保护工作也已开展[14-16]ꎮ由于个体数量少且结实率低㊁啮齿类动物取食以及人为采集等因素影响ꎬ获取一定数量的群体样本和果实材料相对困难ꎬ这导致胡桃楸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甚少ꎮ前期研究结果表明ꎬ各居群胡桃楸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性状分化ꎬ遗传背景不明确ꎮ因此ꎬ为探究不同种源地胡桃楸果实变异规律及造成其形态学特征差异的原因ꎬ本研究采集山东地区3个生境的地理居群以及胡桃楸原生地吉林地区的长白山居群共13个单株的289枚胡桃楸果实ꎬ测定其表型性状ꎬ并通过差异性㊁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研究其变异程度ꎬ同时ꎬ基于ITS区域测序获得的生物学信息检测其遗传多样性水平ꎬ挖掘各居群的遗传背景ꎬ以期为胡桃楸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㊁物种保护㊁资源圃建立以及核桃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果实材料采集本试验对山东地区胡桃楸主要居群泰山居群(TSꎬ117.10ʎE㊁36.25ʎNꎬ山东泰安)㊁仰天山居群(YTSꎬ118.45ʎE㊁36.71ʎNꎬ山东潍坊)㊁昆嵛山居群(KYSꎬ121.74ʎE㊁37.30ʎNꎬ山东烟台)以及吉林地区长白山居群(CBSꎬ121.08ʎE㊁38.46ʎNꎬ吉林延边)分别进行单株取样ꎻ居群内各供试植株相距100m以上ꎬ以避免克隆单株ꎮ于2021年9月92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子豪ꎬ等: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底到10月初果实成熟期采集成熟果实ꎬ分别编号并带回实验室ꎬ人工剥离青皮获得内果实ꎬ蒸馏水清洗干净后ꎬ置于通风良好处室温条件下风干ꎬ然后装入自封袋保存备用ꎮ共收集到4个胡桃楸居群13个单株的289枚果实(表1)ꎮ由于结实数量存在差异ꎬ从各单株采集的果实数量不同ꎬ部分单株已达取样极大值ꎮ其中ꎬ泰山居群6个单株140枚果实ꎬ仰天山居群2个单株60枚果实ꎬ昆嵛山居群2个单株46枚果实ꎬ长白山居群3个单株43枚果实ꎮ㊀㊀表1㊀试验材料编号居群名称单株数量(株)单株编号单株果实数量(枚)合计果实数量(枚)TS泰山居群6TS0130TS0230TS0320TS0420TS0520TS0620140YTS仰天山居群2YTS0130YTS023060KYS昆嵛山居群2KYS0116KYS023046CBS长白山居群3CBS0110CBS0214CBS031943总数132891.2㊀DNA提取于各供试单株上分别采集成熟叶片3~5枚ꎬ迅速置入盛有变色硅胶的封口塑料袋内带回实验室ꎮ随机抽取泰山居群的4个单株㊁仰天山居群的2个单株㊁昆嵛山居群的2个单株㊁长白山居群的3个单株共计11份材料进行ITS区域测序分析ꎮ应用CTAB法进行DNA提取ꎬ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浓度及质量ꎬ-20ħ保存备用ꎮ1.3㊀果实表型性状数据获取与统计分析使用游标卡尺(精准度ʃ0.2mm)测量胡桃楸果实的横径(垂直于纵轴无棱处最大横截面的长度)㊁侧径(垂直于纵轴的2条纵棱之间的长度)与纵径(果实纵轴的长度)ꎬ精确到0.001mmꎬ并计算果型指数(果型指数=纵径/横径)ꎬ果型指数0.9~1.1为圆形ꎬ>1.1~ɤ1.5为椭圆形ꎬ>1.5为长椭圆形ꎮ人工观察判断果核尖端类型㊁表面纹饰㊁纵脊数目等特征ꎬ果核尖端类型分为长尖㊁渐尖㊁无尖三种ꎬ表面沟纹分为深㊁浅两种ꎮ运用MicrosoftExcel2016软件进行数据处理ꎬ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ꎮ不同居群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 ̄VA)ꎬ用Duncan s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多重比较ꎬ显著㊁极显著水平分别设置为0.05㊁0.01ꎻ将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ꎬ采用组间联结-系统聚类法ꎬ以欧式平方距离进行聚类分析ꎻ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ꎮ变异系数CV=S/Xˑ100%ꎬ其中S为性状标准差ꎬX为性状平均值ꎻ相对极差RR=(Xmax-Xmin)/Xˑ100%ꎬ其中Xmax㊁Xmin分别为性状最大㊁最小值ꎻ居群遗传力H2=1-1/Fꎬ其中F为方差分析中的F检验值ꎻ三径均值D=(D纵径+D横径+D侧径)/3ꎻ果实体积V=4/3π(1/2D)3ꎮ1.4㊀ITS片段PCR扩增与数据分析应用PCR技术特异扩增11份胡桃楸材料相关ITS片段ꎬ并进行序列分析ꎬ获得遗传信息ꎬ检测变异程度ꎮ引物序列(ITS4:5ᶄ-TCCTCCGCT ̄TATTGATATGC-3ᶄꎻITS5:5ᶄ-GGAAGTAAAAGTCGTAACAAGG-3ᶄ)㊁扩增体系及扩增程序参考张浩[17]的方案ꎮ引物合成及所获得的PCR产物单向测序委托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ꎮ利用MEGA-X软件对序列信息进行比对ꎬ分别计算各片段的碱基含量㊁变异位点数目㊁简约性信息位点等信息ꎮ运用DNAsp5软件计算ITS序列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㊁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以及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差异(K)等相关遗传多样性指数ꎻ应用Arlequin3.5软件对ITS区域遗传信息进行分子方差(AMOVA)分析ꎬ计算其遗传分化系数(FST)及基因流(Nm)ꎬ检测胡桃楸居群内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关系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居群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差异性分析如图1所示ꎬ山东地区不同居群胡桃楸果实表面纹饰均较浅ꎬ多为8个纵脊㊁具长尖(仅泰山居群17枚果实具渐尖和无尖)ꎬ而吉林地区长白山居群多为表面纹饰较深㊁8个纵脊㊁具长尖ꎮ经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比较ꎬ所收集的泰山居群果实体积中等ꎬ果型变化丰富ꎬ140枚果实中ꎬ57.9%(81枚)为椭圆形ꎬ30.0%(42枚)为长椭圆形ꎬ12.1%(17枚)为圆形ꎻ仰天山居群胡桃楸果实体积偏大ꎬ51.7%(31枚)为椭圆形ꎬ48.3%(29枚)为长椭圆形ꎻ昆嵛山居群果实体积整体较小ꎬ84.8%(39枚)为椭圆形ꎬ15.2%(7枚)为长椭圆形ꎻ长白山居群胡桃楸果实体积最大ꎬ32.6%(14枚)为椭圆形ꎬ67.4%(29枚)为长椭圆形ꎮ4个居群胡桃楸果实的横径㊁侧径㊁纵径㊁果型指数㊁三径均值㊁体积变幅分别为1.85~3.15cm㊁1.89~3.25cm㊁2.17~5.17cm㊁1.00~2.13㊁2.03~3.96cm㊁4.38~32.50cm3ꎬ平均值分别为2.39cm㊁2.51cm㊁3.34cm㊁1.40㊁2.77cm㊁11.56cm3ꎬ变异系数在7.56%~36.07%之间ꎬ经F检验居群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ꎬ遗传力分别为0.93㊁0.97㊁0.98㊁0.97㊁0.98㊁0.98(表2)ꎬ推断这些果实表型性状受较强的遗传特性控制ꎬ居群间差异相对稳定ꎮ不同居群中ꎬ各单株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化程度存在差异ꎮ对比果型指数ꎬCBS与YTS居群内个体间无显著差异ꎬ果实性状相似度较高ꎻ极值(最大2.14ꎬ最小0.93)均出现在TS居群材料内ꎬ说明该居群个体间差异明显ꎬ果实类型最为丰富ꎬ其中TS01与TS02㊁TS05单株之间差异显著ꎬTS03㊁TS04㊁TS06之间差异不显著ꎮAꎬ泰山居群ꎻBꎬ仰天山居群ꎻCꎬ昆嵛山居群ꎻDꎬ长白山居群ꎮ图1㊀不同地理居群的胡桃楸果实㊀㊀表2㊀不同居群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统计分析结果项目材料横径(cm)侧径(cm)纵径(cm)果型指数三径均值(cm)体积(cm3)TS012.38ʃ0.37abcd2.53ʃ0.22b3.88ʃ0.89ef1.63ʃ0.50e2.93ʃ0.23ef13.23ʃ3.28deTS022.25ʃ0.40a2.27ʃ0.53a3.22ʃ1.05bc1.43ʃ0.61c2.58ʃ0.61ab9.38ʃ7.60abTS032.44ʃ0.72bcd2.65ʃ0.53bc2.72ʃ0.86a1.12ʃ0.19a2.60ʃ0.70abc9.41ʃ9.39abTS042.67ʃ0.27f2.81ʃ0.44d3.16ʃ0.50bc1.19ʃ0.19ab2.88ʃ0.21de12.54ʃ2.58cdTS052.36ʃ0.13abc2.57ʃ0.42b3.35ʃ0.64cd1.42ʃ0.29c2.76ʃ0.25cd11.09ʃ3.01bcTS062.50ʃ0.36de2.56ʃ0.64b3.06ʃ0.56bc1.22ʃ0.19ab2.71ʃ0.46bc10.55ʃ6.12abcYTS012.47ʃ0.39cde2.76ʃ0.26cd3.71ʃ0.27e1.50ʃ0.29cd2.98ʃ0.25ef13.85ʃ3.20defYTS022.47ʃ0.14cde2.73ʃ0.16cd3.66ʃ0.27de1.48ʃ0.08c2.95ʃ0.16ef13.48ʃ2.12defKYS012.31ʃ0.32ab2.38ʃ0.34a3.39ʃ0.65cd1.47ʃ0.27c2.69ʃ0.42bc10.28ʃ3.99abKYS022.26ʃ0.36a2.36ʃ0.27a2.93ʃ0.48ab1.30ʃ0.16b2.52ʃ0.30a8.42ʃ3.31aCBS012.58ʃ0.38ef2.58ʃ0.29b4.15ʃ1.37f1.60ʃ0.34de3.10ʃ0.68f16.11ʃ8.67fCBS022.51ʃ0.30de2.64ʃ0.25bc4.14ʃ0.50f1.66ʃ0.19e3.10ʃ0.34f15.62ʃ5.67fgCBS032.48ʃ0.52cde2.55ʃ0.52b4.11ʃ1.06f1.65ʃ0.30e3.05ʃ0.63ef15.27ʃ10.73efg各居群材料均值TS2.41ʃ0.74b2.54ʃ0.71b3.28ʃ1.48a1.36ʃ0.77a2.74ʃ0.71b11.07ʃ7.64bYTS2.47ʃ0.39bc2.74ʃ0.24c3.68ʃ0.28b1.49ʃ0.30b2.96ʃ0.23c13.67ʃ3.02cKYS2.28ʃ0.42a2.35ʃ0.37a3.30ʃ1.05a1.31ʃ0.43a2.54ʃ0.46a8.65ʃ5.62aCBS2.51ʃ0.51c2.58ʃ0.52b4.13ʃ1.35c1.64ʃ0.38c3.08ʃ0.66d15.77ʃ10.31d所有材料均值2.392.513.341.402.7711.56F值14.993∗∗32.748∗∗54.519∗∗30.674∗∗53.557∗∗57.380∗∗居群遗传力0.930.970.980.970.980.98变异系数(%)7.569.0116.3814.0411.2436.07相对极差(%)54.8154.5889.5280.7169.68243.25㊀㊀注:∗∗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ꎮ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ꎮ13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子豪ꎬ等: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2.2㊀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由表3可知ꎬ胡桃楸果实的横径㊁侧径㊁纵径㊁体积㊁三径均值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ꎬ果型指数与果实纵径㊁三径均值㊁体积均极显著正相关ꎬ表明果实横径㊁侧径㊁纵径的变异具有互相适应的协同变化特征ꎮ㊀㊀表3㊀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系数相关横径侧径纵径果型指数三径均值体积横径1.0000.759∗∗0.440∗∗-0.0300.754∗∗0.746∗∗侧径1.0000.375∗∗0.0080.707∗∗0.679∗∗纵径1.0000.880∗∗0.898∗∗0.898∗∗果型指数1.0000.606∗∗0.602∗∗三径均值1.0000.990∗∗体积1.000㊀㊀注:∗∗表示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ꎮ2.3㊀基于果实表型性状的不同居群胡桃楸材料聚类分析根据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数据ꎬ运用欧氏距离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ꎬ结果(图2)显示ꎬ在欧氏距离25.0处ꎬ可将胡桃楸居群分为2组ꎬ第1组包括CBS01㊁CBS02㊁CBS03㊁TS01㊁TS04㊁YTS01㊁YTS02ꎬ第2组包括TS02㊁TS03㊁TS05㊁TS06㊁KYS01㊁KYS02ꎮ可见泰山居群内多样性更丰富ꎬ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ꎬ分别与长白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有一定程度的相似ꎮ供试材料间欧氏距离相对较小ꎬ相互混杂ꎬ推断山东地区胡桃楸不同居群间以及与长白山居群间存在着基因交流ꎮ图2㊀基于欧氏距离构建的不同居群㊀㊀胡桃楸果实表型特征聚类图2.4㊀基于ITS序列的不同居群胡桃楸遗传分析由表4可见ꎬYTS居群的Hd㊁Pi㊁K值均为零ꎬ其余3个居群的Hd均为1.000㊁Pi和K均表现为CBS>KYS>TSꎬ表明YTS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ꎬTS和KYS居群遗传多样性相对偏高ꎬCBS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ꎮ测序信息经比对后ꎬ不同材料的碱基变异位点无明显规律ꎬ呈现随机变化ꎮ综合上述结论ꎬ果实表型性状分析结果与遗传分析结果基本一致ꎮ因此ꎬ推断山东地区3个胡桃楸居群以及东北地区CBS居群各个体的表型性状与遗传背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ꎮ由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5)可知ꎬ4个胡桃楸居群间遗传距离普遍较小(0.001~0.048)ꎬ平均值为0.027ꎬ其中TS与KYS居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远ꎬ呈现最大遗传距离(0.048)ꎻ而TS与YTS居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近ꎬ遗传距离最小(0.001)ꎮCBS居群与TS㊁YTS㊁KYS居群地理距离较远ꎬ但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ꎬ表明各胡桃楸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未表现明显的相关性ꎮ㊀㊀表4㊀基于ITS序列的胡桃楸居群遗传多样性居群编号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平均核苷酸多样性差异KTS1.0000.0021.667YTS0.0000.0000.000KYS1.0000.0032.000CBS1.0000.03927.000平均值0.7500.0157.667㊀㊀表5㊀基于ITS序列的胡桃楸居群间遗传距离居群编号TSYTSKYSYTS0.001KYS0.0480.048CBS0.0180.0170.032㊀㊀应用Arlequin3.5软件对ITS区域遗传信息进行分子方差(AMOVA)分析ꎬ结果(表6)显示该物种群体总遗传变异中有41.99%发生在居群内ꎬ58.01%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ꎮ3个胡桃楸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665ꎬ居群间基因流Nm较大ꎬ为1.93ꎬ表明胡桃楸居群间存在基因交流ꎮ㊀㊀表6㊀胡桃楸居群ITS序列AMOVA分析变异来源自由度总方差变异成分变异比例(%)居群间361.2276.019Va58.01居群内730.5004.357Vb41.993㊀讨论与结论植物个体的表型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用的结果ꎮ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对环境适应性越强ꎬ变异系数小则说明性状相对稳定ꎬ遗传稳定性较好ꎬ不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ꎮ胡桃楸果实体积㊁形状等相关指标均属于数量性状ꎬ与个体生长的立地生境和树木生理年龄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ꎮ于国斌[18]发现东北地区胡桃楸果实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ꎬ不同种源地的胡桃楸果实横径㊁纵径㊁侧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ꎬ推断变异类型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ꎮCosmulescu等[19]对核桃属J.regia的坚果形态学特征进行比较后认为所观察的性状变异可能是由农业气候条件和果实自身繁殖特性引起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胡桃楸果实6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56%~36.07%之间ꎬ在居群间存在极显著差异ꎬ4个居群的地理位置㊁气候条件和种群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其果实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ꎻ另外ꎬ泰山居群的果实类型最为丰富ꎬ表明居群内的单株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变异ꎻ与逄宏扬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ꎬ本研究也发现胡桃楸果实横径㊁侧径㊁纵径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ꎬ表明这三个性状间具有互相适应的协同变化特征ꎮ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可为后期进行胡桃楸资源收集和种质保存提供研究基础ꎮ聚类分析结果显示ꎬ泰山居群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呈现一定程度的分化ꎬ分别与长白山和仰天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的果实表型较为相似ꎬ而且居群间遗传距离较小ꎬ判断可能存在着基因交流ꎻ而仰天山居群与昆嵛山居群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大ꎬ未聚在一起ꎮ表明这4个居群的胡桃楸果实形态特征呈现片断化分布ꎬ这与高张莹等[9]的核桃楸果核形态特征在部分地区呈现区域板块化特征的结论一致ꎮ当遗传基础较窄时ꎬ为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ꎬ物种的表型性状有可能会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遗传变异ꎮ宋佳兴等[8]调查发现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胡桃楸果实表现出丰富的变异类型ꎬ推断胡桃楸种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ꎮ高张莹等[9]研究发现东北到华北天然分布的9个核桃楸种群间果核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ꎬ且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0.9ꎬ受到很强的遗传控制ꎬ各表型性状并未完全按地理距离而聚类ꎮ本研究基于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ꎬ山东地区的仰天山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ꎬ泰山居群㊁昆嵛山居群和长白山居群遗传多样性相对偏高ꎻ基于形态学特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仰天山居群果实表型性状较为单一ꎬ泰山居群的性状变异相对丰富ꎮ两方面分析所得结论基本一致ꎬ推断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的差异是其适应不同生境条件的方式之一ꎬ且这种变异是不连续的ꎬ可能受遗传多样性影响ꎮ因此ꎬ若要完全阐明胡桃楸果实表型变异规律ꎬ还需进一步扩大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ꎬ并结合分子手段对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HuZꎬZhangTꎬGaoXXꎬetal.Denovoassemblyandcharac ̄terizationoftheleafꎬbudꎬandfruittranscriptomefromthevul ̄nerabletreeJuglansmandshuricaforthedevelopmentof20newmicrosatellitemarkersusingIlluminasequencing[J].Mo ̄lecularGenetics&Genomicsꎬ2016ꎬ291(2):849-862. [2]㊀张晓林ꎬ刘超ꎬ刘剑ꎬ等.核桃楸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J].吉林林业科技ꎬ2019ꎬ48(1):14-17.[3]㊀李佳娜ꎬ高瑞馨.我国胡桃楸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ꎬ2020ꎬ48(17):4-7.[4]㊀袁显磊ꎬ祁永会ꎬ逄宏扬ꎬ等.珍贵树种胡桃楸杂交育种研究概述[J].中国林副特产ꎬ2022(3):69-71ꎬ74. [5]㊀金虎ꎬ魏彪ꎬ刘影ꎬ等.胡桃楸嫁接核桃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5ꎬ43(21):170-171.[6]㊀XuHFꎬWangGFꎬZhangJꎬetal.Identificationofphenoliccompoundsandactiveantifungalingredientsofwalnutinre ̄sponsetoanthracnose(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J].PostharvestBiologyandTechnologyꎬ2022ꎬ192:112019. [7]㊀陈思羽ꎬ杨辉ꎬ韩姣ꎬ等.长白山区核桃楸结实性状种源变异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ꎬ2015ꎬ37(12):32-40. [8]㊀宋佳兴ꎬ李吉ꎬ果冲ꎬ等.辽东山区胡桃楸种质资源果实变异类型的筛选[J].分子植物育种ꎬ2017ꎬ15(9):3798-3802.[9]㊀高张莹ꎬ张海峰ꎬ陈国平ꎬ等.核桃楸种群果核形态及地理变异[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ꎬ2017ꎬ23(4):609-615. [10]李红莉ꎬ李雪ꎬ逄宏扬.黑龙江野生毛榛果实表型性状的多样性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ꎬ2022ꎬ51(2):20-26. [11]张深梅ꎬ奚建伟ꎬ洪俊彦ꎬ等.大别山山核桃果实与叶片性状的表型多样性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ꎬ2020ꎬ33(1):152-161.[12]董胜君ꎬ王若溪ꎬ张皓凯ꎬ等.不同种源东北杏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ꎬ2020ꎬ29(6):42-50.[13]王尧ꎬ吴姝青ꎬ张俊康ꎬ等.山东省不同种源盐肤木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ꎬ2020ꎬ2933㊀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王子豪ꎬ等:胡桃楸果实表型性状及遗传多样性分析(1):18-25.[14]李法曾.山东植物精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4. [15]陈汉斌ꎬ郑亦津ꎬ李法曾.山东植物志(上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ꎬ1990.[16]臧德奎.山东珍稀濒危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ꎬ2017:3-8.[17]张浩.濒危植物胡桃楸山东地区种群结构及遗传分析[D].烟台:鲁东大学ꎬ2021.[18]于国斌.东北地区胡桃楸种质资源收集及果实类型研究[J].林业科技ꎬ2020ꎬ45(3):19-22.[19]CosmulescuSꎬStefanescuD.Morphologicalvariationamongpersianwalnut(Juglansregia)genotypeswithinthepopulationanddependingonclimaticyear[J].ScientiaHorticulturaeꎬ2018ꎬ242:20-24.[20]逄宏扬ꎬ龙作义ꎬ李雪ꎬ等.核桃楸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Z].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科学研究所ꎬ2018.4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

第27届晋江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第27届晋江市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晋江市科学技术协会晋江市教育局晋江市环境保护局共青团晋江市委员会晋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晋江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晋科协字[2011] 45号
关于公布第二十七届晋江市青少年科技
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中学、镇教委办、街道教育办、紫帽镇中心小学、市直小学:第二十七届晋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评选工作已于日前结束,本次大赛共收到作品258件,大赛评委会严格按照相关竞赛规则及评选标准,对作品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评选,并从中评选出优秀科技项目20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20项,优秀科学幻想绘画作品31 幅,优秀组织单位8个,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望各中小学深入总结比赛经验,继续组织、推广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地提高活动水平,为推动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深
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第二十七届晋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
晋江市科学技术协会晋江市教育局
晋江市环境保护局共青团晋江市委员会
晋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晋江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青少年科技创新获奖通知
抄送:泉州市科协、教育局、环保局、团委、关工委;中共晋江市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市有关领导。

附件:
第二十七届晋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一、优秀科技项目:
3
二、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4
5
三、优秀科学幻想绘画:
四、优秀组织奖:季延中学、养正中学、晋江市第一中学、远华中学、季延初级中学、罗山街道古坑小学、晋江市实验小学、
龙湖镇光夏小学
7。

2017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奖名单(高职高专)

2017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奖名单(高职高专)

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以水文化为例 基于特色社团活动的高职院校德育文化建设研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究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研究 城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视域下的中高职,应用型本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 科专业协调发展研究 院 应用型高校核心竞争力发展研究——以山东为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 例 院 高职涉外类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拟奖 等次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英语第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二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体育课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践研究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五方融通”机制在高职院校全员育人中的研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究与实践 我心中的的学校教育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服务学习的理论基础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 探析 院 《中国村庄社会变迁研究——鲁西南老凹张村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 的百年演变史》 院 基于金融资产配置差异的家庭财务状况比较分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析 非线性季节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E-Learning教学资源平台应用研究 基于ISO9001标准构建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 的研究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 —以山东为例 院 “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及培养 路径研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董事会治理要素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来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企业采购与付款循环业务内部控制审计研究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4ꎬ56(3):115~119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4.03.015收稿日期:2023-03-0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1400600ꎬ2023YFE0123000ꎬ2023YFD1401200)ꎻ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LZGC017)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2202313)ꎻ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ZR2021QC184)作者简介:代晓彦(1988 )ꎬ女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天敌与授粉昆虫繁育与应用研究ꎮE-mail:151****7554@163.com通信作者:刘艳(1990 )ꎬ女ꎬ博士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天敌与授粉昆虫繁育与应用研究ꎮE-mail:liu8882@126.com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代晓彦ꎬ陈浩ꎬ王瑞娟ꎬ苏龙ꎬ高欢欢ꎬ郑礼ꎬ翟一凡ꎬ刘艳(农业农村部天敌昆虫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东省蜂业良种繁育中心ꎬ山东济南㊀250100)㊀㊀摘要:为了调查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的生物学特性ꎬ本研究对1~10日龄毛锤角细蜂成虫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及其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雌性比进行统计ꎬ同时对寄生后黑腹果蝇蛹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ꎮ结果表明ꎬ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有显著差异ꎬ7日龄寄生率最高ꎬ为(58.89ʃ2.94)%ꎬ1日龄寄生率最低ꎬ仅为(30.00ʃ1.94)%ꎬ但对毛锤角细蜂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雌性比没有显著影响ꎮ黑腹果蝇蛹被毛锤角细蜂寄生后ꎬ重量显著降低ꎮ因此ꎬ1~10日龄毛锤角细蜂成虫均可大量寄生黑腹果蝇蛹ꎬ以7日龄为最佳寄生时期ꎬ这为毛锤角细蜂的大量扩繁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ꎮ关键词:毛锤角细蜂ꎻ黑腹果蝇ꎻ寄生ꎻ日龄ꎻ生物学特性ꎻ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476.3:Q969.548.3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3-0115-05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richopriadrosophilaeatDifferentAgesafterParasitizingDrosophilamelanogasterDaiXiaoyanꎬChenHaoꎬWangRuijuanꎬSuLongꎬGaoHuanhuanꎬZhengLiꎬZhaiYifanꎬLiuYan(KeyLaboratoryofNaturalEnemyInsects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ꎬ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ShandongApicultureBreedingCenterꎬJinan250100ꎬChina)Abstract㊀Inordertostudythe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richopriadrosophilaeatdifferentagesafterparasitizingDrosophilamelanogasterꎬthisexperimentwasconductedtoinvestigatetheparasiticrateof1~10 ̄day ̄oldT.drosophilaeadultsonD.melanogasterpupaeꎬthedevelopmentdurationandfemaleproportionofT.drosophilaeoffspringꎬandthedynamicchangeofpupaeweightofD.melanogasterafterparasitizedbyT.dros ̄ophilae.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parasiticratebetweendifferentagesofT.drosophilaeonD.melanogasterpupae.Theparasiticrateof7 ̄day ̄oldT.drosophilaewasthehighest(58.89ʃ2.94)%ꎬandthatof1 ̄day ̄oldT.drosophilaewasthelowest(30.00ʃ1.94)%.HoweverꎬagesofT.dros ̄ophilaehadnosignificanteffectondevelopmentaldurationandfemaleproportionofitsoffspringafterparasiti ̄zingD.melanogasterpupae.InadditionꎬtheweightofD.melanogasterpupaewassignificantlyreducedafterparasitizedbyT.drosophilae.ItwasconcludedthatD.melanogasterpupaecouldbeparasitizedby1~10 ̄day ̄oldT.drosophilaeadultsꎬofwhichꎬtheagein7dayswasoptimum.Theseresultscouldprovidetheoreticalba ̄sesforbreedinginquantityandapplicationofT.drosophilae.Keywords㊀TrichopriadrosophilaeꎻDrosophilamelanogasterꎻParasitizeꎻAgeindaysꎻBiologicalcharac ̄teristicsꎻBiologicalcontrol㊀㊀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和斑翅果蝇(Drosophilasuzukii)ꎬ均属双翅目(Diptera)果蝇科(Drosophilidae)ꎬ是葡萄㊁樱桃㊁杨梅等浆果的重要害虫[1]ꎬ但两种果蝇具有生态位分离的特点ꎮ黑腹果蝇虫体小ꎬ繁殖力强ꎬ生活周期短ꎬ世代重叠ꎬ喜取食腐烂果实ꎻ而斑翅果蝇则偏爱于在新鲜的水果中产卵ꎬ孵化为幼虫后取食果肉ꎬ造成果实腐烂ꎬ进而引发病原菌的侵染ꎬ因此斑翅果蝇对水果的危害更为严重[2]ꎮ目前斑翅果蝇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ꎬ但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等问题不容忽视[3]ꎬ采用天敌寄生蜂等生物防治手段则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ꎬ被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ꎮ目前ꎬ国内外对果蝇寄生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布拉迪小环腹瘿蜂(Leptopilinaboulardi)㊁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vindemiae)和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drosophilae)[3-5]ꎮ其中ꎬ毛锤角细蜂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毛锤角细蜂科(Diapri ̄idae)毛锤角细蜂属(Trichopria)[6-8]ꎬ是一种蛹期寄生蜂ꎬ能够轻易在斑翅果蝇蛹上寄生并成功发育[9]ꎬ广泛分布于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地区[10-11]㊁西班牙和意大利[12]等欧洲地区ꎬ以及墨西哥和美国[13]等北美洲地区ꎮ斑翅果蝇和黑腹果蝇均可被毛锤角细蜂寄生[14]ꎬ因此ꎬ黑腹果蝇可以作为斑翅果蝇的替代寄主ꎬ用于饲养毛锤角细蜂ꎬ从而进行斑翅果蝇的防治ꎮ目前国内对毛锤角细蜂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ꎬ主要对其种类㊁生物学特性㊁寄生机制及生防潜力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ꎬ对不同日龄的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蛹寄生特性的影响研究甚少ꎮ本研究以毛锤角细蜂和黑腹果蝇的寄生体系为试验材料ꎬ研究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效率㊁发育历期及后代雌性比等生物学特性ꎬ寻找最合适的寄生日龄ꎬ提高室内繁育和田间应用时的寄生效率ꎻ并对寄生后黑腹果蝇蛹的重量进行测量分析ꎬ以确定规模化繁育毛锤角细蜂时收集的最佳时间ꎬ以期为杨梅㊁樱桃㊁葡萄等果园斑翅果蝇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供试虫源毛锤角细蜂和黑腹果蝇均采集于山东省济南市仲宫实验基地ꎬ饲养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气候室ꎬ室内温度25~27ħꎬ相对湿度为(60ʃ5)%ꎬ光周期14Lʒ10Dꎮ黑腹果蝇蛹的获得:使用100目纱网制作边长30cm的正方体蝇笼饲养成蝇ꎬ在蝇笼中放置装有人工饲料的果蝇产卵盘(长30cmꎬ宽13cmꎬ高2cm)ꎮ人工饲料以玉米粉㊁酵母粉㊁蔗糖㊁琼脂㊁苹果㊁香蕉等为主要材料配制而成ꎮ24h后取出成虫ꎬ待产卵盘中卵发育至预蛹ꎬ用于寄生试验ꎮ毛锤角细蜂的饲养:将30对羽化后的寄生蜂(雌雄比为1ʒ1)放置在饲养瓶(高20cmꎬ直径13cm)中ꎬ用30%的蜂蜜水为成蜂补充营养ꎮ将100头黑腹果蝇蛹置于饲养瓶中供寄生蜂裸寄生ꎬ寄生72h后取出寄生蜂ꎬ用棉布封口ꎬ待下一代羽化成蜂ꎮ挑取羽化24h内的雌㊁雄蜂用于试验ꎮ1.2㊀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后果蝇蛹的重量变化在上述饲养条件下ꎬ收集1对羽化24h内的雌蜂和雄蜂ꎬ放入塑料养虫杯中(高5.5cmꎬ底部直径7cmꎬ开口直径9.5cm)ꎬ接入30头黑腹果蝇预蛹用于寄生ꎮ24h后转移寄生蜂至装有新鲜果蝇预蛹的塑料养虫杯中ꎬ连续重复此操作至第10天ꎮ每天称量寄生蛹的重量ꎬ直至出蜂ꎬ以未寄生蛹为对照ꎮ每处理设5个重复ꎮ1.3㊀毛锤角细蜂的寄生率、发育历期和雌性比统计将每天收集到的30头寄生蛹继续饲养直至羽化ꎬ分别统计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的寄生率以及后代的发育历期(自卵发育至成虫羽化所需时间)和雌性比ꎮ以未寄生蛹作为对照ꎬ每处理设5个重复ꎮ寄生率(%)=被寄生的寄主蛹数量/每处理供试寄主蛹数量ˑ100ꎮ1.4㊀数据处理与分析在SPSS软件中采用方差分析法统计分析数据ꎬ采用Tukey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性分析ꎬP<0.05表示差异显著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有显著影响(F9ꎬ18=3.737ꎬP<0.05)ꎮ1~10日龄毛锤角细蜂均可寄生黑腹果蝇蛹ꎬ1日龄时寄生率最低ꎬ为(30.00ʃ1.94)%ꎬ1~3日龄寄生率随龄期增加而提高ꎻ4日龄降低ꎬ4~10日龄先增加后降低ꎬ7日龄时达到最高ꎬ为(58.89ʃ2.94)%ꎬ显著高于1日龄ꎬ但与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图1)ꎮ61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0.05水平上差异显著ꎬ下同ꎮ图1㊀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对黑腹果蝇蛹的寄生率2.2㊀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雌性比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后ꎬ其后代发育历期显著延长(F10ꎬ22=21.065ꎬP<0.01)ꎬ为20.36~22.68dꎬ但不同日龄间差异不显著(图2A)ꎻ后代雌性比没有显著差异(F9ꎬ20=2.170ꎬP=0.072)ꎬ10日龄的后代雌性比最低ꎬ为(51.42ʃ1.52)%(图2B)ꎮ2.3㊀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后黑腹果蝇蛹的重量变化被寄生蜂寄生后ꎬ果蝇蛹的每日重量变化显著(F=4.927~30.272ꎬP<0.05)ꎮ由图3可见ꎬ随图2㊀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后代的㊀㊀发育历期(A)和雌性比(B)图3㊀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后黑腹果蝇的蛹重71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代晓彦ꎬ等: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着发育时间的延长ꎬ蛹重逐渐减小ꎮ其中ꎬ2日龄寄生蜂产卵后第1天蛹重为(1.11ʃ0.10)mgꎬ而出蜂前的蛹重为(0.39ʃ0.10)mgꎬ失重量较高ꎬ存在显著差异(P<0.05)ꎮ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ꎬ未被寄生的果蝇蛹重逐渐降低ꎬ且存在显著性差异(F=4.601ꎬP<0.05)ꎬ但其失重量偏小ꎬ第1天的蛹重为(1.09ʃ0.04)mgꎬ果蝇羽化前蛹体重为(0.91ʃ0.03)mgꎻ寄生蛹重量明显小于未寄生蛹ꎮ3㊀讨论与结论毛锤角细蜂是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的专性寄生蜂[10-11ꎬ14-16]ꎮ本研究结果表明ꎬ单头果蝇蛹仅能出蜂1头ꎬ使用黑腹果蝇蛹为寄主时ꎬ毛锤角细蜂平均产卵期为10dꎬ与杨健[14]的研究结果一致ꎬ但平均每只毛锤角细蜂雌虫一生可以寄生约100个果蝇蛹ꎬ与杨健的研究结果不同ꎬ这可能与寄主的质量或者饲养条件有关ꎮ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后ꎬ其后代发育历期和雌性比没有显著差异ꎬ说明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所产卵对后代的发育历期和雌性比没有影响ꎮ当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后ꎬ蛹的重量明显减小ꎮ有研究表明ꎬ寄主的生长发育延缓和体重变小可能受到其体内的技术平衡[17-18]以及取食行为等因素调节[19]ꎻ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后ꎬ不同程度上激活了寄主的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ꎬ该现象可能与寄生时对黑腹果蝇蛹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有关ꎬ并且延迟黑化反应发生ꎬ降低黑色素对其的侵害[14]ꎮ此外ꎬ通过观察寄生前后果蝇的状态发现ꎬ果蝇蛹被寄生后ꎬ仅余蛹壳和灰黑色的蛹便ꎬ未有成形的蛹组织存在ꎬ可以推测毛锤角细蜂寄生后ꎬ逐渐蚕食寄主组织ꎬ利用寄主充足的营养完成自身的发育ꎮ本研究以毛锤角细蜂和黑腹果蝇寄生体系为对象ꎬ对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的寄生量㊁寄生率㊁后代发育历期及雌性比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ꎬ确定1~10日龄的毛锤角细蜂均可用于繁育后代ꎮ此外ꎬ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后ꎬ寄主的生长发育和体重都受到了显著影响ꎬ结果为后续深入研究寄生蜂调控寄主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ꎬ为毛锤角细蜂规模化繁育及其在杨梅㊁樱桃㊁葡萄等果园斑翅果蝇的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张治军ꎬ郦卫弟ꎬ贝亚维ꎬ等.温度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㊁繁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ꎬ2013ꎬ25(3):520-525.[2]㊀MilanNFꎬKacsohBZꎬSchlenkeTA.Alcoholconsumptionasself ̄medicationagainstblood ̄borneparasitesinthefruitfly[J].CurrentBiologyꎬ2012ꎬ22(6):488-493.[3]㊀StacconiMVRꎬBuffingtonMꎬDaaneKMꎬetal.HoststagepreferenceꎬefficacyandfecundityofparasitoidsattackingDro ̄sophilasuzukiiinnewlyinvadedareas[J].BiologicalControlꎬ2015ꎬ84:28-35.[4]㊀KaçarGꎬWangXGꎬBiondiAꎬetal.LinearfunctionalresponsebytwopupalDrosophilaparasitoidsforagingwithinsingleormultiplepatchenvironments[J].PLoSONEꎬ2017ꎬ12(8):e0183525.[5]㊀周思聪ꎬ陈佳妮ꎬ庞兰ꎬ等.布拉迪小环腹瘿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寄生对黑腹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昆虫学报ꎬ2018ꎬ61(9):40-46.[6]㊀CiniAꎬIoriattiCꎬAnforaG.AreviewoftheinvasionofDro ̄sophilasuzukiiinEuropeandadraftresearchagendaforinte ̄gratedpestmanagement[J].BulletinofInsectologyꎬ2012ꎬ65(1):149-160.[7]㊀KasuyaNꎬMitsuiHꎬIdeoSꎬetal.EcologicalꎬmorphologicalandmolecularstudiesonGanaspisindividuals(Hymenoptera:Figit ̄idae)attackingDrosophilasuzukii(Diptera:Drosophilidae)[J].AppliedEntomologyandZoologyꎬ2013ꎬ48(1):87-92. [8]㊀WangXGꎬKaçarGꎬBiondiAꎬetal.Foragingefficiencyandoutcomesofinteractionsoftwopupalparasitoidsattackingtheinvasivespottedwingdrosophila[J].BiologicalControlꎬ2012ꎬ96:64-71.[9]㊀仪传冬.斑翅果蝇1种寄生蜂 毛锤角细蜂的生物学及其快繁与冷藏的基础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ꎬ2019. [10]DaaneKMꎬWangXGꎬBiondiAꎬetal.Firstexplorationofpar ̄asitoidsofDrosophilasuzukiiinSouthKoreaaspotentialclassi ̄calbiologicalagents[J].JournalofPestScienceꎬ2016ꎬ89(3):823-835.[11]WangXGꎬKaçarGꎬBiondiAꎬetal.Life ̄historyandhostpref ̄erenceofTrichopriadrosophilaeꎬapupalparasitoidofspottedwingdrosophila[J].BioControlꎬ2016ꎬ61(4):387-397. [12]GabarraRꎬRiudavetsJꎬRodriguezGAꎬetal.ProspectsforthebiologicalcontrolofDrosophilasuzukii[J].BioControlꎬ2015ꎬ60:331-339.[13]MazzettoFꎬMarchettiEꎬAmiresmaeiliNꎬetal.Drosophilapara ̄sitoidsinnorthernItalyandtheirpotentialtoattacktheexoticpestDrosophilasuzukii[J].JournalofPestScienceꎬ2016ꎬ89(3):1-14.[14]杨健.一种果蝇蛹期寄生蜂的发现㊁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防潜力的初探[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7.81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15]ChabertSꎬAllemandRꎬPoyetMꎬetal.AbilityofEuropeanpar ̄asitoids(Hymenoptera)tocontrolanewinvasiveAsiaticpestꎬDrosophilasuzukii[J].BiologicalControlꎬ2012ꎬ63(1):40-47.[16]ZhuCJꎬLiJꎬWangHꎬetal.Demographicpotentialofthepu ̄palparasitoidTrichopriadrosophilae(Hymenoptera:Diapri ̄idae)rearedonDrosophilasuzukii(Diptera:Drosophilidae)[J].JournalofAsia ̄PacificEntomologyꎬ2017ꎬ20(3):747-751.[17]ThummelCS.MolecularmechanismsofdevelopmentaltiminginC.elegansandDrosophila[J].DevelopmentalCellꎬ2001ꎬ1(4):453-465.[18]RiddifordLMꎬHirumaKꎬZhouXFꎬetal.Insightsintothemo ̄lecularbasisofthehormonalcontrolofmoltingandmetamor ̄phosisfromManducasextaandDrosophilamelanogaster[J].Insect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ꎬ2003ꎬ33(12):1327-1338.[19]MortonGJꎬCummingsDEꎬBaskinDGꎬetal.Centralnervoussystemcontroloffoodintakeandbodyweight[J].Natureꎬ2006ꎬ443(7109):289-295.91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代晓彦ꎬ等:不同日龄毛锤角细蜂寄生黑腹果蝇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重大成果奖经济学规制经济学沿革的内在逻辑及发展方向作者:张红凤(山东财经大学)杨慧(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管理学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作者:张玉明(山东大学)刘德胜(齐鲁工业大学)段升森(山东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一等奖经济学城乡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作者:徐同文(齐鲁工业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R&D资源约束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国际技术扩散和内生需求视角项目负责人:李平(山东理工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0年10月管理学基于前景理论和不确定语言变量的区间概率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研究作者:刘培德(山东财经大学)金芳(山东财经大学)张新(山东财经大学)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年第4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基于转型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作者:张卫国(山东社会科学院)任燕燕(山东大学)花小安(广发银行南通分行) 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政治学政党政治论作者:王韶兴(山东大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法学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作者:汪全胜(山东大学(威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量刑治理的模式之争——兼评量刑的两个指导“意见”作者:周长军(山东大学)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哲学社会学虚拟生存论作者:贾英健(山东省委党校)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基于对山东省一项问卷的调查作者:陈岱云(济南大学)胡令安(山东省荣军医院)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文学语言学齐鲁古典戏曲全集作者:陈公水(山东理工大学)徐文明(山东理工大学)张英基(山东理工大学) 中华书局2011年9月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作者:张可礼(山东大学)凤凰出版社2011年9月文化学全泰山诗作者:袁爱国(泰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泰山出版社2011年12月教育学制度道德教育论作者: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道德教育的非知识化路径作者:谭维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中国体育组织文化建设与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负责人:王玉珠(聊城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08年10月历史学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作者:曹胜强(枣庄学院)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作者:傅永聚(曲阜师范大学)任怀国(潍坊学院)中华书局2011年9月乡遂之制与西周春秋之乡村形态作者:马新(山东大学)文史哲2010年第3期应用与普及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作者:王志东(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朱孔来(济南大学)李静静(莱芜银监局)乐菲菲(济南大学)统计研究2011年第9期二等奖经济学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作者:宋士云等(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从数量时代到品质时代: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及其物流保障作者:钱乃余(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9月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作者:钱先航(山东大学)曹廷求(山东大学)李维安(南开大学)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行政管理体制的选择作者:尹振东(山东大学)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农用水权的界定、实施效率及其改进策略作者: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11期合作性竞争行为与合作性竞争绩效的关系:联盟结构的中介效应分析作者:冯文娜(山东大学)杨蕙馨(山东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2期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作者:臧旭恒(山东大学)赵明亮(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6期分割生产与产业内贸易:一个基于DS垄断竞争的模型作者:高越(山东理工大学)李荣林(南开大学)世界经济2008年第5期基于DEMATEL的不同类型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来自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和陕西五省农户的调查作者:李中东(山东工商学院)孙焕(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3期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作者:胡元木(山东财经大学)赵新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研究2011年第10期管理学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2011作者:王竹泉(中国海洋大学)孙建强(中国海洋大学)孙莹(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变迁与改革研究作者:王兆君(青岛科技大学)刘文燕(东北林业大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制度创新与企业成长研究作者:徐向艺(山东大学)杨蕙馨(山东大学)钟耕深(山东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模型与方法研究作者:温国锋(山东工商学院)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一类新型聚类方法及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赵培忻(山东大学)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11年11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方慧(山东财经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10月基于风险分担机制变迁的美国次贷危机形成与扩散机理及其启示研究项目负责人:马宇(山东工商学院)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8月知识属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作者:王长峰(山东交通学院)韩艳(山东交通学院)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2011年第9期实体资本跨国流动对东道国行业工资趋同化的影响作者:范爱军(山东大学)刘伟华(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管理世界2010年3月产品异质与汽车行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选择——基于需求的视角作者:孙江永(山东科技大学)王新华(山东科技大学)管理世界2011年第5期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作者:王爱国(山东财经大学)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政治学论列宁资本主义观的主导倾向作者:李述森(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作者:包心鉴(济南大学)王韶兴(山东大学)刘德军(齐鲁工业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研究作者:张祥云(聊城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控制力·思想政治教育作者:李合亮(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8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特征作者:高继文(山东师范大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8期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赵付科(山东财经大学)于艳艳(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1期法学人权与贸易关系研究作者:樊静(烟台大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6月环境犯罪论作者:赵星(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作者:杨道波(聊城大学)政法论坛2011年第4期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趋势及防控对策作者:王庆功(泰山学院)东岳论丛2011年第1期从财产权保障视角论我国的宪法财产权条款作者:房绍坤(烟台大学)王洪平(烟台大学)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研究作者:肖立梅(山东政法学院)河北法学2009年第3期“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研究作者:桑本谦(中国海洋大学)中外法学2011年第1期哲学社会学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作者:公维才(聊城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家庭中的心理健康研究作者:牛荣华(青岛大学)蔡晓红(青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作者:邢占军(山东大学)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主体性、世界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者:宫源海(宫元海)(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由新出简帛《忠信之道》、《从政》看子张与子思之师承关系作者: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2011年第7期意识形态话语权、科学性与党性——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三题作者:单卫华(山东警察学院)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困难救助研究项目负责人:崔树义(山东社会科学院)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10月文学语言学雕像是怎样塑成的——“左联五烈士”史迹综述作者:赵歌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史哲2009年第1期关于从“左联五烈士”向“龙华二十四烈士”的还原作者:曹振华(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作者:顾广梅(山东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文化视角下的元杂剧作者:徐雪辉(曲阜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源流——明代中叶到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的变迁作者:季桂起(德州学院)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作者:柴焰(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11月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作者:鞠玉梅(曲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6月先秦进谏制度与怨刺诗及《诗》教之关系作者:刘怀荣(青岛大学)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基于对应语料库的英译汉语言特征分析作者:秦洪武(曲阜师范大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作者:贺仲明(山东大学)求是学刊2011年第1期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孙丽君(山东财经大学)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京派”的终结和战后中国文学的转型作者:黄万华(山东大学)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构式分析作者:唐雪凝(曲阜师范大学)张金圈(曲阜师范大学)语言科学2011年第2期文化学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于军(鲁东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9月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作者:张士闪(山东大学)思想战线2011年第2期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作者:苑秀丽(青岛大学)刘怀荣(青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反思与重构:西方传播理论的人学解读作者:李欣人(山东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儒学与人的发展作者:涂可国(山东社会科学院)齐鲁书社2011年10月中国大学学报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研究作者:尹玉吉(山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论原始宗教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影响——以“绝地天通”“铸鼎象物”为例作者:江林昌(烟台大学)东岳论丛2010年第10期关于“踏歌”的文献考释研究作者:岳音(山东师范大学)东岳论丛2011年第4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军事动因作者:赵玉(济南大学)陈炎(山东大学)东岳论丛2008年第3期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和声技法及其创新作者:刘冬云(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研究2011年第4期论南阳汉画像的乐舞形态及音乐文化特征作者:陈欣(山东师范大学)黄钟2008年第3期教育学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作者: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作者:苏守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教授委员会:学术权力主导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作者:毕宪顺(鲁东大学)赵凤娟(山东工商学院)甘金球(山东工商学院)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作者:李波(临沂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转换及价值重构作者:刘玉静(山东财经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青少年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作者:徐夫真(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报2011年第4期互助协同发展: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康淑敏(曲阜师范大学)李保强(曲阜师范大学)马秀峰(曲阜师范大学)李允(曲阜师范大学) 姜丽静(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我们该怎样做研究——对课程与教学论主流研究范式的反思作者:马勇军(青岛大学)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7期中国近代体育发展阶段的历史审视——一种身体社会学视角作者:程卫波(鲁东大学)孙波(浙江工业大学)体育科学2011年第3期交往不良儿童人际归因特点分析及其干预训练项目负责人:韩仁生(曲阜师范大学)教育部社科司2011年12月历史学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作者:吕桂霞(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民主革命先驱宋绍唐作者:刘晓焕(山东社会科学院)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中国吏部研究作者:安作璋(山东师范大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3月直隶惊雷--辛亥革命在京津冀作者:赵润生(聊城大学)马亮宽(聊城大学)天津人民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治吏与“和平”——论康熙“中正和平”之道对吏治的影响作者:成积春(曲阜师范大学)史学集刊2011年第4期西周王朝早期的东方军事重镇:山东高青陈庄遗址的古植物证据作者:靳桂云(山东大学)郑同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长江(中科院植物所)王传民(长沙市考古研究所)高明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学通报2011年第35期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作者:徐畅(山东大学)思想战线2011年第5期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论清代《四书》学的学术转向与道统传承作者:朱修春(山东大学)哲学研究2011年第7期应用与普及音乐鉴赏作者:刘晓静(山东艺术学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山东社会蓝皮书2012年: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作者:李善峰(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作者:李靖莉(滨州学院)陈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11年9月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刘兴云(山东财经大学)省科技厅2011年12月山东省领导干部法律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作者:赵泉(省委党校)王巨新(省委党校)省领导批示2011年3月新农村“合村并居”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项目负责人:周晨虹(济南大学)省社科规划办2011年12月基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医疗事故与纠纷管理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刘亚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省社科规划办2011年12月三等奖经济学中美宏观调控范式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案例作者:盛美娟(烟台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财政分权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作者:马静(山东财经大学)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2月质量成本、收入分配与垂直产品差异研究作者:高建刚(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与定价研究作者:游桂云(中国海洋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Renminbi Going Global(人民币国际化)作者:陈晓莉(山东大学)张贤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China&World Economy2011年第2期中国烟草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作者:杨骞(山东财经大学)刘华军(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Bank loans and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VAR/VECM approach(银行信贷与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应-VAR/VECM方法)作者:孙立新(山东大学)J.L.Ford(伯明翰大学) D.G.Dickinson(伯明翰大学)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年第25期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作者:张可成(山东女子学院)王孝莹(山东财经大学)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2期工农业关系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计量学再考察--兼与姚洋、郑东雅商榷作者:孙圣民(山东大学)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Optimal Dividend Payment Strategy under Stochastic Interest Force(随机利息力下的最优红利策略)作者:赵霞(山东财经大学)张波(中国人民大学)毛泽春(山东财经大学) Quality&Quantity2007年第4期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缘何偏离国际经验--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解释作者:曾蓓(山东工商学院)崔焕金(山东工商学院)财贸研究2011年第5期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作者:朱启荣(山东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述评作者:赵明亮(山东财经大学)臧旭恒(山东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作者:刘华军(山东财经大学)闫庆悦(山东财经大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山东省物流业布局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董建才(山东英才学院)省科技厅2011年12月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基础与政策选择——基于“无嫉妒主义”公平观念的角度作者:辛波(山东工商学院)牛勇平(山东工商学院)严兵(南开大学)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9期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决定因素实证分析作者:公茂刚(山东理工大学)王学真(山东理工大学)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8期管理学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制度设计作者:钟永光(青岛大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作者:王庆金(青岛大学)曹艳华(青岛大学)周雪(青岛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中国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作者:杨海兰(山东建筑大学)Chandos Publishing出版社,英国牛津2011年11月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作者:陈加奎(齐鲁工业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科研方法论作者:刘新民(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循环经济与发展绿色物流研究作者:王倩(烟台大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年4月残疾与劳动力市场:中国城镇男性的证据作者:解垩(山东大学)管理世界2011年第4期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区域差异研究作者:张全景(曲阜师范大学)欧名豪(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9期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行为模式研究作者:辛琳琳(临沂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第1期转轨期财政政策与就业政策:冲突抑或搭配作者:贾海彦(山东财经大学)改革2007年第5期利用FDI增强我国绿色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与思路探讨作者:张伟(济南大学)管理世界2011年第12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关系——基于山东省2421位农业转移劳动力调查资料的分析作者:张务伟(山东女子学院)张福明(聊城大学)杨学成(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3期服务补救中顾客情绪对顾客满意之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郑丹(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第3期股票期权激励契约合理性及其约束性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作者:徐宁(山东大学)徐向艺(山东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2期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研究——以山东省2200家企业调查为例作者:辛杰(山东大学)预测杂志社2008年第6期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竞合关系分析——基于15省(市)的761份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作者:孙世民(山东农业大学)陈会英(山东农业大学)李娟(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6期团队氛围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作者:刘冰(山东大学)谢凤涛(山东大学)孟庆春(山东大学)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11期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耦合演化机理与推进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王玉梅(青岛科技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8月分布式领导的动力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梁东荣(泰山医学院)省科技厅2011年12月政治学传统人伦关系与转型期乡村基层政治运作——以南镇为中心的考察作者:孔德永(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作者:孙文亮(曲阜师范大学)李安增(曲阜师范大学)铁省林(曲阜师范大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话语政治: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符号权力运作作者:纪程(鲁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者:魏宪朝(聊城大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11月毛泽东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作者:张士海(山东大学)施秀莉(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双边同盟体系制约下的东亚地区主义:困境与趋向作者:刘昌明(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1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动力分析与路径选择项目负责人:赵金鹏(山东理工大学)省社科规划办2011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马全江(滨州学院)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1年12月试析我国农民组织优化的趋势及动力机制作者:高宝琴(山东工商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2期“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探析作者:原丽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荣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法学宪政宽容论作者:门中敬(青岛大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9月物权法原理与案例研究作者:王连合(临沂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我国海洋生态恢复法律制度研究作者:田其云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土地征收救济机制研究:以美国为参照系作者:章彦英(山东财经大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我国罪数理论之基本问题研究作者:陆诗忠(烟台大学)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新中国宪法政治回顾与展望作者:肖金明(山东大学)文史哲2011年第6期精神鉴定意见的司法判定作者:张爱艳(山东政法学院)法学论坛2010年第4期Ship Recycling and Marine Pollution(船舶回收与海洋污染防治)作者:张晏瑲(山东大学)O.S.Durak(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王楠楠(山东大学)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0年第9期美国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借鉴作者:张福德(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1期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内容的变迁——以三对概念的对比为线索作者:侯学勇(山东政法学院)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宪法解释的创造性作者:马洪伦(曲阜师范大学)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物权变动制度视野中的政治哲学意蕴作者:刘经靖(烟台大学)当代法学2011年第2期哲学社会学“自由个性”及其历史生成研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整体解读的新视角作者:王盛辉(山东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作者:李霞(德州学院)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论语》歧解辑录作者:高尚举(曲阜师范大学)张诒三(曲阜师范大学)杨秀娟(曲阜师范大学) 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6月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复杂性原则作者:宋超(山东理工大学)栾贻信(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马克思主义军事著作在中国的编译与研究史概述作者:董嫱嫱(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如何理解涉身认知。

新鲜出炉的《菏泽市第2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

新鲜出炉的《菏泽市第2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

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文件菏社科评奖〔2012〕2号★关于表彰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为了繁荣我市社会科学事业,充分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鼓励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经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评审,决定授予《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孔子的率真个性》等7项成果一等奖,授予《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等26项成果二等奖,授予《浅谈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的关系》等57项成果三等奖,授予47项成果入选奖。

希望获奖人员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获奖人员为榜样,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附件: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2012年9月19日附件: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一等奖(7项)论文类(3项)1、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孔子的率真个性作者:张存金(菏泽学院)《齐鲁学刊》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作者:葛继才(市财政局)《中国财政信息资料》3、近代山东反帝反封建民歌述略作者:闫永丽(菏泽学院)《音乐创作》应用类(2项)4、以科技创新大突破推动菏泽工业大跨越——关于我市工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者:高继山、张明宪、陶福占、祁祥、高奂文(市政府研究室、市科技局)《菏泽政务》5、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优化创新管理研究作者:张素云、郭瑞娜、王盛、郭宝申、张养珍(菏泽学院)省科技厅课题结项著作类(2项)6、菏泽百年名人大观作者:管玉田(市知名人士协会)团结出版社7、大学英语视听说立体教程作者:何常丽、孙洪波、王君仪、刘凤灵、张艳君(菏泽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二等奖(26项)论文类(15项)8、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作者:张培建(市委党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9、从语言决定论到思维强势说——从中英语言对比看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作者:朱志美(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10、论歌剧《党的女儿》的中国民族风格作者:靳晓莉(菏泽学院)《艺术评论》11、转方式调结构财政大有可为作者:楚喜斌、陶祥松、王伟(市财政局)《山东财政研究》12、旅游业区域发展差异的主成分分析——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作者:洪梅香(菏泽学院)《湖北农业科学》13、《雷雨》的召唤结构作者:刘凤芹(菏泽学院)《文艺理论与批评》14、菏泽市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季福田(市委党校)《产业与科技论坛》15、储望华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初探作者:刘水(菏泽学院)《湘潮》16、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派的大学教育观作者:曹金祥(菏泽学院)《现代大学教育》17、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解析作者:张连义(菏泽学院)《文艺争鸣》18、菏泽枣梆的传承与发展作者:李梦华(菏泽学院)《戏剧文学》19、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白学东(菏泽学院)《现代经济信息》20、生存权与发展权比较视域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者:刘立明(菏泽学院)《贵州大学学报》2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尝试作者:毕国珍(菏泽学院)《教学与管理》2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之管见作者:程慧敏(菏泽学院)《群文天地》应用类(8项)23、高校科研考核评定机制研究作者:林宪杰、田丰、马超(菏泽学院)省社科联课题结项24、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实践研究作者:康卫国、王福显、田丰、马超(菏泽学院)省社科联课题结项25、关于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初步研究作者:赵晓英、吴光炜、刘志飞、于恒园(市发改委)《山东宏观经济研究》26、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对策研究作者:贺珍瑞、李宁、胡桂红、卢智慧、司新云(菏泽学院)省科技厅课题结项27、唤醒沉睡的农村资产——关于巨野县推广农村房屋登记情况的调查作者:张明宪、侯居良、吴洪波(市政府研究室、巨野县政府办公室)《决策参阅》28、关于我市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者:李克和、张力、梁东升、苏陶成(市委政研室)《研究与参考》29、建立三三四四机制构建群众工作新格局作者:鲁志成(成武县委)《决策参阅》30、打造医药产业集群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作者:张福龙(牡丹区政府)《东方行政》著作类(3项)31、菏泽文学30年作者:邵子华、侯德健(菏泽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32、普通话口语教程作者:肖兰英(菏泽学院)科学出版社33、说宋词作者:潘守皎(菏泽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三等奖(57项)论文类(27项)34、浅谈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的关系作者:任伟霞(牡丹区人社局)《中国学术研究》35、积极引领网上舆论走势大力营造和谐网络环境作者:刘军(市委宣传部)《求索》36、大学生法制信仰培育作者:王西阁(菏泽学院)《当代青年研究》37、浅析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吴延亮(菏泽学院)《商业会计》38、论人权保障语境下的捕前羁押制度改革作者:杨永(菏泽学院)《行政与法》39、我国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问题研究作者:郭存德(市委党校)《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40、《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作者:王国真(菏泽学院)《文化与国际语言》41、地区医院图书馆与医学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探讨作者:孙思习、李勇、侯刚健、李玉鹏、赵军(菏泽医专)《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4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作者:杨慧华(市委党校)《经济视角》43、蹦床成套动作腾空高度的时空协同及其训练对策研究作者:朱礼金(菏泽学院)《中国体育科技》44、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张银君(市土地储备中心)《中国城市经济》45、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障碍分析与对策建议作者:贾纪磊(市委党校)《新疆农垦经济》46、制度反腐与制度权威——对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探讨作者:苏东霞(牡丹区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学报》47、孤独的抒写与诠释——也谈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作者:刘洁(菏泽学院)《时代文学》48、论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的不足与完善作者:王贺娟(菏泽学院)《商场现代化》4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运动仿真的功能及发展趋势作者:刘传进(菏泽学院)《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50、试论影响高校图书采购招标项目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作者:冯双玲(菏泽学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51、高校视唱练耳新模式教学研究作者:曾娴(菏泽学院)《扬州大学学报》52、行走的祝勇——祝勇的大散文革命及其局限作者:曹金合(菏泽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学报》53、创业文化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作者:贺民(菏泽学院)《创新与创业教育》54、基层群众党员理想信念问题初探作者:曹金志(市委党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55、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八年回顾与展望作者:韩海英(菏泽学院)《当代教育论坛》56、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我国“阶层固化”研究作者:张养珍(菏泽学院)《全国商情》57、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机制探析作者:张敏(菏泽学院)《中国经贸导刊》58、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模式初探作者:姜风华(菏泽学院)《长春教育学院学报》59、开拓创新抓好落实努力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吴晓凤(市人大常委会)《求索》60、浅谈如何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作者:李建亭(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档案》应用类(17项)61、关于加快巨野至东明经济带开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戴文涛、王伟献、田申、程甲(市委政研室)《研究与参考》62、关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作者:吴光炜(市发改委)《菏泽学院学报》63、严格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菏泽城区住房用地管理和调控工作的实践和思考作者:马剑克、李秀杰、姜继玉(市土地储备中心)《城市建设理论研究》64、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实现民营经济科学发展作者:蔡维超(郓城县人民政府)《山东经济战略研究》65、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作者:罗平、任俊莲、赵爱华、孙蕊、沙漠(菏泽医专)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结项66、单县房地产发展形势调查报告作者:穆杰(单县人民政府)市领导批示67、大学美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作者:田丰、张典兵(菏泽学院)省文化厅课题结项68、关于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作者:赵桦、王伟献、郭庆东、程传业(市委政研室)《研究与参考》69、千方百计压存量控增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作者:张善雨、张明宪、卢朝锋(市经信委、市政府研究室)《山东经济战略研究》70、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调查作者:张平、张明宪、郭志合、王建华、张海新(市卫生局、市政府研究室)《山东经济战略研究》71、关于全市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作者:李海涛、张明宪、郭志合、吴君涛(市政府研究室)《东方行政》72、关于欠发达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卢朝锋、高继山(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菏泽政务》73、建设生态优美乡村打造和谐宜居家园作者:李同、薛国栋、王迪东(单县县政府综合室)《山东经济战略研究》74、关于菏泽城乡居民就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作者:郭志合、张明宪、李迁、李广茂(市政府研究室、市人社局)《决策参阅》75、定陶县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作者:马琳、张烁、李喜莲、李光远、裴桂玲(定陶县委党校)《求索》76、构建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监控动态监控体系建设作者:刘艳芳、赵显航(市会计中心)《求索》77、关于加快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作者:彭建平(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行政研究》著作类(7项)78、教师休闲论作者:王福显(菏泽学院)吉林大学出版社79、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李瑞记(菏泽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80、知识宝典·语文版作者:李明华(鄄城县第十二中学)济南出版社81、班主任工作新论作者:赵玉英、张典兵(菏泽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2、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实务作者:王新建(市教育局)接力出版社83、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作者:桑全喜(菏泽学院)延边大学出版社84、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爱玲(菏泽学院)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小学类(6项)85、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作者:王辉(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学报》86、“六化”高中英语任务教学作者:孟丽丽(菏泽一中)《中小学教育》87、应用现实问题解决切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王庆东(单县北城第一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88、“性价比”较高的球类项目——跑球运动作者:张洪涛(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体育教学》89、学困生转化之我见作者:李军民(菏泽一中)《校本教研》90、小学数学教学中养成教育的探索作者:邓红艳(定陶县冉堌镇中心校)《求索》入选奖(47项)论文类(28项)9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校本培训研究作者:李保勤(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中国成人教育》92、《基础护理学》教师与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者:母文杰、宋艳苹、赵秀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国际护理学杂志》93、略论科学发展观对党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作者:曲磊(定陶县委党校)《理论学刊》9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策略研究作者:钱莹(菏泽学院)《经济研究导刊》95、关于提高县级党校教学质量的思考作者:李光远(定陶县委党校)《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96、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涵(菏泽学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97、菏泽市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作者:牛芳兵(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98、《水浒传》与宋代武术作者:张志雷(菏泽学院)《名作欣赏》99、《国语》中的一价名词作者:杨世勤(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100、简析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作者:刘伟(市会计中心)《现代经济信息》101、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得分类型变化特征的研究作者:王朝信(菏泽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02、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框架与科举功名作者:刘久顺(菏泽学院)《北方文学》103、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探析作者:王盛(菏泽学院)《消费导刊》104、关于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考作者:刘传轩(市财政局)《求索》105、20世纪英国离婚动因的内在考察——基于社会性舆论的转型分析作者:曹瑞臣(菏泽学院)《江南大学学报》106、浅谈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分析作者:石莹(菏泽学院)《大众文艺》107、《洛丽塔》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作者:陈海燕(菏泽学院)《名作欣赏》108、叙事视角在铁凝小说中的运用作者:侯长振(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109、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缘何“瘦身难”作者:周艳丽(市会计中心)《齐鲁社刊》110、林权改革中的矛盾纠纷及其对林地流转的启示作者:张梅(菏泽学院)《法制与社会》111、当文学经典遭遇消费时代——以《荷塘月色》的阅读为例浅谈文学经典阅读的界限作者:侯昕燕(菏泽学院)《名作欣赏》112、中等职业护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作者:宋艳苹、张桂梅(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护理研究》113、中国特色行政学框架研究作者:仝秋银、葛秋香(郓城县嘉华购物有限公司)《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14、菏泽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松兰(市农机局)《山东农机化》115、浅谈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作者:裴桂玲(定陶县委党校)《求索》116、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一点思考作者:王盛楠(菏泽学院)《工会论坛》117、巨野县“十二五”规划展望作者:徐惠丽(巨野县委党校)《求索文集》118、经济房刚性需求对我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一点启示作者:肖作中(菏泽华星油泵油嘴有限公司)《菏泽房产》应用类(16项)119、牡丹区实施“六到位”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作者:李永辉(牡丹区政府)《东方行政》120、“一区多园”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作者:聂元科、文玉生、乔国良(东明县委办公室、东明县政府综合调研室)《东明政报》121、关于全市大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作者:侯居良、祁祥、卢朝锋、尹吉亭、吴君涛(市政府研究室)《菏泽政务》12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作者:郝丕进(市高新区管委会)《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23、从分歧走向统一——论被挂靠单位在挂靠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的法律责任作者:李丰安(定陶县人民法院)《山东省法学会论文集》124、坚持柔性执法服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作者:蔡孝磊、祁祥、高冠山(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府研究室)《决策参阅》125、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做好老年优待工作作者:尹吉亭、郭志合、张正春(市政府研究室、市老龄办)《决策参阅》126、基层国税部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孙明安(定陶县国税局)《山东税务研究》127、关于促进菏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作者:刘志飞、于恒园(市发改委)《菏泽发展论坛》128、以科技防腐为契机搞好我市招投标监管作者:张培芝(市发改委)《求索》129、超前规划高点定位以更大的气魄推进城市化——关于赴苏皖豫五市(县、区)学习考察城建工作的报告作者:祁祥、郑旭、尹吉亭(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督查室)《菏泽政务》130、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及金融形势下关于菏泽市利用外资情况的分析建议报告作者:张晓晨、穆友国、李峰(市发改委)《今日中原》131、菏泽“十二五”石化产业发展思考作者:黄福平、刘宝东(市发改委)《菏泽发展论坛》132、关于菏泽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吴君涛、祁祥、王建民(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应急办)《菏泽发展论坛》133、夯实基础打造高地——关于城区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研和思考作者:王迪东、李同(单县县政府综合室)市领导批示134、满城绿色满目春作者:张洪洲、文玉生、常正(东明县政府办公室、东明县政府综合调研室)《菏泽政务》中小学类(3项)135、换一种方式作者:段志英(牡丹区第二小学)《山东教育》136、地理研究性学习初探作者:祝勇(定陶二中)《求索》137、课件制作中声音的常用编辑技巧作者:哈俊喜(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中小学电教》。

2024年市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市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市社科联年度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____年,市社科联始终坚持党对社联工作的全面领导,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履行社科智库、社团组织服务、社科普及和学术交流等职责,全面推进我市社科事业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充分发挥社科智库的功能作用,秉承“链接政策、服务社会、传播科学”的宗旨,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市民群众提供知识服务、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二、工作亮点1. 全面推进社科智库建设本年度,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社科智库建设。

注重提高智库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参与性,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智库项目。

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了战略研究、政策咨询等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同时,我们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了一批重点课题研究,提升了社科智库的学术水平和研究实力。

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了智库人才培养,提升了智库队伍建设。

2. 加强社科普及和知识服务在社科普及和知识服务方面,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全面展示了社科研究成果和学科前沿。

通过举办社科讲座、学术报告等活动,不断拓宽社科普及渠道,提升了社科普及的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社科知识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为市民群众提供精准的社科知识服务。

开展社科书籍推介活动,扩大了社科图书的覆盖面,推动社科文化的普及。

3. 深化学术交流合作本年度,我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内外高校、智库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我市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

通过这些交流合作,促进了我市社科研究水平的提升,扩大了社科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三、存在的问题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智库建设还需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亟待加快推进。

目前我市智库建设还不够系统、完善,专家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专家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四种花粉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

四种花粉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9):141~147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9.019收稿日期:2022-11-14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授粉昆虫遗传育种 (ZR2021YQ21)ꎻ山东省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DAIT-24)ꎻ烟台市科技计划项目 烟台苹果熊蜂授粉技术研发及示范 (2021XDHZ058)作者简介:吴光安(1989 )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授粉昆虫学ꎮE-mail:wguangan@163.com通信作者:董小林(1978 )ꎬ男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农业昆虫与害虫综合防治ꎮE-mai:dongxl@yangtzeu.edu.cn翟一凡(1984 )ꎬ男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天敌与授粉昆虫的产业化繁育和应用技术及昆虫发育调控机制研究ꎮE-mail:zyifan@tom.com四种花粉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吴光安1ꎬ时成浩2ꎬ董小林1ꎬ王福莲1ꎬ陈浩2ꎬ高欢欢2ꎬ刘艳2ꎬ苏龙2ꎬ孙猛3ꎬ吕召云3ꎬ郑礼2ꎬ翟一凡1ꎬ2(1.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省农林病害虫预警与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湖北荆州㊀434025ꎻ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ꎬ山东济南㊀250100ꎻ3.山东省蚕业研究所ꎬ山东烟台㊀264001)㊀㊀摘要:为明确樱桃花粉㊁梨花粉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对地熊蜂生长发育的影响ꎬ改进熊蜂工厂化繁育的饲料配方ꎬ本试验将四种花粉通过不同配比组合成15种饲料配方ꎬ分别饲喂熊蜂微蜂群ꎬ研究分析其产卵前时间㊁幼虫发育㊁蛹发育及雄蜂出房数量的表现ꎮ结果表明ꎬ不同花粉配方饲料饲喂的熊蜂微蜂群发育不同ꎬ其中饲喂单一种类花粉的微蜂群产卵前时间相对较长ꎬ饲喂含有三种花粉混合饲料的微蜂群产卵前时间相对较短ꎮ以樱桃花粉㊁梨花粉㊁杂花粉混合花粉为饲料的微蜂群ꎬ其雄蜂出房数量最多ꎬ为14.25头ꎻ以杂花粉为饲料的微蜂群ꎬ没有雄蜂出房ꎮ综之ꎬ樱桃花粉㊁梨花粉和杂花粉等比组成的混合饲料饲喂地熊蜂效果最好ꎬ单一杂花粉饲喂会导致地熊蜂发育较差ꎮ关键词:花粉ꎻ地熊蜂ꎻ微蜂群ꎻ发育中图分类号:S894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9-0141-07EffectsofFourSpeciesofPollenonDevelopmentofBombusterrestrisWuGuang an1ꎬShiChenghao2ꎬDongXiaolin1ꎬWangFulian1ꎬChenHao2ꎬGaoHuanhuan2ꎬLiuYan2ꎬSuLong2ꎬSunMeng3ꎬLüZhaoyun3ꎬZhengLi2ꎬZhaiYifan1ꎬ2(1.CollegeofAgricultureꎬYangtzeUniversity/Hubei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PestForewarningandManagementꎬJingzhou434025ꎬChinaꎻ2.InstituteofPlantProtectionꎬ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ꎻ3.ShandongInstituteofSericultureꎬYantai264001ꎬChina)Abstract㊀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cherrypollenꎬpearpollenꎬapplepollenandmixedpollenon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Bombusterrestrisꎬandimprovethefeedingformulaformassrearingꎬfourspeciesofpollenweremixedatdifferentproportionstoform15feedingformulasꎬwhichwerefedtoB.terrestrismicrocol ̄onies.Theperformanceofthebumblebeesintermsofpreovipositionperiodꎬlarvaldevelopmentꎬpupaldevel ̄opmentandnumberofmalebeesemergingfromthenestwerestudiedandanalyzed.TheresultsshowedthatthedevelopmentofB.terrestrismicrocoloniesfedwithdifferentfeedswasdifferent.ThepreovipositionperiodofB.terrestrismicrocoloniesfedwithsinglespeciesofpollenwaslongerꎬwhilethatfeedingthemixtureofthreespeciesofpollenwasshorter.Themaximunnumberofmalebeesemergingfromnestwas14.25whenthemi ̄crocolonieswerefedwiththemixtureofcherrypollenꎬpearpollenandmixedpollen.Therewerenomalebeesemergingfromnestwhenthemicrocolonieswerefedwiththemixedpollen.InsummaryꎬthemixtureofcherrypollenꎬpearpollenandmixedpollenwasthebestforthegrowthanddevelopmentofB.terrestrisꎬbutfeedingwithonlymixedpollenꎬtheB.terrestrisdevelopedworse.Keywords㊀PollenꎻBombusterrestrisꎻMicrocolonyꎻDevelopment㊀㊀地熊蜂(Bombusterrestris)属膜翅目(Hyme ̄noptera)蜜蜂科(Apidae)熊蜂属(Bombus)ꎬ常用于设施果菜授粉[1]ꎮ相较于蜜蜂ꎬ熊蜂耐低温㊁趋光性更弱㊁授粉能力强ꎬ可为作物进行声震授粉[2]ꎮ熊蜂授粉可节约大量人工ꎬ提高农作物产量ꎬ提升果实商品性ꎬ减少病害发生几率ꎬ避免激素残留ꎬ促使种植者减少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2-3]ꎮ有研究表明ꎬ熊蜂为植物授粉的价值高达每公顷963美元[4]ꎮ自然条件下ꎬ熊蜂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花粉[5]ꎬ同样在熊蜂工厂化繁育过程中ꎬ天然植物花粉是其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6]ꎮ不同种类植物的花粉其营养成分不同[7-8]ꎬ对熊蜂蜂群的发育影响也各不相同:地熊蜂微蜂群取食单一蒲公英花粉ꎬ其发育状况相对较差[9]ꎻ饲喂板栗花粉的熊蜂幼虫体重高于向日葵花粉[10]ꎻ自然界中ꎬ熊蜂更加喜欢采集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花粉[11-12]ꎮ另外ꎬ饲料中增加油酸的含量可以提高熊蜂的记忆和生存能力[13]ꎬ而脂质含量过高的花粉饲料可能对熊蜂产生负面影响[14-15]ꎮ熊蜂的微蜂群能够用于快捷地检测饲料营养对熊蜂发育的影响ꎬ微群落可以由年龄未知的工蜂建立[16-17]ꎬ也可以用新出房的工蜂建立[18-19]ꎮ与使用日龄较大㊁不同日龄的工蜂相比ꎬ使用新出房的统一日龄的工蜂组建熊蜂微蜂群是研究试验处理效果的最佳选择[20]ꎮ山东省樱桃[21]㊁梨[22]㊁苹果[23]种植区域广㊁面积大ꎬ其花粉可大量获得ꎬ杂花粉也可从泰山和蒙山区域大量获得ꎬ而这四种花粉对地熊蜂蜂群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报道ꎮ本研究以地熊蜂作为试验蜂种ꎬ比较分析樱桃花粉㊁梨花粉㊁苹果花粉㊁杂花粉不同配比组合饲料对地熊蜂微蜂群生长发育的影响ꎬ为工厂化繁育地熊蜂工艺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时间和地点本试验于2022年6月1日至6月30日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天敌与授粉昆虫创新团队实验室进行ꎮ1.2㊀地熊蜂微蜂群的构建供试地熊蜂由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ꎮ熊蜂微蜂群的构建参照Klinger等[20]总结的方法并加以改进ꎮ选择10个群势相当的健康授粉蜂群ꎬ将蜂群内的蛹取出置于网笼内ꎬ待蜂蛹羽化出房后选取体型大小相近的1日龄工蜂共450头置于同一蜂箱中混合饲养ꎬ24h后随机选取5头工蜂组成微蜂群ꎬ共60个微蜂群ꎮ将60个微蜂群分为15组ꎬ每组4个重复ꎬ分别饲喂15种不同配方饲料ꎬ置于温度(26ʃ1)ħ㊁相对湿度(60ʃ5)%的黑暗条件下饲养ꎮ1.3㊀供试花粉及其配比组合供试新鲜樱桃花粉㊁梨花粉㊁苹果花粉均为当年采集蜂花粉ꎬ纯度大于95%ꎻ新鲜杂花粉为当年在泰山蜜蜂养殖场采集ꎬ多为草本植物花粉ꎬ于-20ħ环境下保存ꎮ四种花粉按试验设计比例进行混配ꎬ组成15种花粉配比组合处理(表1)ꎮ㊀㊀表1㊀不同花粉配比处理设计处理花粉种类樱桃梨苹果杂花粉1100020100300104000151/21/20061/201/2071/2001/2801/21/20901/201/210001/21/2111/31/31/30121/31/301/3131/301/31/31401/31/31/3151/41/41/41/41.4㊀饲喂处理每个微蜂群饲喂对应编号的饲料配方和工厂化繁育用糖水ꎮ早上9ʒ00 10ʒ00饲喂花粉团6~8gꎬ糖水100mL左右ꎬ每周饲喂1次ꎮ根据地熊蜂繁殖特性ꎬ所有处理在微蜂群构建第28天时24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图1)终止饲喂ꎬ于-20ħ条件下冷冻处死ꎬ最后将蜂巢解剖并统计相关发育性状指标ꎮ1.5㊀指标观察及统计产卵前时间:每天饲喂蜂群时观察微蜂群情况ꎬ将构建微蜂群到工蜂产第一粒卵的时间视为产卵前时间ꎮ幼虫总数㊁幼虫总重和蛹总数㊁蛹总重:终止饲喂后ꎬ解剖蜂巢ꎬ统计每个微蜂群幼虫㊁蛹总数ꎬ用电子分析天平分别称取幼虫和蛹的总重并计算幼虫平均重和蛹平均重ꎮ出房雄蜂数量:终止饲喂后ꎬ将出房的雄蜂总数量记作出房雄蜂数量ꎮ1.6㊀数据处理与分析利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ꎬ用GraphPadPrism9.4.0作图ꎮ不同处理的产卵前时间㊁幼虫总数㊁幼虫总重㊁幼虫平均重㊁蛹总数㊁蛹总重㊁蛹平均重㊁出房雄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ꎬDuncan s法进行多重比较ꎮ图1㊀15种不同配比花粉饲喂得到的地熊蜂微蜂群蜂巢2㊀结果与分析2.1㊀不同花粉配比对微蜂群工蜂产卵前时间的影响从图2可以看出ꎬ不同花粉配比处理下各微蜂群工蜂均能产卵ꎮ在单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樱桃花粉)产卵前时间最长ꎬ为(5.25ʃ0.25)天ꎬ显著大于其它3个处理ꎬ其它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ꎮ在两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7(樱桃花粉和杂花粉)产卵前时间最长ꎬ为(4.5ʃ0.5)天ꎬ显著大于其它5个处理ꎻ处理8产卵前时间位居第2ꎬ与处理6差异不显著ꎬ但显著大于其它3个处理ꎻ处理6与其它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ꎮ在三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1(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和处理12(樱桃㊁梨花粉和杂花粉)产卵前时间最短ꎬ为2天ꎬ显著低于单种花粉饲喂处理和处理7㊁处理8ꎬ但各个三种花粉混合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ꎮ三种花粉混合处理工蜂的产卵前时间与四种花粉混合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ꎮ2.2㊀不同花粉配比对微蜂群幼虫发育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ꎬ在不同花粉配比处理下ꎬ各处理的幼虫总数㊁幼虫总重㊁幼虫平均重均各不相同ꎮ在单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处理4(杂花粉)幼虫总数最少ꎬ为(25.00ʃ2.35)头ꎬ显著少于处理1(樱桃花粉)和处理2(梨花粉)ꎮ在两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0(苹果花粉和杂花粉)幼虫总数最少ꎬ为(19.00ʃ1.47)头ꎬ显著少于处理5(樱桃㊁梨花粉)和处理6(樱桃㊁苹果花粉)ꎬ其它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ꎮ三种花粉混合和四种花粉混合处理的幼虫总数之间无显著差异ꎮ341㊀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吴光安ꎬ等:四种花粉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柱上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ꎬ下同ꎮ图2㊀不同花粉配比处理下微蜂群工蜂产卵前时间图3㊀不同花粉配比处理下微蜂群幼虫发育表现44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处理4的幼虫总重最小ꎬ为(1.29ʃ0.39)gꎬ其它处理的幼虫总重无显著差异ꎮ在单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各处理的幼虫平均重无显著差异ꎮ在两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0(苹果花粉和杂花粉)幼虫平均重最高ꎬ为(0.20ʃ0.03)gꎬ显著大于其它处理ꎬ其它5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ꎮ三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1(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和处理12(樱桃㊁梨花粉和杂花粉)显著大于处理13(樱桃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和处理14(梨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ꎮ2.3㊀不同花粉配比对微蜂群蛹发育的影响从图4可以看出ꎬ在不同花粉配比处理下ꎬ各处理蛹总数㊁蛹总重㊁蛹平均重均各不相同ꎮ在单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樱桃花粉)和处理2(梨花粉)蛹总数显著大于处理3(苹果花粉)和处理4(杂花粉)ꎮ在两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处理9(梨花粉和杂花粉)和处理10(苹果花粉和杂花粉)蛹总数显著少于其它4个处理ꎬ其它4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ꎮ在三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2(樱桃㊁梨花粉和杂花粉)蛹总数最少ꎬ为(14.75ʃ1.11)头ꎬ显著少于处理11(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和处理13(樱桃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ꎮ图4㊀不同花粉配比处理下微蜂群蛹发育表现541㊀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吴光安ꎬ等:四种花粉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㊀㊀在单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处理3(苹果花粉)和处理4(杂花粉)蛹总重显著小于处理1(樱桃花粉)和处理2(梨花粉)ꎮ在两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9(梨花粉和杂花粉)和处理10(苹果花粉和杂花粉)蛹总重显著小于其它4个处理ꎬ其它4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ꎮ在三种和四种花粉混合饲喂中ꎬ处理12(樱桃㊁梨花粉和杂花粉)蛹总重最小ꎬ为(5.98ʃ0.78)gꎬ显著小于处理11(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㊁处理14(梨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和处理15(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ꎮ处理11(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蛹平均重最大ꎬ为(0.74ʃ0.48)gꎬ其它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ꎮ2.4㊀不同花粉配比对微蜂群雄蜂出房数量的影响从图5可以看出ꎬ在单种花粉饲喂处理中ꎬ4个处理的雄蜂出房数无显著差异ꎮ在两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0(苹果花粉和杂花粉)雄蜂出房数最多ꎬ为(14.25ʃ1.96)头ꎬ显著高于处理8(梨㊁苹果花粉)ꎬ其雄蜂出房数只有(0.25ʃ0.25)头ꎬ其它4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ꎮ三种花粉混合饲喂处理中ꎬ处理11(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和处理12(樱桃㊁梨花粉和杂花粉)雄蜂出房数显著多于处理13(樱桃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和处理14(梨㊁苹果花粉和杂花粉)ꎬ也显著多于四种花粉混合饲喂的处理15ꎮ图5㊀不同花粉配比处理下微蜂群雄蜂出房数量表现3㊀讨论本研究表明ꎬ不同花粉配比饲料对熊蜂发育不同阶段的影响不同ꎬ饲料中增加花粉种类可促使熊蜂提前产卵ꎬ添加杂花粉有利于加快蜂群发育ꎬ即饲喂单一种类花粉ꎬ熊蜂微蜂群产卵较慢ꎬ饲喂含有三种和四种花粉的混合饲料微蜂群产卵较快ꎮ这可能是由于室内繁育过程中ꎬ混合花粉相比单一花粉更能够通过不同植物花粉营养差异弥补单一花粉造成的营养不均衡问题ꎬ从而为熊蜂提供更全面的营养[24-25]ꎮ处理11(樱桃㊁梨㊁苹果花粉)和处理12(樱桃㊁梨花粉和杂花粉)微蜂群各项发育指标相对较好:产卵时间最短ꎬ幼虫数量较少但平均重较高ꎬ蛹数量较少但雄蜂出房数最多ꎬ说明其发育最快ꎮ处理4(杂花粉)微蜂群发育表现较差ꎬ试验结束时尚未有雄蜂出房ꎬ且幼虫和蛹的各项发育指标均处于较低水平ꎮ虽然杂花粉含有多种植物花粉ꎬ但并非饲料中花粉种类越多ꎬ其指标就一定越好ꎬ饲料中的花粉种类多样性并不是饲料质量的决定因素ꎬ与低质量的多种花粉混合饲料相比ꎬ熊蜂取食高质量的单一种类花粉饲料发育得更好[26-27]ꎮTasei等[9]的研究表明ꎬ影响熊蜂发育的营养因素中ꎬ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花粉种类更重要ꎬ同时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ꎬ会抑制熊蜂微蜂群的发育[28]ꎮ本研究仅从宏观生态上比较了不同种类花粉配比饲料对地熊蜂微蜂群发育的影响ꎬ但不同植物花粉的蛋白质㊁脂肪㊁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和各种配比饲料中对蜂群生长发育等起关键作用的64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营养成分尚需做进一步探究ꎮ4㊀结论工厂化繁育过程中ꎬ熊蜂取食的饲料配比关系到成群率㊁繁育效率㊁蜂群授粉能力㊁使用寿命等关键质量指标ꎮ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花粉配比饲料配方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ꎬ筛选出两组较好的花粉配比饲料ꎬ即樱桃花粉㊁梨花粉㊁苹果花粉等比混合配方(处理11)和樱桃花粉㊁梨花粉㊁杂花粉等比混合配方(处理12)ꎬ这两种配方饲料饲喂地熊蜂后ꎬ地熊蜂产卵快㊁发育好ꎬ可应用于熊蜂的工厂化繁育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NationJL.Bumblebees:behaviourꎬecologyꎬandconservation[J].FloridaEntomologistꎬ2010ꎬ93(3):477. [2]㊀黄训兵ꎬ李辉ꎬ代晓彦ꎬ等.熊蜂行为特性与授粉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1ꎬ53(8):130-137. [3]㊀田丽霞ꎬ王甦ꎬ方锡红ꎬ等.传粉蜂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及挑战[J].环境昆虫学报ꎬ2022ꎬ44(5):1143-1153. [4]㊀KleijnDꎬWinfreeRꎬBartomeusIꎬetal.Deliveryofcroppolli ̄nationservicesisaninsufficientargumentforwildpollinatorconservation[J].NatureCommunicationsꎬ2015ꎬ6(1):7414. [5]㊀GoulsonDꎬDarvillB.Nicheoverlapanddietbreadthinbum ̄blebeesꎻarerarespeciesmorespecializedintheirchoiceofflowers?[J].Apidologieꎬ2004ꎬ35(1):55-63. [6]㊀VanderplanckMꎬMoermanRꎬRasmontPꎬetal.Howdoespol ̄lenchemistryimpactdevelopmentandfeedingbehaviourofpolylecticbees?[J].PLoSONEꎬ2004ꎬ9:e86209. [7]㊀RoulstonTHꎬCaneJH.Pollennutritionalcontentanddigesti ̄bilityforanimals[J].PlantSyst.Evol.ꎬ2000ꎬ222:187-209. [8]㊀VaudoADꎬTookerJFꎬPatchHMꎬetal.Pollenprotein:lipidmacronutrientratiosmayguidebroadpatternsofbeespeciesfloralpreferences[J].Insectsꎬ2020ꎬ11:132. [9]㊀TaseiJNꎬAupinelP.Nutritivevalueof15singlepollensandpollenmixestestedonlarvaeproducedbybumblebeeworkers(BombusterrestrisꎬHymenoptera:Apidae)[J].Apidologieꎬ2008ꎬ39:397-409.[10]TaseiJNꎬAupinelP.ValidationofamethodusingqueenlessBombusterrestrismicro ̄coloniesfortestingthenutritivevalueofcommercialpollenmixesbycomparisonwithqueenrightcolo ̄nies[J].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ꎬ2008ꎬ101(6):1737-1742.[11]HanleyMEꎬFrancoMꎬPichonSꎬetal.Breedingsystemꎬpolli ̄natorchoiceandvariationinpollenqualityinBritishherba ̄ceousplants[J].Funct.Ecol.ꎬ2008ꎬ22:592-598. [12]CardozaYJꎬHarrisGKꎬGrozingerCM.Effectsofsoilqualityenhancementonpollinator ̄plantinteractions[J].Psycheꎬ2012ꎬ2012:1-8.[13]MuthFꎬBreslowPRꎬMasekPꎬetal.Apollenfattyaciden ̄hanceslearningandsurvivalinbumblebees[J].Behav.Ecol.ꎬ2018ꎬ29:1371-1379.[14]VaudoADꎬStablerDꎬPatchHMꎬetal.Bumblebeesregulatetheirintakeofessentialproteinandlipidpollenmacronutrients[J].J.Exp.Biol.ꎬ2016ꎬ219:3962-3970.[15]RuedenauerFAꎬRaubenheimerDꎬKessner ̄BeierleinDꎬetal.Bestbe(e)onlowfat:linkingnutrientperceptionꎬregulationandfitness[J].Ecol.Lett.ꎬ2020ꎬ23(3):545-554. [16]盖琴宝ꎬ周志勇ꎬ张红ꎬ等.地熊蜂蜂群发育性状评价及其饲料花粉配比优化[J].应用昆虫学报ꎬ2015ꎬ52(2):333-342.[17]秦加敏ꎬ苏睿ꎬ宋文菲ꎬ等.糖饲料对短头熊蜂工蜂群发育的影响[J].中国蜂业ꎬ2020ꎬ71(7):63-65ꎬ70. [18]KwongWKꎬEngelPꎬKochHꎬetal.Genomicsandhostspe ̄cializationofhoneybeeandbumblebeegutsymbionts[J].Proc.Natl.Acad.Sci.ꎬUSAꎬ2014ꎬ111(31):11509-11514. [19]MeeusIVꎬMommaertsAꎬBillietHꎬetal.Assessmentofmutu ̄alismbetweenBombusterrestrisanditsmicrobiotabyuseofmi ̄crocolonies[J].Apidologieꎬ2013ꎬ44:708-719.[20]KlingerEGꎬCampAAꎬStrangeJPꎬetal.Bombus(Hymenop ̄tera:Apidae)microcoloniesasatoolforbiologicalunderstand ̄ingandpesticideriskassessment[J].EnvironmentalEntomol ̄ogyꎬ2019ꎬ48(6):1249-1259.[21]肖云丽ꎬ唐文颖ꎬ刘存辉ꎬ等.壁蜂及蜜蜂授粉对苹果和大樱桃授粉服务功能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ꎬ2019ꎬ56(6):1235-1242.[22]闫文静.107份山东地方梨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ꎬ2022.[23]张鑫.烟台苹果品牌价值达137.39亿元㊀品牌价值再创新高[J].烟台果树ꎬ2019(1):21.[24]王欢ꎬ徐希莲.熊蜂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ꎬ2018ꎬ61(5):620-626.[25]RyderJTꎬCherrillAꎬThompsonHMꎬetal.Lowerpollennutri ̄tionalqualitydelaysnestbuildingandegglayinginBombusterrestrisaudaxmicro ̄coloniesleadingtoreducedbiomassgain[J].Apidologieꎬ2021ꎬ52:1033-1047.[26]MoermanRꎬVanderplanckMꎬFournierDꎬetal.Pollennutri ̄entsbetterexplainbumblebeecolonydevelopmentthanpollendiversity[J].InsectConserv.Divers.ꎬ2017ꎬ10(2):171-179. [27]CarnellJDꎬHulseRAꎬHughesWOH.Areviewofnutritioninbumblebees:theeffectofcasteꎬlife ̄stageandlifehistorytraits[J].Adv.Insect.Phys.ꎬ2020ꎬ59:71-129.[28]WatrobskaCꎬRodriguesARꎬArceANꎬetal.Pollensourcerichnessmaybeapoorpredictorofbumblebee(Bombusterres ̄tris)colonygrowth[J].FrontiersinInsectScienceꎬ2021ꎬ1:741349.741㊀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吴光安ꎬ等:四种花粉对地熊蜂发育的影响。

《菏泽市第2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

《菏泽市第27次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

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文件菏社科评奖〔2012〕2号★关于表彰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决定为了繁荣我市社会科学事业,充分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鼓励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经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评审,决定授予《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孔子的率真个性》等7项成果一等奖,授予《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等26项成果二等奖,授予《浅谈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的关系》等57项成果三等奖,授予47项成果入选奖。

希望获奖人员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多出精品。

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获奖人员为榜样,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附件: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菏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2012年9月19日附件:菏泽市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一等奖(7项)论文类(3项)1、儒家的理想人格与孔子的率真个性作者:张存金(菏泽学院)《齐鲁学刊》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及对策研究作者:葛继才(市财政局)《中国财政信息资料》3、近代山东反帝反封建民歌述略作者:闫永丽(菏泽学院)《音乐创作》应用类(2项)4、以科技创新大突破推动菏泽工业大跨越——关于我市工业科技创新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者:高继山、张明宪、陶福占、祁祥、高奂文(市政府研究室、市科技局)《菏泽政务》5、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优化创新管理研究作者:张素云、郭瑞娜、王盛、郭宝申、张养珍(菏泽学院)省科技厅课题结项著作类(2项)6、菏泽百年名人大观作者:管玉田(市知名人士协会)团结出版社7、大学英语视听说立体教程作者:何常丽、孙洪波、王君仪、刘凤灵、张艳君(菏泽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二等奖(26项)论文类(15项)8、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作者:张培建(市委党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9、从语言决定论到思维强势说——从中英语言对比看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作者:朱志美(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10、论歌剧《党的女儿》的中国民族风格作者:靳晓莉(菏泽学院)《艺术评论》11、转方式调结构财政大有可为作者:楚喜斌、陶祥松、王伟(市财政局)《山东财政研究》12、旅游业区域发展差异的主成分分析——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作者:洪梅香(菏泽学院)《湖北农业科学》13、《雷雨》的召唤结构作者:刘凤芹(菏泽学院)《文艺理论与批评》14、菏泽市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季福田(市委党校)《产业与科技论坛》15、储望华钢琴作品的艺术特征初探作者:刘水(菏泽学院)《湘潮》16、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派的大学教育观作者:曹金祥(菏泽学院)《现代大学教育》17、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解析作者:张连义(菏泽学院)《文艺争鸣》18、菏泽枣梆的传承与发展作者:李梦华(菏泽学院)《戏剧文学》19、加快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作者:白学东(菏泽学院)《现代经济信息》20、生存权与发展权比较视域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者:刘立明(菏泽学院)《贵州大学学报》2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尝试作者:毕国珍(菏泽学院)《教学与管理》2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之管见作者:程慧敏(菏泽学院)《群文天地》应用类(8项)23、高校科研考核评定机制研究作者:林宪杰、田丰、马超(菏泽学院)省社科联课题结项24、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实践研究作者:康卫国、王福显、田丰、马超(菏泽学院)省社科联课题结项25、关于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初步研究作者:赵晓英、吴光炜、刘志飞、于恒园(市发改委)《山东宏观经济研究》26、山东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对策研究作者:贺珍瑞、李宁、胡桂红、卢智慧、司新云(菏泽学院)省科技厅课题结项27、唤醒沉睡的农村资产——关于巨野县推广农村房屋登记情况的调查作者:张明宪、侯居良、吴洪波(市政府研究室、巨野县政府办公室)《决策参阅》28、关于我市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者:李克和、张力、梁东升、苏陶成(市委政研室)《研究与参考》29、建立三三四四机制构建群众工作新格局作者:鲁志成(成武县委)《决策参阅》30、打造医药产业集群促进经济跨越发展作者:张福龙(牡丹区政府)《东方行政》著作类(3项)31、菏泽文学30年作者:邵子华、侯德健(菏泽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32、普通话口语教程作者:肖兰英(菏泽学院)科学出版社33、说宋词作者:潘守皎(菏泽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三等奖(57项)论文类(27项)34、浅谈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的关系作者:任伟霞(牡丹区人社局)《中国学术研究》35、积极引领网上舆论走势大力营造和谐网络环境作者:刘军(市委宣传部)《求索》36、大学生法制信仰培育作者:王西阁(菏泽学院)《当代青年研究》37、浅析我国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吴延亮(菏泽学院)《商业会计》38、论人权保障语境下的捕前羁押制度改革作者:杨永(菏泽学院)《行政与法》39、我国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问题研究作者:郭存德(市委党校)《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40、《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作者:王国真(菏泽学院)《文化与国际语言》41、地区医院图书馆与医学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探讨作者:孙思习、李勇、侯刚健、李玉鹏、赵军(菏泽医专)《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42、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作者:杨慧华(市委党校)《经济视角》43、蹦床成套动作腾空高度的时空协同及其训练对策研究作者:朱礼金(菏泽学院)《中国体育科技》44、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张银君(市土地储备中心)《中国城市经济》45、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障碍分析与对策建议作者:贾纪磊(市委党校)《新疆农垦经济》46、制度反腐与制度权威——对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探讨作者:苏东霞(牡丹区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学报》47、孤独的抒写与诠释——也谈艾米莉•勃朗特与《呼啸山庄》作者:刘洁(菏泽学院)《时代文学》48、论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的不足与完善作者:王贺娟(菏泽学院)《商场现代化》4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育运动仿真的功能及发展趋势作者:刘传进(菏泽学院)《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50、试论影响高校图书采购招标项目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作者:冯双玲(菏泽学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51、高校视唱练耳新模式教学研究作者:曾娴(菏泽学院)《扬州大学学报》52、行走的祝勇——祝勇的大散文革命及其局限作者:曹金合(菏泽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学报》53、创业文化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析作者:贺民(菏泽学院)《创新与创业教育》54、基层群众党员理想信念问题初探作者:曹金志(市委党校)《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55、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八年回顾与展望作者:韩海英(菏泽学院)《当代教育论坛》56、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我国“阶层固化”研究作者:张养珍(菏泽学院)《全国商情》57、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机制探析作者:张敏(菏泽学院)《中国经贸导刊》58、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模式初探作者:姜风华(菏泽学院)《长春教育学院学报》59、开拓创新抓好落实努力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作者:吴晓凤(市人大常委会)《求索》60、浅谈如何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作者:李建亭(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档案》应用类(17项)61、关于加快巨野至东明经济带开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作者:戴文涛、王伟献、田申、程甲(市委政研室)《研究与参考》62、关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作者:吴光炜(市发改委)《菏泽学院学报》63、严格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菏泽城区住房用地管理和调控工作的实践和思考作者:马剑克、李秀杰、姜继玉(市土地储备中心)《城市建设理论研究》64、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实现民营经济科学发展作者:蔡维超(郓城县人民政府)《山东经济战略研究》65、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研究作者:罗平、任俊莲、赵爱华、孙蕊、沙漠(菏泽医专)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结项66、单县房地产发展形势调查报告作者:穆杰(单县人民政府)市领导批示67、大学美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作者:田丰、张典兵(菏泽学院)省文化厅课题结项68、关于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查作者:赵桦、王伟献、郭庆东、程传业(市委政研室)《研究与参考》69、千方百计压存量控增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作者:张善雨、张明宪、卢朝锋(市经信委、市政府研究室)《山东经济战略研究》70、菏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调查作者:张平、张明宪、郭志合、王建华、张海新(市卫生局、市政府研究室)《山东经济战略研究》71、关于全市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作者:李海涛、张明宪、郭志合、吴君涛(市政府研究室)《东方行政》72、关于欠发达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作者:卢朝锋、高继山(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研究室)《菏泽政务》73、建设生态优美乡村打造和谐宜居家园作者:李同、薛国栋、王迪东(单县县政府综合室)《山东经济战略研究》74、关于菏泽城乡居民就业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作者:郭志合、张明宪、李迁、李广茂(市政府研究室、市人社局)《决策参阅》75、定陶县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作者:马琳、张烁、李喜莲、李光远、裴桂玲(定陶县委党校)《求索》76、构建财务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监控动态监控体系建设作者:刘艳芳、赵显航(市会计中心)《求索》77、关于加快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作者:彭建平(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行政研究》著作类(7项)78、教师休闲论作者:王福显(菏泽学院)吉林大学出版社79、当代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者:李瑞记(菏泽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80、知识宝典·语文版作者:李明华(鄄城县第十二中学)济南出版社81、班主任工作新论作者:赵玉英、张典兵(菏泽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2、幼儿园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实务作者:王新建(市教育局)接力出版社83、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作者:桑全喜(菏泽学院)延边大学出版社84、数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作者:王爱玲(菏泽学院)云南人民出版社中小学类(6项)85、谈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作者:王辉(菏泽信息工程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学报》86、“六化”高中英语任务教学作者:孟丽丽(菏泽一中)《中小学教育》87、应用现实问题解决切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王庆东(单县北城第一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88、“性价比”较高的球类项目——跑球运动作者:张洪涛(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体育教学》89、学困生转化之我见作者:李军民(菏泽一中)《校本教研》90、小学数学教学中养成教育的探索作者:邓红艳(定陶县冉堌镇中心校)《求索》入选奖(47项)论文类(28项)91、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校本培训研究作者:李保勤(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中国成人教育》92、《基础护理学》教师与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者:母文杰、宋艳苹、赵秀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国际护理学杂志》93、略论科学发展观对党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作者:曲磊(定陶县委党校)《理论学刊》94、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策略研究作者:钱莹(菏泽学院)《经济研究导刊》95、关于提高县级党校教学质量的思考作者:李光远(定陶县委党校)《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96、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作者:李涵(菏泽学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97、菏泽市县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协调发展研究作者:牛芳兵(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98、《水浒传》与宋代武术作者:张志雷(菏泽学院)《名作欣赏》99、《国语》中的一价名词作者:杨世勤(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100、简析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作者:刘伟(市会计中心)《现代经济信息》101、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得分类型变化特征的研究作者:王朝信(菏泽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02、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框架与科举功名作者:刘久顺(菏泽学院)《北方文学》103、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探析作者:王盛(菏泽学院)《消费导刊》104、关于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考作者:刘传轩(市财政局)《求索》105、20世纪英国离婚动因的内在考察——基于社会性舆论的转型分析作者:曹瑞臣(菏泽学院)《江南大学学报》106、浅谈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乐分析作者:石莹(菏泽学院)《大众文艺》107、《洛丽塔》在中国的接受和影响作者:陈海燕(菏泽学院)《名作欣赏》108、叙事视角在铁凝小说中的运用作者:侯长振(菏泽学院)《菏泽学院学报》109、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缘何“瘦身难”作者:周艳丽(市会计中心)《齐鲁社刊》110、林权改革中的矛盾纠纷及其对林地流转的启示作者:张梅(菏泽学院)《法制与社会》111、当文学经典遭遇消费时代——以《荷塘月色》的阅读为例浅谈文学经典阅读的界限作者:侯昕燕(菏泽学院)《名作欣赏》112、中等职业护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作者:宋艳苹、张桂梅(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护理研究》113、中国特色行政学框架研究作者:仝秋银、葛秋香(郓城县嘉华购物有限公司)《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14、菏泽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松兰(市农机局)《山东农机化》115、浅谈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作者:裴桂玲(定陶县委党校)《求索》116、对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一点思考作者:王盛楠(菏泽学院)《工会论坛》117、巨野县“十二五”规划展望作者:徐惠丽(巨野县委党校)《求索文集》118、经济房刚性需求对我市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一点启示作者:肖作中(菏泽华星油泵油嘴有限公司)《菏泽房产》应用类(16项)119、牡丹区实施“六到位”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作者:李永辉(牡丹区政府)《东方行政》120、“一区多园”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作者:聂元科、文玉生、乔国良(东明县委办公室、东明县政府综合调研室)《东明政报》121、关于全市大项目建设情况的调查作者:侯居良、祁祥、卢朝锋、尹吉亭、吴君涛(市政府研究室)《菏泽政务》122、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作者:郝丕进(市高新区管委会)《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23、从分歧走向统一——论被挂靠单位在挂靠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的法律责任作者:李丰安(定陶县人民法院)《山东省法学会论文集》124、坚持柔性执法服务打造人民满意城管作者:蔡孝磊、祁祥、高冠山(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府研究室)《决策参阅》125、发挥党政主导作用做好老年优待工作作者:尹吉亭、郭志合、张正春(市政府研究室、市老龄办)《决策参阅》126、基层国税部门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孙明安(定陶县国税局)《山东税务研究》127、关于促进菏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作者:刘志飞、于恒园(市发改委)《菏泽发展论坛》128、以科技防腐为契机搞好我市招投标监管作者:张培芝(市发改委)《求索》129、超前规划高点定位以更大的气魄推进城市化——关于赴苏皖豫五市(县、区)学习考察城建工作的报告作者:祁祥、郑旭、尹吉亭(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督查室)《菏泽政务》130、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及金融形势下关于菏泽市利用外资情况的分析建议报告作者:张晓晨、穆友国、李峰(市发改委)《今日中原》131、菏泽“十二五”石化产业发展思考作者:黄福平、刘宝东(市发改委)《菏泽发展论坛》132、关于菏泽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吴君涛、祁祥、王建民(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应急办)《菏泽发展论坛》133、夯实基础打造高地——关于城区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研和思考作者:王迪东、李同(单县县政府综合室)市领导批示134、满城绿色满目春作者:张洪洲、文玉生、常正(东明县政府办公室、东明县政府综合调研室)《菏泽政务》中小学类(3项)135、换一种方式作者:段志英(牡丹区第二小学)《山东教育》136、地理研究性学习初探作者:祝勇(定陶二中)《求索》137、课件制作中声音的常用编辑技巧作者:哈俊喜(定陶县陈集镇中学)《中小学电教》。

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4ꎬ56(3):163~17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4.03.022收稿日期:2023-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7019)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M2021062)ꎻ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2TSGC2437)作者简介:鄂高阳(2002 )ꎬ男ꎬ黑龙江佳木斯人ꎬ在读本科生ꎬ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ꎮE-mail:2966281708@qq.com韩芳(1981 )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遥感应用ꎮE-mail:hanf@lreis.ac.cn∗同为第一作者ꎮ通信作者:刘之广(1987 )ꎬ男ꎬ山东招远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研究ꎮE-mail:liuzhiguang8235126@126.com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鄂高阳1ꎬ韩芳2∗ꎬ秦秉希3ꎬ刘之广1(1.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ꎬ山东泰安㊀271018ꎻ2.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ꎬ山东淄博㊀255049ꎻ3.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ꎬ山东泰安㊀271018)㊀㊀摘要:近年来ꎬ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已被普遍应用于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中ꎬ且在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成效卓著ꎮ但是ꎬ土壤问题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ꎬ制约着人类健康和发展的稳定性ꎮ随着国内外对土壤问题研究和调查的不断深入ꎬ针对性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问题ꎬ但也暴露出监测技术不足㊁监测方法亟待改进等很多新问题ꎮ本文综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现状ꎬ重点对遥感监测手段㊁遥感技术在土壤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ꎬ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ꎬ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ꎮ关键词:遥感技术ꎻ土壤综合监测ꎻ农业生产ꎻ环境保护ꎻ自然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S127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3-0163-08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TechnologyonIntegratedMonitoring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SoilEnvironmentEGaoyang1ꎬHanFang2∗ꎬQinBingxi3ꎬLiuZhiguang1(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ꎻ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Geomaticsꎬ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Zibo255049ꎬChinaꎻ3.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Abstract㊀Therecentdevelopmentofremotesensingtechniqueandequipmenthasadvanceditsapplica ̄tiononintegratedmonitoring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soilenvironmentꎬwhichhasoutstandingeffectsinagriculturalproductionꎬ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naturalresourcesmanagement.Howeverꎬsoilproblemsstillaffecttheconstructionofhuman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restrictthestabilityofhumanhealthanddevel ̄opment.Withthedeepeningofresearchandinvestigationofsoilproblemsathomeandabroadꎬaseriesoftar ̄getedsolutionsandpolicymeasureshadbeenputforwardandhadimprovedsoilenvironmenttoacertainex ̄tent.Butmanynewproblemssuchasinadequacyandneedtoimprovingofmonitoringtechnologyhavebeenexposed.Inthispaperꎬtheapplicationstatusofremotesensingmonitoringtechniqueonagriculturalproduc ̄tionꎬ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naturalresourcemanagementwerereviewedꎬthe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monitoringtoolsandtechniquesonsoilmonitoringwaselaboratedꎬtheexistingproblemsweresumma ̄rizedꎬandtheoutlookofresearchdirectionwasproposed.Keywords㊀RemotesensingtechnologyꎻIntegratedmonitoringofsoilꎻAgriculturalproductionꎻEnviron ̄mentalprotectionꎻNaturalresourcesmanagement㊀㊀土壤作为农业㊁林业㊁畜牧业等领域的重要资源ꎬ其质量㊁特性及变动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直接影响ꎮ在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ꎬ土壤开发利用中的损害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ꎮ近年来ꎬ土壤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ꎬ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品质ꎬ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因此ꎬ加强土壤综合监测和保护能力ꎬ有利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生态兼容性[1-2]ꎮ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ꎬ且土壤处于脆弱状态ꎬ易遭受到来自物理㊁化学等多方面的影响ꎮ研究显示ꎬ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生态环境变化ꎬ致使土壤严重受损ꎬ直接或间接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退化[3-4]ꎮ例如ꎬ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和各种有毒杀虫剂的滥用对环境造成了大量原生和次生污染ꎬ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ꎬ最终进入人体ꎬ产生与癌症㊁遗传毒性等相关的物质[5-6]ꎮ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ꎬ土壤环境恶化加剧ꎬ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ꎬ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上升ꎬ给食物链的中高层生物带来严重威胁[7-8]ꎮ在我国ꎬ土壤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开发㊁不合规排放和有毒农药及化肥的过度使用等ꎬ水土流失㊁土壤侵蚀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尤为严重[1-2]ꎮ与此同时ꎬ我国土壤监测发展相对滞后ꎮ国外土壤监测的相关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ꎬ而我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ꎮ因此ꎬ我国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和修复ꎮ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ꎬ耗时长㊁费用高ꎬ且难以实现大范围㊁高效率的监测ꎮ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ꎬ在获取大面积信息方面具有快而全的优势ꎬ为土壤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9]ꎮ1㊀土壤综合监测及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㊁信息连续性强㊁信息处理效率高等优势ꎮ相较于传统监测技术ꎬ遥感技术可大幅降低人工和经济成本ꎬ缩短信息处理周期ꎬ保证信息时效性ꎬ有助于加快土壤信息汇总进度ꎬ及时处理土壤污染事件ꎮ遥感技术还可进行非常规监测ꎬ扩大土壤监测范围且对极端地形的监测效果显著ꎬ还能够实现全天候环境监测ꎮ遥感技术可实现对单个区域的动态监测ꎬ有助于监测土壤变化ꎬ及时了解土壤受污染程度ꎬ实时监控土壤修复进程ꎬ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果ꎮ遥感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ꎬ实现了土壤资源整合的统一与信息化ꎬ推进了土壤综合监测等的研究进度ꎮ土壤遥感监测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ꎮ图1㊀土壤遥感监测流程4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㊀㊀土壤遥感监测通常包含8个理化指标㊁3种放射性监测方式㊁17种有机监测方式和23种无机监测方式[9]ꎮ数据源主要有多源遥感卫星数据㊁无人机遥感数据以及地面测量数据等ꎮ多源遥感卫星数据包括Landsat㊁MODIS㊁Sentinel等ꎬ这些卫星的光谱范围广㊁时间分辨率高ꎬ可满足不同尺度㊁不同时相的土壤监测需求ꎻ无人机遥感数据优势在于具有高空间㊁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精度ꎬ利于细节特征的精细化监测ꎻ地面测量数据包括传统的土壤样点信息和高精度的地形数据ꎬ可与遥感数据交叉验证ꎬ提高监测精度和可信度ꎮ2㊀土壤遥感监测技术土壤遥感监测技术通过遥感和地面探测等技术手段ꎬ对土壤进行非接触式的监测和评估ꎬ可以为土地利用㊁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丰富的信息ꎬ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ꎮ常用的土壤遥感监测技术包括: (1)遥感影像分析技术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ꎬ分析土壤覆盖类型㊁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10]ꎮ如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进行耕地㊁林地㊁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和监测ꎻ通过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 ̄tationindex)指数评估植被覆盖程度ꎬ从而反映土壤肥力状况ꎮ(2)土壤光谱技术ꎮ这是一种利用光谱仪器测量土壤反射光谱ꎬ推断土壤性质和特征的方法[11]ꎮ例如ꎬ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有机质含量㊁水分含量和pH值等信息ꎻ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获得土壤粘粒含量和矿物成分信息ꎮ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壤质量ꎮ(3)地球物理勘探技术ꎮ这是通过测量土壤的物理特征ꎬ如电阻率㊁磁性和声波传播速度等ꎬ推断土壤性质和结构的方法ꎮ例如ꎬ电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可以获取土壤含水量和盐分信息ꎻ地震波速度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土壤密度和压缩模量信息ꎮ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壤结构和性质ꎮ综上所述ꎬ通过三种土壤遥感监测技术ꎬ可获取土壤覆盖类型㊁土地利用状况㊁土壤质量与结构等信息ꎬ实现无接触的土壤监测和评估ꎬ为土地利用㊁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等提供丰富的数据和信息ꎬ为土壤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ꎮ3㊀遥感技术应用3.1㊀农业生产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ꎮ郭广猛等[12]使用中红外波段对土壤湿度进行遥感监测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水分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第7波段的反射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ꎮZhu等[13]利用机器学习对根际土壤湿度进行预测ꎬ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预测的准确率与服务水平ꎮLiu等[14]研究表明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湿度存在相关性ꎬ在一定土壤水分临界值下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ꎮ通过对土壤盐碱性㊁腐蚀㊁水分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等进行遥感监测分析ꎬ可以连续监测并发现其变化趋势ꎬ为其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ꎮ例如提出农业用水管理决策ꎬ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等[15]ꎮ同时ꎬ遥感技术也可监测草地的长势㊁产量㊁退化㊁沙化及耕地与草地的面积变化等[16]ꎬ为草原与畜牧业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ꎮ通过遥感数据可以了解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的增长情况[17]ꎬ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ꎬ对于解决灌溉节水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ꎮ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ꎬ对农业生产提供支持ꎮ例如ꎬ可以对农田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ꎬ了解耕地的变化情况ꎬ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ꎮ同时ꎬ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生长阶段㊁病虫害等)ꎬ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数据支持ꎬ帮助农民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ꎮRomanak等[18]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土壤环境(如二氧化碳㊁氧气㊁温度㊁水分和压力等)进行了长期监测ꎮJiao等[19]利用极化细束影像对加拿大安大略东北部地区的小麦㊁大豆等主要作物进行了分类和面积提取ꎮ岳云开等[20]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苎麻叶绿素含量ꎬ为高效检测苎麻叶绿素提供新方法ꎮ杨娜等[21]利用SMOS㊁SMAP数据技术对青藏高原季风及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消长特征进行了研究ꎬ明确了近期青藏高原土壤水分的总体分布状况ꎬ为地区和全球气候及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5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借鉴和科学依据ꎮBala等[22]基于MODIS影像的NDVI数值进行土豆长势监测ꎮ何亚娟等[23]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产量三因子(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进行双因子建模ꎬ使预报时间提前至抽穗后期至灌浆期ꎬ并且有90%的拟合精度ꎮSon等[24]利用MODIS数据建立了水稻生长期与单产的关系模型ꎬ并成功应用于湄公河三角洲水稻的长势监测与产量预测ꎮ韩文霆等[25]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平台结合机器学习模型估测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ꎬ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ꎮ3.2㊀环境保护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质地㊁营养成分等的变化ꎬ进而对土壤质量和健康进行评估ꎮ其中ꎬ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㊁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ꎮ3.2.1㊀土壤侵蚀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土壤的光谱信息ꎬ实现土壤侵蚀情况的监测ꎮ研究表明ꎬ450nm波段光谱值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ꎬ500~640nm波段与土壤中氧化铁含量有关ꎬ660nm波段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26]ꎮ杨丽娟等[27]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分析土壤侵蚀重要表现形式的新成切沟发生规律ꎬ为切沟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ꎮ遥感监测技术为及时制定对策防止土壤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情况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ꎮ张晓远等[28]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GIS和RS技术对RCSLE模型进行修正ꎬ使之能够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ꎮ3.2.2㊀土壤利用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土地利用监测ꎬ帮助农业决策者确定土地分类和资源要求等信息ꎮ例如ꎬ黄应丰等[29]利用土壤光谱特性对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分类ꎬ提取10个光谱特征作为土壤光谱特征指标ꎬ综合应用土壤特征指标及其他分类指标对土壤进行分类ꎬ结果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30]中的相关内容相一致ꎮ李娜等[31]利用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ꎬ开展了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土壤综合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ꎬ为土壤分类识别在城市规划㊁城市管理㊁经济分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借鉴ꎮSenanayake等[32]利用遥感影像对降水量㊁土地利用率㊁土地覆盖和作物多样性等几个变量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建模ꎬ监测土壤侵蚀㊁作物多样性和降水量变化ꎮ赵建辉等[33]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geneticalgorithm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ꎬ为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提供了新思路ꎮ冯泉霖等[34]利用多光谱影像生成聚类深度网络遥感估算模型ꎬ完成SOM的含量估算与区域尺度上的数字制图ꎬ可为区域尺度上的土壤质量精细监测及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ꎮ3.2.3㊀土壤污染与重金属监测㊀通过遥感技术提取大面积土地的红外㊁雷达和光谱信息ꎬ实现土壤污染监测ꎮ遥感数据的采集㊁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地表环境的空间分布ꎬ便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表资源ꎮ遥感图像的特征分析和遥感模型构建可以确立土壤污染区域ꎬ依据土壤类别㊁地形地貌㊁气象特征㊁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进行污染物模型构建ꎮ刘雯等[35]利用高分五号卫星高光谱影像对土壤Cd含量进行的大范围反演ꎬ可为环境污染评价及生态保护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ꎮMesquita等[36]通过对土壤淋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ꎬ得出了一种利用在线模拟降水监测土壤铁元素及其配合物流失的方法ꎮ宋子豪等[37]通过对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和湿地土进行采样分析ꎬ考察了石油污染对两种类型土壤的影响ꎮ黄长平等[38]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分析了南京城郊土壤重金属铜的10个敏感波段ꎮ张雅琼等[39]基于高分1号卫星影像快速提取了深圳市部九窝余泥渣土场的信息ꎬ验证表明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的提取精度在97.5%以上ꎮ蔡东全等[40]利用HJ-1A高光谱遥感数据研究发现ꎬ铜㊁锰㊁镍㊁铅㊁砷在480~950nm波段内具有较好的遥感建模和反演效果ꎮ宋婷婷等[41]基于ASTER遥感影像研究土壤锌污染ꎬ发现481㊁1000㊁1220nm是锌的敏感波段ꎬ相关性最好的波段在515nm处ꎮDvornikov等[42]利用便携式分析仪测量了俄罗斯科拉半岛土壤中铜和镍的含量ꎬ并根据地形建立了回归模型ꎬ得出1.0~1.5m分辨率的辅助数据是预测该研究地区表层土中Cu和Ni含量的最佳方法ꎮ钟亮等[43]以遗传算法优化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ꎬ对预处理后的农田土壤样品和小麦叶片光谱建立土壤重金属镉(Cd)和砷(As)含量的估测模型ꎬ为将来实现定6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量㊁动态㊁无损遥感监测大面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了参考依据ꎮ综上所述ꎬ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ꎬ其在土壤侵蚀监测㊁土壤污染监测和土地利用监测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ꎮ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ꎬ帮助农业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的农业规划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ꎮ3.3㊀自然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角度㊁多时相的综合分析和评估ꎬ获取综合性土壤信息ꎬ进而对整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和变化进行精细分类和数量分析ꎬ辅助GIS等信息技术分析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㊁监测和管理ꎮ其主要应用包括土壤类型识别㊁土壤水分监测㊁土壤质量评估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ꎮ3.3.1㊀土壤类型识别㊀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土壤类型信息ꎬ为构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提供基础数据ꎬ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参考ꎮ例如ꎬ徐彬彬等[44]通过测定我国23类主要土壤类型的反射光谱曲线ꎬ将其归纳为平直型㊁缓斜型㊁陡坎型和波浪型ꎬ为构建土地类型分类提供了依据ꎮWei等[45]利用机器学习和高光谱技术ꎬ构建基于特征波段的土壤有机质(SOM)反演模型并取得了较好成果ꎬ为土壤类型识别提供了借鉴ꎮChimelo等[46]利用PlanetScope卫星星座和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土壤中的粘土含量ꎮTunçay等[47]利用SFI等级与卫星图像的植被指数值进行比较ꎬ量化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壤的物理㊁化学和肥力指标的空间动态ꎮ杨栋淏等[48]通过结合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ꎬ对云南山原红壤主要养分含量的高光谱特性进行研究ꎬ并利用机器学习建立相关模型ꎬ为土壤养分含量估测提供了依据ꎮ3.3.2㊀土壤水分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多角度㊁多时相地获取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信息ꎬ结合植被生长指数等参数ꎬ帮助实现农林生产㊁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监测ꎮ陈怀亮等[49]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AVHRR4通道亮温建立回归方程ꎬ将土壤含水量与遥感指数联系起来ꎮ国外学者通过对比分析ERS-1的SAR图像与地面土壤水分实测值ꎬ发现土壤含水量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间呈线性关系[50]ꎮ许泽宇等[51]利用增强型DeepLab算法和自适应损失函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技术ꎬ通过改变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结合方式增强二者的连接状态ꎬ加入自适应权重以及进行多通道训练等多方面改进ꎬ提高了地物高精度分类网络E-DeepLab的性能ꎬ为适用于遥感地物的自动分类和提取提供了借鉴ꎮDari等[52]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意大利中部某地区2017年至2019年生成的100m空间分辨率灌溉区地图与地面实况数据相比较ꎬ取得较好结果ꎬ可为土壤水分遥感分析工作提供依据ꎮ3.3.3㊀土壤质量评估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精准㊁快速地获取相关土壤信息ꎬ用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分析㊁预测和评估ꎮDalal等[53]使用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土壤水分㊁有机碳和总氮含量ꎬ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6%范围内时ꎬ近红外法预测结果相对准确ꎻ而在有机质含量高于2.6%时ꎬ预测结果存在偏差ꎮBen ̄Dor等[54]利用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ꎬ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的C/N比率来改进近红外法的预测准确度ꎮ沙晋明等[55]使用VF991地物光谱测量仪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样本剖面进行测量ꎬ并测定了各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ꎮGuo等[56]利用多光谱㊁高光谱数据与植被指数ꎬ结合机器学习实现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量与绘制相关图像ꎮ张智韬等[57]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并代入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ꎬ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和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不同覆盖度下各深度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ꎬ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农田土壤盐渍化提供了思路ꎮ吴倩等[58]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陕西省黄土高原区黄绵土土壤的光谱数据ꎬ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得出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现正相关态势的结论ꎮ佘洁等[59]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来源ꎬ兼述遥感㊁GIS与人工智能等研究现状ꎬ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ꎮ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遥感数据解析和分类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ꎬ并进一步提供多维度数据可视化和地表覆被变化分析等ꎬ快速监测不可再生土地用途的变化情况ꎬ这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ꎮ综上所述ꎬ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ꎬ可以为土地利用/覆盖类7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型分类㊁土壤水分监测㊁土壤质量评估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ꎮ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ꎬ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评估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ꎬ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强大的支持ꎮ4㊀展望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在农牧业㊁林业㊁荒漠化和环境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ꎮ综合遥感监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ꎬ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ꎮ尤其在当前科技发展较为迅速的大背景下ꎬ综合遥感监测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为土地资源中长期规划㊁生态环境保护㊁自然灾害预警㊁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服务支撑ꎮ4.1㊀农业生产应用展望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ꎬ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ꎮ例如ꎬ随着卫星分辨率的提高ꎬ可以更加精确地监测农田的土地利用㊁土壤水分等情况ꎬ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ꎻ同时ꎬ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ꎬ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ꎬ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ꎬ帮助农业生产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ꎻ此外ꎬ还可以将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融合ꎬ如地理信息系统㊁无人机等技术ꎬ实现更加全面㊁精准的农业监测和管理ꎮ4.2㊀环境保护应用展望随着无人机㊁多光谱/高光谱等多源遥感设备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将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ꎮ例如ꎬ利用无人机㊁卫星等搭载光谱设备的遥感平台可以高效监测大范围土壤情况ꎬ实现土地利用㊁植被覆盖等信息的分析ꎬ结合地面监测数据ꎬ可以及时发现土壤污染情况并进行污染程度评估ꎻ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ꎬ包括农地㊁城市扩展㊁森林覆盖等情况ꎬ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ꎬ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ꎻ通过长时间㊁高时空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监测土壤侵蚀㊁土地滑坡㊁沙漠化等自然灾害ꎬ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评估风险ꎬ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等ꎮ4.3㊀自然资源管理展望随着大数据技术以及多源遥感技术的发展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例如ꎬ通过监测土地利用类型㊁土地覆盖变化㊁土地利用强度等信息ꎬ利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制定土地规划㊁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政策等ꎻ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ꎬ保护农田㊁森林㊁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ꎬ维护生态平衡ꎻ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㊁地下水位㊁土壤侵蚀情况等ꎬ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等ꎮ综上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在农业生产发展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ꎬ未来还需加强遥感数据与地面测量数据的协同应用ꎬ优化反演模型㊁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法ꎬ发挥遥感技术在土壤监测研究和应用中的更大潜力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王慧婷ꎬ王洪敏ꎬ李百庆.土壤资源环境保护研究[J].环境与发展ꎬ2018ꎬ30(5):240-242.[2]㊀郝梦洋ꎬ朱欣.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影响[J].现代盐化工ꎬ2017(3):11ꎬ26.[3]㊀SmithPꎬHouseJIꎬBustamanteMꎬetal.Globalchangepres ̄suresonsoilsfromlanduseandmanagement[J].GlobalChangeBiologyꎬ2016ꎬ22(3):1008-1028.[4]㊀LalR.Restoringsoilqualitytomitigatesoildegradation[J].Sustainabilityꎬ2015ꎬ7(5):5875-5895.[5]㊀LemosPVRBꎬMartinsJLꎬLemosSPPꎬetal.Hepaticdamageinnewbornsfromfemaleratsexposedtothepesticidederivativeethylenethiourea[J].ActaCirurgicaBrasileiraꎬ2012ꎬ27(12):897-904.[6]㊀MaranghiFꎬdeAngelisSꎬTassinariRꎬetal.ReproductivetoxicityandthyroideffectsinSpragueDawleyratsexposedtolowdosesofethylenethiourea[J].FoodandChemicalToxicolo ̄gyꎬ2013ꎬ59:261-271.[7]㊀HuangYFꎬChenGFꎬXiongLMꎬetal.Currentsituationofheavymetalpollutioninfarmlandsoilandphytoremediationap ̄plication[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ꎬ2016ꎬ8(1):22-24.[8]㊀SunYJ.EcologicalriskevaluationofheavymetalpollutioninsoilinYanggu[J].GeostatisticsValenciaꎬ2017ꎬ19:919-931. [9]㊀林龙飞.论遥感技术在土壤方面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ꎬ2021ꎬ39(1):117-120.[10]黄仲良ꎬ何敬ꎬ刘刚ꎬ等.面向GEE平台的遥感影像分析与应用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3):1-8.8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11]刘云鹤ꎬ殷长春ꎬ蔡晶ꎬ等.电磁勘探中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和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ꎬ2018ꎬ61(8):3468-3487. [12]郭广猛ꎬ赵冰茹.使用MODIS数据监测土壤湿度[J].土壤ꎬ2004ꎬ36(2):219-221.[13]ZhuQꎬWangYSꎬLuoYL.Improvementofmulti ̄layersoilmoisturepredictionusingsupportvectormachinesandensembleKalmanfiltercoupledwithremotesensingsoilmoisturedatasetsoveranagriculturedominantbasininChina[J].HydrologicalProcessesꎬ2021ꎬ35(4):e14154.[14]LiuWDꎬBaretFꎬGuXFꎬetal.Relatingsoilsurfacemois ̄turetoreflectance[J].RemoteSens.Environ.ꎬ2002ꎬ81(2/3):238-246.[15]韩文霆ꎬ张立元ꎬ牛亚晓ꎬ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精量灌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ꎬ2020ꎬ51(2):1-14. [16]李飞ꎬ李冰ꎬ闫慧ꎬ等.草地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ꎬ2022ꎬ44(12):87-99.[17]宋文龙ꎬ李萌ꎬ路京选ꎬ等.基于GF-1卫星数据监测灌区灌溉面积方法研究 以东雷二期抽黄灌区为例[J].水利学报ꎬ2019ꎬ50(7):854-863.[18]RomanakKDꎬBomseDS.Fieldassessmentofsensortechnol ̄ogyforenvironmentalmonitoringusingaprocess ̄basedsoilgasmethodatgeologicCO2storagesi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GreenhouseGasControlꎬ2020ꎬ96:103003.[19]JiaoXFꎬKovacsJMꎬShangJLꎬetal.Object ̄orientedcropmappingandmonitoringusingmulti ̄temporalpolarimetricRA ̄DARSAT ̄2data[J].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andRemoteSensingꎬ2014ꎬ96:38-46.[20]岳云开ꎬ陈建福ꎬ赵亮ꎬ等.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苎麻叶绿素含量反演[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3ꎬ55(7):152-158.[21]杨娜ꎬ汤燕杰ꎬ张宁馨ꎬ等.基于SMOS㊁SMAP数据的青藏高原季风及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长消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6):1373-1384.[22]BalaSKꎬIslamAS.CorrelationbetweenpotatoyieldandMO ̄DIS ̄derivedvegetationindi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 ̄moteSensingꎬ2009ꎬ30(9/10):2491-2507.[23]何亚娟ꎬ汪庆发ꎬ裴志远ꎬ等.冬小麦产量分阶段预测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ꎬ2012ꎬ43(1):89-93ꎬ133.[24]SonNTꎬChenCFꎬChenCRꎬetal.PredictionofricecropyieldusingMODISEVI ̄LAIdataintheMekongDeltaꎬViet ̄nam[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ꎬ2013ꎬ34(20):7275-7292.[25]韩文霆ꎬ崔家伟ꎬ崔欣ꎬ等.基于特征优选与机器学习的农田土壤含盐量估算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ꎬ2023ꎬ54(3):328-337.[26]姚艳敏ꎬ魏娜ꎬ唐鹏钦ꎬ等.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ꎬ2011ꎬ27(8):95-100. [27]杨丽娟ꎬ王春梅ꎬ张春妹ꎬ等.基于遥感影像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新成切沟发生发展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2ꎬ38(6):96-104.[28]张晓远ꎬ刘朱婷ꎬ连少宏ꎬ等.基于RCSLE的粤西均墟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ꎬ2022ꎬ20(4):42-49.[29]黄应丰ꎬ刘腾辉.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J].土壤学报ꎬ1995ꎬ32(1):58-68.[30]张保华ꎬ何毓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ꎬ2005(4):76-78.[31]李娜ꎬ吴凯萍.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6):1482-1491. [32]SenanayakeSꎬPradhanBꎬHueteAꎬetal.Spatialmodelingofsoilerosionhazardsandcropdiversitychangewithrainfallvari ̄ationintheCentralHighlandsofSriLank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06(Pt2):150405.[33]赵建辉ꎬ张晨阳ꎬ闵林ꎬ等.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农田土壤水分反演[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1ꎬ37(11):112-120.[34]冯泉霖ꎬ李洪涛ꎬ徐夕博ꎬ等.基于聚类深度网络模型的莱州湾近岸平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估算[J].安全与环境学报ꎬ2022ꎬ22(4):2248-2258.[35]刘雯ꎬ韩玲ꎬ刘明ꎬ等.基于高分五号高光谱波段选择的矿区周边土壤Cd含量反演[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ꎬ2023ꎬ60(17):1728001.[36]MesquitaLSꎬMesquitaRBRꎬLeiteAꎬetal.Integratedflow ̄basedsystemdisplayinganin ̄lineminisoilcolumntomonitorironspeciesinsoilsleachates[J].CommunicationsinSoilSci ̄enceandPlantAnalysisꎬ2020ꎬ51(8):1089-1100. [37]宋子豪ꎬ韩阳ꎬ韦晨阳ꎬ等.受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和湿地土的偏振光谱特征对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ꎬ2022ꎬ42(8):2603-2609.[38]黄长平ꎬ刘波ꎬ张霞ꎬ等.土壤重金属Cu含量遥感反演的波段选择与最佳光谱分辨率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10ꎬ25(3):353-357.[39]张雅琼ꎬ赵宇昕ꎬ屈冉ꎬ等.基于GF-1卫星遥感影像的生态空间周边建筑余泥渣土场提取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ꎬ2018ꎬ44(6):50-55ꎬ89.[40]蔡东全ꎬ吴泉源ꎬ曹学江ꎬ等.基于HJ1A-HSI的龙口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J].安全与环境工程ꎬ2015ꎬ22(5):33-39.[41]宋婷婷ꎬ付秀丽ꎬ陈玉ꎬ等.云南个旧矿区土壤锌污染遥感反演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18ꎬ33(1):88-95. [42]DvornikovYꎬSlukovskayaMꎬYaroslavtsevAꎬetal.High ̄res ̄olutionmappingofsoilpollutionbyCuandNiatapolarindus ̄trialbarrenareausingproximalandremotesensing[J].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ꎬ2022ꎬ33(10):1731-1744. [43]钟亮ꎬ钱家炜ꎬ储学远ꎬ等.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小麦土壤重金属污染[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3ꎬ39(5):265-270.[44]徐彬彬ꎬ戴昌达.南疆土壤光谱反射特性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J].科学通报ꎬ1980(6):282-284.[45]WeiLFꎬYuanZRꎬWangZXꎬetal.Hyperspectralinversion9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山东社会科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A)类成果客观分数评价标准

山东社会科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A)类成果客观分数评价标准
20
二档:其他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及入选《山东社科论坛文集》的作品
12
三档:高校综合类学报及其他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包括以书代刊的论文集)
8
结项的课题 (A1-3)
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的管理类重大课题结项
优秀20
一档每篇5分
二档每篇3分
三档每篇1分
国家级采用、现任国家领导人对该成果的肯定性批示
7分
省级采用、省部级主要领导人对该成果的肯定性批示
4分
省市(厅)级采用、大中型企业采用
2分
注:满分为30分,各分值区间得分不得超过本区间最高分。
8-20
良好18
合格16
国家级重点课题结项
优秀18
良好16
合格14
国家级一般课题、青年课题及后期资助课题结项
优秀16
良好14
合格12
省部级重点课题结项
12
一般课题(含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结项课题)8成果源自利用、社会反响
情况
(A2)
转载、引用、采用、批示(A2-1)
《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A)类成果客观分数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成果形式
评 分 标 准
分值区间
计 分 说 明
成果
出版、
发表、
立项
情况
(A1)
出版的著作(A1-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入选成果20分8-20
申报成果分为三种形式: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和结项的课题。其中课题类成果必须有正式出版的专著或其核心内容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论文等研究成果作支撑。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通报表扬第二十届鹤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通报表扬第二十届鹤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通知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通报表扬第二十届鹤壁市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鹤壁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4.01.22
•【字号】鹤政〔2024〕2号
•【施行日期】2024.01.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
正文
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通报表扬第二十届鹤壁市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全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市政府决定对第二十届49项鹤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予以通报表扬。

希望受表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再创佳绩。

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受表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榜样,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推出更多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精品力作,为全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附件:第二十届鹤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2024年1月22日
附件
第二十届鹤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02•【字号】鲁办发[2007]8号•【施行日期】2007.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鲁办发[2007]8号)各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年4月2日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部署,推动我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激励和调动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加强理论普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科学领域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奖项、数量(一)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省政府颁发的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

奖项种类包括科研成果、决策咨询成果和社科普及成果;奖励等次分为重大成果奖和一、二、三等奖。

重大成果奖应为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成果,每年不超过2项(在成果水平达不到标准的情况下可空缺)。

一、二、三等奖每年258项。

其中,一等奖20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148项。

各类成果总奖项每年不超过260项。

(二)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和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每年各评选不超过5名。

二、评选对象与范围(一)凡山东省内个人和集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学术专著、课题项目、学术理论文章、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文稿、科普读物、志书、教科书、工具书、学术译著、古籍整理和注释等,均可申报参加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

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3ꎬ55(4):11~23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3.04.002收稿日期:2022-07-19基金项目: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2020LZGC002)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01422)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21A46)作者简介:陈义珍(1990 )ꎬ女ꎬ助理研究员ꎬ主要从事棉花抗衰老及遗传育种研究ꎮE-mail:chenyizhen0@126.com通信作者:柳展基(1972 )ꎬ男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棉花遗传育种研究ꎮE-mail:scrcliuzhanji@sina.com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陈义珍ꎬ李浩ꎬ傅明川ꎬ王立国ꎬ刘任重ꎬ柳展基(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ꎬ山东济南㊀250100)㊀㊀摘要: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aciddesaturaseꎬFAD)是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ꎮ本研究以陆地棉基因组数据为基础ꎬ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棉花FAD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ꎮ结果表明ꎬ陆地棉基因组中共含有37个FAD基因ꎬ进化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ꎬ各亚家族成员数量不一ꎬ但相同亚家族成员含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ꎮ共线性分析发现28对复制基因全为片段复制基因ꎬ且都经历了严格的纯化选择作用ꎮ此外ꎬ在陆地棉FAD基因的启动子区域ꎬ发现了丰富的响应植物激素信号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ꎮ转录组分析表明ꎬ陆地棉FAD基因家族响应干旱和盐胁迫ꎬ定量PCR分析表明施加外源褪黑素显著影响了FAD基因的表达ꎮ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FAD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ꎮ关键词:陆地棉ꎻ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ꎻ全基因组鉴定ꎻ生物信息学分析ꎻ基因表达ꎻ干旱和盐胁迫ꎻ褪黑素中图分类号:S562:Q78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3)04-0011-13Genome ̄WideIdentificationandExpressionAnalysisofMembrane ̄BoundFattyAcidDesaturaseGeneFamilyinUplandCotton(GossypiumhirsutumL.)ChenYizhenꎬLiHaoꎬFuMingchuanꎬWangLiguoꎬLiuRenzhongꎬLiuZhanji(KeyLaboratoryofCottonBreedingandCultivationinHuang ̄Huai ̄HaiPlainꎬ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InstituteofIndustrialcropsꎬ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Jinan250100ꎬChina)Abstract㊀Membrane ̄boundfattyaciddesaturases(FADs)arethekeyenzymesforthebiosynthesisofunsaturatedfattyacids.InthisstudyꎬthewholegenomeofFADgenefamilywasidentifiedanditsevolutionwasanalyzedbybioinformaticsmethodbasedonthegenomicdataofuplandcotton(GossypiumhirsutumL.).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37FADgenesintheuplandcottongenome.PhylogeneticanalysesindicatedtheseFADgenesweredividedintofoursubfamiliesꎬandeachcontaineddifferentnumbersofFADgenesꎬbutthemembersinthesamesubfamilycontainedsimilargenestructureandconservedmotifs.Collinearanalysisrevealedthatallthe28pairsofreplicatorswerefragmentreplicatorsandhadundergonerigorouspurificationandselection.Inadditionꎬabundantcis ̄actingelementsrelatedtophytohormonesignalingandstressresponseswereidentifiedinthepromoterregionsofFADgenes.TranscriptomeanalysisshowedthattheFADgenefamilyofuplandcottonrespondedtodroughtandsaltstressꎬandquantitativePCRanalysisshowedthatexogenousmelatoninsignificantlyaffectedtheFADgeneexpression.TheresultsofthisstudylaidafoundationforfurtherfunctionalanalysisofFADfamilygenes.Keywords㊀UplandcottonꎻMembrane ̄boundfattyaciddesaturaseꎻGenome ̄wideidentificationꎻBioin ̄formaticsanalysisꎻGeneexpressionꎻDroughtandsaltstressꎻMelatonin㊀㊀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aciddesaturaseꎬFAD)能够在脂肪酸链的特定位置引入双键ꎬ是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的关键酶[1ꎬ2]ꎮ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㊁亚油酸㊁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ꎬ不仅是储藏油脂的重要组分ꎬ还是植物细胞膜脂的主要成分[3]ꎮFAD包括FAD2㊁FAD3㊁FAD4㊁FAD5㊁FAD6㊁FAD7和FAD8ꎬ其中FAD2和FAD6为ω-6(也称Δ12)去饱和酶ꎬ能够在油酸脂肪酸链的Δ12处引入第二个氢键ꎬ催化油酸转变为亚油酸ꎻFAD3㊁FAD7和FAD8为ω-3(Δ15)去饱和酶ꎬ能够在亚油酸脂肪酸链的Δ15处添加第三个氢键ꎬ进而产生亚麻酸ꎻFAD4㊁FAD5和FAD6的催化底物为棕榈酸[4ꎬ5]ꎮ1992年ꎬArondel等从拟南芥中图位克隆了FAD3基因[6]ꎬ其后FAD基因相继在油菜㊁水稻㊁大豆㊁玉米等作物中被分离[7]ꎮ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ꎬ同时也是重要的食用油和蛋白来源[8]ꎮ棉仁中油分含量高达30%~40%ꎬ棉籽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ꎬ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约占80%ꎮFAD2是脂肪酸去饱和反应的限速酶ꎬ决定了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的比例和油脂品质ꎬ抑制FAD2基因的表达ꎬ能够降低Δ12-脂肪酸去饱和酶的活性ꎬ致使种子中油酸含量增加ꎮ利用TALENs技术靶向敲除大豆FAD2-1A和FAD2-1B基因ꎬ纯合双基因突变体的油酸含量显著上升ꎬ由20%提高到80%ꎬ而亚油酸含量大幅下降ꎬ由50%降至4%[9ꎬ10]ꎮLiu等利用RNAi技术抑制棉花FAD2-1基因的表达ꎬ获得的棉花高油酸品系High-Ole ̄ic和Mono-Cott的油酸含量分别达到77%和81%[11]ꎮ近年来ꎬ棉花基因组研究进展迅速ꎬ二倍体棉种雷蒙德氏棉(D5)和亚洲棉(A2)以及四倍体棉种陆地棉(AD1)和海岛棉(AD2)的基因组相继被破译[12-15]ꎬ为利用生物信息学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进行重要基因家族的鉴定和分析提供了可能ꎮ目前ꎬ已知拟南芥基因组中含有17个FAD基因ꎬ水稻中有10个ꎬ油菜中多达84个[16]ꎮ在雷蒙德氏棉基因组中ꎬLiu等鉴定了19个FAD基因[4]ꎮ然而ꎬ陆地棉中FAD基因家族的系统分析尚未见报道ꎮ本研究利用最新发布的陆地棉标准系TM-1的基因组数据[14]ꎬ对膜结合FAD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ꎬ分析其基因结构㊁染色体定位㊁保守基序㊁基因复制和顺式作用元件ꎬ并分析其在干旱胁迫㊁盐胁迫及施加外源褪黑素下基因的表达模式ꎬ为进一步研究棉花FAD基因家族各成员的功能奠定基础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供试材料供试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品种为K836ꎬ种子由本实验室保存ꎮ采用1/2Hoagland营养液水培法将棉花幼苗培养至两叶一心ꎮ用100μmol/L褪黑素进行处理ꎬ分别于处理后0㊁3㊁6㊁12h对棉花叶片进行取样ꎬ每个样品3次生物学重复ꎬ置于液氮中冻存备用ꎮ1.2㊀陆地棉FAD基因鉴定与注释陆地棉标准系TM-1的基因组序列数据来自于CottonFGD数据库[17](http://www.cottonfgd.org/)ꎮ利用拟南芥的17个FAD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作为查询序列ꎬ检索棉花基因组蛋白数据库(BlastpꎬEɤe-10)ꎮ同时ꎬ从Pfam数据库(http://pfam.xfam.org/)下载FAD蛋白保守结构域FA_desaturase(PF00487)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文件ꎬ利用HMMER3.0软件搜索陆地棉的蛋白数据库[18]ꎮ将获得的候选序列提交Pfam和SMART(http://smart.embl-heidelberg.de/)数据库ꎬ确认是否具有FAD蛋白保守结构域ꎮ利用ExPASy(https://web.expasy.org/compute_pi/)分析棉花FAD基因家族成员的分子量和等电点[19]ꎮ利用CELLO(http://cello.life.nctu.edu.tw/)对棉花FAD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20]ꎮ1.3㊀陆地棉FAD的系统进化和染色体定位分析利用ClustalW软件对拟南芥和陆地棉FAD蛋白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对ꎬ利用MEGA-X软件中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ꎬNJ)构建系统进化树ꎬBootstrap值设置为1000[21]ꎮ根据陆地棉基因组提供的基因注释信息ꎬ获得FAD基因在各染色体上的位置ꎬ利用MapChart2.32软件绘制其染色体分布图[22]ꎮ2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1.4㊀陆地棉FAD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上游顺式作用元件分析首先从棉花基因组注释文件(gff文件)获得FAD基因的DNA和cDNA信息ꎬ利用GSDS2.0软件(http://gsds.cbi.pku.edu.cn/)绘制棉花FAD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图[23]ꎻ利用在线软件MEME(http://meme-suite.org/tools/meme)分析FAD蛋白的保守基序[24]ꎬ基序数值设定为10ꎮ利用陆地棉基因组数据ꎬ提取FAD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500bp序列ꎬ在PlantCARE数据库(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plantcare/html/)中检索ꎬ鉴定上游启动子区域可能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25]ꎮ1.5㊀陆地棉FAD基因复制分析利用MCScanX软件分析陆地棉基因组内的同源基因[26]ꎬ如比对上的序列长度超过长序列长度的75%且序列的相似性超过75%ꎬ则认为此同源基因为复制基因ꎬ并利用可视化工具Circos(ht ̄tp://circos.ca/)展示复制的同源关系[27ꎬ28]ꎮ采用KaKs_Calculator2.0计算复制基因的Ka(非同义替换率)和Ks(同义替换率)值ꎬ通过Ka/Ks值分析环境选择压力[29]ꎮ1.6㊀RNA-seq分析利用前期试验得到的陆地棉干旱(PEG)和盐胁迫(NaCl)处理3㊁6㊁12㊁24h后的转录组数据(未发表)ꎬ筛选得到FAD基因表达量数据ꎮ利用FPKM(fragmentsperkilobaseofmillionmappedreads)对原始表达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ꎬ并利用TBtools软件绘制表达量热图ꎮ以log2(FC)绝对值大于1为差异基因的筛选标准ꎮ1.7㊀基因表达分析采用北京艾德莱生物科技(Aidlab)有限公司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RN3802)提取叶片总RNAꎬ分别取1μg总RNA进行反转录ꎬ反应体系和操作程序参照TRUEscriptRTMasterMix(On ̄eStepgDNARemoval)一步法基因组清除反转录试剂盒(PC70)说明ꎮ将反转录产物稀释10倍ꎬ选择Ubiquitin(GenBankNo.AY189972)基因作为内参基因ꎬ进行定量RT-PCRꎬ所用引物见表1ꎬ由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合成ꎮ选用㊀㊀表1㊀定量PCR引物序列序号基因正向引物(5ᶄ-3ᶄ)反向引物(3ᶄ-5ᶄ)1GH_A01G1380GGGAGCTTTATCGACCGTGGACGAGCCACGTGTATGCGGGTTAT2GH_A01G1382GTTTCCAGCGCTCCGTTTTACGGACCCAAACGCCGGTCAAAATC3GH_A04G1111ACCTTTGGAACAGAAGTCCGGGTCTTTTCGTTCGGTCGGGACAA4GH_A05G0424GCCAAGGTGCCATCTCAGGAAATGGGTTGCTGAGAATCCTTGCC5GH_A05G1248AAACTCTGGCCATCCAGACTCGAAGCCGACACTTTCCCATTGCT6GH_A07G1144CATGGGTTCCGTTGCCTGAGAAACACGGGGAATGCAAATAGGGG7GH_A07G1522AGTGCGGAAGAGCTGAAAGAGCCCAGGGTGATACGCCAGAAAGG8GH_A09G1076GGGACCATGTTTTGGGCTGTCTCGGACATCGGAACCCAAGACTC9GH_A10G2629TCACCATGGTCATGACGAGAAGCATCCCGATCAAGCGTCGTAAGC10GH_A11G0968GGCTTGTCACGGAGTTCTCCAACCCACACGCTATCGCATCTCAA11GH_A11G3588ATGCAGAAGAGCGATCCGTGACTCTTTCGTCAGCTTGCTCCCAC12GH_A12G1258ACCCCACTCTTAAATCTCGCCGAGGTATTGCCAAGCTGTGGTGG13GH_A13G0678CACCAGTACGCCATTACTGCGAAACACGTGGGATGGACCAACTG14GH_A13G2126TATAGGCCACGATTGCGCTCACGTGCCTGTCATGCTTAAACCGC15GH_D01G1464GCGCTCCGTTTTACGCTCATTCACGTTGGAGAGAGCCTGAGGAA16GH_D04G1454ATCATGGCACCCGTTGTCTGAGGGTCGAAGTGCGAACCACTCTT17GH_D05G0426GTTTCCAAGGTTGCCAAGGTGCCTGCAAGGCTGCTGATCGAAGA18GH_D06G1474AGGTGAAGGAGATTGCTCCCGAAGGGCCGATACTCCGATCCATT19GH_D07G1125GAAACTCGACACCAGTACGCGACTTTGCCTGGGCTTCTATGCCA20GH_D07G1526GTATCACCCTGGAACGGCTTGGGTGCCCACACGCTATCACATCT21GH_D08G2811CGACAAGAAAGGACACGGGACACACCATCCCATGCTGATCCCAG22GH_D09G1028ACAGCAACTTGTTTGCTCCCCACTTCTGCTCGTATCCGTGGTGG23GH_D10G2734GAAGCTACCGAAGCAGCAAAGCACACGACATCACCAATGTCACTCA24GH_D11G0999AGGCTTGTCACGGAGTTTTCCACCCACACGCTATCGCATCTCAA25GH_D11G3608TGCAACACACTCACCCTGCATTGCCTTTGTTGCTTCCATTGCGT26UbiquitinAAGACCTACACCAAGCCCAAGACACTCCGCATTAGGACACTC31㊀第4期㊀㊀㊀㊀陈义珍ꎬ等: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Aidlab公司的2ˑSybrGreenqPCRMix试剂盒ꎬ反应体系为20μL:2ˑSYBRqPCRMix10μLꎬ基因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各0.4μL(10μmol/L)ꎬ模板cDNA0.8μLꎬ补ddH2O至20μLꎮ使用Ther ̄moFisherScientificQuantStudio5荧光定量PCR仪ꎬ反应程序:95ħ预变性3minꎻ95ħ15sꎬ60ħ15sꎬ40个循环ꎻ熔点曲线程序为95ħ15sꎬ60ħ1minꎬ95ħ15sꎮ每个样品进行3次重复试验ꎬ采用2-әәCt法计算基因的表达量ꎮ利用Graphpad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陆地棉FAD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在陆地棉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7个FAD基因(表2)ꎬ均含有保守的FA_desaturase结构域(PF00487)ꎮFA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长度差异较大ꎬGH_A13G0678最短ꎬ为308个氨基酸ꎬ而GH_A10G2629和GH_D10G2734最长ꎬ均为450个氨基酸ꎻGH_A13G0678的分子量最小ꎬ为35.41kDaꎬGH_A12G1258的分子量最大ꎬ为51.87kDaꎻFAD蛋白的等电点差异较大ꎬGH_D06G1474的等电点最小ꎬ为6.95ꎬ其余FAD蛋白的等电点均在7.29及以上ꎬ为碱性ꎬ以GH_D05G1245的等电点最大(9.37)ꎮ大多数FAD蛋白定位在内质网和质膜上ꎬ少数FAD蛋白位于叶绿体中ꎬ仅GH_D12G1274位于溶酶体中(表2)ꎮ㊀㊀表2㊀陆地棉FAD基因家族基本信息基因染色体定位亚家族外显子数量氨基酸序列长度分子量(kDa)等电点亚细胞定位GH_A01G1380A01:52437258-52438409Omega138344.378.97内质网GH_A01G1382A01:52793676-52794827Omega138344.379.06内质网GH_A01G2453A01:117661885-117664879Omega842749.538.17叶绿体GH_A04G1111A04:76679855-76681857Omega844650.968.47叶绿体GH_A05G0424A05:3932284-3933627Front-end144751.168.43质膜GH_A05G1248A05:11342468-11344453First540546.289.26质膜GH_A06G1435A06:89146264-89147952Sphingolipid233038.407.29质膜GH_A07G1144A07:18014579-18016280Omega837643.508.84内质网GH_A07G1522A07:30432512-30433855Front-end144751.188.36质膜GH_A08G2818A08:124577528-124578871Front-end144751.208.64质膜GH_A09G1076A09:62957866-62959614Omega838845.039.05内质网GH_A10G0260A10:2147390-2149449Sphingolipid233138.628.82质膜GH_A10G2629A10:114411673-114414288Omega845051.198.91叶绿体GH_A11G0968A11:8764840-8766183Front-end144751.388.94质膜GH_A11G3588A11:119680980-119682134Omega138444.258.96内质网GH_A12G1258A12:80872680-80875034Front-end244951.877.98质膜GH_A13G0678A13:14253433-14255056Omega830835.418.69质膜GH_A13G2126A13:105045570-105049386Omega1044551.599.09叶绿体GH_A13G2423A13:108609376-108610533Omega138544.069.09内质网GH_D01G1463D01:30783164-30784315Omega138344.288.94内质网GH_D01G1464D01:30824751-30825902Omega138344.189.04内质网GH_D01G2529D01:64245406-64248408Omega843550.407.42叶绿体GH_D04G1454D04:47832920-47834919Omega844650.728.52叶绿体GH_D05G0426D05:3419790-3421133Front-end144751.208.68质膜GH_D05G1245D06:10327204-10329142First538644.249.37质膜GH_D06G1474D07:44774892-44776562Sphingolipid233038.356.95质膜GH_D07G1125D07:14029866-14031568Omega837643.568.83内质网GH_D07G1526D07:22737990-22739333Front-end144751.198.55质膜GH_D08G2811D08:68604570-68605913Front-end144751.278.61质膜GH_D09G1028D09:35497454-35499216Omega838845.119.05内质网GH_D10G0273D10:2157515-2159474Sphingolipid232337.797.30质膜GH_D10G2734D10:66260614-66263295Omega845051.158.91叶绿体GH_D11G0999D11:8288982-8290325Front-end144751.378.94质膜4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表2(续)基因染色体定位亚家族外显子数量氨基酸序列长度分子量(kDa)等电点亚细胞定位GH_D11G3608D11:69715461-69716615Omega138444.279.04内质网GH_D12G1274D12:39933619-39935960Front-end339545.137.30溶酶体GH_D13G2107D13:59015821-59019626Omega1044251.329.17叶绿体GH_D13G2414D13:62456454-62457605Omega138343.898.95内质网2.2㊀陆地棉FAD基因的系统进化和染色体定位分析为了研究陆地棉FAD基因家族成员之间的进化关系ꎬ我们利用陆地棉和拟南芥FAD蛋白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ꎮ按照亲缘关系的远近ꎬ将陆地棉FAD基因家族分为4个亚家族ꎬ分别为First㊁Sphingolipid㊁Front-end和Omega亚家族(图1)ꎮ4个亚家族中的FAD成员数量差异较大ꎬ其中ꎬFirst亚家族中陆地棉FAD成员最少ꎬ仅有2个ꎬ而拟南芥FAD成员多达9个ꎻSphingolipid亚家族中仅含有1个拟南芥FAD成员ꎬ却含有4个陆地棉成员ꎻFront-end亚家族中陆地棉和拟南芥的FAD成员分别为10个和2个ꎻOmega亚家族中陆地棉FAD成员数量最多ꎬ为21个ꎬ拟南芥FAD成员为5个ꎮ图1㊀陆地棉FAD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树51㊀第4期㊀㊀㊀㊀陈义珍ꎬ等: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㊀㊀根据陆地棉标准系TM-1的基因组注释信息ꎬ将37个FAD基因定位在22条染色体上ꎬ其中A01㊁A13和D01染色体上分别含有3个FAD基因ꎻA05㊁A07㊁A10㊁A11㊁D05㊁D07㊁D10㊁D11和D13染色体上分别含有2个FAD基因ꎻ其余10条染色体上分别含有1个FAD基因(图2)ꎮ图2㊀陆地棉FAD基因家族的染色体分布2.3㊀陆地棉FAD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析陆地棉FAD基因4个亚家族呈现不同的结构特征(图3)ꎮFirst亚家族的FAD成员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ꎬ均含有5个外显子ꎻSphingolipid亚家族的FAD基因亦具有相同的基因结构ꎬ均含有2个外显子ꎻFront-end亚家族的基因结构也比较保守ꎬ10个FAD成员中ꎬ8个FAD基因含有1个外显子ꎬ其余2个FAD成员含有2个或3个外显子ꎻOmega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存在3种方式ꎬ11个FAD成员含有8个外显子ꎬ2个成员含有10个外显子ꎬ剩余的8个成员含有1个外显子ꎮ利用MEME分析陆地棉FAD蛋白的保守基序ꎬ共发现3个保守组氨酸基序(Histidine-box1㊁Histidine-box2和Histidine-box3)ꎬ但不同亚家族成员的组氨酸基序的序列不同(图4)ꎮOmega亚家族的Histidine-box1为H[D/E]C[G/A]HꎬHis ̄tidine-box2为H[R/D][R/T/I]HHꎬHistidine-box3为H[V/I][I/A/P]HHꎬ尽管中间的氨基酸残基不同ꎬ但两侧均为保守的组氨酸残基ꎮFront-end亚家族的Histidine-box1和Histidine-box2序列十分保守ꎻHistidine-box3为Q[L/I/V]EHHꎬ其起始氨基酸为谷酰胺ꎮSphingolipid亚家族成员的3个组氨酸基序都十分保守ꎬ且基序两侧皆为保守的组氨酸ꎮFirst亚家族Histidine-box3为典型的组氨酸基序ꎬHistidine-box1的最后一个氨基酸残基为亮氨酸ꎬ而Histidine-box2不具有典型的组氨酸基序特征ꎮ2.4㊀陆地棉FAD基因复制分析基因复制在基因家族扩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ꎮ利用MCScanX对陆地棉基因组中的基因复制事件进行分析ꎬ发现FAD基因家族共存在28对片段复制基因ꎬ无串联复制基因ꎮ其中ꎬ21对基因复制发生在A和D亚基因组之间ꎬ4对发生在A亚基因组之内ꎬ剩余3对发生在D亚基因组之内(图5)ꎬ表明片段复制是棉花FAD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方式ꎮ随后ꎬ利用KaKs_Calculator分析复制基因的Ka/Ks值ꎬ结果显示所有复制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0.55(表3)ꎮ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图3㊀陆地棉FAD基因结构分析图4㊀陆地棉FAD基因家族的3个保守组氨酸富集区71㊀第4期㊀㊀㊀㊀陈义珍ꎬ等: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图5㊀陆地棉FAD基因家族的共线性分析㊀㊀表3㊀陆地棉FAD家族基因的复制分析复制基因对KaKsKa/Ks复制类型GH_A01G1380:GH_D01G14630.0090.0220.413片段复制GH_A04G1111:GH_D04G14540.0110.0560.199片段复制GH_A05G0424:GH_D05G04260.0090.0310.277片段复制GH_A05G1248:GH_D05G12450.0100.0200.517片段复制GH_A06G1435:GH_D06G14740.0080.0400.214片段复制GH_A06G1435:GH_A10G02600.0710.6300.113片段复制GH_A06G1435:GH_D10G02730.0710.6640.106片段复制GH_A07G1144:GH_D07G11250.0100.0320.322片段复制GH_A07G1144:GH_A09G10760.1550.7100.218片段复制GH_A07G1144:GH_D09G10280.1550.7430.208片段复制GH_A07G1522:GH_D07G15260.0010.0370.026片段复制GH_A07G1522:GH_A12G12580.1652.1820.076片段复制GH_A09G1076:GH_D09G10280.0020.0240.093片段复制GH_A09G1076:GH_D07G11250.1450.7560.192片段复制GH_A10G0260:GH_D10G02730.0040.0580.069片段复制GH_A10G2629:GH_D10G27340.0060.0580.100片段复制GH_A10G0260:GH_D06G14740.0750.6700.111片段复制GH_A11G0968:GH_A12G12580.1361.9490.070片段复制GH_A11G0968:GH_D07G15260.0930.8290.112片段复制8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㊀㊀表3(续)复制基因对KaKsKa/Ks复制类型GH_A11G0968:GH_D11G09990.0050.0200.237片段复制GH_A11G0968:GH_D12G12740.1421.8910.075片段复制GH_A12G1258:GH_D07G15260.1671.9670.085片段复制GH_A12G1258:GH_D11G09990.1391.9000.073片段复制GH_A12G1258:GH_D12G12740.0160.0840.194片段复制GH_A13G2126:GH_D13G21070.0030.0310.092片段复制GH_D06G1474:GH_D10G02730.0730.7050.103片段复制GH_D07G1125:GH_D09G10280.1450.7920.184片段复制GH_D11G0999:GH_D12G12740.1451.8850.077片段复制2.5㊀陆地棉FAD基因上游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利用陆地棉FAD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500bp序列分析顺式作用元件ꎬ结果发现棉花FAD基因的上游序列除了存在启动子核心元件TATA-box和CAAT-box外ꎬ还存在许多激素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图6)ꎮ其中ꎬ植物激素响应元件有9种ꎬ分别是ABRE㊁AuxRE㊁CGTCA-mo ̄tif㊁TGA-element㊁ERE㊁GARE-motif㊁P-box㊁TCA-element和TGACG-motifꎻABRE㊁ERE和TCA-ele ̄ment分别响应脱落酸㊁乙烯和水杨酸ꎬTGACG-motif和CGTCA-motif为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ꎬAuxRE和TGA-element为生长素响应元件ꎬGARE-motif和P-box为赤霉素响应元件ꎮ逆境胁迫响应元件有6种ꎬ包括ARE㊁DRE㊁LTR㊁MBS㊁WUN-motif和TC-richꎬ分别是缺氧胁迫㊁冷害㊁低温㊁干旱㊁损伤和防御响应元件ꎮ图6㊀陆地棉FAD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示意图91㊀第4期㊀㊀㊀㊀陈义珍ꎬ等: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2.6㊀陆地棉FAD家族基因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征为明确FAD基因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ꎬ基于转录组数据对37个FAD基因在两种胁迫处理不同时间点陆地棉叶片中的表达量进行聚类分析ꎬ结果如图7所示ꎮ图中log2(FC)代表log2(FoldChange)ꎻNaCl-3h㊁NaCl-6h㊁NaCl-12h㊁NaCl-24h分别代表盐处理3㊁6㊁12㊁24h后的样品ꎻPEG-3h㊁PEG-6h㊁PEG-12h㊁PEG-24h分别代表干旱处理3㊁6㊁12㊁24h后的样品ꎮ图7㊀陆地棉37个FAD基因在盐胁迫和㊀㊀㊀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㊀㊀盐胁迫下ꎬ37个FAD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ꎬ其中有28个FAD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均有表达ꎬ7个FAD基因未检测到表达信号ꎬ而GH_A06G1435基因仅在处理后6h检测到表达量增加ꎬGH_D01G2529仅在处理后24h检测到表达量增加ꎮ另外ꎬ28个FAD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ꎬ17个FAD基因表达量降低ꎬ7个FAD基因表达量增加[log2(FC)>1]ꎬ4个基因的表达量先增后降ꎬ2个基因的表达量先降后增(GH_D08G2811和GH_D11G0999)ꎮ干旱胁迫下ꎬ37个FAD基因中有27个在不同处理时间均有表达ꎬ有6个未检测到表达量变化ꎬ有4个仅在两个处理时间点下表达量增加ꎮ另外ꎬ27个FAD基因中仅GH_D04G1454表达量增加ꎬ17个基因在干旱胁迫下表达量降低ꎬ9个基因仅在一个或两个处理时间(6h或12h)点下表达量增加ꎬ其他时间点的表达量降低ꎮ褪黑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效性抗氧化分子ꎬ能帮助植物抵御不利环境的危害ꎬ而且外源褪黑素能显著缓解逆境胁迫引起的伤害[30ꎬ31]ꎮ因此ꎬ本研究基于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FAD基因的转录组结果ꎬ选出25个FAD基因(包括Front-end亚家族的8个ꎬOmega亚家族的15个ꎬFirst亚家族的1个ꎬSphingolipid亚家族的1个)ꎬ通过在棉花苗期施加外源褪黑素ꎬ进一步探究FAD基因在外源褪黑素下的表达特征ꎮ定量分析结果显示ꎬ在褪黑素处理后ꎬ1个FAD基因(GH_A01G1380)未检测到表达量的变化ꎬ另外24个FAD基因与对照相比ꎬ有7个基因表达量增加ꎬ17个基因表达量降低ꎬ且上调表达的FAD基因均在处理后6h表达量增加最多ꎮFront-end亚家族8个FAD基因中有6个基因在褪黑素处理后表达量增加ꎬ2个基因表达量降低ꎻOmega亚家族表达的14个FAD基因中仅有1个在处理后表达量增加ꎬ其他基因都呈现表达量降低趋势ꎻFirst㊁Sphingolipid亚家族的各1个基因则均在处理后表现为表达量降低(图8)ꎮ3㊀讨论与结论植物脂肪酸作为储藏油脂和细胞膜脂的重要组分ꎬ既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ꎬ也在响应多种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3]ꎮFAD是植物脂肪酸进一步去饱和反应中的关键酶ꎬ目前已在拟南芥㊁水稻㊁花生㊁大豆和油菜等物种中相继完成了全基因组水平上的鉴定和分析[16]ꎮ本研究从陆地棉基因组中鉴定出37个FAD基因ꎬ而二倍体雷蒙德氏棉仅含有19个FAD成员[4]ꎬ是其1.95倍ꎬ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棉花进化过程中的异源多倍化现象ꎮ棉属植物进化分析表明ꎬ在170万~190万年前ꎬ陆地棉由A基因组供体亚洲棉和D基因组供体雷蒙德氏棉种间杂交加倍而成[14]ꎮ另外ꎬ陆地棉FAD基因数量远多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水稻ꎬ分别是其2.18倍和3.70倍ꎮ02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柱上∗㊁∗∗分别表示同一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与处理0h相比差异显著(P<0.05)㊁极显著(P<0.01)ꎮ图8㊀陆地棉24个FAD基因在褪黑素处理不同时间后的表达分析㊀㊀进化分析将陆地棉和拟南芥的FAD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ꎬ且每个物种的FAD基因在4个亚家族中均有分布ꎬ表明FAD基因的分化可能早于棉花和拟南芥的物种分化ꎮ除了First亚家族ꎬ其他3个亚家族中陆地棉FAD基因的数量远多于拟南芥ꎬ预示Omega㊁Front-end和Sphingolipid亚家族中的陆地棉FAD基因可能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物种特异性扩张ꎮ这一结果与之前二倍体雷蒙德氏棉中的报道一致[4]ꎮ基因复制是植物进化的主要动力ꎬ主要包括12㊀第4期㊀㊀㊀㊀陈义珍ꎬ等: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串联复制㊁片段复制和全基因组复制[28]ꎮ本研究在陆地棉FAD基因家族中发现了28对复制基因ꎬ来源于4个亚家族ꎬ且全为片段复制ꎬ表明在陆地棉进化过程中FAD基因由于片段复制发生了基因家族扩张ꎮKa/Ks值常用来检验同源基因是否经历了选择作用ꎬKa/Ks>1ꎬ认为有正选择作用ꎻKa/Ks<1ꎬ为纯化或负选择作用ꎻKa/Ks=1ꎬ则认为存在中性选择作用ꎮ本研究中所有复制基因的Ka/Ks值均小于1ꎬ表明陆地棉FAD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纯化选择作用ꎮ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ꎬ陆地棉FAD基因的启动子区含有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ꎬ预示其可能在激素信号响应和防御逆境胁迫中起作用ꎮ目前ꎬ已知雷蒙德氏棉中有7个FAD基因受低温诱导表达ꎬ5个FAD基因受低温抑制表达[4]ꎮ部分FAD基因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ꎬ如FAD2-1在发育的种子中特异表达[32]ꎬFAD2-2和FAD2-3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组成型表达ꎬ在叶片中少量表达[33]ꎮ植物中位于质膜上的脂肪酸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ꎬ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与质膜上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密切相关ꎬ膜结合基因对维持植株在多种胁迫下的正常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ꎮ在拟南芥中ꎬFAD2和FAD6是提高幼苗早期生长耐盐性的重要基因[34ꎬ35]ꎬFAD7基因的反义表达则降低了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耐性[36]ꎮ在番茄中超表达LeFAD3基因增强幼苗早期生长的耐盐性[37]ꎮ为探究陆地棉FAD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ꎬ利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转录组数据对陆地棉37个FAD基因进行分析ꎬ发现70%以上的FAD基因对两种胁迫均有应答ꎬ其中下调表达的FAD基因分别占54%和63%ꎮ值得注意的是ꎬ本研究Front-end亚家族包含的10个基因中除了亚细胞定位预测在溶酶体的GH_D12G1274基因外ꎬ其余9个基因全部定位于质膜ꎬ干旱胁迫后7个基因都是下调表达ꎬGH_A12G1258和GH_D11G0999基因也仅在6h或24h表达量增加ꎬ说明干旱胁迫可能会抑制质膜上FAD基因的表达ꎮ褪黑素在植物非生物胁迫防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ꎬ且几乎所有非生物胁迫引起的过氧化伤害都能被褪黑素缓解ꎮ褪黑素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抗性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ꎬ改善光合系统ꎬ调控激素合成和代谢ꎬ调控植物细胞中初级和次级代谢ꎬ刺激细胞合成更多的保护物质等方式[38]ꎮ通过定量PCRꎬ进一步分析了25个FAD基因在施加外源褪黑素后的表达特征ꎬ发现17个基因下调表达ꎬ7个基因上调表达ꎬ1个基因没有表达变化ꎮ值得注意的是ꎬFront-end亚家族中的5个基因在干旱胁迫后下调表达而在褪黑素处理后上调表达ꎬ且在处理后6h表达量显著增加ꎬ它们可作为候选基因用于后续基因功能的进一步探究ꎮ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陆地棉FAD基因逆境响应机理提供参考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戴晓峰ꎬ肖玲ꎬ武玉花ꎬ等.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ꎬ2007ꎬ24(1):105-113. [2]㊀阮建ꎬ单雷ꎬ李新国ꎬ等.花生FAD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ꎬ2018ꎬ50(6):1-9. [3]㊀曹福亮ꎬ王欢利ꎬ郁万文ꎬ等.高等植物脂肪酸去饱和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2ꎬ36(2):125-132.[4]㊀LiuWꎬLiWꎬHeQꎬetal.Characterizationof19genesenco ̄dingmembrane ̄boundfattyaciddesaturasesandtheirexpres ̄sionprofilesinGossypiumraimondiiunderlowtemperature[J].PLoSONEꎬ2015ꎬ10(4):e0123281.[5]㊀LeeKRꎬLeeYꎬKimEHꎬetal.Functionalidentificationofoleate12 ̄desaturaseandω ̄3fattyaciddesaturasegenesfromPerillafrutescensvar.frutescens[J].PlantCellReportsꎬ2016ꎬ35(12):2523-2537.[6]㊀ArondelVꎬLemieuxBꎬHwangIꎬetal.Map ̄basedcloningofagenecontrollingomega ̄3fattyaciddesaturationinArabidop ̄sis[J].Scienceꎬ1992ꎬ258(5086):1353-1355. [7]㊀杨志刚ꎬ郭子好ꎬ姚琴琴ꎬ等.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ꎬ2013(12):21-26. [8]㊀宋俊乔ꎬ孙培均ꎬ张霞ꎬ等.棉仁高油分材料筛选及其脂肪酸发育分析[J].棉花学报ꎬ2010ꎬ22(4):291-296. [9]㊀HaunWꎬCoffmanAꎬClasenBMꎬetal.Improvedsoybeanoilqualitybytargetedmutagenesisofthefattyaciddesaturase2genefamily[J].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ꎬ2014ꎬ12(7):934-940.[10]王福军ꎬ赵开军.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于作物遗传改良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农业科学ꎬ2018ꎬ51(1):1-16. [11]LiuQꎬSinghSPꎬGreenAG.High ̄stearicandhigh ̄oleiccot ̄tonseedoilsproducedbyhairpinRNA ̄mediatedpost ̄transcrip ̄tionalgenesilencing[J].PlantPhysiol.ꎬ2002ꎬ129:1732-1743.22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5卷㊀[12]PatersonAHꎬWendelJFꎬGundlachHꎬetal.RepeatedpolyploidizationofGossypiumgeneomesandtheevolutionofspinnablecottonfibres[J].Natureꎬ2012ꎬ492:423-427. [13]LiFꎬFanGꎬWangKꎬetal.Genomesequenceofthecultivat ̄edcottonGossypiumarboretum[J].NatureGeneticsꎬ2014ꎬ46(6):567-572.[14]HuYꎬChenJꎬFangLꎬetal.GossypiumbarbadenseandGos ̄sypiumhirsutumgenomesprovideinsightsintotheoriginande ̄volutionofallotetraploidcotton[J].NatureGeneticsꎬ2019ꎬ51(4):739-748.[15]WangMꎬTuLꎬYuanDꎬetal.ReferencegenomesequencesoftwocultivatedallotetraploidcottonsꎬGossypiumhirsutumandGossypiumbarbadense[J].NatureGeneticsꎬ2019ꎬ51(2):224-229.[16]XuYꎬChenBꎬWangRꎬetal.Genome ̄widesurveyandchar ̄acterizationoffattyaciddesaturasegenefamilyinBrassicana ̄pusanditsparentalspecies[J].AppliedBiochemistryandBio ̄technologyꎬ2018ꎬ184(2):582-598.[17]ZhuTꎬLiangCZꎬMengZGꎬetal.CottonFGD:anintegratedfunctionalgenomicsdatabaseforcotton[J].BMCPlantBiolo ̄gyꎬ2017ꎬ17:101.[18]FinnRDꎬCoggillPꎬEberhardtRYꎬetal.ThePfamproteinfamiliesdatabase:towardsamoresustainablefuture[J].Nu ̄cleicAcidsResearchꎬ2016ꎬ44:D279-D285.[19]ArtimoPꎬJonnalageddaMꎬArnoldKꎬetal.ExPASy:SIBbioinformaticsresourceportal[J].NucleicAcidsResearchꎬ2012ꎬ40:W597-W603.[20]YuCSꎬChenYCꎬLuCHꎬetal.Predictionofproteinsubcel ̄lularlocalization[J].Proteins:StructureꎬFunctionandBioin ̄formaticsꎬ2006ꎬ64(3):643-651.[21]KumarSꎬStecherGꎬLiMꎬetal.MEGAX:molecularevolu ̄tionarygeneticsanalysisacrosscomputingplatforms[J].Molec ̄ularBiologyandEvolutionꎬ2018ꎬ35(6):1547-1549. [22]VoorripsR.MapChart:softwareforthegraphicalpresentationoflinkagemapsandQTLs[J].JournalofHeredityꎬ2002ꎬ93(1):77-78.[23]HuBꎬJinJꎬGuoAYꎬetal.GSDS2.0:anupgradedgenefea ̄turevisualizationserver[J].Bioinformaticsꎬ2015ꎬ31(1):1296-1297.[24]BaileyTLꎬJohnsonJꎬGrantCEꎬetal.TheMEMESuite[J].NucleicAcidsResearchꎬ2015ꎬ43:W39-W49.[25]LescotMꎬDehaisPꎬThijsGꎬetal.PlantCAREꎬadatabaseofplantcis ̄actingregulatoryelementsandaportaltotoolsforinsilicoanalysisofpromotersequences[J].NucleicAcidsRe ̄searchꎬ2002ꎬ30(1):325-327.[26]WangYꎬTangHꎬDeBarryJDꎬetal.MCScanX:atoolkitfordetectionandevolutionaryanalysisofgenesyntenyandcol ̄linearity[J].NucleicAcidsResearchꎬ2012ꎬ40(7):e49. [27]KrzywinskiMꎬScheinJEꎬBirolIꎬetal.Circos:aninforma ̄tionaestheticforcomparativegenomics[J].GenomeResearchꎬ2009ꎬ19(9):1639-1645.[28]LiuZꎬFuMꎬLiHꎬetal.SystematicanalysisofNACtran ̄scriptionfactorsinGossypiumbarbadenseuncoverstheirrolesinresponsetoVerticilliumwilt[J].PeerJꎬ2019ꎬ7:e7995. [29]ZhangZꎬLiJꎬZhaoXQꎬetal.KaKs_Calculator:calculatingKaandKsthroughmodelselectionandmodelaveraging[J].GenomicsProteomicsBioinformaticsꎬ2013ꎬ4(4):259-263. [30]LiHꎬChangJꎬChenHꎬetal.Exogenousmelatoninconferssaltstresstolerancetowatermelonbyimprovingphotosynthesisandredoxhomeostasis[J].FrontiersinPlantScienceꎬ2017ꎬ8:295.[31]LiHꎬGuoYꎬLanZꎬetal.MelatoninantagonizesABAactiontopromoteseedgerminationbyregulatingCa2+effluxandH2O2accumulation[J].PlantScienceꎬ2021ꎬ303:110761. [32]LiuQꎬBrubakerCLꎬGreenAGꎬetal.EvolutionoftheFAD2 ̄1fattyaciddesaturaseintronandthemolecularsystemat ̄icsofGossypium(Malvaceae)[J].AmericanJournalofBota ̄nyꎬ2001ꎬ88(1):92-102.[33]PirtleILꎬKongcharoensuntornWꎬNampaisansukMꎬetal.MolecularcloningandfunctionalexpressionofthegeneforacottonΔ ̄12fattyaciddesaturase(FAD2)[J].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ꎬ2001ꎬ1522(2):122-129.[34]ZhangJTꎬZhuJQꎬZhuQꎬetal.Fattyaciddesaturase ̄6(Fad6)isrequiredforsalttoleranceinArabidopsisthaliana[J].BiochemicalandBiophysicalResearchCommunicationsꎬ2009ꎬ390(3):469-474.[35]ZhangJꎬLiuHꎬSunJꎬetal.ArabidopsisfattyaciddesaturaseFAD2isrequiredforsalttoleranceduringseedgerminationandearlyseedlinggrowth[J].PLoSONEꎬ2012ꎬ7(1):e30355. [36]ImYJꎬHanOꎬChungGCꎬetal.AntisenseexpressionofanArabidopsisomega ̄3fattyaciddesaturasegenereducessalt/droughttoleranceintransgenictobaccoplants[J].MolecularCellꎬ2002ꎬ13(2):264-271.[37]WangHSꎬYuCꎬTangXFꎬetal.Atomatoendoplasmicre ̄ticulum(ER) ̄typeomega ̄3fattyaciddesaturase(LeFAD3)functionsinearlyseedlingtolerancetosalinitystress[J].PlantCellReportsꎬ2014ꎬ33(1):131-142.[38]ArnaoMBꎬHernández ̄RuizJ.Melatoninagainstenvironmen ̄talplantstressors:areview[J].CurrentProteinandPeptideScienceꎬ2021ꎬ22(5):413-429.32㊀第4期㊀㊀㊀㊀陈义珍ꎬ等:陆地棉膜结合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通知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通知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鲁广电发〔2023〕13号•【施行日期】2023.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的通知鲁广电发〔2023〕13号各市文化和旅游局(新闻出版广电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现将《山东省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广播电视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3年6月30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三章技术员评价条件第四章助理工程师评价条件第五章工程师评价条件第六章高级工程师评价条件第七章正高级工程师评价条件第八章破格申报条件第九章附则山东省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评价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促进我省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广播电视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部署,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9〕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本标准条件适用于全省范围内从事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其中,初级职称分设员级、助理级,高级职称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名称依次为:技术员(员级)、助理工程师(助理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和正高级工程师(正高级)。

第四条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实行职称评审代表作制度,广播电视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利成果、项目(课题)成果、分析报告、技术报告、标准规范、论文著作等均可作为代表作。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授奖成果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授奖成果

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授奖成果目录(排序不分先后)一等奖1.成果名称山东省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发展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中国农业大学完成人员白人朴林建华韩永平王佃学董佑福刘占良战嘉波蒋景春王成民侯献伟李二超王志琴恽竹恬李清明2.成果名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强化服务质量防范纠纷的方法研究完成单位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完成人员张亮刘海江阮国栋宋晓峰梁师泽袁彩玲3.成果名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趋势与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完成单位淄博职业学院完成人员庞敦之钟泽圣鹿林姚辉波张波张森鞠秋文刘来平4.成果名称山东省住宅类房地产的现状与趋势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于承新王义华张雷刘成刚方纪明桑忠喜陈明志秦峰华吴永春许娜张志军于正文吴金满吴学霞赵永谦5.成果名称山东省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完成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完成人员刘学忠盖明媚王宝海朱新颜6.成果名称新农村建设中山东省粮食生产资源配置问题研究完成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完成人员庞英王伟冯继康7.成果名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山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统计局完成人员杜昌祚刘兴慧刘绍辉董晓青8.成果名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国际比较完成单位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完成人员宋志申刘同星姜宏济秦红梅金立娟王启东张立新张智9.成果名称山东省县域基础教育政策保障体系的建构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完成人员张茂聪李明侯娓娓李拉杜芳芳10.成果名称基于突发事件的供应链企业应急对策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完成人员傅克俊耿殿明阮国祥杨建华李静宜杨永青汤玉斌张漪高德华11.成果名称基于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山东企业合争战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杨蕙馨冯文娜王莉马磊徐凤增孙志霞张鹏王涛刘春玉朱廷柏12.成果名称基于产品创新战略的创业型企业绩效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徐凤增杨蕙馨13.成果名称国有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罗新华隋敏赵学强管继梅张宁郭超14.成果名称新时代的工业工程与管理创新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完成人员王兴元杨旭沈江15.成果名称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研究:形成机制、竞争优势与治理结构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余东华16.成果名称欧美产业转移新趋势对山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完成人员毕红毅张绍辉许慧于建霞谢忠聪谭冉林祥娟17.成果名称绿色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法律层面的思考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王建敏梁如霞宋焱王春婕18.成果名称山东省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苏昕杨林王晓辉李学锋邵征翌19.成果名称山东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对策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张红凤郭庆刘蓬基杨慧周峰韩红彦李金凤周燕冬陈淑霞崔元鹏20.成果名称优化提升海洋经济区,加快海洋战略资源开发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完成人员费云良薛占胜戴桂林邵桂兰于吉海高金田张小凡赵岩吴军张凤兰于忠英高学秋马彪王芸卢华王淑娟刘燕王新平董宁马可崔鹏21.成果名称山东宏观经济走势及2009年对策建议完成单位山东省政府调查研究室完成人员蒿峰张述存苟成富李为刘永宽冀宪河22.成果名称关于借鉴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辽宁“五点一线”做法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完成单位山东省政府调查研究室完成人员张述存苟成富董士斌刘永宽23.成果名称寿光市1993~2007年农村人群死因变化趋势研究完成单位寿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人员刘君郭秀芳任坤岭王松山李君张瑞芬李建志李慧李晓静24.成果名称济南市代用燃料汽车排放监控体系建设及环境效益评价研究完成单位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完成人员朱振明闫怀忠闫学军张桂芹满在民王兆军李红卫隋强25.成果名称泰安市森林生态功能与效益价值评估研究完成单位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王玉山张永涛王迎赵进红李国华谢辉张兴朱灵武26.成果名称高校育人新机制探索:情感、激励、嫁接三结合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刘向信牟思伦郝书辰胡元木苏洪志王松马静玉王伟李斌张宝义27.成果名称移民拉动黄河三角洲经济科技开发新战略完成单位滨州学院完成人员李靖莉田家怡赵惠民张献青张金路孙才顺闫永利吕传笑28.成果名称滨州市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完成单位滨州市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完成人员宋科田俊杰窦祎萌成爱华韩梅海王磊29.成果名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及规范管理模式研究完成单位滨州职业学院完成人员孟学英王发鸿李友宾李朝晖赵红梅邵长梅30.成果名称红色文化与道德建设研究完成单位潍坊医学院完成人员张爱芹王以第31.成果名称山东省医学信息学科人才问题与发展战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人员刘亚民刘岩何有琴程艳敏杨凤丽杨文燕王敏王宁胡琬32.成果名称山东省生物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人员韩金祥刘岩林玲刘亚民赵芳程艳敏何有琴冯旭华33.成果名称煤炭企业ERP模式的经济控制体系策略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完成人员赵青春袁书寅彭蓬张青骆念海张宗社刘福河许金新34.成果名称农用土地产权制度研究完成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完成人员王金堂35.成果名称大型综合性医院科研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的研究完成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人员王进庆刘成娟孙黎惠刘宁宁董蒨李晖张岩36.成果名称网上职称评审管理与实践完成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完成人员毕元广唐立岷张晓兰刘洪玲李玉明孙黎惠李江峰王琛37.成果名称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完成单位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完成人员蔚承祥孔怡孔繁华张昕颖夏中华郑铮马祥波彭芸38.成果名称科研事业单位开发利用人事档案动态信息资源的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完成人员刘韶青林香青张琮韩伟阴启忠薛培生39.成果名称山东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准入技术措施研究与应对分析完成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完成人员安洁谢淑娟来永钧杨锐刘春霞刘志强付庆伟张伟王海瑛王雪40.成果名称基于智能方法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报完成单位鲁东大学完成人员刘晓华高荣刘梦良41.成果名称抓住机遇,启动内需、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与建设完成单位鲁东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完成人员柳新华刘良忠徐清照42.成果名称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完成人员张庆华徐学东白清俊王春堂王艳艳胡化坤李博杰杨梅茹43.成果名称三级综合医院物品管理机制创新研究完成单位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完成人员郝培来武雁黄家伦窦忠东张志刚王思敏安茂奎赵洪印张军赵明宏44.成果名称临沭县复合肥产业形成发展及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研究完成单位临沭县科技局完成人员张凯沈如茂朱孔科冯树方曹广峰韩宝杰王西民李祥印孙欣曹佑锋臧超吴庆文45.成果名称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韩保华孙晓冰乔梁刘斌勇张瑞晶贾文杰季明刘达光马秀力46.成果名称山东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方案研究完成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省财政厅完成人员曹洪军庞敦之莎娜牛盼强魏东曹倩王璟珉黄少坚魏光明廖健47.成果名称2007——2008山东省学科发展报告完成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完成人员燕翔邵新贵刘利印王强王晶48.成果名称南水北调工程现场建管模式理论与应用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人员孙义福罗辉祝令德孟繁义郭忠张铭锋傅题善方云益高峰赵超马涛陈魁49.成果名称高校科研优势推动山东煤炭行业技术进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完成人员周坚刘桂仁张华伟郝亮初振云刘伟科张晓庆李磊王根霞张杏莉段德宏贾相荣50.成果名称山东省科技咨询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完成人员丁陵尹奥邵宁庞增东刘丽秋二等奖1.成果名称现代社会学论稿完成单位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人员高秋萍韩来英战英2.成果名称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及其培养研究完成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人员屈克英张晓伟高培金王萍王宇东王莉王静陈元勇亓燕候洪雁张吉良刘晶3.成果名称循环经济丛书完成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完成人员栾贻信范跃进吴宗杰朱伯玉张连国张录强李建民桑金琰张术环陈红兵4.成果名称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完成人员周长城刘元义任传波杜瑞成张建程诚高松李瑞先刘灿德赵以强张苏文5.成果名称中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约束条件分析完成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完成人员吴宗杰李建民6.成果名称时间压力下的注册会计师行为——来自一个全国性事务所的调查证据完成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完成人员刘成立7.成果名称保障科技创新的法律问题研究完成单位山东政法学院完成人员赵玉环王希胜唐倩8.成果名称顾客感性意向评价与产品造型关联性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杨旭王兴元9.成果名称鲁西地区的灾荒,变乱与地方应对<1855-1937>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李庆华10.成果名称济南市生态园林绿地系统构建的途径与策略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鲁敏刘佳李亚男11.成果名称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建构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李少琳付立华丁燕刘瑞华12.成果名称莱芜市建筑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莱芜市建筑业管理处完成人员杨杰王淑华何桂昌张子峰刘斌13.成果名称MES系统在企业物料管理中的应用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佀同光宗建国李学东刘加云邓晓红陈兆柱王霞李传海李延成14.成果名称控书单是图书馆藏书搬迁的有效管理手段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郝朝军李增义15.成果名称电子政务协同工作系统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张建吕振臣邢国波王向辉孙倩何淑娟16.成果名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山东建筑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王静姜明尹才岳丽君解青芳于承新赵同龙宋平王义华张玉华丁元华李明利17.成果名称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山东城镇发展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完成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完成人员单宝艳18.成果名称我国学术职业的历史变迁及其制度创新完成单位山东交通学院完成人员宋旭红蔡先金吕静波宋佐东刘春丹19.成果名称山东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配套产业研究完成单位潍坊学院完成人员郑明亮杨富贵邓建波焦云秋周志霞陈磊20.成果名称城乡和谐发展进程中的动力机制研究完成单位潍坊学院完成人员吕学山楚爱丽金承德董洪霞韩金玲王刚21.成果名称明智的选择--生态环境与生态伦理研究完成单位潍坊学院要完成人魏晓笛张守德22.成果名称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中国古都变迁研究完成单位潍坊学院完成人员王明德23.成果名称书体流韵——书法起源与演变完成单位潍坊学院完成人员李建礼24.成果名称对高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完成单位潍坊学院完成人员欧晓霞李天思王玲庄国萍25.成果名称劳动争议的ADR解决方式研究完成单位潍坊学院完成人员赵宝华王芳26.成果名称公用事业市场运营与政府规制研究完成单位潍坊学院完成人员王广起张德升李明张炳亮邱祝军许晓红赵振民张金珍张莹27.成果名称农业结构调整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研究完成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完成人员鹿永华高露华辛德树28.成果名称青岛地区:电视传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完成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完成人员赵晓春李艳英王才路29.成果名称菏泽市东南部地下水超采漏斗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完成单位菏泽市水利局完成人员魏庆亮刘存长刘青山耿廷柱李晨孙劲松30.成果名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研究完成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完成人员冯瑜武东亮31.成果名称菏泽煤化工基地建设重大问题研究完成单位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完成人员樊庆增萧若然刘昌杰吴光祎季福田32.成果名称菏泽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平台建设完成单位山东省菏泽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人员李卫东刘刚义陆劲松刘飞李培生33.成果名称山东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统计局完成人员姜玉山刘兴慧杨渊蘅马力王海波34.成果名称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完成单位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完成人员谭杰仝义贵李东法马明霞林雪梅35.成果名称物价变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完成单位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完成人员刘同星宋义贵孙瑞玲36.成果名称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研究完成单位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完成人员刘敏张燕丽37.成果名称煤矿塌陷地旅游规划与发展研究——以山东石横镇为例完成单位泰山学院北京神州新世纪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横镇科学技术委员会完成人员王雷亭蒋铁生魏云刚李海燕张连兵孟繁廷李乐军马海洋赵琳琳38.成果名称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研究完成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人员张秀清梁周清王聿发朱连斌39.成果名称大学战略规划在英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完成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人员周巧玲赵文华40.成果名称基于交通脉动规律的济南城区扩展优化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完成人员王成新王格芳李玉江李经发赵华龙李新华刘登娥刘瑞超王明苹41.成果名称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0年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完成人员赵联和张迎修宋玉东王淑荣42.成果名称山东省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完成人员张跃进韩玉贵刘国涛吕芳姚维红邢晓苏王瑞侯圣和师文学杨萍孙丫雯崔璀吕玉梅包晶刘志远柴象坤楚晓宁43.成果名称转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以中国为例完成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完成人员李传桐44.成果名称战略供应链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法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完成人员杨建华杨鸿章郝占刚郑江波张臻竹桂良军戈猛郭捷慕庆国杨永青45.成果名称审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完成人员王如燕46.成果名称山东省环境污染问题及环保政策手段创新的经济学分析完成单位济南大学完成人员王光玲张玉霞张艳芳刘玉刚张红47.成果名称职业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潍坊科技学院完成人员高宏赋韩中王燕玲王其增高宏伟王雪艳孙月强郑东营魏同义张涛张树诚48.成果名称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研究完成单位潍坊科技学院完成人员张子泉韩中桂华德姜涛李金华张连明范福强孙杰49.成果名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及管理机制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科学院完成人员刘素香隋震鸣朱亮曾凡平周鲁彦张红波50.成果名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取费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省计算中心完成人员董火民杨子江李刚周鸣乐姜家轩张建成周长伦刘焕进许志国郭锐顾卫东王连海王英龙51.成果名称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及对医院反应性的调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完成人员杨敏高伟王慧王朝霞穆敏敏迟蔚蔚米文杰石萍焦建芬米丰花52.成果名称基于对偶理论的调控机制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孟庆春53.成果名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张立达54.成果名称网络技术进步的属性与市场实现机制研究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邢宏建臧旭恒55.成果名称论和谐社会之“和谐”完成单位山东大学完成人员付立华56.成果名称基于顾客让渡价值的家电产品顾客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完成单位德州学院完成人员卜庆娟赵光胜孟宪琴霍爱英李广涛李朝晖57.成果名称山东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研究完成单位聊城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完成人员张保华王振健刘子亭郑纯辉张重阳58.成果名称可持续发展构架下的区域循环经济研究——以山东省为案例区域完成单位聊城大学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完成人员张二勋初丽霞张金萍刘子亭陈晓霞肖燕李春平59.成果名称如何打造聊城市旅游景区服务功能完成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人员许广元薛丽华王艳刘宝平60.成果名称考试改革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的研究完成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人员齐杰玉杨芳王改芹孙华祥吴菲菲冯桂芝61.成果名称山东省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研究完成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完成人员李翔山世英胡宏伟王希凡刘刚葛波军62.成果名称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结构现状及其优化研究完成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完成人员连桂红刘建刚韩春利曹莉张雪飞63.成果名称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完成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完成人员张全景欧名豪64.成果名称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完成单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人员于建民黄雪菊唐曙光姚洪运黄福军徐峰徐秋菊、樊秀莹65.成果名称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大学完成人员李鑫刘军卞江毕继东66.成果名称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绿色产品定价问题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申亮67.成果名称服务失败时消费情绪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分析完成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完成人员郑丹68.成果名称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陈华张继华69.成果名称青岛名牌企业形成历史及启示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青岛大学完成人员黄少英张鹏孙炜胡燕京苏志强70.成果名称山东省外贸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培养机制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李秀美蒋静时英王斐斐耿宝民71.成果名称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朱启荣齐永华杨汉生李婷蓝美丽72.成果名称对外直接投资与我省产业结构升级互动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李兵李婷王明益吕江涛于平徐婧黄丽丽73.成果名称基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HRM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省人事厅济南人事局完成人员孙锐王乃静高天云蔡亚男段修国刘喜军张禹74.成果名称消费、偏好与资产收益——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完成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完成人员王立平75.成果名称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完成单位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学会完成人员薛占胜杨自力王芸卢华高福一倪书俊76.成果名称关于促进山东资本市场发展的若干建议完成单位山东省政府调查研究室完成人员刘忠来冀宪河77.成果名称品牌经济理论与现实应用完成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完成人员李逾男78.成果名称新奥运会周期世界竞技体操发展的新趋势及中国的应对对策研究完成单位济宁学院完成人员韩华徐刚谈晓矛李静王爱华李长俭79.成果名称山东省农村信息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完成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完成人员卢丽娜于风程范华赵玉萍王鹏戴学凯刘文倩任磊张莉贾双一80.成果名称山东省地方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成单位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人员张战朝韩道汶蔡红陈雷雷张杰81.成果名称济南市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水质保障方案研究完成单位济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完成人员高焰彭晓瑛刘新华蔡红刘娅琳唐厚全韩道汶孟廉洁82.成果名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完成人员王爱华刘中文陈昕颜彦于洋武玉洁83.成果名称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内部循环经济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完成人员刘中文韩沚清许兴胜焦习燕马继忠刘立华王强孔祥伟宋鸿飞孙玉红84.成果名称信息化生态化模式下青岛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完成人员李光禄孙法柏秘明杰郭雪军张丽君解直凤朱玉玲栾冲高静韩韬略刘国芹董娟85.成果名称煤矿安全并行预控管理方法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良庄矿业有限公司完成人员陈建文李兴东李宗峰任大伟牛玉柱赵性强闫凤奎孙友霞靳训广刘兆霞李旭赵云霞86.成果名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完成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山东服装职业学院济南市半导体元件试验所完成人员商悦李莹张俊杰87.成果名称兖矿集团煤化公司基于企业并购后的无形资产运营与整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重大成果奖经济学规制经济学沿革的内在逻辑及发展方向作者:张红凤(山东财经大学)杨慧(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管理学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作者:张玉明(山东大学)刘德胜(齐鲁工业大学)段升森(山东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一等奖经济学城乡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作者:徐同文(齐鲁工业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R&D资源约束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基于国际技术扩散和内生需求视角项目负责人:李平(山东理工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0年10月管理学基于前景理论和不确定语言变量的区间概率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研究作者:刘培德(山东财经大学)金芳(山东财经大学)张新(山东财经大学)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年第4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基于转型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作者:张卫国(山东社会科学院)任燕燕(山东大学)花小安(广发银行南通分行) 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政治学政党政治论作者:王韶兴(山东大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法学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作者:汪全胜(山东大学(威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量刑治理的模式之争——兼评量刑的两个指导“意见”作者:周长军(山东大学)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哲学社会学虚拟生存论作者:贾英健(山东省委党校)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基于对山东省一项问卷的调查作者:陈岱云(济南大学)胡令安(山东省荣军医院)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文学语言学齐鲁古典戏曲全集作者:陈公水(山东理工大学)徐文明(山东理工大学)张英基(山东理工大学) 中华书局2011年9月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作者:张可礼(山东大学)凤凰出版社2011年9月文化学全泰山诗作者:袁爱国(泰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泰山出版社2011年12月教育学制度道德教育论作者: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道德教育的非知识化路径作者:谭维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中国体育组织文化建设与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负责人:王玉珠(聊城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08年10月历史学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作者:曹胜强(枣庄学院)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作者:傅永聚(曲阜师范大学)任怀国(潍坊学院)中华书局2011年9月乡遂之制与西周春秋之乡村形态作者:马新(山东大学)文史哲2010年第3期应用与普及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作者:王志东(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朱孔来(济南大学)李静静(莱芜银监局)乐菲菲(济南大学)统计研究2011年第9期二等奖经济学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作者:宋士云等(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从数量时代到品质时代: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及其物流保障作者:钱乃余(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9月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作者:钱先航(山东大学)曹廷求(山东大学)李维安(南开大学)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垂直管理与属地管理:行政管理体制的选择作者:尹振东(山东大学)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农用水权的界定、实施效率及其改进策略作者:胡继连(山东农业大学)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11期合作性竞争行为与合作性竞争绩效的关系:联盟结构的中介效应分析作者:冯文娜(山东大学)杨蕙馨(山东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12期垂直专业化分工与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基于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作者:臧旭恒(山东大学)赵明亮(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6期分割生产与产业内贸易:一个基于DS垄断竞争的模型作者:高越(山东理工大学)李荣林(南开大学)世界经济2008年第5期基于DEMATEL的不同类型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来自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和陕西五省农户的调查作者:李中东(山东工商学院)孙焕(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3期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作者:胡元木(山东财经大学)赵新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研究2011年第10期管理学营运资金管理发展报告2011作者:王竹泉(中国海洋大学)孙建强(中国海洋大学)孙莹(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0月国有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变迁与改革研究作者:王兆君(青岛科技大学)刘文燕(东北林业大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制度创新与企业成长研究作者:徐向艺(山东大学)杨蕙馨(山东大学)钟耕深(山东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模型与方法研究作者:温国锋(山东工商学院)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一类新型聚类方法及其在社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赵培忻(山东大学)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11年11月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项目负责人:方慧(山东财经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10月基于风险分担机制变迁的美国次贷危机形成与扩散机理及其启示研究项目负责人:马宇(山东工商学院)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8月知识属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作者:王长峰(山东交通学院)韩艳(山东交通学院)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2011年第9期实体资本跨国流动对东道国行业工资趋同化的影响作者:范爱军(山东大学)刘伟华(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管理世界2010年3月产品异质与汽车行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选择——基于需求的视角作者:孙江永(山东科技大学)王新华(山东科技大学)管理世界2011年第5期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作者:王爱国(山东财经大学)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政治学论列宁资本主义观的主导倾向作者:李述森(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作者:包心鉴(济南大学)王韶兴(山东大学)刘德军(齐鲁工业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研究作者:张祥云(聊城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控制力·思想政治教育作者:李合亮(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8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特征作者:高继文(山东师范大学)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8期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者:赵付科(山东财经大学)于艳艳(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11期法学人权与贸易关系研究作者:樊静(烟台大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6月环境犯罪论作者:赵星(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公益性社会组织营利活动的法律规制作者:杨道波(聊城大学)政法论坛2011年第4期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特点、趋势及防控对策作者:王庆功(泰山学院)东岳论丛2011年第1期从财产权保障视角论我国的宪法财产权条款作者:房绍坤(烟台大学)王洪平(烟台大学)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家庭的民事主体地位研究作者:肖立梅(山东政法学院)河北法学2009年第3期“钓鱼执法”与“后钓鱼时代”的执法困境: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个案研究作者:桑本谦(中国海洋大学)中外法学2011年第1期哲学社会学中国农民养老保障论作者:公维才(聊城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家庭中的心理健康研究作者:牛荣华(青岛大学)蔡晓红(青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作者:邢占军(山东大学)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1期主体性、世界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者:宫源海(宫元海)(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由新出简帛《忠信之道》、《从政》看子张与子思之师承关系作者: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研究2011年第7期意识形态话语权、科学性与党性——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三题作者:单卫华(山东警察学院)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困难救助研究项目负责人:崔树义(山东社会科学院)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10月文学语言学雕像是怎样塑成的——“左联五烈士”史迹综述作者:赵歌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史哲2009年第1期关于从“左联五烈士”向“龙华二十四烈士”的还原作者:曹振华(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作者:顾广梅(山东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文化视角下的元杂剧作者:徐雪辉(曲阜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源流——明代中叶到清末民初中国文学的变迁作者:季桂起(德州学院)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作者:柴焰(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11月社会认知修辞学:理论与实践作者:鞠玉梅(曲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6月先秦进谏制度与怨刺诗及《诗》教之关系作者:刘怀荣(青岛大学)文学评论2011年第3期基于对应语料库的英译汉语言特征分析作者:秦洪武(曲阜师范大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2期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创作形态与文学史价值作者:贺仲明(山东大学)求是学刊2011年第1期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与出路作者:孙丽君(山东财经大学)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京派”的终结和战后中国文学的转型作者:黄万华(山东大学)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感叹性评价的“这NV的”构式分析作者:唐雪凝(曲阜师范大学)张金圈(曲阜师范大学)语言科学2011年第2期文化学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于军(鲁东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9月乡民艺术民族志书写中主体意识的现代转变作者:张士闪(山东大学)思想战线2011年第2期崂山道教与《崂山志》研究作者:苑秀丽(青岛大学)刘怀荣(青岛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反思与重构:西方传播理论的人学解读作者:李欣人(山东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儒学与人的发展作者:涂可国(山东社会科学院)齐鲁书社2011年10月中国大学学报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研究作者:尹玉吉(山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论原始宗教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影响——以“绝地天通”“铸鼎象物”为例作者:江林昌(烟台大学)东岳论丛2010年第10期关于“踏歌”的文献考释研究作者:岳音(山东师范大学)东岳论丛2011年第4期奥林匹克运动的军事动因作者:赵玉(济南大学)陈炎(山东大学)东岳论丛2008年第3期拉威尔钢琴组曲《镜子》的和声技法及其创新作者:刘冬云(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研究2011年第4期论南阳汉画像的乐舞形态及音乐文化特征作者:陈欣(山东师范大学)黄钟2008年第3期教育学当代语文教育与课程改革理论前沿丛书作者:曹明海(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教育作者:苏守波(山东理工大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教授委员会:学术权力主导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作者:毕宪顺(鲁东大学)赵凤娟(山东工商学院)甘金球(山东工商学院)教育研究2011年第9期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作者:李波(临沂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式转换及价值重构作者:刘玉静(山东财经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青少年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作者:徐夫真(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报2011年第4期互助协同发展: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作者:康淑敏(曲阜师范大学)李保强(曲阜师范大学)马秀峰(曲阜师范大学)李允(曲阜师范大学) 姜丽静(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我们该怎样做研究——对课程与教学论主流研究范式的反思作者:马勇军(青岛大学)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7期中国近代体育发展阶段的历史审视——一种身体社会学视角作者:程卫波(鲁东大学)孙波(浙江工业大学)体育科学2011年第3期交往不良儿童人际归因特点分析及其干预训练项目负责人:韩仁生(曲阜师范大学)教育部社科司2011年12月历史学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作者:吕桂霞(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民主革命先驱宋绍唐作者:刘晓焕(山东社会科学院)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中国吏部研究作者:安作璋(山东师范大学)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3月直隶惊雷--辛亥革命在京津冀作者:赵润生(聊城大学)马亮宽(聊城大学)天津人民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治吏与“和平”——论康熙“中正和平”之道对吏治的影响作者:成积春(曲阜师范大学)史学集刊2011年第4期西周王朝早期的东方军事重镇:山东高青陈庄遗址的古植物证据作者:靳桂云(山东大学)郑同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长江(中科院植物所)王传民(长沙市考古研究所)高明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学通报2011年第35期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作者:徐畅(山东大学)思想战线2011年第5期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论清代《四书》学的学术转向与道统传承作者:朱修春(山东大学)哲学研究2011年第7期应用与普及音乐鉴赏作者:刘晓静(山东艺术学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山东社会蓝皮书2012年: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作者:李善峰(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作者:李靖莉(滨州学院)陈虎(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11年9月山东省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项目负责人:刘兴云(山东财经大学)省科技厅2011年12月山东省领导干部法律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作者:赵泉(省委党校)王巨新(省委党校)省领导批示2011年3月新农村“合村并居”背景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研究项目负责人:周晨虹(济南大学)省社科规划办2011年12月基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医疗事故与纠纷管理策略研究项目负责人:刘亚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研究所)省社科规划办2011年12月三等奖经济学中美宏观调控范式比较研究--基于中美应对金融危机的案例作者:盛美娟(烟台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财政分权与中国财政体制改革作者:马静(山东财经大学)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2月质量成本、收入分配与垂直产品差异研究作者:高建刚(聊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环境责任保险模式选择与定价研究作者:游桂云(中国海洋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Renminbi Going Global(人民币国际化)作者:陈晓莉(山东大学)张贤旺(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China&World Economy2011年第2期中国烟草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研究作者:杨骞(山东财经大学)刘华军(山东财经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Bank loans and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VAR/VECM approach(银行信贷与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应-VAR/VECM方法)作者:孙立新(山东大学)J.L.Ford(伯明翰大学) D.G.Dickinson(伯明翰大学)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年第25期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分析作者:张可成(山东女子学院)王孝莹(山东财经大学)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2期工农业关系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计量学再考察--兼与姚洋、郑东雅商榷作者:孙圣民(山东大学)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Optimal Dividend Payment Strategy under Stochastic Interest Force(随机利息力下的最优红利策略)作者:赵霞(山东财经大学)张波(中国人民大学)毛泽春(山东财经大学) Quality&Quantity2007年第4期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缘何偏离国际经验--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解释作者:曾蓓(山东工商学院)崔焕金(山东工商学院)财贸研究2011年第5期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作者:朱启荣(山东财经大学)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述评作者:赵明亮(山东财经大学)臧旭恒(山东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第9期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作者:刘华军(山东财经大学)闫庆悦(山东财经大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山东省物流业布局优化研究项目负责人:董建才(山东英才学院)省科技厅2011年12月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基础与政策选择——基于“无嫉妒主义”公平观念的角度作者:辛波(山东工商学院)牛勇平(山东工商学院)严兵(南开大学)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9期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决定因素实证分析作者:公茂刚(山东理工大学)王学真(山东理工大学)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8期管理学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制度设计作者:钟永光(青岛大学)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科技中介组织与区域创新体系研究作者:王庆金(青岛大学)曹艳华(青岛大学)周雪(青岛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中国企业战略与公司治理作者:杨海兰(山东建筑大学)Chandos Publishing出版社,英国牛津2011年11月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作者:陈加奎(齐鲁工业大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科研方法论作者:刘新民(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循环经济与发展绿色物流研究作者:王倩(烟台大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年4月残疾与劳动力市场:中国城镇男性的证据作者:解垩(山东大学)管理世界2011年第4期中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及其区域差异研究作者:张全景(曲阜师范大学)欧名豪(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第9期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行为模式研究作者:辛琳琳(临沂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第1期转轨期财政政策与就业政策:冲突抑或搭配作者:贾海彦(山东财经大学)改革2007年第5期利用FDI增强我国绿色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与思路探讨作者:张伟(济南大学)管理世界2011年第12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程度与其土地处置方式的关系——基于山东省2421位农业转移劳动力调查资料的分析作者:张务伟(山东女子学院)张福明(聊城大学)杨学成(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经济2009年第3期服务补救中顾客情绪对顾客满意之影响的实证研究作者:郑丹(青岛农业大学)中国管理科学2011年第3期股票期权激励契约合理性及其约束性因素——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作者:徐宁(山东大学)徐向艺(山东大学)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2期企业社会责任驱动因素研究——以山东省2200家企业调查为例作者:辛杰(山东大学)预测杂志社2008年第6期优质猪肉供应链合作伙伴竞合关系分析——基于15省(市)的761份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作者:孙世民(山东农业大学)陈会英(山东农业大学)李娟(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6期团队氛围对团队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作者:刘冰(山东大学)谢凤涛(山东大学)孟庆春(山东大学)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11期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与人才管理耦合演化机理与推进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王玉梅(青岛科技大学)全国社科规划办2011年8月分布式领导的动力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梁东荣(泰山医学院)省科技厅2011年12月政治学传统人伦关系与转型期乡村基层政治运作——以南镇为中心的考察作者:孔德永(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作者:孙文亮(曲阜师范大学)李安增(曲阜师范大学)铁省林(曲阜师范大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话语政治:中国乡村社会变迁中的符号权力运作作者:纪程(鲁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作者:魏宪朝(聊城大学)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11月毛泽东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作者:张士海(山东大学)施秀莉(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双边同盟体系制约下的东亚地区主义:困境与趋向作者:刘昌明(山东大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第1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动力分析与路径选择项目负责人:赵金鹏(山东理工大学)省社科规划办2011年12月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马全江(滨州学院)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1年12月试析我国农民组织优化的趋势及动力机制作者:高宝琴(山东工商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2期“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探析作者:原丽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荣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法学宪政宽容论作者:门中敬(青岛大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9月物权法原理与案例研究作者:王连合(临沂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我国海洋生态恢复法律制度研究作者:田其云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土地征收救济机制研究:以美国为参照系作者:章彦英(山东财经大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我国罪数理论之基本问题研究作者:陆诗忠(烟台大学)法律科学2007年第2期新中国宪法政治回顾与展望作者:肖金明(山东大学)文史哲2011年第6期精神鉴定意见的司法判定作者:张爱艳(山东政法学院)法学论坛2010年第4期Ship Recycling and Marine Pollution(船舶回收与海洋污染防治)作者:张晏瑲(山东大学)O.S.Durak(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王楠楠(山东大学)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0年第9期美国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借鉴作者:张福德(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1期我国法律方法论研究内容的变迁——以三对概念的对比为线索作者:侯学勇(山东政法学院)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宪法解释的创造性作者:马洪伦(曲阜师范大学)现代法学2011年第3期物权变动制度视野中的政治哲学意蕴作者:刘经靖(烟台大学)当代法学2011年第2期哲学社会学“自由个性”及其历史生成研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整体解读的新视角作者:王盛辉(山东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个性化的日常生活如何可能——赫勒日常生活理论研究作者:李霞(德州学院)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论语》歧解辑录作者:高尚举(曲阜师范大学)张诒三(曲阜师范大学)杨秀娟(曲阜师范大学) 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6月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复杂性原则作者:宋超(山东理工大学)栾贻信(山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马克思主义军事著作在中国的编译与研究史概述作者:董嫱嫱(枣庄学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第4期如何理解涉身认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