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9-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三要素:
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系统要素之间的行为关系参见下图:
访问控制过程
访问控制由两个重要过程组成 1、通过认证来检验主体的合法身份; 2、通过授权(Authorization)来限制用户 对资源的访问级别。 在认证和授权后,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 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的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 则允许的资源才能访问。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入网认证即入网访问控制。它为网络访问 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 入网认证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 并获得网络资源,也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 时间和准许他们在哪台工作站入网 入网认证实质上就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 证
第9章 第2节
9.2 入网认证
网络安全
刘敏贤 副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入网访问控制、物理隔离、 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等技术的实现原 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介绍了一些新型访问 控制技术。
第9章 访问控制技术
9.1 访问控制技术概述 9.2 入网认证 9.3 物理隔离措施 9.4 自主访问控制 9.5 强制访问控制 9.6 新型访问控制技术
例:工行、建行(见备注)
身份认证技术方法
目前,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 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 USB Key认证
基于USB Key的身份认证方式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方便、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 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 用性之间的矛盾。 USB Key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 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 户身份的认证。 基于USB Key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一是 基于冲击/响应的认证模式,二是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 式。
计算机安全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
计算机安全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计算机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或干扰的活动的科学技术或措施。
在计算机安全的层面上,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是一项关键且基本的安全措施。
它们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计算机系统和相关资源,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信息泄露。
一、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根据用户提供的凭据,即用户名和密码,确认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
通过这种方式,计算机系统可以验证用户的真实身份,并根据用户的权限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
身份验证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用户名和密码验证:这是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
用户需要输入其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通过比对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应用户信息来验证身份。
2. 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在用户名和密码之外,通过第二个因素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这个因素可以是指纹、虹膜扫描、手机短信验证码等。
双因素认证大大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更难以被破解。
3. 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扫描指纹、面部识别或虹膜扫描等方式,验证用户的身份。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密码更为安全,因为生物特征是唯一且不易被模仿的。
二、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在确认用户的身份合法后,系统对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只允许用户进行授权的操作和访问特定的资源。
以下是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1. 强制访问控制(MAC):MAC 是一种基于用户的信用级别或安全等级控制对资源的访问方式。
系统管理员根据资源的敏感性和用户的安全等级分配不同的权限给用户,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2. 自主访问控制(DAC):DAC是一种基于文件或目录所有者的权限控制方式。
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可以设定对文件或目录的访问权限,决定其他用户是否可以读取、写入或执行相应的操作。
3. 角色访问控制(RBAC):RBAC是通过定义不同角色并将用户分配到相应角色来实现访问控制的方式。
每个角色包含特定的权限,用户通过分配到相应的角色而获得权限。
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ABAC是一种基于用户的属性或条件的访问控制方式。
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
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已成为企业和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给企业和组织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保护内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制定一套合理的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的制定应该从建立合理的访问控制开始。
访问控制是指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到指定的资源。
在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中,应该明确规定各种角色和权限,并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责划分不同的权限等级。
同时,还需要建立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并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等方式加强身份认证。
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需要加强对内部网络的保护。
内部网络是企业和组织内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平台,也是攻击者入侵和渗透的主要目标。
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应该建立有效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及时发现和阻止潜在的攻击。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内部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更新和升级网络设备的安全补丁,防止已知漏洞被攻击者利用。
第三,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还应该注重数据的保护。
数据是企业和组织的核心资产,也是攻击者的主要目标。
为了保护数据的安全,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及时备份和可靠恢复。
同时,还应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数据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访问和修改数据。
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还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教育。
员工是企业和组织中最薄弱的环节,他们的行为和习惯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因此,应该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遵守安全规范和使用安全工具。
同时,还应该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报告安全事件和漏洞,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内部计算机安全策略的制定对于保护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原理及实践访问控制限制用户可直接进行的操作,以及代表用户的执行程序可进行的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访问控制可以阻止违反安全的活动。
Ravi S. Sandhu and Pierangela Samarati摘要:访问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限制一个合法的计算机系统用户可执行的活动和操作。
访问控制限制用户可直接进行的操作,以及代表用户的执行程序可进行的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访问控制可以阻止违反安全的活动。
这篇文章解释了访问控制及其与其它安全服务的关系,如身份认证、审计和管理等。
然后讨论了访问矩阵模型并描述了在实际系统中实现这种访问矩阵的不同方法,最后讨论了在现行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访问控制策略以及对访问控制管理的简单思考。
访问控制和其它安全服务在计算机系统中访问控制依靠并与其它安全服务共存。
访问控制涉及限制合法用户的活动。
用户或代表用户的执行程序通过请求监听器对系统中的主体执行访问控制,而监听器促进每一次访问。
为了决定用户要进行的操作是否通过,请求监听器要向认证数据库发出请求。
认证数据库是通过安全管理员管理和维护的。
管理员在安全策略和组织的基础上设置这些认证。
用户也可以修改认证数据库中的一些部分。
例如,设置个人文件的访问权限、查询监听器和记录系统相关活动的日志。
图1是安全服务及其关系的逻辑图表。
它不应该用字面的意思去解释。
例如,后面将提到,对象经常是被请求监听器保护着存储在认证数据库中的,而不是被物理上分开的。
图表对区别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审计和管理服务的区分较为理想化,可能不如图表显示的明显。
他们之间的区分被认为是必要的,但不是在每个系统中都表现得明显。
对认证和访问控制清楚区分开很重要。
认证服务的责任是正确地建立用户的身份。
访问控制则是假设用户的身份认证被成功核实后通过请求监听器执行访问控制。
当一个合法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并正确地接管了请求监听器时访问控制的作用就停止了。
读者肯定对通过提供一个认证密码登录计算机系统很熟悉。
计算机软件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计算机软件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引言:计算机软件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软件来处理各种重要的信息和数据,因此保护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软件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并分别讨论这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身份验证技术身份验证是保证计算机软件只被授权用户使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合理使用身份验证技术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修改或删除敏感信息。
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身份验证技术。
1. 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和密码是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之一。
用户在登录软件时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与之匹配的密码才能获得访问权限。
为了增加安全性,密码通常要求具备一定的复杂度,并且要求定期更换。
2. 双因素身份验证双因素身份验证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身份验证方式。
除了用户名和密码,用户还需要提供另外一个因素,例如指纹、密码卡或者手机验证码,来进行身份验证。
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密码被盗用或猜测。
3. 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可以使用用户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例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
这种身份验证方式更加安全,因为生物特征是具有唯一性的。
第二章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是控制用户在软件中的访问权限的一种技术。
合理使用访问控制技术可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他们被授权的信息和功能,从而保护软件的安全。
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
1. 角色基础访问控制(RBAC)RBAC是一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
通过将用户分为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可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访问进行精确控制。
这种方式简化了权限管理的复杂性,并且提高了软件系统的灵活性。
2. 强制访问控制(MAC)MAC是一种严格的访问控制方式,它是根据系统管理员设定的安全策略来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用户只能访问被授予相应标签的信息和功能,其他资源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
这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高度安全性的系统,例如军事系统和政府机构。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核心的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不仅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权限管理是操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本文将重点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权限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抵御恶意攻击、保护用户数据和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
下面是几个操作系统提高安全性的关键措施:1. 访问控制:操作系统通过访问控制机制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比如文件、进程和设备等。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强制访问控制(MAC)和自主访问控制(DAC)等。
2. 身份验证与授权:用户在登录系统之前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其身份的合法性。
一旦用户身份验证通过,操作系统会根据用户的权限进行相应的授权,控制其对系统资源的操作。
3. 密码策略:密码是用户身份验证的常见方式,强密码策略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操作系统通常会要求用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防止密码猜测和破解。
4. 安全更新与补丁:操作系统厂商会定期发布安全更新和补丁,修复系统中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及时安装这些更新和补丁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二、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是指操作系统通过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来保护系统安全和用户数据的完整性。
权限管理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用户层和管理员层。
1. 用户层权限管理用户层权限管理是指对普通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
常见的权限等级有以下几种:- 疏散权限(Guest):拥有最低权限,只能进行有限的操作,如浏览文件和执行某些应用程序等。
- 用户权限(User):一般用户的默认权限,可以创建、修改和删除个人文件,但无法对系统文件进行操作。
- 高级用户权限(Power User):相对于用户权限,高级用户权限可以操作系统文件和进行一些高级设置,但不能对其他用户进行管理。
信息安全概论访问控制理论
信息安全概论第六章访问控制理论目 录Contents Page01访问控制矩阵模型02 Bell-LaPadula模型03 RBAC模型04 授权与访问控制实现框架通过对访问控制矩阵模型的介绍引进一些基本概念;揭示访问控制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访问控制理论本章主要内容6.1 访问控制矩阵模型访问控制模型是用来描述系统保护状态,以及描述安全状态的一种方法。
把所有受保护的实体(如数据、文件等)的集合称为客体(Object)集合,记为O ;而把能够发起行为的实体集合(如人、进程等)称为主体(Subject)集合,记为S 。
主体是行为的发起者,处于主动地位;而客体是行为承担者,处于被动地位。
在计算机系统中,常见的访问是r (只读)、w (读写)、a (只写)、e (执行)、c (控制)等,它们被称为权限(Right)集合,记为R 。
访问控制理论对于一个主体 和一个客体 ,用 来表示当前允许s对o 实施的所有访问权限集合。
这样可以得到以S 中元素为行指标,O 中元素为列指标,表值为 的一个矩阵A ,称为访问控制矩阵。
这时,系统的保护状态可以用三元组(S ,O ,A )来表示。
访问控制理论表6.1表示了一个主体集合S ={张三,李四,进程1},客体集合O ={文件1,文件2,进程1}的一个访问控制表(矩阵)。
访问权限集合为R ={r (只读),a (只写),ww (读写),e (执行),app (添加),o (拥有)}。
本示例中,一个用户对文件的读、写权限,对进程的执行权限比较容易理解。
李四对进程1的写权限可以定义为,李四给进程1发送数据,实现通信。
同样,张三对进程1的读权限可以定义为,张三接收进程1发来的数据,实现通信。
而进程1对自身没有任何操作权限,但对两个文件则有读权限。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系统的不同,可能一个相同名字的权限会有不同的含义。
如在一些系统中张三对进程1的读权限有可能会表示复制这个进程。
访问控制理论访问控制理论表6.1访问控制矩阵示例一客体文件 1文件 2进程 1主体张三{w}{r}{e,r}李四{a,e}{w,o,app}{a}进程1{r}{r}Φ表6.2给出访问控制矩阵的又一示例。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访问控制是什么请解释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的概念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文件访问控制是什么请解释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的概念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访问控制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机制,它用于管理和控制文件的访问权限。
通过合理的设置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操作系统可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或进程能够访问特定的文件,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1. 文件权限文件权限是指在操作系统中对文件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权限设置。
常见的文件权限包括读、写和执行权限。
每个文件都有一个所属用户和所属组,文件权限可以分成三个层级:用户、组和其他。
用户权限是文件所有者对自己的文件的权限设置,组权限是指在同一个组内的用户对文件的权限设置,其他权限则是其他用户对文件的权限设置。
1.1 读权限(r):允许用户查看和读取文件内容。
1.2 写权限(w):允许用户修改和编辑文件内容。
1.3 执行权限(x):对于可执行文件,允许用户执行该文件。
这些权限可以通过字符表示或数字表示。
字符表示使用字母r、w和x,数字表示使用三位二进制数,每一位分别表示读、写和执行权限,0表示无权限,1表示有权限。
例如,rw-表示读写权限,rwx表示读写执行权限。
这些权限设置可以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修改和管理。
2. 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访问控制机制,它是在文件权限的基础上提供更加灵活和精细的访问控制。
通常,文件系统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ACL,用于存储每个用户或群组对该文件的特定权限。
ACL由一系列访问控制项(ACE)组成,每个ACE包含了一个用户或群组及其对文件的权限设置。
ACE中的权限设置可以更加具体和个性化,可以设置特定用户或群组的读、写和执行权限,也可以设置只读或只写权限。
通过ACL,可以实现对每个文件的细粒度权限控制。
3. 文件访问控制的实现文件访问控制是通过操作系统内核来实现的。
在大多数操作系统中,内核会维护一个表示文件访问控制的数据结构,其中包含了文件权限和访问控制列表的信息。
系统安全技术:常用系统安全技术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简介系统安全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入侵的关键要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系统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系统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加密和认证。
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保护计算机系统与网络不受攻击。
防火墙防火墙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它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系统的网络流量。
防火墙能够根据事先设定的规则,对网络请求进行过滤和拦截,从而阻止潜在的入侵攻击。
原理防火墙基于一系列规则和策略来限制网络流量。
它会检查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并与预设的规则进行匹配。
如果数据包与规则匹配,则防火墙会根据规则进行拦截或允许。
使用方法1.定义规则: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规则,如允许访问指定的IP地址或端口,拦截特定类型的流量等。
2.配置防火墙:根据规则配置防火墙,如启用入站和出站过滤,设置防火墙日志等。
3.监控和更新:定期监控防火墙的日志,及时更新规则以适应新的安全威胁。
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用于监测和检测系统中的潜在入侵活动。
它能够识别和报警关键的安全事件,提供实时的安全监控和响应。
原理IDS通过分析系统的网络流量和日志来检测潜在的入侵攻击。
它使用特定的算法和规则来识别异常活动,例如不明的登录尝试、异常的网络连接等。
一旦检测到入侵,IDS会触发警报或采取一些预定的响应措施。
使用方法1.部署IDS:将IDS部署在系统中,确保能够监测到系统中的所有网络流量和日志。
2.配置规则: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适当的规则和阈值,以便IDS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报警入侵活动。
3.监控和响应:定期监控IDS的警报和报告,及时响应和处理检测到的入侵事件。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限制和管理用户对系统资源和信息的访问权限。
通过访问控制,可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和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计算机系统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保护信息和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干扰或篡改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用户的信息安全,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技术来应对安全挑战。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关键技术。
一、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础之一,它确保用户或者设备在访问计算机系统时的真实身份。
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包括口令、数字证书、指纹、虹膜识别等。
而访问控制技术用于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进行特定操作。
根据权限划分的不同,可以采用强制访问控制、自由访问控制或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用户的非法访问和滥用。
二、加密与数据保护技术加密技术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是常见的加密技术手段。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速度较快但密钥管理较为复杂;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安全性较高但速度较慢。
此外,数据防泄漏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和防止数据篡改技术等也属于数据保护技术范畴,能够有效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三、安全评估与漏洞修复技术安全评估技术用于检测和评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常见的安全评估技术包括漏洞扫描、安全审计、渗透测试等。
漏洞扫描通过对系统进行全面扫描,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安全审计通过对系统的日志和配置进行审查,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渗透测试通过模拟攻击,测试系统的抵御攻击的能力。
这些技术能够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修复系统中的安全问题,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四、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用于发现并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入侵计算机系统。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保护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或拒绝访问计算机网络和其中存储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组织机构,都需要保护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以防止损失和风险。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旨在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计算机网络和其中存储的数据。
这可以通过密码、加密、身份验证等手段实现。
访问控制可以是根据角色、权限和层级设置的,以便在不同级别上授予或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2. 安全通信:安全通信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确保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这可以通过使用加密技术来实现,例如使用SSL/TL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以防止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篡改。
3. 威胁监测和防御:威胁监测和防御是指识别和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和威胁。
这包括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工具来监测和阻止潜在的攻击。
4. 数据保护和备份:数据保护是指保护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不被损坏、丢失或泄露。
这可以通过定期备份数据、使用数据加密和实施数据恢复计划等措施来实现。
5. 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于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至关重要。
用户需要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组织机构的网络安全。
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和其中存储的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访问控制、安全通信、威胁监测和防御、数据保护和备份以及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保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减少风险和损失,并确保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网络安全 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系统中的信息资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修改、中断或不当使用的保护措施。
其中,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它用于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或实体能够访问网络资源。
访问控制的目标是根据用户的身份、权限和上下文来限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这意味着不同用户可能会获得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只能访问他们所需的资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
1. 身份验证:在用户访问网络资源之前,需要验证其身份信息。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法包括用户名/密码组合、指纹识别、证书等。
2. 授权:一旦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系统会根据其权限级别来确定其可以访问的资源。
授权可以基于角色、组或个人进行。
3. 强化的访问控制:有些敏感的资源需要更高级别的安全措施。
强化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双因素身份认证、单点登录、访问审计等。
4. 访问审计:访问审计是监测和记录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行为。
通过审计记录,系统管理员可以检测到异常活动或安全漏洞,以及追踪发生的安全事件。
5. 访问控制策略:企业应该制定适合其组织需求的访问控制策
略。
策略应包括授权和身份验证的规则、用户权限管理规程以及对安全事件的响应措施。
6. 更新和维护:访问控制系统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
这包括添加新用户、分配和改变用户权限,以及修复系统漏洞和安全补丁。
总之,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网络资源,从而保护信息资产和网络系统的安全。
企业应该采取合适的访问控制方法,并密切监测和维护其访问控制系统,以应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访问控制
第4章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访问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 1.计算机安全的主要目标 2.安全级别 3.系统访问控制 4.选择性访问控制 5.强制性访问控制
4.1什么是计算机安全
4.1什么是计算机安全
主要目标是保护计算机资源免受毁坏、替换、盗窃 和丢失。这些计算机资源包括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软件和计算机输出材料和数据。 计算机部件中经常发生的一些电子和机械故障有: (1)磁盘故障; (2)I/O控制器故障; (3)电源故障; (4)存储器故障; (5)介质、设备和其它备份故障; (6)芯片和主板故障等。
4.2 安全级别
(5)B2级
B2级,又叫做结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它要 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而且给设备 (磁盘、磁带和终端)分配单个或多个安全级别。它是 提供较高安全级别的对象与较低安全级别的对象相通信 的第一个级别。
(6)B3级
B3级或又称安全域级别(security domain),使用安装 硬件的方式来加强域的安全,例如,内存管理硬件用于 保护安全域免遭无授权访问或其它安全域对象的修改。
4.3 系统访问控制
3. Windows NT系统登录 Windows NT要求每一个用户提供唯一的用户名和口令 来登录到计算机上,这种强制性登录过程不能关闭。 成功的登录过程有4个步骤: (1)Win 32的WinLogin过程给出一个对话框,要求要有 一个用户名和口令,这个信息被传递给安全性账户管理 程序。 ( 2)安全性账户管理程序查询安全性账户数据库,以确 定指定的用户名和口令是否属于授权的系统用户。 (3)如果访问是授权的,安全性系统构造一个存取令牌, 并将它传回到Win 32的 WinLogin过程。 (4)WinLogin调用Win 32子系统,为用户创建一个新的 进程,传递存取令牌给子系统,Win 32对新创建的过程 连接此令牌。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边界与访问控制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边界与访问控制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网络和数据的安全,网络边界与访问控制成为了计算机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边界与访问控制进行探讨。
一、网络边界的定义和作用网络边界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与外界网络的分界线,是一个逻辑或物理的隔离点。
网络边界的主要作用是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安全屏障,防止未授权的人员或恶意软件对网络进行非法访问。
网络边界可以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内部网络即是指组织或个人所控制的网络,而外部网络则是指其他组织或个人所控制的网络。
二、网络边界的实现方式1. 防火墙防火墙是网络边界中最常见和重要的一种安全设备。
它可以根据预设的安全策略,检查网络流量,并根据规则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处理。
通过防火墙,我们可以限制来自外部网络的访问请求,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进入内部网络,并对内部网络中的数据进行保护。
2.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通过加密和隧道技术,将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相连,实现安全的远程访问。
通过VPN,在外部网络中的用户可以通过加密的隧道方式访问内部网络资源,同时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IDS/IP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可以对网络边界进行实时监测和响应。
IDS负责检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而IPS则可以主动对异常行为进行阻断和防御。
这两种系统的组合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边界的安全。
三、网络访问控制的定义和作用网络访问控制是指通过设置访问权限和规则,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够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源。
网络访问控制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网络中的重要信息和资源,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行非法访问和篡改。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在强制访问控制模型中,将安全级别进行排序 ,如按照从高到低排列,规定高级别可以单向 访问低级别,也可以规定低级别可以单向访问 高级别。这种访问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写或修 改。主体对客体的访问主要有4种方式:
向下读(rd,read down)。主体安全级别高于客体信息资源的
842日志的审计4?审计事件查阅l审计查阅2有限审计查阅3可选审计查阅842日志的审计5?审计事件查阅l受保护的审计踪迹存储2审计数据的可用性保证3防止审计数据丢失843安全审计的实施?保护审计数据?审查审计数据1事后检查2定期检查3实时检查?用于审计分析的工具85windowsnt中的访问控制与安全审计?windowsnt中的访问控制?windowsnt中的安全审计851windowsnt中的访问控制?windowsnt的安全等级为c2级
5.1.3 访问控制的内容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访问控制的实现首先要考虑对合法用户进行验证,然后 是对控制策略的选用与管理,最后要对非法用户或是越 权操作进行管理。所以,访问控制包括认证、控制策略 实现和审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证:包括主体对客体的识别认证和客体对主体检验 认证。 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如何设定规则集合从而确保 正常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合法使用,既要防止非法用户, 也要考虑敏感资源的泄漏,对于合法用户而言,更不能 越权行使控制策略所赋予其权利以外的功能。 安全审计:使系统自动记录网络中的“正常”操作、 “非正常”操作以及使用时间、敏感信息等。审计类似 于飞机上的“黑匣子”,它为系统进行事故原因查询、 定位、事故发生前的预测、报警以及为事故发生后的实 时处理提供详细可靠的依据或支持。
计 算 机 网 络 安 全 技 术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要求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要求可以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三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三个方面的详细要求的概述:一、物理安全要求:1. 机房位置选择:机房应位于相对安全、不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方,如离地震带较远、不靠近大型水源等。
2. 出入口控制:机房的出入口应严格控制,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
3. 门禁系统:机房应安装门禁系统,使用刷卡或指纹等身份验证技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
4. 视频监控:机房应安装监控摄像头,全天候监测机房的活动情况。
5. 防火安全:机房应装有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并设置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等灭火设备,防止火灾发生。
6. 温湿度控制:机房应配置空调系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计算机设备过热或潮湿。
7. 电源供应稳定:机房应有备用电源(如UPS)、稳定的供电设备和设备接地保护措施,以防止电压突变、电源中断等情况。
8. 防尘措施:机房应定期清洁,采取防尘措施,防止灰尘进入计算机设备,影响其正常运行。
9. 防静电措施:机房应采取防静电措施,如设置防静电地板、接地等,防止静电对计算机设备的损害。
二、网络安全要求:1. 防火墙:机房应配置防火墙设备,对进入和离开机房的数据进行过滤和检查,防止网络攻击和非法访问。
2. 入侵检测系统:机房应安装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入侵行为。
3. 数据加密:对机房内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
4. 安全策略和权限管理:机房应有安全策略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操作机房中的设备和数据。
5. 更新和维护:机房的网络设备和系统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
6. 防止恶意软件:机房应安装反病毒软件和其他安全软件,防止恶意软件的攻击和感染。
7. 监测和日志记录:机房应有监测和日志记录机制,记录网络活动和安全事件,以便后续分析和调查。
三、系统安全要求:1. 访问控制:机房中的计算机系统应设置强密码和访问控制机制,限制非授权人员的访问。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广泛,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访问控制技术作为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访问控制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谁能够访问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以及他们能够进行何种操作进行管理和限制。
它就像是一道门,只有被授权的人员能够通过这道门,进入并使用网络中的特定资源。
为什么我们需要访问控制技术呢?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网络没有任何访问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进入、查看、修改甚至删除其中的重要数据和信息,那将会带来怎样的混乱和灾难。
无论是企业的商业机密、个人的隐私信息,还是政府的敏感文件,都可能面临被窃取、篡改或破坏的风险。
因此,访问控制技术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网络中的资源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自主访问控制(DA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访问控制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资源的所有者可以自主决定谁有权访问以及他们能够进行的操作。
比如,你在自己的电脑上创建了一个文件夹,你可以决定哪些用户可以读取、写入或修改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
然而,DAC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权限的传递可能会导致权限失控,以及难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审计。
强制访问控制(MAC)则是一种更为严格的访问控制方式。
在MAC 中,访问权限不是由资源的所有者决定,而是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安全策略进行分配。
系统会为每个主体(用户或进程)和每个客体(文件、数据库等)分配一个安全级别,只有当主体的安全级别高于或等于客体的安全级别时,主体才能对客体进行访问。
这种方式虽然安全性较高,但灵活性相对较差,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将用户与角色相关联的访问控制方式。
系统管理员定义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权限。
用户被分配到特定的角色后,就能够获得该角色所拥有的权限。
涉密计算机安全策略配置
涉密计算机安全策略配置涉密计算机安全策略配置是指针对涉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风险,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涉密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安全。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涉密计算机安全策略配置。
1.访问控制策略配置访问控制是涉密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基础,通过设置访问权限和管理用户账号,限制用户对系统和数据的访问。
可以采用强密码策略,设置密码长度、复杂度要求,定期更换密码,并限制用户登录失败次数。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指纹、智能卡等,提高系统安全性。
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需求,设置不同级别的用户账号,实现用户权限的细粒度控制。
2.安全审计策略配置安全审计是对涉密计算机系统中的操作和事件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追踪和审阅系统的使用情况和安全事件。
通过配置安全审计策略,可以收集系统事件日志、用户登录信息、文件访问记录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安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和日志追溯能力。
涉密计算机系统通常与外部网络相连,面临来自互联网的攻击和威胁。
通过配置网络安全策略,可以对系统进行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的部署,实现对外部网络的访问控制和流量监测。
此外,还可以对内部网络进行分段,设置网络隔离和访问控制,限制敏感数据的泄露风险。
4.信息加密策略配置信息加密是保护涉密信息机密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配置信息加密策略,可以对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或泄露,攻击者也无法解读其内容。
可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并确保密钥的安全管理。
应用程序是涉密计算机系统中最容易受到攻击的组件之一、通过配置应用程序安全策略,可以加强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防止常见的漏洞和攻击,比如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可以对应用程序进行代码审计和漏洞扫描,修复发现的漏洞并进行安全更新。
同时,限制应用程序的权限,限制其访问系统资源的能力,减少攻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选择性访问控制
在网络上使用选择性访问控制应考虑如下几点: (1)某人可以访问什么程序和服务? (2)某人可以访问什么文件? (3)谁可以创建、读或删除某个特定的文件? (4)谁是管理员或“超级用户”? (5)谁可以创建、删除和管理用户? (6)某人属于什么组,以及相关的权利是什么? (7)当使用某个文件或目录时,用户有哪些权利?
(4)备份操作员具有备份和恢复服务器、从控制台 登录到服务器和关掉服务器等权力。
(5)账户操作员具有生成、取消和修改用户、全局 组和局部组,不能修改管理员组或服务器操作员 组的权力。
(6)复制者与目录复制服务联合使用。
(7)用户组可执行授予它们的权力,访问授予它们 访问权的资源。
(8)访问者组仅可执行一些非常有限的权力,所能 访问的资源也很有限。
常见的安全级别内容其中也包括了一些网络 权力。
(1)管理员组享受广泛的权力。
(2)服务器操作员具有共享和停止共享资源、锁住 和解锁服务器、格式化服务器硬盘、登录到服务 器以及备份和恢复服务器的权力。
(3)打印操作员具有共享和停止共享打印机、管理 打印机、从控制台登录到服务器以及关掉服务器 等权力。
(5)B2级
B2级,又叫做结构保护,它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 有的对象都要加上标签,是提供较高安全级别的 对象与较低安全级别的对象相通信的第一个级别。
(6)B3级
B3级或又称安全域级别,使用安装硬件的方式来 加强域的安全。
(7)A级
A级或又称验证设计是当前橙皮书的最高级别,它 包括了一个严格的设计、控制和验证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访问控制
2.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
(1)实体硬件安全 (2)软件系统安全 (3)数据信息安全 (4)网络站点安全 (5)运行服务安全 (6)病毒防治技术 (7)防火墙技术 (8)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安全评价
4.2 安全级别
(1)D级 (2)C1级
C级有两个安全子级别:C1和C2。C1级,又称选择 性安全保护。 (3)C2级 除了C1级包含的特性外,C2级别应具有访问控制 环境(controlled-access environment)权力。 (4)B1级 B级中有三个级别,B1级即标志安全保护是支持多 级安全的第一个级别。
4.3 系统访问控制
4.3.1 系统登陆
1. Unix系统登陆 2. Unix账号文件 3. Windows NT系统登录 4. 账户锁定 5. Windows NT安全性标识符(SID)
4.3.2 身份认证
1.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鉴别 2.用所知道的事进行鉴别
口令可以说是其中的一种,但口令容易被偷窃, 于是人们发明了一种一次性口令机制 3.使用用户拥有的物品进行鉴别 智能卡(Smart Card)就是一种根据用户拥有 的物品进行鉴别的手段。
小结
1.计算机安全的主要目标 2.安全级别 3.系统访问控制 4.选择性访问控制 5.强制性访问控制
习题与思考题
1.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简述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的主要内容 3.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标准有哪些? 4.访问控制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从Unix系统登录? 6.如何从Windows NT系统登录? 7.怎样保护系统的口令? 8.什么是口令的生命周期? 9.如何保护口令的安全? 10.建立口令应遵循哪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