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温和电流损伤概述和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20050920

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20050920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刑科技系的参赛教师,我讲的这门课是法医学,授课对象是我校侦查系、治安系、刑科技系、法律系和西藏班的本科生。

今天讲授的内容是: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在前面几次的讲课中,我们讲授了机械性损伤,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

还讲了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自杀伤与他杀的区别。

在损伤学中,除了机械性因素造成人体损伤外,还有许多物理性因素可造成人体损伤。

★图片展示:如高、低温损伤中的烧伤、冻伤、雷电击伤等。

★以上都是本章要涉及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第一节烧死一、烧死的概念火焰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烧死。

烧死多见于灾害,自、他杀虽有发生但较少见。

他杀案件中凶手有采用一定手段使受害人丧失反抗能力后再放火焚烧的,也有在使用其它方法杀人后又焚尸灭迹的。

焚烧现场往往受到破坏的,现场勘查难度大,因此,确定案件性质是法医学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确定火场内尸体是自杀、他杀还是意外,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从而澄清死亡性质。

二、烧死的机制:请大家注意了:火场内的尸体不一定都是燃烧致死,死亡机制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烧伤休克:(板书)高温引起人体大面积烧伤,引起剧烈痛疼、烧伤创面大量水分蒸发,面导致的休克,是火场尸体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二)一氧化碳中毒:(板书)尤其在较封闭的火场,由于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CO气体,因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

可通过测CO的含量确定死亡原因。

(三)窒息死亡:(板书)火焰和高温气流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烧伤(或异物吸入),导致呼吸道充血水肿、堵塞死亡。

(四)有毒气体中毒死亡:(板书)见于化学物品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吸入后引起中毒死亡。

三、烧死的尸体征象:在前面的机械性损伤一章中,我们讲了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自杀伤与他杀伤的区别,从上节课的案例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掌握了区别要点。

有关烧死的尸体征象,在我讲的过程中,大家注意一下,哪些是生前烧死的征象,哪些是死后焚尸具有的征象,哪些是现两者共有的,以便于在分析案件时进行区别。

法医学课件-第五章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1

法医学课件-第五章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1
第五章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
高温损伤包括烧伤、 烧死、烫伤、烫死、 日射病、热射病。 低温损伤包括念 1. 烧伤(burn):火焰、灼热的物体等 作用于人体形成的损伤。
2.烧死(death from burn):因烧伤致 死者。
3.烫死(death from scalding):由高温液 体和蒸汽形成的损伤称烫伤(scalding) (旧称汤泼伤),死亡者称烫死,属 广义的烧死。
鹅爪现象。
2、 内部征象
⑴呼吸道烧伤并吸入烟灰、 炭末(热作用呼吸道综合 征)。
⑵口腔、食管、胃粘膜炭末 附着。
⑶血液中有碳氧血红蛋白。
⑷硬膜外热血肿。
⑸其他。
四、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烧死的法医学鉴定要解决以 下问题: 1、个人识别: 2、是否烧死: 3、烧伤时间: 4、烧伤程度: 5、死亡方式:
⑷骨骼肌纤维断裂、坏死。
⑸骨折、骨珍珠形成。
四、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1、电击死的确定:
1)尸体上发现电流斑。 2)尸体有窒息征象。 3)现场勘验发现电源漏电。 4)死者有接触漏电处可能。 5)排除其他死因。注意一定要排除
其他死因,有电流斑不一定是电击 死,无电流斑的也不一定不是电击 死。
第二节 电击死
一、电击死的概念:电流通过 人体所引起的组织、器官的损 伤称为电流损伤 (electrical injury)。因电流损伤致死者称 为电击死(death from electricity,electrocution)。
二、电击死的机制
1、心室纤颤:多发生于电压较低 时。
2、呼吸麻痹:可以是中枢性的, 见于电流通过脑干,损害脑干及 延髓上部,也可以是周围性,电 流通过呼吸肌,作用于呼吸肌, 使其发生强制性痉挛所致。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学习课件PPT下载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学习课件PPT下载

混凝土灼伤(concrete burn):机体接触水泥或混凝 土导致组织损伤
化学灼伤(chemical burn):化学物品(强酸、强碱、 磷)接触机体,(氧化、还原、腐蚀、脱水以及起庖 等作用)造成局部或全身损害,常伴化学品中毒。损 害程度与化学物品的性质、剂量、浓度、物理状态 (固、液、气)、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的大小以及当 时急救措施等有密切关系
三度烧伤光镜下改变
烧伤部表皮层结构完全破坏消失,外周基底层细胞及 核伸长,再外周细胞及其核肿胀,核内出现空泡,部 分核碎裂、溶解。中心部真皮坏死,胶原纤维肿胀、 融合呈均质化。皮肤附属器多数坏死,细胞排列紊乱。
失活真皮的周围区水肿,血管扩张,血管内红细胞丛
集、破碎、溶解。皮下脂肪组织液化,脂肪细胞萎陷,
浅二度散在大小不等的水疱
创基红白相间
腐皮已部分脱落,创基红润
深二度部分已达三度烧伤
二度烧伤光镜下改变
疱底留下基底层及沉积的纤维蛋白。乳头层及
真皮上部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疱周边未
剥离的上皮肿胀,部分变性坏死,核着色不良。
烧伤区邻近皮肤的基底层及颗粒层细胞核低栅
栏状改变。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可发生凝固性坏
电烧伤(electric burn)
烘炉灼伤(Kangri burn):克什米尔人随身携带烘 炉(Kangri)取热引起腹部灼伤;以后可能发生癌变
烧伤程度及面积估计(高温对机体的作用)
(一)烧伤程度
1.一度烧伤(皮肤红斑) 2.二度烧伤(水疱) 3.三度烧伤(坏死)65-70℃ 4.四度烧伤(炭化) (二)烧伤面积估计 直接计算、新九分法、手掌法
闪光灼伤(flash burn):机体极短暂地接触高强度 辐射热所致的热损伤,如爆炸或突然放电

法医学PPT:高温低温电流损伤

法医学PPT:高温低温电流损伤
变脆,发生顺皮纹的破裂,形成梭形创口,酷似切创。
体表假裂创
7.外眼角皱褶与睫毛征候 在火场中,由于烟雾刺激,受害人往往反射性紧闭双
目,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炭末熏黑的“鹅爪状”改变, 称为外眼角皱褶。角膜表面和睑结膜囊内也无烟灰和炭末 沉积。
由于双目紧闭,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征候。
这些表现均是生前烧死的征象。
• 通常所说的烧伤、烧死都是指的火焰与躯体直接接触后导致的损伤或死 亡。
The severity of thermal injury in an individual depends on:
• The severity of the burn • The extent of the burned area • The victim’s age • The presence of inhalation injuries
THale Waihona Puke e extent of the burned area
烧伤面积估算: 烧伤面积计算采用九分法、手掌法。 九分法:头面部6%,颈项部3% 双上肢18% 躯干26%,会阴1%
双臀5%,双下肢41%。
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一)体表改变
1.衣物残片 2.尸斑鲜红,尸表油腻 3.皮肤烧伤
体表II度、III度烧伤
4.颅脑 烧伤患者常有脑水肿,小脑扁桃体疝形成 烧死尸体颅骨骨折,骨折一般为星芒状或裂隙状,骨折片向外翻。
烧后颅骨骨折
烧后颅骨星芒状骨折
硬脑膜外热血肿(extradural heat hematoma)
头部受火焰高温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 分离,形成间隙,由于硬脑膜血管及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流出的血 液聚集于该间隙中形成血肿,即硬脑膜外热血肿。

第六章 高低温和电流损伤教案

第六章 高低温和电流损伤教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教案
课程:法医学教师:张惠芹
性质:专业必修课单位:刑科技系
学时:54 学生:侦查专业
学期:2005-2006第一学期教材:法医学
教务处制
课程编号:044107 教案序号:13
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讨论,学生理解了烧死的发生机制和死亡机理,明确了烧死的尸体征象,掌握了生前烧死与死焚尸的区别。

教学图片丰富,案例恰当,集多媒体、板书与画图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今天的讲课内容是:烧死的概念、机制、征象和鉴定。

需要强调的是,烧死现场的勘查和尸体检验一直是法医工作和侦查工作的难题,烧死的的尸体征象、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区别,是这一节以至于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

胃粘膜可见维湿捏夫斯基斑,发生率为85-90%,是冻
死尸体较有价值的征象。
图片示例
图5-10 手指冻伤 手指末端水肿,指腹皮肤坏死,呈灰白色 。
六、冻死的法医学鉴定 冻死大多为意外灾害事故。自杀或他杀冻死的十分 罕见。鉴定冻死必须排除他杀、投毒的隐情;必须调查 当时的气象资料,记录现场温度和湿度,同时不要将反 常脱衣现象误认为性犯罪。
图5-7 斗拳样姿势 人体肌肉受高热作用而凝固收缩,由于屈肌强于伸肌, 所以四肢常呈屈曲状,类似于拳击姿势。
(二)内部改变
1. 热作用呼吸道综合症:当火烧时,吸入热的气体、火 焰、刺激性气体及烟雾,引起呼吸道烧伤,是生前烧死 的确证。尸检呼吸道主要发现: ①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甚至肺中有烟灰和 粉末沉积; ②喉头水肿: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坏 死、可也发生水泡,有时形成白喉样假膜;
4.Ⅳ度烧伤:碳化。
图5-1 皮肤烧伤,见局部皮肤水 泡形成。
图5-2 皮肤烧伤,见局部皮肤表皮坏死, 剥脱。
图5-3 皮肤烫伤,见表皮坏死, 伴有水泡形成。
图5-4 烧伤,见手指烧伤后完全坏死。
图5-5 皮肤烧伤( I度) 表皮与真皮分离而隆起,形成透明空泡,上 皮细胞境界不清, 核固缩,变细长,有的消失。真皮胶元纤维肿胀, 均质化。 (HE x 100 )
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
二、中暑发生的条件 1. 环境因素:夏季日光直射,高温环境、通风不良(窑 洞)、 湿度较高。 2.机体条件:体质、年龄、胖瘦 、孕产妇、疲劳、其他 疾病。
3.人为因素:强制性、禁水性、暴露性。
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1.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1) 体温调节:在中枢神经(下丘脑)调节下,散热增 加,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使皮肤温度上 升,汗腺分泌增多,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中心体温(通常用直肠温度表示)38℃是高温作业工人 生理应激体温的上限值。 蓄热过量,超出体温调节能力,发生中暑。

高温电流损害鉴定

高温电流损害鉴定

六、高低温与电流损害的鉴定(一)烧死鉴定1.烧死的尸体征象(1)尸体外表征象A.烧伤:烧伤尸体的外表征象主要是烧伤,按轻重程度分为四度:第一度烧伤(红斑期):为烧伤中最轻的一种,皮肤显示红斑和水肿。

第二度烧伤(水泡期):活体皮肤受较强的血管变性,液体渗出,在表皮与真皮分离处形成水泡。

水泡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充血、水肿,水泡破裂可露出淡红色湿润的真皮,并可见乳头血管充血所显现的红色小点。

第三度烧伤(坏死期):除伤及皮肤全层外,还累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

表现为皮肤呈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覆盖在表面,即痂皮,呈黄色、灰褐色或褐色。

脱落后露出创面,严重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

第四度烧伤(炭化期):火焰中长时间烧灼后形成炭化。

皮肤被完全破坏,可累及深层肌肉及骨组织,炭化处干燥质脆,色黑或黑褐,无结构。

B.强闭眼征候:在火场中面部经受高温烧烤,如是活体会本能地紧闭双眼,使睫毛根部及眼睑缘免受高温作用而未见明显损伤,只烧焦睫毛尖端,眼睑外侧出现"鹅爪状"外形。

这一现象也属烧死的生活反应,是判断生前被烧的征象之一。

C.其他征象:可见毛发烧焦或缺损;皮肤裂开;全身肌肉热凝固收缩,四肢及躯干屈曲呈"斗拳状"姿势。

由于死后焚尸也可出现此类征象,故不将其作为鉴别生前烧伤或死后焚尸的依据。

但能说明高温作用时间较长。

(2)尸体内部征象A.呼吸道内有烟灰炭末附着:由于活体在火场内呼吸挣扎,可吸入空气中的烟灰炭末,附着在气管、支气管的粘膜面,与粘液混合后,亦可呈黑色线条状。

此征象是烧死的确证。

B.呼吸道热灼伤:高温气体及烟灰被大量吸入,可使呼吸道粘膜被烧伤。

检查咽、喉、声带、气管和支气管,可见组织充血、水肿、坏死,有时出现浅溃疡。

亦是烧死的确证。

C.血液内有碳氧血红蛋白:由于活体吸入火场中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在机体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到身体各部,使各器官呈鲜红色,因此烧死者的尸斑和内脏呈鲜红色。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1. 引言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的载流子数量,是描述电路中电子运动的重要物理量。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导体内的载流子运动受到温度影响,因此电流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高温下电流的变化2.1 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与电流I和电压V之间存在以下关系:R = V / I。

在高温条件下,导体内原子或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导致碰撞频率增加。

这些碰撞会限制载流子(如自由电子)在导体中移动的速度,从而增加了导体内部发生散射和能量损失的几率。

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导体内部存在更多散射现象,导致有效载流子移动速度减小,从而增加了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在给定电压下,随着电阻增加,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减小。

2.2 热激发载流子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热能会激发导体中的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这些自由电子和空穴成为导体中的载流子,参与电流的传输。

因此,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热激发作用,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电流。

2.3 温度系数的影响温度系数是描述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大多数金属导体来说,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将增加。

温度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α = (Rt - R0) / (R0 * (t - t0)),其中α为温度系数,Rt为某一温度下的电阻值,R0为参考温度下(通常为20℃)的电阻值,t为某一温度值,t0为参考温度。

根据该公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如大于参考温度),导体的电阻将呈线性增加。

3. 低温下电流的变化3.1 温度对超导体的影响超导体是在低温下表现出零电阻特性的材料。

当超导体降至临界温度以下时,其电阻将突然消失,电流可以无阻碍地通过超导体流动。

这种特性称为超导现象。

低温下的超导电流具有极高的传输能力和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3.2 温度对半导体的影响半导体材料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电学行为。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电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各种设备和电路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电流的大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温度。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对于我们理解电流的特性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温下,电流的变化往往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规律。

一般来说,高温会导致导体内的自由电子运动加剧,从而增大了电流的流动速度。

这是因为高温会增加导体内部原子的振动,使得电子更容易通过导体传导。

因此,高温下电流的大小通常会比低温下更大。

高温还会影响导体的电阻率。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而电阻又与导体的电阻率和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截面积成反比。

在高温下,导体的电阻率通常会减小,导致电阻减小,从而使得电流增大。

这也是高温下电流增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反,在低温下,电流的变化又会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低温会使导体内部的原子振动减小,减缓了电子的运动速度,从而降低了电流的大小。

此外,低温还会增加导体的电阻率,导致电阻增大,进而使得电流减小。

温度还会对半导体器件的电流产生影响。

在半导体器件中,导电性是通过控制材料内部的载流子浓度来实现的。

而温度会影响载流子的浓度,从而影响器件的导电性能。

在高温下,半导体器件的导电性能通常会提高,而在低温下则会减小。

总的来说,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物理现象。

通过研究电流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的特性和行为,为我们设计和应用各种电路和设备提供重要的参考。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探讨这一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科技发展带来更多的启示和进步。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
,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穿着合适的服装
穿着透气、轻便、宽松的服装 ,有助于散热和减少汗液蒸发
时吸收的热量。
寻找阴凉处避暑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寻找阴凉 处避暑,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
温环境中。
CHAPTER 02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体温调节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血管、降低皮肤温度等方式 来减少热量流失,但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过 低,影响生理功能。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特别 是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来说 更应注意。
CHAPTER 03
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类型及预防
电击伤的类型及预防
类型
电击伤分为直接电击伤和间接电击伤,直接电击伤是指人体直接接触电源而受 到的伤害,间接电击伤是指人体接触了带电体附近的物体而受到的伤害。
预防
采取安全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使用绝缘材料、避免接触裸露的电线和 电器设备等,同时教育人们不要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破损的电器设备。
低温环境下的人体急救处理
迅速保暖
将患者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用 棉被、毛毯等保暖物品包裹患者
,提高体温。
复温处理
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如体温过 低,可采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复温 措施。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 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 就医。
电流损伤的急救处理
断开电源
立即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将 患者与电源分离,避免二次伤害
注意力不集中
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感 到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 中,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
睡眠质量下降
高温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 降,影响身体恢复和心理 健康。
高温环境下人体健康的防护措施

(法医学课件)06高低温损伤

(法医学课件)06高低温损伤
高低温损伤
在法医学中,高低温损伤是指因暴露于极端温度下而导致的身体损伤。本课 件将介绍高低温损伤的定义、原因和症状,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高温损伤
1 原因和症状
高温损伤的原因包括暴露于高温环境、接触高温物体等。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灼伤、中暑 等。
2 处理方法
高温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迅速降温要的法医学领域,了解其定义、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准确判断和鉴定死因至关重要。未来的研 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高低温损伤的机制与预防措施。
3 预防措施
预防高温损伤的措施包括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穿着透气凉爽的衣物等。
低温损伤
1 原因和症状
2 处理方法
3 预防措施
低温损伤的原因包括寒冷 环境、长时间暴露于低温 下等。症状可能包括冻疮、 低体温等。
低温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 迅速升温、保持身体温暖、 寻求医疗救助等。
预防低温损伤的措施包括 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 间暴露于寒冷环境等。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

(五)烧死形态学改变
1、体表征象
烧死者皮肤有红斑、水泡、坏死、炭 化等各种不同程度烧伤。
1、体表征象
烧死者皮肤有红斑、水泡、坏死、炭 化等各种不同程度烧伤。
体表及口鼻咽部有烟灰炭末沉着。
1、体表征象
烧死者皮肤有红斑、水泡、坏死、炭 化等各种不同程度烧伤。
体表及口鼻咽部有烟灰炭末沉着。
尚可有下述特殊征象。
1、体表征象——特殊征象
(3)皲裂创
机体软组织和骨骼肌在高温作用下,因 水分蒸发、组织干燥和强烈收缩而形成烧 伤裂创。
1、体表征象——特殊征象
(3)皲裂创
机体软组织和骨骼肌在高温作用下,因 水分蒸发、组织干燥和强烈收缩而形成烧 伤裂创。
此种裂创的形态,可类似切创、砍创或 挫裂创。
1、体表征象——特殊征象
6.1、 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火场中的尸体,必须经系统的尸 体剖验及血液化验,并综合其他有关 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 鉴定。
6.1、 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生前死
死后焚尸
皮肤可见生活反应 无生活反应
眼周睫毛烧弯 无
气管内烟灰

HbCO血症
无或极低
烧死为死因
有其它死因
6.2 个人识别
0.1529(m2)
烧伤面积大小对人体的影响比烧伤 深度更重要。
一般认为,二度烧伤面积达体表的 50%或三度烧伤面积达体表的33%即可 引起死亡。
(四)烧死的死亡机制
原发性休克
体表广泛烧伤,剧烈疼痛引起 体液丧失
火场缺氧窒息。 有毒气体中毒
CO 塑料燃烧后的毒气,含氰化物、丙烯醛

2.内部改变
(4)硬脑膜外“热血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干:
3×9%
双下肢: 5×9%(含臀部5%)
儿童头颈部= 9%+(12-年龄)%
双下肢= 46%-(12-年龄)

2、手掌法 单手五指并拢约相当于1%,五指张开 1.25%。
3、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0.61×身高(m)+0.0128× 体重-0.1529
二度烧伤(水泡) 一度烧伤(红斑)
浅二度散在大小不等的水疱 创基红白相间 腐皮已部分脱落,创基红润 深二度部分已达三度烧伤
温度在65~70℃以上可发生,皮肤全层坏死,可以伤及皮 下脂肪、肌肉和骨骼。
肉眼见烧伤皮肤凝固性坏死,可呈褐色焦痂,或白色羽毛 状,似皮革状,透过焦痂有时可见粗大静脉网。
镜下皮肤全层坏死,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血管淤血,与存 活组织有明显的白细胞浸润带。皮下组织中的大静脉管壁 可有坏死。肌肉横纹消失,嗜酸性红染,核固缩或消失。 烧伤骨骼呈褐色,骨板结构模糊,骨细胞消失,呈蓝色物 质。
高低温和电流损伤 概述和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烧伤、冻伤、中暑死的概念;烧死尸体 的形态学特点(体表改变、内部器官改变);烧 死的法医学鉴定;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硬膜外 热血肿与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鉴别要点;生前烧 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2.熟悉:冻死的形态学变化;冻死尸体的法医学 鉴定。 3.了解:烧伤程度四度分级法,计算烧伤面积的 新九分法;中暑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中暑死 亡的形态学改变;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制;中暑 死的法医学鉴定。
主要损伤至真皮网状层,部分真皮层及 皮肤附件结构仍保存。痂皮下可见散在 的小红点,为残存的皮肤附件周围充血 的毛细血管丛。
表皮全层、真皮大部分组织凝固性坏死, 结构消失,痂下组织充血、水肿,一般 12小时在坏死层与存活组织之间可见白 细胞浸润带。
一般3~4周愈合,易于感染及疤痕形成。
III度烧伤(eschar burn)
注意:死后不久的尸体接触50~60℃热源,也可 产生皮下血管扩张。 尸体一侧在烧灼的过程中,会出现红色线条状分 界线,不代表生前损伤。
II度烧伤(blistering burn)
分浅II度和深II度。
(1) 浅II度烧伤
浅Ⅱ度 较高温度(如50~70℃)或较低温度长时 间作用可发生浅Ⅱ度烧伤,日光照射也可引起浅 Ⅱ度烧伤。累及表皮全层及部分真皮乳头层。
预后: 烧伤面积 >20cm必须植皮,否则,瘢痕愈合,关 节挛缩,影响功能。
Ⅳ度烧伤(charing burn)
因火焰长时间作用使组织中的水分 丧失,蛋白质凝固,组织收缩,变硬 变脆,外观呈黑色,称为炭化(温度 >300℃)。
(二)烧伤面积
1、中国九分法
成人体表面积
头颈部: 9%
双上肢: 2×9%
在损伤学中,除了机械性因素造成人体损 伤外,还有许多物理性因素可造成人体的损伤。 如高低温、雷电击、气压、放射线、超声波、 激光、电磁波等造成的损伤。本章主要讲高低 温和雷电击损伤.
1989年山东黄岛油库火灾,消防官兵、公安干 警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奋力灭火的英姿。十九位 烈士义无反顾,视死如归,舍身抢救国家财产。
➢ 烧伤休克 ➢ 一氧化碳中毒 ➢ 窒息死亡 ➢ 有毒气体中毒死亡
三、烧死的尸体征象
(一)尸体外部征象 1、烧伤
分为四度
烧死
烧伤分度
一度烧伤 :红斑 二度烧伤: 水疱 三度烧伤: 痂皮 四度烧伤: 炭化
I 度烧伤(erythematous burn)
Ⅰ度烧伤(红斑性烧伤) 病变最轻,40℃-50℃短 时间作用于机体即可发生。主要是表皮层损伤, 主要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结构不清,细胞 空泡样变,凝固性坏死等。肉眼见损伤局部红、 肿、干燥,呈斑片状改变。愈合后不留疤痕,可 有短时间的色素沉着。
骨破裂
八大系列科研标本
依据烧骨性状特征判定烧前伤与烧后伤
依据烧骨色泽特征判定案件性质的方法
依据烧骨损伤形态特征认定烧前致伤凶器种类 根据烧前骨伤烧后特征判定烧前致伤方式
骨骼焚烧程度Ⅴ级分级方法
(1)骨骼焚烧色泽变化规律:淡黄----浅黄----深黄----棕色---褐色----黑色----灰色----白色
三度烧伤(坏死 痂皮)
四度烧伤(碳化)
事故现场 拳斗姿势
尸体解剖前 拳斗姿势
斗拳姿势
拳斗姿势
拳斗姿势 全身被烧炭化时,肌肉遇高 热而凝固收缩,由于屈肌较伸肌发达, 屈肌收缩较伸肌强,炭化尸体四肢关节 呈屈曲状,身长缩短,呈类似拳击手比 赛中的防守状态,故称为“拳斗姿势”。 拳斗姿势在死后焚尸时也可形成,故不 能借以鉴别生前烧死或死后焚尸。
(2)骨骼焚毁程度 分级
Ⅰ级-------黄色 Ⅱ级-------棕色 Ⅲ级-------褐色 Ⅳ级-------黑灰色 Ⅴ级-------白色 (色泽是用国家标 准色卡比对确定的)
烧骨案例1
烧骨案例2
烧骨案例3
烧骨案例4
脂肪组织熔化和燃烧
水泡位于表皮或表皮与真皮之间。真皮层间质水 肿,血管充血,毛细血管内皮肿胀,坏死,可见 中性粒细胞浸润。
如无继发感染,一般1~2周痊愈,不留疤痕,有 短时间的色素沉着。
对于死后不久的尸体受热作用也可出现水泡形成, 但通常渗出液量较少,无炎症反应。
表皮层内水泡形成
HE染色 10×10
(2) 深II度烧伤
皮肤裂开
皮肤裂开
高温使皮肤组织水分裂蒸创发,干燥变脆,皮
肤凝固收缩发生顺皮纹的裂开,形成梭形 创口,酷似切创,这种死后裂创有时被误 认为生前机械性损伤,应予注意。其与切 创的区别在于前者创口较浅,仅伤及皮肤, 若肌层也裂开,皮下组织可从创口翻出, 同时由于皮肤与肌肉收缩程度不同,创缘 常不在同一平面上,烧伤裂创可发生于任 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四肢伸侧及肘、膝关 节和头部。同样,高温也能造成骨破裂, 易发生于腕部及踝部。
火场烧伤
桑拿房意外烫伤
家用燃气意外着火烧伤
露电线造成的电流斑(箭头所指)
图一
图二
电击死
雷电击死
一中年男子在野外雷雨中行走,被雷电 击死。原始姿势及尸体、衣服的损伤。
第一节 烧 死
一、烧死的概念
因火焰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死亡,称 为烧死。
二、烧死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