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践研究终期总结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践研究终期总结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践研究终期总结宝国老中心小学—郑建伟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申报立项了《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践研究》为市级课题。

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我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一、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深刻地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利益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和谐校园的建设,校园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深入研究师生关系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

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1、精心设计细心实施创设出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环境是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

整洁的教室、宁静的氛围、高雅的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能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和教室墙壁的文化创设,打造出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级内做到窗明几净,让人净心,墙面文化,让人赏心,墙角文化,让人舒心。

每月更换的墙面文化更是传递着赏识人、激励人、陶冶人的温馨。

各班黑板报的布置充满了班级特色,师生在这样干净卫生,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自然是身心愉悦,倍感舒适。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小结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小结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小结第一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小结《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我校科学课题组自2004年5月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教科书(青岛版)的开发与应用”的子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实验研究工作。

两年来,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一)评价主体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局限于领导和同事们听评课。

领导评课,带有考评性质,致使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脱离教学实际的条条框框,有的甚至是领导的个人意图。

上课是为领导设计的,提前准备,试课、试学生,有的甚至将答案提前告诉学生,生怕学生回答有误。

给执教教师极大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只是按照教师的意愿表演。

表演的好,回答的其实是背的流利,让领导高兴了,自己的老师就能得高分。

至于教师们听评课,往往流于形式,报喜不报忧。

没有人敢当面得罪人。

没有这个必要,其实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执教者按照标准上得很好,很顺利,哪里有缺点。

即便是有,也是不熟练,不符合那一条,还有那一项还没做到。

(二)评价内容单一以教师的课堂行为为中心进行评价,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如何突破、教材把握是否正确、教法运用是否灵活、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态是否自然、板书是否规范等等,都是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的角度进行评价,而没有考虑学生的情况。

以教师的教法为中心进行评价,考虑得最多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各种教学方法是否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而对教师有没有指导学生采用适宜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却关注很少,更没有涉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以及学习情绪的评价。

偏重教法轻视学法,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亦关注不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用一张评价表评价课堂教学,没有科学学科的特色,因此不能真正促进科学教学的提高。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一)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一)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关系》课题研究结题⼯作报告(⼀)烟台第⼆⼗⼀中学在课程改⾰中,全体教师以学⽣全⾯发展和持续发展为⽬标,⽴⾜实践、坚持研究、强化管理;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理论⽔平。

突出“如何构建和谐的师⽣关系”课题的实施,全校上下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标。

现将主要⼯作汇报如下:⼀、课题前期⼯作:(⼀)课题来源: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师⽣关系制约了教育教学的⾼速发展,教师不良的教育⼿段和“架⼦⾼”等不良观念,导致师⽣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

这种不良师⽣关系⼤⼤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提⾼。

因此,构建新型的师⽣关系已成为新课程改⾰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领导⾼瞻远瞩,适时提出“构建和谐师⽣关系”的课题研究,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关系,努⼒探索现⾏的师⽣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法,努⼒构建和谐的师⽣关系。

经报福⼭教体局审批通过,确⽴并开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关系的实验研究”,组织教学⾻⼲和相关⼈员确⽴课题主要内容、⽬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了分析,确⽴了研究的⽅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

(⼆)成⽴课题组:在王永胜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成⽴了由业务校长--负责,--等⽼师组成的课题组。

烟台市福⼭教体局教研室--⽼师长期指导课题⼯作。

1、举⾏开题会议,把握研究⼯作总体思路。

2007年3⽉举⾏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案,布置了实验⼯作,从2007年3⽉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本课题由区教研室督导,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协作,共同参与。

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

课题负责⼈:赵永强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案、档案管理;王传强负责研究后勤保障配给;王盛章、黄⼤通负责拟写研究⽅案、研究报告、搜集资料。

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容和任务,也是建立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开展的根本要求。

近年来,我们在素质教育面前摒弃了“应试教育〞之后,似乎开场有些不安和骚动了。

“狠抓质量〞的呼声越发的高涨。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最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在“狠抓质量〞的同时已经渐渐无视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开场走进了“变相素质教育〞的怪圈,教师由“狠抓质量〞而引发出来的“自然权利〞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求知欲等限制在一定的围。

为了考出好成绩,教师们在面对如此多的后进生、在几经努力而学生进步仍然不明显时失去了耐心,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再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气氛呆板、沉闷,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机械、拘谨、盲目迷信权威、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师生之间的沟通明显减少,师生关系紧的局面重新出现,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开展。

同时,2017年5月,我们对全校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进展了师生关系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深感不满和失望,其中,“心里有话最想找谁说〞,只有4%的人找教师说。

只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快乐,只有32%的学生对师生关系很满意。

鉴于以上背景和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我们决定进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根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是从音乐中呈现的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中而产生的,渐而延伸到社会的和谐、人的和谐、教育的和谐。

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根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终期总结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终期总结

《农村小学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终期总结宝国老镇中心小学王久兴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现代的小学生学习发展水平有差异,家庭环境天差地别,同时身体成长快于心理成长,正是逆反心理严重的时期。

有的学生常常因为不理解教师的善意批评、听不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对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不喜欢,或其它一些小事心存芥蒂,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甚至和教师发生冲突,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好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起新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因此,很有必要开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保障措施和过程设计(一)保障措施:采用层级式管理模式,学校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评审等工作。

管理过程中实行法制——制度管理,也实行人治——人本管理。

每学期初,学校要专门计划、反思、讨论教育科研情况。

(二)过程设计:第一阶段:(2014、5――2014、11)准备阶段与理论学习。

第二阶段:(2014、12――2015、10)师生互动,实施课题研究、实验,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5、11――2015、12)成果汇总,表彰推广,撰写课题研究终结性总结。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1、课题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促进我校教育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创建默契和谐的师生教育关系。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形成“明德笃行,博学乐究”的良好学风;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形成“为师、为范、讲奉献,善导、善创、求高效”的教风;全体师生“诚信、励志、笃学、创新”,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共铸和谐”,创立一个师生成功、成才的平台,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努力打造县市流、省级规范化学校。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本课题研究期为二年,大致分为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2017年1月至2017年2月)(1)整理有关材料,写好开题报告,进一步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汇编“理论学习体会文章集”,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3)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4)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探索阶段:(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1)不定期召开教学探讨,对“和谐课堂”的构建进行专题讨论。

(2)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举办中期成果汇报会。

(3)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4)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会议,总结得失,调整计划,部署下阶段工作。

3、总结提高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2月)(1)设计师生问卷,了解课题研究效果。

(2)搜集整理资料,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完善课题理论框架,撰写研究报告。

(3)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汇编“教学案例”和“优秀论文”等,形成成果。

(4)请上级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鉴定,举行课题结题会议。

【目标达成情况】1、初步建立了和谐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体系任务很难完成,这就必然会把课堂教学的任务留至课后;教师一般很难做到清楚、透彻地传授新知识、讲解新问题,这又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在课余花大量的时间去弄懂本该在课堂内弄懂的问题,去完成本该在课堂内完成的学习任务。

在和谐课堂里,能够实现高效率的教学和高效率的学习:不仅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听课专心;教师能够恰当点拨和积极引导,学生往往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师生配合默契。

可以说,构建和谐课堂是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顽症的有效途径。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阶段性总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阶段性总结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阶段性总结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中学课题组“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是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子课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1、本课题是总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总课题认为:当前,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深刻地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利益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注重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增进共识,凝聚人心,协调利益,促进发展,共建和谐。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文化中人是主要因素,学生、教师行为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研究必须深入研究师生关系问题。

2、进行本课题研究是促进我校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要求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建始县业州镇七里坪中学,是一所离县城4公里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农民工子弟进城读书因素,学生数从2000年的6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800余人,教职工从30几人到90余人,学校的快速发展带来软、硬件方面的矛盾,学校审势度势,紧抓机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管理体水平,不断明确办学思路与方向,我们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的思路。

第一步:2000——2005年,把学校建成一所硬件设施初具规模、教育教学管量规范、质量位于全县中等的学校;第二步:从2005——2010年,把学校建成县内质量一流、管理一流的农村窗口学校;第三步:从2010——2015年,要把学校办成质量优异、特色明显,在州内有较高知名度的窗口学校。

根据这个发展思路,我们想要形成鲜明的办学个性特色,要依据学校的历史渊源和自身特点办成精品学校,就必须增强新课程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最终才能实现“三步走”的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缘由及价值(一)基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基础教育发展新趋势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组成的社会系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在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认识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和谐社会的中心是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和谐关系。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六个方面,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民主政治,没有政治的民主,构建和谐社会就会落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也难以实现;同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教育,没有教育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又只能是画饼充饥。

和谐教育的内涵主要是追求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的教育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方法有效调控教育系统结构中诸要素的关系,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条件和氛围;实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因此,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创建密不可分。

而和谐教育涉及很多层面,从学校角度来说就是建设和谐学校,创建和谐校园,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

和谐校园的主要表现是校园干群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关系和谐、教育环境和谐,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发展个性,健康成长。

和谐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从学生现时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特点和需要出发,对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的教育影响活动,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相适应。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研究结题报告
初二年级(1)至(10)班地理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相关情况。
3、行动研究法:教师在课堂尝试有关互动的方式方法,课后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尝试更好的方式方法。改进和总结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究过程。
4、课堂观察法。记录并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数量,观察师生互动的整体思路和局部细节。
5、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级各类公开课等活动,及时总结、调整和完善;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或经验总结。
研究步骤
研究过程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研究内容、范围
一、研究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②文本成果。教师发表、获奖的有关课题论文2篇.
2017.1月<<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在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学会201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互联网时代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2017.4月第八届京研杯第一次征文<<浅谈对个别生的教育>>获三等奖,
课题出现的问题及反思
1、本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教科研课题申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三) 学校课题研究

教科研课题申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三) 学校课题研究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三) 学校课题研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三)一、摘要: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校园人文教育的发展。

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禀赋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产生出强烈的自信和自尊。

课题组成立以来,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从调查入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跟踪调查、各种活动等多种方式,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心理负担、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并进行了细致的跟踪教育,探讨了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和谐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的实际影响,以及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研究和对学生的教育反馈,我们认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自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二是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

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三是赏识学生。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应该是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它说明了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四是主动了解学生。

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从了解学生个体出发,以“熟悉”形象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五是不断改变自己。

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益处。

尤其是对实施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任何的教学改革要有成效,首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显得更为重要。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区教育局结合我区的教育实际提出了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在此要求下,解决师生间存在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我校思想品德课题组适时提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从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入手,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努力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师生之间不和谐的因素,发现影响课堂效率和师生关系的共性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总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规律,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和高效课堂的基本范式,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共同发展,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人生的家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沃土。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和目的通过调查问卷研究显示师生关系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校和老师是学生所处的最主要环境,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

当处于和教师和谐的关系之中时,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反之,学生心理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卑、消极,无疑会降低学生的知识加工能力,造成学习成绩低下。

另外,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安全环境下,能够踏实地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健康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健康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健康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作者:来源:《新智慧·下旬刊》2017年第01期一、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及作用和意义(一)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建设健康课堂的研究和实验”是湖北省教育厅主持实施的重大研究课题。

《健康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健康课堂研究总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是整个健康课堂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孝昌一中是一所重点高中,社会、家长、学生评判学校办学质量的直接标准就是高考过线人数。

毋庸讳言,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学校和教师背负着高考备考的压力,不可避免的要把升学率放在重要的地位。

正因为如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健康的课堂生态,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期既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满足学生应试答题的选拔需要,又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平衡发展,是我们这个子课题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元素,教师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朝夕相处,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人际关系在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因而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偏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偏重应试方法技能的培养,教师大包大揽,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厌其烦地灌输知识,几乎没有时间和学生形成互动,致使学生参与不够,知识获取的效果不佳,并进而导致恶性循环,最后彻底厌学;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忙于知识和应试技能的获取,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教师也知道问题的存在,却苦于找不到积极有效的应对之策,有些教师甚至也会产生厌恶教学的情绪。

要解决以上问题,构建和谐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我们需要着力研究的课题。

(二)本课题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第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有推广价值的课堂教学模式。

促使师生、生生亲密合作,以期营造健康、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激情似火,学生兴趣盎然,在互动、交流、合作中教;在积极、快乐、轻松中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善学乐学、高效学习,教师善教乐教、科学施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教师教学负担。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四)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四)(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课题组针对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认真研究了相关策略。

教师策略:(1)、尊重——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一种朋友的关系。

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人,我们都应该称他为小朋友。

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也要学生做我的朋友。

”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健康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真诚和理解,多给学生一份尊重和爱护,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

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尊重,因为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也只有尊重,才能在师生间真正架起一座通往美好心灵的桥梁。

(2)、爱心——师生关系的溶解剂教育夏丏尊先生说的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赏识——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智能、听觉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智能弱项。

因此我们的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教育关注的不是哪个学生更聪明,而是一个学生哪些方面更聪明。

《打造健康生态课堂,营造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

《打造健康生态课堂,营造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

《打造健康生态课堂,营造新型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人不学,不知义。

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

所以,我们确立了“打造健康生态课堂,营造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坚持把“德道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落实到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标签:健康生态课堂新型师生关系课题一、课堂研究的背景、内容、目标和选聘参研教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内容和目标1.核心价值观引领生态课堂建设“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我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她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建设健康生态课堂、营造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来实现,从而彰显学科健康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

例如,高一语文教师左小山《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提升离不开语文》一文中,说明了老师自觉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他依据学生核心素养,将“教学”升华为“教育”,用学生核心素养指导语文课堂改革创新,通过语文健康课堂的建设营造了新型师生关系,落实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

他通过核心价值观引领健康课堂建设的理念,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这是我们承担《健康课堂师生关系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其所要达到的目标。

2.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价值观的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也是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阵地。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度过的,所以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学科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基体途径,从而在英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实施德育美育的教育。

老师和学生在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共同经历了“价值体每系”到“教学体系”再到“成长体系”的转化,这是我们确立新型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打造健康课堂的真正体现。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班主任工作师生总结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班主任工作师生总结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班主任工作师生总结一、引言在教育工作中,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班主任,我深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致力于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以及反思总结。

二、具体措施1.增强沟通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我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在课余时间,我会主动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主动与我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增强沟通交流,我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信任。

2.尊重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班级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重视,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事务。

3.建立规则意识为了维护班级秩序,我与学生们一起制定了班级规则,并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我注重公平公正,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学会了遵守规则,班级秩序得到了有效维护。

4.组织团队活动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我组织了多次团队活动,如户外拓展、团队游戏等。

在活动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友爱,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三、成果与反思经过本学期的工作,我欣喜地看到班级的和谐师生关系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乐观,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在学业方面,班级整体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品德修养方面,学生们懂得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团队协作方面,学生们更加懂得协作的重要性,班级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然而,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和谐师生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20篇)

和谐师生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20篇)

和谐师生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精选20篇)和谐师生课题研究篇1烟台第二十一中学在课程改革中,全体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实践、坚持研究、强化管理;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突出“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的实施,全校上下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

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前期工作:(一)课题来源: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传统师生关系制约了教育教学的高速发展,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和“架子高”等不良观念,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

这种不良师生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校领导高瞻远瞩,适时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课题研究,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现行的师生关系问题的成因及其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报福山教体局审批通过,确立并开展“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实验研究”,组织教学骨干和相关人员确立课题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

(二)成立课题组:在王永胜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由业务校长--负责,--等老师组成的课题组。

烟台市福山教体局教研室--老师长期指导课题工作。

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

20xx年3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从20xx年3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

2、研究的组织管理本课题由区教研室督导,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

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课题负责人:赵永强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管理;王传强负责研究后勤保障配给;王盛章、黄大通负责拟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搜集资料。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高度重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力求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做自身的努力。

①认真学习了有关合作、互动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科研论文和科研成果,鼓励课题成员加强自我学习,掌握“互动”的内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校对课题研究也应采取特殊政策,允许教师自己购买有关的书籍,优先予以报销。

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与课题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④鼓励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充实理论水平。

鼓励组内成员互相观摩,在实践中共同提高。

在认真学习、领会各实验阶段计划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的目标,即通过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具有合作互动的情感,养成合作互动的品质。

通过互动让学生找到互动的途径,掌握互动的方法。

通过互动的研究让教师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

(二)明确要求,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施1、逐步提出要求,学会合作和互动任何学习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也就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

刚开始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反映课堂秩序混乱,喧闹声很大,学生各行其是,没有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方法虽然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耐心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为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采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学会合作。

人人都要勇敢地发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鼓励,班级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

再提出第二个要求:一个人说话时,其他同学认真听,且不能弄出响声。

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进行引导,逐步形成学生之间有序的、科学的、友爱的合作互动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各班学生的合作互动意识得到很好的加强。

2、学习内容丰富多样互动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作为“观众”、“听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我们在素质教育面前摒弃了“应试教育”之后,似乎开始有些不安和骚动了。

“狠抓质量”的呼声越发的高涨。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最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在“狠抓质量”的同时已经渐渐忽视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开始走进了“变相素质教育”的怪圈,教师由“狠抓质量”而引发出来的“自然权利”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求知欲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为了考出好成绩,教师们在面对如此多的后进生、在几经努力而学生进步仍然不明显时失去了耐心,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再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氛围呆板、沉闷,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机械、拘谨、盲目迷信权威、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师生之间的沟通明显减少,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重新出现,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2017年5月,我们对全校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师生关系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深感不满和失望,其中,“心里有话最想找谁说”,只有4%的人找教师说。

只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快乐,只有32%的学生对师生关系很满意。

鉴于以上背景和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我们决定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理论思考(一)概念界定1、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是从音乐中呈现的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中而产生的,渐而延伸到社会的和谐、人的和谐、教育的和谐。

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的需要。

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二)理论依据: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

3、新课程教育理论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是培养学习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个体得不到关注,无法形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理论对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4、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5、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建构主义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实践价值1、优化教育思想,真正地“传道授业”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生关系调查报告可知,中学生对喜爱老师所传授的科目会努力去学,非智力因素会弥补智力因素带给学习的不足,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获得学生喜爱成为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创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及健全心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深入了解正在成长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没有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不可能展现他们的心灵,教育者又怎么会了解?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创新学习江泽民曾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中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品质(如好奇心、兴趣、爱好、自信、质疑、意志力、研究能力)是创新精神的精髓。

这些品质主要形成于中小学时期,没有和谐的师生观下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形成不了的。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旨在培养人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情商的重要指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独立人格是人进入社会的立身之本。

独立人格包括:矢志不移、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理性思维、勇于开拓、敢于负责的处事态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很难想象在只有师道尊严的课堂中能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所以和谐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探索各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和评价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研究方法1、调查分析法:分别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调查我校师生关系,调查手段是访谈、问卷、测试。

2、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对现有法律及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改善。

五、研究过程1、前期研究阶段(2016.9-2016.12)调查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分析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2、组建课题组阶段(2017.1-2017.2)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实验基地,建立“核心型”、“松散型”课题组织;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3、具体研究阶段(2017.3-2017.10)(1)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主要任务: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

B探索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2)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验。

邀请相关专家商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4、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7.11---2018.4)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报告、优秀论文集、典型案例集,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六、研究内容(一)分析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1、育人与教书达不到统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容量有限,为了追求高分数,教师只顾自己的任教学科,很少去关注学生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的变化和发展,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情。

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常常往班主任那儿一推,让班主任去教育处理,须不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

2、校园文化与社会氛围的冲突教师要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进步,但是当学生走出校园,从长辈和同学口中、从他所接触到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学生思想产生强烈的冲突,从而怀疑老师的教育,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3、以人为本和师道尊严的矛盾在几千年儒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不时滋生出来,凌驾于学生之上,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向学生发号施令。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样存在于师生交往之中,只有善于和学生交往,才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归纳提炼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六大原则1、主体性原则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

为此课题组认为:(1)、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

(2)、主体性学习应有“质”的规定,主体性学习的实质是要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并让全体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这两点。

2、发展性原则通过实验课题组成员认为:中学生其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都处于发展之中,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状态。

这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水平的发展,二是人格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二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本课题就是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发展性教育,其宗旨就是实现学生认知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3、开放性原则本课题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二是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教师的知识视野;三是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四是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和满足于课本。

4、民主性原则本课题强调教学过程中形成民主氛围,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学生自由发展度等。

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

课题负责人要求大家:(1)教师要爱每个学生,学生要珍重教师;(2)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3)必须彻底改变满足于满堂灌、一言堂的敝病。

5、活动性原则活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与动机,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活动即实际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索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

”课题组成员对此有了充分的认识,顺应儿童的心理需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6、激励性原则成功激励术是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

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

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寻找的学生成功和进步;评价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物,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步,开始自主阅读,个体感悟体验。

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划、点、注,呈现自己的阅读体验,独立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