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主要介绍了蚕丝的基本知识,包括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等。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使学生掌握蚕丝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是,对于蚕丝这一特定主题,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蚕丝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2.难点:如何将蚕丝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所需教具。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蚕丝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关注蚕丝这一主题。
提问:“你们对蚕丝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让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观察等方式,使学生对蚕丝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蚕丝知识解决。
例如:“如果用蚕丝制作一件衣服,需要多少蚕丝?”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3章《蚕丝》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蚕丝教学目标:1. 结合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 通过发现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
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
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师: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需要哪些条件?该怎样列式呢?生1: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
生2:春蚕吐的丝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生3:1.2×1.25。
师: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通过蚕的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新课的导入顺畅自然。
二、探究新知师:你能笔算1.2×1.25吗?笔算小数1.2×1.25又要注意什么呢?生:列竖式时,要把小数位数多的放在小数位数少的上面。
生:因为1.25是两位小数,1.2是一位小数,所以积是三位小数,从右向左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同时积的末尾的“0”要去掉。
师:同学们真棒!已经熟练地把整数乘法推广到小数乘法,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生: 1.2×1.25=1×1+0.2×0.25=1.05(米)师: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位同学是认真思考的,很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为什么这位同学的脱式计算和前面同学竖式计算的积不一样,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谁能画图表示1.2×1.25。
生:我会用图来表示。
师:结合图形,你知道这位同学脱式计算的是图中哪几部分的面积吗?还缺少哪几部分的面积?请把1.2×1.25的脱式计算补充完整。
3.5蚕丝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5 蚕丝(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特性,知道蚕丝是自然界中最轻、最柔软、最保暖的天然纤维之一。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蚕丝的产量,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来源和特性2. 蚕丝的产量计算3. 蚕丝的加工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蚕丝的来源和特性,蚕丝的产量计算2. 教学难点:蚕丝的产量计算,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视频、蚕丝样本、计算器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蚕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丝的来源和特性。
2. 讲解蚕丝的来源和特性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蚕丝是由蚕宝宝吐丝结茧形成的,具有轻、柔、暖的特性。
3. 蚕丝的产量计算a. 引导学生观察蚕丝样本,了解蚕丝的长度和重量。
b. 讲解如何计算蚕丝的产量,即:产量 = 蚕丝长度× 蚕丝重量。
c.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乘除法计算蚕丝的产量。
d. 教师点评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强调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蚕丝的加工与应用a. 通过课件展示蚕丝的加工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是如何变成丝绸的。
b. 讲解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衣物、家居用品等。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蚕丝的了解。
6. 课后作业设计与蚕丝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蚕丝的来源、特性、产量计算和加工应用,让学生了解了蚕丝这一自然界中的天然纤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除法。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年级数学北师大版 下册教案第3章《蚕丝》
教学设计蚕丝【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觉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和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乘数末位有0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小数乘小数的一些知识。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蚕丝)二、探究新知师:看来同学们是胸有成竹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道题。
(出示教材第42页中的例题)1.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求出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吗?生:1.2×1.25.师:请同学们列竖式演示出计算过程。
(学生完成竖式计算)师:1.2×1.25,列竖式时,一般把哪个数写在上面?怎样对齐?生:1.25写在上面,末尾对齐。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生:我们实际上是看成比12×125来计算的,整数是个位对齐,所以它就是末尾对齐。
师:下面这种算法对吗?(出示)1.2×1.25=1×1+0.2×025=1.05(千米)生:不对。
师:为什么?生:少算了。
(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少算的原因)2.快速口算,提升算法。
师:根据刚才的方法,请你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
已知12×125=1500,12×1.25等于多少?生:15。
3.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觉得有什么经验或是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发言)师:我把大家的说法归纳成一句口诀,小数乘法有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
那么谁来说一说:一算,怎样算?二数,数什么?三点点,怎样点?生:一算是算整数的乘积,二数是数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三点点是给积点上小数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蚕丝》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蚕丝》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蚕丝的生长过程以及蚕丝的用途;2. 能够用数学方法计算蚕丝的生长周期;3. 通过实践增强学生对蚕丝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生动形象地介绍蚕丝的生长过程;2.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蚕丝生长周期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蚕丝的用途;2. 让学生自主探究蚕丝的生长周期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故事引入法。
2. 实践探究法。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通过展示蚕丝产品让学生认知蚕丝的用途;(2)带领学生观察蚕丝的外观以及手感,让学生对蚕丝有更深的认识。
Step 2 故事引入向学生讲述蚕丝的生长过程,如蚕宝宝孵化后吃桑叶长大,变成蚕蛹,再变成蚕蛾,蚕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吐丝编茧,等到编好茧之后蚕蛾就会变成蛹,最后再变成蚕蛾。
Step 3 计算蚕丝生长周期通过实践操练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蚕丝生长周期的方法,例如:1. 学生观察蚕宝宝孵化的时间,再观察蚕蛾吐丝编茧的时间,然后通过计算两个时间之间的天数得出蚕丝生长周期。
2. 学生选择一个时间点开始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观察到蚕蛾吐丝编茧的时间点,同样通过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天数得出蚕丝生长周期。
Step 4 结语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加深对蚕丝生长周期计算方法的认知,让学生收获到更多关于蚕丝的知识。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Step 5 拓展让学生在家里或是学校周围寻找更多蚕丝制品,了解蚕丝的用途和处理方法,扩展知识广度。
Conclusion蚕丝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业原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蚕丝的生长过程、用途以及计算方法,加强对生物科学的认知,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蚕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以及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蚕丝的来源和特点2. 蚕丝与数学知识的联系3. 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蚕丝的来源、特点以及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蚕丝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蚕丝样品3. 相关数学工具(如尺子、计算器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蚕丝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丝线是从哪里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 新课讲解(1)介绍蚕丝的来源和特点利用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是由蚕吐出的丝线制成的。
同时,介绍蚕丝的特点,如柔软、光滑、具有良好的光泽等。
(2)蚕丝与数学知识的联系通过课件展示蚕丝的长度、重量等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如:一公斤蚕丝大约有多少米长?一千克蚕丝可以织成多大的布料?(3)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蚕丝在服装、家居、工艺品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蚕丝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蚕丝的长度、重量等数据,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讨论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蚕丝的来源、特点以及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课后作业设计一些与蚕丝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 蚕丝的来源和特点2. 蚕丝与数学知识的联系3. 蚕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蚕丝的来源、特点以及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蚕丝》说课稿(附反思、板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 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单元的课时内容《蚕 丝》。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 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 指正。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 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 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 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 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 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方法得到渗透 。
学生: 1.2×1.25 =1×1+0.2×0.25 =1.05(米)
教师: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位同学是认真思考的,很有自己的想法,其结 果与刚刚估算的1.2×1.25的积在1~2之间也相符。可是老师有问题 要问了:为什么这位同学的脱式计算和前面同学竖式计算的积不一样, 到底谁的答案正确呢?谁能画图表示1.2×1.25。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二、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 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方法。 1). 估一估。 教师:在计算1.2×1.25之前,先估算一下,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 什么?
学生1:把1.2看作1,把1.25看作2,因此1.2×1.25≈2。 学生2:把1.2看作2,把1.25看作1,因此1.2×1.25≈2。 学生3:把1.2和1.25都看作1,因此1.2×1.25≈1。 教师:结合同学们估算的结果,1.2×1.25的积应在1~2之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蚕丝》教案
教案:《蚕丝》教学目标:1. 理解蚕丝的概念,知道蚕丝是由蚕吐丝制成的。
2. 学会计算蚕丝的长度,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蚕丝的概念和制作过程。
2. 学会计算蚕丝的长度。
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蚕丝样本、蚕丝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蚕丝样本,引导学生观察蚕丝的外观和质地。
2. 学生分享对蚕丝的了解和观察结果。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蚕丝的制作过程,展示蚕丝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观看并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三、学习计算蚕丝长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蚕丝的长度。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计算蚕丝长度的方法。
3. 教师总结并介绍常用的计算蚕丝长度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发放蚕丝样本和尺子,引导学生测量蚕丝的长度。
2. 学生分组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五、单位换算(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2. 学生讨论并分享单位换算的方法。
3. 教师总结并介绍常用的单位换算方法。
六、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蚕丝长度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蚕丝的概念、制作过程和计算长度的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调查蚕丝的用途,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参观蚕丝制作工厂,深入了解蚕丝的制作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计算,让学生了解了蚕丝的概念和制作过程,学会了计算蚕丝长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加强单位换算的教学,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蚕丝的认识,了解蚕丝的更多用途和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蚕丝》这一节内容位于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认识分数》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蚕丝的分配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但对分数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容易与整数混淆。
在《蚕丝》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分数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蚕丝的分配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展示。
2.蚕丝素材: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关于蚕丝的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练习题: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蚕丝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些蚕丝分给一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分?”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关于蚕丝分配的实际问题,例如:“有12根蚕丝,要分给3只小动物,每只小动物分几根?”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案
课题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案1.在计算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比较乘数与积的大小,探索并觉察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目标2.能进一步把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重点把握小数乘法中乘数末位有“0”的计算方法。
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了肯定的根底,在引出问重点题后,直接让学生独立计算,再通过小组沟通,争论如何处突破理“0”的问题。
难点觉察并把握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在观看乘数大小变化的根底上,学生独立计算,再小组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觉察积与乘数的大小关系。
突破组织引导法、谈话法。
在引导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授教法学问。
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小组沟通争论法。
通过独立计算,学法再小组沟通,学习学问。
课前教师预备学生课件。
草稿纸。
1.课件出示:先说说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再列竖式计算。
过程引入2.6x0.12=1.4x8.7=2.32x4=0.31x1.8=让学生先说一说,再独立列式计算,最终全班汇报。
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列竖式计算的留意事项:两个乘数的末位对齐;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往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位数不够的用“0”补足···2.揭题:本节课,我们将连续学习小数乘法的有关学问。
〔板书课题:蚕丝〕【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醒学生的学问储藏,为学习学问做好铺垫。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 页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信息:一条秋蚕吐丝长约1.2 千米,质量约0.35 克;春蚕吐的丝比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 倍。
〔师可适当介绍春蚕和秋蚕的相关学问:春蚕和秋蚕的命名来源于蚕宝宝吃的桑叶不探同.春季的桑叶更嫩绿、更有养分,秋季的桑叶不如秋季,因此春蚕宝宝吐的蚕丝比秋蚕宝宝吐的蚕丝要长。
〕(2)师:依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桑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师依据学生答复整理板书,出示问题1: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引导学生从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列式:1.2x1.25。
3.5蚕丝(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5 蚕丝(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3.5 蚕丝年级: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蚕丝的章节。
具体内容有: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学会识别蚕丝制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能深入探究蚕丝的奥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难点:蚕丝的生产过程和蚕丝制品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丝绸图片,引发学生对蚕丝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蚕丝的来源:讲解蚕丝的来源,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展示实物标本,使学生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
3. 蚕丝的特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触摸蚕丝和其它纤维材料,对比分析蚕丝的特点。
4. 蚕丝的用途:讲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各种蚕丝制品,使学生了解蚕丝的重要性和价值。
5. 课堂练习:发放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几种常见纤维是否为蚕丝。
六、板书设计蚕丝来源:蚕的生长过程特点:柔软、光滑、透气、保暖用途:服装、家居、装饰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蚕的生长过程。
2. 列举几种蚕丝制品,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 调查身边的纤维制品,分析其是否为蚕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蚕丝的兴趣。
但在讲解蚕丝的生产过程时,部分学生对于蚕的养殖技术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
拓展延伸:邀请丝织厂的工人或专家,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蚕丝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3单元 蚕丝 教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尤其是其中一个乘数为整十、整百、整千的小数乘法。
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在你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你的整个人生的学习过程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会无私地帮助你,指导你,毫不保留,让你不断成长,甚至超越他们,他们就是你的老师。
因此,自古以来,对老师的赞誉不绝于耳:有人把老师誉为“园丁”,有人则誉老师为“孺子牛”。
记得还有句古诗也被用来赞誉老师,还想得起来吗?(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PPT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PPT春蚕照片)提到春蚕我们自然会想到蚕丝(板书:蚕丝)。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的赞誉,引出“春蚕到死丝方尽”,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蚕丝”。
这样既增强了尊师教育,又自然地引出本课的情境主题。
】二、探索新知A 小数乘小数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
不信吧!请看!(PPT出示情境,全班默读题目)请你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板书)2.自主探索(1)估算该怎么列式?(板书1.2×1.25)请你先估算一下,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教师将学生估算的思路写在黑板上)【设计意图:估算是计算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添加估算,既凸显了估算教学的重要性,又强化了学生的估算能力】(2)笔算请你选用喜欢的方法计算出1.2×1.25的结果。
(指一生竖式板演,其余独立计算)(教师巡视)(3)评议(教师展台展示几份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请全班评议)学生的可能的思路有:①竖式这两题要对比展示,主要突出小数位数少的放下面可使计算步骤减少的目的。
蚕丝-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蚕丝-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 了解蚕丝与棉线的区别。
- 了解蚕丝的来源、生长过程,以及蚕丝的运用。
-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蚕丝的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自主探究学习。
-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合作学习氛围。
1.3 情感态度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懂得珍惜自然资源。
-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 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发现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 - 了解蚕丝与棉线的区别。
- 了解蚕丝的来源、生长过程,以及蚕丝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 - 掌握蚕丝的来源、生长过程及其运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用品:纸、笔、A4纸等;•实验器材:毛笔、蚕茧、图纸等;•教学资料:蚕丝制品、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蚕茧制成的丝绸制品,调动学生的兴趣。
4.2 操作观察和实验: - 让学生破开蚕茧,让学生亲身感受蚕茧的柔软和质地粗糙的丝线; - 让学生自己制作蚕茧画,体验蚕丝的柔软和韧性; - 为学生展示了蚕丝被的柔软和质地,让学生亲身感受蚕丝被的柔软、韧性和棉被的柔软、吸湿性; - 通过观察蚕丝制品,让学生了解蚕丝的运用。
4.3 总结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 蚕丝与棉线的区别是什么?- 蚕丝是怎样产生的? - 蚕丝被的优点有哪些?4.4 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用A4纸绘制他们的理解蚕丝的图画,从色彩、线条、形状等多个方面来表现蚕丝的色彩,同时表达蚕丝的柔软和韧性。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对蚕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需要教师引导,同时要求教师准备充分,增加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5《蚕丝》(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3.5《蚕丝》(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3.5《蚕丝》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蚕丝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蚕丝的定义、特点、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蚕丝的兴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蚕丝的基本知识,了解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蚕丝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丝的定义、特点和用途。
难点:蚕丝的生产过程和蚕丝制品的鉴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特点和作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蚕丝。
2. 课堂讲解:(1)介绍蚕丝的定义:蚕丝是由蚕宝宝吐出的丝线,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天然纤维。
(2)讲解蚕丝的特点:柔软、光滑、透气、保暖等。
(3)介绍蚕丝的用途:服装、床上用品、装饰品等。
3. 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并动手制作简单的蚕丝制品。
六、板书设计蚕丝定义:蚕宝宝吐出的丝线,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天然纤维。
特点:柔软、光滑、透气、保暖用途:服装、床上用品、装饰品等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让学生画出蚕宝宝吐丝的过程。
2. 写一写: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蚕丝的小作文。
3. 调查报告: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蚕丝制品,并整理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蚕丝的特点和用途,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蚕丝制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在蚕丝制品的鉴别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3.5《蚕丝》(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蚕丝》(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蚕丝的计量单位“两”和“斤”,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能够根据蚕丝的重量和长度,计算出蚕丝的价格。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蚕丝的计量单位“两”和“斤”的换算。
2. 蚕丝价格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蚕丝的计量单位“两”和“斤”的换算。
2. 蚕丝价格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蚕丝样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蚕丝样品,了解蚕丝的来源和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蚕丝的计量单位吗?它有哪些计量单位?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蚕丝的计量单位“两”和“斤”,并进行换算。
2. 引导学生观察蚕丝的价格标签,了解蚕丝的价格计算方法。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蚕丝样品和价格标签。
2. 学生根据蚕丝的重量和长度,计算出蚕丝的价格。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丝的计量单位和价格计算方法。
2.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计量单位是“两”和“斤”?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使用“两”和“斤”作为计量单位的物品。
2. 让学生尝试计算这些物品的价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蚕丝样品,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特点。
通过讲解蚕丝的计量单位和价格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通过实际操作计算出蚕丝的价格。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两”和“斤”的换算还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和“斤”的应用。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蚕丝的计量单位“两”和“斤”的换算以及蚕丝价格的计算方法。
补充和说明:蚕丝的计量单位“两”和“斤”的换算:在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中,“两”和“斤”是常用的计量单位。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蚕丝》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蚕丝》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蚕丝》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蚕丝的产生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问题。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蚕丝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蚕丝的产生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蚕丝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蚕丝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自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纸、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蚕丝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初步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利用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蚕丝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蚕丝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 蚕丝
【轻松备课】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第5课时蚕丝教案:蚕丝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第5课时,主要内容是蚕丝。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蚕丝的来源、特点以及用途。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对蚕丝产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我国蚕丝产业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难点: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它纤维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蚕宝宝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引发学生对蚕丝的好奇心。
2. 蚕丝的来源:讲解蚕丝是由蚕宝宝吐出的丝线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天然属性。
3. 蚕丝的特点:展示不同种类的蚕丝制品,如丝绸、蚕丝被等,让学生观察并探讨蚕丝的特点,如柔韧、光滑、保暖等。
4. 蚕丝的用途:讲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家居用品等,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广泛用途。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个关于蚕丝的填空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答案:蚕丝是由蚕宝宝吐出的丝线制成的,具有柔韧、光滑、保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
)6.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蚕丝产业在当地的现状,以及蚕丝制品的优势和劣势,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7.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蚕丝的资料,了解蚕丝的历史和文化,下节课分享。
(答案:略)六、板书设计蚕丝:来源:蚕宝宝吐出的丝线特点:柔韧、光滑、保暖用途:服装、家居用品等七、作业设计1. 课后搜集关于蚕丝的资料,了解蚕丝的历史和文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蚕丝的计算公式:蚕丝的长度=蚕宝宝身体的长度+蚕宝宝头部的长度。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个公式,计算出蚕丝的长度。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计算蚕丝长度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
但是,对于蚕丝的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蚕宝宝的身体和头部的长度不易区分,这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蚕丝的计算方法,以及蚕宝宝身体和头部的长度的区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蚕丝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蚕宝宝身体和头部长度的区分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蚕丝的计算。
让学生初步了解蚕丝的计算方法。
2.讲解:详细讲解蚕丝的计算方法,以及蚕宝宝身体和头部的长度的区分。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用蚕宝宝模型和尺子,测量蚕宝宝的身体和头部的长度,然后计算出蚕丝的长度。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蚕宝宝身体和头部长度的区分问题。
4.总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总结并分享自己的收获。
巩固对蚕丝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丝的基本概念、蚕丝的产生过程以及蚕丝的用途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蚕丝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于蚕丝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逐步建立对蚕丝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丝的基本概念,知道蚕丝的产生过程,掌握蚕丝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家乡特产的认识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蚕丝的基本概念、产生过程和用途。
2.难点:蚕丝的产生过程,以及如何正确操作实践。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蚕丝的图片和实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蚕丝的产生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蚕丝的图片、实物、视频等。
2.学具:每人一份蚕丝实验材料,包括蚕卵、桑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蚕丝的外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蚕丝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蚕丝的基本概念、产生过程和用途。
通过讲解和展示,使学生对蚕丝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体验蚕丝的产生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自己的操作成果,分享心得。
教师点评,总结正确的操作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制作蚕丝,我们还可以用蚕丝制作哪些产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案板书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蚕丝》教学设计知识课题: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二)设计者:高泽武学校:成都市建设路小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号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一),会进行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在此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小数点位置错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古诗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写一个闺中女子相思落泪的哀怨,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
,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需要哪些条件?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提数学问题。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
1,2二、自主探索 1、估一估。
在计算 1.2×1.25之前,先估算一下,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2、算一算。
你能笔算1.2×1.25吗?笔算1.2×1.25又要注意什么呢、?巡视指导列竖式有困难的孩子3、一条丝巾的质量大约多少克?怎样列式?小结小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一般让小数和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非零数对齐,所以上面的竖式可以怎样写?4、出示教材第42页最下面的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填一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学生独立估算,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说一说列竖式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尝试笔算1.2×1.25学生同桌讨论后列式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这里既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更为接下来的笔算方法的探索提供支持。
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4三、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解决一条春蚕吐丝的长度的问题和一条丝巾质量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归纳:升华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设计:蚕丝1.2×1.25=1.5(千米) 0.35×300=105(克)作业设计:2、基础作业:练一练第1----4题2、选做:练一练的第5、6题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蚕丝》教学设计知识课题: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二)设计者:高泽武学校:成都市建设路小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号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一),会进行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在此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小数点位置错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古诗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写一个闺中女子相思落泪的哀怨,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
,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需要哪些条件?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提数学问题。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
1,2二、自主探索 1、估一估。
在计算 1.2×1.25之前,先估算一下,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2、算一算。
你能笔算1.2×1.25吗?笔算1.2×1.25又要注意什么呢、?巡视指导列竖式有困难的孩子3、一条丝巾的质量大约多少克?怎样列式?小结小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一般让小数和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非零数对齐,所以上面的竖式可以怎样写?4、出示教材第42页最下面的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填一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学生独立估算,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说一说列竖式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尝试笔算1.2×1.25学生同桌讨论后列式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这里既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更为接下来的笔算方法的探索提供支持。
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4三、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解决一条春蚕吐丝的长度的问题和一条丝巾质量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归纳:升华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设计:蚕丝1.2×1.25=1.5(千米) 0.35×300=105(克)作业设计:2、基础作业:练一练第1----4题2、选做:练一练的第5、6题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案板书教学设计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蚕丝》教学设计知识课题: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二)设计者:高泽武学校:成都市建设路小学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号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一),会进行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在此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小数点位置错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古诗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写一个闺中女子相思落泪的哀怨,你知道是哪一句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
,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需要哪些条件?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思考,提数学问题。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
1,2二、自主探索 1、估一估。
在计算 1.2×1.25之前,先估算一下,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2、算一算。
你能笔算1.2×1.25吗?笔算1.2×1.25又要注意什么呢、?巡视指导列竖式有困难的孩子3、一条丝巾的质量大约多少克?怎样列式?小结小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一般让小数和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非零数对齐,所以上面的竖式可以怎样写?4、出示教材第42页最下面的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填一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能再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学生独立估算,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说一说列竖式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尝试笔算1.2×1.25学生同桌讨论后列式学生独立书写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小组之间彼此谈论,集体订正,再次剖析理由。
这里既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更为接下来的笔算方法的探索提供支持。
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4三、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解决一条春蚕吐丝的长度的问题和一条丝巾质量的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归纳:升华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设计:蚕丝1.2×1.25=1.5(千米) 0.35×300=105(克)作业设计:2、基础作业:练一练第1----4题2、选做:练一练的第5、6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