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六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六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六篇)【篇一】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成语】:风吹草动【拼音】:fēng chuī cǎo dòng【解释】:风稍一吹,草就摇晃。

比喻微小的变动。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楚平王杀了大臣伍奢,又追捕伍奢的第二个儿子伍员。

伍员得到凶讯立即乔装改扮,直奔昭关,准备到吴国去。

不过,昭关已有重兵把守,伍员出不了关。

伍员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巧遇父亲的好朋友东皋公。

伍员在东皋公家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夜间熬得须发全白。

后来,伍员在东皋公的协助下,终于被他混出关去。

伍员逃到一条大河边,他怕追兵赶来,就隐藏在芦苇丛中。

过了一会,他见一只渔船溯水而来,急忙叫道:渔夫,渔夫,快快渡我!渔翁见他气度不凡,就问他的真实姓名,伍员照实说了。

渔翁很同情他,不但帮他渡过大河,还拿来麦饭、鱼羹给他吃。

唐代有人写成《伍子胥变文》,用风吹草动,即便藏形来形容他逃亡时的情景。

成语风吹草动,风稍微一吹,草就摇晃起来。

比喻一点点动静,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成语】:飞黄腾达【拼音】:fēi huáng téng dá【解释】: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

形容骏马奔腾飞驰。

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成语故事】:唐朝文学家韩愈为勉励自己儿子韩符好好读书,写了首题为《符读书城南》的诗。

诗中写道:有两个邻居男孩容貌相像,又都灵巧可爱。

因为一个好学,一个不爱读书,逐步就分出高低了。

到二十来岁时,他们的区别就如清水沟和污水渠一样明显;当三十而立时,一个就像龙,在官场上飞黄腾踏(如神马飞腾直上),连连升迁。

而另一个还像癞蛤蟆一样在地上爬。

飞黄腾踏现写为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

腾达:飞地上升。

飞黄腾达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篇三】小学三年级成语典故【成语】:奋不顾身【拼音】:fèn bù gù shēn【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1、亡羊补牢: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

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寓意】犯了错误,立即改正,就能减少错误。

遭到失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避免继续出现的损失。

南辕北辙: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傻子想到南方的楚国去游玩。

刚开始,他的亲人都不准他去,怕他被别人骗了。

后来看他主意已定,实在没法劝阻,只好让他出发了。

没过几天,这个傻子就把方向弄反了。

到南方去,就应该朝南方驾车,可这个傻子却将车子朝着北方赶。

这时,有个认识他的好心人看到了,就跟他打招呼:“你到哪儿去?”“我要到楚国去玩。

”傻子答道。

“楚国在南方,你怎么把马车往北赶呀?”“不要紧,我的马非常好,跑得快,肯定能跑到的。

”“好马也没有用呀,你的方向不对,什么时候能跑到呢?”“没关系,我带的钱很多,我的路费多得花不完,我能跑到的。

”傻子自信地拍了拍他的腰包说。

“钱再多也没用,你的方向错了,一定跑不到楚国的。

”好心人又提醒他说。

“你放心吧,我的车夫是个好车夫,他赶车很快,我会赶到楚国的。

”傻子笑着答道。

那个好心人见他太糊涂了,实在劝不住,只好摇摇头,叹了口气,看着他的马车越走越远。

【意思】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惊弓之鸟: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

”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羸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故事的讲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故事的讲解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故事的讲解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成语故事》是讲述一些常用
的成语故事,也是引导孩子们学会从生活中发掘出智慧的珍珠,并懂
得运用它。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有趣的成语故事:
一、积劳成疾
故事:古代有个人名叫葛洪,他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甚至晚上都在
灯下读书。

他以为每天都这样终能成功,但他的身体却因此而崩溃了。

寓意:工作很重要,但要注意休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二、学富五车
故事:有个叫孟子的学者,他非常勤奋好学,同时他会开五辆大车,
装满了他所学的书。

寓意:勤奋好学,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三、精益求精
故事:有一个农民在种水稻时,他非常注重细节,多次检查自己的稻
田,终于得到了一大丰收。

寓意:不断追求卓越和完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就。

四、一落千丈
故事:古代有一个叫李损的天才,他非常自大,最终因为骄傲而失去了一切。

寓意:骄傲自满会导致失去更多。

五、绘声绘色
故事:古代有个名叫管仲的大臣,在向君主汇报时,他会用非常生动的描述来表现他所看到的景象。

寓意: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某件事情,可以让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

通过这些成语故事的学习,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的意思,同时也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别人的想法。

三年级下册9个寓言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9个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

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画蛇添足》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

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

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

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

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

”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

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

”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大公无私》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长,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成语释义及成语故事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成语释义及成语故事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bù【释义】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详细解释】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

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滥竽充数làn yúchōng shù【释义】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详细解释】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的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五篇1.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摇头摆尾: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 表兄叫临济, 表弟叫元安, 两人年龄只相差一岁, 是很要好的朋友。

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 临济遇事冷静, 不爱虚夸张扬, 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 喜欢表现自己, 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 元安到临济家做客, 临济设酒席款待他。

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 兴致很高。

不知不觉, 酒至半酣, 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 “表兄,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

”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 快说来愚兄听听。

”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 就要被提升了。

”看着元安那副高兴忘形的样子, 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 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

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 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 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

他起身告辞时, 临济却一把拉住他, 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小弟, 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

有一条赤尾鲤鱼, 样子十分好看, 它自己也甚是得意。

这一天, 鲤鱼摇着头, 摆着红色的尾鳍, 向着南方游去了。

可是它这一去, 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

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 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 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临济一番话, 元安立刻深感惭愧, 自觉不如临济。

2.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无过之过:晏子是齐国宰相, 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缭的, 为官三年, 从没做过什么错事, 可是有一天, 晏子却把高缭给免职了。

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 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 于是, 他们劝阻晏子。

有的说: “高缭侍奉先生三年, 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 并没出过什么差错呀。

”有的说: “按常理, 高缭做满三年, 又没有过错, 先生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 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 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 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 要用斧子来削, 用刨子来刨, 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导语: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学习了很多的成语故事,那么具体都有哪些好的成语故事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1:心腹之患春秋时期,越国和吴国是邻国,越国趁着吴国忙于进攻楚国而经常出兵去袭击吴国的边境。

吴国被惹烦了,就出兵讨伐越国,不料却吃了败仗,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去。

他的儿子夫差继承吴王之位后,为报父仇,励精图治,后来大败越国,并乘胜攻入了越国的都城。

越王勾践率领着仅存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到了会稽,并派人向吴国求和。

吴国的大臣伍子胥对夫差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举歼灭他,将来一定会后悔。

”可是吴王夫差因为这次的大胜而骄傲自满,根本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下令准许越国议和。

吴王大胜越国以后,夫差自以为从此可无后顾之忧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晋国、齐国等国家比试比试,分个高下。

而这时的越王勾践时刻不忘丧国之耻,卧薪尝胆,越国的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伍子胥又规劝夫差说:“勾践一餐没有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将打算有所作为。

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

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

(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吗?”可吴王还是不听伍子胥的规劝。

由于他连年用兵,结果国力空虚,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被越国消灭了。

三年级下的成语故事2:道不拾遗战国时期,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宰相,对他言听计从。

商鞅制定新法,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废除。

这次变革,在历史上被称为“商鞅变法”。

商鞅主张,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为国家做出了一定贡献,就应该对他进行奖励。

他废除贵族世袭制度,使得朝廷赐爵以军功大小为标准。

他鼓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大搞水利建设,规定生产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于商鞅积极推行变法,秦国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军队纪律严明,士兵们都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出力。

三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6篇

三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6篇

三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6篇【篇一】三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成语】:鸿鹄之志【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

比喻远大志向。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被人雇佣耕田。

一天,他在耕作休息时,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越想越是气愤,就对一块休息的人说: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富裕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的。

同伴听了他的话,都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白日作梦。

他不禁叹息说:唉,燕雀怎能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鸿鹄:天鹅。

这个成语比喻有远大志向。

字典查询:【篇二】三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成语】:爱屋及乌【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相关的人或物。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

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

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

双方在牧野交兵。

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终于大败。

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

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

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

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

大王你看怎么样?”太公说。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

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

理应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

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理应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

君王不偏爱自己旧时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能够从此安定了。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5篇(精选)

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5篇(精选)

1.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辨日炎凉释义: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

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负重致远【释义】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典故】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

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

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

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

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

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

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

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

”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

接着,庞统又评顾劭。

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有人请他评评自己,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3.三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小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5篇

小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5篇

小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5篇【篇一】小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伯乐相马: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 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 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 是的相马师, 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 传闻专管天马)。

有一次, 伯乐经过虞阪, 眼睛一亮, 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 用来拉车。

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 不禁泪如雨下。

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 也口吐白沫, 连连嘶叫起来。

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 也很会相马。

有一次, 他找来了一匹骏马, 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

秦穆公牵来一看, 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 不禁大失所望。

事后, 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 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 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 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 而不重外形。

穆公听了, 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 果然是天下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 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 这就是伯乐相马的故事。

【篇二】小学三年级读的成语故事大逆不道:秦朝灭亡以后, 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

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 要与他决一雌雄。

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 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

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 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

这是你第一条罪状。

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 杀死上将军宋义, 自称上将军, 这是你第二条罪状。

你违抗怀王命令, 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 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接着, 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 搜刮财物, 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 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 杀害义帝等罪状。

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 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 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 为政不平, 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 为天下所不容, 属于重大的叛逆。

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 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 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项羽听了刘邦的话, 气得浑身发抖, 命令弓箭手向刘邦放箭。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5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5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5篇【篇一】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篇二】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倾箱倒箧:晋朝时候,太尉郗[xī]鉴很喜爱他的女儿,他听说司徒王道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很好,就叫人前去做媒。

媒人把意思和王道一说,王道就请他到东厢房去看哪一个少年可以。

这人看过以后,回去对郗鉴说:“王家的几位少年都很好,听说我要替你选女婿,个个都装得一本正经的极力表现自己,只有一个人露着肚子睡在东边的床上吃东西,好象不知道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后,说:“这正是我的好女婿啊!”后来,他又亲自去看,果然满意,便把女儿嫁给了这个少年。

这位少年便是王道的侄子,后来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

郗氏和王羲之结婚后,有一次回娘家,对他的两个弟弟说:王家的人看见谢安和谢万来,立刻把筐子、柜子里收藏的食物都拿出来招待。

但是看到你们来却平平淡淡,不冷不热,今后你们就没有必要再去了。

【篇三】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先发制人:秦朝未年,为了反抗暴政,各地人民纷纷起义。

其中又以陈胜和吴广率领的百姓起义声势浩大。

当时有个叫殷通的会稽郡守也想趁机*秦朝,所以就请来当时在吴国避难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俩人共商大事。

项梁和项羽在当地广结了许多知名人士和有才智的人,加上俩人本身熟悉兵法,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敬仰。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掩耳盗铃春秋末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经常发生争夺权势,相互兼并的战争,有一年,赵简子(赵国国君的的先人)带兵消灭了卿大夫范吉射,灭了范氏全家。

范家从此门庭冷落。

可是门前仍挂着一只大钟。

有一个贪财的人看见这个大钟,就想背回家去。

可是钟大,太笨重,他一连搬了几下,都拿不动。

于是,他找来一只铁锤,打算把钟砸碎,再一块一块拿回家。

不料那人用锤砸钟的时候,发出了一阵阵洪亮的响声。

这下他可犯难了:"要是别人听见响声,都来夺钟怎么办呢?"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只要自己的耳朵听不见了,别人的耳朵也同样听不见的。

他放下胆了,用力去砸钟,巨大的响声传得很远,官差闻声赶来,把他抓获了。

到了唐朝,唐高祖李渊听到这件事后,觉得很可笑,说:"此可谓掩耳盗铃也"。

此后,根据这个掩耳盗钟的故事,人们引申出"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欺骗别人,实际上是自己欺骗自己。

狐假虎威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而感到奇怪。

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

当他走到一片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

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

’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

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

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1. 故事原文。

-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

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

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

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

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

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2. 成语含义。

- 这个成语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3. 例句。

- 在学习上我们不能守株待兔,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1. 故事原文。

- 从前有一个人,乘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

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

”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2. 成语含义。

-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3. 例句。

- 如果你的目标是提高成绩,却整天贪玩,那就是南辕北辙,根本无法实现目标。

1. 故事原文。

-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早上,他又去看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括一段或一个精彩的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1:举棋不定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残暴无道,引起了人们的不满。

后来,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另立卫殇公。

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错了,将儿子宁悼子叫到跟前说“我曾将献公赶出了卫国,我死以后,你要把他接回来。

”说完,就去世了。

一直流亡在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开始了复国的活动。

他派人同宁悼子联系,并许诺自己回国后让宁悼子掌权,自己不管朝政,只管宗庙、祭祀的事。

宁悼子有些心动,和诸位大臣们商议。

大家都反对。

因为将卫献公接回来很简单,问题是卫献公虽然流亡多年,但残忍暴虐的脾气依旧没什么变化。

大家也不相信他的为人,于是纷纷提反对意见。

其中一位大夫说:“12年前,你们宁家驱逐了卫献公,没有什么错。

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我想这很危险。

这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

对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会招来灭族之祸。

”宁悼子没有听从劝说,迎回了卫献公。

后来,果不其然,卫献公杀了宁悼子全家。

三年级下册成语故事2:结草衔环公元前594年的秋7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在这次战役中大败秦师。

晋军获胜收兵后,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

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没生儿子的爱妾。

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

”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

”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并没有听从父亲病重时把那爱妾杀死陪葬的吩咐,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

三年级成语故事15篇

三年级成语故事15篇

三年级成语故事15篇三年级成语故事15篇三年级成语故事1有一次,楚国在祭祀典礼结束后,只剩下了一壶好酒,有五个仆人无意之中发现了。

他们想着这肯定是一瓶好酒,但是五个人来分的话又不够喝。

怎么办呢?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画得最漂亮,这瓶酒就归谁喝。

五个仆人都觉得这个办法很公平,所以就答应了。

然后,他们找了一块空地,每人拿了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其中,一个仆人先画完了,他想去拿酒。

当他看到别人都还没有画完时,他为了显示自己画画能力高超,就自作聪明的在蛇的身体下添了几只脚,不料,蛇从地面上走了出来。

五个仆人全都吓了一跳,连忙跑走了。

他们以为一跑起来蛇就不追了。

可是,蛇依然在他们的身后拼命地追着。

五个仆人躲在草丛里,商量着做一个简单的陷阱把蛇捉住,回去吃蛇肉。

他们用树枝编制了一个长长的密集的小陷阱。

不一会儿,蛇就追来了。

那条蛇只顾追着,一不小心就进了仆人们设计的陷阱,可没想到的是,但是蛇的身体太滑了,它很快爬了出来。

蛇没有再追,因为它又累又渴。

它爬回刚才的地方,把那一瓶酒喝完了,结果喝得酩酊大醉,不知不觉,它躺在地上就睡着了。

醒了之后,蛇发现自己周围乌黑乌黑的,它用身子顶也顶不动。

原来是仆人们拿了个黑色的盆子盖住了它,上面还放了一块砖头,省得让它跑掉。

蛇迷迷糊糊的听到五个仆人商量着怎么吃它,而且还吵起了架。

后来,五个仆人决定把蛇肉烤着吃,他们直接把蛇搽在小树枝上,在火堆上烤。

最终,这只倒霉的蛇被仆人们吃掉了。

三年级成语故事2从前有一个孩童,名叫张三,他家里养了许多羊,但他做事马马虎虎的。

一天,羊圈上的栏杆上塌了一个洞,张三的邻居看见了,就提醒他赶快修羊圈,他呢,摇摇头说:“只有一个小小的洞,没关系的,过几天再修吧。

”邻居没办法,只好走开了。

当张三准备修补羊圈的栏杆,顺便看看小宝贝羊羔长的怎么样时,发现羊跑掉了不少,没剩几只了,他看到这番景象,不禁伤心地大哭起来:“我的羊儿呢?哇……哇……”有一位老人家听到了张三的哭声,就走了过来,关心地问他:“你怎么啦?哭得这么伤心?吵得我没法睡觉了。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8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8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成语故事8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专⼼致志: 古代,有⼀个名叫秋的下围棋的⼈,棋艺精湛。

有两个学⽣跟他学下棋。

⼀个学⽣⾮常专⼼,集中精⼒听从教师的指导。

另⼀个学⽣认为学下棋很容易,⼈虽坐在那⾥,⼼却飞⾛了,所以秋讲的知识他点也没有听进去。

结果虽然这两个学⽣在⼀起学习,⼜是同⼀个传授,⼀个成了棋艺⾼超的名⼿,另⼀个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

【篇⼆】⼩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众志成城: 周朝末年,周景王即位以后,为了个⼈⾏乐,下令把全国的好铜收集起来,铸造两⼝⼤钟。

单穆公劝谏说:“⼤王,你两年前铸⼤钱废⼩钱,使百姓受到很⼤损失,现在⼜要造⼤钟,这不仅劳民伤财,⽽且⽤⼤钟配乐,声⾳也不会和谐的。

”但周景王仍不听,下令继续铸造。

过了⼀年,两⼝⼤钟铸成了,⼀⼝叫“⽆射”’⼀⼝叫“⼤神”。

⼀个敲钟的⼈为了奉承景王,馅媚他说:“新铸的⼤钟,声⾳⾮常好听。

”于是,周景王就命他敲击,他听了后,对司乐官州鸠说:“你听,这钟声多和谐呀!”州鸠深知景王铸钟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便回答说:“这算不得和谐。

如果⼤王铸钟,天下的⽼百姓都为这件事⾼兴,那才算得上和谐。

可是,您为了造钟,弄得民穷财尽,⽼百姓⼈⼈怨恨,所以我不知道这钟好在什么地⽅。

俗话说:‘众志成城,众⼝铄⾦。

⼤家万众⼀⼼,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相反,如果⼤家都反对,就是⾦⼦,也会在⼤家⼝中消熔。

【篇三】⼩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汗流浃背: 汉⼤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辅佐⼋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

霍光⾝边有个叫杨敞的⼈,⾏事谨⼩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

其实,杨敞为⼈懦弱⽆能,胆⼩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

公元前74年,年仅廿⼀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昌⾢王刘贺作继承⼈。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32页三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32页三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32页三个成语故事是什么【成语】:马革裹尸【拼音】:mǎgéguǒshī【解释】: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成语故事】:马援是东汉名将。

他年轻时当官。

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

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

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

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

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

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

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成语】:马首是瞻【拼音】:mǎshǒu shìzhān【解释】:瞻:往前或向上看。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成语故事】:战国时,晋淖公联合了十二个诸侯国攻伐秦国,指挥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

苟偃原以为十二国联军攻秦。

秦军一定会惊慌失措。

不料景公已经得知联军心不齐,士气不振,所以毫不胆怯,并不想求和。

苟偃没有办法,只得准备打仗,他向全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晨。

鸡一叫就开始驾马套车出发。

各军都要填平水井,拆掉炉灶。

作战的时候,全军将土都要看我的马头来定行动的方向。

我奔向那里,大家就跟着奔向那里。

”想不到苟偃的下军将领认为,苟偃这佯指令,大专横了,反感他说:“晋国从未下过这样的命令,为什么要听他的?好,他马头向西,我偏要向东。

”将领的副手说:“他是我们的头,我听他的。

”于是也率领自己的队伍朝东而去:这样一来,全军顿时混乱起来。

苟偃失去了下军,仰天叹道:“既然下的命令不能执行,就不会有取胜的希望,一交战肯定让秦军得到好处。

”他只好下令将全军撤回去。

【成语】:买椟还珠【拼音】:mǎi dúhuán zhū【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

小学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成语故事6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契⽽不舍 荀⼦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认为⼤⾃然的运⾏有它⾃⼰的规律,⼈可以制服天,发挥⼈的才能,促使万物增长变化。

荀⼦写过⼀篇《劝学》的⽂章来劝导和⿎励⼈们坚持不懈地认真学习,其中许多议论精辟透彻,富有启发性。

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蓝草的颜⾊更青。

冰,是由⽔结成的,却⽐⽔要寒冷。

这是他⽤来⽐喻学习只会⽐为学习时有所益。

荀⼦⼜写道:不⼀步⼀步地⾛,不会到千⾥之远;不是⼀条条⼩何的⽔回合起来,不会成为海。

这是他⽤来⽐喻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深的学问和渊博的知识,是⼀点⼀滴积累起来的。

荀⼦⼜⽤镂刻⾦⽯来⽐喻学习要持之以恒。

他写道:刻⼀下就停下来,烂⽊头也刻不断; 不断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属和⽯头,也可以把它们刻穿。

所以,⼈们要⽤锲⽽不舍的精神来学习,就⼀定能取得成功。

 2.⼩学三年级成语故事 千变万化 据传说,周穆王有⼋匹骏马,⽇⾏千⾥,深受宠爱。

他⾮常喜欢游玩,曾经接受西王母的邀请,参加过瑶池盛会。

⼀天,周穆王从昆⼭返回合⼭,途中听说有个叫偃师的⼈,⼿艺精巧,制作的动物能叫会跑。

他有些不⼤相信,⽴即召见偃师,问:“听说你能造出各种精巧的玩意,拿出⼀件,让我看看。

” 第⼆天,偃师带上⽊头雕成的假⼈拜见穆王。

穆王看这些假⼈的五官齐全,眉⽑胡⼦像真⼈⼀模⼀样,觉得很吃惊。

穆王问偃师:“你雕的这些⼈都能动吗?" 偃师说:“不但能动,⽽且能唱歌,跳舞。

就像真⼈⼀样。

” 穆王说:“让他们表演起来,我看⽐真⼈差多少。

” 偃师⽤⿎声指挥⽊头⼈开始动作。

⽊头⼈按着⿎声的节奏,别开阵势,进⾏攻守,但见⽊头⼈⼿执⼑枪剑棍攻杀、防守,进退有序,⼀会排成⼀字长蛇阵,忽然⼜变成⼗⾯埋伏,继⽽化作九宫⼋封阵、六花阵、七星阵、⼋门阵,阵势千变万化,把穆王看得眼花缭乱,⾮常⾼兴。

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三篇

小学三年级四字成语故事三篇学校三班级四字成语故事篇一:推心置腹汉平帝的大司马王莽篡夺汉朝政权以后,各地爆发了农夫起义,其中声势的是赤眉和绿林。

公元23年,农夫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与王莽的42万大绽开决战,其中一个叫刘秀的将领非常活跃。

在这一战役中,王莽被打得惨败,几乎全覆没。

不久,农夫就攻进了京城,杀死了王莽。

皇族刘玄被尊为天子,刘秀因立了大功,被封为萧王。

刘秀是一个很有城府的人,并不甘心让刘玄做皇帝。

刘秀在黄河以北一边与反对刘玄的零散农夫作战,一边扩充自己的势力。

公元24年,刘秀在魏州和蒲阳大败赤眉,收编了投降的,封降的主帅为列侯,其他带兵的官也都任命了官职。

可是这些投降的官兵很不放心,担忧将来被刘秀毁灭。

刘秀看出他们的心病,便实行了一项出人意料的措施:下令每位降将照旧回旧部,统率原来所属的兵马;他自己则只带很少的随从,到各投降去巡察,并不对他们加以戒备,以表示对他们的肯定放心。

这些投降的官兵见刘秀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立即解除了心中的疑虑,相互谈论说:“萧王把自己的心都掏出来了,放在别人的腹中,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忧的?莫非还不该为他赴汤蹈火吗?”所以,官兵对刘秀非常听从。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里的原话是:“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后人依据这段历史,将“推赤心置人腹中”句概括为“推心置腹”的成语。

学校三班级四字成语故事篇二:得意忘形阮籍,又名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县)人,是魏晋交替时期的一位着名诗人。

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死了。

虽然家境清苦,但他勤学好学,后来最终成为当时着名的诗人。

阮籍原来很有理想,盼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但他对执政的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是又不敢明白地表示自己的见解和主见,只得实行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

此外,他还以写诗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想法。

如:在特别着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中,阮籍就用迂回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了忧国和避世的心情。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

三年级成语故事故事一,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擅长画画。

一天,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画一条蛇。

小明画得非常快,很快就完成了。

但是他觉得自己的画还不够完美,于是他在蛇的身上加上了一些腿。

当他拿着作业去交给老师时,老师看到他画的蛇有腿,就笑了笑说,“画蛇添足,本来好好的,却多此一举。

”小明听了以后才明白,原来“画蛇添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做某件事情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故事二,井底之蛙。

有一只青蛙一直住在一个井里,它以为这口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海龟掉进了这口井里,青蛙问海龟说,“你是从哪里来的?”海龟说,“我来自大海。

”青蛙很不相信,它认为大海肯定没有井里好。

海龟告诉青蛙,井里只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而大海才是真正的广阔天地。

青蛙听了以后才明白,原来“井底之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见识狭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故事三,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大片的胡萝卜。

有一天,他在地里工作的时候看到一只兔子,他突然灵机一动,便想到了“守株待兔”的故事。

于是他就坐在树下等待兔子撞在树上。

然而,兔子并没有撞树,而是继续吃胡萝卜。

农夫等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兔子撞树。

后来,他才明白,原来“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努力而想得到好处是不可能的。

故事四,狐假虎威。

有一只狐狸,它经常假扮成老虎的样子吓唬其他小动物。

有一天,它碰到了一只老虎,老虎问它为什么要假扮自己。

狐狸说,“我只是想吓唬一下其他小动物。

”老虎听了很生气,它告诉狐狸,“狐假虎威”是不对的,真正的力量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得来的。

狐狸听了以后才明白,原来“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借助别人的势力来吓唬别人。

故事五,杞人忧天。

有一个杞人,他听说天要塌下来了,于是他就非常担心。

他整天都在为天塌下来的事情忧心忡忡,不愿意做任何事情。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担心,他说,“天要塌下来了,我怎么能不担心呢?”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杞人忧天”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无端忧虑,杞人忧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寓言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掩耳盗铃
教学设计荆海匣
一、指导目标:
1、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二、指导重点:调动学生阅读寓言兴趣,并形成寓言阅读习惯。

三、指导难点: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二、指导过程:
(一) 教师谈话引导,揭示课题,激起学习欲望
出示幻灯片1,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师:同学们在咱们语文课本的第三单元是关于过寓言故事一
个单元,你们还记得吗?出示幻灯片2,3,4,生:《惊弓之鸟》《亡羊补牢》《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寓言故事。

通过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出示幻灯片5,引导学生理
解“寓”,寄托;“言”,讲道理。

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
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道理。

出示幻灯片6,师:同学们,你看到过这个图片,谁说说这个
故事的题目是什么?生:《掩耳盗铃》。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来
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寓言内容
出示幻灯片7,大家一起读课题“掩耳盗铃”。

课文中掩耳
盗铃是什么意思呢?
生:掩是捂住,盗是偷的意思。

掩耳盗铃就是说一个人捂住
耳朵偷铃铛。

师:自由读课文《掩耳盗铃》提出自学要求:出示幻灯片8
1、读准课文的生字字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指名回答。

(三)师生探讨课文重点内容。

出示幻灯片9
1,这个人为什么要偷别人的家的铃铛?
你们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生:我觉得他可能想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听不见铃声,别人也就
听不见铃声了,就可以偷铃铛了,所以他用掩耳的方式去盗铃。

师:噢,说得真好。

你们是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这个问题,
很会读书,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指名朗读。

)
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偷铃铛时只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还
是听得到,还是会发觉。

这说明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

生:这个人还自以为自己这个想法不错,简直是自作聪明。

生:这个人很愚蠢。

这个人的想法愚蠢在哪儿?
(这样做骗不了别人的耳朵,只是自己欺骗了自己的耳朵)
(四)引导揭示寓意,理解“掩耳盗铃”意思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这个掩耳盗铃的人从偷到被抓住后的
心理变化过程。

出示幻灯片10、11、12。

生: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生: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欺骗自己。

出示幻灯片13,从这个寓言故事中你体会到一个什么道理?学
生用自己的话回答。

出示幻灯片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用欺骗自己的方法去欺
骗别人。

“掩耳盗铃”已作为成语使用。

请学生联系寓言的内容用自
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五)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生:掩住耳朵偷铃铛会被人发现,指不要用欺骗自己的办法去欺
骗别人,这样做是不好的,会失败的。

(六)课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方法小锦囊要送给同学们,快来瞧瞧看。

寓言故事阅读方法小锦囊:出示幻灯片15
A、应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帮助自己理解;
板书:读思
B、大部分寓言都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
寓意;
板书:寓意
C、寓言的寓意,多半藏在角色的对话中,或者作者在篇末有所
说明;
能够举一反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它的深刻道理。

板书:道理
三、总结
通过这学习,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还了
解了不少寓言故事书,更学到了寓言故事阅读的好方法。

其实,一篇好的文章,
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
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所以我们说阅读要爱读、多读、反复读。

四,推荐目录
《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国经典寓言故事》等等
同学们掌握了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让我们走进寓言故事,去读更多的课
外书吧!我们的读书口号是: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