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

合集下载

建国以来黄河治理的利弊

建国以来黄河治理的利弊
急 供 水 ,缓 解天 津 、河 北 、
青 岛等地 的缺水 问题 。1 9 7 2 -2 0 0 4 年 ,黄河 共9 次向 天津 送水5 0 亿m ;1 9 9 3 -2 0 0 3 年 ,引 黄人卫 工程 向 河北省 送水 2 0 . 6 9 亿m ;截 至2 0 0 5 年 ,引黄 济青 为青
l 9 6 0年 建 成 之 初 , 由 于 对 黄 河 泥 沙 问 题 的 认 识 不
( 1)经 过 数 十 年 建 设 ,黄 河 下 游 基 本 形 成 了 以
够 透 彻 ,采 用 “ 蓄 水 拦 沙 ” 的 运 行 方 式 ,造 成 库 尾
中游 干支 流水 库 、下 游河 防工 程 、蓄滞洪 区工 程 为
生 态水 量 3 5 4 7 , m ,在 很 大程 度上延 续 了下游 河 流生 水 资 源 开发 既 带 来 效 益 又 引发 问题
态 系统 功能 的发 挥 。受断 流影 响 的2 0 0 多k m 河 道湿 地 得 到修 复 和稳 定发 育 ,初 步遏 制 了河 口三 角 洲湿 ( 1 ) 一大 批 蓄 、引 、提水 工程 的建 成 和 1 9 9 9 年来 地 急剧 萎 缩 的势 头 ,水生 物 的多样性 也 逐步 得 以恢 复 。据 2 0 0 4 年调 查 ,黄河 三 角洲 国家 级保护 区鸟类
达4 5 %。
理 ,使 区域梯 田 、坝 地 等基 本 农 田面 积稳 步增 加 ,
保 证 了大 面积 坡耕 地 得 以退 耕 还林 还 草 ,加 上林 草 植 被建 设 和封 禁 治理 的实施 ,治理 区水土 流 失 和荒 漠 化得 到 了一 定 程度 的遏制 ,改善 了当地 的农 业 生
生场次分别 为5 . 0 、2 . 6 、0 . 9 场/ 年 ,大 于 6 0 0 0 m / s 洪 水 发生 场次分别 为 1 . 4 、0 . 4 、0 场/ 年 ,最 大 洪 峰 也 由

遏制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刻不容缓

遏制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刻不容缓

遏制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刻不容缓王志民1摘要海河流域由于水资源短缺,目前正面临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湿地消失,地下水枯竭,沙尘暴肆虐”等水生态环境危机,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遏制并恢复生态系统,流域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因此,遏制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恶化已刻不容缓。

一、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已恶化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海河是祖国大陆七大江河中水资源量最少的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300立方米。

长期以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过度开发、超载运行,使海河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和环境日益恶化。

1.河道断流,功能丧失。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地表水被大量的开发利用,中下游河道失去了有源之水,相继枯竭断流,除北部的滦河常年有水外,4000多公里平原河道已全部成为季节性河流。

永定河自1965年以来连续断流,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情景已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

河道的干涸使水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大量的水生物种灭绝。

同时,破坏了水的自然循环系统,失去了补给地下水、输沙、排盐等作用,还丧失了河道航运、景观等功能。

入海水量由20世纪50年代的年均240亿立方米锐减为2001年的10多亿立方米。

海河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已由开放型向封闭型和内陆型方向转化,造成了河口泥沙淤积和盐分积累,河口海洋生物大量灭绝,如大黄鱼和蟹类等已基本消失。

2.湿地萎缩,作用衰退。

海河流域的湿地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近1万平方公里降至目前的1000多平方公里。

地处“九河下梢”的天津市,当年湖泊密布、湿地连片,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0%,如今湿地仅占总面积的7%。

流域内194个万亩以上天然湖泊、洼淀现已大多干涸。

“华北明珠”白洋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7次干淀,干淀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84—1988年连续5年。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的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作为生物基因库的功能。

中科院专家发出警告——黄河存在决口改道隐患

中科院专家发出警告——黄河存在决口改道隐患

中科院专家发出警告——黄河存在决口改道隐患
佚名
【期刊名称】《地理教育》
【年(卷),期】1998(000)006
【总页数】1页(P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7
【相关文献】
1.[何时缚住苍龙]——记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 [J], 贾国静
2.黄河铜瓦厢决口与清政府内部的复道与改道之争 [J], 王林;万金凤
3.黄河治理与晚清政局的互相影响——评《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 [J], 陈杰
4.维珍宇宙飞船坠毁专家称曾数次发出警告遭无视 [J],
5.IBM专家发出警告:IT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泥沙入海量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黄河泥沙入海量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黄河泥沙入海量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流,也是全球最著名的冲积河流之一。

由于黄河流域土壤的特殊性以及持续的人类活动,这条河流每年都带来大量的泥沙进入海洋。

黄河泥沙入海量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黄河泥沙的输入会改变海洋的物理化学特性。

泥沙悬浮在水中,会增加水的浊度,导致光线的穿透度下降,影响海洋浅海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

此外,泥沙中的有机质和溶解的营养物质也会改变海洋水质,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生态脆弱的海岸带,黄河泥沙的输入可能会导致水体浑浊、富营养化和缺氧,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黄河泥沙的输入对海底地形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要的改变。

大量的泥沙沉积在海底,逐渐形成河道、河道三角洲和河口冲积平原等地貌特征。

这些地貌的形成改变了原有的海底地形,给海洋生物提供了新的生活空间。

然而,过多的泥沙沉积也可能导致海底地形的不规则变化,增加海底水域的灾害风险,并对底栖生物和底栖生境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黄河泥沙的输入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链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泥沙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可以作为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的食物来源,维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泥沙输入的变化可能导致食物链的崩溃,影响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存。

一些对泥沙输入敏感的物种,如藻类和浅水底栖动物,可能会受到河流泥沙输入的改变而面临灭绝风险。

此外,黄河泥沙还可能携带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对海洋生物造成毒害。

加强黄河泥沙入海量管理的必要性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减少泥沙输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管理:首先,加强黄河流域的土壤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泥沙输送量。

通过建设植被覆盖和土地治理措施,减少土地的裸露度和水土流失,可以有效减少泥沙输入海洋的数量。

其次,建立泥沙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泥沙输入的变化情况。

借助现代遥感和水文测验技术,对黄河泥沙输入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

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

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

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便筑堤防洪。

而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人们又不断加高堤坝,使黄河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极易决堤泛滥改走新道。

事实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世界无双。

据统计,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

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

自1128年至1855年的727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说明现代黄河是完全能够改道再入黄海的。

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在黄海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其意义要远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

首先,因为黄海沿岸的自然条件比渤海沿岸优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渤海是内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法律地位等同于领土,我国享有全部主权。

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陆地也延伸不了我国的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而在黄海淤造领土则可以向太平洋公海无限延伸我国的大陆架和专证,并已向国家提出建议。

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提出了“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正待国家审批。

但是如果专家们想到2500年内渤海将变成陆地,是否现在就该考虑直接调黄海水呢?当然,黄河改由黄海入海,也会带来许多不利。

例如,山东省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淡水将会受到影响;又如,铁路、公路交通会暂时受到影响;再如,改道后可能会干扰淮河水系,而形成不良影响等。

但这都可以设法避免、弥补,或减轻。

从大局和长远考虑,改道与不改道相比,是利大于弊。

改道黄河入海口

改道黄河入海口

改道黄河入海口2015-7-25 0:17:00 作者:小无柰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接近尾声,黄河下游对黄河水的依赖有所减轻之际,对黄河下游、特别是黄河入海口的改造应该是可以提上议事日程的时候了。

为什么要改道黄河入海口呢?我们知道,黄河现在的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黄河口镇境内。

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而成。

利津以下为黄河河口段,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

目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是1976年人工改道后经清水沟淤积塑造的新河道,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

黄河在渤海入海,带来的弊端主要有:每年带来4亿吨泥沙沉淀在渤海湾里面,致使渤海湾因为泥沙淤积逐渐变小。

而渤海湾对中国具有重大的经济、军事战略价值。

渤海湾的水汽是缺水的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汽补充,如果渤海湾的水汽不足或消失,华北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缺水;渤海湾又是中国天然的舰队特别是航母的藏身地,除了这里,中国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地方保护舰队的安全了。

另外,因为渤海是内海,海洋国土也是中国的领土,那黄河在渤海湾的“填海造地”基本就是做无用功,并不能增加中国的领土面积,黄河的造地功能被白白地浪费了。

正是基于上面的理由,我们必须改造黄河入海口。

黄河在哪里入海好呢?笔者以为,江苏境内处于黄海边上的原黄河入海口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黄河改在这里入海,首先是保护了渤海,其次当然是可以充分地利用黄河强大“填海造地”功能,为中国造出更多的领土来。

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在垦利境内109公里,年径流量300亿立方米,正常年份,黄河每年携沙造陆3万亩左右,是中国唯一能“生长”土地的地方。

黄河造就三角洲,靠的是大量泥沙。

据山东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表明,从1954年到1982年,黄河造陆达1100平方公里,海岸线平均每年外延0.47公里,也就是说,黄河每年新生土地2000多公顷。

事实上,现在山东省东营市的垦利县和河口地区,大部分是黄河淤出来的“新大陆”。

两院士提惊天建议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填平莱州湾

两院士提惊天建议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填平莱州湾

两院士提惊天建议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填平莱州湾徐鸿儒所绘制的黄河下游河道主要变迁的流路图。

他们想让黄河改故道进黄海中科院海洋所两位专家对于填海和黄河淤积“压缩”渤海感到痛心基于数十年研究两人找到了一举两得的办法近日提出“惊天建议”“接受你采访前,我可有个声明——我们俩提出的这个东西只是个设想和建议,这个工程非常浩大,利弊都不少,只希望我们提出后,全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主管部门能详细讨论,不能贸然实施。

”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康兴伦对记者说,他和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徐鸿儒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他们提出的建议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他们的建议是:为避免数千年黄河泥沙淤积和长期人工填海导致渤海越变越小,甚至会最终消失的危险,让黄河改道“回家”入黄海。

莱州湾200年内将成陆地说起这个惊天设想的起因,康兴伦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在央视《新闻联播》上看到一条关于“河北曹妃甸填海造地”工程报道,注意到这项工程将把一个原来只有4平方公里的小岛扩大到15平方公里。

“大项目会对当地经济带来巨大带动作用,也会给当地政府和百姓带来利益,但如此填海会给生态带来巨大影响。

”康兴伦担心地说。

令这位海洋化学专家痛心的是,近年来填海造地,致使渤海越变越小。

康兴伦30年来一直从事同位素测年的研究,利用这种新方法已研究了全国多个海域的沉积速度。

他发现黄河口海域每年可淤造24.9平方公里的新陆地。

按照这样的沉积速度,我们山东引以自豪的莱州湾200年就会填平,我们的内海——渤海数千年后也会淤成陆地,其后果不堪设想。

江苏沿海分布有世界罕见的辐射沙脊群,总面积达2.8万平方公里,它们正在成长发育,有的已出露水面,有的已并陆,这里最需要的就是泥沙补充。

根据江苏沿海的水动力学规律,黄河若能回归老黄河口入海,他的泥沙正好可满足沙脊群成长发育的需要,到那时,一片新领土将很快展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正好是风调雨顺的渔米之乡,对人多地少的江苏是莫大的贡献。

治理黄河大思路——黄河人工改道

治理黄河大思路——黄河人工改道

治理黄河大思路——黄河人工改道建议黄河改道现在黄河在下游的走向是横穿河南北部,然后在开封地级市东北角转向东北,经过济南,最后在东营滨州范围内注入渤海。

这样的流向有两点很大的不足之处。

第一,进入平原地区以后泥沙沉积,导致了河床高悬,在河南段和豫鲁交界段尤其明显,开封段的“悬河”更是举世闻名的危险河段。

这导致了沿河地区和历史上的黄泛区的经济建设成就和密集的人口年年年都要面临巨大的威胁,并且国家要不断的投入巨额财政力量来保证河堤的安全。

第二,黄河在渤海入海,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不断延伸的黄河三角洲。

可是,这个三角洲的成长却是以完全的中国内水——渤海——的减小为代价的。

这是中国海洋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的损失。

而且如果继续下去,首先莱州湾就会变成莱州湖,再后来就会封闭渤海海峡,使渤海变成渤海湖。

巨额的海岸线的损失使得北方本来就不多的海洋航运资源雪上加霜。

难道要等到那时侯再去开凿数百公里的从天津一路向东到现在庙岛群岛的大运河吗?考虑以上两点,我们对黄河进行人工改道要完成两个目标——第一,使黄河成为河床低于地面的河流,极大的减轻防汛压力,使“悬河”成为永久的历史;第二,使黄河不在进入渤海,而是进入黄海,让黄河三角洲在外海推进,为中国陆地和领海的双双扩大作出贡献。

所以,我的具体意见是:把京广线以东的郑州河段某点作为改道的决口点,使黄河改为向东南方向流,大体沿黄河故道方向但是位置更偏南一些,经过河南东南部进入安徽北部,然后进入淮河河道,在洪泽湖以东开辟新的河道,最终在江苏北部滨海县到海安县的海岸线某地进入黄海。

整个工程应当先完成新河道的开挖以及所利用的淮河河道的拓宽加深以后,最后进行郑州河段改道点的河流改道。

从小浪底以下直到入海口的河段都应该改造成通航河段,航运能力至少要超过现在的京杭大运河。

这样做,第一,“悬河”的消失解决了防汛问题;第二,通航的实现为河南东南部和安徽北部的密集人口实现更大更快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第三,流经苏北里下河的锅底地区,不论是形成新的大湖的方案还是泥沙沉积抬高地面的方案,都比现在的地理情况于地方发展更有利;第四,在苏北入海,由于这一段海岸线东面存在大面积的浅滩和沙洲,必然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新造出大面积陆地,海岸线也会大规模的东移,不仅陆地面积得到扩张,而且中国的领海基线也向东移动,与韩国日本进行海面划分的时候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黄河改道的利与弊(1)

黄河改道的利与弊(1)

1.黄河改道的利与弊:(四)黄河下游决溢和改道的影响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

其下游河道的变迁极为复杂。

黄河改道不仅次数频仍,流路紊乱,波及地域也极为广阔,对这一广大区域的地貌变迁造成极大的影响。

1.造成大面积黄泛区。

2.直接改变了黄淮海平原的水系面貌,从而间接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许多湖泊被黄河泥沙淤浅后,不久均被开垦为农田。

大面积水体的丧失造成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

3.黄河泥沙的广泛淤积,使黄淮海平原地面普遍淤高。

巨野泽(大野泽),先秦为九薮之一。

汉称“兖州薮”。

武帝时黄河瓠子决口,河水注入巨野泽,水域不断扩大。

唐时泽水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

后晋开运元年(944), 黄河在滑州决口,淹没四州之地,大泽南部淤高,水体北移,梁山成为湖中一座孤山。

宋代黄河三次灌注梁山泊,“梁山泊”之名始见。

金元时黄河南徙,但北泛时仍灌注梁山泊,梁山泊迅速淤浅。

元至正四年(1344) 黄河灌注梁山泊,“河徙后,遂涸为平陆”。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面积1586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由淮河南岸的几个小湖演变而来。

隋时改名洪泽浦。

宋代湖与淮河相距还较远。

金元以后,黄河夺淮入海,淮河下游淤塞,黄淮倒灌,湖面迅速扩大。

明清修高家堰,抬高洪泽湖水位,淮湖合为一体。

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明祖陵淹于湖中。

乾隆以后,黄水倒灌,洪泽湖东北一带淤成平陆,清水不畅,遂“借黄济运”。

淮扬运河淤塞,洪泽湖水继续扩大,向低洼地倾,形成今天的成子湖。

“倒了高家堰,淮、扬二府不见面。

”1.下游大片的湿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填海造出了大片的可利用的土地3.抵御海水对海岸的侵蚀4. 形成下游肥沃的平原黄河改道以后,下游地区河患次数增多,且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所造成的灾祸也就非常惨重。

常年持续的河患使得下游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黄河决口后,洪水恣意泛滥,巨浪滔天,大面积的草木、庄稼、动物等被淹没。

洪水以及所携带的大量泥沙,破坏了下游地区的自然面貌,毁坏了植被,造成水系紊乱、河湖淤积。

黄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苏入海,利大还是弊大?

黄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苏入海,利大还是弊大?

黄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苏入海,利大还是弊大?首先必须说一句,这在将来很可能是不得不实行的事情。

就是说在未来,黄河很可能不得不重新改回江苏入海,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简略讲一下原因。

黄河现在由山东北部进入渤海湾,在我国的四个海域中,渤海是最小的一个海,不单是面积很小,而且渤海的海水非常浅,目前平均深度可能不足18米(上世纪90年代数据)深,个人预估在16米左右,要知道深水码头都需要30米深的港口,所以不爱玩,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目前沿海的码头每年都需要有清淤活动。

黄河注入渤海,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平均每年向渤海湾内推进数公里,但可怕的其实并不只是它的推进,而是他正在很快让渤海变浅,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呢,很显然,时间长了,黄河将会填平渤海,这不是耸人听闻,很多水利学家,地质学家都认为,如果任由黄河注入渤海,这一趋势或不可遏制,最多200年中,渤海湾将彻底消失。

如果渤海湾消失了,对我国北方地区很多方面和领域都是损失巨大的,不单是渤海湾内的港口以及所有与海洋产业相关的事物将纷纷消失,更可怕的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也将大大改变,华北平原乃至以北地区降水量将减少,空气变得更加干燥,就连北京以及河北一带气候都会变得像内蒙古沙漠地区那样干燥寒冷,土地也会由于干旱而变得沙漠化,而内蒙古的降水无疑会更加减少,变得更加沙漠化,所以虽然渤海湾填平,可以增加很多土地,然而这在气候等方面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但是,由于黄河等河流注入渤海,填平渤海湾的举动却是在时刻进行着,以前有人说虽然黄河的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但是由于渤海湾一带的地壳在沉降,所以渤海湾的变化不大,但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什么根据,而且从现有的测量数据上就能反驳,渤海的平均深度在20世纪70年代为20米,但到了90年代已变为18米(据大港油田),20年中变浅两米,不得不说这个变化是很大的,如今渤海的平均水深我在网上没有搜索到,但基本可以肯定应该是不到18米的,有研究者说渤海变浅的速度大概每十年就会增加近一米,那么如今很可能会在16米左右了,环渤海的许多港口年年都需要清淤,也是就是因为泥沙的沉积太快了。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1. 引言1.1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黄河入海处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是黄河水流汇入渤海的地方,也是中国大陆最东端的地方。

黄河入海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既紧迫又重要的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河入海处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大量野生动植物受到威胁。

为了保护黄河入海处,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加强污染治理,减少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物;保护湿地和生态系统,重建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还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法律法规的执行,严惩违法行为。

发展黄河入海处的经济与旅游也是重要的。

可以开发渔业、旅游业等产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俗风情。

保护和发展黄河入海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黄河入海处的可持续发展,让后代子孙也能享受到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的福祉。

2. 正文2.1 黄河入海处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黄河入海处位于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附近,是黄河的终点,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东营湖与渤海相连的水域。

黄河是中国母亲河,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黄河入海处作为黄河的终点,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节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黄河入海处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水运枢纽,也是中国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入海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连接着黄河流域和渤海湾,有利于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

黄河入海处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资源,是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黄河入海处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上,更体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上。

保护和发展黄河入海处,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2 黄河入海处的生态环境现状黄河入海处是中国的重要地理景观,也是黄河的终点。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

黄河入海处的保护与发展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河流,自古以来就有“河奔海怒,山拥苍黄”之说。

黄河入海口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安全。

当前,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入海口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好它,让黄河入海处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值得深入探讨。

一、入海口生态环境状况1. 陆域面积萎缩: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家连续几次修建了青铜峡水库,大量固体物质淤积于黄河三角洲地区,造成了陆域面积不断减少的现象。

同时,入海口的沙堤也呈现破坏和消失的趋势。

2. 水质下降:因为黄河流经的地区多为大型工业城市和农业地带,因此入海口的水平面受到了严重污染。

铜、锌、氨氮等指数异常超标,对当地的渔业、养殖业等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沙眼河、铜鱼河等支流的水质受到污染,进而导致了入海口水域中的生物鱼类数量不断减少。

同时,陆域面积的萎缩也导致了珍稀的湿地生态系统的丧失,如天鹅湖等。

二、保护与发展1. 改善入海口生态环境:入海口生态保护需要从根源开始,强化黄河上游水质治理,防止污染源的扩散。

相应的,也需要加强入海口的环保治理,提高水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海岸线。

2. 发展入海口经济:入海口的独特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前提下,引入生态旅游、海洋渔业、海岸休闲旅游等产业,挖掘它的文化内涵和特产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等,吸引外来投资、提升当地居民经济收入。

3. 保持合理利用:在保障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合理利用的原则。

不经济足够纵容投资,浪费其宝贵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让其成为“蓝海经济”规范发展的典范。

三、建立保护机制1.建立入海口生态保护制度,完善生态保护政策,建设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规格。

2.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行新能源技术。

3. 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生态保护,采取募集等方式建立入海口生态保护基金。

[原创][工程]黄河夺淮入海,造福千秋万代

[原创][工程]黄河夺淮入海,造福千秋万代

[原创][工程]黄河夺淮入海,造福千秋万代[工程]黄河夺淮入海,造福千秋万代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同时黄河也是一条灾难河,从大禹治水开始,可以说中华民族就是黄河的作斗争的历史。

历朝历代治黄都是一项重要国策。

但综观一百年来的各种治黄方略,几乎全是在加高河堤、加固堤防、大水冲沙和“平行改道”等方面下工夫。

当然这些都很正确,但是我认为有一项历代治黄的疏忽之处。

总所周知,黄河冲刷缺乏植被的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不但造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垫高河床,导致下游黄河泛滥,从而黄河变成一条灾难河。

但是反过来看,难道黄河带来大量泥沙难道都是坏处吗???如果黄河水带来的泥沙能够冲击到海洋里,那么就等于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为我们填海造陆。

譬如黄河三角洲的形成黄河三角洲,简称黄三角,是我国最大的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以垦利县宁海为轴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河口,向东撒开的扇状地形,海拔高程低于15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利津县以下冲积成三角洲,以利津县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主体在东营市境内的呈扇状三角形的地区,面积5,450平方公里。

地面平坦,在海拔10米以下。

三角洲顶部和中部土壤脱盐较好,已成为农耕区。

高程4米以下的沿海低地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强,大部仍为荒地。

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

烂泥湾内水深1~2米,浮泥受潮水冲淤漂游不定,鱼饵特别丰富,是鱼类产卵的良好场所。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够人为的利用黄河携带黄土高原泥沙顺流而下的大自然馈赠,使其能够为我们填海造陆。

实际上等于是不加一兵一卒而开疆拓土。

比如,我们在黄土高原绿化植被,避免水土流失,但在黄河以及其支流水系附近,我认为可以人为的增加水土流失。

同时想办法在黄河上游、中游,寻找或者引入水源,增大黄河的水量,并在黄河下游使河道减少转弯,更加平直,坡度更加连续,加窄河道,使水流加速,这样会使更多的泥沙入海,冲击为冲击平原,同时如果人为的控制黄河入海口的决口摆动,我们可以控制冲击三角洲形成的海拔,形状,通过测量海底水深,让泥沙流入更浅的海中,使更少的泥沙营造更多的陆地。

论黄河重入黄海的必要性和创新性

论黄河重入黄海的必要性和创新性

论黄河重入黄海的必要性和创新性作者:王红旗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年第01期由于渤海属于内海,其水域对环渤海陆地降水有着重要的贡献,因此不适宜在渤海进行围海造田。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完工后,以及环渤海地区大规模推广使用淡化海水之后,可以考虑重新让黄河流入黄海,或者采取黄河下游双河道方式,在汛期让高泥沙含量的黄河水流入黄海,以便增加输入黄海泥沙量,促进黄海近海大陆架转变为优质大陆架良田的进程。

国内专家亦有此议。

笔者将进一步论述黄河重入黄海的必要性和创新性,以及可以采取的先进围海造田技术(聚氨脂沉降泥沙技术)和黄河下游双河道布局。

黄河是全球泥沙含量最多的大河之一,正是黄河的巨量泥沙才沉积出辽阔的华北平原,同时也造成了黄河下游决口改道频繁。

华北平原的北部称海河平原,表明也有海河泥沙的贡献;华北平原的南部称黄淮平原,表明也有淮河泥沙的贡献。

与此同时,黄河的泥沙也是渤海大陆架土地和黄海大陆架土地的主要贡献者,这也就意味着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不断输送,渤海大陆架和黄海大陆架的边缘也在逐渐变成沿海滩涂地和陆地。

由于目前黄河出海口在渤海,而黄河泥沙输入渤海对中国弊大于利。

因此,有必要创新思维,让黄河重入黄海,利用黄河入黄海泥沙和长江入黄海泥沙,采用先进适用的围海造田技术,每年可在黄海近海浅滩新增万顷良田。

一、目前黄河流入渤海的利弊得失1黄河下游流入渤海,可为沿河地区,主要是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部和北部,提供丰富的黄河水源。

与此同时,还可抽取部分黄河水,北上补给天津市。

2由于黄河出海口在渤海,黄河泥沙可在出海口沉积为三角洲。

事实上,目前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一百多年来已经为当地增加了不少的沿海土地。

3由于渤海属于内海,黄河出海口在这里形成的三角洲,实际上等于减少了渤海这个完全属于中国内海的面积。

进一步说,由于渤海水域对环渤海周边陆地的降水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因此渤海面积的萎缩,将直接减少渤海水汽蒸发量,从而直接减少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降水量。

如果黄河改道从东海入海,利大于弊!

如果黄河改道从东海入海,利大于弊!

如果黄河改道从东海⼊海,利⼤于弊!作者:天地环保联盟黄河全长约5400多公⾥,世界第六⼤长河,中国第⼆长河。

是中华⽂明的摇篮。

黄河流经黄⼟⾼原,是地球上含沙量最⼤的河流,其含沙量远远超过其它⼏条著名⼤河的总和。

黄河携带⼤量泥沙从西向东⼏经曲折汇⼊⼤海。

在有历史记录的三千年中,黄河历经⼏⼗次⼤的改道,从不同地区进⼊⼤海。

华北平原及海岸线历史形成图,可以发现华北平原不断加⼤,渤海不断缩⼩(图⽚来⾃⽹络)黄河携带⼤量黄⼟⾼原泥沙狂妄不羁的奔向⼤海,在⼀万年的时间⾥通过不同的⼊海途径与海河、淮河等造就了今天的华北平原。

⽬前黄河⼊海⼝位于位于⼭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渤海岸边的莱州湾附近,是在1855年黄河决⼝改道⽽形成。

从改道⾄今的100多年时间⾥,新造陆地5500余平⽅公⾥,形成著名的黄河三⾓洲。

这⾥⽔草丰美,鸟鸣兽叫,⾃然壮阔。

是中国获得的最年轻最⾃然的新疆域,不需任何投⼊与战争。

新的国⼟⾯积相当于8个新加坡或5个⾹港或接近⼀个上海。

平均每年造就陆地⾯积是30平⽅公⾥左右,为国家节约投资200——300亿元,更重要的是这种填海造地基本没有环保之忧。

但是,我们却发现这种天赐⾃然得不偿失,甚⾄让中国作茧⾃缚!因为新造就的陆地都在中国内海——渤海之内!不仅不会给中国增加⼀⼨国⼟,还会不断减缩渤海的⾯积,也就是说每年增加的陆地⾯积就是渤海减少的海洋国⼟⾯积!按照⽬前的速度下去,6000平⽅公⾥的莱州湾不到200年内填平,7万7千平⽅公⾥的渤海2000多年内填平。

⽽实际是到不了上述时间,渤海沿岸的天津、营⼝、秦皇岛、黄骅等著名港⼝由于泥沙淤积海洋航道变浅早就不能通航了,环渤海经济圈也就不复存在。

不但如此,渤海的缩⼩或消失会导致华北及内蒙古地区更加⼲旱缺⽔!环渤海经济圈(图⽚来⾃⽹络)⽽另⼀⽅⾯拥有黄河故道的江苏省⼀直在不停的⼤量填海造地,不仅浪费⼤量资⾦,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成⽚的海岸湿地被侵占与破坏,数以亿计的海洋鱼类、底栖动物与鸟类消亡。

现在的黄河改道流入黄海,从长远看是否更有利?

现在的黄河改道流入黄海,从长远看是否更有利?

现在的黄河改道流入黄海,从长远看是否更有利?黄河改道流入黄海,既可以向太平洋“开疆拓土”,又可以使下游的“地上悬河”安全落地,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中科院专家曾提出过两套黄河改道方案,一套是直接由黄河故道入海,一套是参照李冰都江堰内外河道的方案。

一、关于黄河改道或者分流入黄海的方案第一套方案是从河南兰考铜瓦厢(现兰考东坝乡以西)改道,然后由黄河故道入海,铜瓦厢以下的现黄河河道直接归为大清河,不再接受黄河水。

第二套方案是保留现有河道,参考都江堰内外江工程再另开一条流向黄海的河道,使上层清水经北支现有河道入渤海,下层混有大量泥沙的河水经新开河道入黄海。

两套方案都是利用废弃的黄河故道,具体线路是:兰考——商丘——徐州——宿迁——淮安——滨海——废黄河口入海。

专家更看好的线路是利用黄河故道到徐州后直接取直,由苏北入海,具体线路是:兰考——商丘——徐州——邳州——新沂——连云港入海。

二、黄河泥沙淤积,下游河床不断抬高,渤海水域被大量吞噬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全长5464公里。

由于流经黄土高原时带走大量泥沙,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再加上黄河具有明显的枯水期与洪水期,使得泥沙大量沉积,河床不断被抬升,最终导致黄河极易决口与改道。

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有文字记载的黄河决口就有1590次,大的改道有26次,重大改道有6次。

黄河最后一次重大改道发生于1855年,当时黄河在兰考铜瓦厢决口北流,夺大清河河道入海。

黄河平均每年有16亿吨泥沙通过三门峡,其中4亿吨沉积于三门峡至入海口之间的河道,剩下的12亿吨流入渤海。

自1855年改道以来,黄河已经在渤海填出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渤海现在的面积为77000平方公里,莱州湾更是只有6000平方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平均水深约20米,到了20世纪 90年代时平均水深已经变为18米。

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几次重大改道及其影响

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几次重大改道及其影响

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几次重大改道及其影响作者:张翼牛阿敏来源:《学理论·下》2021年第03期摘要: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演变十分频繁,尤其是下游河道的变迁。

黄河下游地区“善淤”“善决”“善徙”的典型特征,使得下游在享受母亲河带来惠利的同时,也遭受了黄河所带来的灾难。

黄河下游的重大改道可分为五次,其缘由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主要对沿线的村庄农田、湖泊变化以及沿线城镇产生较大影响。

关键词:黄河下游;改道;影响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们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黄河为河流沿线带来极大便利,如丰富的灌溉资源,但是其下游易决口决堤也给下游带来极大灾难。

黄河下游地区河道改道频繁,历来是人们研究黄河河道的重点。

近年来,学界对黄河下游河道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邹逸麟的《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影响概述》中谭其骧先生根据河道的主要流向将下游河道的变迁分为四个时期并且论述黄河下游改道所带来的影响;孟凡超的《黄河河道变迁与徐州社会兴衰》中以徐州为例,分析了黄河改道对于徐州的影响以及对徐州未来发展的期望;尤联元《黄河改道和断流带给我们什么》中黄河下游改道分为五次并述及部分原因,也讲到了黄河断流所带来的忧患;徐福龄《黄河下游河道歷史变迁概述》中以西汉为始,以现行河道为准将黄河下游改道分三阶段论述;陈冬防《明清时期的黄河水患与应对策略》中着重分析由于明清时期改道频繁而使得水患严重,以及当时的社会应对措施;李兆良《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中国地图西传学辩证》将黄河下游改道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简述,以黄河改道来论证中国地图学西传;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中以历史时期的时间顺序为准,将黄河下游的河道存在时期划分为七次,并认为黄河下游有六次重大改道,也从湖泊的变迁方面来论述了黄河改道的影响;史念海《史念海全集·第二卷》中认为黄河下游的改道中有六次是比较重大的,从黄河所带泥沙角度分析了黄河下游泛滥溃决的原因,并做出总结,黄河改道自宋以后最为频繁。

裘曰修

裘曰修

裘曰修:出身南昌的“大禹”还曾任《四库全书》馆总裁;华东交大校外的曰修路因其而得名裘曰修像在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深处太平乡合水桥以西一公里的竹林幽谷,沿着“百步金阶”而上,石阶上端便是江西省最大的地表皇室墓葬——皇姑墓。

皇姑墓是一代名臣、大学士裘曰修与其夫人裘皇姑共眠的古冢。

裘曰修是著名水利专家、文学家,曾参与规划修建现在北京的北海、中南海等引水工程建设。

裘曰修夫人熊氏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女性,虽然民间传说她麻脸大脚、相貌不美,但在丈夫获罪入狱之际,竞千里赴京相探,澄辩冤情;皇太后对她更是“一见钟情”,认作义女,成了“皇姑”。

南昌的曰修路就是纪念裘曰修而得名“裘曰修的夫人去世后,他们夫妻俩的墓合二为一,砌成一座大型坟墓,就是被世人称为的…皇姑墓‟。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学会会员,同时对新建县历史有名人物颇有研究的揭光保告诉记者,历经两个世纪的沧桑,皇姑墓多次遭到盗墓贼的盗掘毁坏。

1983年,湾里区人民政府专门拨款,组织修葺了皇姑墓,并将其列为全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皇姑墓才得以保存。

1986年,南昌市将这座全省罕见的很有历史价值的大型地表墓葬皇姑墓批准为“全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湾里区在创建梅岭旅游风景区的过程中,把皇姑墓列为风景区数十个旅游景点之一。

南昌市地名办陶姓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传承和发扬历史文化,南昌以名人命名道路的特色被保留下来。

“目前,我市共有44条名人路,以32位历史名人命名,名人路之多乃全国之最。

”陶姓工作人员说,其中,目前位于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华东交通大学北区校园外的一条曰修路就是为纪念清代名臣裘曰修而得名。

揭光保说,裘氏后裔前些年在其祖基地老屋裘村附近,联族筹资兴建了一座恢弘的裘氏宗祠,祠堂里面供奉着裘氏祖先中最有名的两位,其中之一就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三部尚书裘曰修。

27岁考取进士入翰林院做编修“江西自古以来能人辈出,自唐宋以来,涌现出一批文人学士,他们有的文采非凡,流传千古;有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代的裘曰修就是其中一位典型的南昌历史名人。

黄河改道的心得体会

黄河改道的心得体会

黄河改道的心得体会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也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河流。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黄河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经济的重要象征之一。

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黄河在其历史上多次改变了流向,特别是在20世纪的改道过程中,黄河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这次改道的心得体会。

首先,黄河改道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由于黄河流域是我国的经济和农业中心之一,改道工程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影响。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许多专家和工程师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改道工程的成功。

他们从地理、河流动力学和自然保护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最终确定了新的黄河流向。

这次改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同时保证环境的保护和河流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即使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其次,黄河改道给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改道后,原本河道的地区变成了水库和滨水景区。

这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还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改道后,新的黄河流向带来了更多的水资源,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农民可以利用这些水源进行灌溉,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改道也促进了当地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通过改道,我们可以看到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这让人们更加相信黄河改道是有价值的,它不仅塑造了地理风貌,还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然而,黄河改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改道后,原本的黄河河道变成了滨水景区和水库,而这些景区和水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同时,保护和管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诸多困难。

例如,黄河改道后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管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确保改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黄河改道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它不仅改变了黄河流域的地理面貌,还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现在的黄河改道流入黄海,从长远看是否更有利

现在的黄河改道流入黄海,从长远看是否更有利

现在的黄河改道流入黄海,从长远看是否更有利黄河改道流入黄海为了什么?让黄河携带泥沙冲积平原造地。

解决黄河下游悬河问题。

实现黄河下游航运。

不管是为什么,改道牵动的利益相关方太多,太复杂了。

当前沿河流域的利益被剥夺,这些人民损失如何补偿.改道搬迁区域处于我国平原地带,经济基础好,各类基础设施密密麻麻,不好动啊。

如果是为了治沙,解决地上悬河和航运,写点建议希望抛砖引玉。

一、治标治本必须首先解决黄河上游、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地上悬河问题就不能彻底解决。

二、调水、借水,南水北调长江水到黄河下游,郑州以下河段主要使用长江水。

调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水到金沙江,实现藏水北调进入长江上游,调水450--600亿立方米。

从三峡调水经汉水丹江口到郑州上游,调水450--600亿立方米。

黄河上中游截留300亿立方米治理黄土高原,逐渐恢复植被。

三、黄土高原只要有水就可以逐步扩大植被覆盖面积,原来为了黄河下游用水一直限制使用,通过江水北调解决下游水源问题,可以截留。

青藏高原下泄年平均径流量 205 亿立方米,黄土高原自用后下泄 375 亿立方米,到郑州 580 亿立方米。

黄土高原截留 300 亿立方米,治理黄土高原。

下泄 280 亿立方米维持河道生态。

四、通过长江水冲砂和其他方式结合,逐步降低、拓宽河道,最终达到通航目标。

郑州以下黄河实现1及通航标准。

丹江口--郑州在调水设计时,考虑通航问题。

丹江口--武汉保持通航。

可以实现长江、黄河通航目标。

渤海受河流污染水质远比黄河差,长江水通过黄河河道流入渤海,可以提高渤海水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科院专家:黄河改道入海利大于弊刻不容缓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便筑堤防洪。

而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人们又不断加高堤坝,使黄河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极易决堤泛滥改走新道。

事实上,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世界无双。

据统计,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道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

自公元前602年至1128年的1730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

自1128年至1855年的727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历史上黄河有过多年入黄海的事实,说明现代黄河是完全能够改道再入黄海的。

如果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在黄海为我们中华民族淤造新领土,其意义要远比注入渤海重大得多。

首先,因为黄海沿岸的自然条件比渤海沿岸优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渤海是内海,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法律地位等同于领土,我国享有全部主权。

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陆地也延伸不了我国的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而在黄海淤造领土则可以向太平洋公海无限延伸我国的大陆架和专
属经济区。

其次,现代黄河在渤海的莱州湾入海,而环渤海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基地,是首都的门户。

我们不希望内海渤海逐日变小,从而影响周边的海洋性环境。

莱州湾面积6000平方公里,渤海面积77000平方公里,如果继续让黄河入渤海,照当今平均造陆速度31.3平方公里/年估算,200年内可淤平莱州湾,2500年内可淤平整个渤海。

如果让黄河改道入黄海,就可以彻底避免渤海日日变小、趋于消失的厄运。

第三,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黄河三角洲沿岸就会有稳定的海岸和水深,利于建大港口及胜利油田和东营地区的的开发。

第四,黄河入黄海的路径可以比入渤海的路径短,这样可以节约土地,而且使水流更加通畅。

第五,现代黄河改道入黄海,不仅可以阻止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不断被海侵蚕食的现状,而且还会重新淤造出新的陆地。

第六,让黄河改道再入黄海,还利于两个基于渤海存在的宏伟设想的实现。

曾有专家提出要重开1282年元朝开挖过的胶莱运河,重新沟通黄海的胶州湾和渤海的莱州湾,支持者都以各种形式阐述“重开”的巨大好处。

现在还设有专款,请专家在进行深入研究。

可是,200年内莱州湾将变成陆地,那么“重开”的意义还大吗?十多年前,又有专家提出“海水西调”的战略设想。

就是要把渤海水抽调到大兴安岭南端和燕山西北角之间,然后让海水自然向西流至大西北,用以根治那里的干旱和沙漠化。

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论
证,并已向国家提出建议。

基于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还提出了“引海水淡化开发草原生态产业项目”,正待国家审批。

但是如果专家们想到2500年内渤海将变成陆地,是否现在就该考虑直接调黄海水呢?当然,黄河改由黄海入海,也会带来许多不利。

例如,山东省的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淡水将会受到影响;又如,铁路、公路交通会暂时受到影响;再如,改道后可能会干扰淮河水系,而形成不良影响等。

但这都可以设法避免、弥补,或减轻。

从大局和长远考虑,改道与不改道相比,是利大于弊。

让现代黄河再入黄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将大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

我们认为,现代黄河应尽快改道再入黄海,愈早愈好,刻不容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