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_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_)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 时间的脚印 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

前言:该教学设计(教案)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结合教材实际精心编辑而成。

实用性强。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最新精品教学设计)8 时间的脚印知识与技能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难点阅读较长文章,把握说明的层次。

速读法、跳读法、“巧妙裁剪”法。

多媒体课件1课时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关于岩石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

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

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

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

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脚印》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脚印》教学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时间的脚印》教学反思《时间的脚印》是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的第八课,主要围绕着时间这一主题展开。

在这节课中,通过学习读懂文本、阅读理解、以及语文应用等多个环节,让学生深度了解时间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篇反思主要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来展开,以期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时间的含义和作用的作品。

它通过对时间的描写和对人生命运的阐述,寓意时间的宝贵和珍贵。

在很多方面都能看出作者的表达手法很独特,花费了很多心思,让人们在诵读的同时,也引起了读者深思。

二、教学内容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对时间的理解。

时间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生命的贯穿线。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在生命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此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时间是没有颜色、形状、味道的,并介绍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理解和运用。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还能够带动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式分析在教学方式方面,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适时地引导和提问。

针对文本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教师也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比如视频解析、互动讨论等。

这些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效果在教学效果方面,通过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学生的反馈,教师能够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如果学生有关于时间的问题,应当及时地解决。

如果学生对时间概念懂得不深入,教师应该使用更加具象的平面图或模型来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时间的知识,并且提高其文化素养。

五、结语总之,《时间的脚印》是一篇很有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章,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时间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版⼋年级语⽂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标】1.朗读课⽂,识记⽣字词。

理解⽂章的说明内容。

2.理解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说明的逻辑顺序。

赏析准确⽽⽣动的说明语⾔。

3.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本⽂借⽤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拟⼈、⽐喻等修辞⼿法形象说明事物的⽅法。

2.理清⽂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1.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动有趣的语⾔。

【情境导⼊】同学们,你能解释⼀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下⾃⼰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

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那你们注意观察过⾃然界昭⽰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上打下烙印的吗?⾛进陶世龙的名作《时间的脚印》,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新课解读】⼀、初读课⽂——整体感知阅读提⽰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读准字⾳,辨清字形。

2.《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法?“脚印”⼜是什么意思?3.⽤⼀句话简要概括⽂章的说明内容。

明确:1.踪.迹(zōnɡ)低洼.(wā)海枯.⽯烂(kū)悬崖.绝壁(yá)崩.落(bēnɡ)腐蚀.(shí)吹拂.(fú)砂.轮(shā)孔隙.(xì)渗.⼊(shèn)扫帚.(zhou) 刨.刮(bào)沙砾.(lì)掸.(dǎn)浑浊.(zhuó)⼭麓.(lù)沟壑.(hè)湖泊.(pō)沉淀.(diàn)地壳.(qiào)粗糙.(cāo)覆.盖(fù)遗.体(yí)琥珀..(hǔpò)犀.⽜(xī)龟.裂(jūn)帷.幕(wéi)钟⿍.(dǐnɡ)楔.形(xiē)宝藏.(zànɡ)2.拟⼈;痕迹、印迹、踪迹。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时间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3.品味语言,体会生动的写法。

【教学重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能有意识地迁移到实际写作中去。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一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

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板书文题、作者)导入二同学们,你有没有注意到,当把一棵大树锯倒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树墩的横断面上有一圈一圈色泽不一、大大小小的同心环纹。

有经验的人通过观察这些环纹就可以说出这棵树的年龄,凭借的是什么呢?(学生:年轮)对,大树是用年轮记录自己生命的脚印的。

其实,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

那么,岩石又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让我们走进《时间的脚印》来探寻答案吧。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于四川安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地质学院,此后长期在该校工作。

从1949年开始在业余时间从事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写作及编辑工作;1978年后又参与了科普创作理论的探讨,并从事科学与历史文化的研究。

著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印》《变幻多彩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文题解读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

“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标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而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与阅读兴趣。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针对重点问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事理。

问题1:作者在何处提出了“岩石能记录时间”这一事理?问题2: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问题3:岩石记录了些什么信息?问题4:读懂“时间的脚印”,有什么意义?2.探究方法(1)自主阅读全文,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有目标地寻找答案。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时间的脚印》优秀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优秀教案和授课技巧也逐渐成为了教师教育中的重点内容。

作为一份优秀的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案,它不仅在知识点的铺陈上更为全面深入,同时也有着许多创新的授课方法和实践经验。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这份教案的优点和特色。

首先,这份教案的整体设计非常清晰明了。

在课程的标题与时间线路描绘的启示下,它将内容分为了四个主要部分,分别为“时间的概念及相关时空系统”、“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时间与历法系统”、“天体运动、设计时序及物理观测”和“量化时间与日常生活应用”。

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架构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教育内容和教育连接。

除此之外,这份教案也有着许多创新的授课方法。

在“时间的概念及相关的时空系统”这一部分中,教师引入了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理解时间概念。

通过让学生模拟地球公转的过程,使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并掌握地球公转一年的时间概念,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科学家们最初是如何发现和研究时间的。

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时间与历法系统”这一部分中,教师通过介绍不同的历法和世界各地的区别和共同点,使学生们不仅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兴趣。

在“天体运动、设计时序及物理观测”这一部分中,教师采用了展示、比较、模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认识时间、时序等概念。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注重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练习来掌握时间的测量、计算和实际应用技巧, 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此外,在“量化时间与日常生活应用”这一部分中,教师也采用了生动的例子和多种练习方式来让学生明确和掌握时间的结构、设计和表达方式。

通过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测量,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时间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时间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8《时间的脚印》优质课教案【精编】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6课。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讲述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时间的脚印,揭示了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语文的前几册内容,对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地质学、古生物学等专业知识可能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知识的基本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科学文体的文章阅读较少,对于科学知识和文学表达的结合可能不太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科学知识和文学表达的结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质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2.自主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在合作探讨中,深入理解时间的脚印这一奇特地质现象,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演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时间的脚印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时间的脚印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了解岩石记录时间(历史)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说明顺序中的逻辑顺序。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时间是什么?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但它看不到、触不着。

记录时间的工具:还有什么可以记录时间的更替?二、作者及其他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

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三、预习反馈1.字音踪迹()腐蚀()浑浊()山麓()粗糙()龟裂()帷幕()刨刮()沟壑()楔形()钟鼎文()海枯石烂()2.释词腐蚀: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②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本文用①义项)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本文是原意。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胶结:半流体干燥后变硬黏结在一起。

钟鼎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通常专指殷周秦汉铜器的文字。

甲骨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是殷人占卜的记录,现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下来的。

楔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多年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马连人创造的文字,笔划像楔子,古代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章的思路,理清课⽂说明顺序;2.体会本⽂单句成段的作⽤,赏析拟⼈、排⽐等修辞⼿法,品味本⽂⽣动有趣的语⾔风格;3.学会⽤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章的思路,理清课⽂说明顺序;2.赏析拟⼈、排⽐等修辞⼿法。

【教学难点】学会⽤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法】⾃读与讲解结合【教学过程】第⼀课时⼀、导⼊新课先来欣赏图⽚,第⼀张“恐龙化⽯”、第⼆张“三叶⾍化⽯”、第三张⾃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在保存古代⽣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解读课⽂(⼀)初读课⽂,整体感知请同学们⽤5分钟时间浏览课⽂,明确说明对象,理清⽂章的思路。

1.第⼀部分(第1⾄第4⾃然段)引出话题,说明岩⽯“是记录时间的⽅式中最重要的⼀种”。

2.第⼆部分(第5⾄第29⾃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这部分分⼆层。

第⼀层(第5⾄第21⾃然段)说明岩⽯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层(第22⾄第29⾃然段)岩⽯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3.第三部分(第30、31⾃然段)总结全⽂,说明岩⽯记录时间的时⼿意义,号召⼈们进⼀步去⼤⾃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步步⾛向地下的宝库。

(⼆)再读课⽂,关注单句成段,把握⽂章内容1.⽂章中的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起着总起或总结性作⽤。

把握这些句⼦,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部分的⾃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把握⽂章内容,给课⽂划分层次。

明确:第1段:“时间⼀年⼀年地过去。

”引出后⽂,后三段⽂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个总起句,与下段⼀问⼀答说明了岩⽯在被破坏与重⽣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时间的脚印》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的背景《时间的脚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解了时间的概念,并介绍了时区、日历、地球自转、公转等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更好地认识时间,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对日历、时间计算等基本工具的运用能力。

本单元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和知识内化有着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日历的使用方法。

(2)理解时区的概念,会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3)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理解导致昼夜交替的原因。

(4)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理解导致季节交替的原因。

2.能力目标(1)运用日历计算年份、月份、日期。

(2)计算不同经度的时区差。

(3)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将引导学生回顾过去的经历,让学生回忆一些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并带着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

导入过程要求可以适当地增加不同时代的重要事件,如《历史上的今天》等,鼓励学生多角度和多方面思考时间的价值和意义。

二、讲解课文(2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分段地讲解本单元的文本,每段文本讲解后需停留几分钟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问,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外的实际含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需要为学生提供时间计算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日历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时差计算以及其他有关时间的操作,如绘制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图等。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这个环节如里切换不同时间和地点的语言和文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更加丰富和区别明显的内容。

四、互动交流(1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中将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交流学生的感受,学生可以问问题,教师也可以讲解相关内容,确保学生深度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3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4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2018-02-14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4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2018-02-15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作品赏析 2018-02-16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2018-02-17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7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7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7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7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9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9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19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2018-02-19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2-21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说课稿 2018-02-21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8-02-21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2-22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导学案 2018-02-22 手机版·语文课件下载·语文视频下载·语文试题下载·语文备课中心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可直接打印)『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课文说明顺序;2.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赏析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课文说明顺序;2.赏析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与讲解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二、解读课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思路。

1.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引出话题,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2.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这部分分二层。

第一层(第5至第21自然段)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第22至第29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3.第三部分(第30、31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时手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库。

(二)再读课文,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文章中的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起或总结性作用。

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重点关注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8.《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5.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学习这篇课文,老师设计了许多问题,有抢答题,有必答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积极作答,等课结束时,咱们看看是男生得分多,还是女生得分多?从现在开始计时,谁愿意帮老师记录这43分钟时间?你准备用什么记录这43分钟时间?这位同学想到了用表记录时间,说明表可以记录时间。

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表以外,可以记录时间的还有什么?同学们知道岩石也可以记录时间吗?同学们想知道岩石又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吗?今天咱们要用43分钟学的这篇课文《时间的脚印》就是专门给大家介绍这方面的知识的。

二、析题、介绍作者、确定学习目标1.《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方法?“脚印”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道2分抢答题。

(拟人)(痕迹、印迹、踪迹)2.一句话介绍作者:陶世龙,是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

3.这篇课文知识点很多,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43分钟面面俱到,那么咱们应重点学什么呢?还是看看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怎么给我们“提示”的吧。

大家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然后抢答(5分):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看,应重点学本文的什么?在哪儿能体现出来?(学生抢答,教师板书并与学生共评分。

)(内容: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结构: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语言: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

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逻辑说明顺序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2.教学难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文重点生字词、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教师: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

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安岳。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中国著名科普作家。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

它所记叙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

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4.增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精准、优美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语文基本素养。
5.塑造正确价值观:通过感悟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时间的脚印》的主题:课文通过对具体事物和时间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的珍贵,培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1.课文《时间的脚印》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和时间的变化,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如何珍惜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时间流逝这一抽象概念时,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此外,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然显得有些生疏。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时间流逝的基本概念。时间流逝是指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它影响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时间流逝是如何被作者观察和表达的,以及它如何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时间的脚印》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的脚印》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地质变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我国地质地貌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地理知识,对地球表面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地质变迁的认识还较为肤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还缺乏足够的感知,需要通过课文引导,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掌握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

2.难点:对地质变迁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培养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自然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文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掌握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地质变迁现象,并结合实际情况,思考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质变迁及其影响。

5.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次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

6.总结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总结课文所学,培养环保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2.地质变迁的基本知识3.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过程和地质变迁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时间的脚印

人教版(2018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时间的脚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时间流逝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创意写作指导:提供写作素材和启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时间管理实践:设计时间管理活动,如制定学习计划、记录时间使用情况等,帮助学生将时间观念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举例:
-在讲解比喻和象征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修辞手法。
-在创意写作环节,提供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象征的运用,以及时间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时间流逝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时间管理计划表,演示如何有效分配时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时间流逝的基本概念。时间流逝是指时间的流动和变迁,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这一概念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变化和成长。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文章中的“年轮”和“化石”就是时间流逝的生动体现,它们展示了时间如何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
- “化石”、“年轮”等与时间相关的词汇的拓展。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与反思1.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及重点]1 .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5.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3.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媒体:可用投影仪展示介绍岩石构造知识的一些画面,还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岩石从分化再到重新形成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生动的感受。

[ 教学课型及课时]1.教读课2.一课时[ 媒体设计]1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2.录音机:伴奏带。

[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你是通过什么来掌握时间的?除了钟表、日历……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过时间的流逝?……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文章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解题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

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三、研习课文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订正: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背景介绍《时间的脚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中的一篇文章,该文章主要讲述了时间及其变迁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一篇十分富有启发性和思辨性的文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该文章具有许多优秀的特点,如篇章结构紧凑,思路清晰,叙述生动,语言简练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学难点和难点,如由浅入深的阅读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文化观念的转换等。

为了深入挖掘该文章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套《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并进行了反思总结,现在分享如下。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变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学习一个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历史教材;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能够通过简短的语言深刻表达自己的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兴趣和文化自信。

2.教学过程课前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列举一些跟时间有关的词语,如秒、分、时、年、季节等,然后引出本课主题《时间的脚印》。

阅读训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结构,然后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概念和影响,通过教师点拨和引导,深化学生的理解并提高其思维能力。

文化对话通过讨论历史事件,了解不同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拓展其视野。

思考总结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反思依据。

三、课后反思该教学设计的效果是十分不错的,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自信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历史概念和文化观念的理解。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详细阐述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脚印》精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知识与技能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重点学习说明的层次、语言特色和写法特点。

难点阅读较长文章,把握说明的层次。

学法速读法、跳读法、“巧妙裁剪”法。

课时 1课时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 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
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关于岩石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

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

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

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

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齐读):
踪迹(zōnɡ)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帷幕(wéi)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2.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用笔勾画出重要环节。

3.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5.完成下列填空题,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从(“死”的石头上)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石头的颜色不同)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化石)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6.小结: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也是有意义的,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探寻它们,进而为人类造福。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色?
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

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
脚印,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讨论明确:课文引用高士其的话开头,把时间拟人化,一方面与课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吸引读者。

3.第4自然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

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分析它们承启了哪些内容?
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总领下文——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改变)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自然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 第22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了岩石记录时间方式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历史痕迹)
第24自然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总结“砾石”能够记载地壳的活动)
第27自然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记录地质时期) 5.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自然段):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自然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自然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造福人类。

6.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顺序记下了时间的踪迹。

这是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一种方式;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

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第22~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①地壳的活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代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7.阅读第28~29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人类是怎样根据化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8.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这种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行说明的顺序,就是逻辑顺序。

9.品味说明语言
(1)“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这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说明方法是列数字。

加点词语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

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

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2)“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1.层次清楚,过渡自然。

文章引用科普作家高士其的诗句,带出时间的话题。

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文章先说明岩石无论是毁灭还是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然后说明自然界中,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繁衍生息,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成为地球上的一部“无字的史书”。

本文中有些独立成段的句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句子有的承接上文,如“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概括了上面的叙述,有的启下,如“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引出“石烂”的话题;有的兼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2.拟人手法,生动有趣。

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在叙述中,大量运用了拟人写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

如“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

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
‘攻击’”一句把“岩石”的被动与无奈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同情。

再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这个排比式拟人手法,给读者以形象的动感,把平时看做可怕的事物写得轻柔可见。

时间的脚印
(一)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种记录时间的方式。

(二)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1.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2.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地壳的变化气候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三)读懂岩石记录,造福人类。

课后反思
本课中岩石从毁灭到新生的过程较难把握,在让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图示法,这样,学生对岩石的生成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

然后,用更为直观的图片加以印证说明,进而让学生明白:岩石从毁灭到新生的过程就是记录时间的过程。

理清了文章的内容,说明顺序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为配合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课件,条理清楚,容量较大。

考虑到学生对教材不够熟悉,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入场到上课的这段时间,播放了部分课文录音,让学生尽快了解学习的内容。

后半部分插入的音乐,为课堂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本课教学,使我明白,说明文教学并不全是枯燥无味,只要善于摸索、善于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说明文教学也同样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这对日后的语文教学将有极大的帮助!
本课最大的遗憾是,对科学精神的渗透只停留在表面上。

扩大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将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侯晓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