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复习资料
初一下历史第一单元复习
★唐朝民族政策:开明
★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的方式有:
①战争:打败东突厥,俘其首领。 ②设行政机构:设都督府、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等。 ④和亲: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
★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 国力强盛 ②直接原因:唐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第一课
①隋建立 ②大运河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 的社会
第二课
①隋灭亡 ②唐建立
③唐太宗---“贞观之治”
第三课
①武则天—“贞观遗风” ②唐玄宗---“开元盛世”
隋唐时代特征
第四课 隋唐科举制 第五课 唐朝民族关系 第六课 唐朝对外关系 第七课 隋唐科技 第八课 唐朝文化
治世、盛世局面 科技先进 文化辉煌 唐朝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二、唐朝衣 食住行 (P21-22)
1.衣:胡服(胡帽、胡靴、幞头、“半臂”) 2.食:饮茶习俗;饺子、点心;胡食(胡饼)等。 3.住: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4.行:骑马出行
1.原因:国运鼎盛,政治安定,经济繁荣;
三、博大宏放 制度创新(科举制等)。
的精神风貌 (P22-24)
(2)口述,弟子整理《大唐西域记》;
(3)把《老子》介绍到天竺。
★唐代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
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对外交通
★唐代对外政策:开放
第7课 隋唐科技
1.发明:唐初 2.发达:唐末
3.原理:人们从印章和拓印石刻中得到启发
4.应用:(1)出现了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
P8-9
②选贤用能、知人善任
影响:促使“贞观之治”出现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对外友好往来(隋唐的对外交往)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
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陆交通。
3.日本:三种交流形式:遣唐使、留学、留学。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唐朝使节回国后,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出使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了唐朝的赵体寺。
新罗:很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产品在唐朝的进口中排名第一。
5、印度:玄奘西游天竺交流佛学,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和经济、民族关系)1.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会议,推选铁木真为可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2.元朝的建立: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交通:为了方便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条新运河(通惠河、汇通河)与原有运河相连,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商业:元朝既是政治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外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行省制度: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汉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契丹、女真等族汉化;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回族的形成:唐朝以来,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常考大题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二、隋朝大运河1、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2、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隋朝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营建东都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后果:农民起义618年李渊2、隋炀帝:为政刻薄精于搜刮滥用民力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曲辕犁、筒车、茶2、手工业:丝织业、制瓷业、唐三彩3、商业: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重点复习
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重点复习
为大家整理了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重点,希望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归纳知识点和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着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资料第14课明朝的统治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第14课明朝的统治知识点⼀:明朝的建⽴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不断壮⼤。
2、明朝建⽴时间:1368年建⽴者:朱元璋(明太祖)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都,元灭亡。
明朝疆域图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分权和朝⾂的权⼒过⼤所致2、⽬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撤⾏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中书省的权⼒⼀分为三,互不统属,从⽽使⾏中书省的权⼒分散;先后分封诸⼦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巩固皇室。
(3)改⾰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权。
(4)设特务机构锦⾐卫、东⼚和西⼚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设⽴了同类机构东⼚。
这两个机构合称“⼚卫”,成为皇帝的⽿⽬和⽖⽛。
锦⾐卫印锦⾐卫印是专司皇帝仪仗的亲军,后发展成为特务机构.锦⾐卫印为⽊质印信,印⾯边宽11.5厘⽶,印⾯厚1厘⽶,通⾼4厘⽶.印⾯篆刻"锦⾐卫印",背⾯刻"成化⼗四年三法司置".三法司指名代刑部,监督院和⼤理寺等三个司法监察机构,当时凡遇到重⼤要案,都由这三个部门会审.根据"三法司置"这四个字,可知此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的.⼩故事⼤道理:洪武年间,⼀次,⼤⾂宋濂在家中请客,第⼆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位客⼈,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回答。
初一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初一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1. 考察隋朝建立、隋灭陈、修运河、隋灭亡的时间。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 考察京杭大运河的作用。
京杭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3. 考察历史上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
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
她继续发展生产、选拔贤才,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 考察唐玄宗任用的贤臣。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他先后200多次进谏,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
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
后人因以房谋杜断喻指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谋划国家大事。
5. 考察吐蕃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吐蕃——今天藏族的祖先。
6. 考察隋唐史的基本特征概括。
隋唐史的基本特征是:繁荣与开放7. 考察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位置分布图。
名称都城民族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北宋东京汉赵匡胤960年1127年契丹(辽)上京契丹耶律阿保机916年1125年西夏兴庆党项元昊1038年1227年8. 考察南宋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情况。
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班级: 初一八班 姓名: 门磊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优质5篇)1.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1篇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1、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镜子)2、唐太宗治国措施:①政治:完善三生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完善科举制度(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②经济:减轻人民的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4、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5、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唐太宗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体现了唐太宗重视君民关系的治国思想.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措施:①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四、开元盛世(“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都出现了繁荣盛世局面,共同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统治者勤于政事,重用人才,重视发展农业,重视吏治等。
启示:政治清明稳定,社会就会发展,否则社会经济就会遭到破坏。
统治者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强?要爱惜百姓、提倡节俭、注重经济发展、重用人才、保持社会安定等。
初一级下学期历史教学工作计划2.初一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2篇一、带着情感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在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牢牢掌握。
下面就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汇总。
第一部分:中华文明古迹考古发现1. 汉代长安城: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丝绸之路上最繁荣的贸易城市之一。
2. 鲁迅故居:位于湖南醴陵市,是著名作家鲁迅的故居,也是现在的鲁迅博物馆。
3. 蓝田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配套墓葬,数量众多,不同姿态,展示了秦代军事力量之雄伟。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1. 三公九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设立三公和九卿,主要用来管理各地的政治事务。
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由秦始皇和汉武帝建立并完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3.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推行了千年之久。
第三部分:中外文化交流1.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丝绸、茶叶等物品的贸易。
2.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
3. 英法联军侵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侵略事件,导致了中国的国土沦陷和文化的受损,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紧迫性。
第四部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促进古代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技术。
2.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航海和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战争和生产都有重要意义,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以上对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知识点的汇总,我们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对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进一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初一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pdf
3、资源消耗大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应对世界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主要责任。
第一节美国一、领土由三部分组成:本土48个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二、.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美国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为邻,南与墨西哥相接。
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美洲的西北角,南北分别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西面与加拿大领土相接,东面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夏威夷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是由一系列岛屿组成的。
2、纬度位置:主体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大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位于热带1、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人种构成中白种人占84%,其次为黑种人占13%,华人华侨约有160万人。
2、各国移民移入美国后,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在文化、语言和生活方面渐趋一致,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4、美国地形:大致是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其中平原面积占整个美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5、美国的农业产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大豆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6、美国的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7、记住P82页图9.5及图上3个框内的内容(在图中知道以下地理要素: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湾、加拿大、墨西哥、落基山脉、大平原、五大湖、密西西经河、阿巴拉契亚山脉、圣劳伦斯河);记住P85图9.9主要农业带在图中的位置。
8、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9、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中心。
10、记住P87活动1(2)的主要工业城市在图9.12的分布。
第二节巴西1、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
2、巴西少种族偏见,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约占40%,黑种人占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因此,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特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
3、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长的运河。
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正式诞生的标志)2.意义1)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3)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1)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2) 徭役、兵役繁重3)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灭亡:公元618年(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1.即位: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2.统治措施(1)纳谏: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重要敢于直言的大臣魏征。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初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复习资料
初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复习资料一、填空、选择、列举题: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589年)灭陈,南北统一。
2、大运河的四段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三点是:(涿郡),(洛阳),(余杭)。
3、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4、唐朝著名的大臣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姚崇)。
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5、(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7、唐朝(江南地区)成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茶叶)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8、唐朝著名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其中(长安)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城内(市)为商业区,(坊)为居民住宅区。
9、唐朝陶瓷业发达:越窑出产(青瓷),邢窑出产(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10、唐朝农民制成了(曲猿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11、(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
(清朝末年)被废除。
12、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3、唐朝科举考试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4、科举制的创立到完善起重要作用的五位皇帝是:(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5、唐太宗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16、唐初在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机构:(安西都护),(北庭都护)17、少数民族祖先:吐蕃→藏族回纥→维吾尔族六诏→彝族,白族18、吐蕃人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同为一家”。
19、唐玄宗曾经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有:粟末靺鞨→渤海郡王回纥——怀仁可汗南诏——云南王20、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1、与唐友好交往的五个亚洲国家:(日本,新罗,天竺,波斯,大食)。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1.1 原始社会1.1.1 元谋人和北京人- 生活地点:云南元谋、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距今约70万—20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学会用火、采集和狩猎1.1.2 山顶洞人-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时代:距今约3万年-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磨制和钻孔技术、采集、狩猎和捕鱼、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1.2 部落联盟1.2.1 炎帝与黄帝- 炎帝与黄帝的关系: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曾进行阪泉之野之战,后来炎帝族战败,归顺黄帝族,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 华夏族的形成:炎黄战败蚩尤后,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2 尧舜禹的传说- 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 传说中的禅让:尧将部落首领位置让于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部落首领的位置让于治水有功的大禹。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1 夏商西周2.1.1 夏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2.1.2 商朝- 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汤- 都城:亳2.1.3 西周- 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周武王- 都城:镐京- 制度:分封制2.2 春秋战国2.2.1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2.2.2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2.2.3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内容:确立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1 秦汉3.1.1 秦朝- 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 建立者:嬴政- 都城:咸阳- 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3.1.2 汉朝-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1.什么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互相依存的社会形态。
2.旧石器时代- 标志:用石制品作为主要生活工具。
- 表现:狩猎、采集、原始农业。
- 代表遗址:河姆渡、大汶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新石器时代- 标志:使用新石器(石质硬度较高的玉、石英等)制成器物。
-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被称为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
- 代表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
4.世界几大文明古国-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统治者为贵族,被称为“向阳之地文明”。
- 黄河流域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统治者为王公,被称为“沃土之地文明”。
- 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玛雅半岛和中美洲地区,玛雅人多神,文明成果包括数学、天文、历法等。
- 希腊文明:强调自由、民主和人的尊严,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源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与政治制度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依次为中国古代发展的阶段,政治制度由封建制向官僚制转变。
- 政治制度类型:夏朝“”,商朝“分封制”,周朝“封建制”。
2.春秋战国争霸-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时期,分为东周、西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家纷纷涌现。
3.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将中国分为三十六个郡,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汉朝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第三章西方古代文明1.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拥有民主、哲学、科学等重要成就。
- 罗马文明为西方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时期,拥有法律、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教的诞生与传播- 教起源于,发源于约旦河东岸巴勒斯坦的拿撒勒小镇,创始人为。
- 在罗马帝国时期,教禁止传播,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后才开始得到传播。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部编新版初一中国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被称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时间:605年起,隋炀帝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包括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初步确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创立: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推动教育发展。
3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多年。
4.4.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2.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1) 名臣:敢于直言的魏征(镜子镜子))、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2) 措施: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的统治。
3) 贡献: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的治世局面。
3.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创立殿试制度。
4.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1)名臣:姚崇、宋璟2)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初一下学期历史_知识点
初一下学期历史_知识点初一下学期历史知识点中国历史是广袤而悠久的,从上古时代的远古文明到现代的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初一下学期历史课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也是我们对上古时期了解最多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建立者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启蒙文化英雄——禹,他成功治理洪水,统一了华夏大地。
商朝是夏朝后的一个朝代,商朝的都城主要在黄河流域,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出土的甲骨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采用封建制度,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统治者以封建制度来管理国家,实行分封制。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混乱的时期,也是中国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结束。
这个时期内,诸侯割据,争霸不断,给中国历史留下了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典故。
在这个时期里,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韩非子和荀子等人创立了法家思想,孟子倡导了名实辩证的道德伦理思想,由此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位一体。
三、秦汉隋唐时期秦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的建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并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制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日常用汉字书写,故而被称为汉字文化的发源地。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大唐帝国辉煌壮丽,科技文化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点包括唐朝的科技发展,如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以及唐朝的文化艺术,如唐诗和唐代的名胜古迹等。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底蕴极其丰富的朝代,有“宋元之际品味古今之未有”之说。
宋朝政治稳定,农业生产昌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
元朝由鲜卑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统治中国最早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1课隋的统一与隋唐更替1、581年,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589年,隋文帝坚灭掉朝,统一中国。
2、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它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3、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4、隋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继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②有利于此后的经济发展,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
5、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历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大运河的历史作用:①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③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④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7、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8、隋唐更替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1、618年,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626年,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征。
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3、贞观新政的主要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②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总结本份文档旨在对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兴衰- 周朝的制度与社会生活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 诸子百家与思想繁荣二、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影响-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2.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败- 军阀割据局面及其影响3.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 抗日战争的过程与重大战役- 抗日战争的影响与胜利三、世界史1. 古希腊- 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雅典民主政治- 希腊城邦的兴衰2. 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 罗马法的制定与发展- 罗马帝国的衰败3.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会与神权的统治- 欧洲城市的兴起与贸易的发展四、历史事件与人物1. 重大历史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 汉武帝开疆拓土- 隋炀帝大运河的开通2. 著名历史人物- 孔子与儒家思想- 屈原与楚辞- 李白与杜甫五、历史素养1. 历史观念- 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原则2. 历史研究方法- 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3. 历史思维能力- 时空观念的培养- 历史逻辑思维的训练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半年历史课程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下总复习提纲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1.隋朝建立于581 年,都城在长安,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其年号为开皇。
2.唐朝建立于618 年,都城是长安,建立者是李渊。
3.唐太宗的姓名是李世民,年号为贞观。
4.隋文帝治理国家的措施有哪些?(课本P2)5.“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课本P4—6)6、“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答:(1)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2)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了作用;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3)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7、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答:都是暴政而亡;封建专制统治时间短暂;只有两代统治者)8、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说明“贞观之治”局面怎样出现?)(课本P4—6)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政要》(1)材料中的“务本”指什么?(答:发展农业生产。
)(2)唐太宗在这方面采取什么措施?(答: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推行唐初建立的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来代替劳役,保证了生产时间。
)(3)这些措施取得什么成效?(答: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1)这段话是谁说的?材料中的“中华”、“夷狄”指什么?(答:唐太宗;“中华”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夷狄”指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2)这段话体现了他什么思想?(答:体现了他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开明思想)(3)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成效?(答: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这种政策受到了良好效果,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段话说明谁与谁的什么关系?(答:说明皇帝与百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
)(2)这段比喻对吗?举例说明。
(答:此比喻正确。
如:隋炀帝实行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国家灭亡。
唐太宗实行开明仁政,得民心而得天下,国家强盛,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第2课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于690 年称帝,国号为周。
2.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
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的年号是开元。
后期天宝年间,出现安史之乱。
3.唐玄宗前期任用的著名宰相是宋景和姚崇,他们都是被武则天发现和提拔的人才。
4、武则天首开“殿试”考查进士。
还亲自编写农书,指导生产。
5.简述武则天的政绩。
(课本P9)6.说说“开元盛世”是怎么样出现的?(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课本P10——11)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隋文帝废除三国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重门第出身,不利于人才选拔),实行“分科举人”2、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3、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设明经、进士等科目。
4.唐代为什么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课本P15)(答:唐朝进士科考试内容:包括儒家经典、诗赋、时务策写作,对于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高。
明经科考试内容:重考儒家经典的记忆和理解。
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1/60 ,明经的录取率约为1/10)5.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课本P16)6、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有何进步性?(同下题)7、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答:(1)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2)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政权。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
(3)科举制的实施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同时有利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8、比较隋唐科举与明清科举的异同(相同与不同之处?)(课本P15-16;课本P62-63)答:相同: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基本特征都是分科考试、择优录用。
不同:(1)考试内容不同:隋唐科举重考经书背诵理解和诗赋、时务策的写作,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较高;明清科举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是死板的“八股文”,所述观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2)影响不同:隋唐科举能选出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各级政权,有利于社会发展,使人才不断更新;;明清科举“八股取士”使读书人脱离现实,缺乏实际能力。
(3)作用不同:隋唐科举当时使社会文化繁荣,人才辈出;明清科举“八股取士”虽然加强了君权但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9、比较古今考试制度的异同(相同与不同之处?)(课本P17)答:相同:(1)基本特征都是分科考试、择优录用;(2)考试纪律都十分严格;(3)都是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的考试;不同:(1)考试科目不同。
科举重考文科知识;今天考试有文科和理科,知识全面(2)考试内容不同。
科举重考经书背诵理解和诗赋、时务策的写作,与生活实际联系少;今天考试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重学生实际能力;(3)考试目的不同:科举在选拔人才的同时是控制人才,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今天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来建设更加繁荣、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1.写出唐朝时下列民族的祖先:(1)藏族:吐蕃(2)彝族、白族:六诏(3)维吾尔族:回纥。
2.唐朝时青藏高原上生活着吐蕃人。
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称赞普。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建立了以逻些(今拉萨)为都城的强大政权。
3.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此他修建了布达拉宫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4.823 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至今屹立于拉萨的大昭寺门前。
5.唐太宗时,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打败东突厥;755年(唐玄宗时)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又在回纥兵的帮助下,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帮助唐朝灭亡东突厥、平定安史之乱的少数民族是回纥。
)6、8世纪前期,六诏中发展较快的蒙舍诏统一各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7、.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裵罗为怀仁可汗8、.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答:联姻、结盟、册封、经济文化交往等)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1.唐朝时,日本官方十多次派使节(遣唐使)同时还有许多留学生和僧人到唐朝访问的目的是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其代表人物有空海、阿倍仲麻吕和吉备真备。
2、借鉴汉字草书,创制日本的草书字母“平假名”的是空海;借鉴汉字偏旁,创制日本字母“片假名”的是吉备真备。
阿倍仲麻吕的中国名字叫晁衡。
他与诗人李白、王维很好。
3、、唐朝时为中日两国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他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唐招提寺)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出现“唐风洋溢奈良城”。
4.中国古代称印度半岛为天竺。
唐太宗时,僧人玄奘从长安出发,到天竺。
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和他的弟子还把旅途见闻写成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
5.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1)唐朝的经济繁荣、文化先进;(2)唐朝对外交通发达;(3)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6.为什么说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答:国家对外开放;对少数民族政策开明;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开放)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1、唐灭亡后,907年——960年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从后唐节度使石敬瑭手中夺取幽云十六州,打开入侵中原的门户。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3.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4、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后灭北宋后迁都到中都。
5.1127年,金灭亡北宋。
赵构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就是宋高宗。
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名称北宋南宋契丹(辽)西夏金都城东京临安上京兴庆会宁民族汉汉契丹党项女真建立者赵匡胤赵构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建立时间960年1127年916年1038年1115年灭亡1127年(被金灭)1276年(被元灭)1125年(被金灭)1227(被蒙古灭1234年(被蒙古灭)6.(1)1004年辽与北宋在澶州大战(宋真宗在寇准劝说下亲征胜利),在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2)1044年北宋与西夏多次战争后达成和议;(3)1140年北宋抗金爱国英雄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大捷(金军统帅兀术),在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
(岳飞后因秦桧诬陷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总结:宋朝(北宋与南宋)与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虽战终和,以和为主,宋朝与各个少数民族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叫榷场,维持双方友好交往的和平关系)7.辽、西夏与北宋以及金与南宋的“战”与“和”给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课本P40)第2课南方经济的发展1.宋朝时期,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南宋时,在南方兴起的手工业是棉纺织业,成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行业。
2.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北宋景德年间。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叫交子,出现于北宋的四川地区。
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4.南宋主要的外贸港口是广州和泉州,政府在那里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是市舶使。
5、南宋都城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6.两宋时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课本P42——45)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经济发展必然人口增加)开始从北方移向南方南移速度加快南移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两宋时期7.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课本P45)答:(1)北方人口为避战乱大量南迁(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
(4)南方各族人民共同劳动使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超过北方。
8.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回答问题:(1)“故都”指哪里,是今何处?答:“故都指东京(今天河南开封)(2)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说明我国经济重心已南移)第3课宋代的社会生活1.衣:宋代的主要衣料是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