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学过的七年级历史知识如果不通过复习历史知识提纲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记忆中,就会像“猴子掰玉米棒子”一样,学一点丢一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一)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二)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马背上的民族——蒙古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年都城:大都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二、贞观之治:
人物:唐太宗
措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傜薄赋,发展生产;任用贤才(房玄龄谋杜如晦断);善于纳谏(魏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其统治时期有“贞观遗风”之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二)灿烂的宋元文化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它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的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指南针:战国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7、郭守敬: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成就有《授时历》和主持开凿通惠河。
8、《资治通鉴》:作者北宋的司马光,体例是编年体通史。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国到五代。
9、词: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著名的词人有: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其中:北宋苏轼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两宋之交李清照词风格委婉,清新自然;南宋辛弃疾词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伤。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历史是一门背诵的科目,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复习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 ②加强南北交通; 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总结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总结归
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1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为什么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隋朝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统一:589年
隋朝的特点是:繁荣而短暂。
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个人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提倡节俭。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
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
开凿目的(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对全国的统治。
概况:(3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贞观之治
唐朝
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唐太宗
李世民年号“贞观”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贞观之治
思想精华: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②政治上:合并州县,整顿吏治、勤于政事、克己奉公。
③对待人才上: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④文化上:扩大国学规模,大力发展科举。
⑤民族政策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宽厚平等对待少数民族首领和人民。
⑥对外交往上: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新罗、日本、天竺)的交流。
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人口增长较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
二、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政治上①改革制度②注重吏治*经济上:发展生产
三、隋朝大运河
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和人物:605年,隋炀帝,历时六年(610年)
3、概况: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
四段: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5、作用:①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②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发。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统治思想:1、隋亡的教训,明白不可过分压榨农民。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皇帝要勤于政事。4、大臣要廉洁奉公。
唐太宗的统治措施: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2、崇尚节俭。3、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直言纳谏的魏征。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统治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措施
(1)任用贤才:重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2)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3)崇尚节俭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朝的统一
一、南北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灭陈,南北统一。
二、大运河的开凿:
1、开凿的目的:①为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4、大运河分四段:由北到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2、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州县长官的人选,提高了地方官的素质;
2、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
3、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4、任用贤才、(“房谋杜断”),虚心纳谏(谏臣“魏征”)。
唐太宗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由于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
1、吐蕃
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7世纪初,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时)
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
历史七下复习提纲
一、积极变革的近代中国
1.中国近代史的划分
-近代中国的起始点: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百年耻辱和近代化思潮
-百年耻辱:1840年至1949年中国社会遭受的一系列外国侵略和国内割地割权的屈辱史称为百年耻辱
-近代化思潮:中国近代化的思潮主要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等
3.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工人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争取平等地位创造了条件
二、民主革命的中国
1.新文化运动与民主思潮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前后,反对旧文化和旧思想的思潮盛行,以新文化为旗帜兴起的一场变革
-民主思潮:对于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西方理念的强烈追求,形成了一股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潮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由欧洲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逐渐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强大动力
3.北伐战争与国民政府的建立
-北伐战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推翻北洋政府,建立了国民政府
三、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
1.卢沟桥事变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卢沟桥事变:1937年,日本军队在卢沟桥一带制造事端,引发了全面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共同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八年抗战的艰苦斗争
-八年抗战: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三大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等,为中国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①游玩江都;②加强南北交通;③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
(1)丝织业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二、“开皇之治”
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
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公里。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开凿的目的: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南北交通③游玩江都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吸收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
(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
(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
(2)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隋朝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建立时间:581年年号:开皇
统一:589年意义: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客观上: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①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大运河开凿原因: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意义、作用):①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②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③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④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隋朝灭亡的原因:统治者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最后被推翻。
唐朝建立者:李渊(唐高祖,开国皇帝)建立时间:618年都城:长安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魏征著名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武则天原为唐高宗的妃子,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受到高宗的宠爱和倚重。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的统治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大局、垄断高官的局面;②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以此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④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①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
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
科相对容易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制度的作用: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仿照科举制度的。
衣食住行时尚:①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还好吃面食;②唐人喜好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③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④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原因: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②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革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表现:体现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宏放、汇纳百川与充满时代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天可汗西北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政策具体做法:在东突厥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与吐蕃和亲等。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①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催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②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③文成公主是一位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性,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第六课开放与交流(唐朝的对外政策)
谴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鉴真唐朝高僧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后双目失明,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玄奘唐朝高僧唐太宗时期,为求取佛经精义,前往佛教圣地天竺,历尽九死一生,贡献:促进了中国与天竺的经济文化交流。
长安唐朝都城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大明宫在长安城的北部
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雕版印刷唐朝初年发明,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火药孙思邈书中记载,在唐初发明,开始运用于军事上是在唐朝末年。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
晋江的安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
第八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唐诗著名诗人有李白,人称“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杜甫,人称诗圣,诗被人称为“诗史”。创作风格是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
唐诗兴盛的原因:①唐代确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政策;②唐朝帝王大都喜爱或能创作诗歌,进士考试也以诗歌为重要内容。
乐舞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
敦煌莫高窟以佛教故事为主,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石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