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对外友好往来(隋唐的对外交往)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

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陆交通。

3.日本:三种交流形式:遣唐使、留学、留学。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唐朝使节回国后,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出使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了唐朝的赵体寺。

新罗:很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产品在唐朝的进口中排名第一。

5、印度:玄奘西游天竺交流佛学,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和经济、民族关系)1.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会议,推选铁木真为可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2.元朝的建立: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交通:为了方便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条新运河(通惠河、汇通河)与原有运河相连,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商业:元朝既是政治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外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行省制度: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汉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契丹、女真等族汉化;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回族的形成:唐朝以来,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隋的建立:年,(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朝,定都2.隋的统一:时间:年,隋朝灭,统一南北。

隋统一原因:①,。

②,。

隋朝,。

陈朝,。

意义:结束了,实现了,为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一“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②隋文帝,③统治者。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

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巩固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的统治为奠定经济基础。

②隋朝。

③有为基础。

3.时间、人物: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8.开通的作用:加强了、。

9.评价大运河的开通:(1)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②政治上:有利于(加强了对)(②)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加速了。

(隋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知识点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オ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扩大了,使有,同时也推动了的发展。

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知识点4:隋朝的灭亡1.背景: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灭亡:公元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广。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2.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灭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3.攻宋:金灭亡后,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

2.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3.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2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 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初一下册历史复习资料(全)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 杨坚 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 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1、隋朝的统治跟秦朝很相似,只经历两代皇帝。

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左边这段话唐太宗曾经引用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3、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总结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总结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总结归纳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1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2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8、流通七省区:略9、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着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2、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3、评价: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商业繁荣:①着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以分科举人取代了魏晋以来九品官人的制度.思考:隋朝为什么要采用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师:科举制创立前魏晋以来,土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做高官的基本条件.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利用考试选拔官员.普通读书人和贫穷人家的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范围,选官权力也就牢牢控制在中央手中.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意义: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2、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3、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第5课“和同为一家”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3、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二、北方──回纥的勃兴1、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三、东北──靺鞨“车书本一家”1、7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2、8世纪前期,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3、唐朝管理东北边疆的机构是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四、西南──苍山洱海间的南诏1、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唐玄宗封他为云南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着名的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第7、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科学技术1、建筑:特点: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代表:①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2、印刷术:①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②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歌等.③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医学:“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二、文学:诗歌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2、代表诗人:①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③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三、书法:“颜筋柳骨”1、颜真卿:创立雄浑敦厚的新书体,称“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代表作为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颜真卿.2、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成“柳体”,其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为玄秘塔碑.四、绘画1、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代表作为历代帝王图步辇图.2、唐朝吴道子:“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天王送子图.五、艺术宝库代表:甘肃敦煌莫高窟大部分隋唐开凿,壁画和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六、盛大欢腾的乐舞1、唐初:秦王破阵乐2、盛唐:霓裳羽衣曲以上内容用表格可简化归纳为:一、科技方面二、文学方面诗歌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阿保机就是辽太祖.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黄河流域分裂局面.联系: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人物或政权东汉末的曹操、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二、辽、宋、夏的和战1、宋与辽──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3评价:一分为二评价.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2、宋与夏和战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2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三、金和南宋的对峙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阿骨打就是金太祖.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3、抗金英雄:岳飞郾城大捷4、宋金和议: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着名的瓷都.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第一个阶段,是从远古到西晋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北方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南方,经济重心在北方,尽管其间经济重心也有所变动,但始终是在黄河中下游一线东西移动.直到三国时期,孙吴地区的农业虽得到一定程度开发,但曹魏所在的黄河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第二阶段,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此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西晋末年和十六国时期,南朝所在的南方得到进一步开发,南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比北方快一些.但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超过其它地区,不能仅看其发展速度.现实经验证明,由于经济发展的起点低,往往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在起步阶段经济发展速度会大大超过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此,我们不能说此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而只能说南方此时正处于经济开发阶段,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隋唐统一,南北经济得到盛大发展,但唐朝“安史之乱”前,经济重心还是一直在华北平原,北方经济总的来说在整体上仍占一定优势.直到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才开始逐渐超过北方.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期间,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之所以开始趋于平衡的原因是: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从西晋后期,北方大量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比较安定;④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加速经济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唐朝“安史之乱”后到五代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开始南移,其主要原因有:①自唐朝晚期以来,北方人民为了逃避战乱,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南方战争相对较少,局势相对稳定,为江南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发展实力,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鼓励生产,推动了经济恢复和发展;④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第三阶段,从北宋到南宋时期.这是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并最终完成的重要阶段.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到北宋末年,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的历史进程;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南宋开始,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东南地区,中国已稳定地形成了南方经济领先于北方的经济格局,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从北宋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之所以继续南移并能够最终完成的原因是:①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②政治因素:这表现为:一是两宋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其中南宋时政治中心还移到南方,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二是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四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③经济因素:北方仍然战乱较多,而南方社会秩序相对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继续得以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秩序发展,从而最终超过南方,全国经济重心已移到了南方.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规律和启示: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是从北向南、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从内地向东南沿海逐渐转移的.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往往是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安史之乱后、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等等.③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南方经济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这说明政治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战乱、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只能破坏社会生产力和摧毁经济发展的成果.④由于战乱,古代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体现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这说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引进和运用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⑤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⑥政治中心南移对于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如南朝都城在建康、南宋都城在杭州对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具有一定影响.⑦经济重心南移是漫长历史变迁中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当前,在祖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经济开发与保护生态平衡之间的保持协调发展,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1、衣:各级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衣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2、食: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时南方人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3、住:百姓住房多为低矮茅屋,贵族宅第宏丽,前堂后寝,两侧有耳房和偏院.4、行:宋代缺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士大夫一般骑驴、骡.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1、“瓦子”和“勾栏”: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它们的出现是宋朝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结果.2、宋代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除夕夜,百姓要祭祖、迎神功佛、挂年画、贴“桃符”、守岁等.。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一、隋唐时期(581 - 907年)1. 隋朝。

- 统一全国。

-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大运河的开通。

-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科举制的创立。

- 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 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唐朝。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 治国措施:- 虚心纳谏,任用贤能。

魏征是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

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时的名相,被称为“房谋杜断”。

-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 女皇帝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她在位期间的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2. 儒家思想与汉朝: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体系,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睦、
君臣忠诚等价值观念。

在汉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汉朝的边疆防御:汉朝通过修筑长城、设立边关等手段来维护边疆安全。

边疆防御的
成功使汉朝得以长久存续。

4. 丝绸之路的开启: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
和科技的交流。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为南北两个政权。

南朝是以刘宋为首的政权,北朝是以北魏为首的政权。

6. 隋朝和唐朝:隋朝通过统一北朝,重新恢复了中央集权,但由于统治政策不当,最终
被唐朝取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文化达到了顶峰。

7. 唐朝的开放政策:唐朝实行了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促进了经济繁荣和文化
发展。

8. 宋朝和元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以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而闻名。


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族王朝,由蒙古族人建立。

9. 明朝的科举制度:明朝通过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了社会流动性,推动了科技
和文化的发展。

10. 清朝的兴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开始时强盛,但晚期逐渐衰落,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消极)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618年;灭亡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 唐高祖李渊 长安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名臣: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特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

3、概况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最长的运河。

开通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正式诞生的标志)2.意义1)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3)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1)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2) 徭役、兵役繁重3)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灭亡:公元618年(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1.即位: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2.统治措施(1)纳谏: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重要敢于直言的大臣魏征。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重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1.什么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共同生活、互相依存的社会形态。

2.旧石器时代- 标志:用石制品作为主要生活工具。

- 表现:狩猎、采集、原始农业。

- 代表遗址:河姆渡、大汶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3.新石器时代- 标志:使用新石器(石质硬度较高的玉、石英等)制成器物。

-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被称为农业革命。

农业革命。

- 代表遗址:良渚文化遗址、二里头遗址。

4.世界几大文明古国- 印度河流域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统治者为贵族,被称为“向阳之地文明”。

- 黄河流域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统治者为王公,被称为“沃土之地文明”。

- 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玛雅半岛和中美洲地区,玛雅人多神,文明成果包括数学、天文、历法等。

- 希腊文明:强调自由、民主和人的尊严,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思想源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疆域变化与政治制度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三代依次为中国古代发展的阶段,政治制度由封建制向官僚制转变。

- 政治制度类型:夏朝“”,商朝“分封制”,周朝“封建制”。

2.春秋战国争霸-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发展时期,分为东周、西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 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家纷纷涌现。

3.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将中国分为三十六个郡,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

- 汉朝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第三章西方古代文明1.希腊罗马文明- 希腊文明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拥有民主、哲学、科学等重要成就。

- 罗马文明为西方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时期,拥有法律、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2.教的诞生与传播- 教起源于,发源于约旦河东岸巴勒斯坦的拿撒勒小镇,创始人为。

- 在罗马帝国时期,教禁止传播,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后才开始得到传播。

七年级下册历史打印版整理好的七下历史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打印版整理好的七下历史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打印版整理好的七下历史总复习资料七年级历史复习资料(下册)基础知识部分(一)第一单元隋唐部分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灭陈朝,.隋炀帝时,征发百姓,从605年开挖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大运河开挖的目的:巩固隋的统治;作用: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3.在江都被部将杀死,同年,李渊称帝建唐朝。

4.唐太宗名叫李世民,年号贞观。

他在位时,著名的谏臣是魏征。

另还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5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是武则天,她与唐太宗在治国上的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唐玄宗时,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为宰相。

他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农民改造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还有唐三彩最有名。

9、长安城坊、市之分,坊为住宅区,市为商业区。

10.科举制诞生在隋朝,完善在唐朝,废除在清朝。

考试科目以眀经、进士两科最重要。

11、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标志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它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

12、唐太宗时,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时设殿试,创立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13、唐太宗和武则天时,在新疆设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14、藏族的祖先称吐蕃,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其首领松藏干布。

回纥是维吾尔族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16、有海东盛国之称的是粟末靺鞨族,唐玄宗封其首领渤海郡王。

17、彝族白族的祖先是六诏居民。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18物是鉴真,他六次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被日本视19、唐时,印度称为天竺,西游和尚玄奘,写成的见闻《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20.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都长安城是当时最大的城市。

21、隋唐时,发明雕版印刷术。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终极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终极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第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 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的灭亡时间: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4、为什么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

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隋文帝—“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2、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3、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意义:①大大促进我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但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第2 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 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5、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汇总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历史是一门有关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化和演进。

初中历史教育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是学习初中历史的一本教材,本文将对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提供全册默写题汇总附答案,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第一课:文明的产生和发展1. 文明的定义: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较高成就。

2. 文明的四大发源地:亚洲黄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亚洲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亚洲印度河流域。

3. 文明的主要特征: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制度的建立和法律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和记载的发展等。

4.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第二课:中华文明的诞生1. 尧、舜、禹三代的贡献:尧负责治理国家,舜讲学于民,禹治水。

2.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炎帝、黄帝、尧、舜、禹等。

3.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君主统治、封建等级、农耕经济等。

第三课:古代国家的兴亡1. 夏朝的兴亡:夏启、夏桀;夏农耕文化、灌溉水利和夏文字的特点。

2. 商朝的兴亡:商汤、商纣王;商朝牛、羊的标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

3. 战国时期的国家纷争:秦、赵、魏、楚、燕、齐、宋八国;秦国的强大和嬴政的治理。

第四课:海外的文明1. 巴比伦文明:以苏美尔人为主导,以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为核心;闻名于世的巴比伦城和巴比伦斗兽场。

2. 埃及文明:以尼罗河流域为核心,统一国家的兴起和法老的统治;金字塔和壁画艺术的独特风格。

3. 印度文明:以印度河流域为核心,种姓制度和宗教印度教的兴起;吠陀文明和历史悠久的吉萨印度教神庙。

第二单元:政治与社会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五帝时期:尧、舜、禹、大禹、小禹;部落联盟和封建制度的初步形成。

2.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夏朝以世袭制为主,商朝以王权神授制为主,西周以封建制为主;三代家天下、六卿分封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每课)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每课)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1.隋的统一与大运河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统一:589年,隋灭陈朝,结束分裂局面,统一中国。

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②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③倡导节俭。

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

灭亡:618年,隋炀帝(因残暴)时灭亡。

2.走向全盛的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治国措施:①选用良吏,如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

在三省六部中任要职;②轻徭薄赋;③减轻刑法;④重视教育⑤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如用和亲、封赏笼络顺从的少数民族贵族;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统治措施①打击皇室和贵族集团②招揽人才,提拔了姚崇、宋王景等有才干的人;③组织编写农书,指导农业生产;④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⑤减免赋税徭役。

开元盛世:李隆基就是唐玄宗,主要年号“开元”。

统治措施:①任用贤能,起用姚崇、宋王景担任宰相;②发展农业,扩大耕地面积,兴修水利;③整理财政,清野土地户口;④废除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

经过唐玄宗治理,开元年间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主要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2、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3、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产生。

4、科举制度在唐朝时进一步完善,表现为:①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

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②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先参加州府的初试,再参加尚书省的“省试”5、科举制度的影响:①我国选官制度转变为以考试为主;②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③前后沿用了1300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4. 唐朝的民族关系唐与吐蕃:①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关键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关键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关键知识点大全
单元一:大航海时代与地理发现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原因
- 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与达·伽马的航行
- 西班牙的航海事业与哥伦布的航行
- 哥伦布的发现与后果
- 中国古代航海史的探索
单元二:东西方文化交流
- 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 丝绸之路的作用和意义
- 丝绸之路的交通工具和商品
- 丝绸之路的传播和影响
- 丝绸之路的衰落原因
单元三:明清时代的中国
- 明朝的建立与国家状况
-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 明朝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 明朝的对外关系和海外贸易
- 清朝的建立与国家状况
-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 清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化成就
- 清朝的对外关系和海外贸易
单元四:近代中国的变革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 外国侵华的事件和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结果
- 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结果
-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状况
-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单元五:二战与中国解放战争- 二战的起因和参战国家
- 二战的战场和战争结果
- 中国在二战中的地位和贡献
- 中国解放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 中国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和战役
- 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学科的关键知识点大全。

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该单元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提高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类定居的地方之一-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朝代-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有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第二章奴隶社会的伟大发明- 奴隶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种社会形态- 农业生产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经济活动- 商朝人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商朝的商都遗址殷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都城遗址之一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时期- 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到了中原地区-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货币标准,修筑了万里长城第四章风云变幻的两千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漫长的封建王朝- 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 隋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开挖了大运河第五章百家争鸣的时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封建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王朝-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外族王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第六章外患与国土的纷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多次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标志性的事件之一-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七章近代中国的奋起-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社会运动- 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以上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中华书局版】的内容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一、知识要点1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靺鞨(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

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建立金,后迁都燕京,改为中都。

38、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9、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0、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1、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2、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3、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4、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5、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6、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7、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8、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0、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51、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3、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4、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5、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

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6、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7、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8、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9、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60、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61、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62、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是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63、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fU)、蔡襄。

64、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5、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6、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

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7、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8、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9、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70、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71、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

1644年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7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73、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发展台湾的经济。

7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5、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

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

76、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7、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8、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9、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

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80、1771年初英勇的土尔扈特部,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

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81、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

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2、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3、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4、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5、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6、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7、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8、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