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设计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通过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和节日习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析诗词内容。
(2)学会对比分析,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会珍惜亲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古代习俗和节日。
2.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如何将诗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对比分析法:对比古代和现代的节日习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内容1. 诗词原文及翻译。
2. 诗词的背景介绍。
3. 古代重阳节的习俗。
4. 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5. 情感体验与分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2. 介绍诗词背景:简要介绍作者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诗词创作的背景。
3. 解析诗词内容: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七、课堂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对比现代和古代的节日习俗,了解传统文化的发展变化。
2. 相关诗词推荐:推荐其他描写节日和亲情的诗词,让学生课后阅读。
3. 文化传承:讨论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内容,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之情,学会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背诵课文,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静夜思》这首诗,诗人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歌——《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注意把握语气和节奏。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2.在朗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工具书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诗歌中有哪些字词或诗句让你印象深刻?请用波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三)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同学们逐句分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引导同学们理解诗歌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佳节”、“思亲”、“月明”等,引导同学们感受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讲解诗歌的背景,让同学们了解诗人王之涣在写这首诗时的情境。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感受。
2.你认为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在佳节时刻,你是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1.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种思念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2.我们要学会珍惜亲情,关爱家人,让生活充满温暖和幸福。
3.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2.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思念》,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文作者王之涣及其作品背景。
朗读并翻译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何佳节之时会倍思亲。
通过朗读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有过思念亲人的经历,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1.4.2 介绍作者:介绍课文作者王之涣,他的生平和对诗词的贡献。
1.4.3 朗读课文:朗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韵律。
1.4.4 翻译课文:对课文进行翻译,解释其中的难点和意境。
1.4.5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探讨佳节之时为何会倍思亲。
第二章: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解析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如“明月几时有”、“独在异乡为异客”。
解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意义。
通过分析和解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和内涵。
2.4 教学步骤2.4.1 回顾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4.2 分析意象:提问学生对课文中的意象的理解,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2.4.3 解说修辞:解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示例分析。
2.4.4 深入解析: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和内涵,探讨作者的表达意图。
第三章:应用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进行文学创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示例引导法,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难点:(1)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文内容、生字词等。
(2)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学生准备:(1)预习《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了解诗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的含义,提前掌握拼音和用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作品《登鹳雀楼》。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佳节吗?佳节时我们会思念谁?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诗歌品鉴(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文的语言美、情感美。
(2)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知识拓展(1)教师介绍与亲情有关的诗词或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互相交流感受。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思念亲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注意生字词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思念亲人的短文。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共同体会亲情之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时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和家乡的情景。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3.2 教学难点1.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欣赏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道具:相关的图片、卡片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重阳节吗?重阳节有什么习俗?4.2 教学新课1. 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解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意及诗词背景。
(2)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朗读和背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文意及诗词背景。
(2)学会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掌握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诗词中的亲情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诗词全文、生字词、图片、音乐等。
2. 教材:《每逢佳节倍思亲》。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重阳节、家乡、亲人等。
(2)引导学生回忆佳节时的亲情,激发学习兴趣。
(3)简介诗人王维及诗词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朗读感悟(1)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词意境,引导学生体验亲情之情。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词中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欣赏诗词(1)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每逢佳节时的亲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本、译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重阳节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佳节”指的是哪个节日?为什么会在这个节日倍思亲?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模仿教师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5. 背诵巩固:(1)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古诗。
(2)学生自主背诵,相互检查。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重阳节的习俗和意义。
(2)要求学生课后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出示其他描写重阳节的诗词,如《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的重阳席上赋白菊》等,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古诗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古诗了解古代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领悟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3. 引导学生将古诗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全文、诗人简介、重阳节图片等。
2. 准备古诗的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重阳节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听朗读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解析诗句(1)分析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诗中的画面。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过重阳节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思念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想象画面遍插茱萸少一人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三年级上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王维孤独、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小组合作体会王维在重阳节长安大街上热闹场面下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人物的内心体会王维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人思念之情教学难点:借文学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佳节: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课文中心词)思亲:思念亲人(华山以东)2、简介王维(1)文章的主人公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课题就来自这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指名读、齐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在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师范读奠定本诗忧伤的基调。
(2)说说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独异茱萸倍忆山东3、讲解本课的题材:本文的题材比较特殊,文章中包含了一首古诗,这篇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主要围绕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创作的背景及本诗所抒发思念之情来写的。
这篇文章的题材称为“文包诗”。
学习方法:诗歌是文章的浓缩和提炼,在课堂上我们抓住相关语句来理解诗人当时身处环境和的心理来理解古诗,简称为“借文学诗”二、诗文对照,理解古诗(一)细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小节,画出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圈出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2、交流相关语句,体会王维的孤独(1)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年纪很小就离开父母,离开兄弟,离开朋友。
(2)与我们同学相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不觉已经两年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离开家乡的时间很长。
再次与自己比较体会王维的孤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王维的孤独。
3、理解异乡,异客说话练习:长安再繁华,这里没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那么,长安对于王维来说就是“异乡”,王维对于长安来说就是“异客”。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古代的节日习俗,如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和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古代的节日习俗,如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等。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把握。
(2)对古代节日习俗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制作课件或黑板报。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了解重阳节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引导学生思考重阳节与亲情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讨论与思考(1)分组讨论:学生们各自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探讨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中表达的亲情和节日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课堂小结(2)强调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2. 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写一篇关于重阳节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3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优秀3篇)公开课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篇一作者:《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78《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二课时经典设计执教者:智卫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并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2、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直奔中心(2分)1、师:王维是唐代一位大诗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这首诗)。
课文用最脍炙人口的一句作为课题。
2、齐读课题,找出课文围绕课题的哪个词来写的。
(思亲)3、师过渡:为什么王维此时思念起家乡的亲人?他思念的是谁呢?)二、诗文对照,读中解疑(一)细读第一自然段(6分)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读后讨论。
(因为诗人独自一人,少小离家,离家之远—在长安离家之久—已两年,所以思亲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情怎样?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0分)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2、文题对照,从这段话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吗?3、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比一比谁用的好词多。
5、指导感情朗读。
从这段课文中你体会了什么?(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三)、细读第三自然段(12分)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8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反馈: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首先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2、师:这个题目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板书:王维)你们会背吗?指名握学生背诵。
3、这么多同学都会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诗句中的几个生字填出来。
请拿出练习纸来,填空。
九月九日()山东兄弟()在()乡为()客,每逢()节()思亲。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出示正确答案,学生对照纠正4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将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读文悟情。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古诗前两句。
1、学生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从“15岁”、“两年”这两个带有数字的词语中你读出什么了?(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会是什么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他乡做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含义。
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诗歌的鉴赏和解读技巧。
2.2 教学难点:诗句深层含义的理解。
对传统文化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准备3.1 教材准备:准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
王之涣的生平介绍资料。
3.2 教学工具: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佳节”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佳节,为什么人们会在佳节时特别思念亲人。
4.2 新课内容展示:介绍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展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歌文本,让学生朗读并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4.3 诗歌解析: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句背后的情感和思想。
4.4 诗歌鉴赏:运用诗歌分析和解读技巧,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对“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理解和感悟。
强调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情。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文章。
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佳节,并记录下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六、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氛围。
探讨“佳节”在唐代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6.2 比较学习:选取其他描写节日的诗歌,如《春节·春节的早晨》、《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等,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不同诗人对节日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的异同。
七、实践环节7.1 诗歌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节日的诗歌。
《每逢佳节倍速思亲》语文教学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了解重阳节的习俗和背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运用古诗中的表达方式,体会亲情的珍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文本、翻译和图片等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引导学生了解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2)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和家人一起度过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4.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在和亲人共度佳节时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感内涵和传统文化价值。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以“佳节倍思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节日的古诗,如《清明》、《端午即景》等,进行比较学习,分析不同诗人对节日的不同表达方式。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够领会诗句的意境,了解诗句背后的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
(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亲情、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与背诵。
(2)诗句背后文化内涵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1)诗句意境的领会。
(2)作者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义。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理解字面意义。
(2)学生合作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3.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亲情的感悟和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友情,培养感恩之心。
3.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课后作业(1)背诵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于“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5.2 学生对于诗句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程度。
5.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1)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王维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中的亲情。
6.2 互动教学:(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的思考。
6.3 小组合作:(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句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1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你都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吗?生:春节、端午、中秋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我们把一些让人高兴的节日称作(板书:佳节)师:看到佳节这个词,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生:高兴,开心师:为什么呢?生:能收到压岁钱,有好玩的好吃的,全家能团聚在一起师:是呀!好的节日总是让人很开心的,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课题。
师:这句诗在哪见过吗?生: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一句诗。
师:课前预习的真充分。
(出示古诗)谁来读?你们知道吗?这首诗的背后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在读故事之前,老师想要分享你们的预习成果,可以吗?二、预习分享1、我会读词语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2、我会读课文师:你们的课文读得真是又准又流利啊,课文也能读得这么好吗?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有几小节?我找四个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他人认真听,会听也是一种好习惯。
(相机指示)师:读完了全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全文的内容。
生:诗人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诗人王维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呢?他又是怎样每逢佳节倍思亲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进王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人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呢?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生读课文师:你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准了。
(出示第2、3小节)师:谁能说说重阳节有什么习俗呢?生:重阳节要登高远望、头插茱萸。
师:对呀,登高远望,头插茱萸,这就是重阳节的习俗,就像我们春节要吃年夜饭,要拜年一样。
看,(出示图片)这就是茱萸,一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认为重阳节戴上它可以驱邪避灾,代表人们一种美好的心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miss your parents every holiday"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兴高采烈"造句。
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词卡、小黑板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⒈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⒉解释题意。
⑴"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里的诗句,意思是每逢美好的节日就会更加思念亲人
⑵介绍王维。
王维,今山西人,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
三、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课文。
读通顺语句,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写会读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
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
⒉检查自学情况。
⒊各人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读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二、学习课文。
⒈指名读课文。
⒉分自然段读。
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
⑶小结:这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讲的是唐朝诗人15岁离家,到京城已有两年。
⑷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请读
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第一到第三句说了什么?
理解"扶老携幼"的意思。
⑶从那儿可以看出,重阳节是个佳节?
⑷在这家家户户兴高采烈欢度佳节时,诗人王维有什么感受,看第4句是怎么说的?
⑸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人。
点明了题意。
⑹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王维主要思念哪些亲人?具体想了?请读:
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和第二句说了什么?
⑶第三句到第五句说了什么?
理解"天各一方"。
这三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事王维思念兄弟的具体内容。
⑸齐读第3自然段。
过渡:王维是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请读
第四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理解"思绪万千" 这一句和上面的哪个自然段有密切的联系?
⑶下面的两句话说了什么?
⑷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⑸看图,佳深理解全诗的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⑹理解诗句的意思。
⑺小结: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⑻齐读第4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⒈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唐代诗人王维年轻时客居京城长安,在重阳节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家乡亲人的无限深情。
二、指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意思。
三、朗读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⒈这篇课文里你觉得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诗人王维思念兄弟的深情?
⒉第三自然段第一话读时应带平缓语气,第二句读时带欢乐的语气,下面三句要带深沉的语气,读到两个省略号时,停顿要长,表达深思而不平静的心态。
⒊指名朗读。
四、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⒈放录音欣赏。
⒉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背诵。
⒋小组背诵。
⒌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⒍同座二人互背。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2、用"兴高采烈"造句。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