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工之侨献琴》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工之侨献琴》全文详细翻译
工之侨献琴
作者:刘基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
【中考文言文《工之侨献琴》全文详细翻译】。
工之侨献琴寓言故事
工之侨献琴寓言故事
工之侨献琴寓言故事
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用它做了一张琴,弹了弹,金声玉振,别提多好听了。
他非常高兴,认为天下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琴了。
一天,他拿去献给主管礼乐的官府,述说这张琴音质如何好。
官府召集全国著名的琴师来鉴定。
琴师们并不弹拨,只看了看外表便说这张琴年头浅,不值钱。
官府便把琴还给工之侨。
回家的路上,工之侨心里好不是滋味:琴是弹的,而不是摆着看的,不从琴的质地上判别,而单从年头深浅来评定优劣,这岂不是舍本逐末?回到家里,他便找漆工商量,请漆工在琴上伪造出断纹来;又请雕工在琴上刻上古代文字;然后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土中。
一年之后,工之侨把琴挖出来,见上面沾了一层土,甚至琴尾都有些朽栏了。
他不加修饰,原封不动地抱到市场去卖。
有个贵人看到这张琴,象发现了什么宝物一样,立刻出100金买了去。
贵人用黄绞把琴包裹裹起来,拿去献给朝廷。
朝廷赐给乐官和国中一流琴师传观。
大家用黄绞包皮托着。
啧啧称赞:
“我活了六七十年,过眼的琴少说也有几千张了,但从没见过这样古色古香的琴,真是稀世之珍呢!”乐官摇头晃脑地说。
“看这漆纹,瞧这款式,少说也有几百年了!”一个琴师将着胡须说。
“不止,不止,”另一个琴师说:“说不定是当年春秋时,伯牙使的`那张琴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离奇。
乐官和琴师的评价,很快传到工之侨的耳朵里。
他长叹一声说:“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琴这样吗?其它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六年级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公》)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是知也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⑤死而后已
⑥其恕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 从《论语》十则中选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1) 答案:通悦,愉快 传:传授 这 指的是宽广、坚忍的品质、态度,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停止 那
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解析:考查了思维拓展。不自相矛盾,言之成理即可,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
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 量。
(4) 答案: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解析: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根据故事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旨在通过楚人的自相矛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 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1) 答案:心志,情志 像大山一样高峻
解析:略 (2) 答案:A
F C B E D 解析:略 (3) 答案:A C 解析:略 (4) 答案:伯牙将自己的情操和志向融入琴声,钟子期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能真 正懂得琴声表现出的情怀,钟子期知其“音”,更知其“志”,这就是“知音”;后世人们把真正了解 自己的人叫作“知音”,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解析:略
•
巍巍乎若太山 空类2
••
(2)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只写字母序号。 A伯牙 B巍巍乎若太山 C善哉乎鼓琴 D破琴绝弦 E汤汤乎若流水F钟子期 文中的 空类2 与 空类2 互为知音,钟子期赞叹伯牙高超的琴技曰 空类2 ,伯牙鼓琴志在太 山,锺子期曰: 空类2 ;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曰: 空类2 。锺子期死,伯牙 空类2 。 (3) 下面哪些诗句表现了“知音”可贵( ) A.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C. 流水高山心自知。 (4) 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资料,说说什么是“知音”?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古诗文(36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 默写(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4)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时,小明被抗日军民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二)(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2. 【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2)使国工视之()4.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5. 【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工之侨献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①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专窾②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③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日:“希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日:“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
(刘基《诚意伯文集·郁离子》)
注:①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②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③期(jī)年:满一年。
1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斫.而为琴斫:砍削
B.使.国工视之使:让:派
C.抱以适.市适:到……去
D.易.之以百金易:容易
11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弦而鼓.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B.工之侨闻.之求闻.之若此
C.匣而.埋诸土家无井而.出溉汲
D.自以为
..天下之美也可以为
..师矣
115.请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村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又谋诸篆工,作吉簌焉
(2)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16.《工之侨献琴》的寓意是什么?
【答案】
113. D
114. A
115.(1)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
(2)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
116.符合题意即可。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工之侨献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工之侨献琴工之侨①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④之,金声而玉应⑤。
自以为天下之美⑥也,献之太常⑦。
使⑧国工⑨视之,曰:“弗⑩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字词注释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ó):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
匣,装在匣子里。
而,递进连词,并且。
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25.独:只。
26.莫:没有什么。
27.然:如此。
28.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29.其:代词,代指工之侨30..珍:珍宝。
31.鼓:演奏。
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工之侨献琴(精选13篇)
工之侨献琴(精选13篇)工之侨献琴篇1教学建议一、主旨分析工之侨为献琴之事而慨叹,是因为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宫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
而对所谓的“古”,又是真假莫辨,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就叫做“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
但工之侨的眼光并不停留在这件事上,他从这里还看到了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不重实质而只重表面,因而真假不辨、优劣不分。
因此他慨叹道:“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这一慨叹,其实正是作者对这件事的结论。
二、第一次献琴分析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
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作者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
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
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三、第二次献琴分析工之侨第二次献琴,因为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
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
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精心。
献琴的方法也很巧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四、简洁的语言这篇寓言情节生动,人物也有好几个,但全文仅一百二十字,这跟作者语言的高度简洁是分不开时。
例如写琴的音质优美,仅用“金声而玉应”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后一概不提。
五、词语小结1.词性活用弦:名词用为动词,装上琴弦。
鼓:名词用为动词,弹。
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2.“而”字用法金声而玉应表并列并且、而且。
斫而为琴表承接不译。
工之侨献琴原文-翻译及赏析
工之侨献琴原文|翻译及赏析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
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注释1.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2.良桐:上等桐木,即梧桐,青桐,木质理疏而坚,是制作古琴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3.斫(zhu ):砍削。
4.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鼓琴,指弹奏古琴。
5.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6.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
美:美琴,形容词作名词用。
7.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8.使:让。
9.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10.弗:不。
11.谋:谋划。
12.诸:兼词,之于。
13.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14.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
15.匣而埋诸土:(把它)装在匣子里并埋在泥土中。
匣,装在匣子里。
而,递进连词,并且。
诸,兼语词,之于。
16.期(ji第一声)年:第二年;满一年。
17.适:到去。
18.贵人:大官。
19.易:换,交易。
20.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21.传视:大家传递看着。
22.希:同稀,稀世:世上少有。
23.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24.岂:难道。
小学语文现代阅读练习:工之侨献琴.doc
2019小学语文现代阅读练习:工之侨献琴北宋时扬州的“州城”,只略向南稍加扩展,而蜀岗上的“子城”已成为废墟。
南宋期间,扬州成了江淮地区抗金、抗元的主要战地之一。
朝廷命扬州知州吕颐浩在“州城”的基础上修建“宋大城”。
西城墙南起砚池经保障河北至长春桥,全长2860米;北城墙在漕河南,西起长春桥,东至高桥以西,全长2100米;东城墙在古运河西岸,北起高桥,南接康山街,全长2950米;城南墙沿用唐“罗城”南城,沿古运河北岸,全长2200米。
这座宋大城全部用大砖砌造。
数十年后,为适应军事需要,又在原蜀岗“子城”的废墟上修筑土城“堡寨城”,也称“堡城”。
它的西、南、北城垣大部沿用原“子城”的城垣加以修筑,只另筑了东墙。
这座城的周长约5000米,面积1.6平方公里。
堡城与“宋大城”相对,其间相隔约一公里,又筑“夹城”以通往来。
所以这时扬州一地有三城,即“宋大城”、“堡城”和“夹城”,总称“宋三城”。
又因三城形似蜂腰,所以又名“蜂腰城”。
宝祐年间堡城重建,因此堡城改名为“宝祐城”。
扬州出土的宋城遗址城砖中,有不少印有“大使府造”的字样,还有不少城砖印有韩世忠抗金部队的番号和后来抗元部队的番号,这正反映了南宋时建城的军事目的。
1.“宋三城”的布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介绍“宋大城”时是按__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的。
2.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用划线处文中加粗的“这”所指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本段说明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在原蜀岗“子城”废墟上修筑的“堡城”和“宋大城”一样,全部用大砖砌造。
B.“堡城”城墙是在原“子城”四周的城垣上修筑起来的。
C.“宋大城”和“宝祐城”是应军事的需要——抗金、抗元而修筑的。
参考答案:1.“形似蜂腰”方位2.列数字打比方3.“扬州出土的宋城遗址城砖中,……抗元部队的番号”4.C。
工之侨献琴阅读答案古诗总结计划大全
工之侨献琴阅读答案_古诗大全
文言文《工之侨献琴》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以下: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认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
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
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唯一琴哉?莫否则矣 ! ”遂去 ,入于宕冥之山 ,不知其所终。
【译文】
工之侨获得一棵优秀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
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仿佛金属与玉石互相应和。
他自己
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
的乐官让国内最出名的乐师观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
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议,在琴身漆上残断不
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议,在琴上雕琢古代文字;把它装了
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市集上。
有个大
官经过市集看到了琴,就用好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
上。
乐官传达着赏析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罕有的瑰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类状况,叹息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莫非只是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这样啊。
”。
《工之侨献琴》阅读题参考答案(通用6篇)
《工之侨献琴》阅读题参考答案(通用6篇)《工之侨献琴》阅读题参考答案篇1工之侨献琴刘基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 ) ②作断纹焉( )③易之以百金( ) ④莫不然矣( )15、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 ) ②还之 ( )③易之以百金( ) ④工之侨闻之( )16、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1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工之侨献琴》阅读题参考答案篇2答案:14、①弹②花纹③交换、买④这样15、①琴②工之侨③琴④这件事16、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17、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风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路。
《工之侨献琴》阅读题参考答案篇3[教学目的]德育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得有真才实学。
能力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体会本文简洁的语言特点;训练复述与翻译。
知识点:掌握“期”“美”“斫”“适”等词的意义和“而”字的用法。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体会本文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而”字的用法。
[教法设计]采用“阅读——讨论——拓展”式的教学方式。
首先要让学生在认真读注释的基础上自己疏通文章,然后对课文进行复述。
复述之后引导学生提炼观点,先弄清作者本意,再进行发挥。
最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当堂把读后感说(写)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先讲个故事。
有个同学到古董市场上卖花瓶,他只卖二百块钱一个,可是卖了一个星期,一个也没有卖出去,后来他灵机一动,去到丝绸店里买了一幅上好的丝绸,又买了几个几百块钱一个的红木的盒子,然后,他整天就坐在市场里擦,也不理会别人,别人要看一下,他都装出一幅很不舍得的样子,别人问价钱,他就一口价,五千,别人要还价,他理都不理,不到一个星期,他带来的几个花瓶全卖了出去。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2023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默写(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2)_____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4)参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时,小明被抗日军民不畏生死、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所感动,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
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选自《郁离子》,有删改)【注释】①斫:欧断。
①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
①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
①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
①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
2.【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5.【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工之侨献琴 阅读答案附翻译
工之侨献琴阅读答案附翻译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15、下面句中的之指代什么。
①弦而鼓之()②还之()③易之以百金()④工之侨闻之()16、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①弹②纹③交换、买④这样15、①琴②工之侨③琴④这件事16、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17、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者崇古非今的不良气,寄喻了盲目守旧,势必摧残人才、阻碍改革的道路。
翻译有一个名字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一百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世上的事情没有不是这样的。
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16 工之侨献琴
〖美文赏读〗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
”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文章翻译〗有一个叫工之侨的人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他自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呈现给太常寺(的主管人);(主管人)让优秀的乐师来看,乐师说:“(这个琴)不是古琴。
”于是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画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的款式;把它装在匣子里埋在泥土中。
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达官贵人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两黄金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品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把琴吗?没有什么不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同灭亡了啊!”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作者介绍〗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郁离子》,刘基写作《郁离子》时,是他47~50岁,一生中最鼎盛之际,此前的半生他郁郁不得志,不能施展抱负,后来被夺去兵权,遂弃官归隐家乡青田山中,发愤而著《郁离子》。
【寓言故事】工之侨献琴
【寓言故事】工之侨献琴从前有一只工之侨,它是一只勤劳的小猫,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小山村里。
工之侨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古琴音乐。
它常常在小村子里四处寻找能弹奏古琴的人,然后静静地坐在他们的旁边,聆听着美妙的音乐。
有一天,工之侨听说了一个马上要举办古琴大赛的消息。
这个消息让它兴奋异常,因为它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在大赛上展示自己的琴艺。
于是,工之侨开始努力学习古琴,希望能够在大赛上获得好成绩。
工之侨并不知道自己并没有一把真正的古琴,它只是在旧货市场上找了一把看起来像古琴的木制器具,然后在家里用自己的爪子尽力地练习着弹奏。
它认为只要自己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一定能在大赛上获得好成绩。
大赛的日子终于到了,工之侨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比赛现场。
在那里,它看到了来自各个地方的猫咪们都拿着锃亮的古琴,准备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琴艺。
工之侨感到有些沮丧,因为它的木制琴看起来十分古旧,和其他猫咪们的琴相比简直太不起眼了。
比赛开始了,一只只猫咪们纷纷上台,弹奏出美妙动听的古琴曲。
观众们都为他们的表演鼓掌,而工之侨则在一旁默默地观看着,心里充满了无奈和遗憾。
终于轮到了工之侨上台表演,它走上舞台,紧紧地握着自己的木制琴,然后开始弹奏起来。
木制琴的音色十分沉闷,传出来的声音也十分单调,与其他猫咪们的表演相比简直是相形见绌。
观众们开始嘲笑工之侨,有的甚至不耐烦地离开了现场。
工之侨感到十分沮丧,它原本以为自己的努力会得到认可,却没有想到会遭到如此的冷待。
就在工之侨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在场下响起:“等一下!”观众们纷纷转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位老猫从人群中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把华丽的古琴。
“这是我的琴,你用着它来弹吧。
”老猫把琴递给了工之侨。
工之侨接过琴,感到万分意外,它不知道老猫为什么要借给自己这把华丽的古琴,但还是感到十分感激。
它紧紧握住琴弦,开始弹奏起来。
这时,观众们的目光又聚集到了工之侨的身上。
这一次,他们没有再嘲笑,而是被工之侨的琴音所吸引。
七年级语文下册《8.124工之侨献琴》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8.124工之侨献琴》练习题【课内四基达标】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斫.( ) 篆.工( ) 古( ) 乐.官( )期.年( ) 匣.( ) 良桐.( ) 工之侨.(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焉为..天下之美.也3.弦.而鼓.之诸.漆工5.匣.而埋诸土6.期.年出之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2.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3.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能力素质提高】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有亡钅夫,疑其邻之子。
视其行步,窃钅夫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钅夫也;作动态度,无为而不窃钅夫也也。
俄而掘其谷而得钅夫。
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作动态度,无似窃钅夫也者。
1.解释加点字。
①视其行步..态度..②作动③他日..复见④邻人之子.2.翻译语句。
①人有亡钅夫者:②疑其邻之子:③无为而不窃钅夫也:④掘其谷而得其钅夫:请写出这篇寓言的寓意:。
二、下面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衔肉的狗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条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
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
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水冲走了。
这故事适用于贪心的人。
钱钟书先生看了这则寓言后评道:据说每个人需要一面镜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不过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镜子;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譬如这只衔肉的狗,照镜以后,反害他大叫大闹,空把自己的影子,当作攻击狂吠的对象。
可见有些东西最好不要对镜自照。
你能仔细阅读下面这则寓言后,象钱先生那样认真思考并发掘出新意来,并写下自己的解说吗?老鼠和黄鼠狼老鼠同黄鼠狼作战,总是吃败仗。
老鼠聚到一处议论,认为他们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将领,于是举手表决,选出几只老鼠担任将领。
这些将领想要显得与众不同,便做了一些角给自己绑上。
战事再起,结果老鼠又败下阵来。
别的老鼠逃到洞口,都很容易地钻进去了,只有那些将领,因为有角,进不去,全都被黄鼠狼捉住吃掉了。
工之侨献琴(精选13篇)
工之侨献琴(精选13篇)工之侨献琴篇1教学建议一、主旨分析工之侨为献琴之事而慨叹,是由于这两次献琴的不同结果表明:太常、国工、贵人、乐宫这般人并不看重琴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得它的好坏,而只看它古不古:“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
而对所谓的“古”,又是真假莫辨,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就叫做“古”,真是盲目到了极点。
但工之侨的眼光并不停留在这件事上,他从这里还发现了一种带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往往不重实质而只重表面,因而真假不辨、优劣不分。
因此他慨叹道:“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这一慨叹,其实正是对这件事的结论。
二、第一次献琴分析工之侨第一次献琴,琴虽好却遭到贬抑,被退了回来。
琴,不仅是“良桐”所制,而且“金声而玉应”,材质、音质俱佳,因此制对它的评价是“天下之美”。
虽然如此,这架琴经过太常寺主管人的手,又经优秀乐师们的鉴定,终被退回,而理由只有“弗古”二字。
这样的理由是很可笑的。
三、其次次献琴分析工之侨其次次献琴,由于琴经过伪装,又是由贵人献上,竟得到极高的评价。
文章比较具体地叙述工之侨伪装古琴的经过:先请漆工绘制“断纹”,再请刻字工匠刻上“古窾”,然后装在匣子里埋在地下,过了一年才拿出来。
这说明工之侨把这件事做得很细心。
献琴的方法也很奇妙,他不直接去献,而“抱以适市”,让别人重价买了去献,结果真的得到了极高的评价,成了“希世之珍”。
四、简洁的语言这篇寓言情节生动,人物也有好几个,但全文仅一百二十字,这跟语言的高度简洁是分不开时。
例如写琴的音质美丽,仅用“金声而玉应”五字,既概括又形象;写国工和乐宫对琴的评价,只用“弗古”和“希世之珍也”两个短句来表现他们的无知,其余与故事主旨无关的后一概不提。
五、词语小结1.词性活用弦:名词用为动词,装上琴弦。
鼓:名词用为动词,弹。
匣:名词用为动词,装在匣子里。
2.“而”字用法金声而玉应表并列并且、而且。
斫而为琴表承接不译。
《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
《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工之侨献琴》原文及译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注释】工之侨:名字叫做侨的技艺工人。
是虚构的人物斫(zhuó):砍削使:让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鼓,打鼓;这里指弹奏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贵人:大官稀世:世上少有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匣:装在匣子里谋:谋划莫:没有什么期(ji)年:第二年易:换,交易诸:兼词,之于传视:大家传地看着天下之美:天下最美的(琴)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独:只图:打算,计谋美:好适:到……去弗:不莫不然矣:然:如此【译文】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
第二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工之侨献琴》作业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②作断纹.焉()③易.之以百金()④莫不然.矣()2. 完成表格结论: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
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弦.而鼓之(装上琴弦,弹奏)②作断纹.焉(花纹)③易.之以百金(交换,买)④莫不然.矣(这样)2. 完成表格结论:乐官、国工判断琴的好坏不重内在,只重外表。
3.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可悲啊,这个世道!难道只是一张琴的遭遇如此吗?没有一件不是这样的!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寓意: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
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当朝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
工之侨①献琴
工之侨①献琴工之侨得良桐②焉,斫③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④。
使国工⑤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⑥,作古窾⑦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⑧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⑨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注释】①工之侨:名字叫侨的技艺工人。
②良桐:上等桐木,即泡桐,木质疏松,轻而不曲,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③斫:砍削。
④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⑤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⑥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⑦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
⑧期年:第二年。
⑨易:换,交易。
【参考译文】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砍来做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像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
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这琴)不古老。
”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
把它装进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
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解析】【感悟】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而不应只从外表来下结论。
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
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之侨献琴》阅读练习及答案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②(同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祭祀需使用乐器。
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
作断纹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②工之侨以归()
抱以适市()
赐之以百金()
不以物喜()
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
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1.①语气词,不译;于之;怎么;的样子②把;而;用;因为
2.被认为是'弗古';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色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
'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
3.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
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
4.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
译文附录:
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
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
说'不古',就还给了他。
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
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
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
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
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
'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