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腐烂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树腐烂病

Apple Canker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臭皮病、烂皮病、串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产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成龄结果树上,重病果园常常是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因病毁园现象时有发生。

症状

主要危害主干、主枝和较大的侧枝及辅养枝,致使皮层腐烂,有时也可侵害靠近皮层的木质部。苹果腐烂病的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类,以溃疡型为主。

溃疡型: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表面红褐色、水浸状、略隆起,后皮层

腐烂,常溢出黄褐色汁液。病组织松软,湿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部失水干缩下陷呈黑褐色,边缘开裂,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在雨后和潮湿情况下,小黑点可溢出橘黄色卷须状孢子角。如果病斑绕枝干一周,则引起枝干枯死。

此病有潜伏侵染现象,早期病变多在皮层内隐蔽产生,外表无明显症状不易识别,若掀开表皮或刮去粗皮,可见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褐色湿润斑点或黄褐色干斑。只有在条件适宜时,内部病变才得以向外进一步扩展使外部呈现症状。在条件不适宜情况下,病斑停止扩展,病菌只能潜伏生存在皮层内,而外部无任何症状表现。

枝枯型:枝枯型症状多发生在2~4年生的小枝及剪口、果台、干枯桩和果柄等部位。病

斑红褐色或暗褐色,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病部扩展迅速全枝很快失水干枯死亡。后期病部表面也产生许多小黑点,遇湿溢出橘黄色孢子角。枝枯型症状在弱树上尤为明显,也可导致枝条死亡。

苹果腐烂病菌也能侵害果实,在果实上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与红褐色相间的轮纹病斑。病斑边缘清晰,病组织软腐状,有酒糟味。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略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遇湿涌出橘黄色孢子角。

病原

学名:有性态为苹果黑腐皮壳V 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为子囊菌亚门;无性态为

壳囊孢Cytospora sp.。

病原形态:病部表面的小黑点为子座。子座分内子座和外子座。外子座内含有一个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扁瓶形,直径为480~1600μm ,高400~960μm ,成熟时其内分成多个腔室,各腔室相互串通,有一共同孔口伸出病皮外。腔室内壁密生分生孢子梗,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分枝或不分枝,长10.5~20.5μm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香蕉形或腊肠形,两端圆,微弯曲,内含油滴,大小为3.6~6.0μm ×0.8~1.7μm 。分生孢子成熟时与胶状物质混在一起,遇高湿胶状物吸水膨胀,连同分生孢子自孔口溢出形成橘黄色卷须状孢子角。

秋季在外子座下面或旁边形成内子座,在病斑上表现为大型点状物,内含3~14个子囊壳。春季形成的病斑,6月份开始形成子囊壳,到9月份逐渐成熟。子囊壳球形或拟烧瓶形,直径为341~540μm ,具长颈,颈长264~550μm ,顶有孔口,孔口部黑色,以分生孢子器的开口部为中心轮生。子囊壳内壁着生子囊层。子囊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一端较宽,顶端钝圆或较平,大小为21.0~30.0μm ×7.0~10.5μm ,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排列成两行或无规则排列,无色,单胞,腊肠形或香蕉形,比分生孢子稍大,大小为7.5~10.0μm ×1.5~10μm 。遇湿子囊孢子与胶体物质从孔口涌出,呈橘黄色卷须状孢子角。一个小黑点上涌出多条孢子角,与外子座只出现一条孢子角有明显区别。

病原生物学: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8℃,最适为28~29℃。分生孢子器形成最适温度为20~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3℃左右,但在10℃左右时也能萌发。分生孢子在清水中不发芽,其萌发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而这些营养物质广泛存在于树皮、木质部、叶片和果汁中。子囊孢子在清水中可以萌发,但其后菌丝的生长发育则必须有营养物质的供给,所需营养物质与分生孢子萌发生长要求的相同。

病害循环

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病斑中的病菌可存活4年左右,同一块病斑释放孢子的能力可持续一年半之久。

传播和侵染:翌春,在雨后或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便可排放出大量孢子。由于孢子常与胶质物一起形成孢子角,所以必须先通过雨水冲溅分散而后随风雨进行大范围传播扩散。另外,孢子也可黏附在昆虫体表,随昆虫活动迁飞而带菌传病。

图8-1 苹果树腐烂病菌

左:1.着生于子座组织内的子囊壳 2子囊 3.子囊孢子 右:1.子座剖面示子囊壳 2.子囊壳和子囊孢子

苹果腐烂病菌寄生性比较弱,一般只能从伤口侵入已经死亡的皮层组织,但也能从叶痕、果柄痕和皮孔侵入。侵入伤口包括冻伤、修剪伤、机械伤和日灼等,其中以冻伤最有利于病菌侵入,带有死树皮的伤口最易被侵染。

潜伏侵染:苹果腐烂病菌具有潜伏特性。苹果树体普遍带有腐烂病菌,除病树、病斑带

菌外,外表无症状的树皮,甚至无病果园的苹果树枝条都有腐烂病菌存在。菌丝可以在树体内长期生存而不致病,分生孢子可以在树体上长期存活而不发芽。病菌侵入后,首先在侵入点潜伏生存,如果树势健壮,抗病力强时,病原菌就不能进一步扩展致病,而长期潜伏。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降低时,潜伏菌丝才得以进一步扩展致病。病菌在扩展时,首先产生有毒物质杀死侵入点周围的活细胞,而后才能向四周扩展,致使树皮坏死腐烂。

局部增温现象:在较粗大的枝干上,腐烂病斑多数出现在向阳面。这是由于枝干局部增

温所致。在晴天中午,枝干向阳面的温度T=7.70+1.93t(气温),在气温为0℃时,向阳面树皮温度可达7.7℃,已超过菌丝生长的温度低限;在气温为10.0℃时,树皮温度可达27.0℃,达到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同时由于局部增温,树皮呼吸强度大大增加,消耗树体营养,使之营养状况更加恶化,抗病能力大大降低,有利于病菌扩展病斑扩大。

落皮层:病菌除了容易在冻伤等伤口处已死亡的组织中生存扩展外,还可大量的在落皮

层中生存扩展。所谓“落皮层”是指树体表面翘起的、鳞片状的、容易脱落的褐色坏死皮层组织。落皮层一般在6月上中旬开始形成,7月上旬逐渐变色死亡。由于落皮层组织处于死亡状态,并含有较多较丰富的水分和养分,为腐烂病菌生存扩展提供了良好的基质。落皮层是腐烂病菌潜伏生存的重要场所,是枝干腐烂病发生的主要菌源地。

发病高峰:我国北方苹果产区,腐烂病一般一年有两次高峰,即春季发病高峰和秋季发

病高峰。春季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3~4月份。此时树体经过越冬消耗,树干营养水平降低;再加萌芽、展叶、开花,枝干营养大量向芽转移,营养状况更加恶化,导致树体抗病能力急剧降低。随气温上升,病斑扩展加快,新病斑数量增多,外观症状明显,病组织软腐状,酒糟味浓烈,对树体危害加重。据调查,3~4月出现的新病斑数量和同一病斑的扩展量均可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表现明显的发病高峰。5~6月,绿叶满树,光合作用增强,营养向枝干回流补充,使枝干营养水平处于全年的高峰期,枝干的抗扩展能力也处于全年最强的时期,此时病斑停止扩展,并干缩凹陷,呈现一个相对静止期。7~9月,花芽分化,果实加速生长,枝干营养水平及抗病能力又一次降低,新病斑又开始少量出现,旧病斑又有一次扩展,形成一个秋季高峰。但与春季高峰相比,新病斑出现数量及旧病斑扩展量仅占全年总量的20%左右,显著较差。10月以后气温降低,营养回流,枝干抗病能力较强,又进入一个相对静止期。但是,落皮层上的病菌穿透周皮侵入健康皮层组织,在皮下形成多个坏死点,同时表层坏死组织内的腐烂病菌也向健康皮层缓慢扩展,为第二年春季高峰的出现积累病菌。

发病条件

此病发生轻重与多项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树势强弱;同时,果园的病菌数量,树上伤口的多少与状态,当地土层的冻溶规律,当年的气候等也有密切关系。

树势:腐烂病是一种典型的潜伏侵染病害。树势强壮时,抗侵入及抗扩展能力强,病菌

处于潜伏状态,虽然树体带菌但很少发病;树势衰弱时,抗扩展能力急剧降低,潜伏病菌迅速扩展蔓延,导致该病严重发生。幼龄树壮,发病轻;老龄树相对较弱,发病重。小年树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