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故事集锦
元素的故事好词好句

元素的故事好词好句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元素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的故事承载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发展的脉络。
通过了解元素的故事,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它们的特性和应用,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创造力。
元素的故事1. 氢(Hydrogen)•发现者: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故事: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早在1766年,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了氢气,他将金属用酸溶解,并通过电解水制备了氢气。
氢气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如火箭燃料和氢能源技术。
2. 金(Gold)•故事:金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金属,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埃及人、印加人和中国人都崇尚金子,将其视为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金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被用作货币的物品之一,它的稀缺性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储备货币的最佳选择。
3. 铁(Iron)•故事:铁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金属之一。
早在公元前15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铁矿石熔炼铁。
铁的出现使人类工具和武器的制作得以革新,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铁还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建筑、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4. 氧(Oxygen)•故事:氧是地球上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也是地球大气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氧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72年,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尔也木发现了氧气。
氧气的发现不仅推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也为人类医疗和工业领域带来了重要突破。
元素的应用1. 化学应用•氢:在食品加工、医学和化学工业中用作还原剂和气体燃料。
•金:用于珠宝、金融、电子工业和药物制造。
•铁:在建筑、制造、交通和电力行业中广泛应用。
•氧:用于医疗、制造和燃烧等领域。
2. 生物学应用•氢:在生命起源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金:应用于医疗、药物传递和癌症治疗等领域。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与氧的运输有关。
•氧:是细胞呼吸和能量生成的关键。
3. 环境应用•氢:作为清洁能源替代石油和煤炭。
化学元素的趣味故事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

化学元素的趣味故事了解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化学元素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反应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在背后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现象,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氢氧化钠的“俏皮”行为在化学实验室里,氢氧化钠(NaOH)是一个常见而又有趣的化学物质。
当溶解氢氧化钠在水中时,它具有一种“俏皮”的行为:它会将水分子中的氢离子(H+)和氧离子(OH-)离开,然后与水分子重新结合形成氢氧化钠溶液。
这种行为被称为“解离”,它使得氢氧化钠的溶液呈碱性。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氧根离子(OH-),而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具有碱性。
所以当我们用氢氧化钠来中和酸性物质时,它能够中和掉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从而减轻酸性的刺激。
2. 氢和氧的爱情故事:水水是生命的基础,它是氢和氧这两个元素的结合物。
氢氧化钠中的氢离子和氧离子在水中重新结合,形成了水分子(H2O)。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化学反应,因为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了水的性质,还表达了氢和氧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了共价键。
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共享电子使得水分子呈现出许多特殊的性质,例如高的沸点、冰的浮力等。
这个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反应,让我们更加了解水的奇妙之处。
3. 碳的变形:石墨和金刚石碳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元素,它有多种形态存在。
其中,石墨和金刚石是最为人熟知的两种形态。
石墨是由许多层状的碳原子组成的,每一层之间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润滑性,所以它被广泛应用在铅笔芯和润滑剂等方面。
金刚石则是碳原子通过强的共价键形成的晶体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是目前已知的最硬的物质之一。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例如用于切割工具和磨料。
这种碳的变形故事告诉我们元素的结构和组成可以决定它们的性质,也反映了碳这个元素的多样性。
4. 变幻莫测的氧气氧气是我们呼吸过程中所需要的气体,但它也是一个相当有趣的元素。
(完整word版)化学趣味小故事

化学趣味小故事化学趣味小故事1、神秘的鬼火:夏天的夜晚,在墓地常会出现一种青绿色火焰,一闪一闪,忽隐忽现,十分诡异.很多人遇到这些都会毛骨悚然,赶紧逃跑。
谁知,那火还会跟着人,你跑它也跑,古人认为是鬼魂在作呈悻就把这种神秘的火焰叫做“鬼火”,那么“鬼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人与动物身体中有很多磷,死后尸体腐烂生成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遇到空气后会自我燃烧起来,但这种火非常小,发出的是一种青绿色的冷光,只有火焰,没有热量。
夏天的温度高,易达到磷化氢气体的着火点尔出现“鬼火”,又由于燃烧的磷化氢随风飘动,所以,所见的“鬼火”还会跟人走动。
这就是旷野的“鬼火”.2、绿色的天空:蓝天白云一直是我们大脑里的美丽景象,可有一幅画却把天空“画”成了绿色。
是我们见识太少,还是画家别出心裁?其实,当时画家们绘画所使用的蓝色颜料,是一种叫“铜蓝"的矿石,可是时间长了,它发生了化学反应,就变成绿色的了。
铜蓝是铜矿石矿物,因呈靛蓝色尔得名,它的化学成分是硫化铜,可以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铜.3、啤酒喷泉: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经常喝啤酒解渴,打开啤酒瓶盖时经常看到啤酒向外喷沫,有时还像喷泉一样喷出来,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每升啤酒中都含有5克左右的二(ke zuo you de er)氧化碳。
在制造啤酒时,通过一定压力把它灌进瓶里。
因此,每瓶啤酒里都溶解了一定的二氧化碳,尔瓶里是孕一定空隙的,打开时,只要轻轻摇晃,气体就形成泡沫从啤酒瓶里溢出来。
最近,国外的一些砖家经过近十年观察研究发现,啤酒的泡沫与麦芽有一定的关系。
酿造啤酒的重要原料是大麦芽,尔大麦在成长、收割、储藏期间一般是多雨的季节,大麦一旦受潮,极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的污染,使几十种霉菌得以生殖,用它来酿造啤酒便产生了一些泡沫。
固然,这些霉菌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有的还是孕益的。
啤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12种维生素,产生大量热量,有“液体面包”的美称.4、茶水变墨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喝茶,有龙井、玉观音、菊花等,茶水颜色各种各样,但没有一种茶水是黑色的,魔术大师将两杯茶水混合,竟然使茶水变成了黑色。
元素的故事

元素的故事-钪1. 迟到的先锋官话说某日某大帅点兵,日上三竿之时阵容依然是稀稀落落。
大帅不禁拍案大怒,吩咐左右先把先锋官给我从家里拖过来,在辕门外面斩首示众了再说。
这时忽然一匹白马从远处飞驰过来,上面坐着一员小将。
只见那员小将身手轻捷,面如冠玉,一身银盔银甲手持亮银枪。
这小将来到阵前翻身下马伏地便拜,口称“末将死罪。
”大帅面色一沉,抬手举起一支令箭,往地上一掷:“先锋官何故日中才至,拉出去砍了!”那小将连声叫屈道:“在下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我这是刚刚出生就赶过来了。
”大帅摇一摇头,大不以为然:“你这样当庭胡说八道,吾岂可信你?” 这时营门之外忽而一片混乱,人喊马嘶混成一片。
只见三个人拍马赶来,定睛一看,这三人竟生得是金发碧眼,异于常人。
只见三个人滚鞍下马,也不行礼,大咧咧往那里一站,便各自报上名姓:“在下Dmitri Ivanovich Mendeleev,我给你家先锋官开的准生证。
” “在下Lars Fredrik Nilson,是我给他接生的。
” “在下Per Teodor Cleve他的户口是我开出来的。
”大帅被这么一折腾,有点迷糊了:“三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请各位徐徐道来,我等也好听个明白。
”云山雾罩了一圈,上面这个点兵大会,点的兵其实是稀土元素。
在元素化学里,有一系列性质非常接近的金属元素被称为稀土元素。
这一系列中包括了十五个镧系元素一一镧(La)、铈(Ce)、错(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钦(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和这些同族而性质相似的两个更轻的元素:钪(Sc)和钇(Y)。
这一系列元素最初是从瑞典产的比较稀少的矿物中发现的,“土”是当时对不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的统称,因此得名稀土( Rare earth。
在这十七个元素里面,钪的排位是最靠前的,原子序数只有21,不过就发现而言,钪比他在元素周期表上面的左邻右舍都要晚了差不多上百年,即使在稀土里面,钪的发现也不是较早的,排列在钇、铈、镧、铒、铽和镱后面,名列第七。
化学小故事

以下是100个与化学相关的小故事,供您参考:1.《发现氧气》:卡尔·威廉·舍勒在研究空气中的氮气时,意外地发现了氧气。
2.《发现甲烷》: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大·伯特洛尼在进行煤矿安全研究时,发现了甲烷。
3.《奇妙的质子》:欧内斯特·卢瑟福和汉斯·格奥尔格·加伦发现了质子。
4.《海绵体》:德国化学家路德维希·威廉·克拉普罗特发明了一种名为“海绵体”的新化合物。
5.《制备氯化铁》:法国化学家皮埃尔·乔波蒂发现了制备氯化铁的方法。
6.《元素周期表》: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7.《抗生素的发现》: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8.《发现放射性衰变》: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衰变。
9.《燃料电池》:英国化学家威廉·格罗夫斯和弗朗西丝·贝克尔发明了燃料电池。
10.《金属腐蚀》:德国化学家费迪南德·奥古斯特·拉斯科发现了金属的腐蚀现象。
11.《化学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历史。
12.《制备纯碳酸钙》:法国化学家路易斯-尼古拉·沙发明了制备纯碳酸钙的方法。
13.《制备锂》:瑞典化学家约翰·奥古斯特·阿尔克南发现了制备锂的方法。
14.《生命元素》:生命中重要的元素,如碳、氢、氧、氮等。
15.《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类型,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置换反应等。
16.《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烃、醇、酮、醛、羧酸等。
17.《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安全和基本操作,包括计量、称量、加热、过滤等。
18.《分子结构》:分子结构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包括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等。
19.《重要元素》: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元素,如钙、铁、锌、硅等。
20.《气体定律》: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包括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查理定律等。
高中生化学科普故事

高中生化学科普故事第一章:化学世界的奥秘 (2)1.1 元素的故事 (2)1.2 化学反应的魔力 (2)第二章:走进分子世界 (3)2.1 分子的构成 (3)2.2 分子的性质与应用 (3)第三章:化学反应的探秘 (4)3.1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4)3.1.1 合成反应 (4)3.1.2 分解反应 (4)3.1.3 置换反应 (4)3.1.4 双替换反应 (4)3.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4)3.2.1 吸热反应 (5)3.2.2 放热反应 (5)3.2.3 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5)3.2.4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 (5)第四章: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5)4.1 元素周期表的发觉 (5)4.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6)第五章:神奇的化学键 (6)5.1 离子键与共价键 (6)5.2 金属键与氢键 (7)第六章:酸碱盐的世界 (7)6.1 酸碱的性质与反应 (7)6.1.1 酸的性质 (7)6.1.2 碱的性质 (7)6.1.3 酸碱反应 (8)6.2 盐的分类与应用 (8)6.2.1 盐的分类 (8)6.2.2 盐的应用 (8)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 (8)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8)7.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9)第八章:有机化学的魅力 (9)8.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10)8.2 有机反应的类型与应用 (10)第九章: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10)9.1 食品中的化学 (10)9.2 环境中的化学 (11)第十章:化学前沿与未来 (11)10.1 新材料的研发 (12)10.2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2)第一章:化学世界的奥秘1.1 元素的故事在遥远的化学世界中,每一个元素都拥有其独特的性格与故事。
从我们熟知的氢、氧、碳,到那些鲜为人知的元素,它们共同编织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化学大观园。
氢,作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个元素,轻如鸿毛,无色无味,它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也是构成恒星和行星的基本物质。
初中知识点的趣味小故事讲解

初中知识点的趣味小故事讲解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到许多新的知识点。
为了让学习更加有趣生动,我将通过一些趣味小故事的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1. 故事一:化学元素之间的搭配曾经有一位叫做“氯化钠”的化学元素,他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之一。
他的朋友们都叫他“盐”,因为他非常喜欢与其他元素搭配。
有一天,盐遇到了一个叫做“氯化氢”的元素,他的朋友们都叫他“酸”。
这时,他们决定一起组成一个叫做“盐酸”的组合,成为最佳的合作伙伴。
他们的组合非常稳定,可以帮助人们清洁金属、制造生活用品等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化学元素之间的搭配可以产生崭新的物质和功能。
2. 故事二:生物链的故事在森林里有一条神奇的生物链,它们彼此相连,形成一个复杂而又美丽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植物是整个生物链的起始者。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营养物质,并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
比如,昆虫们喜欢吃植物,而小鸟则喜欢吃昆虫。
小鸟也成为了大鸟的猎物。
最后,大鸟的尸体成为了食肉动物和腐食动植物的营养来源。
这样,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就形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故事三: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深处是一个神秘而又强大的地方。
有一天,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三个部分决定互相配合,共同维护地球的稳定。
地壳是地球最表面的一层,像地球的外衣,它包裹着整个地球。
地幔位于地壳下面,它是由岩浆组成的,像一个火山熔岩池。
而地核则位于最内部,是由熔融的金属铁和镍组成的,它像地球的心脏。
当地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时,地震和火山便一起出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地球内部的结构,以及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的原因。
4. 故事四:地理中的城市规划曾经有一座叫做“美丽城”的城市,它的城市规划非常科学合理。
这个城市希望在环境友好和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做得更好。
因此,美丽城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比如商业区、住宅区、公共设施区等。
商业区位于城市的中心,这样方便人们购物和工作。
化学小故事用故事让化学更有趣

化学小故事用故事让化学更有趣化学小故事:用故事让化学更有趣故事一:重要的元素之间的情感纠葛从前,有一位叫做氧气(O)的元素,他是化学世界中一位极其活跃的成员。
氧气时常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各种有趣的化合物。
有一天,氧气偶然遇到了另一个元素,名叫氢气(H)。
氢气带着他温暖的本性和微笑的面孔,吸引了氧气的注意。
他们两个互相吸引,很快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结合,叫做水(H2O)。
然而,这个化合物后来发现自己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水开始表现出一些奇怪的行为。
有时,他们会散开成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有时,他们会变成冰,像冬天的皑皑白雪。
有一天,氢气遇到了另一个元素,叫做氯(Cl)。
氯以他强烈的气味和狡猾的性格吸引了氢气的注意。
他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盐酸(HCl),这是一种强酸。
水发现了这个事情后感到非常嫉妒和伤心。
他们曾经是最亲密的伙伴,现在氢气却不再只属于自己。
于是,水开始对氢气产生了偏见,并试图将氢气排斥出去。
然而,水很快发现自己的错误。
尽管氢气与氯结合,但水仍然是最稳定和最普遍存在的化合物之一。
水意识到,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属性和特点,而这些属性和特点使得化学变得更加有趣和多样化。
故事二:反应的奇妙之旅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存在着一种奇怪而神奇的反应。
这个反应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液体:硫酸(H2SO4)和氢氧化钠(NaOH)。
当硫酸和氢氧化钠遇到彼此时,他们会发生一场激烈的化学反应。
硫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和盐。
这个反应引发了剧烈的运动和炽热的情绪。
液体开始剧烈冒泡,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这个过程被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这场反应中的剧烈运动和炽热情感引起了其他元素的注意。
周围的气体,如二氧化碳(CO2)和水汽(H2O),也加入了这个化学盛宴。
他们之间互相碰撞、交流、变化。
气泡不断产生并上升,犹如一场绚丽的舞蹈表演。
这个过程不仅美丽迷人,而且还充满了能量。
最终,当反应平息下来,硫酸和氢氧化钠完全消失,只剩下水和盐。
化学经典小故事

化学经典小故事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关于化学的九则经典小故事,看完再次爱上化学有木有?1. 古老的新印章有一批古画,变得灰黄而没有光泽,但它上面的印章却鲜红,像新盖上去的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考古学家经过认真地研究和科学地测定,发现绘画的颜料大多使用了铅白,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氧化物,而古代印章使用的印泥是用朱砂和麻油搅拌而成,在空气中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保持了原有红润鲜艳的颜色。
朱砂的化学成分是硫化汞,硫化汞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日光下长期暴晒也不变色,而且能耐酸、耐碱,正因为这样,被用作颜料。
有些纸张时间放得久了就会变成黄色,这是因为纸张内部还有一部分杂质没有清除掉,日子久了,受到空气和日光的作用,就会发生变化,使纸张渐渐变黄,并且容易破裂。
如果在制造纸张时能用氧气或漂白粉漂白纸浆,那就可以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为了使纸张容易吸收墨汁,防止书写或印刷时墨汁化开,可以加入适当的胶汁,如动物胶、明矾、松香等。
如果要使制造的纸张表面光滑,能两面写字,那就要加入一些填料如淀粉、碳酸钙、滑石粉、白陶土等,使纤维素之间的空隙填满,从而可防止墨汁化开。
2. 纯蓝墨水与蓝黑墨水翻开我们以前写的作业,发现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而有的却清清楚楚,同一时期的字迹,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字迹不清的是用纯蓝墨水写的,日子长了,会被氧化,颜色渐渐变浅,甚至完全消失;而这种清楚的是用蓝黑墨水写的,蓝黑墨水被氧化后,能逐渐生成一种永不退色的化学物质——黑色的鞣酸铁,所以,字迹比较清楚。
一般,蓝黑墨水里还加入了可溶性蓝色有机染料、硫酸、苯酚、甘油和香料。
加入硫酸,是使墨水保持酸性,防止墨水沉淀;苯酚的俗名叫石炭酸,是著名的防腐剂,能杀菌,使墨水不至于腐化发臭;甘油的化学成分是丙三醇,是常用的防冻剂,加入甘油后,就可以大大降低水的冰点,使墨水在冬天不易结冰;至于加入香料,则是使墨水芳香宜人。
化学故事

可以引用在教学中的十个化学小故事1.一种元素的命名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原籍波兰,1867 —1934)在对沥青铀矿和铜矿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这两种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性强度更大的物质,她意识到: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认识的新元素。
她对丈夫说:“假使这种新元素的存在将来能够证明的话,我想叫它钋,来纪念我的祖国——波兰。
” 玛丽·居里虽侨居国外,并同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结了婚,但她从小就热爱祖国波兰,时时刻刻没有忘记被沙俄帝国侵占的祖国。
她想用新元素的命名来为祖国争得骄傲和光荣!寄托她那火一样的爱国热情。
“好好!”皮埃尔·居里说:“波兰是你的祖国,也可以说是我的祖国!”紧张的工作开始了,淘汰,没日没夜地淘汰,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小。
1897年7 月,他们果然在含铋的部分矿物中,分析出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其化学性质与铋相似,放射性比纯铀强400 倍。
“啊,新元素,钋,钋。
”居里夫人扑在丈夫的怀里,激动地高喊着“钋,钋!”两行热泪洒在丈夫的胸膛上。
“钋、波兰!波兰,钋!”皮埃尔也从心底发出了欢呼2.第一个享用氧气的是老鼠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生存。
然而,是谁发现了氧气呢?在众多讨论发现氧气的著作中,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所著的名为《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最饶有兴味。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在1733 年3 月13 日生于英国黎芝城附近的飞尔特黑德镇。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实际上是当牧师,化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他所著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于1766 年出版。
在这部书里,他向科学界首次详细叙述了氧气的各种性质。
他当时把氧气称作“脱燃烧素”。
普利斯特里的试验记录十分有趣。
其中一段写道:“我把老鼠放在‘脱燃烧素’的空气里,发现它们过得非常舒服,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自加以试验。
我想读者是不会感到惊异的。
我自己试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
元素化学历史与发现故事

元素化学历史与发现故事在追溯元素化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各个元素的命名来源和性质特点,更能体会到众多化学家们在不断探索中的智慧和勇气。
元素化学的发现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每一个元素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发现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元素化学历史中的一些令人惊叹的发现故事吧。
1. 氢元素的发现故事氢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最简单的元素,它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
氢元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瑞士科学家帕里塞尔斯,在进行实验时无意中观察到了氢气。
他用鲜涂果糖和硫酸的混合物所制备氢气,并发现了这种气体具有燃烧性和漂浮性的特点,从而成功地发现了氢元素。
2. 氧元素的发现故事氧元素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氧元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74年的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他独立地发现了氧气。
普利斯特利通过将水银氧化物加热分解得到了氧气,并观察到它对燃料的燃烧能力。
这一重要的发现揭开了氧元素的面纱,为后人对氧气的研究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碳元素的发现故事碳元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它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碳元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古代印度的智慧者,他们发现了煤炭和木炭等物质的特殊性质,从而认识到了碳元素的存在。
而现代科学家还通过实验,验证了碳元素的存在,并且发现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4. 金元素的发现故事金元素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金属之一,它被广泛用于珠宝、货币等领域。
金元素的发现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文明时期,古埃及人发现了金属黄金的独特外观和性质,并赋予了它神秘的象征意义。
而现代科学家通过实验和分析,揭开了金元素的成分和性质,为金属学和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元素化学历史与发现故事中,每一个元素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发现史。
通过了解各个元素的发现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众多化学家们在科学探索中的聪慧和勇气。
希望这些发现故事能够激励更多人投身于化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共同推动元素化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化学元素拟人故事

化学元素拟人故事在元素王国里,住着一个特别活泼的小家伙叫钠。
钠呀,就像一个精力超级充沛的小火球,整天跑来跑去,一刻也停不下来。
它穿着一身银色的闪亮铠甲,看起来可帅气了。
钠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容易失去自己的电子,就好像它是个慷慨大方的小财主,只要碰到合适的伙伴,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电子送出去。
有一天,钠在元素王国里溜达的时候,遇到了氯。
氯呢,是个有点小脾气的黄绿色气体姑娘,她特别喜欢得到电子,就像个贪心的小魔女。
当钠和氯相遇的时候,那场面可有趣了。
钠一看到氯,眼睛都亮了,马上跑过去说:“氯姑娘,你看我这儿有个电子,你想不想要呀?”氯姑娘本来还傲娇地飘在那儿呢,一听这话,立马来了精神,说:“好呀好呀。
”于是,钠就把自己的一个电子送给了氯。
这一下可不得了,钠因为失去了电子,就变成了带正电的钠离子;而氯得到了电子,就变成了带负电的氯离子。
这一正一负的两个离子就像两块磁铁一样,“嗖”的一下就吸在了一起,形成了氯化钠。
从那以后,钠和氯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变成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盐。
你看,在我们的餐桌上,它们每天都在为增添食物的味道而默默奉献呢。
在元素的世界里,铁是个强壮的硬汉。
它有着灰白色的皮肤,身体坚硬得像一座小山丘。
铁一直觉得自己很厉害,它可以被打造成为各种各样有用的东西,像锋利的宝剑、坚固的盾牌,或者是支撑高楼大厦的钢筋。
可是,铁也有个让它头疼的大麻烦,那就是氧。
氧是个调皮捣蛋的小机灵鬼,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无处不在。
氧特别喜欢和其他元素交朋友,尤其是铁。
有一天,铁正在那儿威风凛凛地站着呢,氧就悄悄地飘了过来。
氧对着铁吹了口气说:“铁大哥,你一个人多孤单呀,和我一起玩呗。
”铁本来不想理它,可是氧特别执着,不停地在铁的身边打转。
人类可不愿意看到铁生锈。
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来阻止氧靠近铁,比如给铁涂上油漆,或者镀锌。
这就像是给铁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让氧没办法轻易地靠近铁。
但是,在大自然中,铁和氧的故事还在不断地发生着。
关于化学的故事

关于化学得故事1、在1944年得美国某地。
那天,大学里面一座大楼失火了。
“呜,呜,……”消防车问讯赶来。
这时一件奇怪得事情发生了,大楼门口警卫森严,不许消防队员进去。
“火烧眉毛了,还不许我们进去?”消防队员着急得问。
“不行,没有国防部得证明,谁都不许进!”原来,大楼里面得科学家们正在极端秘密地研究一种化学元素──铀。
为什么研究铀要那么保密呢?2、在1781年,英国有位著名得化学家叫普利斯特里,她很喜欢给朋友表演化学魔术。
每当有朋友来到她得实验室参观时,她便拿出一个空瓶子,给大家表演。
可就是,当她把瓶口移近蜡烛得火焰时,忽然发出“啪”得一声巨响。
朋友们吓了一跳,有得甚至钻到桌子底下去。
原来,瓶子里事先装进氢气与氧气,点火会发出爆炸声。
一次,她表演完“拿手好戏”后,在收拾瓶子时,注意到瓶子上有水。
经过反复实验,她终于发现,氢气燃烧后变成了水。
3、在1890年。
在庆祝德国化学会成立25周年得大会上,著名化学家凯库勒,讲述了自己怎样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一大难题。
“那时侯,我住在伦敦,日夜思索着苯分子得结构就是什么样得。
我徒劳地工作了几个月,毫无收获。
一天,我坐马车回家,由于过度劳累,在摇摇晃晃得马车上睡着了。
我作了一个梦,一条蛇首尾相连,变成一个环。
我从梦中惊醒,当天晚上,在梦得启发下,我终于画出了苯分子得环式结构,解决了有机化学史上得一大难题。
”故事一从一个很小得侧面说明化学就是何等得重要。
美国在1945年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当年得8月6日与9日分别在日本得广岛与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引起世人瞩目。
我国在1964年10月16日在西北上空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从而结束了我国没有核弹得历史。
故事二说明研究化学一定要细心,厦门大学张资珙教授曾经把一名优秀得化学工作者比喻为C4H4,C4H4就是一种高度不饱与得烃,具有很高得活性,即:clear head(聪明得头脑)、clever hands(灵巧得双手)、clean habit(洁净得习惯)、curious heart(好奇心)。
徐寿命名化学元素的故事

徐寿命名化学元素的故事《徐寿命名化学元素与动物故事集》篇①:《小松鼠找食物的智慧》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小松鼠,名叫跳跳。
跳跳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随着冬天的临近,它面临一个大问题:要储存足够的食物过冬。
一开始,跳跳毫无头绪,它不知道从哪里找起。
有一次,它看到老松鼠在一棵大树的树根附近找坚果。
跳跳很好奇地问:“爷爷,您为什么总在这儿找呢?”老松鼠回答:“孩子,这些大树的树根周围是坚果容易落下并且隐藏的地方呢。
”跳跳用心地记下了这些话,开始学着老松鼠的样子,仔细地在树根周边搜寻。
但是很快它又发现新的问题,有些坚果在高高的树枝上,它跳起来也够不着。
这时候,它看到森林里的几只鸟儿一起合作把树上更高处的果子给摇晃了下来。
跳跳灵机一动,它找来了几个同样在寻觅食物的松鼠小伙伴,商量着大家一起摇晃树枝。
经过努力,跳跳收集到了很多坚果,足够它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点评:小松鼠跳跳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学习和懂得团结的好品质。
它先是虚心向老松鼠学习寻找食物的地点,然后又从鸟儿那里得到启发,团结小伙伴来解决够不着高处坚果的问题。
小朋友们也要像小松鼠一样,在生活中碰到困难不害怕,多多学习别人的经验,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这样才能适应环境,茁壮成长。
篇②:《小兔子的勇敢之旅》有一只小兔子,名叫小白。
小白最害怕去森林深处,因为那里传说有“怪兽”。
有一天,小白的胡萝卜吃完了,而附近的胡萝卜都被采光了,只剩下森林深处还有很多。
小白犹犹豫豫地朝着森林深处出发。
一路上,它的心跳得特别快。
突然,一只狐狸出现在它面前,狡猾地对小白说:“小兔子,你要去哪里呀?”小白害怕极了,但它记起妈妈说过的话:遇到危险要冷静,要勇敢。
于是,它深吸一口气,大声说:“我要去找胡萝卜,你不能阻止我!”狐狸被它的气势吓了一跳。
然后小白继续赶路,可是走着走着迷路了。
就在这时,它看到一只蚂蚁在搬东西。
小白想:蚂蚁在这么大的森林里都不会迷路,肯定有办法。
10个早期研究化学元素的奇闻趣事

10个早期研究化学元素的奇闻趣事我们在学校中所学的化学是相当枯燥的科目,涉及记忆大量数字和化学反应。
但也不一定,从前人们研究化学周期表上的元素时就有很多吸引人的故事。
时过境迁,很多关于化学的趣闻轶事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10. 一个矿里藏了七种元素镱(Ytterbium)、钇(yttrium)、铽(terbium)和铒(erbium)这四种颇为拗口的元素被排列在一起是有原因的,它们都是通过几近不可能完成的手段采获的,其名称都取自其发现地——瑞典伊特比(Ytterby)的一处石英采矿场。
这处采矿场以黄金矿山闻名,彼时在黄金矿山发现的诸如金轧(gadolinium)、钬(holmium)、镥(lutetium)、钪(scandium)、钽(tantalum)和铥(thulium)这些元素都被载入了新元素。
没错,它们的确很容易混淆。
1843年,瑞士化学家C.G.莫桑德尔(Carl Gustaf Mosander)把硅铍钇矿(gadolinite)分解为稀土材料氧化钇(yttria)、氧化铒(erbia)和氧化铽(terbia)。
然而有一次当他分享他的发现时,翻译漏掉了字母,于是氧化铒被认作氧化铽,氧化铽被认作氧化铒。
1878年,新命名的氧化铒被分解成了两部分——氧化镱和新的氧化铒。
人们猜测氧化镱是种包含了新元素的化合物,这种新元素就叫做镱。
氧化镱被分解为镱(neoytterbium)和镥两种元素。
你已经困惑了吗?neoytterbium是否会再次变为简单的旧名ytterbium,而lutecium 又是否会改为luteium?来自伊特比采矿场的矿元素最终被归为一种元素,这种归类来之有因。
由于冰川时期末期的冰川活动,矿藏已经足够成熟到可以开采。
有个相当奇怪的巧合在同一时间发生:矿藏最初用于开采长石,后来却被强调是生产瓷器的关键因素。
在远东(the Far East)制作瓷器的过程是被严格保密的,直到后来一些炼金师参与进来才逐渐被公开。
新春第一更:元素趣事9则

新春第一更:元素趣事9则你还记得元素周期表中的行与列分别代表什么吗?你是否也曾对着它一遍又一遍地背诵化学元素的排列顺序: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或许你能够从久远的回忆里搜索到一点化学课堂的记忆。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是根据它们的质子数或原子序数排列的。
金属大多在左边,非金属在右边。
排在最右边的一列是惰性气体,它们因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而得名。
现在我们当然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的化学性质与质子数和原子核外的电子分布有很大关系。
但在150年前,当门捷列夫开始构建元素周期表时,人们并不知道原子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有了元素周期表,我们一眼就能看尽几乎所有构成了自然界中全部化学物质的元素,也能清晰地看到不同元素之间的关系。
现在,元素周期表仍在扩展当中,直到2016年还有四个新的元素被命名。
今天,我们就来看几个元素的小故事,唤醒你可能已经忘却的化学记忆。
香蕉的宝藏香蕉看似平平无奇,却有一项非常厉害的技能——它可以产生反物质!这听起来非常不可思议,却是事实。
因为香蕉含有钾-40,这是钾(K)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
钾-40在发生衰变的过程中,偶尔会产生正电子——也就是电子的反物质。
真·星·宝藏水果<( ̄︶ ̄)>谁应该待在这里?并不是人人都认为镥(Lu)和铹(Lr)属于它们现在所在的位置。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就把镧(La)和锕(Ac)放在了这两个位置上,他们优先考虑的是外层的电子构型,并把镥和铹放在f区的末端。
自2015年起,负责化学命名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就一直在研究这个位置问题。
实验室之外1896年,当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将铀(U)盐放在感光板上时,他意外地发现了放射性,并因此与居里夫妇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铀是周期表中最后一种自然存在的元素,其余的元素必须在实验室中创造。
特殊的光泽金子,为什么是金灿灿的?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懂得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无法解释金的颜色。
有趣的化学故事

4、净水能手——明矾说起明矾,人们对它是很熟悉的,也有人管它叫白矾,化学名称叫硫酸钾铝。
然而明矾不只用作化工原料,它还是一个净水能手呢!有一次,我们下乡搞调查研究,在做午饭的时候,发现缸里的水太浑,不能用,正在为此而着急的时候,农技站的张技术员来了,他看见我们没有办法,立刻取出几块明矾,把它研成细未,然后撒在水缸里。
不一会儿,缸里的水变得清澈透底了。
这件事虽然时隔几年,但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我始终不明白是什么道理,请读者给我解释一下。
答案:原来,水中的泥尘被明矾“捉”住以后,一起下沉到缸底了。
那么,明矾为什么能“捉”住水中的泥尘呢?这得先从水的混浊的本身谈起。
水中那些特别小的泥土和灰尘,由于重量很轻,所以它们不容易沉淀下去,在水中“游荡”,使水变得混浊。
另外,这些微小的粒子还有个特点,就是它很喜欢从水中把某种离子拉到自己身边来,或者自己电离出一些离子,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带有电荷的粒子,这些带电荷的粒子往往都带有负电荷。
因为同性电荷排斥,异性电荷吸引,所以这些都带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排斥而靠不到一起,它们没有机会结成较大的粒子而沉淀下来。
明矾却有使这些彼此不能靠近的粒子跑到一起来的奇特本领。
,明矾一遇到水,就发生水解反应,在这种反应中,硫酸钾是个配角,硫酸铝是个主角。
硫酸铝和水作用后生成白色絮状的沉淀物——氢氧化铝。
所生成带有正电荷的氢氧化铝,一碰到带有负电荷的泥尘颗粒,就彼此“抱”在一起。
这样,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粒子越来越大,终于双双沉于水底,水就变得情澈透明了。
简单的说是铝离子水解5、石灰煮鸡蛋南京小学的校舍需要重新维修,工人师傅往一堆的响声,好象开锅似的。
慧清和艳丽两位同学站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一边议论。
慧清说:“看这个热乎劲,准能将鸡蛋烧熟。
”艳丽说:“根本不可能。
”她俩为了弄个明白,就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埋到正在冒气的石灰堆里,不大一会儿,只听“啪”的一声,鸡蛋爆炸了。
她们看到这种情形,更加纳闷了,她们想来想去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谁能给她俩解释一下?答案:道理很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
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
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
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
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
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
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
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
象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等。
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
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
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
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
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
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
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
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
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贵重的金银。
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
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已经实现。
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
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
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
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硫酸铜(CuSO4)的妙用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
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
当你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
或许你最感兴趣的是硫酸铜还是一种有效的防鲨药呢!要说防鲨药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
法西斯为了妄想霸占整个世界,把战争的火焰烧到欧、亚两大洲,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海战也空前的残酷。
在海战中敌我双方都有大批舰只被对方击沉,船上幸存的指战员、士兵纷纷弃舰逃命。
但是这些亡命者仍然很难逃出死神的追杀,因为在海洋里还有很多饥饿的鲨鱼在等待着他们。
为了使自己的官兵能够免遭鲨鱼的围攻、吞灭,美国政府就号召全国有识之士都来研究防鲨的药品,许多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投入了以药防鲨的实验。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名叫海明威,也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圈起了一快海面,做起了药防鲨的实验。
他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地布置在海面上,看鲨鱼有什么反应。
两天后,当他乘船前去检查这些诱饵时,他吃惊的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的诱饵吃得精光,而含有硫酸铜的诱饵竟未发生任何变化,海明威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终于用一种简单的常见的盐类--硫酸铜就能防鲨鱼了。
不久,美国海军官兵们很快都配备起用这种硫酸铜制成的"护身符",来防鲨鱼。
喷火的老牛在荷兰的一个小山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
一个兽医给一头老牛治病,这头牛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下头,蹄子不断地打着地,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
近日来,它吃不下饲料。
肚子却溜圆。
手指一敲"咚咚"直响。
兽医诊断认为:这牛肠胃胀气。
他为了检查牛胃里的气体是否通过嘴排出来。
便用探针插进牛的咽喉,当他在牛的嘴巴前打着打火机准备观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牛胃里产生的气体熊熊地燃烧了起来,从牛嘴里喷出长长的火舌。
兽医看罢大吃一惊,急忙后退几步;牛见火也受惊了。
挣断了缰索,在牛棚里东窜西跳,燃着了牧草,引起一场冲天大火。
虽然,兽医等人全力抢救,但也无济于事。
致使整个牛棚和牧草化为一片灰烬。
这头牛为什么会喷火呢?经有关人员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牛喷出的气体是甲烷。
甲烷的分子式为CH4,在沼泽的底部往往有气泡一逸出,那就是它,因此又得名沼气。
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可以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热。
因此,它是一种燃料。
把有机废物像人、畜的粪便,麦秆、茎叶、杂草、树叶等特别是含纤维素的物质作为原料,在沼气池内发酵。
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就产生了甲烷。
明白甲烷产生的条件,我们很容易弄清那头牛为什么会喷火了。
牛吃的饲料是牧草,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由于牛患病,消化功能衰弱,在胃里进行异常发酵,产生了大量的甲烷引起了肠胃胀气。
当兽医插入探针后,就象一根导管一样,把气体引了出来。
甲烷易燃,所以遇火即燃,引起了这场大火。
从拿破仑到金发女郎有这样一个故事:1814年,拿破仑被俘流放,死在圣赫勒拿岛。
据美国《百科全书》记载,他死于胃病。
多年来,法国人却认为他是被英国人毒死的。
但谁也拿不出可靠的证椐。
一代君主的死,成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谜!150年后,科学家找到拿破仑的一根头发,如获至宝,把这根头发切成小段,放入原子反应堆中接受中子反射,发现头发里含有比正常人多40倍的砷元素。
因此确认,这位19世纪在欧洲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死于砷中毒。
为什么纤纤细发竟能解开拿破仑死亡之谜呢?原来,头发跟血液一样,也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它能准确地的显示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尽管拿破仑到底是死于人为的放毒呢,还是死于地方性砷中毒,尚无定论,但圣赫勒拿岛上的食物和生活用水,都含有较高的砷,却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
当今化学证实,头发颜色及其变化,与所含的金属元素浓度相关。
黑色头发含有钼;红棕色头发含有铜、铁、钴;当头发中镍含量增多时,就会变成灰白色。
反过来,从头发颜色的变化,可以揭示环境污染的真象。
美国旧金山有两个金发女郎,漂亮的金发逐渐变成绿色。
盘根究底,是她们生活的铜矿区,受到铜污染的缘故。
头发犹如环境监测器,时刻在向人们报警:你生活的环境是否有污染,是何种元素作祟,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量的化学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头发的铅含量,大大高于农村居民,这是由于城市居民长期吸人汽车含铅尾气的缘故;在繁乱的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和从事铅作业的工人,其头发含铅量更高;生活在海边,一日三餐有鱼虾的人,其头发汞含量比内地人高好几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健美添光华的头发,将成为人们信得过的环境污染监测哨。
醋酸巧反应蛋中藏情报醋酸又叫乙酸,是一种无色的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较低,室温低于16.6℃时,乙酸很容易凝结成冰状固体。
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等。
乙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酸,可用来调味,乙酸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还可用于生产医药、农药等。
除此,在战争年代醋酸还为传送情报作过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坶河前线德法交界处法军哨兵林立,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
一天,有位挎篮子的德国农妇在过边界时受到盘查。
篮内都是鸡蛋,毫无可疑之处,一年轻好动的哨兵顺手抓起一只鸡蛋无意识地向空中抛去,又把它接住,此时那位农妇立即变得情绪很紧张,这些引起了哨兵长的怀凝,鸡蛋被打开了,只见蛋清上布满了字迹和符号。
原来,这是英军的详细布防图,上面还注有各师旅的番号。
这个方法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给情报人员提供的,其做法很简单: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了以后,无任何痕迹。
但再将鸡蛋煮熟,字迹便会奇迹般地透过蛋壳印在蛋清上。
为什么化学家能巧出主意,蛋中藏机密呢?这主要是醋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结果。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醋酸写字时,醋酸与鸡蛋壳碳酸钙反应,生成了醋酸钙,然后醋酸渗入蛋壳,和鸡蛋清发生反应,鸡蛋清是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间失水形成酰胺键而组成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它不很稳定,在受热、紫外线照射或化学试剂如硝酸、三氯乙酸、单宁酸、苦味酸、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作用下,发生蛋白质凝固,变性。
渗入的醋酸,与鸡蛋清发生反应,在蛋清上留下了特殊的痕迹,待鸡蛋煮熟后就会有清晰可认的字迹来。
所以化学家巧用醋酸反应,情报妙藏蛋中。
"鬼谷"之谜在北美州西北部,有一片十分宽阔的山谷地。
早在15世纪以前,这里曾住过不少印第安人。
奇怪的是,当地人常常会突然生病,头发一下脱光,眼睛失明,然后就痛苦地死去,甚至一些动物也逃脱不了死亡的的厄运,于是没多久,这里便荒无人迹。
由于这片山谷是那样可怕,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鬼谷",人们为什么会得这种奇怪的病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勇敢的地质学家再次闯入"鬼谷"。
经过他们实地考察与实验,原来这里土壤中含有大量硒元素。
硒经过植物、河水的"传递",进入人体。
人体硒含量过高就会中毒死亡。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如果缺乏硒,也同样会引起疾病。
过去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经常流传一种"克山病",就是由缺硒引起的。
这种病来势凶猛,病人开始呕吐黄水、继而心力衰竭最后突然死亡。
后来研究人员把一种叫做亚硒酸钠的化合物制成溶液喷撒在农作物上,人吃了这些植物以后适当补充了硒的含量.从而控制了"克山病"的发生。
现在,"鬼谷"之谜已被揭开,科学家因地制宜,把它变成一个硒的矿场。
人们在这片山谷地上种了一种叫紫云英的植物。
因为紫云英有一种"吃"硒的本领。
时间长了,紫云英的体内就会积累很多硒元素。
等紫云英成熟后割下晒干烧成灰,可以提取少量的硒元素。
据说,把1公顷紫云英烧成灰后可提取纯净硒元素2.5千克。
1、碘与指纹破案同学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
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用手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汽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到的指纹就渐渐显露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得棕色指纹。
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述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
当用手指往纸往上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