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

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集电子科学、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概念、学科背景、专业课程、就业前景以及发展趋势。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概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研究电子信息的产生、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学科。
它融合了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息系统、嵌入式系统等。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科背景⒈电子工程:主要涉及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⒉计算机科学: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应用。
⒊通信工程:主要涉及通信原理、网络技术及其应用。
⒋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涉及系统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⒈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介绍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逻辑设计方法。
⒉模拟电子技术:介绍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⒊通信原理与系统:介绍通信原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分析。
⒋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介绍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⒌信号与系统:介绍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处理方法和系统特性分析。
⒍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电子设备、通信网络、信息系统等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营和维护工作。
就业方向包括电子工程师、通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等。
五、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趋势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将更多地关注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⒉的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将与领域结合,开展智能电子设备和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⒊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关注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例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善创新、强能力”的思想, 搭建电子信息类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构 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业方向课程体系。本专业以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为主要方 向,培养毕业生具备四个专业核心能力:信号与系统和数字 信号处理为核心的信号分析与处理能力;数据结构和算法分 析与设计等为核心的软件研发能力;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为 核心的硬件设计研发能力;数值分析、随机信号处理和模式 识别为核心的系统分析与建模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主要内容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三.实践教学体系 四.就业前景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的,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 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设计与制造方法,并有较强的工程实 践能力和跟踪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知 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 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 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实验教学模块 素质拓展模块 实习实训模块 科研创新模块 论文设计模块
四、实践教学体系 具有宽口径和理工结合的特色。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5)注重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参加实习、下乡活动。
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
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
C语言与C++
经济学 法律基础
思想品德
电气信息学科导 论
普通物理
线性代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简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方向,旨在培养学生在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模拟电路和模拟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模拟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此外,还将学习模拟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技术,如模数转换、滤波和信号调理等。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数字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触发器、寄存器和计数器等基本组成元件,深入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还将学习数字信号的采样、量化和编码技术,以及数字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三、通信原理与系统课程通信原理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主要介绍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
学生将学习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如调幅、调频和调相等调制技术,以及解调器的设计和实现。
此外,还将学习传输信道的特性和信道编码、纠错编码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四、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课程微处理器与嵌入式系统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前沿领域课程,主要介绍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学生将学习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存储器和外设的接口技术,以及微处理器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方法。
此外,还将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操作系统、设备驱动和应用开发等关键技术。
五、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学生将学习电磁场的静电学和静磁学,以及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和应用,如天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
此外,还将学习电磁场与电磁波在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电磁兼容和射频电路设计等。
电信专业简介

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工作范围;2.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较熟练的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书刊,具有宽广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3.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4.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理论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新技术、开发新系统的初步能力;6.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核心)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检测技术与传感器、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理论、数据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DSP原理及应用、VLSI、光电检测技术、弱信号检测等。
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应用与开发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强调学生掌握嵌入式信息处理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和设计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理论和VLSI,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用于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实际技术与工程问题;既强调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并注意加强学生在工程技术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子技术信息及现代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技能;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5.了解和跟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必要的相关学科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包括智能信息处理、图像处理、光电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北京大学)

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立于1958年,它的前身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无线电物理专业和电子物理专业,原称无线电电子学、电子学等,1997年更名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国家教育部的重点专业。
本专业为理科专业,学制4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电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和信息科学所必须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能适应电子信息科学飞速发展。
在个人素质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适应新环境、新群体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语言(中、英文)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本科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
并可继续攻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91学分:公共必修课26学分,大类平台课20学分,学院要求课程13学分,专业必修课32学分2).选修课程53学分:专业选修课41学分,通选课12学分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2.大类平台课程:20-31学分说明:要求学生必修1,2,3,5,6各编号课程共20学分。
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1A替代1,2A替代2,3A替代3,5A替代5,6A替代6;加修4A、7A编号课程,最高可修满31学分。
说明:要求学生必修1,2,3,4,5,6各编号课程共13学分。
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4A替代4,5A替代5,6A替代6。
4.专业课程:73-62学分必修课程和限选课程 (最低要求必修32学分,限选11学分)说明:要求学生必修1,2,3,5,6,7各编号课程,希望更高要求的学生可用A替代同编号课程,例如:用3A替代3,4A替代4,6A替代6,7A替代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

**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标准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80714T 学制4年学科类别工学授予学位学士一、专业学科基础(一)主干学科介绍按照国家教育部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制定印发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试行)”,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学科”设置为“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以近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学科。
其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目的是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信息过程、用以表达此过程的信息结构和规则及其在信息处理系统中实现的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现代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现象。
该学科的工作集中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操作、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使之运用于各种信息加工任务的有效方法、以及它们的特性和局限的理论特征。
学科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不仅自身已经成为高技术的重要学科之一,而且对于当代众多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的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会不断扩展、深化,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子信息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路基础及实验预修课程:无课程简介:该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
在整个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以后的学习、创新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考核方式:考试教材和参考书: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该课程包括常用半导体元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信号的发生与变换,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
本书内容全面,注重实际应用,突出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外部特性,并将应用日益广泛的可编程逻辑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电能开关变换技术、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等考核方式:考试教材和参考书:电工学(下)(现代传动及其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吴建强主编课程名称:信号处理基础预修课程:课程简介:该课程主要讲解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处理的数学基础、M AT LAB简介、信号处理中的基本概念、模拟信号分析、连续系统和模拟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分析、离散系统和数字滤波器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中的误差、随机信号分析等考核方式:考试教材和参考书:信号处理基础王宏贾新民机械工业出版社课程名称:通信原理预修课程:课程简介:《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子、信息领域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电子信息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信系统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就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等)。
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调制与解调理论、同步和信道复用等。
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是介绍数字通信系统中各种通信信号的产生、传输和解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和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考专业详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专业简介1.专业初识电子科学与技术是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与前沿专业。
它是以近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产生、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专业。
2.学业导航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3.发展前景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
信息科学是21世纪三大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其诞生和发展始终与科技前沿和先进生产力密切相关。
毫无疑问,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地位显著,前景广阔。
二、人才塑造1.考生潜质对电子知识很感兴趣,能阅读家用电器的电路图。
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感兴趣。
观察过电动机的结构,对家电维修感兴趣。
动手能力比较强,会使用万用表,能绘制照明电路图,致力于研究理论物理等等。
2.学成之后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3.职场纵横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与元器件、集成电路、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和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课程和就业方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主要理论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消费实习、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务理论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根本理论和根本知识。
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理论(包括消费实习和室内实验)的根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根本才能,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才能和广泛的科学适应才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工程技术人员:到各类应用电子技术的企业从事引进、开发、运行、维修等工作;软件工程师:在计算机行业从事各种软件开发工作。
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2 新能;3 计算机软件;4 互联网/电子商务;5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6 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7 计算机效劳(系统、数据效劳、维修);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硬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1 硬件工程师;2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3 电子工程师;4 软件工程师;5 技术支持工程师;6 销售工程师;7 测试工程师;8 产品经理。
拓展阅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的注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根底知识与才能;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根本才能,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才能;具有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才能;具有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p 及安装、调试、维护才能;具有对机电设备进展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才能;具有阅读相关专业英语资料才能;计算机技术应用才能到达计算机等级四级要求程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及就业前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置: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业,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
学习这个专业的基本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2.掌握电子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3.具有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从事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了解电子信息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较强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沟通和交流;7.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通信原理、可编程器件原理、DSP技术与应用、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象处理等。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就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
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目录学科简介: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主要开设院校:学科简介: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主要开设院校:展开编辑本段学科简介:学科代码:0809 学科分类:一级学科: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1. 080901物理电子学 2. 080902电路与系统 3.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4. 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5.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课程: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光电子技术科学电信工程及管理电子商务及法律信息与计算科学编辑本段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高校物理电子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路与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编辑本段主要开设院校:山东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邮电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新疆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皖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咸宁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1年热门大学,专业排行,志愿填报延伸阅读--------------一.填志愿,学校为先还是专业为先?一本院校里有名校、一般重点大学,学校之间的层次和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总览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课程总览分讲教师大一上高等数学A1** 6 专业必修桂晓风王文祥胡捷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极限理论基础,连续函数,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付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等。
是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硕士研究生必考的公共基础课,占考研试卷内容的60%。
微积分学研究的对象是函数,极限是微积分学的主要思想,贯穿于该课程的始终。
微积分的基本理论,方法在经典物理、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等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泛函分析、拓扑学、近世代数等的先导课程。
线性代数B 3 专业必修杜光宝湛少锋周小方线性代数是代数学的一个分支,许多纯粹数学和应用问题,常化为线性代数知识解决。
因此该课程不仅是近代数学的基础,而且在物理、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中有着极为广泛应用。
该数学分支主要研究向量空间的结构以及线性映射的标准形式与不变量。
其主要内容为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解n元线性代数方程组,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
C语言程序设计 3 专业必修王先兵张华蔡磊本课程是理工类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语言与应用程序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与算法描述、程序基本结构与句法功能、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指针概念与文件操作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语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编写求解实际专业问题程序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编程打下良好基础。
*********************************************************************************************大一下高等数学A2 6 专业必修见大一上相关介绍见大一上相关介绍大学物理B(上) 3 专业必修徐斌富邹勇章可钦潘传芳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现代的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有哪些

1、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计算机上机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周。
4、、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6、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厂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
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和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的是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融合型专业,涵盖电子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大主干学科,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号处理、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以传感技术为隐含线,以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为主线条,培养学生泛网络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包括芯片、传感器及系统、嵌入式软件等方面综合设计开发能力。
本专业适用于泛网络时代对智能电子信息设备在集成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设计、传感器集成、嵌入式软件及安全等方面技术开发的专门人才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注重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突出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硬件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安全技术,着力培养学生在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综合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较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及创新应用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智能电子信息系统设计、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泛网络时代智能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与开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内能够达成如下12个方面预期的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开发中复杂问题,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功能协议设计、系统效能分析等;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包括:问题凝练、系统建模、关键信号和噪声分析,以获得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部件(芯片/板卡)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研究: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中科学与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和复杂科学与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化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10.沟通:能够就复杂电子信息系统的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电子行业电子信息工程学什么

电子行业电子信息工程学什么简介电子信息工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在电子技术领域中研究电子器件、电子电路、电子系统等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应用与管理的学科。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电子信息工程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涉及到通信、计算机、嵌入式系统、网络、控制和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电路与电子器件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路与电子器件的理论与实践。
学习电路与电子器件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如何设计与制造电子电路以及如何选用适合的电子器件。
在电路与电子器件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以及电子器件的选型与使用等。
在实践方面,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电子仪器仪表进行电路实验,以及如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电路。
数字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我们可以了解数字电路的设计原理,数字信号的表示与处理,数字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数字电路的逻辑门电路设计等。
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信、嵌入式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领域。
学习通信技术,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通信信号的传输与调制、通信信道的特性与调制解调原理等。
通信技术在手机、电视、广播、网络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控制与系统控制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与自动化技术密切相关。
学习控制与系统,我们可以了解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方法,掌握控制系统建模与分析的方法,学习各种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技术。
控制与系统在工业控制、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的实践技能除了基础知识外,电子信息工程还需要具备一些实践技能。
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实践技能:电路实验技能电路实验技能是电子信息工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通过进行电路实验,我们可以巩固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学会使用各种电子仪器仪表进行电路测试与测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_高考升学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ﻭﻭ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有哪些公共课:高等数学、物理学等
电路分析原理、电磁理论,天线原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单片机、信号与系统分析、ARM嵌入式系统、模拟电路、高频电路、通信原理等
主要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
ﻭ
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和前景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ﻭ
名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1.本课程需要的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计算机控制原理
3.本课程的其它知识点说明
本课程中的可选知识点:拉普拉氏变换、后续可开《现代控制理论》选修课。
五、教材
1.推荐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薛安克等编
2.参考书:1’《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杨庚辰等编
习题课(参考学时:2)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参考学时:7)
Course Description
Class Hours: 54(48 in class + 6 in lab)
Credits: 3
Categorization: Disciplinary course
Semester: 5th
Course Code: 182301
2.Objectives
To master the rendering of system block diagrams and fully understand the negative feedback control principles;
To master the concept,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transfer function as well as its solution in a system; to be able to do equivalent transfer of structure charts and get transfer function of a system by using Mason formula;
Affiliated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Scien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edit Hours)
54
课 程 简 介
课内学时:54(48学时课堂+12学时实验)
学分:3学分
课程性质:学科方向课程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代码:182301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80%+实验20%)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开课单位:电子科学系
一、课程概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掌握线性系统的经典控制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线性定常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控制系统常用的三种分析方法: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该课程为学生掌握基本的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2.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要点:
1’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方法
2’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4’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2)考核目标:
了解建立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掌握运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明确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明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掌握从不同途径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6.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1)要点:
1’校正网络频率特性及其作用
2’校正网络的选择
3’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包括频率设计法和根轨迹设计法
4’反馈校正、复合校正设计方法
2)考核目标:
掌握校正系统网络的频率特性及其作用;会正确选择校正网络;重点掌握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包括频率设计法和根轨迹设计法;掌握反馈校正、复合校正设计方法。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 业 主 干 课 程 简 介
(Major CourseDescriptions for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课 程 名 称
自动控制原理
学 分(Credits)
3
Hale Waihona Puke Title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s
习题课(参考学时:2)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参考学时:7)
动态性能计算方面:牢固掌握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特征参数,牢固掌握一阶系统、二阶欠阻尼系统动态性能计算方法及应用限制条件;掌握典型欠阻尼系统特征参数、极点位置与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附加闭环零极点对动态性能的影响;正确理解主导极点的概念;会估计高阶系统动态性能。
4.根轨迹法
1)要点:
1’根轨迹的绘制方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时域分析法
1)要点:
1’稳定性判断的基本要求
2’稳态误差方面的基本要求
3’动态性能计算方面的基本要求
2)考核目标:
稳定性判断方面:正确理解系统稳定性概念及稳定的充要条件;能熟练运用代数稳定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有关的分析计算。
稳态误差计算方面:正确理解有关稳态误差的概念;了解终值定理应用的限制条件;牢固掌握计算稳态误差的一般方法;牢固掌握静态误差系数法及其应用的限制条件。
1’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2’系统的动态误差系数的计算
3’ Bode图、Nyquist曲线的绘制方法
4’稳定判据
5’相位裕度、相角裕度的计算
6’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指标
7’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传递函数、由Bode图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2)考核目标:
掌握运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会确定系统的动态误差系数;会画Nyquist曲线图、Bode图;掌握稳定判据;掌握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计算;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指标;基本掌握系统指标的近似计算;掌握用实验数据确定传递函数,用Bode图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2’《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史忠科等编
六、《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讲授计划
序言数学补充(参考学时:3)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参考学时:2)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参考学时:8)
第三章:时域分析法(参考学时:10)
习题课(参考学时:2)
第四章:根轨迹法(参考学时:7)
第五章:频率响应法(参考学时:11)
三、课程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1)要点:
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2’控制系统的组成
3’负反馈控制原理
4’控制系统的分类
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考核目标:
正确理解和掌握负反馈控制原理;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能确定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掌握根据工作原理图绘制系统方框图的方法。
2’根据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变化的趋势
3’确定闭环零极点及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方法
2)考核目标:
能正确了解根轨迹的概念;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并能熟练绘制系统的根轨迹;能根据根轨迹定性分析系统指标随参数变化的趋势;掌握确定闭环零极点及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方法。
5.频率响应法
1)要点:
二、课程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系统方框图的绘制方法,完全理解负反馈控制原理;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并能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能熟练地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熟练运用梅逊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掌握系统稳定性概念、稳定的充要条件、稳态误差的概念、静态误差系数法及其应用的限制条件,在此基础上,熟练运用代数稳定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计算稳态误差的一般方法、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特征参数及一阶、二阶欠阻尼系统动态性能计算方法、典型欠阻尼系统特征参数、极点位置与动态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根轨迹的绘制法则,并能熟练绘制系统的根轨迹;掌握Nyquist曲线图、Bode图、稳定判据及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计算;基本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有关指标及用实验数据、Bode图确定传递函数;重点掌握串联校正的设计方法,包括频率设计法和根轨迹设计法、掌握校正系统网络的频率特性及其作用、正确选择校正网络。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需要的先修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计算机控制原理
3.本课程的其它知识点说明
本课程中的可选知识点:拉普拉氏变换、后续可开《现代控制理论》选修课。
五、教材
1.推荐教材:《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薛安克等编
2.参考书:1’《自动控制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杨庚辰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