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学

合集下载

伦理学和道德学的区别是什么?

伦理学和道德学的区别是什么?

伦理学和道德学的区别是什么?伦理学和道德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学科,二者都与人类行为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有关。

虽然二者有些相似点,但它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

一、伦理学与道德学的定义伦理学,又称为伦理学说或者伦理哲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以及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价值观念的学科。

伦理学主要关心的是人类行为的规范性和基本原则,探讨人们应该如何行为,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道德学,又称为伦理道德学,是研究对人类行为进行评价的学科。

道德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正义、公平、善良、恶行以及道德价值的来源,着重于研究人类行为评价的标准、方法以及评价的正确性。

二、伦理学与道德学的研究内容伦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行为是否好坏,人类应该如何行为等基本问题上。

伦理学主要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类的行为,探讨人类应该如何行为,提出相关的理论和原则。

道德学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评价的标准。

道德学的研究范围很广,包括对人类的正义、公平、善良以及恶行等进行论述。

道德学研究的重点是人类的行为评价标准,专注于探讨对人类行为的表现进行评价的正确性。

三、伦理学与道德学的理论依据伦理学依赖于哲学理论,主张的行为原则、道德规范是基于哲学派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

伦理学所使用的道德准则是基于人类的行为的分析及其规律性,不同哲学派别的学者有不同的伦理学理论贡献。

道德学则是基于常识、道德观念和历史发展的积累之上,通过对人类的行为的评价来揭示出行为的是非曲直。

道德学主张的行为标准是经验的、社会的和历史的产物。

四、伦理学与道德学的适用领域伦理学观点的适用领域相对而言比较广泛,不管是宗教领域、政治领域、还是在伦理教育方面,都能够找到伦理学的理论支撑。

伦理学可以因应不同的行为问题提供多样化的答案。

它旨在为人们提供基于哲学哲学派别的不同,提供适用的准则和原则。

道德学则是更注重于人类行为评价的线性定义,原则的解释和遵守等问题。

道学对中国人的影响

道学对中国人的影响

道学对中国人的影响
道学对中国人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学派。

下面是道学对中国人的几方面影响的简要介绍:
1. 思想观念:道学强调个人修身养性,尊重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

它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强调个人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省。

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注重个人修养、道德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2. 道德伦理:道学强调“仁爱”、“无为”等伦理理念,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追求无为而治、无私无欲的境界。

这种伦理观念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意识,催生了亲情、友情、邻里互助等重要社会关系。

3. 政治治理:道学强调“无为而治”,主张政府应该少干预民众的生活,尊重个体的自由和选择。

这种政治理念对中国的政治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在汉朝以后,类似道家思想的儒家学派倡导了“德治”、“仁政”的理念,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石。

4. 文化艺术:道学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学倡导追求自然真理和自由创造,这对中国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古代的山水画、诗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道学的思想和意境,同时这些艺术形式也弘扬了道德伦理和内心的平静。

总体而言,道学以其深邃的思想、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对个体修养的重视,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文化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道学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首先先解释一下宋明理学的概念:宋明理学亦称“道学”。

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气学(张载为代表)、数学(邵雍为代表)、“理学”(程朱为代表)、心学(陆王为代表)。

高二必修三教材中主要讲的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们形成的背景是三教合一。

我就按必修3的内容来说了。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程朱理学即二程兄弟(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集大成。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性质)。

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

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

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思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里面的“理”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

方法论是“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是陆九渊和王阳明(字守仁,也称王守仁)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

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其方法论。

而性质是主观唯心主义。

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

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

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了“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这些必修3教材上并未做过多解释。

宋明理学这一章主要把握这俩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及它的影响跟评价。

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当代中国文化1000问
172. 历史上有几次编修《道藏》?
173. 第一部《道藏》是何时所编?
174. 宋代几次编修《道藏》?
175. 《道藏》外的道书有几类?
176. 敦煌道经有什么价值?
177. 最大的道书是哪一部?
178. 《道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9. 《云笈七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87. 《太平经》的内容是什么?
188. 《周易参同契》为什么被称为“丹经之王”?
189. 《周易参同契》是如何把丹道和易学结合在一起的?
190. 《老子想尔注》讲的是什么内容?
191. 《黄庭经》有哪三种?
192. 《黄庭经》中主要有哪些医学思想?
073. 五斗米道的二十四治在什么地方?
074. 太平道是如何分布的?
075. 帛家道是依托谁创立的道派?
076. 李家道是活跃在什么地方的道派?
077. 上清派是如何形成的?
078. 上清派为什么能发展壮大?
079. 三皇派是如何传承的?
080. 茅山宗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141. “玄览得道?
143. 道教教义的核心宗旨是什么?
144. 道教里的“动静”指什么?
145. 道教善恶承负说是什么样的?
146. 什么是“中道”?
147. “六极”具体指什么?
148. 道教“三一”指什么?
165. 第一次造经高潮有什么特点?
166. 第二次造经高潮有什么特点?
167. 道经分类体系是如何确立的?
168. 为什么要把造作的道书神学化?
169. 什么是“三洞”经书?
170. “四辅”经书的内容是什么?

修道与仙学的区别

修道与仙学的区别

“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知常养生轩>研讨区>书简点评>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丹道学习随笔杂录(大江东)一、“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我曾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张义尚先生在《气功》杂志上刊登了题名的《漫谈修道》:“人元金丹,实际是以术延命之最高的简易迅速法门,终是修道之功法内容。

陈撄宁先生为了突出延命术,称之为“仙学”,以与修道相区分,未免欠妥!”(《气功》1992、7)。

胡海牙先生则有《释“仙学”》(《气功》1993、8)予以回应:“仙学”就是仙道之学,而非狭义的修仙之术。

仙道为一,不容分割,道为仙之体,仙为道之用,道不易闻,赖有仙而后知道之足贵;仙不易修,端有道而后知仙之必成”,并认为张先生是在“曲解仙学”。

张先生又有《再谈修道——兼答胡海牙<释“仙学”>》(《气功》1993、12)。

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后又有很多人以此为题撰写文章讨论,刊载在《气功》1994、1995年等各期上。

除张义尚先生和胡海牙先生各有所指外,其余的人都是隔靴搔痒!我以为,张义尚先生“修道”与“学仙”的区分所指的是“法”上的问题,而胡海牙所指的“仙学”,则是“仙学”这门“学问”所包括的范畴,是“名”上的问题,看来是“所答非所问”。

陈撄宁先生弟子朱昌亚女士序《大道歌白话解》曰:“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盖闻古今学仙者,必从炼丹下手,不足以成仙也。

学道者则无炼丹之必要,只需后天神气合一,返还到先天之性命,再使先天之性命合一,归本于清静自然而道可成矣。

”陈先生亲写《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第六》曰:“况且修道比较炼丹,究竟有点分别,假使我们把他颠倒过来说修丹炼道,在旁人听来,未免要笑我们文理欠通,因此可以明白两者不同之点。

修道的人果能够从后天神气返还到先天性命,就算是功德圆满,不必再去讨论什么铅汞问题。

”陈撄宁先生和张义尚先生都看到了“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到底谁知道:“夫仙学与道学,其不同果安在乎?”也就是“修道”与“学仙”(炼丹)的区别所在?(2004/04/0109:17pm)二、对“炼丹”和“修道”的一点认识至于“铅、汞,真意”,是有他特指的,也可以说这些都是代号,丹法不同,所指出的内涵也不同。

朱子文化是什么意思

朱子文化是什么意思

朱子文化朱子(1130-1200年)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新儒家朱熹,雅号朱文公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

朱熹为北宋以来理学之集大成者,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将他视为儒学宗师。

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被称为朱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学思想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

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论朱子(1130-1200年):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宋理学家、新儒家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

朱熹为北宋以来理学之集大成者,被尊为古代理学正宗,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后人将他视为儒学宗师。

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亦称“新儒学”或宋明理学)对中国文化的卓著贡献,使福建具有“滨海邹鲁”和“道南理窟”之誉。

近年来,诸多学者撰文,指出“福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应注重朱子学研施”。

这些建言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强调“朱子文化的研究应当重视”。

福建省委、省政府整合资源,启动朱子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朱熹思想理气论。

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动静观。

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

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

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

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格物才能穷其理。

什么是理学

什么是理学

什么是理学?
理学,或称道学,亦称义理之学,是宋元明时期儒家思想学说的通称。

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各种不同学派;狭义的理学,专指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程朱理学。

理学是北宋以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理论表现,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果,特别是批判佛、道哲学的直接产物。

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持续时间很长,社会影响很大,讨论的问题也十分广泛。

理学讨论的问题主要有:①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理学家虽然有不同的回答,但都否认人格神和彼岸世界的存在。

②心性论问题,即人性的来源和心、性、情的关系问题。

③认识论问题,即认识的来源和认识方法问题。

理学流派纷纭复杂。

但按其基本观点和影响来分,主要有三大派别,即张载为代表的气一元论哲学;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一元论哲学;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一元论哲学。

作为地主阶级新的思想理论体系,理学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

它在思辨哲学方面的发展,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对于日本、朝鲜的历史发展,理学也曾发生相当大的影响。

但是,理学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愈益起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

[必读]“五行”领导力

[必读]“五行”领导力

“五行”领导力针对西方领导力理论研究纷杂多样,观点对立,甚至结果自相矛盾的现状,借助东方道学思维,能有什么新的发现?道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包括人类社会的生成发展,都是“道”的衍化,服从“道”的法则,遵循着相同的阴阳五行规律。

时至今日,阴阳相生相克、互相转化的道家哲学思想仍不失为现代人的智慧源泉。

按照道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宇宙和人都有“仁、义、礼、智、信”五德(后为儒家采纳,称之为五伦或五常)。

如果人做到了五德齐备,不偏不倚,此人就是圣人了,儒家的“内圣而外王”即出于此。

而所谓“领导者”,其实就是“王”,只是在大小不同的组织里为“王”而已。

运用道学理论去解释领导者和领导力问题,在中国历代历史文献中都是很普遍的(如《孙子兵法》等)。

我们尝试用它来梳理和统筹西方的领导力研究。

我们按照道学的抽象宇宙运行原理设计出一个在理想状态中的成功领导者特征模型,用来分析不同领导力理论可能适应的情形。

图1中的阴阳关系表示的是领导力的运行规则,其中黑色部分表示被动、保守的力量,白色部分表示主动、积极的力量。

在黑白两种力量当中,各有一个向对方方向发展的种子(“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阴阳图上的五个特定位置是按照道学的五行,也就是五种特定能量所处的大体位置而定,分别表明领导者比较典型的五种状态,以及在不同状态里成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特征。

虽然在阴阳图上领导者的状态可以有无数种,但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见表1.“木”:仁慈领导力第一种情形是,领导者具有优势力量,但相对于追随者又不是特别显著,是一个略占优势的主动(阳性)力量(在“木”的位置上),这一特点常见于组织初创时期。

在这个时期,领导者必须得到追随者的充分认同,要和追随者做充分的沟通,达成一致意见。

因此,领导者必须胸怀宽广、平易近人、关怀他人、善于倾听,具有很强的包容力。

由于他能够以包容的个人魅力实现因势利导,带领组织取得成功,人们也常常会把组织业绩归功于领导者。

中国哲学史思考题

中国哲学史思考题

“中国哲学史”思考题说明这些思考题,主要是供同学们在课后进一步消化、理解、把握教师课堂讲授内容所出的。

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这些题目,结合教师课上讲授,自己再认真学习教材及进一步阅读文献,作出自己的思考。

一、先秦哲学1.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2.孔子讲的“仁”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3.《老子》的“道”具有怎样的形上意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含义何在?5.怎样理解“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格局?6.墨子的“兼爱”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它有什么当代价值?7.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同是什么?8.应怎样看待庄子的自由思想?9.荀子对天人关系问题作了怎样的说明?10.韩非对“法”、“术”、“势”的关系作了怎样的理解?他的这一思想的意义何在?二、汉唐哲学1.如何评价董仲舒对儒学发展的影响?2.王充是如何以理性主义来批判神秘主义的?他的思想有何积极意义?又有何局限性?3.谈谈郭象的独化论思想?如何理解“得意忘言”?4.禅宗是如何将佛教哲学彻底中国化的?其意义何在?5.韩愈的道统论的内涵及其意义是什么?6.唐代儒学复兴对于中国哲学发展的意义何在?三、宋明哲学1.道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条件是什么?2.张载是怎样说明“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其意义何在?3.二程是怎样论说“理”与“心”、“性”、“仁”的关系的?有何意义?4.朱熹是怎样阐发“理一分殊”的?有何意义?5.简述鹅湖之会的内容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6.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他们的思想?7.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与“致良知”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他的这些思想有什么意义?四、明清哲学1.试论李贽的“童心”说。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哪些批判?在限制君主权力方面提出了怎样的构想?他的这些思想有何重要意义与历史影响?3.解释方以智的“质测”与“通几”,并论述二者的关系。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

《老子》中的“道”与心物一元“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那么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我觉得就是要具体分析和归纳古代经典中出现的关于“道”的论述。

从经典的具体文本中来理解“道”的含义。

此文试列出《老子》亦称为《道德经》中所有关于“道”的表述进行分析和归纳。

所引《老子》内容和译文根据何新著《宇宙之道:<老子>新考》(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老子》中直接涉及到“道”的论述有(引文后括弧内的数字为所在章节):(此处从略,另文摘登)以上所引为《老子》中所有明显表述“道”的语句和段落。

实际上,一部《道德经》其主旨就是论道。

“道”是天道,是客观规律;德是人事,是人对天道、对客观规律的遵循。

归纳以上《老子》中关于“道”的论述,主要就是从这两个角度来论述的:一是直接论述客观之道,论述客观之道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特征。

这就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中存在的客观之道,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这如果用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客观规律,就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发展变化的辩证规律。

如“道可道,非常道。

”“渊兮,似万物之宗。

湛兮,似或存。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成功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者万物之奥。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等等,这些表述中所言的道,都是讲的宇宙本体中的客观规律,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它是“自在自为的”,宇宙是一个绝对的理性进程,这个绝对的理性进程是通过万有的纷呈变化来表现自己的,这就是“道”。

何新说:道是逻各斯,也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典哲学“道学”精要-上卷

中国古典哲学“道学”精要-上卷

中国古典哲学-“道学”精要(上)序一、什么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国古典哲学是华夏人民对人文、社会、天文、地理、自然规律、规则、医学、卜筮、治国方略和军事谋略最大规模的一次探索和研究的概称。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哲学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一定的雏形,至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过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现象,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墨子、以及商鞅和韩非。

遗憾的是自秦国统一六国后,始皇帝认为这些先进的思想会不利其统治,为稳固其封建专制的统治地位,进行“焚书坑儒”,采用愚民弱民防民的政策对当时先进的文化和思想予以抹杀,导致百家争鸣取得的极大成果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独医、卜文化遗产得以幸免。

二、什么是道学?道学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流派,是中国古典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它和西方哲学一样,都是指“人”通过对世界的认知和反思,去了解事物的本源本体,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的“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掌握事物的规律、原理、境界(界限)所形成的终极真理。

三、道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1. 研究观点的不同西方哲学有唯心和唯物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道学则无此争论,道学的观点认为大道自然,不去争论世界的本源究竟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但却强调我们是以“人”为主体去探索研究和认知世界的,认知的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这点是很重要的,换个角度来说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和对哲学探索的意义就源于此。

至于为什么人类是世界的主体,这是因为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有了意识和思想,并诞生了智慧,是自然之道的结果,假如有一天人类灭亡了,哲学的存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2.理论形成的方式不同西方哲学是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来对世界进行认知和探索,通过研究事物总的现象以及自然规律而形成的理论体系。

历史趣谈程朱理学是什么学派下面的一种学说?

历史趣谈程朱理学是什么学派下面的一种学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程朱理学是什么学派下面的一种学说?
导语:理学,又名为道学。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
理学,又名为道学。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1] ,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所以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儒家最高修为者,人人皆可达之),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
生活常识分享。

描写道士仙风道骨的成语

描写道士仙风道骨的成语

描写道士仙风道骨的成语导言成语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无论在口语交流还是书面表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道士仙风道骨是一种形容道士修养高深,风姿独特的成语,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什么是道士仙风道骨成语成语“道士仙风道骨”形容道士修养高深,行为举止端庄,仿佛仙人下凡。

其中的“仙风”指道士高洁的品德风范,“道骨”表示他们精深的修炼功夫。

道士仙风道骨的历史渊源道士仙风道骨作为一个成语,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代中国的道士,是指修炼道家思想和道家修炼方法的人,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士的修行追求的是长寿、健康和超脱尘俗,通过修行达到精神和道德的境界。

他们通过各种修炼方法来提高自身的修为,并且在修行的过程中注重修身养性,追求仙风道骨的境界。

什么是仙风仙风是指道士高洁无尘的品德风范。

仙人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超凡存在,他们在传说中拥有千年寿命,通晓天地之间的奥秘,具有神奇的力量。

仙风是指道士在修行过程中努力追求道家的理想和境界,通过修炼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更接近道家的道德准则和境界。

什么是道骨道骨是指道士精深的修炼功夫。

道士修行的目标是通过修炼功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境界,实现心灵的升华和超越。

道骨是指道士在修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修炼,掌握并掌握道家的精髓和修炼方法,使自己的修为更上一层楼。

道士仙风道骨的特征道士仙风道骨的成语形容道士的品质高尚,风度独特。

道士在修行的过程中,注重修身养性,重视道义和道德准则,为人忠诚正直,行事果断。

他们以道家的思想为指导,追求道德、知识、智慧的完美结合,追求心灵的升华和超越。

道士仙风道骨的重要意义道士仙风道骨的成语,不仅仅是对道士修养的一种形容,还表达了对修行者高层次修养的追求和崇尚。

它激励人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境界。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修养,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宁静和道德的提升。

中国道学百问

中国道学百问

中国道学百问
道教基本教义什么是“ 道、德”?
“道”和“德”,是我国最古老的、悠久的文化和文明。

它一直伴随着华夏的历史,上下传承了数千年,始终起着规范、约束人心的、行为的尺度和标准。

在古代,道和德实存而无名,有名而不相连,直至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之后,世人始把道和德联称,谓之“道德”了。

“道德”,这一意义非常广泛,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境界,也可以把它通俗地看做“社会道德”和“人伦道德”。

简单地说就是,凡是社会公认的、好的、能做的,即为“道德”高尚,必受众人颂扬;相反,只要大众公认是违背社会道德或人伦道德的,只要做了,即为“道德”低下,也必受社会指责和唾骂。

而在道教,除要坚守这一“社会道德”和“人伦道德”外,还必须恪守更高层次的“宗教道德”,即自己的“信仰”。

道教视“道”为最高教理,我们的信仰及全部教义均是围绕“道”来展开的、践行的。

如果失去了对“道”的崇拜、践行,即表示丢失了自己最根本的“信仰”。

因此,历代道教徒无不“尊道而贵德”,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德”为成道的基石。

进而积功累德,清心寡欲、为而不争、淡泊名利、慈心于物、济世利人……。

以期渐臻自己的信仰、德行和修为,从而最终
实现“修道、得道、成道”的愿望。

什么是学佛修道为什么要学佛修道

什么是学佛修道为什么要学佛修道

什么是学佛修道为什么要学佛修道曾经有一个朋友问过我一个问题,听起来十分的搞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话说我这个朋友某个亲戚家一个姐偶尔信佛,然后就逼着爹妈也吃素念经,偶尔信佛见不得杀生的名义买回一些狗啊,鸡呀,鸭呀什么的拿回来给这个朋友八十几岁的奶奶养。

只要他父母稍不顺他的心意就开始信佛了,又要出家又要剃头发,平时也不听人劝,今天她想信佛那就买点儿金鱼往河里放,买几只大鹅,别人家不想养的狗拿回来共同给这个朋友的奶奶养,给他自己的妈妈养就是自己不养。

今天要是不相信了,看到朋友圈发的烧烤看起来挺好吃的,我也想去尝尝。

但是有时候家族聚餐却不让别人吃肉,是不是挺搞笑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反面极端的例子,自己都不明白就不要碰佛呀道呀这些,最后弄得像迷信像传销一样。

其实学佛学道学易都是好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的是什么?学的都是人间大道,俗称大道理,你看大道理本身是好的,可以让一个人心灵纯净看得透,所以可以站在一个相对高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轻而易举的看透一个事情的本质。

但是前提是你别学偏了,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知正气,这是很关键的。

既要学的进去还要走的出来。

其实我也接触了很多学佛的修道的,还有学习易学的人。

感觉很多人学来学去还不如不学,弄得神神叨叨的。

很多人学了一阵子佛念了几部经,只是学会了吃素放生,满口随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张嘴阿弥陀佛,完转头就继续满身戾气的去我行我素。

而即便如此,又不能完全的融入世俗工作,生活,家庭,事业都一团糟,但应该上进学习的努力工作的时候,结果他非要去净化自己的心灵了,最后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生不生熟不熟吃力不讨好。

也是真心的建议,很多年轻的朋友不要轻易的信佛修道了,特别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很多大学生没有物质基础没有人生规划,没有心理准备,没有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反而去做一些好高骛远的事情,多少是有些不妥当的。

我理解现在压力大,很多人在礼佛修道的那一刻好像是找到了心灵的宁静,这没有问题,你可以用它短暂的放松一下,但是不要拘泥于某种型,也就是不要误入歧途。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的典故讲了什么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的典故讲了什么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的典故讲了什么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家,他是如何成为理学家的,有这样一段故事。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的典故讲了什么公元1162年五月,没有皇子的宋高宗,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玮为太子,并改名眘(shèn)。

六月,高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去了,太子赵玮即位,这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即位后,也想整顿朝纲,抗击金兵,收复大宋疆土,因此一度出现了较好的局面。

他即位后不久就下诏书,要大臣们对朝廷政治提意见。

曾任泉州同安(今福建厦门东北)主簿的朱熹立即写了奏章。

在奏章中他指出,与金人“不作战不能复仇,不守住国土不能确保胜利”;甚至提出,和议有百害而无一利。

他还劝孝宗要“正心诚意”,多学知识,管好国家。

朱熹是南宋时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公元1148年(宋高宗绍兴十八年)的进士。

朱熹从小就很聪明,有悟性。

在他刚学说话的年龄,有一天,他父亲朱松手指着天空教他说:“天。

”朱熹仰头看看天,眨巴着眼睛竟问他父亲道:“天的上面是什么东西呀?”朱松又惊又喜,于是便教他读书。

朱熹学习很努力,熟读经史,受到老师的赞赏,称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公元1163年,朱熹被朝廷授予武学博士一职,两年后到临安上任。

但那时宋军在符离(今江苏宿州东北)大败,宋金签订了“隆兴和议”;而宋孝宗依仗为抗金“长城”的大臣张浚,也病死了,朝中主和派又占了上风。

主张抗金的朱熹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不多久便辞职回家。

十多年后,他已经四十九岁时,才又到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主持政务。

任职期间,朱熹修复了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并亲自为学生讲课。

那时,他的学说正是发展成熟时期,影响很大,因此吸引了各地的读书人,他们纷纷来到白鹿洞书院求学。

白鹿洞书院一时间也声名远扬,成了和石鼓、应天、岳麓齐名的宋代“四大书院”。

朱熹在学术上最大的成就,是发展了北宋哲学家程颢(hào)、程颐兄弟关于“理气”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道学?
道学应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老子的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学术系统。

其中包括道家,道教,丹道三个大的分支,老子为道学之宗。

老子为春秋时人,为周朝的史官,和孔子并世且比孔子年长20岁左右。

他所著的五千馀言《道德经》上下篇,是我国阐述道德学说的最早私人著述。

中国先秦的道家学派、汉末以后的道教,以神仙家为宗在道教中孕育起来的丹道,皆以老子的《道德经》作为自己的理论支柱和基本经典。

道学的发展。

道学本是伏羲、黄帝所传的圣人之道,周代虽以礼教为朝廷的方内之教,道学被置之方外,师传不明,但尚由史官掌握,为王者师。

直至汉代相国曹参将在方外师徒相传的道学宗师盖公推荐给朝廷,汉文帝以黄帝、老子的道学治国,才使道学兴盛起来。

汉代的文景之治,是道学在治国的政治实践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汉武帝排摈道学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统治地位,是以《隋书·经籍志》将儒者排在道学之前。

然而唐代皇帝以老子为祖宗,在尊儒之外又复兴道学,人们仍可在唐代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中,发现道学治国的光辉。

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汉唐王朝,都受到道学思想的滋养,连清初康熙皇帝也外示儒术而内用黄老,道学之富国强兵的政治效果是昭然可见的。

迨至宋代,国势积弱而受制于异邦,周敦颐,程颢,程颐直至朱熹,汲取佛道思想来丰富儒学,称为程朱理学。

这就是现在的新儒学之祖。

元人脱脱立《宋史·道学传》,将程朱一派专讲儒家道德伦理的学者全包拢进去,后世遂将程朱理学也称之为道学。

冯友兰教授等沿袭此说。

明代以来,朱元璋推崇朱熹为文人之宗,宋明理学便兴盛一时。

王守仁的心学也成为理学的分支,这批人满口大讲孔孟的仁义道德,被世人号为道学家。

明清二朝,宋明理学是皇帝提倡的意识形态,科举考试以理学家的《四书集注》为教材,道学家可以升官发财,讲道成了孔孟之徒向上爬的阶梯。

宋明理学是今日之“新儒学”的前身,但宋代以来打着“道学”的幌子,就难免在学术史上遗下“伪道学”之消。

明代王阳明心学传至李贽,则走向宋明“道学”的反面,伪道学的流弊暴露出来。

李贽揭露道学家“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阳之道学,阴之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李贽进而宣称“道学可厌”,斥责宋明理学为“假道学”,道学家为“假人”,“道学其名也,故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

无有者必将道学,以道学之足为济用也。

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以售其欺罔之谋也。

噫!孔尼父亦一讲道学之人耳,岂知其流弊至此乎!”李贽对宋明理学家的揭露,使“今世俗也与一切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受到假道学的攻击。

这使李贽觉悟到只有老子的学说才是“真道学”,他说“老子则有无为之学问矣,释迦不可及也,吾庶几者其老子乎!”李贽呼唤:“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也,岂讲道学者所能学乎!”伪道学之流弊,一直延续到清代,可谓和“家天下”的政治制度相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