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论诗》《戏为六绝句(其二)》对比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1页)
《戏为六绝句》诗词鉴赏
《戏为六绝句》诗词鉴赏《戏为六绝句》诗词鉴赏《戏为六绝句》唐朝:杜甫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其三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其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其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古诗简介《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戏为六绝句》翻译/译文其一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其二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
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
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其三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其四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其五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
古代诗歌《戏为六绝句》阅读练习及答案(玉溪2023届高三上8月)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戏为六绝句其一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戏为六绝句其五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注作后尘。
【注】齐梁:指南朝齐、梁时追求音律精细、对偶工整、辞藻巧艳,但内容不充实甚至没有内容的文风。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诗人评价庾信的文章到其创作后期健笔凌云,纵横开阖,更加苍劲浑成。
“前贤畏后生”用反语讽刺了当时那些“后生”嗤点庾信作品的行为。
诗人认为不应该追攀屈原、宋玉,否则就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
诗人就事入诗,虽言“戏为”,但在轻松笔调中寓严正笔意,情味盎然。
14.答案:C【解析】:C.“诗人认为不应该追攀屈原、宋玉,否则就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错,意思理解反了。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的意思是: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所以,诗人恰恰认为要追攀屈原、宋玉的精神品格和才情,否则才会“文风浮华,步齐、梁的后尘”。
故答案为:C。
15.杜甫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
(6分)15.答案:①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作家作品,如看庾信的文章,要看到他老年时的风格更加苍劲浑成;②不要自以为是,随便去嗤笑、点评别人的作品,不能效仿其一中的“今人”;③兼收并蓄,爱古而不薄今,崇尚古调,也要兼取新声;④相较于作品的形式,内容充实更重要。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①其一前两句意为: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据此得到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作家作品,如看庾信的文章,要看到他老年时的风格更加苍劲浑成。
②其一后两句意为: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版】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水平测试(含解析)
第二单元水平测试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的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
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
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
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
2023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观点推断(题型)+例题分析(含答案)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5——观点推断(题型)+真题分析(含答案)在真题中,观点推断题四个选项通常情况下不再仅限于文本本身,甚至有时是跳出选文,采用文外设题的方法,让考生根据文意来判断。
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根据原文进行逻辑推断的能力。
这类题目由于信息较分散,概括性较强,观点较隐蔽,故难度较大。
考生在做此类题时,可从三个角度切入,即:据文推断(文内找依据),逻辑推断(符合逻辑),合理推断(结论合理)。
一、文内找依据分析之前先判断该选项的“前提内容”是否合乎文本内容。
分析选项时需格外关注关联词语,分析选项的前提时思考三个问题:(一)前提条件是否存在;(二)前提是否混淆范围(整体或局部)(三)前提是否混淆语气——注意前提中“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等表示推断可能成立的一些词语;“一定”“必定”“肯定”等表示推断不能成立的一些词语。
二、符合逻辑分析选项时,要判断选项中存在的假设推断、条件推断、因果推断、目的推断等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选项一般以假设、条件、因果、目的等复句形式呈现。
三、结论合理推断结论是根据文中已有信息,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以此推彼、以已知推未知、以现在推未来、以整体推知局部以及因果互推等。
要留意以下两个方面:(一)选项前后之间的关系,由原文中重点语句(一般为长句)内部的语意、句间关系或关键段落中重要概念推断出来,结论是原文应有之意,结论一般由“由此可见”“说明”“总之”等词语领起。
注意两点:①结论是否与原文相悖。
②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特别注意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的词语能否在原文中有与之匹配的信息。
(二)选项是推断源于文内,结论实属文外。
推断由文内到文外、由此及彼,结论一般由“启示”“将会”“应该”等词语领起。
注意两点:①关注推断的逻辑性和前提的真实性。
②关注文本内容是否能够推断出选项预测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否合乎社会常理,即一般的规律,人们的认识规律。
【2019·全国3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作业参考答案一. 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1. 《典论·论文》(魏·曹丕)2. 《文选序》(梁·萧统)3.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5. 《与元九书》(唐·白居易)6. 《送孟东野序》(唐·韩愈)7. 《诗品序》(梁·钟嵘)8. 《文心雕龙》(梁·刘勰) 9. 《沧浪诗话》(宋·严羽) 10. 《闲情偶记》(清·李渔)11.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 12.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13. 《书汤海秋诗集后》(清·龚自珍) 14.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近代·梁启超)15. 《文选序》(梁·萧统) 16. 《典论·论文》(魏·曹丕)17. 《人间词话》(近代·王国维) 18. 《楚辞章句序》(汉·王逸)19. 《文赋》(晋·陆机) 20. 《诗品序》(梁·钟嵘)21. 《文选序》(梁·萧统) 22.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唐·陈子昂)23. 《答李翊书》(唐·韩愈) 24. 《论诗三十首》(元·元好问)二. 名词解释1. 诗言志:“诗言志”理论出自《尚书·尧典》,《尧典》中描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理论原则。
从音乐说起,涉及到了诗歌、艺术、以及相关的各方面内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诗言志”理论。
这段的主要说明,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抱负、志向的,歌声是延长了的诗的语言,突出了诗要表达的意义,声音的高低与曲律相配合,各种乐器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能相互干扰,要形成整饬的秩序,不能相互扰乱。
这样就可以使得天神和世人达到交流和统一,用这样的音乐来教育贵族子弟,使之收到教育和引导。
闻一多先生在《歌与诗》中从诗的发展过程来分析,认为“志”有三方面的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
非连续性文本朱光潜《诗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
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
《诗经》是最好的例子。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只是作“宛窃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
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意蕴。
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
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
中国诗自身已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
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
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
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和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
陶潜和华兹华斯都是著名的自然诗人,他们的诗有许多相类似。
我们拿他们俩人来比较,就可以见出中西诗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大有分别。
我们姑拿陶诗《饮酒》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从此可知他不喜“久在樊笼里”,喜“园林无俗情”,所以居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的宇宙里,也觉得“称心而言,人亦易足”。
他的胸襟这样豁达闲适,所以在“缅然昹曾丘”之际常“欣然有会意”。
但是他不“欲辨",这就是他和华兹华斯及一般西方诗人的最大异点。
华兹华斯也讨厌“俗情”,“爱丘山”,也能乐天知足,但是他是一个沉思者,是一个富于超然客公众号宗教情感者。
他自述经验说:“一朵极平凡的随风荡涤的花,对于我可以引起不能用泪表现得出来的那么深的思想。
”他在《听滩寺》诗里又说他觉到有“一种精灵在驱遣一切深思者和一切思想对象,并且在一切事物中运旋”。
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自幼好学,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年间寓居长安将近十年,生活贫困。
安史之乱开始,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湘一带。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他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大胆揭露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在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1,凌云健笔意纵横2。
今人嗤点流传赋3,不觉前贤畏后生4。
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5,轻薄为文哂未休6。
尔曹7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8。
其三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9;龙文虎脊皆君驭10,历块过都见尔曹11。
其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12,未掣鲸鱼碧海中。
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13,清词丽句必为邻14。
窃攀屈宋宜方驾15,恐与齐梁作后尘16。
其六未及前贤更勿疑17,递相祖述复先谁18?别裁伪体亲风雅19,转益多师是汝师20!【评析】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这六首小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时杜甫50岁,居成都草堂。
题目冠以一个“戏”字,在看似轻松的调笑背后潜藏着的是诗人深刻严肃的思考,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探究。
【2020二轮复习】(论述类)题点2 论证分析题
-19-
3.看结尾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
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文中的某些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②
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归纳总结?③得出结论——作者在
归纳总结时,是否得出了结论,发出了倡议或警示?
失分类型二:分不清论证手法
-20-
第三段。 难有担荷力量的原因是其具有幽默与欣赏的余裕。D 项 强加因果,分析错误。
【我来答题】D
【失分类型及考场方略】
-18-
失分类型一:不明论证思路
应对策略 1.看开头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①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中心论点?提 出了什么中心论点?②怎样提出的论点?论点是如何呈现的?③文章开头是如何将论点 引入论证过程的?作者是否使用了过渡句? 2.看主体部分,作者是否做了这五件事:①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 时,是否提出了分论点?文章是直接论证中心论点,还是间接论证中心论点?②选择论 据——文章选用了哪些论据?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引用了哪些内容作为论据?③确 定论证方法——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④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 是反面)进行阐述?⑤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即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事实论 据进行了深入剖析?
单项选择题仍为重要的考查形式,新高考试模考题中增加了主观试题考查, 能力等级上也提升为分析综合。
【考查新动向】
-3-
在2017年至2019年的高考试题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个考点一 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二题,分值是3分。
2020年山东、海南新高考适应性模拟考试的试题中,该考点不仅以选择 题形式考查论据“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分 值3分;而且首次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 明”,分值4分,同时相应提高的是考查的难度。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戏作诗(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戏作诗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陆游其二铁马渡河风破肉,云梯攻垒雪平壕。
兽奔鸟散何劳逐,直斩单于衅宝刀。
其四群胡束手仗天亡①,弃甲纵横满战场。
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
【注】①仗天亡:金国进行的是非正义战争,连老天也要消灭它。
仗,凭借、依靠的意思。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二前两句写在刺骨寒风中,全副武装的骑兵横渡黄河,借助云梯攻破了敌人的堡垒。
B.其二第三句,将被打得溃不成军的敌人比作四散的鸟兽,形象生动地说明敌人已不足为惧。
C.其四前两句实写了金军丢盔弃甲的溃败场景,笔力雄健,充满着积极乐观的战斗情怀。
D.其四后两句中,大获全胜的将士们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夜半时分又攻入了敌人的辽阳城。
2.“雪”在这两首诗中有多重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①辛弃疾鼓子花②开春烂漫,荒园无限思量。
今朝拄杖过西乡。
急呼桃叶渡,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风雨横,依然红紫成行。
白头陪奉少年场。
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长。
【注】①本词作于词人六十二岁,时词人赋闲于瓢泉。
②鼓子花,即旋花,形似鼓。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鼓子花在春天开得非常繁盛,这一充满生机的景象引发了词人许多的思绪。
B.词人想要去观赏牡丹花,“急呼”与“忙”表现了他前往赏花的急切心理。
C.“红紫成行”此处用颜色代指牡丹,写出牡丹虽经受狂风暴雨却依旧艳丽。
D.词人深受百姓尊重且性格随和,到西乡之后,许多少年陪伴词人共赏牡丹。
4.有评论认为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妙,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陆游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磑①破旗枪②。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③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④香?[注]①磑:石磨。
②旗枪:茶叶。
古诗对比阅读小练习 (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5)
古诗对比阅读小练习1.(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送蜀客司空曙雍陶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1)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2.(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
赵翼《论诗(五首选三、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赵翼《论诗(五首选三、四)》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论诗(五首选二)
[清]赵翼
(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菀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1.这两首诗讨论了诗歌的评论与创作问题,作者分别得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2.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5分)
【参考答案】:
1.前诗表明评论诗歌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后诗表明诗歌创作要放松心态,灵感自会从天而降。
(2分)
2.同:以议论为主。
(1分)
异:前诗以议论开篇,“只眼须凭自主张”亮明观点。
然后用比喻手法,将见识低下而评诗比作矮人看戏,生动地再现了因见识浅陋而没有定数,人云亦云的情况,从而表明诗歌评论要有自己的主张的观点。
后诗以记叙开篇,用对比手法,将少时与老时对诗歌创作的不同感受进行对比,突出诗歌创作心态应该放松的观点。
(4分,各2分)。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了六首七言绝句,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注释:未及前贤更勿疑: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汝师:你的老师。
译文: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是不用分先后的。
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只有不拘一时一家地多方面学习各家的长处,才算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师。
赏析:杜甫主张认真学习前人的优秀文学传统,同时代人也应互相取长补短。
他信奉传统的.诗教观念,认为《诗经》之风诗和雅诗是典范,应该好好学习。
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这一首,前人说法不一。
这里的“前贤”,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
“递相祖述”,意谓因袭成风。
“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
“伪体”之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
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
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
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
庾信之“健笔凌云”,四杰之“江河万古”,乃在于此。
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堆砌词藻,步齐、梁之后尘,固然是伪体;而高谈汉、魏的优孟衣冠,又何尝不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
(完整版)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 密封线 - - - - - - - -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II 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杜甫《戏为六绝句》与曹丕《典论·论文》
杜甫《戏为六绝句》与曹丕《典论论文》任竞泽【摘要】杜甫《戏为六绝句》在理论体系之建构上,全面继承了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思想.关于批评界的不良风气,“轻薄为文哂未休”与“文人相轻”的观点相近.以此为据,对“轻薄为文”这一充满歧义和争议的命题进行辨析.关于批评方法和标准,“不薄今人爱古人”与“贵远贱近”的理论相似.在如何实践这一批评原则上,杜甫“读书破万卷”与曹丕“备历五经四部”等见解相合.文体论上,杜甫“能诗不能文”和“尽得古今之体势”与曹丕的“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及其“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的说法契合.价值论上,曹丕“传声名于后”的“文章不朽”论与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则极为吻合.【期刊名称】《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3)006【总页数】7页(P85-91)【关键词】戏为六绝句;典论·论文;理论体系;比较研究【作者】任竞泽【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杜甫的文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戏为六绝句》中,郭绍虞先生云:“盖其一生诗学所诣,与论诗主旨之所在,悉萃于是,非可以偶而游戏视之也。
”[1]3笔者认为,《戏为六绝句》“开论诗绝句之端”[1]3,并非“无所依傍”,正如黄庭坚《答洪驹父书》所云:“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2]同样,《戏为六绝句》在理论体系之建构和文学观点之阐发上,亦自有其“来处”,那就是全面继承了《典论·论文》的文学思想,这应当不是偶然和巧合。
《典论·论文》的文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批评论、作家论、文体论、文气论和价值论五个方面,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诗学思想可以说与之环环相扣,极为契合。
全面比较研究这两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论文,这对杜诗学研究的深入拓展当不无裨益。
一、“文人相轻”与“轻薄为文哂未休”曹丕的“文人相轻”观点与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轻薄为文哂未休”之论很相近。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六)》戴复古《论诗十绝句(其四)》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戏为六绝句(其六)①
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②复先谁。
别裁⑧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论诗十绝句(其四)
戴复古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从横。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当时人们对南北朝庾信和初唐四杰多有批评。
杜甫作《戏为六绝句》予以回应。
②祖述:效法;仿效。
③别裁:区别淘汰。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诗和戴诗题目相近,题材相同,以绝句形式从不同角度表达各自诗歌创作理念。
B.杜诗首句指出比不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戴诗首句强调创作要精心构思追求变化。
C.杜诗表示借鉴不分先后,与《师说》“庸知其年之先后”相似,戴诗对此无涉及。
D.杜甫认为诗歌创作应该追求风流儒雅,戴诗认为诗歌是自己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16、化用前人诗句是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如戴诗第二句“笔端有力任从横”化用了杜甫的“凌云健笔意纵横”。
请结合两首诗主题,谈谈你对诗歌创作化用现象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5.D
16.①化用现象,应该像杜诗所说要多方面向前人学习,既有所选择批评,又充分尊重、博采众长;②又要如戴诗所说贵在创新,强调独创,不应该因循守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论诗》《戏为六绝句(其二)》对比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论诗》《戏为六绝句(其二)》对比阅读答案
【甲】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①未休。
尔曹②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①哂:讥笑。
②尔曹:你们。
24.“王杨卢骆”即指王勃、、卢照邻、,时称“ ”。
(3分)
25.【甲】诗中“口口”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口口”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
(2分)
26.【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4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