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要点
心理学知识汇总
心理学知识汇总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众多的知识要点。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心理学知识的汇总。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
感知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第一步。
例如,视觉感知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世界,包括颜色、形状和大小等。
但感知并非完全客观,会受到我们的期望、经验和情绪的影响。
注意则决定了我们将精力集中在哪些信息上。
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不由自主地被某些刺激吸引,比如突然响起的警报声;有意注意则是我们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任务或对象上。
记忆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而长期记忆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遗忘是记忆的常见现象,其原因包括干扰、衰退等。
思维是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也是我们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在儿童时期,身体和认知发展迅速。
例如,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经历了从简单的单词到复杂句子的过程。
他们的道德观念也逐渐形成,从最初的以自我为中心到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
青少年时期面临着身份认同的挑战,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阶段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
成年后,个体在职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继续发展和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在认知能力上有所下降,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三、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和心理。
从众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即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想法。
比如在街头看到一群人抬头看天,其他人可能也会跟着抬头。
社会认知涉及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和判断。
刻板印象就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例如认为某个地区的人都具有某种特定的性格特点。
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
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相似性、互补性、外貌等。
使用心理学需注意的要点
使用心理学需注意的要点导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运用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要点,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正确性。
本文将探讨使用心理学时需注意的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
一、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运用心理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只有对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
二、避免过度概括心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中的理论和概念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因此,在运用心理学时,我们需要避免过度概括。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也是独特的。
因此,我们不能将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结果简单地应用于所有人。
相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过度概括。
三、考虑文化差异在运用心理学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将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结果简单地应用于所有文化背景下的人。
相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学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
四、注意伦理问题在进行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时,我们需要注意伦理问题。
心理学研究涉及到人们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因此我们需要遵守伦理原则,保护被研究者的权益。
同时,我们也需要避免对被研究者造成伤害或不适。
在运用心理学知识时,我们需要尊重个体的权益和自主性,确保其自由意愿参与。
五、关注心理健康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在运用心理学时,我们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需求。
心理健康不仅包括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治疗,还包括积极的心理发展和提升。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人们实现心理健康的目标。
结语使用心理学需要注意的要点包括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避免过度概括、考虑文化差异、注意伦理问题和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学要点笔记(最全)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心理学科的性质: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中间〔边缘〕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1)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指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等。
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气质有好动与喜静、暴躁与温和之别,性格有自信与自卑之差等。
真题: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后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简答〕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布洛卡心理状态是联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过渡阶段(1)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或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模块复习四要点一要:“知、情、意”三个字在心理学当中知情意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仨字了,那究竟出现在哪些知识点当中呢。
第一次出现在心理过程的概念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恰好是心理学前两章的内容。
第二次出现在第三章人格中,从知情意角度将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自我发展的阶段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与心理自我,要注意复习自我意识内容知识点时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复习,同时注意发展阶段是生理--社会--心理,不要把顺序打乱。
第三次出现在第四章学习心理的品德心理与教育当中,从知情意出发,将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第四次会涉及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分成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
二要:心理学的五条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序列位置效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曲线、智力的个体差异。
单纯的背记一是难背、二是容易记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自己来画这些曲线图,这样记起来既简单准确又十分快捷。
三要:特别重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这个知识点在考纲中单独列出,而且每一年均以不同题型出现,因此在这个知识点上花的时间比较多,要结合实例来帮助记忆每个阶段的特征以及形成的品质!四要:概念关键词教师招考当中虽然不会出现名词解释,但概念的考察会以填空、判断的形式出现,所以概念也是不能忽视的考点,而概念却往往因为无趣、生硬难以被记住,针对这个问题要用关键词法,很容易就把考察概念的填空题和判断题解决。
举个例子,题干看到要求源泉一定要想到需要,题干看到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型一定链接到气质。
这种方法让概念解题变得快准狠!心理学重要考点记忆技巧知识点1:注意二特点:指向性和集体性三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三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四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知识点2:感觉一定义:个别二种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四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联觉知识点3:知觉一定义:整体三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四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识点4:记忆三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品质: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四分类: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根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间长短、长时记忆两种分类、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内容的不同五、遗忘原因:记忆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同化说、动机说、提取失败说知识点5:思维二特征:间接性、概括性三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四分类:根据凭借物、根据逻辑性、根据指向性、根据创新程度七品质:广度、深度、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八过程: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知识点6:想象二种类: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三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心理学易混淆知识概念汇总1、从众、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心理学程正方 高玉祥 郑日昌编 知识要点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及其复杂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
包括人和动物的心理,个体心理和社会团体心理,正常和不正常的心理,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等。
2.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1)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
2)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3)意志:自觉地确立行动的动机与目的,并据此调节和支配活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人的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指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倾向,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性特性。
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
4.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生物学为媒介,哲学与生理学结合,使哲学的心理学独立而形成。
标志是从德国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系统地从事心理学的实验开始的。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及分支?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预测、了解、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生理机制和规律。
心理学的分支:理论心理学:普通、变态、缺陷、比较、年龄和发展心理学等。
应用心理学:教育、工业、医学、军事、司法和运动心理学等。
6.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原则:客观性、实践性、因果性和发展的原则。
方法:观察、实验、调查和心理测验法。
第二章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轴状突和树状突),具有兴奋和扩散的功能。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动物和人都具有一些不学而能、生来就会的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3.经典性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刺激型条件反射。
刺激在先,应答行为在后。
大学心理总结知识点
大学心理总结知识点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和行为的科学。
它关注的是人类思维、情感、感觉、意识和行为的发展、功能和异常。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二、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它作为独立的科学学科的确立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心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等。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通过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观察研究: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收集数据,以了解行为规律和心理过程。
3.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表,收集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意见。
4. 访谈研究:通过对个体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内心世界和心理过程。
四、心理学的分支领域1.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
2.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3.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治疗心理障碍及心理问题。
4.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5.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教学策略。
5. 健康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生理心理和心身健康问题。
6. 组织心理学: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行为。
七、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主张通过条件反射来改变行为。
2.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知觉对行为起着重要影响。
3.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有重要影响。
4. 动机理论: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激励机制。
五、心理学的应用1. 临床心理学的应用:治疗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3. 市场营销心理学的应用: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产品和广告。
4. 工业心理学的应用:招聘、绩效评估和员工培训等。
心理学复习要点
⼼理学复习要点⼼理学复习要点考试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论述题、实例分析。
第⼀章绪论⼀、⼼理学研究的对象:⼈的⼼理现象及其规律。
⼼理现象包括:1.⼼理过程:A认识过程(基础):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是思维);B 情感过程(动⼒):⼈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观点⽽产⽣的体验;C 意志过程(调控作⽤):⼈在⾏动中⾃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的⼼理过程;2.个性⼼理(简称个性):A个性倾向性(动⼒因素):需要、兴趣、动机、理想;B ⾃我意识:⾃我认识、⾃我体验、⾃我监控;C 个性⼼理特征(个别性集中表现):能⼒、⽓质、性格。
⼆、了解和研究⼈的⼼理的⽅法:观察法(主要)、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产品分析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跨⽂化研究法。
三、⼈的⼼理实质:脑是⼼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感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指⼈脑对直接作⽤于是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区别:感觉是对个⼈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联系:都是刺激物直接作⽤于是感觉器官产⽣的,都是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2、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他⼈知觉、⾃我知觉、⼈际知觉);错觉(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位错觉)。
3、感受性是指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
引起感受性变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感觉适应、感觉对⽐、感觉的相互作⽤、联觉、感觉补偿、⽣活条件和劳动实距等。
4、观察是有⽬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培养学⽣的观察能⼒:A、要明确观察的⽬的任务。
B、要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C、指导观察的⽅法,培养观察的技能:加强观察⽅向的引导;充分调⽤感官,勤于思考;观察时要细致耐⼼,学会运⽤⽐较。
心理治疗的关键要点
心理治疗的关键要点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帮助个体处理情绪和心理问题的方法,是现代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进行心理治疗时,专业的心理治疗师需要抓住一些关键要点,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心理治疗的关键要点。
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治疗的第一步是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
治疗师应以谦逊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患者,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扰。
通过互动和倾诉,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感受到支持和理解,从而建立起稳固的治疗关系。
2. 细致入微的评估在开始治疗之前,治疗师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问题的根源。
通过询问、观察和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治疗师可以获取到关键的信息,为后续的治疗计划制定提供支持。
3. 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在评估的基础上,治疗师和患者共同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测量和可实现的,并且要与患者的需求和价值观相符合。
制定明确的治疗目标有助于治疗师和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一致,并且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4.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中,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选择。
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问题和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精神分析等。
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应不同的治疗效果,治疗师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5. 建立积极的治疗联盟治疗联盟是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关系。
治疗师应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过程,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并且积极配合治疗措施。
治疗联盟的建立有助于患者的治疗遵从性和治疗效果。
6. 处理情绪和阻碍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动、抵触心理等阻碍。
治疗师需要具备处理这些情绪和阻碍的技巧,以便治疗进程不受干扰。
通过倾听、理解和适当引导,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情绪和阻碍,更好地进行治疗。
7. 持续评估和调整心理治疗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治疗师需要持续地评估治疗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观察,治疗师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进展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安排和计划。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
心理学各章知识要点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其背后的原理与机制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本文将简要介绍心理学各章的知识要点。
2.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问题解决等。
其中著名理论有信息加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人类从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会通过感觉、注意、记忆和思考等过程进行加工。
认知负荷理论则主张人的工作记忆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超过限制则容易出现错误。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其重要的观点包括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青少年时期的身份认同等。
例如,根据让-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期、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三个阶段。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影响和集体行为。
其中的经典实验包括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威实验”和菲利普·津巴多的“监狱实验”。
权威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遭受权威压力下会服从不道德的指令,监狱实验则展示了环境对行为的重大影响。
5.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和个性发展。
著名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特质是由潜意识和冲动所决定的,而大五人格理论则将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6.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一种用于了解个体心理特点和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问卷等。
其中,斯坦福-比奈特智力量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智力测验,可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人格测验中,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可以评估人的人格特征。
7.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通过与心理学专业人员的交谈来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治疗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解决患者的不良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
心理学教案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要点
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学问,它作为一门学科,具有诸多的教学要点和注意事项。
在设计心理学教案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特点以及行为特点等因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就心理学教案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与要点展开阐述。
一、关注教学目标教学目的是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设计心理学教案时,需要明确课程的基本目标,即实现课程计划的预期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难,有助于制定教学策略和解决教学问题,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其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心理学教案设计中还需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
因为学生的心理因素是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
要发现并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求,教师需要仔细地观察学生的行为,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进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关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准确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关注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整个课堂的核心。
在心理学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觉、感受和语言能力,以及他们在认知、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发展水平等方面,有效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自身的情感认知和思维发展。
五、关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在设计心理学教案时,教师需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完成。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把握教学进度、注意班级情况、记录归纳教学反馈等,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关注评价评估评价评估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心理学教案设计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
教师需要准确地了解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能力水平,从而为个性化教育和较准确的评价打下基础。
大二心理课知识点总结
大二心理课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大二阶段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下面是对大二心理课知识点的总结。
1. 神经科学神经科学研究了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神经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感知、认知和行为是如何与神经相关联的。
例如,我们可以学习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信号的传递机制等。
2. 感知与知觉感知与知觉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们研究了人类是如何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感知经验的。
在学习中,我们会了解到感知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意识等因素对感知结果的影响,以及感知错觉的原因和特点。
3.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我们获取、保留和回忆信息的关键过程。
学习包括认知学习和条件作用学习等多种形式,而记忆则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等不同类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掌握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
4. 情绪与动机情绪与动机是人类行为背后的重要驱动力。
学习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情绪的形成和调节机制,以及情绪对认知和行为的影响。
同时,了解动机的概念和分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个体追求目标和行为表现背后的动机动力。
5. 人格与个体差异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和情感特征。
学习人格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格的构成要素和测量方法,以及人格特征对个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此外,个体差异也是人类心理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个体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差异特点。
6.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感知、思维和行为。
它涉及个体在群体中的互动、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等方面。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原因和模式,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总结起来,大二心理课主要涵盖了神经科学、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情绪与动机、人格与个体差异以及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
<<心理学概论>>复习要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
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人格(个性心理倾向)主要表现在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与基本动力。
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稳定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对象。
心理学的目标是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心理现象和行为.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包括参与和非参与两种.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被试分为两组:一组被试为实验组,另一组被试为控制组。
个案法是对一个被试的各个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关于个体过去和现在的信息,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真正原因。
测验法是使用标准化测验工具度量个体间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现代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modern psychology)一、滥觞:现代心理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年代末的德国,以冯特(W. Wount, 1832-1920)创立实验心理学为开端。
二、学派:1.内容心理学(Content Psychology)2.行动心理学(Act Psychology)3.结构心理学(Structural Psychology)4.功能心理学(Functional Psychology)5.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6.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7.行为主义(Behaviorism)8.日内瓦学派(Geneva School),又称皮亚杰学派(Piaget School)9.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10.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资料来源】车文博(1996)。
西方心理学史。
台北:东华书局。
内容心理学(Content Psychology)以心理内容(如感觉、思想、情感、意志等)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其研究方法多采内省法。
结构心理学与现象学为内容心理学的两个主流;而行为主义则彻底反对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因为所指心理内容是主观的,既不可观察又无法予以客观分析(张春兴,1991,P.154)。
【资料来源】张春兴(1991)。
张氏心理学辞典(第二版)。
台北:东华书局。
行动心理学(Act Psychology)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心理学研究的题材应该是行动,而不是内容。
因为当时盛行结构论,结构论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题材应该是内容。
因此,在立场上讲,行动心理学是反结构论的。
至于行动与内容之分,在理论的解释上有所不同;以研究色彩视觉为例,结构论者认为,色彩的意识经验(内容)是心理学研究的题材;行动心理学则认为,「视」的历程(行动)本身才是研究的题材。
行动心理学家所持的理由是,必须先有行动而后始有内容,没有视的行动何来色彩内容。
11.个性心理特征-学习要点-心理学基础知识(1)
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要点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3.气质的心理特性:(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敏捷性(4)可塑性(5)情绪的兴奋性(6)内向型与外向性4.气质类型不同基本特征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气质类型5.气质类型的特征与表现:胆汁质: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性。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
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改变、具有外向性。
粘液质: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向性。
抑郁质:行动迟缓而不强烈、孤僻、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很高,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向性。
6.气质理论:(1)阴阳五行说(2)体液说(3)体型说(4)血型说(5)激素说(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代表任务:巴甫洛夫主要观点:(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2)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指标: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3)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强、不平衡型(冲动型)----胆汁质弱(弱型)----抑郁质8.气质的鉴定的方法:(1)测验法:斯特里劳的气质量表;陈会昌《陈会昌气质量表》(60个项目)(2)观察法9.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10.气质与职业(1)某些特殊职业对气质有特殊要求(2)选择适合自己气质特征的职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11.气质与教育(1)正确区分和认识学生的气质类型和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4)教师本人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12.性格:是指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
大二心理学理论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在大二的心理学学习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二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点,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帕夫洛夫提出的,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人类和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特定的联结,即条件反射。
比如,当我们闻到美食的香味时,口水就会分泌,这是因为我们通过多次经历食物与香味的联结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馈的影响。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个体的行为会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影响。
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积极的奖励,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加强;相反,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惩罚,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削弱或消失。
三、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冲突和欲望的潜藏,而这些潜藏的欲望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感。
心理分析理论主要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四、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人类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多个阶段。
在大二的心理学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认知发展理论来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如何逐渐发展。
五、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珍·皮亚杰提出的。
她认为,人类的认知和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经验来实现的。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它对人类社会行为和教育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六、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它主张人类行为是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反馈来塑造的。
行为主义理论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可观察的行为,通过对行为的研究来理解人类心理活动。
心理学概论知识要点整理(全)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消费心理学是以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心理学知识要点(打)
心理学知识要点一、认知发展与教育(一)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1、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知觉是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
3、感觉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4、知觉的种类:时间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错觉。
5、感受性变化的现象:(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相互作用(4)联觉(5)感觉的相互补偿、(6)敏感化。
6、知觉的基本特征(特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7、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按照感知觉规律进行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2)基本的直观教学形式包括: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3)遵循感知规律提高直观效果,提高感知事物的清晰度,重视感知对象的组合,以形成整体知觉。
(4)语言与形象结合,尽量使学生的多种分析感觉参加活动。
(5)用感知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力。
8、学生观察力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认识“个别对象”的阶段,儿童只看到各个对象,或各个对象的一个方面;(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儿童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感知的空间联系;(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儿童可以认识对象之间不能直接感知的因果联系;(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儿童能从意义上完整地把握对象总体,理解图画主题。
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属于(2)、(3)、(4)阶段。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提高观察效果。
(2)培养学生主动地提出观察目的任务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条理性。
(4)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5)观察要持之以恒,并重视对观察结果的处理。
(二)、记忆及其品质、记忆过程及其规律、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要点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又不需太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不是独立心理过程,是一种心理状态。
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1、注意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四种。
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3、实现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是: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应达到动作熟练,自动或半自动化程度。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
5、注意稳定性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分为广义(集中于一活动)的注意稳定性和狭义(集中于一事物)的注意稳定性。
狭义的意稳定性有一特殊现象:注意的动摇或注意的起伏。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2、思维的种类(1)从个体发展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根据有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
3、思维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
儿童概念掌握的形式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
4、创造性思维(1)定义:运用全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准备、酝酿、阐明、证实。
(3)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发散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性主要表现为流畅、变通和独特1、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的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学习要点(小六号字)
1、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个体对自己的稳定认识与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有两层意思:主体“我”指对自己活动的察觉者;客体“我”指被察觉到的自己的身心活动。
2、心理发展:是个体随着年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的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益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心理发展贯穿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
3、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成就动机:麦克利兰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追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成就动机包含三点含义:①、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②、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③、指个人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5、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心理学家从归因的角度探讨行为的内在动力,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时,一般会进行归因,比如通常将原因归结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6、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安德森认为问题解决有目标指引、操作序列、认知操作三个特征。
7、认知-发现说:认知—发现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的,阐述了他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认知学习观: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
知情意的关系: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
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
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心理观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师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感觉知觉错觉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感觉的规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规律(感受性的大小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感觉适应感觉后像
感觉对比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觉,是感觉的深入感觉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分类:物体知觉—对物的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对人和社会现象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人际知觉)知觉的特性:选择性(对象背景)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错觉的概念: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产生不正确的知觉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直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运用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规律组织教学)
4.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教学和学习
第四章注意(注意概述注意的规律及运用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动作的产生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
意
无意注意的概念: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
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
志努力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注意
有意注意的概念:有意注意是自觉而有预定
目的必要时还需要一定意
志努力地注意
有意后注意的概念: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
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
志努力的注意
第六章思维及问题解决(思维问题及问题解决想象)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根据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规则---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常规思维创新思维
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问题:不能用已有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
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叫做问题
问题的基本成分:条件目标障碍
问题解决阶段:准备阶段产生解决办法阶段
评定阶段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策略包括:手段-
目标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假设检验法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动机和情绪(动
机性质越积极越好动机强度适中最好情绪
积极解决问题效率更高)知识经验(知识经
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解决)原型启发(在
其他事物和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
题的启发)定势(有时有助于,有时妨碍)
功能固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看
不到其他功能,应该功能变通)个性特征(积
极消极)
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
想象的过程:黏合夸张拟人典型化
想象的种类:根据是否具有目的性---无意想
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第七章意志
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
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个人行为以克服困难的
心理过程。
意志的特点: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意志通
过行动表现意志调控行动意志的自由程度
具有相对性
意志行动的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
段
采取决定阶段:动机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
择行动方式方法制定行动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开始行动面临困难处理挫
折
动机冲突: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
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
力坚韧性
意志的培养:1,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措施
2. 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
3. 参加实践获得经
验
4. 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锻炼
5. 融入集体
获得归属感
第九章需要与动机
需要的概念: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
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紧张状态
需要的种类: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劳动
需要交往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生理安全与秩
序归属与爱尊重认知与审美自我实现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由特定目标与内在需要
相结合而形成的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
的明确的内在心理倾向。
动机的功能: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
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为了使活动高效,应
避免动机强度过低或过高。
第十一章气质(气质概述气质类型及特征
气质的测量气质的应用)
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
稳定的动力特征
气质的特点: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气质具有天赋型是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
气质的心理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映的敏
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倾向性
气质与性格:区别: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更
多地受生活环境的制约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性格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气质表现的范围较窄
性格的表现范围较广气质的变化慢不容易
改变性格可塑性相对较大改变要容易一些
联系: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
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
特征
胆汁质(张飞):急躁直率热情易于冲动
精力旺盛反映迅速
多血质(孙悟空):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善于
交际灵活多变
粘液质: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
忍耐
抑郁质(林黛玉):感情深刻稳定细致敏感
缄默迟疑动作迟缓兴味孤僻
气质与教育:1.发挥气质的积极因素克服消
极因素培养良好的品质 2.对于不同气质类
型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3.根
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特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
育 4.要注意和防止一些极端气质类型
学生的病态倾5.教育学生完善自己的气质
第十二章智力
智力的概念:智力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
上,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在
完成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心理能力,包
括抽象思维能力、学习与问题解决能力、适
应能力。
智力与能力:同属个性范畴都是顺利解决问
题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
区别:能力偏向于活动智力偏向于知识
互相制约互为前提的交叉关系
能力中有智力智力中有能力核心成分是思
维首要特点是概括
智力与知识:区别在于本质含义不同:知识
是指贮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
息或意义(高分低能现象智力是一种综合性
的心理心理能力,包括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
联系在于互为依存:知识是智力发挥作用
的必要条件,智力的高低部分取决于相关知
识量的积累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是产生
新知识的工具二者同时存在于一个认知活动
中
智力与创造力: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形
式
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对智力的
交互作用个体的心理需要是智力发展的关键
内因
智力的培养:创设合适的环境 2.进行科学的
教育 3.通过元认知训练培养智力 4.创造力
的培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