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古诗一首:
山中书声轻, 野人何处闻;
古老林昏暗, 故国几度春。
江的长流去, 树的萧瑟寒;
落花徒碎声, 梦莫转悠悠。
古诗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烽火照下英雄穴, 江山泪满楚天川。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古诗三首: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君何能尔, 心弦思旋催。
古诗四首: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重。
不知江海宽, 何处有轮回。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一、《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二、《渔家傲·芙蓉楼送辛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三、《致酒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七十穰。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五、《江南春·临江仙》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清风徐来尝。
六、《洛阳城里行》
洛阳城里行,乱花飞絮飞。
寒水葱茏处,轻舟已过隈。
垂柳西斜塘,垂杨東畔桥。
七、《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佳节里,开门见山翠微微。
此时未必相识时,惆怅更多春色深。
返山归去谁忆秦,芳草鲜活长江滨。
八、《长恨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五年级下册古诗词汇总(附注释+译文)-人教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四时:四季。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②耘田:给田地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当家:持家,主持家务。
④未解:不懂。
供:从事。
⑤傍:靠近。
桑阴:桑树阴。
【译文】白天去地里除草,晚上搓麻线,村子里的男男女女都能各自持家。
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阴底下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②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③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④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⑤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
②衔: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寒漪(yī):水上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⑧归去:回去。
⑨池塘:堤岸。
【译文】在一个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的乐曲。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①游子:离家远游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②临:将要。
③意恐:担心。
④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⑤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
三春,即春天,古代称农历正月称为孟春,二月称为仲春,三月称为季春。
五年级下册古诗必背

五年级下册古诗必背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包括以下几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必背的古诗,需要同学们认真记忆和掌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新教材)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 《稚子弄冰》-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 《浪淘沙》-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0.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1.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
店铺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原文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②卧月明。
注释①弄:逗弄。
②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①[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老翁、老妇。
⑥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理解一、《牧童》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提示: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二、《舟过安仁》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提示: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5《古诗词三首》三首诗歌的异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
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
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
WTT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原文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②卧月明。
注释①弄:逗弄。
②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①[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老翁、老妇。
⑥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理解一、《牧童》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提示: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二、《舟过安仁》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提示: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目录下册

五年级必背古诗词目录下册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目录通常包括一些经典且适合小学生理解和背诵的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和记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6.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8.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9.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 《题西林壁》 -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1.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2.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3. 《山行》 -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4.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些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师在教授这些诗词时,可以通过讲解诗词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背诵和朗诵,可以加深他们对诗词的记忆和感悟。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黄昏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

草铺 横野 六七里, 笛弄 晚风 三四声。 归来 饱饭黄昏后, 不脱 蓑衣 卧月明。
铺:铺开。
弄:
逗弄。
六七里、三四声:是概数而不是确数,突出了 草原的开阔和乡村傍晚的寂静。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句理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看出 来的?
《牧童》是 唐 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 第一句话写所见,第二句写 所听 ,分别从 视觉 和 听觉 上给人感受,“六七里”和 “三 原野 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 的宽阔 乡村傍晚的静寂 和 。诗的三四句写 吃饱饭的牧童休息 的情景,塑造了一个 无牵无挂 、自由自在 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 的牧童形象,表达了 作者种向往。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稼轩。其词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zuì mèi ǎo
yuè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wú bāo
chú
清平乐 · 村居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 Nhomakorabea家翁媪。
五年级下次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和《村晚》。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描述了村庄里的男女老少都在忙碌的场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稚子弄冰》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儿童在冬天将冰块当做钲来敲击,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然后突然冰块碎裂,发出的声音像玻璃碎了一样。
3.《村晚》是宋朝诗人雷震的作品,描述了池塘里长满了草,山峰将落日的光辉含在水中,牧童骑在牛背上横吹短笛,笛声随意吹奏,没有固定的曲调。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作者:范成大 (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以及孩子们天真活泼、热爱劳动的情景。
2.《稚子弄冰》
作者:杨万里 (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首诗通过描绘儿童玩冰的场景,表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生活的乐趣。
3.《村晚》
作者:雷震 (宋)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以及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新教材)

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4.《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11.《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5.《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9.《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一.《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江畔独步寻花》
黄蒙蒙一片天,
沙茫茫野草花。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四.《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
五.《金缕曲》
金缕衣,
分锦素,
黄金鞍,
珠齐素。
六.《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七.《滁州西涧》滁州西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乡佳节又一年,秋风夜曲银河转。
八.《卜算子》
贾客曹公喜还乡,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
九.《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静,
空留高句丽楼台。
十.《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50首

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南园【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对雪唐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赠别杜牧【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过山农家(唐)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长安春望唐·卢纶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灞上秋居唐·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古诗词

小学五年级古诗词(人教版)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文大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文大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文大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文大意: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文大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唐-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文大意:两个小孩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古诗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五年级下期教研室补充古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