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4《同学相伴》 人教新版 - 副本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 同学相伴 教案3篇
《同学相伴》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在经历了前三课对自我的认识和对他人的了解后,这一课来到了同学相伴的集体生活中。
同学相伴的过程中有快乐和相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本课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侧重于体会同学相伴之间的快乐,通过正面引导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的一般年龄在9-10岁,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都有明显变化。
随着孩子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孩子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
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他们的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和同伴之间的互动也很快乐。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为此,让他们体验同伴之间的快乐有助于促进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助于促进他们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三、活动目标1.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
2.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及讨论交流等方式,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融入集体,团结友爱。
3.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集体意识。
四、活动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与同学相伴的快乐,乐于与同伴在一起,认识到同学和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提高群体意识。
五、教法学法启发式和探讨式、合作讨论交流,亲身实践、情境表演六、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块硬纸板、积分表、板贴、小组台卡、小组活动照片七、活动过程【热身游戏】一、小组命名团结队、齐心队、同舟队、共济队、合力队、和谐队、一心队迅速选出组长,得到各队台卡二、热身活动:小组手拉手小组成员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进行两次,引出课堂约定。
【导入】1.播放动画大雁迁徙,了解雁群的迁徙离不开同伴。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案1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开始从家庭、学校的小圈子走出来,融入到更大的集体中。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于同伴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愿意去交流和分享。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去发现、体验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3.引导学生体验友谊,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2.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同伴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同学相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与教师、同学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案例:收集一些关于同伴关系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课堂活动材料:如卡片、贴纸等,用于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同学在一起快乐学习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与同学相伴呢?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关于同伴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活动,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与同学相伴的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在与同学相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懂得如何与同伴相处,以及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同伴关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体会与同伴相处的快乐和困扰,激发他们学习同伴关系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学会与同伴相处,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班级和谐。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同伴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2.难点:学生学会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与同伴相处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同伴间的友谊,学会处理矛盾和冲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教具和学具。
3.创设情境,准备相应的场景和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相伴。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同伴关系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关于同伴关系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从案例中认识到同伴之间的友谊,以及如何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和冲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1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15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关爱。
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同学相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对同学之间的友谊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引导他们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到朋友对自己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友谊的力量。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同学之间的友谊的相关实例,用于分析讲解。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同学之间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友谊?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同学之间友谊的实例,让学生观看并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实例中的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同学之间的友谊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4.巩固(5分钟)针对刚才的角色扮演,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7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本课《同学相伴》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与同学相伴的乐趣,学会珍惜友谊,懂得在相互陪伴中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同伴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这一方面存在问题,如不懂得如何与同学相处,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友谊。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在相互陪伴中成长,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懂得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在与同学相伴中成长,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与同学相伴的乐趣。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小组活动材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案例,引出本课主题《同学相伴》。
案例描述: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的时光。
有一天,小红因为生病缺席了课堂,小明感到很孤单。
第二天,小红回到学校,小明非常高兴,他们一起继续学习、玩耍。
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话题如下:a.案例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如何相处的?b.你觉得与同学相伴有哪些好处?c.怎样才能与同学更好地相伴?学生通过观看案例和讨论,进一步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案15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案15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与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与同学共同进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于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学相伴的重要性,认识到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共同进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并学会与同学共同进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与同学相伴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2.准备视频材料,用于展示同学相伴的重要性和方法。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同学相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并学会与同学共同进步。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与同学相伴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同学相伴的方法和技巧。
4.巩固(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教学设计】《同学相伴》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教学设计】《同学相伴》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感悟同学之间的友谊,以及如何与同学相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对同学之间的友谊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等。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提高他们处理同学关系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他们处理同学关系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与同学团结互助的精神。
2.难点:引导学生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提高他们处理同学关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处理同学关系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视频、图片等。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同学之间的友谊。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之间的友谊。
故事情节: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
有一天,小红生病了,小明主动照顾她,给她送药、倒水。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小明和小红是朋友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同学之间的互动场景,如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帮助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场景,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场景。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4课的主题,教材从同学之间的相互陪伴、友谊的力量、如何与人相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珍惜身边的同学相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友谊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认识到朋友对自己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学会珍惜身边的同学相伴。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友谊的力量,学会与人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友谊的力量。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如:“你们有自己的朋友吗?朋友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友谊的力量。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与人相处的,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3.操练(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自己身边的朋友关系,讨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友谊的重要性,以及与人相处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同学相处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的中期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但仍在逐步完善中。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对于同伴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与同学相处时,存在以下问题:1. 不懂得尊重他人;2. 缺乏同理心;3. 合作意识不强;4. 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较弱。
因此,本课时旨在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4.提高学生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方法和技巧;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体验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他们处理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3.视频资料;4.角色扮演道具;5.小组讨论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同学间友好相处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能够相处得这么好?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小组讨论:案例中的同学是如何相处的?他们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案例中的情境,亲身感受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在与同学相处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私、任性、欺负同学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培养学生在与同学相处中的沟通、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与同学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互动游戏: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视频:准备相关教学视频,用于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
4.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互动游戏和情景模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性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4 同学相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体验友谊的美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共同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但对于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还需进一步引导。
他们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沟通不畅、合作不愉快等。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3.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理解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与同学相处的经历,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3.情景剧:学生表演情景剧,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
4.总结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小组讨论题目。
2.情景剧剧本:准备情景剧剧本,提前让学生熟悉。
3.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关于友谊的文章、故事等,用于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友谊的力量,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友谊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同学友谊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与同学相处的经历,培养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
4.巩固(5分钟)利用情景剧让学生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友谊的美好。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同学相伴》人教(新版)
3.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分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强法治意识,了解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培养遵法守纪的良好习惯。
5.提高道德素养,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
本章节核心素养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际沟通、团队协作、法治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同学相伴》人教(新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同学相伴》人教(新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
2.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学会欣赏和接纳不同的朋友。
3.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4.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
(3)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容易产生依赖心理,教师需引导学生明确个人职责,鼓励积极参与,提高协作能力。
(4)法治意识的树立:让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行为,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等方式进行引导。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围绕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关键知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针对难点与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付诸实践。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友谊的概念,并通过案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团队合作和关心同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于是,我通过举例和比较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教案】同学相伴-人教部编版
你平时在学校里都和哪些人玩?你们都会玩什么?感觉怎么样?(ppt第4页)
教师小结:有了同学的相伴,我们玩耍——真快乐!(板书:相伴一起玩耍真快乐)
4、说“相伴的快乐”
除了玩,你和同学在一起还发生过哪些快乐的事?
出示课件(ppt第5页)
教师相机总结板书:
一起分享——真快乐
互相帮助——真快乐
借助图片,回忆与同学相处的其他快乐
5、欣赏视频《我们在一起》
【设计意图】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同学玩耍的快乐。
【设计意图】生活图片、生活场景的引入,帮助学生回望过去的生活,从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懂得同伴相处的重要,更增加了对同伴的亲近感。
活动三:我们不分离
1、听故事《七彩音符》(ppt第8页)
2、链接生活,提升情感
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回望”过去的生活,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引入,图片中生活场景的再现,帮助学生回忆曾经与同学相处的快乐时光,进而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喜欢并乐于主动和同学交往。
要求: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讲一讲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也可以几人合作来演一演。
2、小组讨论(ppt第9页)
交流
预设:“1”离开大家后,一个人走在路上,大家看见了,说:“1”,你好,为我们唱首歌吧,它张开嘴巴唱起歌来,“1”“1”“1”……怎么这么难听啊?大家纷纷捂起耳朵跑走了。“1”伤心地哭了。
师:是的,我们与同学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样子,特点已经非常熟悉了,我们有些人还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呢。
4 同学相伴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下册
4 同学相伴(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认识“同学相伴”这一重要的道德观念。
2.能够理解“同学相伴”对我们的成长和学习的意义。
3.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同学相伴”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
2.掌握同学相处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同学相伴”对我们学习和成长的意义。
2.如何实际行动,与同学相处,共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入。
1.“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呢?”2.“怎么样才能让同学相处得好呢?”3.“可不可以告诉我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如何与同学相处呢?”2.新课讲解(1)同学相伴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和学习,如何与同学相处得好,关系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同学相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让我们感受到团结、友爱和互助。
(2)同学相伴也能够推动我们的个人成长。
我们要学会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对方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大家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共同进步。
(3)学会同学相处的方法和技巧,也将意义重大。
我们要学会说话的方式,避免冲突和误解,同时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学会平等、友好、尊重、和谐的相处方式。
3.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分组,展开小组讨论,如何与别人相处。
2.将讨论的结果汇报出来,与全班分享讨论得出的共识和智慧。
4.课堂总结1.《道德与法治》中4——“同学相伴”这一部分的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同学相伴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2.要学会用“同学相伴”的方式,与同学相处,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3.我们要在学习时,注重思考、锻炼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做到会做人,做事,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全面发展。
五、教学反思1.这是一堂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同学相伴”重要性的课,同时也教授了很多实用的应用技巧。
2.通过对于“同学相伴”的深度剖析和解析,让学生们进一步意识到其实同学相伴影响着我们在学校的生活和成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本课中,学生将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经验,他们对与同伴相处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等。
因此,本课的学习将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升他们的社交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与同伴相处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实践操作法: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包括图片、文字等。
2.活动材料: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卡片、贴纸等。
3.教学视频: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小故事或游戏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与同伴相伴?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主要围绕与同学相处的主题,帮助学生理解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
本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同学间的关系,并学会如何与同学和谐相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经验和表达能力,对于与同学相处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私、嫉妒、欺凌等,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
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技能,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
2.难点: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与同学和谐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同学间的关系。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案例材料,用于讨论和分析。
2.准备角色扮演道具,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PPT,用于呈现教材内容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玩耍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一起相处,应该具备哪些品质?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案例中的同学是如何相处的?他们之间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案例中的情景,亲身感受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引导他们总结与同学和谐相处的方法。
5.拓展(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第1课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在校园生活中,要学会与同学相伴,共同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交能力,他们开始懂得与同伴交流、分享。
但同时,他们也会遇到一些与人相处的问题,如闹矛盾、闹别扭等。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懂得珍惜友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生活中与同学相伴,共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生活中与同学相伴,共同成长。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谊的力量,学会与人相处。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案例:准备一些关于同学之间友谊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用于课堂实践的道具,如玩具、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同学之间友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之间为什么能够成为好朋友?友谊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同学之间友谊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与人相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同学之间的互动情景。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4.巩固(5分钟)针对实践环节中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强化友谊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1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4《同学相伴》教学设计13一. 教材分析《同学相伴》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围绕与同学相处的主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争抢玩具、嘲笑他人等。
因此,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3.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让他们明白法律对于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难点:让学生理解法治对于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
2.设计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模拟。
4.制定好小组合作的活动方案,确保学生在合作中能够学到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校的小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与同学相处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同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相伴》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与同学、老师交往,愿意在集体生活中和大家一起学习、活动,能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相处的快乐。
能力目标:能在集体生活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并能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养成乐于交际,悦纳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美好,愿意与老师、同学交往。
教学难点:能交到自己喜欢的小伙伴,愿意与大家交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
播放《友谊花开万里香》。
听完说说你的好朋友吧。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同学相伴的快乐
老师:有同学相伴的生活处处有快乐。
同学相伴不仅能一起学习,而且还可以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蒙眼画脸谱”。
老师:这个多人游戏好玩吗?你还与同学们玩过哪些多人游戏呢?
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老师:说一说你与同学们在一起的快乐往事吧。
学生:打球、拔河比赛、春游……
老师:假如没有同学们的陪伴,你的生活会怎样呢?想一想,一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能做什么?两个人以上呢?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
可有的“小朋友”却认为,可以不和同伴在一起……
阅读“七彩音符”。
说一说,离开大家后,“1”会遇到什么情形呢?请根据你的想象演一演。
你想对“1”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学生:演一演。
活动二:不让一个人落下
老师:组织游戏“海岛逃生”。
、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玩游戏。
老师:分享一下你的经验,不让任何成员“落水”的秘诀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在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
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情境讨论:
1.你觉得班上的同学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王浩、陈欣和张晓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3.你认为班上的同学们应该怎样做呢?请你演一演。
情境一:王浩在接力赛中不小心摔倒了,结果班级接力成绩排在了年级最后一名,大家都埋怨他。
情境二:陈欣在升旗仪式上没有戴红领巾,结果班级的“流动红旗”丢了,大家都责怪她。
情境三:张晓的脚受伤后,无法去上体育课。
下课后大家都直接从操场去食堂吃饭,把他一个人遗忘在教室里。
老师:欣赏文章“温情的大雁”。
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的大雁留下陪伴它呢?想一想,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大家在一起学习,共同游戏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大家一起相互帮助更开心,希望同学们把这份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同学相伴
同学相伴的快乐
不让一个人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