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第二单元第1课时
高中化学专题1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课时作业苏教版
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质量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C.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只适用于分子D.物质的量可用n×10232.下列对“摩尔(mol)”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C.可以说“1 mol H2”但不能说“1 mol氢”D.摩尔是物质的微粒个数知识点二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B.0.5 mol H2N AC.64 g氧相当于2 mol氧×1023个原子4.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1023个原子C.1 mol水分子含有1 mol H2和1 mol O×1024个电子知识点三 摩尔质量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诗句仿佛让人呼吸着雨后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实它的自然科学原理就是因为下雨时,雷电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
O -2 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A .33 gB .32 gC .33 g ·mol -1D .32 g ·mol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H +的质量是1 g B .H 2的摩尔质量是2 gC .1 mol O 2的质量是32 g ·mol -1D .1 mol Na +的质量是11 g知识点四 质量、微粒数及物质的量的相互换算N 个氢分子的质量是m g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 .2N m mol -1B .N mmol -1C .2N mol -1D .2m mol -18.5.4 g M 和16.0 g N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X 和10.2 g Y ,则X 的摩尔质量为( )A .28 g ·mol -1B .56 g ·mol -1C .84 g ·mol -1D .112 g ·mol -1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苏教版化学必修1学案: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含解析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
,1.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2.除去KNO3中的KCl杂质,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KCl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性质。
3.可用CCl4萃取出溴水中的Br2,原理是:CCl4与水互不相溶,且Br2在CCl4 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4.蒸馏操作要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②冷凝水的流向为自下而上;③沸石的作用是防暴沸。
过滤与结晶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分离依据:混合物的分离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的。
(2)常见分离方法: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有过滤、结晶、萃取、分液、蒸馏等。
2.过滤(1)适用范围: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一种组分可溶于水,另一种组分难溶于水,可采用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分离。
(2)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3)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3.结晶(1)适用范围若固体混合物中的两种组分都可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较大差异,可利用溶解、结晶的方法分离。
(2)两种结晶方法①蒸发结晶:即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
如海水“晒盐”。
②降温结晶:先蒸发浓缩,形成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即有晶体析出。
如硝酸钾的结晶提纯法。
(3)蒸发结晶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1.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制作过滤器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D.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解析:选D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目的是防止玻璃棒捅破滤纸,A项正确;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其目的是防止液体溅出,B项正确;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并用水润湿,且不留气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的目的是防止液体从漏斗与滤纸之间流下,否则达不到过滤的目的,C项正确,D项错误。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课件专题2-第2单元-第1课时.pptx
【问题导思】 ①不同食品中含有油脂的数量和种类相同吗?
【提示】 不同食品中含有油脂的数量和种类不同。 猪、牛、羊等家畜体内的脂肪和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 物的种子中油脂含量较高,而家禽和水产品中油脂含量较 低;某些植物油和鱼油中的不饱和酯含量丰富,而动物脂肪 中饱和酯含量很高。
②人体摄入饱和程度大的脂肪太多对身体的危害有哪 些?
【提示】 容易发胖,可能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血管 硬化等疾病。
1.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 成的酯。它们的结构简式为:
结构式里的R1、R2、R3分别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 基,它们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如果R1、R2、R3相同, 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1、R2、R3不同,就称为 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被菲林试剂氧化; 而果糖、蔗糖、淀粉分子中无醛基,不能被菲林试剂氧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热能,还有 一部分转化为糖原,少量参与机体的构成或发挥其他生理作 用 B.葡萄糖与菲林试剂混合加热煮沸一段时间,会看到 有红色沉淀 C.如果摄入淀粉过多,多余的淀粉就会转化为脂肪储 存在皮下 D.淀粉在口腔内,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水解为 葡萄糖
说明:①在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习惯上称为 油;动物油脂一般呈固态,习惯上称为脂肪。②天然油脂是 混合物,有其他杂质。
2.油脂的转化:在人体内,油脂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 吸收,消化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作用下,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氧 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 出能量。这个过程为:
●教学地位
本课时介绍了六大类营养素中的两大类,它与上节课所 讲的人体必需元素和下一课时要讲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第一 专题讲到的水,完整地构成了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素。
高一第一册(苏教2019版)专题1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课时1物质的量
高一必修第一册(苏教2019版)专题1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课时1物质的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就是物质的质量B.单位为摩尔C.研究对象为微观粒子D.符号为n2.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D.摩尔表示粒子的数目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摩尔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B.12kg12C的物质的量为1molC.物质的量的计量对象包括原子、电子、中子等D.1molH2O2中含有1mol氧分子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A.0.3molO2和0.3mol H2OB.6.02×1023个CO2与0.1mol KMnO4C.0.1mol CuSO4∙5H2O和0.1mol C6H12O6D.0.1mol H2SO4和0.4mol H2O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约为6.02×1023mol-1B.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相同C.在0.5molNa2SO4中Na+数约为6.02×1023D.根据微粒数目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计算微粒的物质的量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molO2所含的原子数为N AB.0.5molKCl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5N AC.1molH2O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 AD.0.5N A个氯气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7.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B.0.1molH2O中含有0.1N A个原子C.1mol氮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 AD.1mol氨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 A8.已知0.25molCH4中所含原子数为a,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a5mol-1B.4a mol-1C.a mol-1D.4a5mol-19.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质量表示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B.1mol H2SO4的质量与H2SO4摩尔质量相同C.摩尔质量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D.某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多,对应的摩尔质量越大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mol SO2的质量为64 g·mol-1B.Mg2+的摩尔质量是24 gC.CO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1D.氮的摩尔质量是28 g·mol-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12C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B.1mol氧的质量是32g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2mol H2O的摩尔质量和1molH2O的摩尔质量相等12.已知12.3 g A与4.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3.2 g C、4.5 g D和0.2 mol E,则E的摩尔质量是()A.46 B.46 g·mol-1C.64 g·mol-1D.641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ngH2SO4所含的氧原子数为()A.nN A/98 B.nN A/14 C.2nN A/49 D.nN A/814.1gCO中含有x个CO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A.14xmol-1B.28xmol-1C.x28mol-1D.x14mol-115.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总数最少的是()A .2gH 2B .22gCO 2C .17gNH 3D .49gH 2SO 416.设水的密度为1g •mL -1经测量,a 滴水的体积为bmL ,则1滴水中所含水分子数约为( )A .a×b×18×6.02×1023B .b18a×6.02×1023 C .18ba×6.02×1023 D .b 18×6.02×1023 17.下列叙述错误的个数是①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②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③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 g⑤HCl 的摩尔质量等于1 mol HCl 分子的质量 ⑥1 mol H 2O 中含有1 mol 氢分子和1mol 氧原子 A .3B .4C .5D .6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硫酸的摩尔质量(g/mol)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g)在数值上相等B .6.02×1023个N 2和6.02×1023个O 2的质量比为7:8C .3.2g O 2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2×6.02×1023D .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是44g 19.16g X 气体含有3.01×1023个分子,则X 的摩尔质量为( ) A .16g •mol -1 B .32g C .32g •mol -1D .64g •mol -120.a mol H 2SO 4中含有b 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A .(b4a)mol -1 B .(ba)mol -1 C .(ab)mol -1 D .(a4b)mol -1 21.下列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多到少顺序排列的是 ( ) ①0.5 mol NH 3 ②4 g He ③4 ℃时9 mL H 2O ④0.2 mol H 3PO 4 A .①④③②B .④③②①C .②③④①D .①④②③2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8gN 2、CO 和C 2H 4的混合气体分子总数为N A B .1molNH 4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 .常温常压下,48gO 3和O 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D.盛有SO2的密闭容器中含有N A个氧原子,则S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23.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态时电阻为零,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Ba2Cu3O x,现欲合成0.50mol此高温超导物,需取Y2O3、BaCO3和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单位为mol)()A.0.50 0.50 0.50 B.0.25 1.00 1.50C.0.50 1.00 1.50 D.1.00 0.25 0.17二、计算题24.(1)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为___mol,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这些OH-所含的电子数和___gNa+含有的电子数相同。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 专题1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物质的量
【解析】A 项,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错误;B 项,CH3COOK 的摩尔质量为 98 g·mol-1,错误;C 项,“2 mol 氧”中“氧”是指 氧原子还是指氧分子,题目中不明确,错误;D 项,1 mol CH3COOK 含有 3 mol H,所以 1 mol CH3COOK 含有 3×6.02×1023 个 H,正确。
【解析】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A 项错误; 使用物质的量必须指明具体的物质或微粒,B 项错误;物质的量是国 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其单位,C 项错误;3 mol O2 含有 6 mol 原子,2 mol H2O 中含有 6 mol 原子,D 项正确。
[答案]D
四、准确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的单位是 g·mol-1 或 kg·mol-1 等,同种物质的摩尔质量 因单位不同而数值不同;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单位为 1,同种原子 或分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相同。
1.物质的量——“四化” “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也不能添字。
专有化 如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只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子、质子、
【解析】在 D 项中 0.1 mol H2SO4 中含氧原子 0.4 mol,在 0.4NAH2O 中氧原子也为 0.4 m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0.3 mol O2 和 0.3 mol H2O B.6.02×1023 个 CO2 与 0.1 mol KMnO4 C.0.1 mol CuSO4·5H2O 和 0.1 mol C6H12O6 D.0.1 mol H2SO4 和 0.4NA(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H2O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说明:使用“mol”时,只用于表示微粒及它们的特定组合,不 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且常用化学式表示微粒的种类,如 1 mol H(√) ;不能用汉字笼统的描述,如 1 mol 氢(×)。
苏教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课件:专题1第二单元课时1
答案:Pt(或石墨) 2Fe3 + +2e - ===2Fe2 + Zn Zn-2e-===Zn2+
探究整合应用
原电池原理在高科技上的应用
抓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即负极失电子,正
极得电子。常见的有关信息题都会给出一新
型电池进行设问,此类问题只要掌握原电池
的本质就可迎刃而解。
(2009年高考海南卷)Li-SOCl2电池可用 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 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 应可表示为:4Li+2SOCl2===4LiCl+S+ 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发生的电极 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 电 池 正 极 发 生 的 电 极 反 应 为 : 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来说,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 以设计成相应的原电池。具体设计时,先将 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反 应和还原反应),然后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条 件,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及适宜的电解质溶 液,将两电极用导线连接插入电解质溶液形 成闭合回路,即可成功设计原电池。
将 Zn + 2FeCl3===ZnCl2 + 2FeCl2 拆 分 为 : Zn-2e - ===Zn2+ (氧化反应)和2Fe3+ +2e - ===2Fe2+(还原反应);结合原电池的电极反 应特点分析可知,该电池的负极应用锌,则 正极所用材料活泼性应比锌弱,为保证Fe3+ 在正极得电子,则电解质溶液为FeCl3 等易 溶的铁盐溶液。
4.用于金属的防护 如要保护一个铁闸。可用导线将其与一锌块相 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铁闸作正极。 5.设计化学电池 例如:以2FeCl3+Cu===2FeCl2+CuCl2为依 据,设计一个原电池。 (1)将氧化还原反应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 个半反应,分别作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的电极 反应式。 负极:Cu-2e-===Cu2+ 正极:2Fe3++2e-===2Fe2+
高中化学 专题一 第二单元 第1课时《离子键》课件(苏教版必修2)
(3)由于离子键较强,故离子化合物一般具有较大的硬度和 较高的熔点。 (4)大多数离子化合物能溶于水,在熔融状态下和水溶液中
能导电。
5.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的关系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中
却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H4NO3、Na2O2 是离子化合物,
但在 NH4NO3、Na2O2 中除了含有离子键外,还含有共价键。
4.(双选)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BD)。
解析:Na2S 的电子式为
· · 子的电子式为· · 错误。 O ,C · ·
,A 错误;O 原
5.下列关于离子及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的说法,正确 的是( C )。
A.离子的电子式中元素符号周围都有表示 8 个电子的小
黑点
B.离子的电子式无须标明所带电荷
C.熔融状态能导电
D.可以溶于水 解析: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 合物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熔融状态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共价化 合物液态(纯物质)本身不能电离,在水溶液中可能电离。
1.(2010 年广东深圳检测)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 子,它跟卤素相结合时,可形成的化学键( C )。 A.一定是共价键 B.一定是离子键 C.可能是共价键,也可能是离子键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最外层电子 ____________。如:Mg 表示为_______;F—表示为__________; ×Mg× NaCl 表示为______________。
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
1.离子键的实质
离子键的实质是一种静电作用。静电作用既包括阴、阳离 子间的静电吸引,又包括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静 电排斥。
三、离子化合物
1.概念 阴、阳离子 静电作用 由__________通过________形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形成条件 活泼金属 活泼非金属 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反应形成离子化合物。 3.类别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1.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解析:选B。
本题只涉及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则生成氧化钠,产物中的钠元素只显+1价。
解题时要抓住钠与氧气反应随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等质量钠被氧化时失去相同数目电子,等质量钠生成过氧化钠时结合的氧多,产物的质量大。
2.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会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A.BaCl2B.K2SO4C.FeCl3D.NH4NO3解析:选C。
根据反应“2Na+2H2O===2NaOH+H2↑”可知,每向溶液中投入23 g Na,溶液质量会增加22 g;若生成的NaOH再与盐溶液反应,另当分析。
C项:3NaOH+FeCl3===3NaCl+Fe(OH)3↓,显然每向溶液中投入3 mol Na,会使溶液质量减少(107 g+3 g -69 g=41 g)41 g;D项:假设生成的NaOH全部与NH4NO3反应并全部将NH3放出:NaOH +NH4NO3===NaNO3+NH3↑+H2O,向溶液中投入1 mol Na,溶液质量仍然增加5 g(23 g -1 g-17 g),实际上不会放出那么多的氨气。
3.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选C。
解决此题关键要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异同,特别是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两者都会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无法鉴别。
而加BaCl2溶液,现象不同,仅Na2CO3与BaCl2反应有BaCO3沉淀生成。
4.右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
试回答下列问题:(1)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课堂达标即时巩固
1.进行过滤操作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A.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B.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C.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D.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解析:选C。
记忆这一类问题最好是按“从下往上”的顺序: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A.上层液体经漏斗下方活塞放出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C.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时打开活塞D.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解析:选C。
为确保分离效果,下层液体由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经漏斗上口倒出;振荡分液漏斗要拿在手里,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要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分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这时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才能够顺利流出;振荡分液漏斗时可能有气体产生,应及时扭开活塞使其放出,以减小漏斗内的压强。
3.下列制取蒸馏水的实验装置与操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蒸馏烧瓶中的自来水中B.冷凝管中的水流方向是从下口进入,上口排出C.实验中需要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防止出现暴沸现象D.蒸馏烧瓶必须垫石棉网解析:选A。
制取蒸馏水可不用温度计,若用温度计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4.现欲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需进行以下操作:(1)可选用下列________物质为萃取剂。
A.酒精B.苯(密度比水小)C.KBr溶液(2)萃取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上层为(填主要物质)________,下层为________。
(3)分液时,应(填写液体如何分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后,应进行(填操作方法)________即可得到溴单质。
进行上述操作时,经常加入碎瓷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VB V 23钒
VIB Cr 24铬
VIIB Mn 25锰 Fe 26铁
VIII Co 27钴 Ni 28镍
IB Cu 29铜
IIB Zn 30锌
IA
H
1
A:主族 IIA Be IIIA B IVA C VA N
B:副族 VIA O VIIA F
0
He
2氦 Ne
1氢 Li
2
3锂 Na
3
4铍 Mg
12镁 Ca 20钙
p区元素
ⅢA~ⅦA族和0族元素
最后1个电子填充在np轨道上,价层电 子构型是ns2np1~6,位于周期表右侧,包 括ⅢA~ⅦA族元素。大部分为非金属。0族 稀有气体也属于p区。 s区和p区的共同特点是:最后1个电子 都排布在最外层,最外层电子的总数等于 该元素的族序数。s区和p区就是按族划分 的周期表中的主族和0族。
原子核外价电 ns1 ns2 ns2np1 2 2 ns2np3 ns2np4 2 5 ns np ns np 子排布
最高正价 +1 +2 +3 +4 +5 +6 +7 -4 -3 -2 -1 最低负价 化合价变化 最高正价:+1→+7;最低负价:-4→-1 金属性和非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金属性变化 原子半径变 同周期从左到右半径逐渐减小 化规律
比较下列微粒的半径的大小:
(1)Ca > AI
(2) Na+ < Cl Na
(3) Cl- >
(4)K+ Ca2+ S2- CI-
S2->CI->K+>Ca2+
课堂练习2:
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物质通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把各成分彼此分开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的过程。
二、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过滤、蒸发、结晶和重结晶、萃取和分液、蒸馏 1.过滤过滤是分离 液体和不溶性固体 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除去液体中的 难溶性组分,过滤装置如图:(1)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漏斗 、 玻璃棒 。
(2)过滤的操作要点①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 内壁;②二低: 滤纸 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液面 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漏斗的 三层滤纸 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 烧杯内壁 相接触。
2.蒸发蒸发是将溶液加热,使溶液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
蒸发可得晶体,也用于浓缩溶液。
蒸发装置如图:(1)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 蒸发皿 、 玻璃棒 、 酒精灯 、铁架台 。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实验结束后,不能将蒸发皿直接放在 实验台桌面 上,以免烫坏 桌面 或遇实验台上的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②当蒸发到析出大量 晶体 、剩余少量 溶液 时,应停止 加热 ,利用 余热 蒸干,以防止晶体过热迸溅。
3.结晶和重结晶 (1)冷却法将热的饱和溶液慢慢冷却后析出晶体,此法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比较大 ,如KNO3。
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不增:不增加新杂质 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易分离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容易复原常用哪些方法分离、提纯物质?(1)物理方法:过滤、结晶、升华、蒸馏、萃取、分液、溶解等。
(2)化学方法:沉淀、置换、加热、分解等。
蒸发操作中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1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A.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C.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解析:选A。
分液法适合分离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两种液态混合物,所以A项不正确,B 项正确;C、D两项均正确。
2.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温度计等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的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解析:选B。
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3.下列混合物中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分离的是()A.混有泥沙的食盐B.混有水的酒精C.白糖和食盐的混合物D.铁粉和泥沙的混合物解析:选A。
B项是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不需溶解;C项,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不需过滤;D项,两种物质均不溶于水。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解析:选D。
A项,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蒸发皿,应用坩埚钳;B项,试管口不能用塞子塞住,应敞口;C项,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
5.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下表,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分离的最佳方法是()A.C.分液法D.蒸馏法解析:选D。
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取决于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的性质差异。
萃取法适用于同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时混合物的分离;结晶法适用于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时混合物的分离;蒸馏法适用于沸点不同的两种溶质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分液法适用于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组成的混合物的分离。
本题中,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沸点不同,故可通过蒸馏法将二者分离。
6.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解析:选D。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教案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本节教材位于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的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高中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2、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3、掌握摩尔质量的定义;4、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质量存在的关系。
核心素养: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质量存在的关系。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比一比,谁更厉害!我一口气能喝下6000万亿亿个水分子,有多厉害!我一口气能喝36克水,我才厉害!如何比较质量这个宏观量与微粒数目这个微观量呢?我们可以利用物质的量将两者联系起来,在对其进行比较。
【过渡】你学过哪些物理量?它们是用于衡量什么的?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是什么?怎么用?【展示】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讲解】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讲解】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础物理量,是一个专用名词,符号:n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3.物理意义:是用来描述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2013年苏教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专题1第二单元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纯净水就是纯的水B.与普通可饮用水相比,纯净水作为饮用水一定对人体更有利C.与纯净水相比,蒸馏水作为饮用水对人体更有利D.瓶装纯净水可开瓶即喝解析:选D。
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许多是从饮用水中获取的。
蒸馏水是纯净的水,不能用做饮用水。
2.天然水中一般含有很多杂质。
下列物质中,一般不.能在天然水中存在的是() A.硅酸盐B.大肠杆菌C.氯化镁D.酒精解析:选D。
天然水长期与矿物质接触,硅酸盐是矿物质的主要成分,至少应知道海水中含有氯化镁。
3.下列有关水处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明矾等混凝剂溶于水后生成的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B.可以利用熟石灰来中和酸性废水C.可以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来增加水中溶解的氧D.可以利用沉淀反应除去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答案:C4.下列方法适宜于软化永久硬水的是()A.离子交换法B.长时间加热C.加入Na2SO4D.加入AgNO3解析:选A。
永久硬水是由CaSO4、MgCl2及CaCl2引起的,因此备选答案A是正确的。
备选答案B只能软化暂时硬水,备选答案C和D根本不能软化硬水。
5.已知下列事实:(1)用自来水经过滤、消毒、蒸馏等程序可以制得直接饮用的“纯净水”。
某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
(2)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常通入氯气消毒,其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
为了检验某样品是否是“假冒伪劣”产品,可以加入少量________,若出现________的现象,证明是自来水。
解析: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氯化氢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其电离方程式如下:HCl===H++Cl-,加入AgNO3溶液后,AgNO3电离产生的Ag+与Cl-反应生成AgCl 沉淀,其离子方程式如下:Ag++Cl-===AgCl↓。
答案: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1.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饮用水杀菌消毒的是()A.漂白粉B.二氧化氯C.甲醛D.氯气解析:选C。
2022年高考总复习数学(理科)课时作业:第2章 专题一 函数与导数 第1课时 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 函数与导数 第1课时1.已知函数f (x )的导函数为f ′(x ),且满足f (x )=2x ·f ′(1)+ln x ,则f ′(1)等于( ) A .-e B .-1 C .1 D .e2.若函数f (x )=x +a ln x 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0] C .(-∞,0) D .(0,+∞)3.某厂生产某种产品x 件的总成本C (x )=1200+275x 3(单位:万元),已知产品单价的平方与产品件数x成反比,生产100件这样的产品单价为50万元,则产量定为______件时总利润最大.( )A .10B .25C .30D .404.已知函数f (x )=13x 3+ax 2-bx +1(a ,b ∈R )在区间[-1,3]上是减函数,则a +b 的最小值是( )A.23B.32 C .2 D .3 5.(2022年新课标Ⅰ)已知函数f (x )=ax 3-3x 2+1,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x 0,且x 0>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导学号 58940254)A .(2,+∞)B .(1,+∞)C .(-∞,-2)D .(-∞,-1)6.(2022年新课标Ⅱ)已知函数f (x )=(x +1)ln x -a (x -1).(导学号 58940255) (1)当a =4时,求曲线y =f (x )在(1,f (1))处的切线方程; (2)若当x ∈(1,+∞)时,f (x )>0,求a 的取值范围.7.(2021年广东肇庆一模)已知函数f (x )=x 3-3x .(导学号 58940256) (1)争辩f (x )的单调区间;(2)若函数g (x )=f (x )-m 在⎣⎡⎦⎤-32,3上有三个零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3)设函数h (x )=e x -e x +4n 2-2n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假如对任意的x 1,x 2∈⎣⎡⎦⎤12,2,都有f (x 1)≤h (x 2)恒成立,求实数n 的取值范围.8.(2022年北京)已知函数f (x )=2x 3-3x . (1)求f (x )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2)若过点P (1,t )存在3条直线与曲线y =f (x )相切,求t 的取值范围;(3)过点A (-1,2),B (2,10),C (0,2)分别存在几条直线与曲线y =f (x )相切?(只需写出结论)专题一 函数与导数第1课时1.B 解析:由于f (x )=2xf ′(1)+ln x ,所以f ′(x )=2f ′(1)+1x .令x =1,得f ′(1)=2f ′(1)+1.解得f ′(1)=-1.故选B.2.C 解析:由题意知x >0,f ′(x )=1+a x ,要使函数f (x )=x +a ln x 不是单调函数,则需方程1+ax =0在x >0上有解,即x =-a ,所以a <0.故选C.3.B 解析:设单价为q >0,由题意q 2=kx,当x =100时,q =50,∴k =q 2x =502×100=250 000.∴q 2x=250 000,q =500x .∴总利润y =xq -C (x )=x ·500x -⎝⎛⎭⎫1200+275x 3.令y ′=500·12 x -275·3x 2=0,解得x =25.当0<x <25时,y ′>0,当x >25时,y ′<0,∴当x =25时,总利润最大.4.C解析:f ′(x )=x 2+2ax -b在[-1,3]上有f ′(x )≤0,∴⎩⎪⎨⎪⎧ f ′(-1)≤0,f ′(3)≤0,∴⎩⎪⎨⎪⎧2a +b ≥1,6a -b ≤-9.设⎩⎪⎨⎪⎧u =2a +b ≥1,v =b -6a ≥9.设a +b =mu +n v =m (2a +b )+n (-6a +b )=(2m -6n )a +(m +n )b ,对比参数:2m -6n =1,m +n =1,解得m =78,n =18,∴a +b =78u +18v ≥2.则a +b 的最小值为2.5.C 解析:a =0时,不符合题意.a ≠0时,f ′(x )=3ax 2-6x ,令f ′(x )=0,得x 1=0,x 2=2a .若a >0,则由图象知f (x )有负数零点,不符合题意.则a <0,由图象结合f (0)=1>0知,此时必有f ⎝⎛⎭⎫2a >0,即a ×8a 3-3×4a 2+1>0, 化简,得a 2>4.又a <0,所以a <-2.故选C.6.解:(1)f (x )的定义域为(0,+∞).当a =4时,f (x )=(x +1)ln x -4(x -1),f ′(x )=ln x +1x -3,f ′(1)=-2,f (1)=0.曲线y =f (x )在(1,f (1))处的切线方程为2x +y -2=0.(2)当x ∈(1,+∞)时,f (x )>0等价于ln x -a (x -1)x +1>0.令g (x )=ln x -a (x -1)x +1,则g ′(x )=1x -2a(x +1)2=x 2+2(1-a )x +1x (x +1)2,g (1)=0,(ⅰ)当a ≤2,x ∈(1,+∞)时,x 2+2(1-a )x +1≥x 2-2x +1>0,故g ′(x )>0,g (x )在x ∈(1,+∞)上单调递增,因此g (x )>0;(ⅱ)当a >2时,令g ′(x )=0,得 x 1=a -1-(a -1)2-1,x 2=a -1+(a -1)2-1.由x 2>1和x 1x 2=1,得x 1<1.故当x ∈(1,x 2)时,g ′(x )<0,g (x )在x ∈(1,x 2)单调递减,因此g (x )<0. 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2].7.解:(1)f (x )的定义域为R ,f ′(x )=3x 2-3=3(x +1)(x -1). 由于当x <-1或x >1时,f ′(x )>0; 当-1<x <1时,f ′(x )<0.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和(1,+∞),单调递减区间为(-1,1). (2)方法一,由(1)知,g (x )在(-∞,-1)和(1,+∞)上单调递增, 在(-1,1)上单调递减,所以g (x )在x =-1处取得极大值g (-1)=2-m ,在x =1处取得微小值g (1)=-2-m .由于g (x )在⎣⎡⎦⎤-32,3上有三个零点, 所以有⎩⎪⎨⎪⎧ g ⎝⎛⎭⎫-32≤0,g (-1)>0,g (1)<0,g (3)≥0,即⎩⎪⎨⎪⎧98-m ≤0,2-m >0,-2-m <0,18-m ≥0.解得98≤m <2.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98,2.方法二,要函数g (x )=f (x )-m 在⎣⎡⎦⎤-32,3上有三个零点,就是要方程g (x )=f (x )-m =0在⎣⎡⎦⎤-32,3上有三个实根,也就是只要函数y =f (x )和函数y =m 的图象在⎣⎡⎦⎤-32,3上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由(1)知,f (x )在(-∞,-1)和(1,+∞)上单调递增,在(-1,1)上单调递减; 所以f (x )在x =-1处取得极大值f (-1)=2,在x =1处取得微小值f (1)=-2.又f ⎝⎛⎭⎫-32=98,f (3)=18. 故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98,2.(3)对任意的x 1,x 2∈⎣⎡⎦⎤12,2,都有f (x 1)≤h (x 2)恒成立,等价于当x ∈⎣⎡⎦⎤12,2时,f (x )max ≤h (x )min 成立.由(1)知,f (x )在⎣⎡⎦⎤12,1上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且f ⎝⎛⎭⎫12=-118,f (2)=2,所以f (x )在⎣⎡⎦⎤12,2上的最大值f (x )max =2.h ′(x )=e x -e ,令h ′(x )=0,得x =1. 由于当x <1时,h ′(x )<0;当x >1时,h ′(x )>0;所以h (x )在⎣⎡⎦⎤12,1上单调递减,在[1,2]上单调递增. 故h (x )在⎣⎡⎦⎤12,2上的最小值h (x )min =h (1)=4n 2-2n . 所以4n 2-2n ≥2.解得n ≤-12,或n ≥1.故实数n 的取值范围是⎝⎛⎦⎤-∞,-12∪[1,+∞). 8.解:(1)由f (x )=2x 3-3x ,得f ′(x )=6x 2-3. 令f ′(x )=0,得x =-22,或x =22. 由于f (-2)=-10,f ⎝⎛⎭⎫-22=2,f ⎝⎛⎭⎫22=-2,f (1)=-1,所以f (x )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为 f ⎝⎛⎭⎫-22= 2. (2)设过点P (1,t )的直线与曲线y =f (x )相切于点(x 0,y 0),则y 0=2x 30-3x 0,且切线斜率为k =6x 20-3, 所以切线方程为y -y 0=(6x 20-3)(x -x 0). 因此t -y 0=(6x 20-3)(1-x 0).整理,得4x 30-6x 20+t +3=0. 设g (x )=4x 3-6x 2+t +3,则“过点P (1,t )存在3条直线与曲线y =f (x )相切”等价于“g (x )有3个不同零点”. g ′(x )=12x 2-12x =12x (x -1), g (x )与g ′(x )的状况如下:x (-∞,0)0 (0,1) 1 (1,+∞)g ′(x ) +-+ g (x )t +3 t +1所以g (0)当g (0)=t +3≤0,即t ≤-3时,此时g (x )在区间(-∞,1]和(1,+∞)上分别至多有1个零点,所以g (x )至多有2个零点.当g (1)=t +1≥0,即t ≥-1时,此时g (x )在区间(-∞,0)和[0,+∞)上分别至多有1个零点,所以g (x )至多有2个零点.当g (0)>0,且g (1)<0,即-3<t <-1时,由于g (-1)=t -7<0,g (2)=t +11>0,所以g (x )分别在区间(-1,0),(0,1)和(1,2)上恰有1个零点.由于g (x )在区间(-∞,0)和(1,+∞)和(0,1)上单调,所以g (x )分别在区间(-∞,0)和[1,+∞)和(0,1)上恰有1个零点.综上可知,当过点P (1,t )存在3条直线与曲线y =f (x )相切时,t的取值范围是(-3,-1).(3)过点A(-1,2)存在3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过点B(2,10)存在2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过点C(0,2)存在1条直线与曲线y=f(x)相切.。
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教学案含解析
高中化学必修全册教学案目录专题1 第一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专题1 第一单元第2课时物质的量专题1 第一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专题1 第一单元第4课时物质的分散系专题1 第二单元第1课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1 第二单元第2课时常见物质的检验专题1 第二单元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专题1 第二单元第4课时溶液的配制及分析专题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专题2 第一单元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专题2 第一单元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溴、碘的提取专题2 第二单元第1课时金属钠、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专题2 第二单元第2课时离子反应镁的提取及应用专题3 第一单元第1课时铝及铝合金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专题3 第一单元第2课时从铝土矿中提取铝专题3 第二单元第1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专题3 第二单元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专题3 第三单元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专题4 第一单元第1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专题4 第一单元第2课时硫酸的制备和性质专题4 第一单元第3课时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1课时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专题4 第二单元第2课时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专题4 第二单元第3课时硝酸的性质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课标要求]1.了解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依据物质的组成预测物质的性质。
3.了解研究物质通性的思路和方法。
,1.化学家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分类。
2.常用的分类方法有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3.常见的两种转化关系:①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②氢化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4.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5.置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苏教化学必修1:专题2第二单元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③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因温度高会发生燃烧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锡箔包住,在锡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A.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只能使酚酞变红,而不能使石蕊变红。
钠与水的反应本质是钠与H+的反应,所以钠先与盐酸溶液中的酸反应。
钠在水蒸气中反应产生的是氢气,尽管温度高且反应放热,因无氧气不能燃烧。
钠的密度比水小,浮在水面上时,就有部分钠被氧气氧化,而用锡箔包住的钠不会被氧气氧化,所以与水反应的钠质量不相等,两者放出氢气的质量也不相等。
2.(2011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一检测)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钠长期置于空气中,最后变成碳酸钠C.钠与水反应时,钠熔成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D.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解析:选D。
钠的性质较活泼,与溶液反应时,首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不能置换其中的金属。
3.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HCl B.NaOHC.K2SO4D.CuSO4解析:选D。
少量钠投入上述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有H2产生,故都满足题目的第一个条件“有气体放出”,而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是指投入的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液的物质的质量。
在A、B、C三个选项中都有H2放出,故溶液质量是增加的。
D选项中由于Na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还能继续与CuSO4反应析出Cu(OH)2沉淀: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
4.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A.最后溶液变蓝色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C.溶液仍为紫色D.因为Na2O2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解析:选B。
专题1第二单元 第1课时
储和统计分析,并可生成各种形式的分析报告。 [归纳总结]
(1)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的方法有:化学实验法(李比希法、钠融法、 铜丝燃烧法等),仪器分析法。 (2)李比希燃烧法 氧化铜 干燥剂 有机化 合物 ――→ 水+ 二氧 化碳 ――→ 测定出 水和 CO2 的质 高温 吸收 量―→得出原有机化合物中氢、碳元素的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 中碳、氢的质量分数。
推知有机物分子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各自的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3)分析乙醇和甲醚的核磁共振氢谱,填写下表: 乙醇 核磁共 振氢谱 甲醚
第1课时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结论
氢原子类型=吸收峰 数目=3; 不同氢原子的个数之 比=不同吸收峰的面 积之比=2∶1∶3
2 子中含羟基的个数是________。
学习·探究区
第1课时
(3)烃 B 的分子式为 C8H18,其一氯代烃只有一种,其结构简式是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__________________。 (4)化学式为 C2H8N2 的有机物经实验测定知,其分子中有一个氮
原子不与氢原子相连,则确定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1) 最 简 式 是 表 示 化 合 物 分 子 中 所 含 各 元 素 的 原 子 个 数
最简单整数比 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 原子种类及数目 (2)分子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元素_________________的式子; 原子个数 (3)二者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可能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无机定性分析法测定。
卤素
3.用铜丝燃烧法可定红性热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______灼。烧将一根
纯铜丝卤加素热至________绿_,蘸上试样,放在火焰上______,
如存在______,火焰为______色。
4.元素分析仪自动化程度高,分析元素含量时所需样品量 _小____,分析速度_快___,可以同时对__碳__、_氢__、__氧__、__硫_____ 等多种元素进行分析。
答案 C2H6O2
【训练2】 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CO、CO2和水蒸气,其总
质量为49.6 g,当燃烧后的产物缓慢通过无水CaCl2时,无水
CaCl2增重25.2 g,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是( )
A.12.5 g
B.13.2 g
C.19.7 g
D.24.4 g
解析 通过无水CaCl2时,无水CaCl2增重25.2 g,说明反应生 成水的质量为25.2 g,水的物质的量是1.4 mol,反推出甲烷的 物质的量是0.7 mol,则设CO、CO2物质的量各为x、y,可建 立如下关系:x+y=0.7 mol ①,28 g·mol-1x+44 g·mol- 1y=24.4 g ②,解得y=0.3 mol,CO2的质量是13.2 g。 答案 B
2.分析有机物可以应用元素分析仪进行。下列有关元素分析 仪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试样在氧气流中被加热到950~1 200 ℃充分燃烧,该仪器 可对燃烧产物自动进行分析 B.该仪器不仅可以分析试样中常见元素的含量,还可以测定 试样分子的空间结构 C.使用该仪器时,所需样品量小,分析速度快,试样可以是 易挥发或难熔的有机物 D.将该仪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实现对试样检测数据存储、 统计和形成分析报告
专题1第二单元第1课时
2020/9/3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2.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常用方法
加试要求
a a
[自 主 预 习]
知识点一 有机物的组成 有机物都含有___碳___元素,绝大多数含有_氢____元素,很多 有机物还含有氧_____元素、氮_____元素、卤_族____元素、硫_____ 元磷素、_____元素等。
【训练1】 燃烧0.1 mol某有机物得0.2 mol CO2和0.3 mol H2O,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为CH3—CH3 B.该有机物中碳、氢元素原子数目之比为1∶3 C.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可能含有碳碳双键 D.该有机物分子中可能含有氧原子 解析 n(有机物)∶n(CO2)∶n(H2O)=0.1 mol∶0.2 mol∶ 0.3 mol=1∶2∶3,所以n(有机物)∶n(C)∶n(H)=1∶2∶6 ,故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x。 答案 A
[即 时 自 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有机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则该有机物一定是 CH4( ) (2)燃烧是测定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有效方法( ) (3)有机物完全燃烧后仅生成CO2、H2O,则该有机物中一定 含C、H、O三种元素( ) (4)已知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可推出该有机物 的分子式( ) 答案 (1)× (2)× (3)× (4)√
课堂笔记:
分子式的确定方法有3种:一是先求__最__简__式,再求_分__子___式 ;二是直接求分子中碳_、__氢__、_氧_____原子个数,然后写出分子式 ;三是求有机物与碳、氢、氧原子个_数__比_________ (将有机物 化成1 mol),然后写出分子式。
探究二 有机物组成的实验研讨 1.先用红热的CuO作氧化剂,将仅含C、H、O元素的有机物
解析 元素分析仪只能分析试样中常见元素的含量,不能测定 试样分子的空间结构。 答案 B
3.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是由下
列哪位科学家提出来的( )
A.贝采利乌斯
B.道尔顿
C.李比希
D.门捷列夫
解析 李比希采用燃烧有机物的方法测定碳、氢元素质量分
数。
答案 C
探究一 有机物组成和分子式的确定 1.求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
答案 (1)不能 能 (2)CH2 (3)是 烃A的体积
答案 (1)高氯酸镁[或写Mg(ClO4)2] 不能,因NaOH能同时吸 收CO2和H2O,无法确定生成的水和CO2的质量 (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否则因空气中含有CO2和水蒸气,影 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9b∶44a (4)能 C22H46
【训练3】 为了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分子式,取标准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下A气 体置于密闭容器内燃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和H2O, 学生甲、乙设计如下两个方案,均认为根据自己的方案能求 出A的最简式,他们测定的数据如图所示(假设每次处理均反 应完全)
[互动思考]
一种有机物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该有机物所含元 素只有碳和氢吗?如何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 答案 不一定,若产物只有CO2和H2O,其组成元素肯定有C 、H元素,可能有O元素,判断该有机物中是否含氧元素:设 有机物燃烧后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m(C),H2O中氢元素质 量为m(H)。若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 m(有机物)=m(C)+m(H)→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
氧化,然后分别用高氯酸镁和烧碱石棉剂吸收生成的水和 二氧化碳。 李比希法模拟测量装置图如图所示:
2.根据吸收前后吸收剂的质量变化即可算出反应生成的水和 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确定有机物中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 量,剩余则为氧元素的质量。
3.最后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4.由此可知有机物的最简式(实验式),再结合相对分子质量可
最终确定分子式。
【例3】 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的组成常用燃烧分析法,如 图所示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测定烃类有机物组成的装置,用 氧化铜作催化剂,在750 ℃左右时使有机物在氧气流中全部 氧化为CO2和H2O,用含有固体氢氧化钠和高氯酸镁 [Mg(ClO4)2]的吸收管分别吸收CO2和H2O。
(1)甲装置中盛放的是________,甲、乙中的吸收剂能否颠倒? 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O2一会儿,然后再加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若测得甲装置增重a g,乙装置增重b g,则该烃中碳、氢原 子个数比为________。 (4)若已知试样是纯净物,某次测定时,测出碳、氢原子个数比 为N(C)∶N(H)=11∶23,能否确定其为何种烃?________(填 “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其分子式:________(若不能 ,此空不必回答)。
知识点二 有机化合物的最简式 最简式又称_实__验__式___,指有机化合物含各元素 原子个数 ____最_简__整__数__比_的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有机物组成的确定方法 1.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由李比 希(J.V.Liebig)于1831年提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 氧化铜 ________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 分高别氯采酸用镁___烧__碱__石_棉_和剂___________ (简称碱石棉,即附有 氢氧化钠的石水棉)吸收二_氧__化__碳_和_________,根据质吸量收变前化后 的_________获得水反应生成的二_氧__化__碳_和____________的 质量,进而确定有氢机化合碳物中______和______的质量分数 。
2.用钠融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存在_氮__、__氯_、__溴__、__硫_____
等元素。将有机样品与金__属__钠_____混合熔 氮融、,氯、溴、硫
____________氰_化_等钠元、素氯将化以钠、溴化钠、硫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存在,再
(1)根据两方案,你认为能否测得A的最简式(填“能”或“不能 ”)。甲方案________________,乙方案________________ 。根据能测出A的最简式的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2)A的最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要确定A的化学式是否需要测定其他数据(填“是”或“否 ”)________________,如果需要,测定数据是 ________________。
(1)Mr= 。 (2)根据有机蒸气的相对密度D:Mr1=D×Mr2。 (3)标准状况下有机蒸气的密度为ρ g·L-1,Mr=22.4 ρ 。
2.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①实验式法
②物质的量关系法 由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 mol 分子中所含各元 素原子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
【例1】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二氧 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的组成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分子中C、H、O的个数比为1∶2∶3 B.分子中C、H的个数比为1∶2 C.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D.该分子中肯定不含氧 解析 因为n(CO2)∶n(H2O)=1∶1,所以n(C)∶n(H)=1∶2。 答案 B
【例2】 0.2 mol某有机物A和0.4 mol O2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的 产物为CO2、CO和H2O(g),产物经过浓H2SO4后,质量增加 10.8 g;再通过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3.2 g,最后气体再通过碱石灰被完全吸收,碱石灰质量增加17.6 g。试推断该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