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3种不同环境中4方面能力维度
下30项微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境: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
二.混合学习环境
三.智慧环境
3种环境下4个维度:
i・学情分析: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B1-技术支持下的测验与练习ii・教学设计: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M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学法指导: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10-学生信息安全培养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家校交流与合作
B&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支持学生创造学习与表达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学业评价:
A12-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A2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10-档案袋评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微能力点对应技术平台分类整理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附件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 2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本规范是教育部科技司2018-2019年教育信息化项目“面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指标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研制,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分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1.所属环境是指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教学环境类别,分别为:●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
●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2.能力描述是对该项微能力的界定,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行为表现的描述。
3.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重在说明教师参与该项微能力的测评需要完成的任务、任务要求以及证据的评价标准。
●依据微能力要求,教师需根据要求提交所有的测评证据,证据形式可能是教学设计、实施计划、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资源、案例描述、教学反思、学生体会等。
●核心测评证据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规范中详细列出了优秀和合格的评价标准,作品满足所有的评价指标才可获得相应等级;若提交的证据材料不符合任务要求,或不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则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微能力的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所有任务证据的等级均为优秀,则该项微能力的测评等级结果才为优秀;若任务证据中有任何一项不满足合格及以上要求,则最终测评结果为不合格。
— 3 —第二部分测评能力体系— 4 —第三部分微能力测评规范A1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5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6 —A3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7 —A4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8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9 —A6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10 —A7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A9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A10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21 —B3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22 —B4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23 —B5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24 —B6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25 —— 26 —B7 家校交流与合作— 27 —B8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28 —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29 —— 30 —B10 档案袋评价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C3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C4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C5 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教育部2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提交一份工具及说明(国培作业)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提交一份工具及说明(国培作业)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提交一份工具及说明电子白板评价工具1.电子白板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高研究质量课堂教学是最丰富的人与人的交互方式发生的场所之一,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语言、手势、目光接触等方式来引导课堂教学的进行。
而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却要求教师必须死板的坐在讲台前面对计算机,使用键盘、鼠标等非人性化的方式来授课。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时,教师手中的一支白板感应笔,既是一支多功能笔,也是一个鼠标,由此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加强了师生间思想的碰撞交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在课堂中,师生情感和谐融洽正是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前提,也是课堂效率能够提高的有力保证之一。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便于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和保存,为教学反思提供了平台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完毕后,老师的话、视频、板书的内容、学生的发言等等,利用相应的软件都可以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包含了课堂教学过程全貌的可重复利用的综合性文档,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总结;还可将这些文件作为教学资源发布到校园网上或教师的网页,学生们就可以下载进行知识的反馈复;特别是如物理学科中有许多探究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有些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课堂动态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用于教学。
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优化课堂结构,便于灵活实施教学过程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非常灵活地实施教学过程,它比普通的多媒体增加了好多实用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是一般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所不具备的。
①注解、编辑功能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如在PPT课件或视频的播放过程中,需要做一定的讲解和文字的批注以完成教学,在以往的课前准备中,教师需要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对所拍摄的视频进行文字的添加等处理,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不加处理就可直接在上面标注或书写文字。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2022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总结
2022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总结2022年山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总结 1我是一个平时不爱用电脑的人,所以不太会使用和掌握信息技术。
结合自身因素,根据评估结果,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根本不具备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缺乏专业知识。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要有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和功能,能非常熟练地操作常用设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室。
环境分析:由于我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学校,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缺乏信息环境和信息资源库。
平时在教学中接触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的机会很少。
发展目标:通过此次培训,我希望能够显著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能力。
详情如下:1、提高技术素养。
了解相关知识。
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2、掌握有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计划和准备。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
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
3、学习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式方法。
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评估与诊断。
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引导学生利用评价工具开展自评与互评,做好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尝试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档案,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
5.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您最期待解决的一个信息技术应用问题
您最期待解决的一个信息技术应用问题篇一: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
信息技术课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其次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计算机技术用到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之中。
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科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各学校也相继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知道由于这门新兴的课程在初中普及的时间还不长,有些学校领导及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
他们还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部分学校机房设备较为简陋。
也有学校为了迎接评估、评优,专搞“形象工程”,花大价钱够买各种硬件设备,但在平时这些也只是摆设而已,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由于他们的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已有些年头,但仍未十分完善,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也未制度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策略也并不十分科学化。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和学生的忽视学校对于信息课的教学并不十分重视,转而狠抓数理化等主课,将学校的升学率摆在首位,不太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的教育。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并不像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技术课时被其他课程占用的情况,不能够保证基本的课程教学。
而且有关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不完全,管理尺度松弛,学校也缺少技术水平高的教师。
对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明确的认识。
对于学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往往是一种娱乐工具。
比如在网吧,多数学生都是聊天、看电视、玩游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三、实施要求(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小学教育领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旨在明确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并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和知识。
2.中小学教师:指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包括教学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核心能力要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2.1 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解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管理、软件安装等。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的办公软件和教育软件,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
•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2.2 教育教学应用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教学应用能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
•能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能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教学。
•能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估和反馈。
2.3 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以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信息获取和信息分析能力,能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持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备创新精神,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2.4 伦理和安全意识教师应具备以下伦理和安全意识:•了解信息技术伦理的基本原则,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安全。
三、能力评价和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学历和学位:教师应具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学历和学位。
用智慧课堂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过程
用智慧课堂进行自评和互评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推进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的实施,2022年4月15日下午,我镇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第二次线下研修活动--基于学法指导、学业评价(A5、A14)能力点应用分享交流,进行“A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和“A14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点应用的分享交流,教研组全体成员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采用现场+直播分享的形式开展,由教研组长陈xx老师主持。
本次内容主要是由八围小学肖xx老师分享“A5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和中心小学的邓冰琪老师分享“A14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两个能力点应用。
肖xx老师运用希沃5,通过能力描述、选择技术支持课堂讲授的工具、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为我们展示完成A5能力点实践任务的操作流程。
邓老师通过101智慧课堂来实践“A14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点任务的操作流程,从能力描述到选择如何能够支持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的工具,描述该工具将如何支持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到视频展示2名学生描述应用评价工具的过程,到教师反思技术在实施中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着智慧课堂的探索。
最后由教研室主任胡xx结合2022年我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研修主题“技术赋能教学,融合创新课堂”的目的,分析我镇各学校“三有”现状:有条件、有平台、有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学校落地,不落下时代脚步,把教学与技术深度融合,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更清楚如何完成能力点实践任务的操作流程,更明确如何利用多技术融入各教学环节设计中,推动了学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工作的顺利开展。
2022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有/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有
自我评价 (数值或比例) 移动/电信 200M
全覆盖 34 4 1 30 0 0 0 0
钉钉直播课堂
20.4% 85%
4 一般 支持
2.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种类,可多选(在下面中打“√”): A.多媒体教学环境:有投影仪、电视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的教学环境等, 无网络或网络条件一般,重点支持教师集体教。 B.混合学习环境:网络较好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 重点支持学生集体学。 C.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 学习。
2. 学科融合创新成果(典型教学案例包、资源包或课题研究报告等相关成果) 形成本校教学案例、微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堂教学案例集,上报中心校。并对优
质课例进行推优。
【典型教学案例包要求】
教师提供一段典型教学案例包视频,案例包结构可以在以下 A、B 两种里任选一种:
课程标准解读 马文瑞
T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T17网络教学平台
T18适用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应 用
T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
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 与课堂教学
系统掌握适应的教学模 式 优化课堂教学
帮助教师整合信息技术 与课堂教学
系统掌握适应教学模式
综合类 课程
•
•
•
•
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专 业发展 T26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类课程
T2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T27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 /HSDTesting/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如何解决差异性、多起点问题
三、课程主题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系列课程和“应用 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系列课程分别设15个和 9个主题,由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课程 主题构成。——基础性
“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系列课程设 3个主题,对应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主题。 ——发展性
三、课程主题
三、课程主题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培训机构与国际项目的课程汇聚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需求的确定
确 定 培 训 需 求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课程的遴选
五、课程实施要求-培训课程的组合
通过遴选形成课程“超市”,根据需要形成培训课程菜单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技术素 养课程 综合类 课程 专题类 课程 教师专 业发展 类课程
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
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引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教师的数字素养成为衡量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
什么是教师数字素养教师数字素养是指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数字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意识教师应该具备辨别、获取和评估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价值,能够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2. 数字工具运用教师需要掌握各种数字工具的操作和应用。
例如电子邮件、幻灯片、多媒体等工具的使用,能够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展示。
3. 资源获取和评估能力教师需要能够及时获取和评估教学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包括网上资源、教育软件、课程设计等。
4. 教学设计与评估教师应该能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并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教材、网络平台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5. 学术研究与创新教师应该具备数字技术在学术研究和创新中的能力。
通过利用互联网和相关软件,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研究和教学创新。
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的设计和使用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是一种用于评估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工具。
设计一份有效的自评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明确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应该涵盖教师数字素养的各个方面,包括信息意识、数字工具运用、资源获取和评估能力、教学设计与评估以及学术研究与创新。
2. 评估维度清晰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进行划分,例如可以按照技术技能、教育资源利用、教学设计等方面来评估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
3. 评估指标具体明确每个评估维度都应该具备具体的评估指标,以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每个方面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4. 量化评估标准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可以采用量化评估标准,例如通过评分或百分比来评估教师在每个方面的水平。
5. 提供反馈和改进机会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不仅是一个评估工具,还应该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机会。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本文介绍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其中包括30项微能力,分为三种不同环境中四个维度的能力维度。
这三种环境分别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研究环境和智慧环境。
四个维度分别是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
在学情分析维度下,有A1和B1两个微能力点,分别是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和测验与练。
在教学设计维度下,有A2、A3、A4、B2、B3、C1和C2七个微能力点,分别是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数字教育资源管理、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探究型研究活动设计、跨学科研究活动设计和创造真实研究情境。
在学法指导维度下,有A5到A10和B4到B8、C3和C4共十一个微能力点,分别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总结提升、方法指导、学生信息道德培养、学生信息安全培养、发现与解决问题、研究小组组织与管理、展示交流、家校交流与合作、公平管理技术资源、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支持学生创造研究与表达和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在学业评价维度下,有A11到A13和B9、B10、C6和C7共七个微能力点,分别是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档案袋评价、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此外,文章还提供了微能力点对应技术平台分类整理表,包括新增课件制作、输入存储、学科工具、软件处理加工、图片音乐视频加工、其他新技术和通信交流等七个方面。
其中,新增课件制作可以使用PowerPoint、WPS、互动试题、超链接、音乐、图片和视频、WORD、动画效果、希沃白板5、一起备课助手、101教育PPT、鸿合白板等平台;输入存储可以使用扫描、拍摄、录入、云笔记、网盘、录屏、百度网盘等平台;学科工具包括思维导图、n概念图、几何画板、英语类APP等平台;软件处理加工可以使用希沃白板5、一起备课助手、Zoho、有道云笔记、文档协同编、ACD/6APP等平台;图片音乐视频加工可以使用助手中的思维导图等平台;其他新技术包括机器人、月球虚拟社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综合分析、3D建模、3D打印、数据、区块链等平台;通信交流可以使用QQ、微信、钉钉、一起智慧课堂、班级优化大师、希沃信鸽等平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30项微能力(3种不同环境中4方面能力维度下30项微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环境: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
二.混合学习环境
三.智慧环境
3种环境下4个维度:
i.学情分析: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B1-技术支持下的测验与练习
ii.教学设计: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iii.学法指导: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A10-学生信息安全培养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B7-家校交流与合作
B8-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支持学生创造学习与表达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iv.学业评价: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10-档案袋评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湖北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学员研修操作指南-百年树人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学员研修操作指导一、学员学习基本要求与考核评价办法1、参与和完成各专题规定的学习活动(完成所有必修课程,自主选择学习选修课程,总学时数达到50学时);2、至少完成专题作业2个,并达到合格;3、至少发布专题研讨2个(重复发布相同内容、回复别人的内容不计数);4、至少完成作业互评2个(点评其他学员的作业);5、至少撰写研修日志1篇。
二、学员研修操作指导第一步:注册与报名确认(湖北监测平台)学员注册点击报名第二步 进入研修平台点击“培训平台——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可以自动登录研修平台并跳转至个人工作室。
第三步 自评测试进入工作室后,请首先找到左侧导航栏中的“自评工具“,进入自评页面按照提示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
进入百年树人首先完成自评第四步 研修选课(退课)点击左侧导航的“研修选课”,选择“我的课程”按钮,可以看到系统提供的三个必须专题课程;点击“选课”按钮,可以看到系统提供的选修课程,请您根据自评结果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学习课程的学时总数至少要达到50学时。
(选课功能支持48小时之内退课,如果超过48小时则不能退课。
)第五步 研修学习点击“研修学习”,可以进入一体化学习界面。
每个专题下设任务,任务下设活动,点击每个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要求。
学习要求完成后,相应的“活动-任务-专题“前的白圈圈就会变色,一个专题的大圈圈完全变色,就说明这个专题全部完成了。
点“我的课程”退课退课 退课点“研修学习”学习页面第六步查看研修进度先点击导航栏上的“返回我的空间“,回到个人工作室页面,点击”研修进度“,可以查看各项学习内容的进度及完成百分比。
返回空间研修进度第七步退出登录退出百年树人退出湖北平台三、研修提示1、研修前请先检查浏览器的使用:推荐使用360浏览器或谷歌浏览器;2、作业互评、研修日志项等学习任务可以既可以进入个人工作室左侧的导航“我的作业”、“研修日志”去完成,也可以通过“研修进度”页面的“进入互评“、”发表日志“来完成。
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
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
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是一种用于评估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工具。
数字素养是指个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沟通、创新、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能力。
教师数字素养是教师走向数字化时代的必备能力。
以下是一份教师数字素养自评表:
1. 基础知识评分:()
(1)了解计算机和网络基本知识
(2)掌握至少一种操作系统的使用
(3)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4)了解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 信息素养评分:()
(1)掌握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2)了解数字化资源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3)学会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
(4)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及其应用
(5)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和家长沟通
3. 教学技能评分:()
(1)能够设计并利用数字化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2)能够制作和组织教学多媒体资料和课件
(3)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课外辅导和家庭作业指导(4)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课堂教学评估和测评4. 实践应用评分:()
(1)懂得如何利用数字化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2)善于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实验
(3)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成长
(4)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
通过自我评估以及同事、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字素养,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同时,学校也应该给予教师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数字教育的目标。
小学语文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评价工具及说明
基本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评价工具及说明息县(市、区)学校姓名学科语文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教学环境多媒体希沃教学教学主题课堂管理、课堂评价评价工具评价工具:班级优化大师班级优化大师,是希沃专为教师打造的智能班级管理工具,通过AI等智能技术与教学管理的应用融合,赋能中国教师班级管理教学的“课堂管理、家校管理、班务管理”三大核心场景,帮助千万教师激活课堂学习氛围,降低家校沟通成本,提升班务处理效率。
1.班级优化大师可进行考勤,根据孩子的点名情况,进行具体的反馈,这样家长就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点评,比如上课积极思考,那么我们选择积极思考加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积分标准来进行自己行为习惯的调整。
我们有时候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如果发现孩子的一些特殊的行为,比如制造垃圾,我们可以在待改进的标记处添加学生的一些行为规范,那么可以实时监测调整。
3.可以使用随机功能,抽取学生进行个人检测跟踪。
同时将学生的情况进行反馈。
工具说明(1)选择/设计的自评或互评工具(结合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生情况、活动过程等);学习目标:1.认识“植、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它、她”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纷纷”“四海为家”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
学习环境:学校已配备了希沃白板5与多媒体设备。
学生情况:学生对运用信息技术评价工具进行自评与互评兴趣浓厚。
活动过程:1.教师布置活动任务、活动规则。
2.学生根据活动规则,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3.通过班级优化大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自评和互评,并针对个人表现给予加分或减分。
(2)描述该工具将如何支持学生开展自评或互评。
1.制定评价机制,包括小组评价机制、班级评价机制等。
制定评价机制时,要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作业表现、课堂表现、动手能力”几个维度进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尊敬的老师:您好!本工具旨在帮助您评价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信息技术应用状态。
请您逐项阅读各项指标,按照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属实”、“不属实”或者是“不确定”。
您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后续培训选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夸大或低估都会导致选课偏差,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请您务必客观自查!您提供的信息绝对,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1.省份2.地市3.您的性别:A.男B.女4.您所属的年龄段:A.20—30B.31—40C.41—50D.50以上5.您任教的年级段:A.幼儿园B.小学C.初中D.高中E.其他6.您任教的学科是:A. 语文B. 数学C. 英语D.物理E.化学F.生物G.思品/政治H. 历史I. 地理J. 体育K. 美术L. 音乐M. 信息技术O. 综合实践P.通用技术Q.幼儿园R. 其他7.您的学校所在区域:A.地市级或以上城市B.区或县城C.乡镇D.农村8.您的教学经验:A.1-5年B.6年—15年C.16年—25年D.26年—35年E. 36年以上9.您现在的职称是:A. 小教(中教)高级B.小教(中教)一级C.小教(中教)二级D.小教(中教)三级10.您曾经获得的教学称号:A.省级名师/特级教师B.市级骨干C.区或县级骨干D.一般教师11.最高学历A.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B.本科C.专科D.专科以下1.我的学校状态是(请选择最接近的一种状态, 如果存在两种以上状态的话,请选择序号高的选项)(0)没有配备任何电子设备(1)仅配备了电视机与DVD等(2)教室里配备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教师机等)(3)教室里配备了电子白板(或触控电视)(4)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用到网络(5)我们已经在开展移动学习(如应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开展学习)2.根据我们现在的设备状态和教学需求,我更关心下面的教学(单选):(1)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2)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环境下的教学(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4)移动环境下的教学3.凭我个人的能力,恐怕很难实现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我很需要支持。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我对如何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没有清晰的思路。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我认为自己是否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不影响我对学生的培养。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我有一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在线合作、在线交流、在线反馈的成效。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目前为止,我还不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8,在上课时,我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经常出问题。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9,在准备教案时,我习惯性地在网上查阅教学素材料和备课材料。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0,我不知道网络学习平台的功能有哪些?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1,在我执教的班级中,我非常清楚哪些同学具有技术专长。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2,我经常向同事推荐一些教学应用相关的新软件、新。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3,学生作业涉及到引用他人观点、材料时,我会要求他们注意规地注明引用材料的出处。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4,我没有使用过在线工具开展学生练习和测验。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5,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时,我会安排时间,通过示、讲解、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必要的基础能力(如积极倾听的能力、有质量地鼓励他人的能力、清晰表达自己的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等)。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6,在我自己的电脑上,我经常会因寻找某个文档而浪费时间。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7,我会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有技术专长的学生,使他们不但能成为我的好助手,同时自己也能获得成长。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8,我会有意识的比对着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方案,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实施起来。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19,我认为我当前掌握的音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 Edit, GoldWave, Movie Maker, 会声会影等)已经够用了。
20,我每次都按要求做教学质量分析,但对我的教学改进帮助不大。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1,我能熟练地找到并下载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应用软件(如Box, iBook Author 等)。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2,在我的课堂导入环节,我经常使用数字资源(如视频、动画、演示文稿、学科工具)。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3,在学校或区域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时,如果来征求我的意见,我会对学习过程监控方面的功能有明确建议。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4,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我一般会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工具自主寻找资源。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5,我至少有两个青睐的学科资源。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6,在不使用信息技术时,我的教学质量也是受到同行认可的。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7,技术故障通常会使我的课堂教学无法继续。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8,我在教学中应用过信息技术,但往往得不到学科专家或同行的认可。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29,我不知道如何有效整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0,我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了国家或地方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1,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经常受到同行的青睐。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2,我认为我当前掌握的图像或动画处理软件(如美图秀秀,Photoshop, Swish, 光影魔术手, Flash, GIF A0imator等)已经够用了。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3,我喜欢学习一些信息技术新应用,以使我的日常生活更便利(如网购、网上聊天、电子购票、信息搜索等)。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4,我能够快速地枚举出我应用过的五个适合学生合作、探究或高级思维的技术资源(如平台、工具等)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5, 我没有开展过探究性教学(如项目学习、问题化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的实践。
36,我知道如何下载网络上的视频、图片、音频、网页、动画等。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7,我已经在教学中应用过课程管理平台(如在Moodle、Sakai平台中独立发布课程容,编辑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等)。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8,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的外观美化与容设计是同步进行的。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39,我参加网络研修的收效不大。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0,我可以熟练地应用一些经典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如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加涅教学事件等)来设计教学目标和评价容。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1,我不确定我上网的习惯是否符合信息安全的要求。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2,在探究学习中开展过程性评价,我还没有找到好的技术支撑。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3,我设计的探究主题往往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但往往与学科教学要求有出入。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4,我经常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热点。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5,在我组织的学生学习活动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我提供的过程建议与支持材料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6,我会用柱状图、饼图等图表来呈现数据分析结果。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7,我在应用信息技术时没有感觉到它们对突破教学重、难点起到很好的作用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8,一般情况下,我的课程导入是有成效的,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49,我曾经在网络环境中开展过有深度的协同备课、经验分享、课例研究、专题研讨等专业发展活动。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0,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时,我经常在信息技术手段的选择上产生焦虑。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1,我习惯使用信息化工具(如WORD, EXCEL, 或学校的试卷系统)来编制试卷。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2,对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状况通常是满意的。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3,在学生们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时,我不知道如何及时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4,我在信息化教学中,经常需要同事(或技术维护人员)帮助我准备好设备。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5,我不能很好地使用自查表、量规或评分指南进行教学评价。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6,我对于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的效果还缺乏信心。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7,在信息化课堂上,我特别关注后排及两侧学生的视听觉效果,并及时调整师生相对位置、教室光线及设备响度及亮度等因素。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8,我不知道如何设计出既与课程标准相吻合,又让学生感兴趣的探究任务。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59,我会应用网络平台(如免费的博客、维客,学校或区域的网络教学平台等)或软件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0,学生使用技术过程中出现了不恰当、不文明的行为时,我能恰当处置且不影响学习进程。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1,我不知道怎样构建、使用与维护网络学习空间。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2,我没有开过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特点的公开课。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3,我不知道从哪些角度评价学生的数字化作品。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4,为了达到同样的多媒体课件效果,我经常要比同事花更多的时间去制作。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5,我能使用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数据库等获取专业发展所需资料。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6,我在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时,没有发现可参考的设计模式。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7,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或小组)都平等地获得使用硬件设备或软件资源的机会。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8,我知道信息技术在讲解、启发、指导、示等教学活动所能发挥的作用和策略。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69,我已经利用社会性软件(如博客、维客、播客、云盘等),设计并构建了教学空间。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0,我现在还不会使用文字编辑软件(如WPS,Word等)来写教案等文档。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1,我常态性地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并且家中有无线网络。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2,在我组织的探究活动中,总有一些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3,我对探究性学习(如项目学习、问题化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的设计还是很有心得的。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4,在复习课中我常用数字资源、学科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如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来结构化梳理归纳学习容。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5,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还没有使用过概念图、思维导图等知识建构工具。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6,我能熟练操作至少一种适用于我任教学科的专用工具(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拟真实验等)、在线软件或移动APP。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7,我能打破教材中课时或单元的限制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8,在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时,我能够运用具体的策略方法帮助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和网络暴力。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79,我对用信息技术(如网络交流工具、社会性软件等)支持的合作学习效果不满意,如在预设时间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会偏离主题等。
属实不属实不确定80,当学生们自主学习时,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