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耕读文化产业规划(草案)
浅析永嘉县发展的规划思路与对策
浅析永嘉县发展的规划思路与对策摘要:永嘉县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区域协作条件良好,同时,永嘉县也是温州大都市区的组成部分,永嘉南部广大地域将纳入温州都市区范围,在空间结构上与主城区取得全面的对接。
本文结合永嘉县域总体规划就永嘉县发展的规划思路与对策,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永嘉县 发展;规划思路和对策Abstract: Yongjia County is at the south w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good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 Yongjia County is the part of the Wenzhou metropolitan area, southern Yongjia vast areas will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Wenzhou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urban area achieved comprehensive butt joint. In this paper Yongjia county overall planning in Yongjia county development plan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countermeasure, talk about a few views.Key words: Yongjia county development; planning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永嘉县处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区域协作条件良好,永嘉又靠近沿海大通道和温州港,尤其随着诸永高速公路的开通,与长三角地区内的其它城市(尤其是南翼城市)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
永嘉耕读文化产业开发对策研究
K e w or : ami g ma mgc l r f n a a ce t i a eo Na a g c l rl n u t y ds f r n — d u t eo Yo gJ , n in l g f nXi in , u t a d s y u i vl J u i r
嘉 考中进士者上百人 。豫章村一 门三代五进 士 、溪 口 村一 门四代六 进士 ,至今传 为佳话 。
导力 ”。正 是因为 “ 耕读文化 ”才是永嘉学 派 、永嘉 诗 派 、永嘉 文脉 之源 ,所 以我们 要 努力 打造 永嘉 为 “ 中国耕读文化之 乡”。
r ad ng Cu t e e i lur
M A a z n, Xio—he ZHA N G ng r i Ho — n a
( hj n d s y& Ta e o a o a C l g , nh u Z ei g3 5 0) Z ei gI ut a n r rd ct n l ol eWez o , hj n ,2 0 3 V i e a
“ 者乐 水 ,仁 者乐 山。 ”楠溪 江 畔 ,秀水 奇 知
山 ,地灵人杰 ,文人学 士辈 出 ,古有 “ 溪山邹鲁”之 誉 ,清代学者孙衣言有诗云 : “ 洛微言持 敬始 ,永 伊
嘉前辈读书多 。”楠溪 山间 ,民风 淳厚 ,文 彩昭彰 ,
重视 勤耕 善读 。 “ 等人 忠 臣孝子 ,两 件事 读书 耕 一 田” , “ 渎可荣身 ,耕可致 富” ,成 为楠溪 江历代 居 民们所追求与 向往 的生活 。耕读文化是楠溪 江古村 文
耕半 读”的方式 ,将 田园山水 ( “ 天” )与耕读生活
( “ ” )相结合的怡情养性 的一种文化 生活模 式 。 人 酝酿 发生并 衍续兴盛于楠溪江 畔的 “ 耕读 文化”可 以 为今 日永嘉发展提供 “ 文化软实力一生产 力”的 “ 先
永嘉的特色文化幻灯片
碧莲香柚果形美 观,呈梨形,外观商 品价值较高,而丏耐 贮藏,存乀次年昡, 兵味更甜腻,敀有 “天然罐头”乀美誉。
Page 28
永嘉癿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起源亍汉唐时期 癿一项民间艺术,发展至亴, 已经有千百年癿历叱,以兵独 特癿艺术表现魅力流传亍民间。 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亰类在此生 息繁衍,县内如苍坡癿“文房 四宝”、芙蓉癿“七星八斗” 等古村落,散发着浓郁癿瓯越 文化气息,是永嘉学派发祥地 乀一。永嘉剪纸作为永嘉艺术 癿“三绝”乀一,是中国民间 艺术癿一朵奇葩,它在永嘉地 区拥有广大癿群众基础丏受到 亰们癿喜爱。
Page 14
土特产---红柿加工
东皋是远近闻名的红柿之乡,由于该乡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以红柿为主的经济林面积不断扩大,面积达到5000亩,产量达到 110万多斤。西炉村是全乡红柿重点产区,也是全乡的支柱产业, 农民30%以上收入来自红柿。每到秋风送爽季节,灯笼般的红柿 点缀在五颜六色的树林中,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王羲之
Page 8
谢灵运
楠溪江流域是革命老根据 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 心策源地呾浙南革命活动癿中 心。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已成为 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呾爱 国主丿教育基地。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是山水 文化不古村文化癿高庙结吅, 耕读文化不宗族文化癿相亏交 融,亰类生活不自然环境癿无 限默契,它犹如一件巨大癿艺 术瑰宝,天生丽质,至真至美, 令中外无数游客喜爱呾迷恋。
Page 30
麦饼也走品牉路
永嘉桥头镇亰王金妹创立癿"王大妈麦饼"有了 一定癿知名庙。20多年前,第一家王大妈麦饼庖 在永嘉上塘镇开张,1998年,王金妹注册了商标, 通过子女戒亯戚接手,一家家麦饼庖相绠开张, 如亴连锁庖已经开出18家,幵走出了温州地域, 北京也有一家分庖。 几年癿发展,"王大妈麦饼"先后荣获温州名 小吃、永嘉名牉商标、中华名小吃等荣誉称号, 可谓名声在外。
永嘉耕读文化产业规划(草案)
以耕读文化再造永嘉特色,实施系列文化产业工程(规划方案)“耕读文化”作为永嘉楠溪江文化特色,是永嘉文脉之源,可以为今日永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的先导。
为把永嘉打造成“中国耕读文化之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永嘉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发永嘉耕读文化资源,以三年为期限(2010—2012),逐步实施系列文化产业工程,力求打造有永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第一阶段(2010):一、合作搭建永嘉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平台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永嘉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成立“永嘉耕读文化研究所”。
常设机构建议设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由永嘉县人民政府资助部分研究经费,吸收永嘉当地学者加盟“永嘉耕读文化研究所”。
2.双方“永嘉耕读文化研究所”为科研平台,抽调科研骨干力量,确立“永嘉耕读文化”课题研究项目,深入研究、挖掘永嘉耕读文化的历史内涵,建议子课题:“永嘉学派”、“耕读文化”、“山水诗歌”、“宗族文化”、“乡土建筑”。
3. 双方组织人编写出一本以“永嘉耕读文化世家”为主题的书籍,以永嘉古宗族、古村落为基本单元,精选20-30余家,图文并茂。
双方定期举办专题讨论会,交流工作进展。
每完成一个村落单元,及时刊载于《温州日报·瓯越文化》、或《温州都市报》等专栏;最后汇集成书公开出版。
4.联合开发温州传统工艺美术产品。
工贸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所为永嘉县量身定做与“耕读文化”、楠溪江风光题材有关的瓯塑礼品。
建立“瓯塑、瓯绣”特色工艺村。
共同开发研制“谢公屐”。
5.合作组建一支编外的研究员队伍(名单另定)。
二、建议永嘉大打“耕读文化”特色旅游牌永嘉旅游业的发展应遵照“依托山水文化资源,拓展耕读文化内涵,打响千年古县品牌”的思路,以永嘉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以“耕读文化”为主旨,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
耕读文化
张璁祠堂
• 永强文化的历史背景,像被东海浪潮冲积而成
的平原,经过长期的文化酝酿和积淀,到明代 的时候,永强耕读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把永强文化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在明朝的正德、天启(1521-1639)年间,正是 永强文风鼎盛的时期,其中佼佼者有正德年间 任南京礼部左侍郎的王瓒(1462-1524),嘉靖 年间任内阁首辅的张璁(1475-1539),嘉靖年 间任广东参政的项乔(1493-1552),天启年间 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张天麟(1586-1639)等。
永嘉芙蓉村
•
芙蓉村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可以说是饱经沧 桑。据《陈氏宗谱》明弘治十年(公元1479年)记 载:“唐末,为避乱世,有陈氏夫妇,从永嘉县 城北徙,沿楠溪江就深山坳里,至芙蓉峰旁,只 见此地横腰带水,后枕纱帽岩,三龙抢珠,四水 归塘,于是筑屋定居。”至今芙蓉村仍以陈姓村 民为主。
永嘉芙蓉村
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是指半耕半读或又耕又读的态度和生存 状态。在古代永嘉农村奉行“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在宋代建造的苍坡村、芙蓉村、岩头村朴实无华的农 耕人家与翰墨交辉相映,是典型的耕读文化。
芙蓉书院
的图 .中 距的 今" 已明 有文 八书 百院 多" 年, 的就 历是 史南 了宋 .朝 父 子 进 士 戴 蒙 , 戴 侗 所 创 办
• 二都英桥王钲一家为例。
• /b/63117061234698483.html
•
据乾隆版《永嘉县志》载:“自宋以来,位宰执者(注: 即是当宰相执政的)六人;侍从、台谏(注:侍从指翰林院 学士、六部尚书等官;台谏指监察御史、补阙、拾遗等向 皇帝规谏之官)五十人;监司(指按察使、转运使、提刑等 官)、郡守百十余人。”在宋朝,永嘉曾出状元12名。芙 蓉村有同朝:“十余金带”,豫章村有“一门三代五进 士”,溪口村戴氏有“一门六进士”,昔章伦先生有联云: “邹鲁号溪山,道统儒门双接绪;程朱传理学,春宫第甲 六登墀。”可见楠溪江畔,在中国历史上的文风盛况。
永嘉县上塘镇蔬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永嘉县上塘镇蔬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摘要阐述了永嘉县上塘镇蔬菜业发展现状,并据该现状提出了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永嘉县蔬菜业的发展。
关键词蔬菜业;发展现状;发展策略;浙江永嘉;上塘镇中图分类号 f326.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3-0118-01永嘉县于1997年在县科委和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上塘镇中兴村、峙口村建成2个蔬菜基地为起步,揭开了永嘉农民开始迈步闯蔬菜业市场经济之路为序幕。
笔者从县农函大办公室获悉,该处的蔬菜专业培训班从1998年至今每年都有20个以上,到2007年,永嘉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7 333.33hm2,其中大棚蔬菜333.33hm2,全县蔬菜年产值1.2亿元,蔬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
但与此同时,县城附近的蔬菜业却不容盲目乐观。
1永嘉县上塘镇蔬菜业发展现状永嘉县城人口包括新永嘉已达到10余万人,约占全县人口的1/9,每天的蔬菜供需量可想而知,笔者认为近几年来永嘉城区附近地方的蔬菜产业难以乐观的现状:一是上规模的蔬菜基地因土地被征用已所剩无几,广大菜农只得另择地业谋生;二是城区各村原来自给自足的大量种菜户,以耕读文化的传统习惯和落后的栽培模式将自给有余或以卖出为主而栽培的蔬菜,在取消自产自销摊位管理费政策的带动下,成群人的零星蔬菜涌到城区农贸市场销售。
就附近农资店调查得知,在蔬菜栽培中禁止使用的剧毒高毒农药仍在被一些种菜户买去用于防治病虫害,在化肥方面,氮肥零售量多而磷钾肥零售量少。
由此可见,目前城区附近地方销售的蔬菜存在食用隐患的事实。
三是十大民生新政颁布后,政府不但对种粮户加大财政补助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而且对稍有规模的种菜户也将给予经费补助,这一民生政策的实施,必将激发县城附近农户扩大种菜规模,这一趋势已被各村农户热议,笔者也经常听到对上述问题的询问,部分农户已着手准备扩大种菜面积,借以增加家庭收入。
因此,预计将有较多城郊农户走上小规模种菜之路,随着小规模种菜户的成批涌现,所产蔬菜在满足本地市场的同时,必将有更多的蔬菜输送到温州市场,对于丰富和满足温州市场鲜菜供应无疑会有诸多好处的,但如果这些农户所产的菜品质未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带给我县和温州的消费者负面影响将是十分严酷的。
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楠溪江的千年“文脉”在绵延核心提示:水秀、崖奇、瀑多、滩林美是楠溪山水的自然景观,这良好的田园山水奠定了耕读生活的基础,楠溪江的古村落进一步展现了耕读文化的传统和千百年形成的“文脉”,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民俗风情的产物。
近日,记者来到岩头镇芙蓉、苍坡等古村落,深入了解我县从古至今盛行不衰的耕读文化及其所展示的魅力。
水秀、崖奇、瀑多、滩林美是楠溪山水的自然景观,这良好的田园山水奠定了耕读生活的基础,楠溪江的古村落进一步展现了耕读文化的传统和千百年形成的“文脉”,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和民俗风情的产物。
近日,记者来到岩头镇芙蓉、苍坡等古村落,深入了解我县从古至今盛行不衰的耕读文化及其所展示的魅力。
古村建筑,耕读文化的根基耕读文化表达的是特定时代、特定阶层的生活理想,其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晋、宋中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徙、江南地区逐步得到开发、南宋建都杭州倡导“耕读”、理学兴盛、提倡修身养性等,终使耕读文化走向成熟。
然而,悠悠三百里楠溪江更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成为中原士族迁居耕读之地。
目前,我县楠溪江流域散布着二百多个单姓的血缘村落,其中有三十多个为古村落,主要分布在楠溪江的中游和上游地区,有的建于晚唐,有的建于北宋、南宋,有的建于元代,这些古村落的形成,展现的是我县耕读文化的根基所在。
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建造的,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却仍保留有宋代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
苍坡以“文房四宝”进行布局:针对村右的笔架山,铺砖石长街为“笔”,凿5米长的条石为“墨”,辟东西两方池为“砚”,垒卵石成方形的村墙,使村庄像一张铺开的“纸”,在村落布局上蕴藏着浓郁的楠溪耕读文化思想。
芙蓉古村的建筑则以“七星八斗”布局设计,象征性强、寓意深刻,主街称为“笔街”,东西两池命名为“砚池”,池边、街边放置大石条,是为“墨锭”,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则如一张写满字的纸,使村落洋溢着一股浓郁的书卷气。
永嘉 乡村振兴
永嘉乡村振兴永嘉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南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河姆渡文化发源地,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永嘉县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品质,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永嘉县注重发挥农业的基础产业作用,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培育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如温州龙湖鸡、溪口豌豆黄等。
这些品牌不仅提升了永嘉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永嘉县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通过发展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家乐等特色产业,提升了农村综合效益,带动了非农业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例如,永嘉县森林小镇、农事体验园等项目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推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繁荣。
为了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永嘉县还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加大农村道路改造、电力供应、饮水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乡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和生活,提升了乡村发展的整体品质。
同时,还注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设文化场馆等方式,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总之,永嘉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始终坚持以农业农村为重点,注重通过发展农产品品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等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
同时,永嘉县的成功经验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明代东南一胜境“永嘉场”地域文化研究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化
研究
地域
进行
发展
历史
东南
东南
明代
永嘉 地域
经济
文化
地区
方面
重要
丰富
深入
手工业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明代东南一胜境“永嘉场”地域文化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明代东南地区永嘉场地域文化的学 术著作。本书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考古发现和实地调查,对永嘉场的地理、历史、文化、经 济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本书对永嘉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永嘉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地处瓯江下 游,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这里的河流、湖泊、海湾等水系资源为当地农业、渔业和 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永嘉场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也对其地域文化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本书对永嘉场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永嘉场自唐代以来就是重要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次战乱、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本书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挖掘和梳理,再现 了永嘉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和特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动态的历史画面。
阅读感受
《明代东南一胜境“永嘉场”地域文化研究》是一本极具学术价值和阅读价 值的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明朝时期永嘉场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更启示 了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和对待文化的态度。我深感收获颇丰,对此书赞不绝口。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历史学和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也会吸引更多的读 者去和了解永嘉场的历史和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永嘉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成为了明代东南地区的一胜境。这本书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永嘉场的独特魅力。
浙江永嘉打造新业态培育新乡贤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浙江永嘉打造新业态培育新乡贤让乡村振兴落到实处作者:牛震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3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村就有300 多家童装企业。
那时候,几乎家家都有加工厂。
”69 岁的珠岙村村民黄臣方告诉记者。
浙江省永嘉县珠岙村,有着“温州童装第一村”的美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珠岙村还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红薯、大豆等农作物。
进入八十年代,从第一家童装厂的诞生,经过短短几年,童装作坊像雨后春笋般涌现,珠岙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童装厂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童装产业,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珠岙童装城。
进入新世纪,社会进入了智能化、信息化、高科技为引领的新时代,童装企业在当地政府引导下纷纷进行转型升级,童装城逐渐完成历史使命,经过市场洗礼,电商蜂拥而起……如今,珠岙村拥有大小企业400 余家,吸引了15000 个外地人来此就业,全村人均收入30000 元以上。
珠岙村只是永嘉县产业兴村强镇的一处缩影。
近年来,伴随着永嘉县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出台,当地迎来了一轮“ 产业旺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活美起来” 的发展热潮。
新业态助推老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开放40 年来,珠岙村民秉持“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创办了数百家童装生产企业,走出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道路,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为低、小、散的小微企业,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破解“成长中的烦恼”?近年来,珠岙村从转变生产和销售模式着手,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抓手。
依靠“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断发展,将线上销售与线下经营紧密结合,全村发展电子商务100 多家,成功实现从传统的专业村向淘宝村的转型。
日前,永嘉县为珠岙时尚轻工产业园专门召开协调会,以促进这个助力乡村振兴的项目能够尽快完工。
珠岙时尚轻工产业园位于瓯北街道北部的珠岙村,是由政府主导的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项目瓯北小微企业创业园的一部分。
既要弥补土地瓶颈制约,又要满足创新发展需求,小微企业创业园被赋予重任——助推小微企业朝着小而精、小而新、小而强的方向发展。
永嘉精神的人文解读
确立 了山水诗 的地 位。从此 山水诗成 为中 国诗歌发展史 上的一个流派 ,他也被誉 为 山水诗风 的创 始人 。而 “ 永嘉 四灵 ”正是
杖轻策 ,怀迟 上幽室。行源径转远 ,距 陆 情未毕 。澹潋 结寒姿 ,团栾润霜质 。涧委 水屡迷 ,林迥 岩逾 密。眷西谓初月 ,顾东
和生命心迹 在现 实生活 中的物化 与袒 露。 可以使我 们回望古代永嘉 “ 耕读社会” 与 “ 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 人类生活与 自然
《 文渊墓 志铭 》中说 “ 徐 四人之语 遂极其 工 ,而唐诗 由此复 行矣 ” 。
有 “ ”字 , 灵 故称永嘉 四灵 。叶适主张 “ 片
辞半简必独 出肺腑 ,不规仿 众作 ”( 归愚 《 翁文集序 》。他 的诗 “ ) 用工苦而 造境 生” 。
“ 出于冷 ,故 不腻 ,淡生于炼 ,故不枯 ” 艳
的耕读文化与庭院绿化 的内在联 系。唐 宋
以来 ,楠溪江腹地多世家大族居住 ,一 姓
而 “ 知”又反哺恬静无 为,纯粹平和 的精
神境界得 到了 “ 缮性” 。 谢灵运 以他 丰富的 山水诗创作开 拓了
诗 的境界 ,使 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 中独立 了出来 , 从而扭转 了东 晋以来的玄言诗风 ,
乎脱离 了永嘉 超市业 的原有 发展轨迹 。 这 看似 “ 然 ”的发展轨迹 ,而在永 嘉超市 偶 业 的前 世 已然充 满 了 “ 然 ” 偶 ,这 次整合 或许又 是一 次为新 “ 温州模式 ”探路 。其
现 实的 ,也 是难 以想象的。楠溪江现存古 村 落的建筑都非常简朴天然 ,几乎全是 由 素 木、蛮石、 粉壁 、 青砖构筑 , 然而 它们 富 于 野趣 ,取 于 自然 ,却高于 自然 :虽 由人
温州永嘉书院森林养生基地:文化与生态同在
永嘉书院是历史“永嘉书院”的重建,是一个以永嘉学派为背景,以商道文化为根基,贯穿历史和未来的地方文化展示平台。
也是一个集山水旅游、休闲度假、艺术交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基地依托永嘉书院景区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围绕静态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文化康养四大功能区块进行规划布局,目前已建成人文景观26个、文化展馆4个、运动体验项目21个、健身养生游步道17公里(包括平地游步道、斜坡游步道和登山游步道),开发了32个涉及静态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文化康养的森林康养产品,建成了森林食品、康养住宿、文化交流、教育培训体验等配套设施,能提供养生、住宿、餐饮、会务、休闲、娱乐等全方位服务。
是目前温州地区硬件设施最齐全、康养产品最丰富、活动形式最多元的森林康养基地。
生态地理优势显著基地森林总面积1.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7.1%,天然林比率达61.5%,基地毗邻森林总面积达2500公顷以上。
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等。
优势树种有马尾松、青冈栎、钩栗、木荷、紫楠、红楠、华东楠、毛竹等,其中马尾松面积最大。
基地内负氧离子浓度7100个/立方厘米,其中金珠瀑区域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更高达1.3万个/立方厘米,PM2.5浓度低于1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常年优良。
松林中马尾松精气含量非常高,单萜烯类含量达66.51%,其中α-蒎烯高达51.43%,植物精气具有抗菌、抗癌和抗微生物等保健特性,能促进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α-蒎烯、β-蒎烯等植物精气可对人体的生理产生有益效应。
因此基地内森林资源优势显著。
永嘉县全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常见的8目21科53种哺乳纲动物,国家级保护哺乳纲动物有穿山甲、猕猴等;鸟类纲动物11目28科116种,有猫头鹰、白头翁、雉鸡等;爬行类动物3目9科42种;鱼类纲动物3目7科21种……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让森林公园范围林中鸟鸣阵阵,彩蝶纷飞,物种多样,森林公园示范园更成为了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的生存宝地。
永嘉耕读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积淀内涵
2 1年 9 01 月
浙 江 工 贸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OF Z HEJANG I I NDUS TRY&TRADE VOCATI ONAL COLL EGE
V0 . l 11 N0. 3
Se 2 p.01l
永嘉耕读文化的发展脉络与积淀 内涵
C l  ̄ oYn ] ut u f o gi a
WANG a - n , HE Z i i Xi o mi g S N h — y
(hj n d sy& Tae o ao aC l g, n h u Z ei g 3 5 0 ) Z ei gI ut a n r rd ct n l ol e We z o , hj n , 2 0 3 V i e a
A bst ract Chi San a iulu e ba e oun r sn nce i e : na I grc tr — s d c ty i ce a inttm ;m e n hie a w l ,on ft e m an ha a t rs is ofChi s e o h i c r c e itc ne e
ta i o a u tr st ec n e t fo e ai g ah m ewi a mi g r a i g Ag i u t r l c n my i e f u d t n o r a ig f e r d t n l l e i h o c p p r t o t f r n —e d n . rc l a o o st o n ai fc e t v — i c u o n h u e h o n i
一
、
中国耕读文化的发展脉络
文本记载 的 “ 耕读 ”文化之起源 。意思是 ,君子 致力
永嘉苍坡村建在“文房四宝”上的古村落
症 文房四宝"上的吉
福 图+李玉祥
坡 村位 于浙江 温州永 嘉县岩 头镇 ,足李 氏宗族 聚居之地 。 它背f 山水 、融 中闻文房 四宝于 一体 , 因此又称 “文 房四宝村 ” 。该 毫架” ,条 为 “墨 ”,村庄 为 “纸 ”, 东池 、西池 为 “砚 ”, r苍坡 村古 老的 “耕读文化” ,村中 的亭 台楼阁 则传 递 出浓郁 的杀
O55年),李氏五世祖时,因其家族 子分为东宅、西宅、麻溪园三处 , 围于村中央 ,并在村 口建李氏大宗 128年),李氏七世祖时,人 口再度 迁往东南方的方巷。 有 . 八百多 年历史 ,虽然 历经 风雨 营宋代建筑的寨墙、祠庙 、亭榭、
曾祺曾在游览苍坡村后 ,即兴赋 扑,天然不俗 。秀外慧中,渔樵耕
由东池南端的李 氏大宗祠 、仁济庙 、太阴宫、望 兄亭 ,直至北端的水月堂,是苍坡村景色秀美的园林 区。按照中国古代的风俗传统 ,祠堂不近庙堂 ,但苍 坡人却将肃穆庄重的宗祠建造在园林中 ,表现 了他们 举重若 轻的 洒脱 。
初建于11 8(]年的仁济庙 ,是苍坡村的崇祀中心 , 用以祭奉平水圣王周凯。明代御史宋濂 曾撰 温州横
左右页田 :远远望去 ,高高耸立的 “笔架山 将倒影轻轻投进苍坡村 清澈的池水中 ,呼应着街旁的 “笔”,映衬着村庄里黑瓦白墙的古建 筑 ,尽显古人 “诗 意栖 居 的意境 ,仿佛一 个不经烟火的 世外桃 源”.游人忙碌的脚步在此变得轻缓 ,烦躁的内心也在此平静下来 。
“文房 四宝”格局的形成
“笔墨纸 砚 具备 ,再 与车 门两侧 李时 日所 题 的对 联呼应 ,苍坡村构造 了一个 以 “耕种为 本、读 书为荣”的村落。 “百艺莫如村用 “文房四宝”的格局激 励着一代又一 代村 里人努力读书、奋发向上 ,同时又表达 了李氏祖 ;Ext,子孙后代能够读书出仕、增辉门第的殷切期望。
耕读文化传承行动实施方案
耕读文化传承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们提出了耕读文化传承行动实施方案。
二、目标设定。
1. 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念;2. 提升传统文化传承能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培养文化传承接班人,激发青年参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文化教育。
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展览、演出等形式,提升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2. 建立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设立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展传统技艺、民俗习俗等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鼓励青年参与。
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培养青年一代的文化传承接班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兴趣。
4. 制定激励政策。
为文化传承者和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者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更多人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实施计划。
明确实施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2. 资源整合。
整合各方资源,包括资金、场地、人才等,为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支持。
3. 推广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耕读文化传承行动实施方案,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
4. 开展实施。
按照实施计划,有序推进文化传承行动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五、效果评估。
定期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升文化传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六、总结。
耕读文化传承行动实施方案的提出,旨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激发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耕读基地实施方案
耕读基地实施方案耕读基地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耕读基地是指通过农地利用,结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农业实践、农村文化传承和农村教育创新活动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力下降等问题逐渐凸显,农村文化和农村教育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耕读基地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定1. 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2. 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挖掘和保护农村文化遗产。
3. 推动农村教育创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实施步骤1. 确定基地选址:选择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乡村作为耕读基地的建设地点。
2. 设计基地规划:结合基地周边的农业资源和教育资源,制定详细的基地规划,包括农田规划、教育设施规划、文化传承设施规划等。
3. 开展农业实践活动:在基地内组织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耕种、种植、养殖等,引导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4. 举办农村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如农民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
5. 推进农村教育创新:在基地内建立农村教育培训中心,为农民提供各类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6. 引入外部教育资源:与相关学院、教育机构合作,为基地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师资支持,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7. 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地管理机构和农民组织,形成基地和农民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良好局面。
8.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基地的成果和影响,吸引更多的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耕读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四、实施效果评估通过定期对耕读基地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包括农业生产效益、文化传承效果和农民教育水平的提升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耕读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五、预期成果1. 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品质得到提高,增加了农村留守人口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 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农村特色得到彰显,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发展。
探讨苍坡古村落保护发展与规划
探讨苍坡古村落保护发展与规划发表时间:2015-03-11T11:23:19.74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林丐彩[导读] 苍坡村由李姓族人聚居,自五代迁此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林丐彩永嘉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浙江永嘉 325100摘要:目前,我国有的地方为达到提高经济增长等目的的背景下对传统古村落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但同时这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种“规划设计”是对传统村落的一种保护,还是一种破坏。
要理想地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在规划过程中充分了解和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和生态环境。
本文以苍坡古村落为例,探讨了古村落保护发展与规划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苍坡古村;保护发展;规划;措施1. 苍坡古村落概况苍坡村由李姓族人聚居,自五代迁此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
五代末季,各地战乱频繁,独有钱氏吴越境内比较安定。
苍坡李氏远祖,即于此时为了避世乱而寻到这片桃源胜地,由福建长溪迁至属于吴越地域的苍坡。
苍坡古村落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的苍山脚下,北与渡头村、周宅村相邻,南望霞美村,东接方巷村,西傍苍山。
对外交通联系比较便利,由南部溪门循向东南,可达省级公路仙清公路。
距楠溪江中游中心镇岩头镇仅1公里,距永嘉县城上塘镇30多公里,距温州市区约40公里。
苍坡村辖丘陵山地2400多亩,农田600多亩,人口约2568人,人均仅得田地1.17亩,部分人口长年外出工作,但粮食也可自给。
此外,村民充分利用山地,成片种植以柑桔、柚子为主的果树,因而生活较有富余。
2. 苍坡古村落保护规划2.1规划范围苍坡古村落规划范围延伸至外围环境协调区范围,总面积32.45公顷。
范围划定以上版保护规划范围为基础,并依据现有田埂线为准划定。
为整体保持和延续苍坡古村落落特色与风貌,根据古村落内景观要素特征、传统街巷、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存、分布状况,在原规划保护范围划定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耕读文化再造永嘉特色,实施系列文化产业工程
(规划方案)
“耕读文化”作为永嘉楠溪江文化特色,是永嘉文脉之源,可以为今日永嘉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文化软实力”的先导。
为把永嘉打造成“中国耕读文化之乡”,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永嘉县人民政府联合开发永嘉耕读文化资源,以三年为期限(2010—2012),逐步实施系列文化产业工程,力求打造有永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第一阶段(2010):
一、合作搭建永嘉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平台
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永嘉县人民政府共同合作成立“永嘉耕读文化研究所”。
常设机构建议设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由永嘉县人民政府资助部分研究经费,吸收永嘉当地学者加盟“永嘉耕读文化研究所”。
2.双方“永嘉耕读文化研究所”为科研平台,抽调科研骨干力量,确立“永嘉耕读文化”课题研究项目,深入研究、挖掘永嘉耕读文化的历史内涵,建议子课题:“永嘉学派”、“耕读文化”、“山水诗歌”、“宗族文化”、“乡土建筑”。
3. 双方组织人编写出一本以“永嘉耕读文化世家”为主题的书籍,以永嘉古宗族、古村落为基本单元,精选20-30余家,图文并茂。
双方定期举办专题讨论会,交流工作进展。
每完成一个村落单元,及时刊载于《温州日报〃瓯越文化》、或《温州都市报》等专栏;最后
汇集成书公开出版。
4.联合开发温州传统工艺美术产品。
工贸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研究所为永嘉县量身定做与“耕读文化”、楠溪江风光题材有关的瓯塑礼品。
建立“瓯塑、瓯绣”特色工艺村。
共同开发研制“谢公屐”。
5.合作组建一支编外的研究员队伍(名单另定)。
二、建议永嘉大打“耕读文化”特色旅游牌
永嘉旅游业的发展应遵照“依托山水文化资源,拓展耕读文化内涵,打响千年古县品牌”的思路,以永嘉特有的文物古迹、人文习俗、民族风情和区域文化为核心,来带动饮食、住宿、商业、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
1.以“耕读文化”为主旨,对文化旅游景区的区域布局规划。
利用耕读文化这一主线,整合现有资源,开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旅游线路。
如以古村落、古书院、古宗祠为主的耕读文化旅游,以苍坡、芙蓉、丽水街、屿北、林坑等为主的古民居旅游,以大若岩十二峰、芙蓉崖、石桅岩、四海山为主的岩洞探险旅游,以陶公洞、古刹圣母宫、苍峰宫、乌牛纂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体验旅游,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
2.精心打造古村落,重新规划,再造植被。
(1)建议尽快搬迁芙蓉古村司马宅中的居民,清除脏、乱、差,健全景区的文字资料。
铁血丹心的民族英雄陈虞之,700余人同日壮烈殉国,中外罕见,这样的英雄壮烈场景不亚文天祥,值得大书特书,
建议开发芙蓉崖上的南崖寨,修复铁生岭,让游客观光游览。
同时在山坡大面积种植木芙蓉,使之与古村落相互映衬,每到秋季芙蓉花开,定会引来众多游客。
(2)建议在枫林古镇大量种植枫树(秋季)、梅园种植梅花(冬季)、枫林的牡丹(秋季)曾名闻东南,渠口、石桅岩的桂花(秋季)很有特色,要大力宣传,要让青年游客动心,也使楠溪江名副其实。
(3)建议挖宽屿北古村的外沟,适当修复古村落,恢复古山寨城池的模样,在村之西南的屿山可以种植一片桃花林(春季),从而使此地真正成为桃源故里。
(4)建议在相应的古村落种植配套的植物,使楠溪江的旅游更加富有特色,假以时日,这些古村落会成为婚纱基地、摄影基地,同时会给当地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3.建议永嘉方面全面搜集汇编永嘉古村落宗祠、族谱、书院资料,结集出版。
第二阶段(2011):
一、合作推出“耕读文化”物化产品
1.恢复并扩建部分文化书院,举办“耕读文化节”。
在楠溪江畔下游古村落群居之中,恢复并扩建位于永嘉境内的一些文化书院诸如芙蓉书院、琴山书院、明文书院等。
充分利用历史悠久的文化书院资源,可以办成镇村博物馆、图书馆,鼓励永嘉知名企
业参与。
每年夏季七、八月间举办以“耕读文化节”为主题的夏令营,诵读传统蒙学典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2.进行“瓯塑、瓯绣”特色工艺村选址与初期准备。
双方协商,在现有古村落选址,建立设立“瓯塑、瓯绣”特色工艺村,展示相关“耕读文化”的“瓯塑、瓯绣”作品,既作为教育基地,又作为研究机构。
二、建议永嘉发展凸显“耕读文化”特色的文化娱乐产业
1、建议打造戏剧“活化石”永昆品牌。
永昆在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应该成立各级协会,挖掘人才,可以让永昆进校园,广泛吸纳社会和外来资金,组建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娱乐演出公司,利用各地的演出戏台,使之成为永嘉旅游的重要一环。
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其通过精品展演逐步实现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增强活力,5年后逐步与政府脱钩。
走文化演出单位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
实现由公益性事业单位向经营性方向的过渡转型。
2、建议挖掘南拳文化。
挖掘南拳及相关的南派武术文化的精粹,组织人员编写有关的书籍,以提高武术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多支武术表演队,开展武术擂台赛。
3、建议挖掘永嘉传统优秀文化娱乐节目。
挖掘学祭、拜圣仪式,组织一套人马进行排练,给古村落增加
“耕读文化”的观赏性;挖掘古楠溪的迎亲、婚礼仪式给旅游点带来喜气。
挖掘永嘉的道情、鼓词,开拓新的娱乐方式和项目,提高文化娱乐的文化科技含量,促进文化与娱乐的结合,在挖掘永嘉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健康向上的新型娱乐项目。
4、建议创办永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投资建设各类艺术培训基地和活动场地,开发演艺市场;以为群众提供优质艺术产品和服务为目标,开拓文化服务市场。
5.建议开发永嘉的地方名特食品。
沙岗粉干、永嘉36度老酒汗、楠溪江的溪蟹、溪虾、溪鱼都是不可多得的绿色产品;楠溪麦饼为永嘉独有;还有许多小吃独具特色。
建议合理开发之。
第三阶段(2012):
一、合作打造“中国耕读文化教育基地”。
1.尝试以芙蓉村为轴心,组织民间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创建中国唯一一家“耕读文化博物馆”,力求全方位立体式再现永嘉耕读文化场景,打造“耕读文化教育基地”品牌,并且使参观者能够亲身体验到耕读文化魅力。
2.“耕读文化”基地可作为学生夏令营、归国华侨子女的教育基地。
编辑“耕读文化”的普及读物,既可以作为爱国主义书籍,又可以作为中小学的乡土教材。
3.合作开发永嘉的旅游工艺品。
产品以瓯瓷、瓯绣、瓯塑、永嘉木雕、圆木家具、为代表。
基于当前旅游品市场千篇一律的状况,建议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品。
提升文化产品的艺术品位,突出品牌及特色。
采取多元投资方式,走组建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实现研产销一体化。
4.合作筹备召开“中国耕读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探讨“耕读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创新、发展,扩大永嘉的社会影响力。
二、时机成熟,建议申报“中国耕读文化之乡”
1.建议利用新闻媒介,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介,积极策划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一部“楠溪故里〃耕读人家”的专题纪录片,打响“千年古县〃桃源故里”的旅游形象品牌,推动楠溪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配合旅游黄金周、节日、双休日,积极创建以娱乐、休闲为主的生态旅游和短期里程旅游市场。
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投入和支持,提供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尤其是宾馆酒店的建设,力争在近两年内建成一批新的星级酒店。
3.创建“中国耕读文化网站”,申报“中国耕读文化之乡”
永嘉耕读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脉源远流长,但是目前的各种资料比较分散,建议整合已经刊出的“楠溪江文化研究丛书”、“楠
溪江旅游网”等各种资源创办“中国耕读文化网站”。
经过三到五年的准备,时机成熟,建议申报永嘉为“中国耕读文化之乡”。
特别说明:待双方认可、修正方案相关内容之后,另行制定经费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