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教学策略与反思

生物化学教学策略与反思

份血样 , 要求学生 以小组合作 的方式 , 自行设计并完成 血样 中蛋 白质 、 血糖 、 脂 的测定试 验 , 根据 测定数据 作 出诊 断 血 并
要求 , 物体 内蛋 白质 、 生 核酸 、 、 生素 、 、 酶 维 糖 脂类等 各类物质
的分子结构 、 组成 、 生理功能及其在 体 内代谢 过程都 属于应掌 握的知识点。要求 掌握 的内容 多与授 课学 时 少的 矛盾 突 出, 加上成专生基础较差 , 对化学 物质结构 、 性质 方面的 知识掌握 不全面 、 不牢 固, 使得教与学 的难 度都很 大。面对这样 的教学
【 关键词 】 教 学策略 ; 生物化 学; 对照试验
【 中图分类号】 R12 9【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05- 0(07 1— 5 - 234 4 20 )01 8 2 3 6 0

生物化学是药学 相关专 业一 门重 要的专 业基 础课 , 是 也 成人大专学生 ( 以下简称成 专生 ) 的必修课 。按 照教学大纲 的
2 1 学习过程 .
终保持 良好水平 , 习兴趣 高 , 师和学生均没 有上课时 间难 学 教
及指导用药提供 方法和依 据 。教学 内容整合 为 四大模 块 : 第

以打发的感觉 , 生 能主动 参 与教学 活动 , 学 教师 上课有 激情 。
在教学课堂评价环 节 , 学生 基本 上能 消化吸 收要求 掌握的 内
难题 , 教学 中常用的处理方式有二种 : 一是将 部分属 于应 掌握 的知识点定位为 熟悉 或了解 的教学 目标 以降低 要 求 , 是 出 二 题时 回避相关 内容 以免影 响成 绩。实际上这 些都是 消极 的办 法 。笔者试 图通过优 化教 学策 略 以突 破这 一难 题 , 并通 过试 验班与对照班的学 习绩效对 比 , 验证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摘要: 学生主体性教 学是 以促进 学生主体性发展 为 目的, 充分发挥 学生学 习主动性和创 造性的一种教 学方
式。在 多年的生物化 学实验教 学实践过 程 中, 通 过组 织学生参 与预备 实验 , 以 问题 为基 础进行教 学, 引导
学生 自主设计 实验 , 提倡 交流和讨论等教 学策略 , 促进 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 提升 了实验教学效果 。 关键词 i 生物化学 实验 ; 实验教 学; 学生主体性
教学活动 中, 学生是特定的认识 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近些年来 , 有关学生主体性教学在众多学科 中的尝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J 。如何将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全过程 ,
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 充分发挥其主体性 品质 , 提升实验教学效果?为此 , 笔者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 ,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预备实验 , 以问题为基础进行教学 , 引导学生 自主设计实验, 提倡交流和讨论等教 学策略, 将学生主体性教学理念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 促进 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 提升了实验
解过 程 中 , 以问题 为基 础 , 启 发 学生思 考 每步 实验操 作 的理 论依 据 和 注 意事 项 , 每个 实验 项 目的意 义
和设计的合理性。注意将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 利用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困惑 , 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如为什么病人重金属中毒时 , 可以用吞生鸡蛋 或喝鲜牛奶的方法来紧急解毒?这个问题可 以在蛋白质的性质实验中找到答案。又如为什么猕猴桃 被誉为“ 水果维生素 c之王”呢?可以让学生利用 2 , 6一 二氯酚靛酚法检测各种水果 中的维生素 c 含量来进行验证。在“ 酵母 R N A的提取和组分鉴定” 的实验 中, 为什么酵母粉悬浮于稀碱液中研磨 后, 还要沸水浴 3 0 a r i n呢?可以利用绝大多数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 白质 , 而高温可以使蛋 白质变性丧 失催化活性 , 特别是破坏两类水解 R N A的磷酸酯酶 的知识来解释。如果教师仅仅照课本按部就班地 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 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 ,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机械的操作 实验 , 遇 到 问题不 知 所措 。采 用 以问题 为基础 的教学方 式 , 不仅 可 以帮助学 生透彻理 解实 验原 理和操 作, 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开展策略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开展策略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开展策略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在课堂实验中通过亲自操作、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和讨论,从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学会使用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现代科学仪器,掌握解剖、组织切片等操作技能。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记录、验证假设、推理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思维方式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生物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具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生物知识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对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讨论,一起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生物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科学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实验的主体。

老师应当结合生物学课程特点,合理设计生物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发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2. 开设多样化的生物实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当注重实验的多样化和专业性。

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从PBL教学法的特点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入手,探讨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PBL教学法的特点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2. 强调学生参与:PBL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

3. 培养批判性思维: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 鼓励团队合作:PBL教学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生物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相结合,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性强: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强化实验与理论联系: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加强实验和理论的联系。

4. 培养综合能力: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基于以上对PBL教学法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特点的分析,可以将PBL教学法引入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中,以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生物化学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的探讨

生物化学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的探讨

1 生物化学教学原则 生物化学教学原则 既是对生物化学教学 的基本要求 , 又是 对生物化学教学规律 的理性 反映和经验总结。笔者在一定教学 理论的指导下 , 总结生物化学教学实 践经 验 , 出生物化学教 提 学的基本原则。
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 才能使大学教学适应现代化建设 的需要I 岫 。
最有效的教 学策略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生物化 学教 学 目标。 关键词 : 生物化学; 学原则 ; 学策略 教 教
中图分类号 : 4 2 G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6 1 14 (0 82 - 0 0 0 17 — 2 6 20 )1 0 5- 2
教学原则是对教学实 践经验 的总结和概括 , 是实施有效教 学的基本要求 , 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的中介『 教学策略 l 1 。 则是在一定条件下 , 为实现有效课堂教学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 方案。因此 , 科学地研究教学原则是合理制定和选择教学 策略
习活动是教育及教学中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 , 面, 一方 教
师要充 分发挥主导作用 。 深入研究教 育理论 和教学 内容 , 科学
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 、 信息量大 , 学生在获取专
业知识 的同时 , 还要 掌握前沿 知识 和相关学科知识 , 这是新型 人才 的需要 , 也是学生 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嘲 。深化教学 内容 , 是
在生物 化学教学中 , 引入 科学研究的 内容 , 对学生进行科学训 练, 在富有学术 气氛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智能 , 培养学生勇
11 充分发挥教坪的 主导作 用和学 生的 主体作 用 .
教师是教学 活动 的主导 ,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处 于主
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善于开拓 的科学能力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

生命科 学是本 世 纪 发展 最 快 的学 科 之 一 , 为 作 生命科 学 中的基础 课 程 , 生物 化 学 对其 他 生命 学 科 如遗传 学 、 免疫 学 、 细胞生物 学 的发展具 有重要 的辐 射作用 , 既是 一 门理论性 极强 的学科 , 它 又是一 门技 术性很 强 的实 验学 科 , 独特 的实 验技 术 目前 已渗 其
C E i , I up g C N J n e a D p o i hmsy T i layMei l n e i ,C ogi 0 08 C i ) H NBn L —i , HE i , t l( etfBo e ir, h dMit dc i rt hnq g40 3 , hn Y n a c t r ir a U v sy n a
透到基 础医学 和临 床医学 的各个学 科 。而生 物化学
思维 能力 , 验证并 巩 固所 学 的理 论知识 , 是激发 同学
获取 新知识 的重要 手段 和途径 。但是传 统 的生 物化 学实 验教 学 受 到 教学 模 式 及 经 费 不 足 等 因 素 的 限 制, 在指导 思想 、 学 内容 、 教 教学 方法 、 核模式 等方 考 面均 存在很 多 的问题 ¨ 。
a dtei n h mprv me fa s s me tmo es o e nto s e s n d l.
Ke r s bo h mi r y wo d : ic e s y; ta hn eo m; e p r n e c ig t e c i g rf r x e me t a h n i t
关键 词 : 生物 化 学 ; 教 学 改 革 ; 实 验 教 学 中 图分 类号 : R 4 G 4 . 3 62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08—74(0 8 0 09 0 29 20 )6— 6 8— 4

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策略

以解决 问题的情境 为 目的。 在 问 题 情 境 也 生 高 尚情 操 , 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 这 技 能 的 体 验 。 激 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 , 在 进 行 生 物 化 是 对学 生 的扼 杀 与摧 残 。 全面 提 高 学生 的 素 ( 3 ) 研 究表明 , 把 学 习 的 内容 设 置 在 该 学 课程的 建构教学 活动时 , 教 师 应 精 心 设 质 , 就必须确立“ 立 足发 展 、 夯实基础” 的 教 知 识 所 属 的 自然 和 社 会 情 境 中 , 学 习 者 才 计 出 一 系 列 问 题 情 境 以 及 其 它 的 教 学 情 育观 念 , 情 境 教 学 就 是 以情 感 为纽 带 , 把 美 能体 会 到 学 习 情 境 的 意 义 , 才 能 做 到 把 所 境, 引领 学 生 自觉 而 丰 动 地 去 探 索 和 发 现 问题 , 最 终 达 到 解 决 问题 的 目标 , 增 强建 构
的浓 厚兴趣 。
感 教 育作 为 突 破 口 , 优 化 育人 环 境 , 使 学 生 学 的 知 识 再 次 应 用 于 其 他 情 境 中 。 知 识 和 在知 、 情、 意、 行等各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 情境 教学法 是指 教 师在教学 过程 中 ,
技 能 只 有 来 自于 真 实 的情 境 , 学 生 才 能 真 正理 解 和 掌 握 , 他 们 才 能 在 真 实 生 活 或 其
摘 要: 问题 情境下 的建构式教 学策略是 指在教 师的引领下 , 从 学生 熟悉的 、 或感兴趣 的生物化 学情境 出发 , 通过 积极 的思 考 . 主动 的探 究 进 而 提 出 问题 分 析 问题 建 立 模 型 ,最 终 解 决 问题 ,以 获 取 知 识 、 形 成 技 能技 巧 并 培 养 应 用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 能 力 的 过 程 。 关键 词 : 情境 教育 建构教 学策略 问题 情境 中 图分 类号 : G 6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l ( a ) 一0 1 4 7 —0 1

基于小组学习策略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小组学习策略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小组学习策略的讨论式教学模式龚明玉,肖艳红,李素婷,周晓慧,吕逢春,刘永平(承德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河北承德067000)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当代生命科学的最前沿学科。

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是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生化实验课的一些实验操作对于以后从事临床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

因此,做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及其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本研究在本校2017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生物化学实验课尝试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试图探索出一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以本校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随机两个班为研究对象。

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40人/班。

每个班级由实验课老师自行组织负责。

构建讨论小组:5人/组,共8组,设1名组长/组。

(二)方法1.教学内容:共选择4个实验,20学时。

内容包括:(1)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2)影响酶促作用的因素;(3)动物肝组织中DNA的提取与定量;(4)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血红蛋白和硫酸铜。

2.实施方案:包括设疑—小组学习—课堂讨论—总结与梳理4个阶段。

(1)设疑:首先,教师在课前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合理设计预习内容。

上课前1~2周,告知学生实验内容并向学生提供一些针对该实验的不同数量的讨论题和一些视频等资料,让学生针对预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预期结果等进行预习。

(2)小组学习:实验任务布置后,学生首先通过自学实验教材,观看视频资料,网上查阅相应文献等手段,先对讨论题进行分析、思考,随后各小组在共同讨论,最后由小组长总结讨论结果。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共6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共6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三 级和四级结构的特征及其与功
能的关系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酶的活性中心、受体与配体的
结合等
核酸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的结构和种类
DNA的双螺旋结构:碱 基配对、螺旋参数和稳 定性
RNA的种类和结构特征 :mRNA、tRNA和 rRNA的结构和功能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 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糖类的结构与功能、脂类的结 构与功能、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每个部分包含多个小节,系统介 绍相关知识点。
上课时间
核酸的生物功能:遗传 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 达
糖类结构与功能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的结构特点
糖蛋白和糖脂的结构和功能
糖基化修饰对蛋白质和脂质的影响
多糖的结构和种类
淀粉、纤维素等多糖的结构和性质
糖类的生物功能
能量储存、细胞识别和信号传导等
03 生物小分子代谢与调控
糖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
稳定性。
蛋白质组学技术方法
蛋白质分离技术
如双向凝胶电泳、液相色谱等,用于 分离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
蛋白质鉴定技术
如质谱分析、蛋白质芯片等,用于确 定蛋白质的序列和结构。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如酵母双杂交、蛋白质亲和层析等, 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功能分析技术
如酶活性测定、细胞生物学方法等, 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

生物化学课程分析报告一、引言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一门科学。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理解生物体内的基本化学过程、分子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

二、课程内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和维生素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体内能量转换、代谢和调控等过程。

这些内容涵盖了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基本的能量转换到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从基本的代谢过程到高级的分子调控机制。

三、教学方法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自学。

课堂讲解是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实验过程,加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

自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扩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学,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

四、学习难点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念抽象、内容复杂、知识点繁多、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

这些难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和厌倦情绪。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类比、图解、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

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和自学等方式加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建议针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和难点,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避免过于复杂和抽象的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师需要综合运用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自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强化实践操作:实验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生物化学》教案(完整)

RNA的种类和功能: mRNA、tRNA和r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核酸的生物功能:遗传 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 达
糖类结构与功能
单糖的结构和性质
葡萄糖、果糖等单糖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学意 义
糖蛋白和糖脂的结构和功能
糖基化修饰对蛋白质和脂质的影响及其生物 学意义
多糖的种类和功能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多糖的结构和功能
疾病预防与控制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制和危险因素, 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策略。
健康评价与监测
运用生物化学指标,评价个体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为制定个性 化的健康计划提供参考。
07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熟悉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如穿戴适当 的防护服、了解紧急出口和急救设备等。
02
研究范围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 与功能、生物小分子代谢、基因 表达调控、信号转导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方法,了解生物 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 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进行生物化学实验 和科研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 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氮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
1 2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
阐述蛋白质在体内的降解过程,以及氨基酸的脱 氨基作用和转氨基作用,探讨氨基酸在体内的生 理功能和相关疾病。
尿素的合成与排泄
介绍尿素循环的过程、关键酶和调控机制,以及 尿素在体内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疾病。
3
核酸的代谢

生化实验教案设计

生化实验教案设计

生化实验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其是生物学的基础性实验之一,能够提供很多的重要信息,对于研究生物学的相关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化实验在教学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生化实验教案的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生化实验全套教案设计需要从实验的基础性方面入手,设计出符合授课对象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态度的实验教学方案。

在教案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知识脉络,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知识,还需要针对各种不同层次的同学,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生化实验全套教案设计要充分考虑实验条件和实验的安全性。

实验条件是评估整个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需要在教案设计时充分考虑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材料、设备和技术,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教师需要为实验设计一个完善的安全操作方案,考虑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好坏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

做好实验操作和安全防范,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在教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实验的科学性,科学性是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生化实验中更是不可或缺的重点。

生化实验全套教案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科学性,需要突出实验的科学特点,比如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程度等方面,从而使同学们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围绕实验目的和原理提出问题和难点,让同学们能够从实验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入的知识。

在教案设计中充分考虑实验的教育意义。

生化实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作为教育手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充分思考实验的教育价值,想办法让同学们在实验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和启示,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效率。

除了重要的实验操作和内容以外,还应该加强同学们的实验室合作能力,加强同学们的学术经验能力,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收获,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为了保障生化实验教学效果,设计生化实验全套教案,一定要细致,系统,周密,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充分体现教育意义和科学性。

生物化学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理论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化学理论教案教学设计I.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化学的科学认识,提高其在生物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研究,学生将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实验技术,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II.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2. 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 理解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机制。

4. 培养学生进行生物化学实验的技能和操作能力。

5. 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III. 教学内容1. 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生物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生物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生物分子的功能和代谢途径2. 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信号传递机制-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催化机制和调控- 细胞信号传递与转导3.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物分子的提取与纯化技术- 免疫学实验技术-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技术IV.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传达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际的生物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课堂练:设置课堂练环节,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的应用能力。

V. 考核方式1. 课堂参与和表现:对学生上课出勤、讨论能力和提问质量进行评价。

2. 作业和实验报告:定期布置作业和实验报告,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3. 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的掌握程度。

VI. 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化学教材(可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

2. 实验室设备:必要的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和材料。

3. 多媒体教学:使用投影仪和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展示。

VII. 参考文献3. Garrett, R. H., Grisham, C. M. Biochemistry. Cengage Learning, 2016.。

生物化学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生物化学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新 世 纪 对 人才 的 质量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学 会学习是 2 1世纪 大 学生 必 备 的基 本能 力 , 因此 必 须倡 导 自主、 作 、 究 的学 习方 式. 合 探 生物 化 学 是 轻 工 类 专 业 重要 的专 业 基 础 课 , 的开设 为 学 生 它 以后 学 习其 他课 程提 供 了必 要 的生物 化学基 础 知 识 . 学生 普 遍 反 映 难 学 , 但 主要 原 因有 : 1 ( )涉 及 面 广 , 不 同专 业 的 学 生 所 需 掌 握 的程 度 不 同 ; 可 ( )概 念 多 , 管这 门学 科 涉及 面广 , 却是 一 门 2 尽 但 封 闭 的学 科 , 有 的生 物 化 学 名 词都 是 用 生 物 化 所
摘要 : 过培养学生树立 正确的专业思想 , 通 采取有 利于创 新人才培养 的教学方法 和考 核方式 , 重视教学实 习和 实验课 程教学 , 开发多媒 体教学课件等措施 优化生物化学 教学 , 效地落实 自主的、 有 合作 的、 探究式 的学习方
式 , 高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和 自学 能 力 , 他 们 的今 后 学 习 和 工 作 奠 定 了基 础 . 提 为
i mpo t nc t p a tc t a hi a d x rme a i t a hi r a e o r c ie e c ng n e pe i nt ton e c ng; 4 x o t d .e pl ie m uli e a tm di t a hi g c ur e r . The n e nd nt c pe at d nd xpl r d s ud a hi s a re e c n o s wa e i d pe e , oo r e a e o e t y f s on wa c r i d o fe tvey. Th na ur t bi t nd s l— t y a lt f t t e s a va c d t ute f c i l e i ug a e a l y a e f s ud biiy o he s ud ntwa d n e o i

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教学(一)

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教学(一)

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教学(一)引言概述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检验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教学内容。

正文1. 质量控制基础知识- 重要性:介绍质量控制在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作用,强调进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 指标介绍:介绍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如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以及其评价方法。

- 仪器校准和维护:讲解仪器校准和日常维护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使用外部质控品和内部质控品进行仪器校准和维护。

2. 质量控制实验操作- 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详细介绍质量控制样品的制备方法,包括浓度的确定、配制方法以及保存条件等。

- 质量控制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讲解如何收集和记录质量控制数据,并介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如西格玛法则、方差分析等。

- 错误判断和排除: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判断质量控制实验中的错误类型,并提供相应的排除方法。

3. 质量控制质量评价- 数据分析:介绍如何根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稳定性。

- 质量评价指标:讲解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包括内部质量评价和外部质量评价。

- 质量控制结果的解释和应用:指导学生通过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并提供如何调整检验方法的建议。

4. 质量控制相关技术和装备介绍- 质量控制相关技术:简要介绍生物化学检验中常用的质量控制相关技术,如电子盘计数技术、酶标仪操控技术等。

- 质量控制仪器和设备:介绍常用的质量控制仪器和设备,如光度计、离心机等,并讲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

5. 质量控制教学案例与实践- 教学案例设计:设计具体的质量控制教学案例,包括实验操作步骤、数据分析方法和结果判断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控制的实践应用。

- 实践经验总结:总结教学案例的实践经验,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数据分析的技巧和问题排除策略等。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和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和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和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物化学是细胞和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研究,是生物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个性化和学生间的互动。

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意味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术成功。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探究和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如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渗透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1.2 教学理念的演变教学理念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

柏拉图主张智慧是内在的,教育应该是激励学生思考和内化知识;而亚里士多德注重实际经验和观察,提倡实践和行动。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学理念也不断发展。

在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强调教育应该是个体化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成长。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体验式教育”,认为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到了当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重视。

这种理念强调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依据,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来促进学习。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的内容关注教育史上的重要阶段和思想,为之后的讨论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1.3 生物化学教学的特点1. 跨学科性强:生物化学是生物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的交叉领域,涉及到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整合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探索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时建立起系统性的思维。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如何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策略和设计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如何设置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策略和设计
验 教 学 内容 、教 学 方 式 及 考 核 手 段 等 方 面 进 行 重 组 、整 合 和 改 革 。
1 实验 教 Leabharlann 内容 的重 组 和 整 合 1 . 1 综 合 性 生 物 化 学 实 验 具 有 综 合 性 、 设 计 性 和 探 索 性 的 特 点
要求学 生根 据实验 项 目的内容充 分理解 生物 化学理 论知识 和 实验项 目所涉及 的基 本原 理 ,综合 性 实 验可 以积极 的调 动学生 利用生 物化 学及相 关学科 的理论 知识 体系 和 已经 掌握 的实验技 能 、实验方法 和检 测手 段来设 计 出 比较合 理 的实验 方案 ,然 后 根据 实 验 方 案 的路 线 选择 实 验 方法 ,选 用 所 需要 的仪 器设 备 ,而后几 名学 生组成 小 团队进行 实验操 作 、测 定相 关实 验数据 并做好 实验数 据 的记录 ,完成实 验后 对
法 和仪 器 的使 用 ,同时进 一步使 学生理 解生 物化学 理论 知识 的实践操 作课 程 。 目前生物 化学 实验教 学项 目非 常多 ,但 是每一 个实 验项 目内容 比较单 一 ,并 且一 般都是 验证性 实验 项 目。随着 医学教育 的改 革趋 势 ,教 学应该 以学 生 的主动学 习为 主 ,每 门学科 学时数 有 限 ,如何 在有 限的学 习时 间让 学生 掌握生 物化 学实验 的原理 、方 法和仪 器 的使 用 ,同时 又能提 高学生 的综合 能力 、创新 能力 ,那么 开设综合 性和设 计 性 实验 项 目就非 常必要 。为 了使生物 化学 实验教 学 内容 与生 物化学 学科 的发展 同步 ,以及 与现代社 会要 求培养 具有较 高理论 素 质和一 定综合 能力及 创新 能力 的卓越 医生 为宗 旨的培养 目标相适 应l 】 ] ,必须 在实

《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化学》教案

《生物化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结构、功能、代谢及其调控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为生物学、医学、农学、食品科学等众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生物分子的基本性质,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途径,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分子的基本性质,如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2)了解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途径;(3)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和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1.生物分子的基本性质: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2.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代谢途径: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核酸的复制与转录、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与合成、脂类的代谢等;3.生物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医学、农业、食品科学等。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技术;3.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观点。

五、教学安排1.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2.教学进度:每周2学时,共计24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30%);2.期中考试:理论知识(20%);3.期末考试:理论知识(50%)。

七、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生物化学》(第七版),王镜岩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参考书:《生物化学实验指导》,李衍达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三下学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高三下学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高三下学期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中化学过程的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生物化学是高考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基础。

在高三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细胞代谢的类型和过程;(3)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4)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2)核酸的结构与功能;(3)糖类的结构与功能。

2.细胞代谢(1)糖代谢的类型和过程;(2)脂质代谢的类型和过程;(3)蛋白质代谢的类型和过程。

3.生物化学反应(1)酶的作用机制和特点;(2)酶促反应的调控机制;(3)生物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动力学。

4.实验操作技能(1)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2)生物化学实验的数据分析;(3)生物化学实验的案例分析。

四、教学策略1.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视频和动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和实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本文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本文简介:摘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文章论述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即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科学、标准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方式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本文内容:摘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文章论述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即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建立科学、标准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方式生物化学主要是研究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学科,是生物学、医学、药学、食品类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有很强的实验性[1]。

生物化学实验在生化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生化实验技能,同时,能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2-3]。

生物化学实验往往过程生动、结果新奇,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涉及的实验操作和方法要求专业性强、精准度高,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及科学研究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并充满兴趣和活力地投入实验是当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笔者针对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力求构建多层次、开放式、标准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特别是针对人数较多、实验班次多、而实验学时数相对较少的理工院校,其通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经分析,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生物化学的机理较复杂,涉及生物学、化学等多个领域,新的技术和理论层出不穷,而实验教材却无法及时对此进行更新,这制约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时效性。

目前,生物化学实验项目验证性居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明显不足,学生大都按照教师上课所教授的流程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新。

如何通过现有的设备,让学生主动了解甚至掌握新的实验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滞后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多是一位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单一板书式的讲解,师生互动、个性化的形式少,缺少多媒体网络化的引入,由于实验室的特殊环境,无法保证大部分学生能清楚地获取并掌握知识、技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上课纪律松散。

部分班级实验纪律松散,特别是在实验室空间有限、学生数量较多、又有试验台架遮挡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不听教师讲授、趁机玩乐的现象多有发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记录不够,部分学生只想迅速做完实验下课。

第二,基本实验操作不规范。

本科生物化学教学实验的开展,一个班级的人数甚至会达到50人左右,由于听课学生扎堆拥挤和师资力量不足,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完全听懂教师的讲解,得不到教师的充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却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

部分学生做实验态度不端正,做实验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考虑实验结果,或很少动手操作,敷衍了事。

第三,缺乏完善的评价指标。

现行生化实验教学评价多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往往只能说明实验结果,可复制性很强,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验的动手能力,更难以反映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改革着力缓解上述问题,通过适当调整实验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考核指标等方法夯实学生的实验基本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使学生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方面及时跟上生物化学科学的发展,这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在实验教学内容上着手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实验项目,改变之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情况。

精心选择基础性验证实验,合理开设综合性实验,适当开设设计性实验,建立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新体系[4]。

基础性实验地选择需力求体现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尽可能多地涉及生化仪器,以加强对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5]。

实验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鸡蛋清卵清蛋白和唾液淀粉酶性质的测定等。

教学中一方面,要突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比如,移液枪的使用、凝胶电泳技术等;另一方面,强调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启发学生的实验设计意识,为后续的设计性实验提供支撑。

设计性实验内容为学生自行提取动物或植物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特定基因,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

涉及的知识多样,包括核酸的基本性质、电泳原理、层析原理、离心技术、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基本原理、郎伯-比尔定律、酶反应动力学、PCR 技术、透析等。

本实验材料为动物、植物或微生物,要求材料简单、易获得,由学生自己采取和收集,并进行实验材料预处理;实验前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根据所选择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方案,包括所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试剂、实验仪器耗材等,每2人一组,实验方案需在实验前1周提交审查,此部分记入实验最终得分。

更改后的实验更加具体地体现了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展开思考和研究,带着求知心和好奇心来到实验室,进而积极地进行实验探究。

整个实验内容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和整理等环节。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难点和模糊点由学生汇集给教师进行交流解答,这样更能发挥学生在生化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使他们一点点地累积起科研成就感,以更好地投入以后的学习,积极自信地开展对新知识的探索。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动态性,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丰富课堂内容,大大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6]。

生物化学实验往往要求精确度高,涉及的仪器专业性强,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很高。

为提高学生生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教师可与专业视频制作公司合作,制作基础实验操作视频,包括移液枪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万分之一天平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和电泳仪的相关操作等,并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在对应的实验课前利用手机平台分享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验前先对要用的仪器有一个了解。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录制仪器操作视频,播放后学生之间互相找彼此存在的问题,这个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操作标准化的认识,更熟练地掌握了实验技能,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视频处理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教师在实验课的讲解中再次用实验室的多媒体大屏幕播放实验操作视频,结合实体仪器,加强学生仪器使用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通过播放实验教学视频可大大集中学生实验课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听到实验操作的标准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实验中相互督促和指正,这使得学生仪器使用的规范性较往届有明显提升,仪器的损坏率大大下降。

生物化学领域发展迅速,部分实验技术更新频繁,教师在实验的等待时间内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实验室显示屏,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实验技能和生物化学界动态,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减少学生在实验等待过程中玩耍的现象,达到实验学时的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生动性。

以上视频均同步上传至网络平台,展示给学生观看。

(三)建立科学、标准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第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即实验报告,还应对其综合素质、创新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7]。

教师采用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和设计性实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其中平时表现占30%,包括考勤10%、操作表现10%、实验后卫生10%,操作由主带实验的教师打分,卫生由辅带实验的教师进行打分,以上结果均利用“课堂派”平台记录,通过星级进行即时评定;实验报告占30%,强调学生对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设计性实验综合评价占40%,其中实验方案占10%,实验设计报告占30%,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完整性进行考量,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提交一份实验设计报告,写出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通过文献解读分析的方式,真正了解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用途,并写出下一步的研究构想。

根据学生报告的质量,选择一些有可行性且有想法的设计,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等进行培育,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使想法逐步转化为成果。

三、结语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强化,多层次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打好生物化学实验基础并稳步获得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视频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基础操作的规范化,另一方面,能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新的考核指标的确定可以更加全面、公平地体现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和研究能力。

通过多层次、开放式、标准化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生化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培养高素质本科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EGGERTC,TEMPU,ccaseisessentialforlignindegrardatio nbythewhiterotfunguspvenoporuscinnaharinus[J].FebsLetters,1997(53) :163-170.[2]谢海伟,张斌,王娣,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2012,28(5):212-215.[3]郭隽馥,曹阳,王艳杰,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4):448-449.[4]李予霞,高剑峰,李鑫,等.生物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2):163-164.[5]陈彬,李渝萍,陈健,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6):698-701.[6]袁国骏,穆强.高校多媒体实验教学利弊分析及相应对策[J].实验室科学,2009(5):39-40.[7]朱洁,汪远金,宋睿,等.生物化学实验形成性量化考核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X(2):26-27.作者:李向东许存宾于志海田兴国单位:贵州理工学院食品药品制造工程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策略》/1774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