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 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教学电子课件说课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想想每句诗里 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 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 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朗读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默读古诗,借助书本注释和工 具书理解诗意,(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理 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合作交流:小组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 , 互相质疑,解疑。(提示:想想每句诗里 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回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 诗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人们 称作“诗仙”。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 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 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领略自然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李白及《望天门山》的创作背景。
2. 词语解析:解释“天门山”、“楚江”等词语的含义。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意,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4. 诗歌意境体会:引导学生感受诗中所蕴含的豪放与壮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 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 学具: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天门山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兴趣。
2. 新授: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逐句解析诗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 诵读: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教师指导纠正。
5. 总结: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诗歌望天门山- 诗人:李白- 重点词语:天门山、楚江、断、开、流- 诗句解析:山断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望天门山》。
- 选做题:续写或绘画《望天门山》的情景。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望天门山》的内容,感受了古典诗歌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对一些抽象词语的把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同时,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细节: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体会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诗句解析与诗歌意境体会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望天门山》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1、正确规范书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采用字理识字的方法理解“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开、回”感受长江的汹涌澎湃及天门山的高大雄伟,通过理解“相对出、日边来”感受诗人的喜悦心情。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的理解:本单元主题为“祖国的壮丽山河”,着重培养学生借助关键字词理解一句或者一段话的意思,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古诗三首》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分别描写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美景。
在本组以“祖国壮丽山河”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开篇入题的作用。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表现)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能入情入境的朗读古诗,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
据此我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为读为主线,读中解意;层层深读,步步引入。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文言共生,体会诗情。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望天门山》的朗读与背诵。
2. 古诗《望天门山》的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的了解。
3. 古诗《望天门山》诗句的理解与分析。
4. 古诗《望天门山》的意境描绘与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望天门山》,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教学难点:古诗《望天门山》的意境描绘与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引入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
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望天门山》,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与节奏,要求学生背诵古诗。
3. 作者与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引导学生描绘古诗的意境。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诗句解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 作者与背景介绍:李白,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意境描绘与情感体验。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案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之望天门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等7个生字,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丽和长江水的浩荡气势,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学习古诗的赏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的情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赏析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天门山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门山的雄伟壮观。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天门山,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望天门山。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读诗,检查朗读情况。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重点理解“中断”“开”,感受天门山被长江水从中断开的气势。
“碧水东流至此回”:理解“至此回”,想象长江水在天门山处回旋激荡的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体会“相对出”的动态感,仿佛青山在向自己走来。
“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导学生想象孤帆从太阳旁边驶来的画面。
4.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
从山水的雄伟壮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体会诗人通过描写天门山所表达的情感。
讨论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动词的运用等。
5.诵读古诗,感悟情感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人对天门山的赞美之情。
6.拓展延伸介绍李白的其他山水诗,如《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对比赏析。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门山的景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感受到了天门山的雄伟壮丽和长江水的浩荡气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4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背景】生命教育所倡导的教学思想是学生是主体性的生命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而教学就是对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说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并使之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因此在教学《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我通过教学唤醒学生的潜能,感受到山山水水的美,,让学生享受到课堂的美,感受到语文的美,体验到生命的美好境界。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说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主题师:打开书翻到第六单元导读,每当老师读起,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让我们合作读出,我来提示,你来接,女生前,男生后,最后一句大家一(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女生),澎湃的大海(男生);师:有辽阔的草原(女生),茂密的森林(男生)…….;师:有宁静的村庄(女生),繁华的都市(男生)…….师: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齐读)。
二、诵读激情,导入新知1、师:是啊,祖国的东南西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他的诗词歌赋表达着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师:同学们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就是李白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请你们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是苏轼笔下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女孩子们请你告诉我祖国的壮美山河还是望庐山瀑布中的(课件出示诗句)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读诗的兴趣,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说教学过程配乐,课前欣赏祖国山河美景。
一、问题导入,释题。
1. 孩子们,你们喜欢游山玩水吗都去过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2.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处处都有迷人的风光,三清山令人神往,长江风光无限旖旎,庐山瀑布气势磅礴,黄山云海云雾缭绕……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
有一位唐代诗人,他也游历了许多名山古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他就是——李白。
(板书)4.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他写的一首山水名诗——望天门山(教师板题,望天门山)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欣赏山水美景。
(教师板书:望)5.释题:“望”就是远远地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哪些美景呢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看清要求,自由读读古诗两遍。
(课件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3.初步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手势,标画节奏。
5.师生合作叠读诗歌,体会诗歌一唱三叹之美。
三、展示交流1.感受诗歌的景美。
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望天门山》这首诗一句一景,就像一幅水墨画。
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
(课件出示要求: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指名汇报)2.巍巍天门山,滔滔楚江水,还有孤帆红日,这么美的景物,谁来读一读诗文3.学习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句诗中哪个字最让你感受到天门山的气势(抓住断字感受江水的气势)当李白看到浩荡的楚江水劈山而去,不禁发出这样的吟诵(生读,读出气势)4.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望天门山》教学PPT课件说课教学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碧绿的江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 江面上一叶孤舟从日边驶了过来。
1.文章的每一联分别写了什么?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 作诗,喜交友。代表诗作收集在《李太白全 集》里。
望天门山①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②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 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 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 叫天门山。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 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天门山
楚江
李白
望天门山
唐代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பைடு நூலகம்
至此回: 至:到; 此:这儿,这里; 回:旋转。 指(江水)流到这里打回旋。
孤帆: 帆: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常被用来代指船。 孤:单独、一个。 孤帆指一只小船。
答:本诗第一句中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一、二句中“开、回”二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二、三句中“碧、青”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尾句写帆船与日落
的奇观。
2.诗句中有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这首诗通过断、开、流、回、出、来,这六个动词,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天门山壮观的美景。
红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边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
《望天门山》(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望天门山(说课稿)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文本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儿童文学作品《小兵张嘎》。
本文通过描写小兵张嘎向天门山发起攻击的情景,表达了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能够了解天门山的地理及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中国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3. 教材内容本课文描写了小兵张嘎在天门山前激昂的志气和对敌之勇,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人才的精神,表达了中国人爱国的情怀。
通过教材内容,学生能够了解到天门山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历史背景,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2.理解小兵张嘎为什么要攻打天门山,以及他心中的爱国情怀;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教学内容1.讲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2.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兵张嘎的爱国情怀;3.进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祖国的感受和想法;4.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讲解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让学生了解天门山的来历及重要性。
第二步:朗读课文教师给学生展示课文《望天门山》,并要求学生先默读一遍,了解整个故事大意。
接着,教师进行朗读,让学生跟读。
第三步:深入了解小兵张嘎的爱国情怀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带领学生商讨张嘎为什么要攻打天门山,了解他心中的爱国情怀。
针对学生感受到的内容,进行讲解补充。
第四步: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我对祖国的感受和想法”进行思考,并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步: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我和我的祖国》,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暖场测试反馈,教师可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合适的评价方式包括以文字形式表达对于本堂课的感受、能够简述天门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是否规范等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说课稿第1篇】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
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1、会认“断、孤、帆”等个生字。
正确认读“中断、楚江、至此回、相对、孤帆”等词语。
并能联系上文理解“至此回”,重点指导书写“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的方法来品读古诗。
3、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第二学段目标中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来展开学习,通过阅读,能够从多个侧面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进一步热爱祖国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本篇古诗描绘的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对祖国的山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古诗中去感悟祖国的大好山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品读古诗的方法;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
《望天门山》优秀说课稿3篇
《望天门山》优秀说课稿3篇导读:《望天门山》优秀说课稿篇1一.紧扣特点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一首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情,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基础,据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技能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望天门山-说课稿
望天门山说课稿(1)《望天门山》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激发孩子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后两句写行船的感受。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这首诗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们组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二)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这首古诗。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组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二、教学流程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从这一处入手,我们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2)1、看图猜古诗,了解诗人A:放幻灯片,讲我们回忆的古诗。
我们首先通过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李白的古诗,(按6张)再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幻灯出示2张)。
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些首诗同是李白所著,又从“望”字着眼,(按1张)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接着(板书课题),再通过幻灯片出示李白相关知识,(按两张)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李白的了解,对诗题的解释也自然明了。
2、小组合作学习,抓字眼明诗意。
(按一张)①小组合作通读全文,感知古诗。
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幻灯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讨论。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望天门山》的背景知识介绍。
2. 古诗《望天门山》的全文阅读、理解、背诵。
3. 古诗《望天门山》中的生字、新词的学习。
4. 古诗《望天门山》的韵律、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望天门山》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望天门山》中的生字、新词的学习,对古诗韵律、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和播放朗读音频。
2. 学具:学生自备《望天门山》的教材,用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理解:逐句解读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5. 背诵: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能够流利地背诵古诗。
6. 体会:通过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天门山》2. 诗人:李白3. 诗意: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生字、新词:天门、中断、开、流、回等。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抄写《望天门山》中的生字、新词。
3. 根据诗意,画出《望天门山》的画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7《望天门山》获奖说课教学设计
《望天门山》获奖说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图表等方式,深入理解作者主旨、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2.掌握课文语言知识:认读生字词、识别常见句式、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语文兴趣: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4.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口语表达等活动,让学生自主表达意见和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意义; 2. 掌握课文语言知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意义的深层次内容;2. 掌握和应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观察图片:展示一张天门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品读,引导学生向导游员了解山的特点和历史;2.观看视频:播放旅游视频,介绍天门山旅游资源。
(二)讲授1.朗读课文:老师朗读《望天门山》,重点凸显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2.分段讲解:根据课文内容,分段讲解每一段的意义、内涵和表达手法;3.词语解读:解释生字词、词语的意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探究1.课文概括:让学生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等几个方面概括课文内容;2.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3.句子成分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提高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练习1.练习朗读:让学生通过准确的语音、语调等表达方式,朗读出课文内容;2.选择题:出题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加强对生字词的掌握;3.写作练习: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写下对天门山的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1.总结: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以及自己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2.反思: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加强的地方进行反思。
四、课后延伸1.课文背诵: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并背诵一部分或全文;2.精读课文:通过阅读原著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意义和文化内涵;3.互动游戏:通过课文内容或相关知识,设计互动游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望天门山》,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学习《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天门山》,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体验等方式,深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望天门山》,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情境体验: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天门山的美景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望天门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2. 板书内容:诗句、作者、背景、意境、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 写一篇关于《望天门山》的感想,字数不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望天门山》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望天门山》说课稿一、说教材《望天门山》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断、楚、至、孤、帆”5个生字。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5个生字。
能正确背诵。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默写《望天门山》。
二、说教学法众所周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
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以读为主,以练习为辅的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练中读熟课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意,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扎实,我以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背诵本首诗《望天门山》,因为之前在诵读古诗中已读过,有的学生也已会背诵。
当学生背之后,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组织学生再读古诗。
(二)以读为主,并结合练习题加强读和写。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的时间会多些,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
同时交给学生任务去读,这样读书更有效。
因此我交给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句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圈一圈,画一画,做上记号。
学生读时,我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之后检查读书的情况。
采用师生互对诗句,生生互对诗句,男女生比赛背诵。
学生读时组织全班评价。
接着出示改正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清山相对出狐帆一片日边来诗句中少了标点符号和学生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清”和“青”,“狐”和“孤”。
让学生从中找出并改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在书写和默写容易犯的错误。
最后,指导学生背诵。
之后出示口答填空题,并试写出字来。
天门中( )( )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望天门山 说课(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一、说教材
单元分析
第六单元是赞颂祖国壮美河山单元,第一课 就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对长江大湖的赞 美,意义非常。可以说是自盛唐以来就掀开 的一幅幅经典画卷。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课分析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 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 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 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 《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 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长江的一往无前与天门山的壮美,一览无 余。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幼小,生活阅历浅薄,古诗阅读理解能力比
较薄弱,所以理解本诗的境界,有较大困难,所以可以借图画与诵 读来辅助理解。容易激发兴趣,教师应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 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背诵的兴趣。
认识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古已有哉。爱国,爱河山的情感,已经 融入中华民族的诗词与血脉之中,源远流长。
这句诗歌衬托出楚江水的一往无前的气势,恰如 诗人李白。
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 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景色由 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地展开。 通过对天门山壮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热爱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
课外拓展延伸
1 背诵喜欢的李白诗歌 2 阅读李白故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诵读到理解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 东流 至此回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孤帆 一片 日边来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体现情感 满怀激情
老师讲解:古诗释义法
直译:把注释代入诗句,直接翻译,注意古 今异义
意译:联系历史背景及当时自然环境,合理 联想 把意思和情感补充完整,弥补诗歌的 跳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天门山说课稿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
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做选择。
)
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象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录音机、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如绘画、配乐吟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
并用举一反三法来开阔学生视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更加热爱祖国,以此来突破难点。
2、学法。
学生通过读读画画,读读讲讲,做尝试的练习,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学程序
这首诗的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就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
下面,我就侧重地做个解说。
1.诗人解题意。
我首先以《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导入,(幻灯出示诗句和插图)。
学生一定非常熟悉,这首诗同是李白所著,又是从“望”字着眼,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新的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接着(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完全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对李白诗人的了解,对课题的解释也自然明了。
2.抓字眼明诗意。
①小组合作通读全文,感知古诗。
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
图(幻灯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讨论。
与此同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断、开、回、出等)讨论、品味,领悟诗意,这是本模式中关键的一步。
字词是古诗肌体的“建筑材料”,只有体会词义的丰富性,才能创设想象的氛围。
②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
3.想意境悟诗情。
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把
自己的想到的画面试着画出来。
(学生乘兴作画,再现诗境,加深理解,落实了重点)
②请学生(组内推荐代表)结合自己画的画面,叙述美景。
我尊重他们的不同的阅读感受,把大概的诗意叙述好就行。
(我在此也可根据他们的叙述,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让他们也评一评)
③运用多媒体课件,边播放长江壮丽景色,边出示划好节奏线的整首古诗,听朗诵示范,以此创设他们想象的氛围,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
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信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
最后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