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兴起和发展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摘要:湖南属于内陆省份,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异军突起,湖南留学运动在短短20余年间,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不仅是当时湖南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还与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困境息息相关。
关键词:清末民初留学运动湘籍学子
中国留学运动始于洋务运动之中,而湖南的留学运动则始于维新变法时期。
自此之后,湘籍学子纷纷出洋,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欧洲。
仔细考察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的原因。
一、中西文化的碰撞,促使湘人关注世界
在古代社会中,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统治者甚至以“天朝上国”自居。
然而,随着中外交往的增多,中外冲突日益加剧,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防止外敌的侵扰,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开始实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但阻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往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且阻断了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必要交流。
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这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以致传统的中国人无所适从,但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却开始反思,他们在中国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甚至力主“博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书院及军政、船政等院分门学习,优给资
斧……或有异材出乎其间,精通其法,仿效其意,使西人擅长之事,
中国皆能究知,然后可以徐图自强”。
[1]令人遗憾的是,虽然中国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湘籍先进知识分子的救国热情,但是由于湖南地处内陆,远离政治中心,保守之风相当浓厚,尚未出现留学的土壤,所
以湘籍学子无缘中国最早的留学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湘籍学子救国救民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然而由于各类新式人才的缺乏使得各种救国方略无法实施。
于是,湘人将目光转向国外,特别是当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教育制度的改革,促使湘籍学子迈出国门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教育制度。
从明朝实施八股取士开始,科举制度日益衰落。
鸦片战争爆发后,科举制度更是走向腐朽。
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合时代的需要。
为革除科举制度的流弊,湖南的进步思想家和教育实践者,不仅主张兴实学,还对以西学为主的近代新式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创办了一系列学校。
“1894年的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一场空前深重的民族灾难,
然而给湖南的传统教育却带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改革的转机”。
[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本土甚至出现了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个人积极追求新式学问甚至以西学为主的局面。
虽然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惟西式教育也得以继续”。
[3]他们感到“今日世界谋事,非知洋务不可;若能出洋留学数年,谋事甚易”,[4]留学顺理成
章地成为湘籍学子实现梦想的最佳途径之一。
各种新式学堂培养的新式学生更是开始迈出国门探求救国救民之路,例如时务学堂的范源濂、蔡锷等人,政变后不久就到达上海,考入南洋公学,最后东渡日本;漳江书院的宋教仁在老师黄彝寿、瞿方梅的熏陶下,倾向革命,留学日本……他们不仅给当时守旧的湖南带回了新思想,还带回了外界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三、湘人的积极努力,促进留学运动蓬勃开展
湖南热心人士积极支持发展教育事业,点燃湖南留学运动的“星星之火”。
曾国藩是中国最早支持派遣学生出国留学的中国人之一,中国三批幼童赴美之时,虽然曾国藩已经逝世,但是如果没有他的
支持,是不可能成行的。
湖南留学运动伊始,湘潭的袁树勋、王可里等资助4人赴日本习速成师范。
而留法勤工俭学、留学苏俄从兴起到实现再到出现高潮都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民学会会员
们的积极努力密切相关。
湘籍留学生薪火相传、积极号召,推动湖南留学运动高潮的到来。
当他们留学在国外时一边刻苦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支援,一边积极撰写文章向国内投稿以宣传留学。
当他们回国后,更是亲身参与与留学运动相关的各项活动。
例如,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湘籍学子大多为贫寒子弟,家中无从资助。
在杨昌济、胡元倓、熊希龄以及范源濂等人出面担保的情况下,侨工局同意贷款,他们这才获得前
往法国的“川资”。
长期旅居国外的冶金专家沈宜甲(安徽人)曾经在谈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情况时说:“自此事(担保借款一事)发起后,
各界影响极大,每日报名入学者应接不暇,以湖南为最多,几占全数之半。
而各省当道及本地名人皆极力提倡,如湖南则有熊秉三、杨怀中,及该省教育厅邦理一切,且闻已设华法教育分会,而学生之来法者又多给以津贴,鼓舞其志气,此其所以人数为各省之冠也”。
[5]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湖南留学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既是客观历史
条件的推动,又与湘人的主观努力息息相关。
这场留学运动不仅极大推动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发展,还为当时湖南乃至全国近代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光明,周翠娇.曾国藩、李鸿章与近代留学.湖南城市学院学报[j].2007(4):61.
[2]周秋光,莫志斌.湖南教育史(第二卷)[m].长沙:岳麓书
社,2002:91.
[3]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m].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4:168.
[4]王爱华.近代山东国外留学教育[d].硕士学位论
文.2008:120.
[5]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留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