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接口10年变迁
CPU发展历程
CPU发展历程Intel 原始形态→SLOT1→Socket 478→LGA 775→LGA 1366AMD 原始形态→SocketA→Socket 754→Socket AM2→Socket AM3“脚“越来越多从外观上看,CPU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它的脚越多越好(现在CPU的脚分为两种,一种是针状,一种为点触状),切不说以前直接旱在主板上的4004,仅仅从Pentium 4时代开始到现在的Core i7,脚的数量就经历了从Socket 423→Socket 478→LGA 775→LGA 1366的演变。
AMD方面也不例外,从当年和Pentium 4的对抗的雷鸟、Athlon XP的462根针脚(Socket A)发展到Socket 754,再到Socket 939/940,到现在940根针脚的AM2/AM2+再到938根针脚AM3,从宏观的角度来看,CPU的脚也是一直都在往多的方向进化。
脚变多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现在CPU里集成的晶体管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复杂,为了让CPU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脚的数量变多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并不是说,现在的Core i7有1366根脚,它的每根脚都有用。
在第款CPU 中,在设计时都会预留一些没有任何功能的“假脚”。
如果厂商想在后续的CPU 中加入一些新指令集,那么就能用到这些“假脚”,让它发挥作用。
我们也不会在升级CPU时,常常遇到因为CPU针脚改变而更换主板的问题。
不过脚多也会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这些伸出来的脚之间会产生额外的杂乱信号,影响CPU工作,脚越多,这种情况就越突也。
所以Intel干脆将这些脚“截肢”,只留下一个个触点。
这样的好处就是信号强度提高了,同时对CPU频率的提升、良品率、生产成本的降低都有积极的作用。
LGA 775形态的脚是这些年来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
直到近来Core i7的LGA 1366形态的脚出现,才又让我们发现,CPU在“脚”方面的进化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详解: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技术编年史
详解:英特尔服务器处理器技术编年史1995年:首款服务器CPU-Pentium Pro提起计算机,就不能不提CPU;说起CPU,就不能不说英特尔。
英特尔不仅是IT产业的推动者,更是全球信息技术的领跑者。
自从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微处理器,时值四十载,正值“四十不惑”之年。
英特尔推出的首款微处理器4004,是一款定位于商用领域的处理器芯片,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新性的产品之一。
后来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持续发力。
目前广为人知的至强处理器,在服务器市场领域占绝大份额。
基于此认识,在迎来英特尔微处理发展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将为广大读者全方位扫描英特尔在服务器领域的CPU发展史。
1995年:第一款专为服务器设计的处理器-Pentium ProPentium Pro产品真图Pentium Pro内核1995年11月1日,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Pro处理器。
Pentium PRO是英特尔首个专门为32位服务器、工作站设计的处理器,可以应用在高速辅助设计、机械引擎、科学计算等领域。
Pentium Pro处理器背面英特尔在Pentium PRO的设计与制造上达到了历史性新的高度,它总共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并且整合了高速二级缓存芯片,它采用了socket 8方形多针脚插座(专为PentiumPro CPU而设计)。
Socket 针脚Pentium ProPentium Pro 200(1MB)外观根据国外维基百科介绍,英特尔在1995年和1997年,陆续推出了166MHz、180MHz、200MHz的Pentium Pro多个版本。
其中1997年8月18日推出的Pentium Pro,制程工艺0.35微米,二级缓存1MB。
官方披露的Pentium Pro信息Pentium Pro 200(1MB)参数点评:专门针对服务器、工作站应用领域,为运行32位程序而优化设计,但在16位程序上运行效果不佳。
Pentium Pro 不支持当时很流行的MMX指令集。
CPU历代接口介绍
CPU历代接口介绍好了,这一期主要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移动cpu接口。
其实在早期的时候,CPU的接口是不分PC和笔记本的,两者共用一个接口。
但是随着笔记本对轻薄的要求越来越高,桌面级CPU的高发热已经不能再满足于笔记本的需要,专门给笔记本开发一个低功耗平台势在必行,所以才有了专门的笔记本平台---迅驰。
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1:socket615算是最早给笔记本专门开发的CPU平台了,615根针脚数量让同时期只有400左右针脚数量的桌面级CPU汗颜,是mobilePentiumII 和赛扬专用的接口。
2:socket 495Socket615的进化版,相应的CPU也提升到了mobilePentiumIII。
而且这个接口不光应用于奔腾3移动CPU的笔记本上,初代Xbox也使用了socket 495接口的奔腾3移动处理器。
3:socket 563AMD第一个官方的专门用于移动CPU的插槽,相比桌面级的socket462,它的封装厚度更薄,用于K7架构的Athlon XP-M处理器,功耗从16~25W不等。
但是它也很短命,因为这个接口是2002年发布的,03年就被socket 754接口的新一代K8移动CPU所取代。
4:socket 479牙膏厂第一代迅驰平台所使用的CPU接口。
主要支持图拉丁架构的奔腾M和赛扬M处理器。
因为奔腾M有着优秀的能耗比,远超同时期的奔腾4-M和奔腾4处理器,所以有些玩家想把它用到桌面上,看过我写的推送的肯定还记得有一期我提到过socket 479-478转接卡,它就是专门给奔腾M服务的。
5:socket M/P/441这两个接口都是用于酷睿2 CPU的迅驰移动平台上,socket M发布于2006年,而socket P发布于2007年。
它们都拥有478个针脚,socket P相比socket M,前端总线从800MHz提升到了1066MHz,而socket 441则是intel的Atom平台所使用的接口,发布于2008年6:socket S1AMD最后一代可更换CPU的移动CPU插槽了。
从CPU接口变更看个人PC二十年发展史
2000 告别焊接 Socket接口的战国时代前不久英特尔发布了最新的LGA 1055(H2)规范,并表示未来用于支持Sandy Bridge 处理器高端型号的“Patsbutg”(X68)平台将采用多达2011个针脚的LGA 2011规范。
关于更换CPU时必须升级主板的问题再次被I饭们所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一下CPU接口的成长历史,并以此为参照,回顾一下个人电脑性能的提升过程。
CPU家族日益壮大,接口也不停的更新换代从第一颗8086诞生到386问世,CPU都是被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用户要升级电脑就必须同时更换主板与CPU。
到了386末期,部分CPU被压固在主板上,借助工具可以插拔。
1989年,英特尔发布了第一块Socket 1接口的486DX,采用了ZIF(Zero Insertion Force,零插拔力)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拆装处理器。
(本文的时间也是从此开始,直到现今)至此,CPU更新换代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简单的升级方法与不菲的升级代价同时降临到DIY 玩家面前。
当年英特尔的Socket系列接口规格图英特尔推出的Socket 1到Socket 8系列都是方形多针脚ZIF插座,通过拉杆固定CPU。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方Socket 7插座,不仅Intel Pentium/Pentium MMX可以使用,当时跟风而上的AMD K5、K6、K6-2,Cyrix公司的6x86、6x86MMX和6x86 MⅡ和IDT公司的Winchip C6,都可以兼容此插座。
且AMD处理器当时在超频能力上要远远超出英特尔的奔腾系列,导致很多英特尔用户转向AMD阵营,第一代AMD粉丝也从此诞生。
Socket 7插座同时被英特尔、AMD、Cyrix 和IDT公司采用改朝换代Pentium Ⅱ携SLOT 1参战采用Socket 7接口的英特尔Pentium MMX和AMD的K6-2大量采用Socket 7插座的的兼容CPU出现,冲击了Pentium系列的销售,英特尔公司恼羞成怒,后来的PentiumⅡCPU采用全新的SLOT 1接口,英特尔公司为SLOT 1接口申请了专利,这样一来其他公司就无法生产英特尔接口的CPU,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今天。
Intel CPU的发展史
intel 4004 微处理器
精选ppt课件
2
二.Intel 8008 & 8080
随后1972年英特尔又推出了8008, 8008的运算能力比4004
强劲2倍。1974年,8008发展成8080。8080拥有16位地址总线和8
位数据总线,包含7个8位寄存器(A,B,C,D,E,F,G,其中BC,DE,HL组
多任务是通过多任务硬件机构使微处理器在各种任务间来回快速 切换;处理速度。最早PC机的速度是4MHz,第一台基于80286 的AT机运行速度为6MHz至8MHz,一些制造商还自行提高速度, 使80286达到了20MHz,
使用80286处 理器的电脑
精选ppt课件
7
五. Intel 80386
1985年10月17日,英特尔的划时代的产品80386DX正式发布了,其内
售历史的一个里程碑。
Intel 8008 & 8080 微处理器
精选ppt课件
3
二.Intel 8008 & 8080
基于8080芯片的计算机Processor Technology Sol-20
内部结构
精选ppt课件
4
三. Intel 8086 & 8088
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
8086是第一个16位的微处理器。
安腾处理器是构建在IA-64(Intel Architecture 64),也就是说 “IA-64是一个与x86代码的决裂,它是为未来设计的“
精选ppt课件
17
十五.Intel Core
Intel Core微处理器架构是一个由零设计起的架构,但其有类似 Pentium M的设计。它有14条管线(Pipeline),相比NetBurst中 Prescott所有的足足少一倍,即其有一个更大带宽的执行核心。 另外,它的执行核心亦由P6、P6-M、及Netburst的一次可处理3 个指令增加至4个。本架构亦是一个双核心的设计,两个核心的 L1内存互相连接,分享的L2内存。使用以上设计以达到最高效能 功耗比(Performance per watt)。
细数CPU接口10年变迁
细数CPU接口10年变迁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进入新千年的2000年。
在2000年的中国处理器市场,突然间冒出了一个“全新”的处理器品牌——AMD,这在已经看惯了Intel与奔腾的中国消费者来讲是非常新鲜的。
而这个新的品牌也为DIY市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选择,速龙处理器。
虽然当时的AMD还并没有能力与Intel直接抗衡,但是正是因为Athlon XP处理器的到来,将昂贵的CPU价格拖入了百姓价位时代。
此时的Athlon XP处理器使用的正是一代经典Socket A(462接口)接口。
Socket A(462)接口的经典作品:Barton核心Athlon XP 2500+处理器Socket A接口,也就是Socket 462接口。
2000年7月,AMD 推出了基于K7架构设计的Duron和Athlon处理器,Socket A接口也随之被推广。
Athlon处理器的到来不仅震动了整个处理器业界,同时也为Intel敲响了警钟,因为他昭示着属于Intel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Socket A接口时代,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处理器涌现在市场上,其中最为经典的就要算是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2500+处理器。
从这时期,性价比也被广大的消费者记在了心中。
Socket A接口是AMD成功的开始,这一接口也一直陪伴AMD 长达5年的时间,随着新一代K8架构处理器Athlon 64的出现,Socket A接口也走到了尽头,终于在2005年5月正式宣告结束。
2000年底,Intel推出了新世纪的第一个产品,Pentium 4处理器。
由于之前的处理器已经出现了主频超过1GHz产品,因此如何提升主频进行主频大战就成为了Intel当时的主要目的。
早期的Pentium 4处理器采用的是0.18微米制造的Willamette核心,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Intel设计了全新的Socket 423接口,此时的CPU前端总线已经到达了当时惊人的400MHz,不得不说Socket 423接口的奔腾4处理器是当时的典范。
CPU发展史
HI!想看CPU的家谱吗?我就跟你唠唠这颗传奇的芯吧!众所周知,电脑技术每一次的发展主要是靠CPU不断的推陈出新所推动的,所以CPU的发展史是最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的。
今天就让我们以INTEL和AMD公司的产品为线索,沿着历史发展的小河,慢慢地看慢慢地聊吧!最早的CPU -----1971年,INTEL(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4004。
它是第一台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尽管它速度很慢,功能也很有限,可是别忘了毕竟是它从此揭开了CPU发展的序幕!X86时代-----1978年,INTEL公司推出了命名为i8086的16位微处理器,同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由于这两种芯片所用的指令集相互兼容,所以人们统称它们为“X86”指令集。
后来Intel公司又推出的第二代,第三代CPU等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集,所以Intel在后续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从而就有了286,386,486这些叫法。
(原来X86的叫法是这样来的)-----1982年,INTEL公司推出了命名为80286的芯片,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它的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提高到了20MHz。
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
---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制造工艺也有了很的进步,它的时钟频率为12.5MHz/20MHz/25MHz/33MHz;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寻址4GB内存。
在此期间,AMD公司也开始加入CPU的生产,并且价格比INTEL更低,同样命名为“386”。
(INTEL强劲对手隆重登场!)----1989年,INTEL推出了80486芯片,它的时钟频率为25MHz、33MHz,50MHz。
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 (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从而使CPU速度大大地得到提高。
2010年处理器技术发展解析
2010年处理器技术发展解析2010-03-01 21:05:20 技术 | 评论(0) | 浏览(716)每年春天,处理器领域的两大巨头Intel与AMD都会公布自己的RoadMap,也就是产品路线图。
根据这个路线图我们可以了解到全年都会有哪些处理器与芯片组新品上市,有哪些吸引眼球的亮点技术,以及市场端的推广重点是哪些。
你想了解今年的CPU与芯片组发展的脉络吗?请跟随我们的解析文章一起来看看吧!Intel的2010:乘胜追击,扩大优势在2009年中,Intel在处理器与芯片组领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Nehalem微架构的Core i5/i7以及年初刚刚登场的带有集成显示单元的Clarkdale产品不仅树立起技术领先的标志,而且积累了不错的人气与口碑。
在2010年,Intel阵营会有三大看点:首先是上半年会推出顶级的Core i7 980X Extreme处理器;其二是继续扩大Core i系列家族,并逐步向市场推广“集成显卡的处理器”;其三则是LGA 775阵营的去留问题,目前业界普遍认为2010年可能会是LGA 775处理器“最后的Party”。
LGA 1366:王者地位,无人能敌顶级处理器往往意味着最强劲的性能以及最新的技术,其实早在2008年10月份,Intel就给我们带来了Nehalem微架构的Core i7 965 Extreme;在2009年中又推出了频率更高的Core i7 975 Extreme,即便到现在仍然没有竞争对手的产品能够威胁到它们的地位。
而在2010年中,Intel将继续书写摩尔定律的神话,给我们带来更为强大的Core i7 980X Extreme,核心代码Gulftown。
单看技术规格,Core i7 980X Extreme的计算能力会是Core i7 975 Extreme处理器(目前顶级)的1.5倍Core i7 980X Extreme很有可能成为首款桌面六核心处理器,超线程技术的应用让其拥有12线程的强大火力。
处理器接口详解和发展历程
处理器接口详解和发展历程试问一下,如果让大家把主板做一个比喻,大家会把主板比喻成什么?也许有人会把主板看作电脑的基石,也有人可能把主板比作连接电脑硬件之间的神经网络,当然还会有人把主板看作承载各种硬件的航空母舰。
笔者认为这些比喻还是非常恰当的,但是笔者也有着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把主板看作一颗参天古树。
电脑硬件在不断地更新,一波新品的发布带动着老产品的淘汰,而又会有更新的产品跃跃欲试登上历史的舞台。
其中或许只有主板是更新“缓慢”的,它默默无闻地更换着接口以及插槽的标准,但是却一直为处理器和显卡扮演配角。
就像一颗大树一样,主板产品每一年悄悄地生长,也在无时无刻地关注着其他产品的成长。
不同年代的产品插在了同一块主板上,也在主板上的每一个插槽和接口都刻上了自己的烙印。
所以笔者就在想,我们是否通过主板的接口以及插槽,就能够看到这么多年来硬件产品或者说是DIY产品、市场乃至行业的变化呢?于是,笔者想通过文章来缕清思路。
小小的处理器承载的是DIY的历史主板上的接口以及插槽各种各样,每一个插槽都可以述说很长的一段故事。
笔者想把一个个接口插槽陆续地为大家进行介绍,让大家通过主板接口来了解主板以及DIY产品的前前后后。
而今天笔者向大家讲述的就是主板上的处理器接口,这个主板最核心的部分。
太古时代的插槽式Slot接口处理器接口,顾名思义,就是安装处理器的地方。
大家的叫法也各不相同:处理器插槽、处理器底座、处理器接口……不管是什么样的称呼,都没有忽略它的本职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处理器接口与处理器最初的形态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就从处理器接口成型后的最初形态来和大家介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处理器接口都有什么样标准。
现在我们常见处理器接口基本上是插针式以及触点式,目前Intel的处理器接口全部采用触点式,而AMD平台仍然沿用了插针式的标准。
这两种方式孰优孰劣我们尚不讨论,笔者在这里先埋下伏笔,让我们看一看过去的处理器接口是什么样子的。
(英特尔) & AMD(超微半导体)CPU接口演变历程
Intel(英特尔) & AMD(超微半导体)CPU接口演变历程2007-09-16 22:16Intel CPU接口演变过程【Intel Socket 7】又称:(Super 7)CPU:Pentium MMX系列CPU-->321针脚方形多针脚ZIF(零插拔力:只要将插座上的拉杆轻轻扳起或按下,就可方便地安装和更换)插座插座,支持Intel的Pentium、Pentium MMX,AMD的K5、K6和K6-2,Cyrix的6x86、6x86MX、MII,IDT的Winchip C6等【Intel Slot1】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取代Socket 7而开发的CPU接口,并申请的专利。
这样其它厂商就无法生产SLOT 1接口的产品。
SLOT1接口的CPU不再是大家熟悉的方方正正的样子,而是变成了扁平的长方体,而且接口也变成了金手指,不再是插针形式。
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Pentium Ⅱ系列CPU设计的插槽,其将Pentium Ⅱ CPU及其相关控制电路、二级缓存都做在一块子卡上,目前此种接口已经被淘汰。
【Intel Socket 370】Socket 370架构是英特尔开发出来代替SLOT架构,外观上与Socket 7非常像,也采用零插拔力插槽,对应的CPU是370针脚。
Socket 370主板多为采用Intel ZX、BX、i810芯片组的产品,其他厂商有VIA Apollo Pro系列、SIS 530系列等。
最初认为,Socket 370的CPU升级能力可能不会太好,所以Socket 370的销量总是不如SLOT 1接口的主板。
但在英特尔推出的“铜矿”和”图拉丁”系列CPU, Socket 370接口的主板一改低端形象,逐渐取代了SLOT 1接口。
目前市场中还有极少部分的主板采用此种插槽。
【Intel Socket 423】Socket 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 4处理器的标准接口,Socket 423的外形和前几种Socket类的插槽类似,对应的CPU针脚数为423。
英特尔历代经典CPU
悉数历史英特尔历代经典CPU产品回顾从英特尔于1971年推出首款4004微处理器到现在,英特尔处理器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
在告别13年传奇品牌奔腾之后,我们又迎来新一代酷睿i双核处理器。
现在,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英特尔处理器40年来的发展历程。
1971 年:4004 微处理器4004是英特尔推出的第一款微处理器。
这一突破性的发明最先应用于Busicom 计算器,为无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
晶体管数量: 2300 速度:108 KHz#img_592628_no_1_Black_3#]4004 微处理器• 英特尔于1969 年开始开发第一款微处理器,当时是作为日本计算器制造商Busicom (左)项目的一部分,开发一套用于可编程计算器家族的芯片。
• Busicom 最初计划是需要12个定制芯片。
而英特尔工程师Ted Hoff(中)提出了通用逻辑设备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更出色、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微处理器得以开发。
• 起初,Busicom 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0 美元,获得了微处理器所有权。
在认识到“大脑”芯片的无限潜力之后,英特尔提出用60000 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
Busicom 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
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 (右),每个售价为200美元。
1972 年:8008 微处理器8008的性能是4004的两倍。
1974 年,《无线电电子学》(Radio Electronics)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一款名为Mark-8的设备采用了8008。
Mark-8是第一批家用计算机之一,而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该产品很难进行构建、维护和操作。
晶体管数量: 3500 速度:200KHz1974年:8080 微处理器8080有幸成为了第一款个人计算机Altair 的大脑。
据说Altair 这个名称是源《星际旅行》电视节目中一个星际飞行计划(Starship Enterprise)的目的地名称。
详述Intel系列CPU架构的发展史
Intel系列CPU架构的发展史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称“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是现代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指标。
(一)、4004时代1971年,当时还处在起步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微处理器4004。
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一定意义上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的发展历程。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二)、8008时代世界上第一款8位处理器C8008共推出两种速度:0.5 Mhz以及0.8 Mhz,虽然比4004的工作时脉慢,但是整体效能要比4004好上许多。
8008可以支持到16KB的内存。
D8008则是后期出的量产版,发布时间为1972年,8位运算+16位地址总线+16位数据总线,同时它也包含一些输入输出端口,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设计,还有效解决了外部设备在内存寻址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8080时代intel推出的8080不仅扩充了可寻址的存储器容量和指令系统,而且指令执行速度是8008的10倍。
另一方面8080可直接与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兼容,而8008则不能,这样就使得接口设计更容易,而且价格更便宜。
8080可寻址的范围(64KB)是8008(16KB)的4倍,随后,1974年第一台PC机MITS Altair 8800问世了。
它写的BASIC语言解释程序是由Bill Gates(比尔·盖茨)和Paul Allen于1975年开发的,他们是Microsoft公司的创始人。
(四)、8085时代8085的最低主频3 MHz,最高主频也不过6MHz。
当年使用此CPU的厂商非常多,包括了AMD,FUJI,TOSHIBA,SIEMENS等等。
英特尔服务器级别CPU发展历程全解析
英特尔服务器级别CPU发展历程全解析CNET中国·ZOL06年11月14日【原创】作者:中关村在线蔺晓峰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在1971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4004,经过几十年的磨练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的领先制造商。
英特尔公司在1993年推出了全新一代的高性能处理器Pentium,由于CPU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激烈化,英特尔公司提出了Pentium商标注册,英特尔公司还替它起了一个相当好听的中文名字“奔腾”。
1995年推出第一款PC服务器和工作站专用处理器Pentium Pro,自此之后的11年中,处理器从16位到32位再到64位,从单核到双核、四核乃至未来的多核,从150MHz到3GHz以上主频,从X86架构到IA64架构,从奔腾时代到崭新的酷睿时代,从intel inside到Leap ahead,我们领略到了英特尔领导服务器处理器发展潮流的雄姿与伟略,在英特尔“偏执”推动下,全球计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着。
1995年秋天Pentium Pro处理器1995年秋天,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Pro处理器。
已经初步占据了一部分CPU市场的英特尔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在其他公司还在不断追赶自己的奔腾之际,又推出了最新一代的第六代X86系列CPU P6。
P6只是它的核心架构代号,上市后P6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Pentimu Pro。
此款处理器的内部含有高达550万个的晶体管,内部时钟频率为133MHZ,处理速度几乎是PENTIUM的2倍。
Pentium Pro等于是介于Pentium跟Pentium II之间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其架构等于是没有MMX的Pentium II。
Pentium Pro除了内建L2 Cache 以外,也支持多处理器架构,唯一缺点就是必须要用同一制程的Pentium Pro才能使用多处理器架构。
十年发展历程!AMD速龙经典处理器回顾
十年发展历程!AMD速龙经典处理器回顾十年发展历程!AMD速龙经典处理器回顾2009-07-16 12:00在CPU这个领域里,想必大家张口就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没错,全球唯有实力的两大CPU生产商:INTEL和AMD。
前者出生于1968,后者1969年诞生。
那么,今年对于AMD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它已经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同时2009年对于Athlon品牌也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它最初是在1999年诞生的,到今年Athlon II正式推出,正好是10周年!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10年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来细数这10年当中Athlon产品一路走来,带给我们哪些值得珍藏的回忆!Athlon品牌名称取自田径运动的“十项全能” (Decathlon),也代表了一种“竞赛”的精神,我们的话题从这里开始:1999年6月23日,Athlon诞生,当时为K7架构,主频从500-700 MHz之间,配备512KB二级缓存1999年6月23日,AMD公司推出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K7微处理器,并将其正式命名为Athlon。
这款处理器也是现任AMD CEO 的Dirk Meyer开始主管处理器部门后推出的产品。
而正是这款产品给中国用户带来以性能强劲的第一印象。
K7有两种规格的产品:第一种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使用K7核心,工作电压为1.6V(其缓存以主频速度的一半运行);第二种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使用K75核心;工作电压有1.7V和1.8V两种。
上述两种类型的K7微处理器内部都集成了2130万个晶体管,外频均为200MHz。
Athlon包含128KB的L1Cache(PⅡ/PⅢ只有32KB);512KB~1MB L2 Cache。
同时,它还采用了全新的宏处理结构,拥有三个并行的x86指令译码器,可以动态推测时序,乱序执行;K7拥有一个强劲的浮点处理单元,在3DNOW!指令的帮助下会有更进一步的3D和多媒体处理能力,这个先进的FPU使K7拥有超越其他x86微处理器2倍的性能!另外,K7采用了一种类似于Slot1的全新的SlotA架构,从物理结构上两者可以互换,但后者的电器性能和前者完全不兼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发展晴雨表细数CPU接口10年变迁前言:CPU接口一直是消费者又爱又恨的对象,爱是因为每一次接口的变迁都代表了一次技术上的进步,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即将到来,恨的是每一次的接口变迁都要让消费者再掏一次钱来更换产品,因为原来的老产品已经不能继续使用。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处理器接口从2000年到2009年这十年来的变迁。
处理器在2000-2009这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能够称之为代表的也就只有Intel 和AMD两家了,虽然VIA也曾经在x86架构上耕耘过,但是从市场的表现来看就已经r让人们知道了结果。
所以这10年的CPU接口变化的幕后操纵者实质上就只有Intel和AMD。
因此我的文章也将围绕Intel和AMD进行。
处理器最新接口的代表LGA1366与LGA1156笔者简单的数了一数,在这整整10年之中,Intel与AMD总共推出了多达10个新的处理器接口。
平均下来每一年就要更换一次。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每一次接口的更新历程。
我们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将这10次接口的更新历程展现给大家。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进入新千年的2000年。
在2000年的中国处理器市场,突然间冒出了一个“全新”的处理器品牌——AMD,这在已经看惯了Intel与奔腾的中国消费者来讲是非常新鲜的。
而这个新的品牌也为DIY市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选择,速龙处理器。
虽然当时的AMD 还并没有能力与Intel直接抗衡,但是正是因为Athlon XP处理器的到来,将昂贵的CPU价格拖入了百姓价位时代。
此时的Athlon XP处理器使用的正是一代经典Socket A(462接口)接口。
Socket A(462)接口的经典作品:Barton核心Athlon XP 2500+处理器Socket A接口,也就是Socket 462接口。
2000年7月,AMD推出了基于K7架构设计的Duron和Athlon处理器,Socket A接口也随之被推广。
Athlon处理器的到来不仅震动了整个处理器业界,同时也为Intel敲响了警钟,因为他昭示着属于Intel垄断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Socket A接口时代,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处理器涌现在市场上,其中最为经典的就要算是Barton核心的Athlon XP 2500+处理器。
从这时期,性价比也被广大的消费者记在了心中。
Socket A接口是AMD成功的开始,这一接口也一直陪伴AMD长达5年的时间,随着新一代K8架构处理器Athlon 64的出现,Socket A接口也走到了尽头,终于在2005年5月正式宣告结束。
2000年底,Intel推出了新世纪的第一个产品,Pentium 4处理器。
由于之前的处理器已经出现了主频超过1GHz产品,因此如何提升主频进行主频大战就成为了Intel当时的主要目的。
早期的Pentium 4处理器采用的是0.18微米制造的Willamette核心,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Intel设计了全新的Socket 423接口,此时的CPU前端总线已经到达了当时惊人的400MHz,不得不说Socket 423接口的奔腾4处理器是当时的典范。
采用了Socket 423接口的奔腾4处理器在Socket 423接口时代,Intel的芯片组还是相对开放的,那时可支持奔腾4处理器的芯片组主要有SiS,VIA,ATihe ALi。
不过随着主频的逐步提高Intel发现,采用了Socket 423接口的处理器主频受到了限制,一直无法超越2GHz。
为了能够打造更高的主频,Intel将Socket 423接口淘汰了。
主频,这一当时代表了高性能的指标被广泛的传播,几乎所有购买电脑的消费者都会问一句:这台电脑的CPU是多少的?而销售人员也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消费者这台电脑的CPU是多少GHz?就在主频越来越高的时候,主频概念的推广者Intel发现了问题,他们正在使用的Socket 423接口遇到了主频瓶颈,始终无法突破2GHz这个关口。
为了能够打破这一限制,Intel果断作出决定,废除Socket 423接口,转而使用了针脚数更多的Socket 478接口。
采用了Socket 478接口的奔腾4处理器第一批Socket 478接口的奔腾4处理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主频,不仅在接口上进行了调整,还将原来的Willamette核心更换成为了Northwood核心,并且采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0.13微米制程,并且内部集成了512KB二级缓存。
可以说Socket 478接口奔腾4是当时最强CPU的代表。
与Socket 423接口处理器相比,Socket 478接口处理器体积明显小了不少值得注意的是,Socket 478接口处理器虽然在针脚数目上增加了不少,但是其封装面积却比Socket 423接口处理器的封装面积小了不少。
这主要是在PGA-ZIF封装工艺上进行了改进,集成度更高。
而且在进入865P/PE/G芯片组时代后,双通道内存和超线程技术也被引入,可以说Socket 478接口还是一个比较具有前瞻性的设计。
Socket 478接口插座在进入Socket 478接口时代后,Intel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将处理器的主频进行提高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奔腾4处理器的主频越来越高,终于在后来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默认主频,3.0GHz。
当然,功耗也已经成为了让Intel头疼的事情。
时间进入2003年,一个全新的处理器概念被引入了进来,这就是64bit。
其实当时提出将桌面级处理器带进64bit时代的并不是AMD而是Intel,但是Intel所提出的IA-64架构概念并不能与现有的x86架构兼容,所以我们也几乎见不到这一新的架构。
真正将桌面级引入64bit时代的是AMD在2003年推出的采用了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以及Sempron 64处理器。
Socket 754接口插座在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时代,由于采用了更新的K8架构设计,不仅引入了吸引人的64bit技术,同时还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就是每瓦效能。
与Intel的奔腾处理器不同,AMD的Athlon 64处理器主频并不高,以主频仅1.8GHz的Athlon 64 2800+为例,其所带来的性能体验却与主频高达2.5GHz以上甚至3GHz的奔腾4处理器相近。
可见主频在当时并非是绝对代表处理器性能的。
Socket 754接口代表作品Athlon 64 2800+Socket 754接口的Athlon 64处理器性能毋庸置疑,但是他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
在此时,Intel已经将双通道内存概念全面引入,而当时代表了最佳性能的Socket 754接口Athlon 64处理器却并不支持这一概念。
为了改变Socket 754接口不支持双通道内存的劣势,全新的Socket 939接口浮出了水面。
AMD在64bit上的成功让芯片巨人Intel有些坐不住了,他完全想不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竟然能够带来这样大的市场反响。
而在此时的Intel也清醒了过来,着手开始针对AMD展开新一轮的竞争,这其中就包括了双核概念。
不过面对AMD咄咄逼人的态势,尽快的将自己带入64bit才是当务之急。
为此全新的LGA775接口在2004年6月诞生了。
谁也想不到,这LGA775接口未来一用就是7年。
(Intel公布LGA775接口到2011年才会淘汰)LGA775接口插座相信您已经看到了,LGA775接口与之前的接口相比已经将Socket更换成了LGA,这主要是Intel已经将原来的PGA-ZIF封装模式更换成了LGA封装模式。
LGA封装模式的全称为Land Grid Array即平面网格阵列封装,他与PGA封装最大的不同在于将针脚从CPU上转移到了主板CPU插座上。
CPU上仅留下的是相应数目的触点。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用户再也不用担心一不小心将处理器的触点弄断而无法使用CPU 的问题了。
此外,LGA封装可以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LGA775封装对处理器生产厂商而言确实是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对于主板厂商而言就不同了,如果用户不慎将插座上的触点弄断,就会完全报废一块主板,维修起来的成本也不言而喻。
LGA775接口处理器背面已经见不到针脚LGA775接口的到来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在早期,LGA775接口的主板率先将PCIe 插槽引入桌面平台,并且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
在进入945P芯片组后,LGA775平台还将DDR2内存进行了推广。
而后的65nm工艺,双核心/四核心设计,以及45nm工艺都率先在LGA775平台得到了广泛应用。
最值得让LGA775平台骄傲的就要数当前的CPU超频世界纪录了。
当年奔腾4 631处理器创下的8GHz的主频记录至今都没有被打破,可见LGA775接口的成功性。
前边我们已经说过Socket 754接口处理器的推出虽然很成功,但是不支持双通道内存成了AMD处理器的软肋,于是AMD迅速的做出了决定,停止对Socket 754接口处理器的研发,开始了支持双通道内存的Socket 939接口产品的普及,这也是为何我们至今能够找到的Socket 754接口最高端的型号也不过到Athlon 64 3400+的原因。
Socket 939插座Socket 939接口处理器依然为PGA-ZIF封装,他几乎将PGA-ZIF的针脚数目做到了极限,达到了939个。
从插座布满了针脚插孔就可以见得。
由于在处理器中增加了双通道内存控制器,Socket 939接口处理器具备了支持双通道内存的能力,这也进一步提高了AMD处理器的性能。
将K8架构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
Socket 939接口的代表Athlon 64 3000+Socket 939接口可以看做是AMD处理器性能提高的强心剂,但是AMD的动作还是晚了一步,就在Socket 939接口推出不久,DDR2内存开始发力进入了普及阶段,因此不能支持DDR2内存就成为了Socket 939接口的诟病。
不过好在AMD在CPU的性能方面表现优秀并且也推出了双核的Athlon 64 X2处理器,因此并没有输给Intel。
产品在时间上输了,但是不能在性能上输给对手,为了迎合DDR2内存时代的到来,AMD着手对旗下的产品进行了升级,将旗下的全线单核,双核产品的针脚数目提高到了940个,这就是Socket AM2接口,AMD第一代可支持DDR2内存的标准接口。
Socket AM2接口处理器在2006年5月成功上市。
Socket AM2接口插座Socket AM2接口与Socket 939接口相比仅提高了一个针脚,但是却增加了支持DDR2内存的能力,也正是多出的这一个针脚,让原本的Socket 939接口主板失去了升级的能力,一时间也成为了众多Socket 939接口主板用户批评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