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灵活运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和除法,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连乘连除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2.知识回顾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乘法: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除法: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连乘连除概念讲解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连乘连除。
连乘:两个或多个乘法算式连在一起,如2×3×4。
连除:两个或多个除法算式连在一起,如24÷3÷2。
4.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方法讲解师:那么,我们如何用连乘连除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解题步骤。
步骤一:读懂题目,理解题意。
步骤二: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步骤三: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列出连乘连除算式。
步骤四:计算连乘连除算式,得出结果。
步骤五:检查结果,看是否符合题意。
5.实例讲解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题目: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有4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分析:这是一个连乘问题,因为我们需要求出三个数的和。
解答:3×4×5=60(个)6.练习环节师:下面请大家来做几个练习题,巩固一下所学知识。
练习题1:小猫钓鱼,第一天钓了4条,第二天钓了5条,第三天钓了6条,三天一共钓了多少条?练习题2:一辆公交车上有3排座位,每排有4个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练习题3:小王有5个橘子,小张有6个橘子,小刚有7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 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 教学难点: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乘法、除法的意义和运算顺序,引入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2. 新课讲解:(1) 连乘:讲解连乘的意义,举例说明,如3×4×5,表示3个4相乘,再乘以5。
(2) 连除:讲解连除的意义,举例说明,如30÷5÷2,表示30除以5,再除以2。
(3) 乘除混合运算: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
2.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苏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二年级上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们将能够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数学,今天我们将学习第x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定义、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妈妈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的价格是2元,妈妈一共花费了多少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妈妈一共花费了6元。
2. 例题讲解:例题1:小明有4个橘子,每个橘子有3个果肉,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果肉?解题步骤:4(个橘子)× 3(个果肉/个橘子)= 12(个果肉)例题2:老师给了小明10个糖果,小明把糖果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个糖果?解题步骤:10(个糖果)÷ 5(个同学)= 2(个糖果/个同学)3. 随堂练习:(1)5个橘子每个有4个果肉,一共有多少个果肉?(2)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到3个糖果,一共需要多少个糖果?4. 乘除混合运算:例题3:小华买了2个西瓜,每个西瓜重5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解题步骤:2(个西瓜)× 5(千克/个西瓜)= 10(千克)5. 课堂讨论:六、板书设计黑板上板书例题的计算步骤和答案,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完成练习本上的第15题。
知识点详解: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知识点详解: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学生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
2.学会如何根据问题解决方法,灵活使用连乘和连除。
3.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1.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学生如何根据问题解决方法,灵活使用连乘和连除。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举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
2.课堂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学生初步了解:引导学生回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连乘和连除的概念。
2.连乘的运算规律:通过问答、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规律。
3.连乘的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连除的运算规律:通过问答、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
5.连除的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综合应用: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七、教学评价1.学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八、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引入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
2.第二课时:学习连乘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方法。
3.第三课时:学习连除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方法。
4.第四课时:综合应用,做好课堂总结。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展开。
7.4.1连乘连除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7.4.1连乘连除运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今天,我们来学习7.4.1连乘连除运算。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涉及乘法和除法的连续运算。
我将带领大家通过实例来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理解连乘连除运算的概念;2. 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连续运算;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连乘连除运算。
然后,我会继续讲解连乘运算的规则,并通过PPT展示更多的例子,让大家进行随堂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逐一解答大家的问题,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连乘运算。
然后,我会继续讲解连除运算的规则,并通过PPT展示更多的例子,让大家进行随堂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逐一解答大家的问题,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连除运算。
在讲解和练习的过程中,我会注意观察大家的反应,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同学,我会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掌握连乘连除运算。
我会设计一些作业,让大家课后进行练习。
作业包括: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2. 设计自己的连乘连除运算题目,并解答。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相信大家已经理解和掌握了连乘连除运算。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进行充分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连乘连除运算。
课后,我会对今天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大家的学习情况,对于不足的地方,我会在下一节课中进行改进。
同时,我也会给大家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料,让大家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连乘连除运算。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连乘连除运算至关重要。
1. 实例引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入连乘连除运算的概念。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实例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运算规则。
在选择实例时,我需要注意实例的难易程度,要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跟随。
2. 讲解和练习:在讲解连乘连除运算的规则后,我会通过PPT展示更多的例子,让大家进行随堂练习。
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的关键环节。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乘、连除》word教案1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乘、连除》word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用连乘、连除解决数学小问题2、熟练掌握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3、培养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4、将生活和经验世界的实际情节用数学模型表示,本课中“不同的组合”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一个载体。
教学重难点: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分拆的方法计算:5×19 (0号本)2用递等式计算(1)3×3×6 (2)42÷7÷32、直接说出得数:24÷4÷2= 2×2×7= 15+6= 64÷8÷8= 25-17=50÷10÷1= 6×6+4= 51-13= 8+7×7= 0×2×3= 二、探究“数方块”的多种方法(一)学习P7主题图:“一共有多少块积木?”1、观察:注意观察有几排?有几列?有几层?引导学生说说准备怎样数一共有几块,然后配合多媒体演示,并配合简明清晰有序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1)有2层,每层3×4或4×3 3×4×2 4×3×2 (2)有4排,每排2×3或3×2 2×3×4 3×2×4(3)有3列,每列2×4或4×2 2×4×3 4×2×32、小组交流:(1)要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是怎么想的?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2)学生汇报,教师实物演示① 1层是3×4或4×3,有2层。
(书本小胖的算法)② 1排是2×3或3×2,有4排。
(书本小亚的算法)③ 1列是4×2或2×4,有3列。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个性化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个性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道连乘、连除的概念,理解字母代表数的含义;2、掌握通过画出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3、掌握连乘和连除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注重综合脑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连乘、连除的概念和应用;难点:多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演示、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实用的例子和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3、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通过模型来理解和应用连乘和连除。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或动画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连乘、连除的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让学生感到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实用的知识点。
2、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先对连乘、连除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明确教学目标。
3、导入新知识先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的定义,然后进行举例说明。
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出模型,更深入地理解连乘、连除的概念。
4、运用启发法让学生掌握一些技巧设计条件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已知:a x b x c = 18,a x b = 12,那么可以让学生先求出c的值。
5、练习 & 评估学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理解连乘、连除,训练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五、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发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连乘、连除的理解程度。
2、教师可以通过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乘、连除的知识,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连乘、连除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沪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连乘、连除2.大全[修改版]
![沪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连乘、连除2.大全[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8ab7184afe04a1b171debe.png)
第一篇:沪科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连乘、连除2.大全连乘、连除教学目标:1. 从生产实践中使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 发展学生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连乘、连除算式每一步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展示包装车间包装奶粉情景)师:请学生讲解包装流水线的过程。
(4听装一盒,2盒装一箱)二、新知学习(一)连乘1. 师: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小组讨论、汇报。
板书:3×2=6(盒)6×4=24(听)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先算出一箱有几盒,再算出6盒有几听)2. 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3×2×4 =6×4 =24(听)答:一共有24听。
师小结:通过例题知道,连乘算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板书: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3. 做练一练师:怎样计算?为什么?4×2×9 5×6×2 (连乘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独立练习,汇报:4×2×9 5×6×2 =8×9 =30×2 =72 =60 追问:为什么先算4×2?5×6?(二)连除1. 师:32听奶粉可以装几箱?小组讨论。
(先算32听可装几盒:32÷4=8(盒),再算8盒可装几箱:8÷2=4(箱))2. 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学生汇报。
板书:32÷4÷2 连除的算式又如何计算?讲清每一步算式的意义(按从左往右的次序除)32÷4÷2 =8÷2 =4(箱)答:32听奶粉可以装4箱。
3. 师:连除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到右追加板书:连除4. 做练一练,独立完成核对。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五四学制)二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连乘: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个及以上数的乘法运算。
2. 连除: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个及以上数的除法运算。
3. 乘除混合运算: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乘法口诀表、除法运算表、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运算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乘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乘除法运算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乘法口诀表2. 除法运算表3.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4. 乘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七、作业设计1. 练习本上的计算题: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各10题。
2. 实践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进行解决。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除法运算。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练习(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连乘和连除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否正确理解和应用连乘和连除。
教学准备:1. 教材。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笔、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用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比如:一支箭能够射中目标的概率为80%,如果连续射击三次,它能够射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准备进入学习主题。
二、概念阐述1、连乘的概念:所谓连乘,就是把若干数连续乘积求出来的运算。
如:2×3×4×5×6=720,它们的连乘积就是720。
2、连除的概念:所谓连除,就是把上一个数除以下一个数直至所有数都除完的运算。
如:32÷4÷2÷8÷2=1,它们的连乘积就是1。
3、连乘和连除的关系:在进行计算时,连除可以看作是连乘的逆运算,即把一系列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
三、应用练习在学生们理解了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来让学生进行练习。
1、这些应用题可以由教师先讲解题目大意和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自行独立思考和完成。
2、学生在完成应用题时,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找规律等方式来辅助思考。
3、教师在学生完成应用题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答案,并对错题进行讨论。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围绕连乘和连除这两个概念展开的。
学生们在这节课上不仅掌握了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更是通过实际应用题来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与连乘和连除相关的作业,如:计算76÷4÷19;计算2×3×4×5÷5等,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除法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提问:如果有多个乘法或除法运算,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连乘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a. 连乘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乘法运算连在一起,例如:2×3×4。
b. 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即先计算左边的乘法,再计算右边的乘法。
2. 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a. 连除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除法运算连在一起,例如:24÷3÷4。
b. 连除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即先计算左边的除法,再计算右边的除法。
3. 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a. 乘除混合运算是指将乘法和除法运算连在一起,例如:2×3÷4。
b. 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即先计算左边的乘法或除法,再计算右边的乘法或除法。
三、例题讲解1. 讲解连乘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连乘的运算顺序。
2. 讲解连除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3. 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 强调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案(3)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案(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10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但对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计算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准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题。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1课时总序号:第节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教学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调整补充意图课前口算:41×20=61×30=1×80=2×40=50×20=640÷8=40÷7=280÷7=350÷7=20÷6=一、情境导入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该教案十分注重让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原理,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应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如视频、图片、游戏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图景中获得实际应用的体验。
该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以符合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获取对应的知识点。
例如,面向逻辑数学智能的学生,老师通过提出数学难题来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分析性;面向自然观察智能的学生,老师以自然现象为案例,通过生动的实验或场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习得相应的数学知识点;面向交往人际智能的学生,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讨、交流,以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该教案还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
在实现段,老师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内在的认知潜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老师建立了非常轻松的互动环境,并提供了实释丰富的表达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关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创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是一份贴合小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高品质教育资源。
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全面发展,而且还通过运用多重智能教学策略,为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份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连乘、连除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连乘、连除问题|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连乘、连除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连乘、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 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计算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乘、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连乘、连除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连乘、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连乘、连除的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连乘、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连乘、连除问题,与家长分享并尝试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了解学生对连乘、连除概念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连乘、连除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连乘、连除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连乘、连除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本教案适用于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三下第3单元4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在三年级下册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初步建立,他们已经学习过了小数加减法以及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和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熟练。
在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培养这些能力。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第4节《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连乘、连除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画图、列式计算等,巩固对连乘、连除的理解和运用。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连乘、连除问题。他们需要能够通过观察图或列表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5.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需要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连乘、连除的运算规则来解决。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绿色生态园 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优质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绿色生态园解决问题《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连乘、连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口算。
41×20=61×30=11×80=12×40=50×20=640÷8=140÷7=280÷7=350÷7=120÷6=【设计意图:习题导入,通过做习题复习以前学过的乘除法运算,为本节课的知识点做铺垫。
】二、合作探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生:(1)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2)2个花架一共摆了96盆花。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1.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生:(1)借助点子图。
先算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再算3种颜色的花一共有多少盆。
5×8=40(盆)40×3=120(盆)(2)先算一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然后再算这样的3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可以列综合算式。
8×5×3=120(盆)(3)先算一大行有多少盆花,再算这样的5大行一共有多少盆花。
连乘连除(教案)

连乘连除(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2. 掌握连乘和连除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1. 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 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1.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理解2. 帮助学生理清连乘和连除的规律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2. 实例分析的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用黑板或PPT准备相关内容2. 打印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除法的原理2. 向学生介绍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并举例说明Step 2:连乘的运算方法1. 让学生回顾乘法的运算方法,理解连乘的本质2. 举例让学生练习连乘的运算方法,渐进掌握Step 3:连除的运算方法1. 让学生回顾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连除的本质2. 举例让学生练习连除的运算方法,渐进掌握Step 4:连乘和连除的规律1. 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各种形式的连乘和连除,理清规律2. 举例让学生练习连乘和连除的规律Step 5:实际运用1. 让学生分析各种实际问题,掌握如何运用连乘和连除2. 调动本课所学知识,以课外的数学题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尝试动手解决Step 6:练习1. 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2. 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Step 7:总结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理解2. 通过学生分享答案,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其中包括错误和正确的答案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定义、运算方法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还需多加练习和巩固。
教师需要选择更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清晰明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将本节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进行两个数的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2.能够灵活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重点1.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及方法2.运用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1.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乘除混合运算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把两个相乘相除的数写在黑板上,如:2 × 3 = ?,6 ÷ 2 = ?,然后分别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进行计算。
•请学生比较并分析连乘和连除的方法,总结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引出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例如:4 ÷ 2 × 3 = ?。
2. 讲解乘除混合运算•定义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规律。
•讲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乘除混合运算•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比较答案,让学生互相检查。
•请学生根据所给的例子自己编写以及计算乘除混合运算题目。
4. 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如:小明家庭有8瓶可乐,每天喝2瓶,他可以喝几天?•让学生自己计算,并以口头形式回答。
五、作业布置•回顾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点,编写并计算不少于5道题目。
•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例,讲述一个自己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编写解决方法以及计算过程。
六、课后反思好的教学过程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因此需要老师认真备课,注重教学细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收获知识、锻炼能力。
讲解乘除混合运算时,我充分体现了严谨性和规律性,但在教学实际问题时,我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案例,并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在提供练习题时,我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给出相应的难度适合的练习题。
《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老师拿出一罐饼干,问学生如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应该分到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老师让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如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应该分到1块饼干。
这样分的饼干有多少块?(让学生思考)答案是6块。
老师问学生,如果我再拿出一罐一模一样的饼干,每罐有6块,我拿出3罐饼干,请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答案是18块。
那如果我再拿出一罐饼干,每罐有3块,我拿出4罐饼干,请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二、讲解新知:这个问题用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就可以解决。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接下来,老师用实例讲解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 有5个数字:2,5,6,3,8,连乘起来得到多少?步骤1:2 × 5=10步骤2:6 × 10=60步骤3:3 × 60=180步骤4:8 × 180=1440所以,2 × 5 × 6 × 3 × 8=1440例2. 有96块砖,打算分成6摞,每摞有多少块?步骤1:96 ÷ 6=16所以,每摞有16块砖。
例3. 内容和例2类似,但是问题升级了。
有96块砖,打算分成几摞,每摞有26块?步骤1:96 ÷ 26≈3(保留小数)步骤2:想办法用整数近似3,最好比3大,否则就比3小3 × 8=243 × 9=27步骤3:96 ÷ 27=3······所以,可以分成3摞,每摞有27块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第 1 课时总序号:第节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
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难点:理解并说
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调整补充意图课前口算:41×20= 61×30= 11×80= 12×40= 50×20= 640÷8= 140÷7= 280÷7= 350÷7= 120÷6=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
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三种颜
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
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
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
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
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
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
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
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
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学生小组合作回答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