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叙永县永宁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粲( )然 一绺( )
2、完成四字短语填空
( )制( )造 藏( )纳( ) 郁郁( )欢
( )立( )群 ( )首( )眉 正( )危坐
诚( )诚( ) 无可( )疑 ( )然失色
广( )无( )
(三)、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学生齐读第一段,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师生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小组内合作交流。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补充习题“积累与运用”1-3 “感悟与思考”1题。
课外作业
大本练习相关习题。
教学札记
三、预习检测:
(一)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二)学习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黝( )黑滞( )留 禁锢( ) 甲胄( )
锃( )亮炽( )热 广袤( ) 长髯( )
2、细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第1段,主要写托画托尔斯泰的 ,重点描写。第4段,写托尔斯泰。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第6段,写托尔斯泰。第7段,写托尔斯泰。
第8段,写托尔斯泰。第9段, 赞美托尔斯。
4、列夫・托尔斯泰
课题
4、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比喻和夸X的修辞手法,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了解作者。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3.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文学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大资产阶级家庭,自幼徜徉沉浸在音乐、诗歌、戏剧的艺术之官里。

1901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期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银弦集》。

此后,新作选出,文学成了他毕生追求的事业。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特写,各种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他的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

主要作品有: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和《罗曼·罗兰》等,小说《焦躁的心》《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等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进行细腻的工笔式描绘。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市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

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其《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 托尔斯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 托尔斯泰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2、根据拼音写词语: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zhèng
jīn wēi zuò( )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小屋cū zhì làn zào( ),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小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③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àn shǒu dī méi( ),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的地步。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自学:(基础知识)
1、给生词注音:
胡髭( ) 长髯( ) 鬈( )发 黝( )黑 滞( )留
愚钝( ) 禁锢( ) 轩( )昂 犀( )利 侏儒( )
酒肆( ) 尴尬( ) 锃( )亮 甲胄( ) 粲( )然
盎( )然 炽( )热 广袤( ) 一绺( )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4.按要求填空。
(1)茨威格,________(国籍)文学家,享有国际声誉,高尔基称他为“________”。代表作为小说集《__________》。
(2)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 , ”,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__________,合久必分”。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4《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学生默读第一部分,探究内容及其表达作用;进一步体会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学生品味描写主人公眼睛的句子,分析其特点,学习其写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相关语句,品味句子含义。
学生齐读第7段,独立完成上面的问题;先组内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学生展示、交流、归纳。
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写作后互相交流,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3.后一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4.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1)写犀利目光;(2)写目光蕴情丰富;(3)眼睛有威力;(4)赞美目光犀利,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三、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A.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4、列夫・托尔斯泰
课题
4、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进一步学习并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像描写的作用。
难点
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 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 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难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法指导】1.注意文中写人叙事与抒发自己的感受融汇、紧密结合的写法。

2.注意文中用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巧妙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理解人物外貌特征以及不同寻常的眼睛特点。

3.结合人物的生平传记和作品,感悟任务的思想感情。

4.学习文中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知识链接】列夫·托尔斯泰与茶据说,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非常喜欢喝茶,以至到了没有茶叶就不能工作的地步。

因为茶叶可以解除人们的睡意,使人们的内心深处更为平静。

有人这样认为,如果没有茶叶托尔斯泰就不能写成像“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伟大巨著。

我们不谈论追究这种说法有多大的合理成分,而问题在于由于咖啡因所致,饮茶可使人们精神充沛,解除睡意,使人们晚上可以继续工作。

茶叶可促进大脑创造性的思维。

事实证明,茶叶可以扩展大脑对所获印象的再加工,使人们对某事的理解更为倾注和深刻。

很多学者指出,由于饮茶,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更为分明。

在这种状态下,大脑情绪飞扬,慕尼黑大学心理学学院有关资料显示,喝半升含乙醉15克的啤酒,开始,人的感觉没有多大变化,但过20分钟后,人就有些抑郁感。

而在喝了含高度乙醇的饮料,则会立即有抑郁感,且持续时间较长。

喝一杯茶完全是另一种效果,在饮茶后一个多小时便可提高人的神经心理作用,而任何时候都不会处于情绪低落状态。

饮茶后大约45分钟时,对改善促进人们思维能力提高10%。

茶叶提神作用一般在喝茶后半小时开始,可持续5——6小时。

根据德国生理学家扬·莫列硕达的结论,茶叶与咖啡相比,茶叶没有咖啡在使人兴奋方面强,便更能平静地完成脑力工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

2.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预习检查自主学习反馈小组互换,检查课前预习,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

1、看书面,看态度。

2、看正确与否。

3、听写。

4、评出最善于预习的同学。

三、作者、作品介绍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2.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列夫·托尔斯泰是一位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的文学巨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其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最为著名。

托尔斯泰一生都致力于寻求和谐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到了晚年,他坚决地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强烈反对土地私有制,主张博爱。

三、整体感知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文章分为两个部分:(1—5)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列夫 托尔斯泰》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2、分析本文的重点语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富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创作情感。

【学习重难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的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资料链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一、自主学习3、精读前五段,理解人物外貌特征(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阅读,养成勾画、旁注的习惯)(1)概括其外貌特征(可用摘选词句的方法概括)(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刻画出来的?评点在相应的句子。

(自读练习三,了解夸张的定义和作用)(3)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4、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三、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送报的少年放署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列夫托尔斯泰学案2新版部编版

【教育专用】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列夫托尔斯泰学案2新版部编版
示例:我渴望的幸福是假日能够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和几个好朋友去旅游,在清山秀水中放松心情,赏着五颜六色的野花,蹚着欢快奔流的溪水,听着叽叽喳喳的鸟 鸣,享受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时光。
一、检查新学案完成情况
二、探究指导
(一)人物形象Biblioteka 1、(1)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精美;(2)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个性表达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 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2、学生展示并评价
3、、作业设计
茨威格认为,托尔斯泰是不够幸福的。其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幸福的追求都不同。简要谈谈处在花季的你最渴望得到怎样的幸福,为使表述更有文采,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个性表达
明确: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
导案(学法指导)
一、合作探究
(一)人物形象
1.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二)语言品析
1.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了解文章细致传神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把握课文对人物的刻画、理解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自学课)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独学】(预设时间:20分钟)利用自习课及晨读课独立完成以下内容,要求认真读文,规范书写。

将你的疑问和新发现写在右侧的“火眼金睛”处。

内容:1、利用晨读时间大声朗读课文10分钟,力争流畅、感情饱满。

2、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作为中学生应当有所了解,请利用图书或网络,从生平、思想、代表作品几个方面查找资料,摘录在下面。

3、积累生字词,相信你可以做到能认、会写、懂义。

4、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学法:采用勾画法阅读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结构:一、1—5段;二、6-9段)对子互评:【对学】(预设时间:5---7分钟)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对方评定等级,然后和你的同伴合学时未解决的问题,将你的疑问和新发现写在右侧的“火眼学完成后,要及时告知组长。

【群学】(预设时间:13----15分钟)对学结束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问题,将交流成果写相应位置,把在“小老师”处的收获写在右侧“火眼金睛”(1)、精读前五段,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理特征:(学法:采用圈点勾画方法细化文章前五自然段内容,从修辞作用。

)(2)精读后四段,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进而感受托尔斯泰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的高尚。

示例:托尔斯泰的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璃”中,突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

(学法:细读文章6-9段,结合其身份、生平来理解。

结合研讨第二课时:展示反馈课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学了本文后,请运用比喻、夸张修辞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肖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训练达标
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传神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
学生根据训练达标题,当堂完成。
总结反思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引导点拨
(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教学资源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复习导入
(安排字词复习)
髭(zī) 髯(rán)
鬈(quán) 黝(yǒu)黑
滞(zhì)留 禁锢(gù) 颔(hàn)首低眉
锃(zèng)亮 犀(xī)利 广袤(mào)无垠
尴尬(gān gà)炙(zhì)热
同学们拿出练习本,认真听写,汇报交流字词重要含义。
4、列夫·托尔斯泰
课题
4、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两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X、排比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难点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列夫•托尔斯泰》精品学案 (新版)新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列夫•托尔斯泰》精品学案 (新版)新

《列夫·托尔斯泰》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反复品读课文,把握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重点)2. 了解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联系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赏析精彩语句。

(重点)3.学习细节描写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难点)4.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著、博爱的精神品质。

二走近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文艺评论家。

三背景资料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在当时新的革命形势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强烈影响下,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不时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摒绝奢侈,持斋吃素。

后来,他于1910年11月从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秘密出走,在途中患肺炎,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立墓碑和十字架。

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四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黝.黑()滞.留()轩.昂()炽.热()脸颊.()酒肆.()子弹.()剑鞘.()失调.()粗劣.()胡zī()quán()发长rán ()zèng()亮xī()利 càn()然禁gù()zhū rú()粗制làn()造广mào()无垠àn()然失色正jīn()危坐意趣àng()然热泪lián lián()2.辨识字形甲(zhòu)(wèi)口一(liǔliǔ)(jiù)由自取禁(gù)干(hé)乱(péng péng)船(péng)(chuō)破杀(lù)(jiānɡ)绳边(jiānɡ)3.理解词义(1):束缚,限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3.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二)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教材分析《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同时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茨威格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成为著名作家的特质和积极的人生追求,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重点突出,语言生动,表达手法丰富,对学生写作也极具示范作用。

三、教学重点深入探究课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领悟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四、教学难点赏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时主要设计了朗读、感悟相结合,自由、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效果,还采用了百度搜索资料的方法,这样可以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动力的作用,而且还消除了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两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走近托尔斯泰:提起列夫·托尔斯泰,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请同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品。

他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俄国作家,1828~1910 早年父母双亡,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

早期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体味本文运用比喻、夸张修辞的妙处。

2.学一点用比喻写作的技术。

学习进程:一、检测预习:给课后“读读写写”中生字注音,并说明成语。

黝黑()滞留()愚钝()禁锢()犀利( ) 侏儒( )为难( ) 粗制滥()造藏污纳垢()正襟()端坐颔()首低眉黯()然失色广袤()无垠()补充:长髯( ) 胡髭()鬈发()一绺()甲胄()锃亮()炽热( )1、粗制滥造:2、藏污纳垢:3、鹤立鸡群:4、正襟端坐:5、颔首低眉:6、坐卧不安:7、无可置疑:8、黯然失色:9、广袤无垠:二、探讨:体味比喻和夸张手法写作的妙处1.点拨:(课后习题三)(眼睛)它像枪弹穿透了假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凝视之下,谁都没方法遮遮掩掩。

赏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描述托尔斯泰的目光,极为生动形象的刻画了托尔斯泰目光灵敏、犀利的特点。

2.自学:请从课文中再找出运用夸张或比喻手法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额头、皮肤、鼻子、目光的句子,并体会它们的表达到效。

(旁批) 20分钟3、组内交流:你感觉写得最生动的句子及表达到效。

8分钟要求:(每人至少分享一个句子的赏析,其他同窗可提补充意见或记录出色的地方——二次批注)4.展现:3分钟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现到小黑板上。

比比看,谁的赏析最出色、最不同凡响?参考格式:第几段句子:赏析:三、小结:课文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描摹了托尔斯泰的相貌特点。

想一想看,作者写得如此生动具体,要领在什么?文汇学校初二年级(下)语文指导教学书—教材(人教版)课题:《列夫托尔斯泰》第二课时课型:现代文主编人:高丽审核人:高丽学生信息: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让笔下的比喻更新奇。

一、自学——我看比喻从以下比喻句中,挑选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说说你欣赏的理由。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2.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3.那个身世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乡人的面孔。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列夫托尔斯泰》教材分析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学生分析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设计理念本文作者极尽夸张之能事,把本来就丑陋的托尔斯泰描绘得更为不堪。

这种把一个正面人物、世界大文豪形容得这般恶俗,尔后笔锋一转又使前面的夸张描写作为后面的点睛之笔的铺垫,一波几折,制造矛盾的用心令人称奇,学习这种“兴风作浪”“跌宕起伏”的写作手法,能使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妙,激发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教学目标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4.重点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难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法,把握重点,各个击破。

2、“六字诀”读书法:研读文章作批注。

关键问题让学生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1、一案三单。

2、视频资料(托尔斯泰像片、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课时 1 课型问题生成课授课时间月日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呈现目标2-5分钟创设导入情境[开场白]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自主合作问题探究10-12分钟创设激励探究情景1、请学术助理汇报预习检查情况。

2、组织小组展示各自预习问题。

3、教师分配各小组探究问题。

发〈〈问题生成评价单〉〉‘4、让学生在小组里学习讨论。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4 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4 列夫·托尔斯泰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2.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资料链接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积累词语,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黝黑滞留愚钝禁锢轩昂犀利侏儒尴尬一绺长髯鬈发两颊胡髭穹顶蒙昧炽热屏住锃亮甲胄粲然刀鞘粗糙酒肆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颔首低眉诚惶诚恐黯然失色广袤无垠面目可憎意趣盎然2.解释词语气宇:气概,风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4课《列夫托尔斯泰》【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重点)2.品析语言,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

(重难点)3.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知识链接】1.作者档案茨威格(1881——1942),()作家,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七年级下册选编了他的一篇文章《》。

2.写作背景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

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课前预习】【学习之旅】第一课时一、博闻强识,夯实基础二、读文见义,理清思路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3.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非同寻常的眼睛?三、精读慎思,品味涵咏1.在第一部分中用波浪标出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语句,反复朗读,说说托尔斯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在第二部分中用横线标出刻画托尔斯泰眼睛的语句,反复朗读,说说托尔斯泰有一双怎样的眼睛。

四、总结检测,反思提高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与下文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是不是矛盾?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铺垫过渡二、揆情度理,采英撷华1.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2.文章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来,细细体会表达效果。

三、拓展延伸,触类旁通(二选一,完成其中一题即可)1.完成“研讨与练习四”。

2.学习本文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

(200字左右)四、盘点收获,妙语偶得【高效学习,当堂达标】(做追★一族,走高效之路)摘星榜:10.9.8.7.6.5.4.3.2.1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黝黑(yǒu)一绺绺(liǔ)滞留(zhì)禁锢(gù)B.甲胄(zhòu )锃亮(zhâng)粲然(càn)广袤(mào)C.犀利(xī)炽热(zhì)尴尬(gān gà)侏儒(zhū rú)D.颔首(hàn)长髯(rán)藏污纳垢(hòu )2.下列各句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

八级语文下册 4《列夫 托尔斯泰》学案 新人教版

八级语文下册 4《列夫 托尔斯泰》学案 新人教版

4.《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寄语“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学习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胡髭.( ) 长髯.( ) 鬈.( ) 发黝.( ) 禁锢.( )锃.( )亮甲胄.( ) 粲.( )然盎.( )然犀.( )利2.解释词语粗制滥造: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诚惶诚恐:颔首低眉:3. 请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交流、补充、归纳。

二、自主探究1)全文可分为两部分,试概括段意。

2)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并用曲线划下来,试总结其特点。

须发面部表情长相平平给拜访者印象失望目光犀利感情丰富眼睛3)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品味语言①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②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二)问题研讨1、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2、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3、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4、在写法上,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四、拓展延伸传神的细节描写能让人物更加生动,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的一位同学,抓住特点,选择描写方法,对他(她)进行一段描写。

100字左右。

五、课堂小结总结自己本节课学习中的得与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列夫·托尔斯泰
【预习指导】
一、预习要求
(一)初读课文,积累基础:
1.浏览课文,圈点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给生字正音,解释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二)再读课文,探究问题:
1.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勾画你喜欢的运用夸张或比喻的句子,并揣摩其作用。

3.自疑(自主提问)。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长髯.()黝.黑()粗制滥.造()鬈.发()禁锢.()锃.亮()藏污纳垢.()一绺.()犀.利()甲胄.()广袤.无垠()2.解释下列词语:
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广袤无垠:
3.列夫·托尔斯泰,(国家)最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

茨威格,(国家)作家、评论家,代表作品有。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利用工具书积累基础知识。

2.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并通过“探究问题”检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情况。

3.自疑自问。

四、本课与前阶段学习内容的勾连衔接
1.由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回顾作者茨威格相关知识。

2.联系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3.本单元课文为叙事作品,本文与《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同为写人的文章,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应注意本文与前两文的不同:前两文侧重叙事,本文侧重描写。

【课堂建议】
一、教师的教学预设
1.学情预设:由于本文是翻译作品,中外语言表达习惯存在差异,学生对有些句子可能会感到晦涩难懂。

2.建议课时:1-2课时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其什么特征?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2)勾画你喜欢的运用夸张或比喻的句子,并揣摩其作用。

2.难点: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三、教学中怎样发挥教师个人所长
教师可根据个人特长在语言赏析、写作借鉴等方面对学生“深阅读”进行指导。

四、学生怎样展开自主合作学习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前按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

环节二:问题探究
1.抽答: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二人对学:
(1)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其什么特征?作者为何要这
技巧突破:
A.提醒学生立足文本,从课文中抓取关键词句进行分析。

B.同桌互动,交流意见,然后通过举手或师生推荐的方式进行发言展示。

C.引导学生联系《阿长与<山海经>》对欲扬先抑及其作用进行分析。

(2)勾画你喜欢的运用夸张或比喻的句子,并揣摩其作用。

技巧突破:
A.明确比喻、夸张的相关知识,提醒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其作用。

B.学生回归文本,按要求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巡视。

C.同桌互动,交流意见,然后通过举手或师生推荐的方式进行发言展示和点拨明确。

3.小组学习: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文句进行提问,小组互动解决,必要时由教师点拨。

问题预设:
例一:当这一双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得,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例二: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技巧突破:
A.抓关键语句,以读促思。

B.知人论世,由师生补充介绍托尔斯泰的思想转变、家庭生活等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C.教师引导点拨,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五、课堂微检测(时间约5分钟)(适合全部学生)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对夫妇在客厅里正襟危坐
....地等待从国外归来的儿子。

B.她身材高挑,有着一头瀑布般的长发,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
...群.,引人注
C.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
....。

D.臣受此殊遇,诚惶诚恐
....,感激不尽。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一项是()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D.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想象,来源于他的大胡子。

参考答案:1.A 2.D
【拓展延伸】
建议一:辩论台——辩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正方:托尔斯泰是幸福的——反方:托尔斯泰是不幸的
活动预设:全班参与,根据学生所持观点确立正反方;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建议二:写作练习(适合中上层次学生)
1.这是《红楼梦》里的一段人物描写,猜猜她是谁?说说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捐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踹微微,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目的:引导学生体会刻画人物应抓住特征,最好能做到形神皆备。

2.写一写班上你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要求:不提他(她)的名字,交流展示时由同学猜想所写对象,以此检测写作内容的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