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6ebcf702e3f5727a4e9621f.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数据的分析——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体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思想.2、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求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所代表的不同的数据特征.3、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意义及求法,体会它们在刻画数据波动时的不同特征.体会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思想,掌握分析数据的思想和方法.4、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要点梳理】要点一、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 个数123n x x x x 、、、…,我们把()1231n x x x x n⋅⋅⋅++++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作x .计算公式为()1231n x x x x x n=⋅⋅⋅++++. 要点诠释: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1)当一组数据较大时,并且这些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附近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计算公式x x a '=+.其中x '为新数据的平均数,a 为取定的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较“整”的数.(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所以平均数容易受到个别特殊值的影响.若n 个数12n x x x 、、…的权分别是12n w w w 、、…、,则112212......n nnx w x w x w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要点诠释:(1)相同数据i x 的个数i w 叫做权,i w 越大,表示i x 的个数越多,“权”就越重.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2)加权平均数实际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平均数的简便运算. 要点二、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一般地,n 个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2)由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以知道中位数以上和以下数据各占一半.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要点诠释:(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要点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其中以平均数最为重要. 区别: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位置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众数主要研究各数据出现的频数,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要点四、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1.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数据-最小数据. 要点诠释:极差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一组数据极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方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方差2s 的计算公式是:()[]222212)(...)(1x x x x x x nS n -++-+-=,其中,x 是1x ,2x ,…n x 的平均数. 要点诠释:(1)方差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2)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不变. (3)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来的k 倍,则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变为原来的2k 倍.3.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符号s 表示,即:;标准差的数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4.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极差与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数.区别:极差表示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它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较大;方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稳定性越好.所以一般情况下只求一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时用极差,在考虑到这组数据的稳定性时用方差. 要点五、用样本估计总体在考察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时,往往都是通过抽取样本,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或方差近似估计得到总体的平均水平或方差. 要点诠释:(1)如果总体数量太多,或者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试验带有破坏性,都应该抽取样本.取样必须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2)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越精确.样本容量的确定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所付出的代价.【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2015•福州)若一组数据1,2,3,4,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是()A.0 B.2.5 C.3 D.5【答案与解析】解:(1)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2,3,4,x,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3,∴中位数是3,平均数为(1+2+3+4+x)÷5,∴3=(1+2+3+4+x)÷5,解得x=5;符合排列顺序;(2)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3,x,4,中位数是3,此时平均数是(1+2+3+4+x)÷5=3,解得x=5,不符合排列顺序;(3)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x,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不符合排列顺序;(4)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x,1,2,3,4,中位数是2,平均数(1+2+3+4+x)÷5=2,解得x=0,符合排列顺序;(5)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1,2,x,3,4,中位数,x,平均数(1+2+3+4+x)÷5=x,解得x=2.5,符合排列顺序;∴x的值为0、2.5或5.故选C.【总结升华】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涉及到分类讨论思想,较难,要明确中位数的值与大小排列顺序有关,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解答不完整.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举一反三:【变式】若数据3.2,3.4,3.2,x,3.9,3.7的中位数是3.5,则其众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答案】3.2;3.5;解:由题意3.43.5, 3.62xx+==,所以众数是3.2,平均数是3.5.2、(2016•广州)某校为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举办“玩转数学”比赛,现有甲、乙、丙三个小组进入决赛,评委从研究报告、小组展示、答辩三个方面为各小组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甲、乙、丙三个小组各项得分如下表: 小组 研究报告 小组展示 答辩 甲 91 80 78 乙 81 74 85 丙798390计算各小组的平均成绩,并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小组的排名顺序:如果按照研究报告占40%,小组展示占30%,答辩占30%,计算各小组的成绩,哪个小组的成绩最高?【思路点拨】(1)运用求平均数公式()1231n x x x x n⋅⋅⋅++++即可求出三人的平均成绩,比较得出结果;(2)将三人的成绩按比例求出测试成绩,比较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解:(1)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从高分到低分小组的排名顺序是:丙>甲>乙; (2)由题意可得, 甲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 丙组的平均成绩是:(分),由上可得,甲组的成绩最高. 答案:甲组的成绩最高【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统计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举一反三:【变式】小王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成绩分别为:测验一得89分,测验二得78分,测验三得85分,期中考试得90分,期末考试得87分,如果按照平时、期中、期末的10%、30%、60%量分,那么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多少?【答案】解:小王平时测试的平均成绩897885843x ++==(分).所以8410%9030%8760%87.610%30%60%⨯+⨯+⨯=++(分). 答:小王该学期的总评成绩应该为87.6分.3、下表是七年级(2)班30名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表(已破损).已知该班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平均分是76分. (1)求该班80分和90分的人数分别是多少?(2)设此班30名学生成绩的众数为a ,中位数为b ,求a b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1)设该班得80分的有x 人,得90分的有y 人.根据题意和平均数的定义,得257330,763050260570780901003,x y x y +++++=⎧⎨⨯=⨯+⨯+⨯+++⨯⎩ 整理得13,89109,x y x y +=⎧⎨+=⎩ 解得8,5.x y =⎧⎨=⎩即该班得80分的有8人,得90分的有5人.(2)因为80分出现8次且出现次数最多.所以a =80,第15、16两个数均为80分,所以b =80,则a b +=80+80=160.【总结升华】本题为统计题,考查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建立等量关系. 举一反三:【变式】某教师为了对学生零花钱的使用进行教育指导,对全班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数额进行了调查统计,并绘制了统计图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零花钱数额(元) 5 10 15 20 学生个数(个)a15205请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求a 的值;(2)求这50名学生每人一周内的零花钱额的众数和平均数. 【答案】解:(1) a =50-15-20-5=10.(2)众数是15.平均数为150(5×10+10×15+15×20+20×5)=12.类型二、极差、方差和标准差4、(2015•徐州)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九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如图所示.(1)根据图示填写下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九(2)85 100(2)结合两班复赛成绩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哪个班级的复赛成绩较好;(3)计算两班复赛成绩的方差.【思路点拨】(1)观察图分别写出九(1)班和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在平均数相同的情况下,中位数高的成绩较好;(3)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s2=[(x1﹣)2+(x2﹣)2+…+(x n﹣)2](可简单记忆为“等于差方的平均数”)【答案与解析】解:(1)由图可知九(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九(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九(1)的平均数为(75+80+85+85+100)÷5=85,九(1)的中位数为85,九(1)的众数为85,把九(2)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0、75、80、100、100,∴九(2)班的中位数是80;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九(1)85 85 85九(2)85 80 100(2)九(1)班成绩好些.因为九(1)班的中位数高,所以九(1)班成绩好些.(回答合理即可给分)(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以及平均数的求法,同时也考查了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定义并能熟练运用公式. 举一反三:【变式】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中随机抽取8次,数据如下(单位:分)甲 95 82 88 81 93 79 84 78 乙8375808090859295(1)请你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加合适?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9582888193798478)858x =+++++++=甲(分), 1(8375808090859295)858x =+++++++=乙(分).甲、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分、84分. (2)由(1)知85x x ==甲乙分,所以22221[(9585)(8285)(7885)]35.58s =-+-++-=甲, 22221[(8385)(7585)(9585)]418s =-+-++-=乙.①从平均数看,甲、乙均为85分,平均水平相同; ②从中位数看,乙的中位数大于甲,乙的成绩好于甲;③从方差来看,因为x x =甲乙,22s s <乙甲,所以甲的成绩较稳定;④从数据特点看,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次数,甲有3次,而乙有4次,故乙的成绩好些;⑤从数据的变化趋势看,乙后几次的成绩均高于甲,且呈上升趋势,因此乙更具潜力. 综上分析可知,甲的成绩虽然比乙稳定,但从中位数、获得好成绩的次数及发展势头等方面分析,乙具有明显优势,所以应派乙参赛更有望取得成绩. 类型三、统计思想5、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为了倡导“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刚在他所在班的50名同学中,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单位:t),并将调查结果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1)求这10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2)根据样本数据,估计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多少户.【思路点拨】(1)根据条形统计图,即可知道每一名同学家庭中一年的月均用水量.再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2)首先计算样本中家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再进一步估计总体. 【答案与解析】解:(1)观察条形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62 6.54717.52816.810x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6.8.∴在这组样本数据中,6.5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5.∵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6.5,有6.5 6.56.5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5.(2)∵10户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有7户,有7503510⨯=. ∴根据样本数据,可以估计出小刚所在班50名同学家庭中月均用水量不超过7t 的约有35户.【总结升华】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掌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是( ) A .极差 B .方差 C .众数 D .平均数 2.数据2-,1-,0,1,2的方差是( )A .0B .2C .2D .43.小王在清点本班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捐款时发现,全班同学捐款的钞票情况如下:100元的3 张,50元的9张,10元的23张,5元的10张.在这些不同面额的钞票中,众数是( )A .10B .23C .50D .1004.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恰好都是9.2环,方差分别是20.56S =甲,20.45S =乙,20.50S =丙,20.60S =丁;则成绩最稳定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 5.若一组数据2468x ,,,,的方差比另一组数据5791113,,,,的方差大,则 x 的值可以为( ) A .12B .10C .2D .06.某校有21名同学们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11名参加决赛,小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1名同学成绩的( ) A .最高分B .中位数C .极差D .平均数7.某次数学趣味竞赛共有10道题目,每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 人数 2 5 13 10 7 3 成绩(分)5060708090100全班40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75,70B .70,70C .80,80D .75,8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了解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应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B .一组数据1、2、5、5、5、3、3的中位数和众数都是5C .若甲组数据的方差是003,乙组数据的方差是0.1,则甲组数据比乙组数据稳定D .抛掷一枚硬币100次,一定有50次“正面朝上”9.已知数据x ,4,0,3,-1的平均数是1,那么它的众数是( ) A .4B .0C .3D .-110.通过统计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某学期的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得到甲、乙、丙、丁三明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甲2=17,S 乙2=36,S 丙2=14,丁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丁同学80809090则这四名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11.一组数据中有m 个a ,n 个b ,k 个c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A .3a b c++ B .3m n k++ C .3ma nb kc++D .ma nb kcm n k++++12.某兴趣小组为了解我市气温变化情况,记录了今年1月份连续6天的最低气温(单位:C ︒):-6,-4,-2,0,-2,2.关于这组数据,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2B .中位数是-2C .众数是-2D .方差是513.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如下:5,6,6,x ,7,8,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6B .6.5C .7D .814.某小组7名学生的中考体育分数如下:37,40,39,37,40,38,40,该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 .40,37B .40,39C .39,40D .40,3815.某班体育委员记录了第一小组七位同学定点投篮(每人投10次)的情况,投进篮筐的个数为6,9,5,3,4,8,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3B .4C .5D .8二、填空题16.图中显示的是某商场日用品柜台10名售货员4月份完成销售额(单位:千元)的情况,根据统计图,我们可以计算出该柜台的人均销售额为___________千元.17.已知一组数据a ,b ,c 的方差为2,那么数据3a +,3b +,3+c 的方差是________.18.数据-1,2,0,1,-2的方差是____.19.已知一组数据为1-、x 、0、1、2-的平均数为0,则x =__________这组数据的标准差为___________.20.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是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___.21.小明用S 2=110[(x 1﹣3)2+(x 2﹣3)2+…+(x 10﹣3)2]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那么x 1+x 2+x 3+…+x 10=______.22.某同学记录了自己一周每天的零花钱(单位:元),分别如下:5,4.5,5,5.5,5.5,5,4.5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23.某组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为S 2=18[(x 1﹣2)2+(x 2﹣2)2+…+(x 8﹣2)2],则该组数据的样本容量是_____,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24.小林同学对甲、乙、丙三个市场某月份每天的白菜价格进行调查,计算后发现这个月三个市场的价格平均值相同,方差分别为2S 7.5=甲,2S 1.5乙=,2S 3.1=丙,那么该月份白菜价格最稳定的是______市场.25.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均为170cm ,方差分别是2S 甲,2S 乙,且22S S <甲乙,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______.26.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S 12,另一组数据6、7、8、9、10的方差为S 22,那么S 12_______________ S 22(填“>”、“=”或“<”).三、解答题27.某校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初二 (1)班、初二(2)班、初二(3)班的各项得分如下:服装统一 动作整齐 动作准确初二(1)班 80 84 87 初二(2)班 977880初二(3)班90 78 85(1)填空: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在服装统一方面,三个班得分的平均数是________;在动作整齐方面三个班得分的众数是________;在动作准确方面最有优势的是________班. (2)如果服装统一、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2:3:5,那么这三个班的排名顺序怎样?为什么?(3)在(2)的条件下,你对三个班级中排名最靠后的班级有何建议?28.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明调查了班级里4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写结果)(1)本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 ; (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 ;(3)若该校共有学生1000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 人.29.为宣传6月6日世界海洋日,某校九年级举行了主题为“珍惜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解全年级500名学生此次竞赛成绩(百分制)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参赛学生的成绩,整理并绘制出如下不完整的统计表(表1)和统计图(如图).表1知识竞赛成绩分组统计表 组别分数/分 频数A6070x ≤< aB7080x ≤< 10 C8090x ≤< 14 D90100x ≤<18请根据图表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调查一共随机抽取了________个参赛学生的成绩,表1中a =________; (2)所抽取的参赛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落在的“组别”是________;(3)请你估计,该校九年级竞赛成绩达到80分以上(含80分)的学生约多少人? 30.山青养鸡场有2500只鸡准备对外出售.从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鸡,统计了它们的质量(单位:kg ),并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1和图2.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图1中m的值为;(2)统计的这组数据的众数是;中位数是;(3)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估计这2500只鸡的总质量约为多少kg.。
最新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与经典例题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与经典例题【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考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方差、标准差课标要求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了解众数、中位数的作用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了解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作用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知识梳理】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x=x'+a,其中a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
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s2=1n[(x1-x)2+(x2-x)2+…+(x n-x)2];标准差=方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能力训练】一、填空题:1.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 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 随机抽取了 10 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甲包装机乙包装机 丙包装机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方差 7.9616.3231.96(克 2)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 定。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市连续10天的最低气温统计如下(单位:℃):4,5,4,7,7,8,7,6,5,7,该市这10天的最低气温的中位数是()A.6℃B.6.5℃C.7℃D.7.5℃2.某市6月份日平均气温统计如图所示,则在日平均气温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21,21 B.21,21.5 C.21,22 D.22,223.小王在清点本班为偏远贫困地区的捐款时发现,全班同学捐款的钞票情况如下:100元的3 张,50元的9张,10元的23张,5元的10张.在这些不同面额的钞票中,众数是()A.10 B.23 C.50 D.1004.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50 B.52 C.48 D.25.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射击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甲乙丙丁平均数(环)9.149.159.149.15方差 6.6 6.8 6.7 6.6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选择()A.甲B.乙C.丙D.丁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右表所示,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那么应选___________去.甲乙丙丁平均分85909085方差50425042A .甲B .乙C .丙D .丁7.在我县“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7名同学参加了比赛,他们最终决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3名,不仅要知道自己的分数,还得知道这7名学生成绩的( ) A .众数B .方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8.已知数据12,,,n x x x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0.1,则1242,42,,42n x x x ---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 A .2,1.6B .2,2105C .6,0.4D .6,21059.2017年世界未来委员会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授予我国“未来政策奖”,以表彰我国在防治土地荒漠化方面的突出成就.如图是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则荒漠化土地面积是五次统计数据的中位数的年份是( )A .1999年B .2004年C .2009年D .2014年10.某校篮球队10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则篮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年龄 13 14 15 16 人数2341A .15,15B .14,15C .14,14.5D .15,14.5 11.一组数据:3,2,5,3,7,5,x ,它们的众数为5,则x =( )A .2B .3C .5D .712.方差计算公式()()()()()2222221476787117675s ⎡⎤=-+-+-+-+-⎣⎦中,数字5和7分别表示( ) A .数据个数、平均数 B .方差、偏差 C .众数、中位数D .数据个数、中位数13.通过统计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某学期的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得到甲、乙、丙、丁三明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的方差分别为S 甲2=17,S 乙2=36,S 丙2=14,丁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丁同学80809090则这四名同学四次数学测试成绩最稳定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14.八(1)班45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用统计如下表: 生活费(元) 1015 2025 30学生人数(人)3915126则这45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用中,平均数是( ) A .15B .20C .21D .2515.某班体育委员记录了第一小组七位同学定点投篮(每人投10次)的情况,投进篮筐的个数为6,9,5,3,4,8,4,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3B .4C .5D .8二、填空题16.一组数据2,3,4,x ,6的平均数是4,则x 是_______.17.若一组数据3、4、5、x 、6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18.若一组数据4,,5,,7,9x y 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____. 19.小林同学对甲、乙、丙三个市场某月份每天的白菜价格进行调查,计算后发现这个月三个市场的价格平均值相同,方差分别为2S 7.5=甲,2S 1.5乙=,2S 3.1=丙,那么该月份白菜价格最稳定的是______市场.20.根据李飞与刘亮射击训练的成绩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若要推荐一位成绩较稳定的选手去参赛,应推荐______.21.某样本数据是:2,2,x ,3,3,6如果这个样本的众数为2,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22.某校对开展贫困地区学生捐书活动,某班40名学生捐助数量(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在这40名学生捐助数量中,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3.一组数据1,3,2,7,x ,2,3的平均数是3,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 24.已知一组数据123x x x ,,,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322,,那么另一组数据1232x 12x 12x 1---,,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______.25.为调查某班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情况,张华随机调查了30名同学,结果如下表: 每天使用零花钱(单位:元) 1 2 3 4 5 人 数25896则这30名同学每天使用的零花钱的中位数是_____元.26.一组数据1、2、3、4、5的方差为S 12,另一组数据6、7、8、9、10的方差为S 22,那么S 12_______________ S 22(填“>”、“=”或“<”).三、解答题27.甲、乙两名同学本学期的五次数学测试成绩如下(单位:分):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甲 86 83 90 80 86 乙 7882848992中位数 平均数 方差甲 ▲ 85 ▲ 乙 848524.828.为了从甲、乙两名选手中选拔一个参加射击比赛,现对他们进行一次测验,两个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为了比较两人的成绩,制作了如下统计图表: 甲乙射击成绩统计表平均数 中位数 方差 命中10环的次数 甲7乙7.5 5.41甲乙射击成绩折线图(1)请补全上述图表(请直接在统计表中填空和补全折线图);(2)如果规定成绩较稳定者胜出,则_____胜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希望(2)中的另一名选手胜出,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应该制定怎样的评判规则?说明理由.29.如图1,A,B,C是郑州市二七区三个垃圾存放点,点B,C分别位于点A的正北AC 米.八位环卫工人分别测得的BC长度如下表:和正东方向,40甲丁丙丁戊戌申辰BC (单位:8476788270848680 m)他们又调查了各点的垃圾量,并绘制了下列间不完整的统计图2.(1)表中的中位数是、众数是;(2)求表中BC长度的平均数x;(3)求A处的垃圾量,并将图2补充完整;(4)用(2)中的x作为BC的长度,要将A处的垃圾沿道路AB都运到B处,已知运送1千克垃圾每米的费用为0.005元,求运垃圾所需的费用.30.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平均成绩/环中位数/环众数/环方差甲a77 1.2乙7b8 4.2(1)写出表格中a,b的值;(2)从方差的角度看,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并说明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小刘利用空闲时间到外地某建筑公司打工,公司承诺:正常上班的工资为200元/天,不能正常上班(如下雨)的工资为80元/天,如果某月(30天)正常上班的天数占80%,则当月小刘的日平均工资为()A.140元B.160元C.176元D.182元答案: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得.解:由题意得:当月正常上班的天数为30×80%=24(天),不能正常上班的天数为30−24=6(天),则当月小刘的日平均工资为24×200+6×80=176(元),3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求平均数,熟记公式是解题关键.2、某校航模兴趣小组共有40位同学,他们的年龄分布如表:B.众数、中位数C.平均数、方差D.中位数、方差答案:B分析:根据有40位同学,而13、14岁的共5+18=23位同学,可得众数;然后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可确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从而可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共有40位同学,13、14岁的共5+18=23位同学,14岁的占18位同学,∴14为众数,∴第20个数和第21个数都是14,∴数据的中位数为14.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与方差,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它们的定义.3、佳佳同学5次上学途中所花时间(单位:min)x,y,10,11,9.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x2+y2的值为()A.192B.200C.208D.400答案:C解:∵x,y,10,11,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10,∴x+y+10+11+9=5×10,∴x+y=20,∵x,y,10,11,9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1[(x-10)2+(y-10)2+(10-10)2+(11-10)2+(9-10)2] =25x2-20x+100+y2-20y+100+0+1+1=10∴x2+y2=10+20(x+y)-100-100-1-1=10+20×20-100-100-1-1=208,故选:C.小提示:考查了平均数、方差和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平均数与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4、小明将自己家1月份至6月份的用水量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那么小明家这6个月用水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0吨,12.5吨B.10吨,9.5吨C.9吨,10.5吨D.8吨,9.5吨答案:B分析:从图中得到6个月用水量的6个数据,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计算这6个数据的平均数就可得到平均用水量,再将6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解:这6个月的平均用水量:(8+12+10+15+6+9)÷6=10(吨),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6,8,9,10,12,15,中位数为:(9+10)÷2=9.5(吨)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折线图的应用以及平均数和中位数求法,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5、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高中下面有四个推断: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ℎ~25.5ℎ之间;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ℎ~30ℎ之间;③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ℎ~30ℎ之间;④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ℎ~30ℎ之间.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答案:B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②由统计表类别栏计算可得,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 15,60,51,62,12,则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②正确.③由统计表计算可得,高中学段栏各时间段人数分别为0−15,35,15,18,1,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 0 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当0⩽t<10时间段人数为 15 时,中位数在10~20之间,故③错误.④由统计表计算可得,初中学段栏0⩽t<10的人数在0~15之间,当人数为 0 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当人数为 15 时,中位数在20~30之间,故④正确.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与平均数,正确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一组数据1,2,3,4,5,a,b的平均数是4,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小于4,则a的值可能是()A.7B.8C.9D.10答案:D分析:由平均数定义可得a+b的值,再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a、b中必有一个是小于4的,即可得出答案.解:∵数据1,2,3,4,5,a,b的平均数是4,∴1+2+3+4+5+a+b=7×4=28,∴a+b=13,将此组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则第4个数据即为中位数,又∵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小于4,∴a,b两数中必有一个值小于4,∵a+b=13,∴a,b两数中较大的数的值大于9,∴a的值可能是10.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定义:所有数的总和除以数的个数;中位数定义: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若奇数个数据则中间的就是中位数,若偶数个数据,则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熟练掌握平均数和中位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数据10,3,a,7,5的平均数是6,则a等于().A.3B.4C.5D.6答案:C分析: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由题意得:10+3+a+7+55=6,解得:a=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数据总和÷数据个数是解题的关键.8、某商店连续5天销售口罩的盒数分别为9,11,13,12,11,关于这组数据,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众数是11B.平均数是11C.中位数是12D.方差是107答案:A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方差的计算方法分别求出结果再进行判断即可.解:将这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9,11,11, 12,13,最中间的数为11,因此中位数为11,出现次数最多的是11,因此众数是11,这7个数的平均数为9+11+11+12+13=565,方差为15×[(9−565)2+(11−565)2+(13−565)2+(12−565)2+(11−565)2]=4425.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方差,掌握对应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某单位定期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工作业绩、出勤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的满分均为100分),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依次为3:5:2.小王经过考核后所得的分数依次为90、88、83分,那么小王的最后得分是()A.87B.87.5C.87.6D.88答案:C分析:将三个方面考核后所得的分数分别乘上它们的权重,再相加,即可得到最后得分. 小王的最后得分为:90×33+5+2+88×53+5+2+83×23+5+2=27+44+16.6=87.6(分), 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10、如果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减去5,那么所得的一组新数据( ) A .众数改变,方差改变 B .众数不变,平均数改变 C .中位数改变,方差不变 D .中位数不变,平均数不变 答案:C分析:由每个数都减去5,那么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减少5,方差不变,据此可得答案.解:如果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减去5,那么所得的一组新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都减少5,方差不变, 故选:C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方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方差、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定义. 填空题11、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4,x 5的方差是14,那么另一组数据2x 1-2,2x 2-2,2x 3-2,2x 4-2,2x 5-2的方差是____________. 答案:1分析:根据方差的变化规律可得:数据2x 1-2,2x 2-2,2x 3-2,2x 4-2,2x 5-2的方差是22×14,再进行计算即可.解:∵x 1,x 2,x 3,x 4,x 5的方差是:14,∴另一组数据2x1,2x2,2x3,2x4,2x5的方差是:22×14=1,∴另一组数据2x1-2,2x2-2,2x3-2,2x4-2,2x5-2的方差是:1;所以答案是: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方差的知识,掌握当数据都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时,方差不变,即数据的波动情况不变;当数据都乘以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时,方差变为这个数的平方倍是解题的关键.12、生物学研究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越高,单位时间内合成的有机物越多,为了解甲、乙两个品种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科研人员从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中各选五株,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测量它们的光合作用速率(单位:μmol⋅m﹣2⋅s﹣1),结果统计如下:答案:乙分析:分别求甲、乙两品中的方差即可判断;解:S甲2=15[(32−25)2+(30−25)2+(25−25)2+(18−25)2+(20−25)2]=29.6S乙2=15[(28−25)2+(25−25)2+(26−25)2+(24−25)2+(22−25)2]=4S甲2>S乙2∴乙更稳定;所以答案是:乙.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方差判断稳定性,分别求出甲、乙的方差,方差越小越稳定,解本题的关键在于知道方差的求解公式.13、某校八年级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两个班参加比赛的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和计算后结果如下表: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每分钟输入汉字达150个以上为优秀);③甲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学生比赛成绩的波动大.上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②③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逐一判断即可.解:由于乙班学生每分钟输入汉字的中位数为151,说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达到每分钟150个及以上,而甲班学生的中位数为149,说明不到一半的学生达到150个及以上,说明乙班优秀人数比甲班优秀人数多,故②正确;由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可知①③也正确.故答案是:①②③.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平均数和方差,掌握中位数和方差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4、如果一组数据中有3个6、4个−1,2个−2、1个0和3个x,其平均数为x,那么x=______.答案:1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解:根据题意得3×6+4×(−1)+2×(−2)+0+3x=x,13解得:x=1,所以答案是: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15、学校举行物理科技创新比赛,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然后按照理论知识占20%,创新设计占50%,现场展示占30%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某同学本次比赛的各项成绩分别是:理论知识85分,创新设计88分,现场展示90分,那么该同学的综合成绩是______分.答案:88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即可求解.综合成绩为:85×20%+88×50%+90×30%=88(分),所以答案是:88.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求法,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各项成绩所占百分比的含义.解答题16、市体校射击队要从甲、乙两名射击队员中挑选一人参加省级比赛,因此,让他们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成绩如图所示.为分析成绩,教练根据统计图算出了甲队员成绩的平均数为8.5环、方差为1.05,请观察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1)先写出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再求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2)根据两人成绩分析的结果,若要选出总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队员参加省级比赛,你认为选出的应是,理由是:.答案:(1)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9,9,10,10;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8.2,方差:1.56;(2)甲;平均数高,且成绩稳定.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公式“平均数=所有数之和再除以数的个数”乙队员10次射击的平均数;方差就是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根据方差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甲和乙的平均数和方差,选择平均数高和方差较小的同学即可. (1)解:乙队员10次射击的成绩分别为6,7,7,8,8,8,9,9,10,10; 则乙10次射击成绩的平均数=(6+2×7+3×8+2×9+2×10)÷10=8.2, 方差=110[(6−8.2)2+2×(7−8.2)2+3×(8−8.2)2+2×(9−8.2)2+2×(10−8.2)2]=1.56;(2)∵8.5>8.2,S 甲2=1.05,S 乙2=1.56, ∴S 甲2<S 乙2,∴甲的平均数高,且成绩稳定, ∴选择甲同学参加射击比赛.所以答案是:甲;平均数高,且成绩稳定.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的计算公式及应用等知识,熟练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某校为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校团委在全校举办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知识竞赛活动,初、高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组成初中代表队和高中代表队进行复赛,复赛成绩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高中代表队五名学生复赛成绩的中位数为___________分; (2)分别计算初中代表队、高中代表队学生复赛成绩的平均数;(3)已知高中代表队学生复赛成绩的方差为20,请计算初中代表队学生复赛成绩的方差,并结合两队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分析哪个队的复赛成绩较好.答案:(1)95(2)初中代表队的平均数为90分,高中代表队的平均数为95分(3)初中代表队学生复赛成绩的方差是40,高中代表队成绩较好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得答案;(2)按照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3)计算初中代表队的方差,再比较即可.(1)解:五个人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90、90、95、100、100.第3个数为中位数,所以中位数是95;所以答案是:95;(2)解:高中代表队的平均数为(90+90+95+100+100)÷5=95(分),初中代表队的平均数为(80+90+90+90+100)÷5=90(分);(3)×[(80−90)2+(90−90)2+(90−90)2+(90−90)2+(100−解:初中代表队的方差为1590)2]=40.∵95>90,20<40,∴高中代表队成绩较好.小提示:本题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熟练掌握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18、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某校为了解本校学生校外体育活动情况,随机对本校100名学生某天的校外体育活动时间进行了调查,并按照体育活动时间分A,B,C,D四组整理如下:(1)制作一个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各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小明记录了自己一周内每天的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制作了如下折线统计图.请计算小明本周内平均每天的校外体育活动时间;(3)若该校共有14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每天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学生人数.答案:(1)见解析(2)64分钟(3)980名分析:(1)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各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百分比;(2)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3)样本估计总体,求出样本中每天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学生所占的百分比即可.(1)解:由于各组人数占所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因此可以采用扇形统计图;(2)=64(分),解:55+65+63+57+70+75+637答:小明本周内平均每天的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为64分钟;(3)1400×60+10=980(名),100答:该校1400名学生中,每天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大约有980名.小提示: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频数分布表以及平均数,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和常考题及提高练习难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常考题与提高练习与压轴难题(含解析)【知识点】1、算术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公式:x1x2x nn使用:当所给数据x,x2,,,x n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相同时,一般使用该公式计算平均数.12、加权平均数:若n个数x,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1xwxwxw1,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122nnwww12n使用:当所给数据x1,x2,,,x n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权)不同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权的意义:权就是权重即数据的重要程度.常见的权:1)数值、2)百分数、3)比值、4)频数等。
【相似题练习】1.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A.﹣3.5B.3C.0.5D.﹣32.8个数的平均数12,4个数的平均为18,则这12个数的平均数为()A.12B.13C.14D.153.已知5个数a1、a2、a3、a4、a5的平均数是a,则数据a1+1,a2+2,a3+3,a4+4,a5+5的平均数为()A.aB.a+3C.aD.a+154.调查某一路口某时段的汽车流量,记录了30天同一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其中有2天是256辆,2 天是285辆,23天是899辆,3天是447辆.那么这30天在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平均辆数为()A.125辆B.320辆C.770辆D.900辆5.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个x1,b个x2,c个x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A.B.C.D.6.成成在满分为100分的期中、期末数学测试中,两次的平均分为90分,若按期中数学成绩占30%,期末数学成绩占70%计算学期数学成绩,则成成的学期数学成绩可能是()A.85B.88C.95D.100第1页(共14页)4、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意义:在一组互不相等的数据中,小于和大于它们的中位数的数据各占一半.5、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特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用途:当一组数据中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量.6、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平均数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但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它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当数据中某些数据重复出现时,人们往往关心众数,但当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意义.【相似题练习】1.某市主城区2016年8月10日至8月19日连续10天的最高气温统计如表:最高气温(℃)38394041天数321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A.39.5,39.6B.40,41C.41,40D.39,412.某校为了解全校同学五一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抽查了100名同学,统计它们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是()A.4﹣6小时B.6﹣8小时C.8﹣10小时D.不能确定3.若一组数据2,3,4,5,x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x的值不可能的是()A.6B.3.5C.2.5D.14.在我县中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6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成绩(m)1.501.601.651.701.751.80人数133432这些运动员跳高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70,1.65B.1.70,1.70C.1.65,1.70D.3,35.小王班的同学去年6﹣12月区孔子学堂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人数如下表:月6789101112份人46324232273242数则该班去年6﹣12月去孔子学堂听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的人数的众数是()56,54,52,51,55,54,这四组数据的众数是()A.52和54B.52C.53D.54【知识点】1、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2、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记作2s.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2122 sxxxxx n12n x 2意义:方差(2s)越大,数据的波动性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性越小.结论:①当一组数据同时加上一个数a时,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也增加a,而其方差不变;②当一组数据扩大k倍时,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也扩大k倍,其方差扩大k2倍.【相似题练习】1.某工厂分发年终奖金,具体金额和人数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对这组数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人数135701083金额(元)20000015000080000150001000080005000A.极差是195000B.中位数是15000C.众数是15000D.平均数是150002.在一次设计比赛中,小军10次射击的成绩是:6环1次,7环3次,8环2次,9环3次,10环1次,关于他的射击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差是2环B.中位数是8环C.众数是9环D.平均数是9环3.为了了解某班同学一周的课外阅读量,任选班上15名同学进行调查,统计如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阅读量(单位:本/01234周)人数(单位:人)14622A.中位数是2B.平均数是2C.众数是2D.极差是24.某赛季甲、乙两面运动员各参加10场比赛,各场得分情况如图,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C .甲得分的方差大于乙得分的方差D .甲得分的最小值大于乙得分的最小值5.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2的成绩如表:甲乙丙丁平均分8.58.28.58.2 方差1.81.21.21.1 最高分9.89.89.89.7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A .丁B .丙C .乙D .甲 2,则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6.若a ,b ,c 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方差为s A .2,s2B .4,s 2C .2,s 2+2D .4,s 2+42,第2组数据:52,54,56,58的方差为S 22,第3组数据: 7.已知第1组数据:1,3,5,7的方差为S 12,则S 2,S 2,S 2的大小关系是()2016,2015,2014,2013的方差为S 31232>S 22>S 12B .S 12=S 22<S 32C .S 12=S 22>S 32D .S 12=S 22=S32 A .S 3 【知识点】 统计量的选择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重点知识归纳(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重点知识归纳单选题1、数据10,3,a,7,5的平均数是6,则a等于().A.3B.4C.5D.6答案:C分析: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6,解得:a=5;解:由题意得:10+3+a+7+55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数据总和÷数据个数是解题的关键.2、某篮球队10名队员的年龄结构如表,已知该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为21.5,则众数与方差分别为()答案:D分析:先根据数据的总个数及中位数得出x=3、y=2,再利用众数和方差的定义求解可得.∵共有10个数据,∴x+y=5,又该队队员年龄的中位数为21.5,即2.15=21+22,2∴x=3、y=2,=22,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21,平均数为19+20+21×3+22×2+24×2+2610×[(19﹣22)2+(20﹣22)2+3×(21﹣22)2+2×(22﹣22)2+2×(24﹣22)2+(26﹣22)2]=4,所以方差为110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中位数、众数、方差,熟练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3、一组数据40,37,x,64的平均数是53,则x的值是()A.67B.69C.71D.72答案:C分析:根据求平均数公式即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可.根据题意可知40+37+x+644=53,解得:x=71.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未知数据的值.掌握求平均数的公式是解题关键.4、甲、乙两名运动员的10次射击成绩(单位:环)如图所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射击成绩的平均数依次记为x甲,x乙,射击成绩的方差依次记为s甲2,s乙2,则下列关系中完全正确的是()A.x甲=x乙,s甲2>s乙2B.x甲=x乙,s甲2<s乙2C.x甲>x乙,s甲2>s乙2D.x甲<x乙,s甲2<s乙2答案:A分析:分别计算平均数和方差后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1)x甲=110(8×4+9×2+10×4)=9;x 乙=110(8×3+9×4+10×3)=9;s甲2=110[4×(8﹣9)2+2×(9﹣9)2+4×(10﹣9)2]=0.8;s乙2=110[3×(8﹣9)2+4×(9﹣9)2+3×(10﹣9)2]=0.7;∴x甲=x乙,s甲2>s乙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方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5、五名同学捐款数分别是5,3,6,5,10(单位:元),捐10元的同学后来又追加了10元.追加后的5个数据与之前的5个数据相比,集中趋势相同的是()A.只有平均数B.只有中位数C.只有众数D.中位数和众数答案:D分析:分别计算前后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比较即可得出答案.(5+3+6+5+10)=5.8;解:追加前的平均数为:15从小到大排列为3,5,5,6,10,则中位数为5;5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5;追加后的平均数为:1(5+3+6+5+20)=7.8;5从小到大排列为3,5,5,6,20,则中位数为5;5出现次数最多,众数为5;综上,中位数和众数都没有改变,故选:D.小提示: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6、小红在班上做节水意识调查,收集了班上7位同学家里上个月的用水量(单位:吨)如下:5,5,6,7,8,9,10.她发现,若去掉其中两个数据后,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保持不变,则去掉的两个数可能是()A.5,10B.5,9C.6,8D.7,8答案:C分析:先求出已知数组的中位数和众数,再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数列5,5,6,7,8,9,10的众数是5,中位数是7,去掉两个数后中位数和众数保持不变,据此逐项判断:A项,去掉5之后,数列的众数不再是5,故A项错误;B项,去掉5之后,数列的众数不再是5,故B项错误;C项,去掉6和8之后,新数列的中位数和众数依旧保持不变,故C项正确;D项,去掉7和8之后,新数列的中位数为6,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某市在一次空气污染指数抽查中,收集到10天的数据如下:61,75,70,56,81,91,92,91,75,8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78B.81C.91D.77.3答案:A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解:将这组数据重新排列为:56、61、70、75、75、81、81、91、91、92,=78,则其中位数为75+812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能力.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8、在某次演讲比赛中,五位评委给选手圆圆打分,得到互不相等的五个分数.若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则()A.y>z>x B.x>z>y C.y>x>z D.z>y>x答案:A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x、y、z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解答本题.由题意可得,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y最大,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分为x最小,其次就是同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分为z即y>z>x,故选:A.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大小判断,分别确定各种情况的平均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在音乐比赛中,常采用“打分类制”,经常采用这样的办法来得到一名选手的最后成绩:将所有评委的打分组成一组数据,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得到一组新的数据,再计算平均分.假设评委不少于10人,则比较两组数据,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B分析: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不会对数据的中间的数产生影响,即中位数.统计每位选手得分时,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样做不会对数据中间的数产生影响,即中位数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这些统计量的意义.10、某班级共有41人,在一次体质测试中,有1人未参加集体测试,老师对集体测试的成绩按40人进行了统计,得到测试成绩分数的平均数是88,中位数是85.缺席集体测试的同学后面进行了补测,成绩为88分,关于该班级41人的体质测试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变大B.平均数不变,中位数无法确定C.平均数变大,中位数变大D.平均数不变,中位数变小答案:B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依此计算即可求解.解:∵缺席集体测试的同学的成绩和其他40人的平均数相同,都是88分,∴该班41人的测试成绩的平均分为88分不变,中位数是从小到大第21个人的成绩,原来是第20个和第21个人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可能不变,可能变大,故中位数无法确定.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算术平均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填空题11、如图为某校男子足球队的年龄分布条形图,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为____,中位数为____.答案:15.5 15分析:根据条形分布图的数据求得平均数,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找到中位数.解:这些队员年龄的平均数=13×2+14×6+15×8+16×3+17×2+18×1=15.52+6+8+3++1这些队员年龄的中位数:共20人,第10和11两位数的平均数是中位数,∴中位数为1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读懂统计图是解题的关键.12、东门某商场试销一种新款衬衫,一周内销售情况如下表所示:________.(填“平均数”或“中位数”或“众数”)答案:众数分析:根据众数的概念进行求解即可;解:对商场经理来说,知道哪一种型号的销售量最多,是最有意义的;∴对商场经理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众数;所以答案是:众数.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众数的概念,掌握众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于点F,G为EF的中点,连接DG ,则DG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192分析:连接DE ,根据题意可得ΔDEG 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DG 的长.解:连接DE ,∵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DE ∥AC ,DE=12AC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BC=4,∴∠DEB=60°,DE=2.∵EF ⊥AC ,∠C=60°,EC=2,∴∠FEC=30°,EF=√3.∴∠DEG=180°-60°-30°=90°.∵G 是EF 的中点,∴EG=√32.在RtΔDEG 中,DG=√DE 2+EG 2=√22+(√32)2=√192. 故答案为√192.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记住和熟练运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是根据甲、乙两人5次射击的成绩(环数)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你认为谁的成绩较为稳?________(填“甲”或“乙”)答案:甲分析:先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再求出甲乙的方差,由方差越小成绩越稳定做出判断即可.=(7+6+9+6+7)÷5=7(环),解:x̅甲x̅=(5+9+6+7+8)÷5=7(环),乙=[(7﹣7)2+(6﹣7)2+(9﹣7)2+(6﹣7)2+(7﹣7)2]÷5=1.2,s2甲s2=[(5﹣7)2+(9﹣7)2+(6﹣7)2+(7﹣7)2+(8﹣7)2]÷5=2,乙∵1.2<2,∴甲的成绩较为稳定,所以答案是:甲.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方差、折线统计图,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会根据方差判断一组数据的稳定性是解答的关键.15、在一组数据1, 0, 4, 5, 8中插入一个数据x,使该组数据中位数为3,则插入数据x的值为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得到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共有6个数,最中间的数只能为x和4,然后根据计算它们的中位数为3求出x.解:∵数据-1,0,4,5,8中插入一个数据x,∴数据共有6个数,而4为中间的一个数,∵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x+4=3,2解得x=2.所以答案是: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解答题16、绵阳某公司销售统计了每个销售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绘制了如下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设销售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销售部规定:当x<16时,为“不称职”,当16≤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时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2)求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销售额的中位数和众数;(3)为了调动销售员的积极性,销售部决定制定一个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月销售额达到或超过这个标准的销售员将获得奖励.如果要使得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的一半人员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多少万元(结果去整数)?并简述其理由.答案:(1)补全统计图如图见解析;(2)“称职”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众数:21万;“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6万,众数:25万和26万;(3)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元.分析:(1)根据称职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求得总人数,据此求得不称职、基本称职和优秀的百分比,再求出优秀的总人数,从而得出销售 26 万元的人数,据此即可补全图形.(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求解可得;(3)根据中位数的意义求得称职和优秀的中位数即可得出符合要求的数据.(1)依题可得:“不称职”人数为:2+2=4(人),“基本称职”人数为:2+3+3+2=10(人),“称职”人数为:4+5+4+3+4=20(人),∴总人数为:20÷50%=40(人),∴不称职”百分比:a=4÷40=10%,“基本称职”百分比:b=10÷40=25%,“优秀”百分比:d=1-10%-25%-50%=15%,∴“优秀”人数为:40×15%=6(人),∴得26分的人数为:6-2-1-1=2(人),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2)由折线统计图可知:“称职”20万4人,21万5人,22万4人,23万3人,24万4人,“优秀”25万2人,26万2人,27万1人,28万1人;“称职”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众数:21万;“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6万,众数:25万和26万;(3)由(2)知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22万,∴要使得所有“称职”和“优秀”的销售员的一半人员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应定为22万元.小提示: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扇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7、甲、乙两校参加区教育局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竞赛,两校参赛人数相等.比赛结束后,发现学生成绩分别为7分、8分、9分、10分(满分为10分).依据统计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其中图①中“10分”所在扇形圆心角为90°).甲校成绩统计表人数11 0 8(1)在图1中,求“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并将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2)经计算,乙校的平均分是8.3分,中位数是8分,请求出甲校的平均分、中位数;并从平均分和中位数的角度分析哪个学校成绩较好;(3)如果该教育局要组织8人的代表队参加市级团体赛,为便于管理,决定从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挑选参赛选手,请你分析,应选哪所学校?答案:(1)144°,图见解析(2)甲的平均数为8.3分,中位数为7分;乙的平均数为8.3分,中位数为8分;乙校成绩较好;(3)甲校分析:(1)求出“7分”占的百分比,乘以360即可得到结果,根据“7分”的人数除以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确定出“8分”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2)分别求出甲乙两校的平均分、中位数,比较即可得到结果;(3)利用两校满分人数,比较即可得到结果.(1)解:根据题意得:“7分”所在扇形的圆心角等于360°×(1−25%−20%−15%)=144°;8÷40%=20(人),则得“8分”的人数为20×15%=3(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2)×(7×11+8×0+9×1+10×8)=8.3(分),中位数为7分;解:甲校:平均分为120乙校:平均分为:1×(7×8+8×3+9×4+10×5)=8.3(分),中位数为8分,20平均数相同,乙校中位数较大,故乙校成绩较好;(3)解:因为甲校有8人满分,而乙校有5人满分,应该选择甲校.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中位数,平均数,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18、2021年,全世界自然灾害形势严峻,洪水、地震等不仅给人们的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更是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即是保护民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综合环境治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迫在眉急.近日,某校组织了一场关于防自然灾害的知识讲座,并在讲座后进行了满分为100分的“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为了了解学生的测评情况,该校在七、八年级中分别抽取了50名学生的分数进行整理分析,已知分数x均为整数,且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是A:90≤x≤100;B:80≤x<90;C:70≤x<80;D:60≤x<70;E:0≤x<60.并给出了部分信息:【一】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占八年级抽取人数的20% ;七年级C等级中最低的10个分数分别为:70,70,72,73,73,73,74,74,75,75;【二】两个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数统计图:【三】两个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数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 =(2)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在此次测评中,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请说明理由(说明一条即可).(3)若分数不低于90分表示该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且该校七年级有1000人,八年级有1200人,请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多少人?答案:(1)74,32,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八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理由见解析(3)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400人分析:(1)根据题意和统计图中的数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分别得到a、m的值,根据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占七年级抽取人数的20%求出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再求出E等级的学生人数,即可补全条形统计图;(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由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判断即可;(3)分别求出该校七、八年级不低于90分的人数,再相加即可求解.(1)解:根据题意,由七年级学生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分统计图可知,(1−16%−16%−4%)÷2=32%,∴m=32,七年级学生中,测评成绩A级有50×16%=8人,B级有50×16%=8人,C级有50×32%=16人,D级有50×32%=16人,E级有50×4%=2人,测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其中第25、26位为C级中74、74两个成绩,可知七年级测评成绩中位数为a=74+74=74,2所以答案是:74,32;八年级D等级的学生人数为:50×20%=10人,E等级的学生人数为:50﹣10﹣12﹣16﹣10=2人,故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2)解:八年级的学生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掌握较好.理由如下:虽然七、八年级测评成绩的平均数相同,但是八年级测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较高,因此八年级的测评成绩较好;=400(人)(3)解:1000×16%+1200×1050答:估计该校七、八年级所有学生中,对防自然灾害知识测评等级为优秀的学生共有400人.小提示:本题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汇总(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北京今年6月某日部分区县的高气温如下表:则这10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答案:A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在这一组数据中3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2;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是32、32,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2.故选:A.小提示: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2、二次根式√2x+4中的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答案: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满足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答案.由题意,得2x+4≥0,解得x≥-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3、若x1,x2,x3,⋯,x n的平均数为8,方差为2,则关于x1+2,x2+2,x3+2,……,x n+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平均数为8,方差为2B.平均数为8,方差为4C.平均数为10,方差为2D.平均数为10,方差为4答案:C分析:根据平均数、方差随数据的变化规律进行判断,将一组数的每个数据都增加n,所得到的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就增加n,而方差不变.解:样本x1+2,x2+2,x3+2,…x n+2,对于样本x1,x2,x3,…x n来说,每个数据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2,根据平均数、方差的变化规律得:平均数较前增加2,而方差不变,即:平均数为8+2=10,方差为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方差的意义以及受数据变化的影响,掌握规律,理解意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如果x1与x2的平均数是5,那x1−1与x2+5的平均数是()A.4B.5C.6D.7答案:D分析:根据x1与x2的平均数是5,求出x1+x2=10,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答案.解:∵x1与x2的平均数是5,∴x1+x1=2×5=10,∴x1−1与x2+5的平均数是x1−1+x2+52=x1+x2+42=7,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自去年9月《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呈现“优增劣减”特征,“蓝天”含金量进一步提高,下图是今年5月17日至31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说明:空气质量指数为0﹣50、51﹣100、101﹣150分别表示空气质量为优、良、轻度污染)有如下结论:①在此次统计中,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占45;②在此次统计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多于轻度污染的天数;③20,21,22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小于26,27,28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答案:D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数据,逐一进行分析即可.解:①在此次统计中,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占1215=45,此项正确;②在此次统计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5天,多于轻度污染的天数3天,此项正确;③20,21,22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波动范围小于26,27,28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波动范围,故20,21,22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小于26,27,28三日的空气质量指数的方差,此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是折线统计图,要通过坐标轴以及图例等读懂本图,根据图中所示的数量解决问题.6、抚顺市中小学机器人科技大赛中,有7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成绩各不相同,其中一名参赛选手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4名,他除了知道自己成绩外还要知道这7名学生成绩的()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方差答案:A分析:7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4名的成绩.参赛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前4名,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由于总共有7个人,且他们的分数互不相同,第4的成绩是中位数,要判断是否进入前4名,故应知道中位数的多少,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熟练掌握相关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根据下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4个C.5个D.6个答案:C分析:直接利用a=1、2、3、4、5、6分别得出中位数,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当a=1时,有19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0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当a=2时,有20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0和11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当a=3时,有21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1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当a=4时,有22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1和12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当a=5时,有23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2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当a=6时,有24个数据,最中间是:第12和13个数据,则中位数是38.5;因为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不大于38,则符合条件的正整数a的取值共有:5个.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频数(率)分布表.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市实施静态管理,九年级某班组建了若干个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其中一个9人小组进行数学线上学习效果的自测,九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3分,若将他们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后,前五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85分,后五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3分,则这九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A.84B.83C.74D.73答案:B分析:设将他们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后,前四名学生的总成绩为a 分,第五名学生的成绩为x 分,后四名学生的总成绩为b 分,则这九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x ,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建立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解:设将他们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后,前四名学生的总成绩为a 分,第五名学生的成绩为x 分,后四名学生的总成绩为b 分,则这九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x ,由题意得:{ a+x+b 9=73①a+x 5=85②x+b 5=63③, 由②+③得:a+2x+b 5=148,即a +x +b =740−x ④,将④代入①得:740−x 9=73, 解得x =83, 即这九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3,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和平均数,熟记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解题关键.9、某校为了了解学生在校一周体育锻炼时间,随机抽查了11名学生,调查结果如下,这11名学生在校一周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6.5h ,6h答案:A分析: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得出中位数是排列后的第6个数据,再求出平均数即可;根据众数的意义求出众数即可.解:11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第6个数据是6,故中位数 是6h ,∵锻炼时间为6h 的人数最多,是4人,∴众数是6h ,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及求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明确各个统计量的特点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10、小明将自己家1月份至6月份的用水量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那么小明家这6个月用水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10吨,12.5吨B.10吨,9.5吨C.9吨,10.5吨D.8吨,9.5吨答案:B分析:从图中得到6个月用水量的6个数据,然后根据平均数的概念计算这6个数据的平均数就可得到平均用水量,再将6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解:这6个月的平均用水量:(8+12+10+15+6+9)÷6=10(吨),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6,8,9,10,12,15,中位数为:(9+10)÷2=9.5(吨)故选:B.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折线图的应用以及平均数和中位数求法,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填空题11、已知2、3、4、x1、x2、x3的平均数是5,则x1、x2、x3的平均数是______.答案:7分析:先根据2、3、4、x1、x2、x3的平均数是5得出2+3+4+x1+x2+x3=30,据此可知x1+x2+x3= 21,再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进一步计算即可.解:∵2、3、4、x1、x2、x3的平均数是5,∴2+3+4+x1+x2+x3=30,∴x1+x2+x3=21,则x1、x2、x3的平均数是21÷3=7,所以答案是:7.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算术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均数的定义.12、某班为了解同学们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随机调查了10名同学,得到如下数据:__________小时.答案:6.6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解答即可.=6.6小时.解:这10名同学一周在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平均数=5×1+6×4+7×3+8×210所以答案是:6.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是解题关键.13、已知一组数据3,7,9,10,x,12的众数是9,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_.答案:9分析:先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求得x,再由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解:∵众数是9,∴x=9,∴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3,7,9,9,10,12,∵处在第3、4位的数都是9,∴9为中位数.故答案为9.小提示: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14、某小组6名学生的平均身高为a cm,规定超过a cm的部分记为正数,不足a cm的部分记为负数,他们的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值情况记录如下表:答案:(a+1)##(1+a)分析:根据题意身高差值和为0,即可求解.解:∵平均身高为a cm,规定超过a cm的部分记为正数,不足a cm的部分记为负数,∴2+x+3−1−4−1=0.解得x=1∴2号学生的身高为(a+1)cm.所以答案是:(a+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根据平均数求未知,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5、有甲、乙两组数据,如表所示:s 甲2,s乙2,则s甲2______________s乙2(填“>”,“<”或“=”).答案:>分析:根据甲、乙两组数据分别求出甲、乙的平均数,然后再利用方差公式进行求解比较即可.解:由题意得:x 甲=11+12+13+14+155=13,x乙=12+12+13+14+145=13,∴s甲2=[(11−13)2+(12−13)2+(13−13)2+(14−13)2+(15−13)2]5=2,s 乙2=[(12−13)2+(12−13)2+(13−13)2+(14−13)2+(14−13)2]5=45,∴2>45,∴s甲2>s乙2;故答案为>.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及方差,熟练掌握平均数及方差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2022年5月25、26日国家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部门从某校八年级全体学生中任意抽取40名学生,平均分成甲、乙两个小组参加艺术测试.根据测试成绩绘制出如下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成绩均为整数,满分为10分).甲组成绩统计表人数 3 9 3 5请根据上面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m=____________,甲组成绩的众数是____________;乙组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2)请你计算出甲组的平均成绩.2=1.05,乙组的平均成绩是8.5,请计算出乙组成绩的方差,并判断哪个小组的成(3)已知甲组成绩的方差S甲绩更均衡?答案:(1)3,8,8(2)8.5(3)0.75;乙更均衡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即可确定;(2)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运算即可;(3)计算出乙组的方差,再比较甲、乙两组的方差大小即可.(1)解:m =20-2-9-6=3;有统计表可知:甲组成绩的众数是8;乙组的中位数是第10,11位数的平均数,由图可知是8;(2)甲组平均成绩为:120(7×3+8×9+9×3+10×5)=8.5; (3)S 乙2=120[2×(7−8.5)2+9×(8−8.5)2+6×(9−8.5)2+3×(10−8.5)2] =120×(2×2.25+9×0.25+6×0.25+3×2.25) =120×(5×2.25+15×0.25) =120×(11.25+3.75) =0.75∵S 甲2=1.05∴S 甲2>S 乙2∴乙更均衡.小提示:本题考查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方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相关内容,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图中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掌握常见统计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某教育部门为了解本地区中小学生参加家庭劳动时间的情况,随机抽取该地区12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调查问卷(部分)和结果描述如下: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x(h)分为5组:第一组(0⩽x<0.5),第二组(0.5⩽x<1),第三组(1⩽x<1.5),第四组(1.5⩽x<2),第五组(x⩾2).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中,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的中位数落在哪一组?(2)在本次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选择“不喜欢”的人数为多少?(3)该教育部门倡议本地区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不少于2h,请结合上述统计图,对该地区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的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第二组(2)175人(3)该地区大部分学生家庭劳动时间没有达到2个小时以上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时间;建议:①家长多指导孩子家庭劳动技能;②各学校严控课后作业总量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2)根据扇形统计图求出C所占的比例再计算即可;(3)根据统计图反应的问题回答即可.(1)1200人的中位数是按从小到大排列后第600和601位的平均数,而前两组总人数为308+295=603∴本次调查中,中小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时间的中位数落在第二组;(2)由扇形统计图得选择“不喜欢”的人数所占比例为1−43.2%−30.6%−8.7%=17.5%而扇形统计图只统计不足两小时的人数,总人数为1200-200=1000∴选择“不喜欢”的人数为1000×17.5%=175(人)(3)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例如:该地区大部分学生家庭劳动时间没有达到2个小时以上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时间;建议:①家长多指导孩子家庭劳动技能;②各学校严控课后作业总量;③学校开设劳动拓展课程:等等.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8、某公司的午餐采用自助的形式,并倡导员工“适度取餐,减少浪费”该公司共有10个部门,且各部门的人数相同.为了解午餐的浪费情况,从这10个部门中随机抽取了A,B两个部门,进行了连续四周(20个工作日)的调查,得到这两个部门每天午餐浪费饭菜的重量,以下简称“每日餐余重量”(单位:千克),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6组:0≤x<2,2≤x<4,4≤x<6,6≤x<8,8≤x<10,10≤x≤12):b.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在6≤x<8这一组的是:6.1 6.6 7.0 7.0 7.0 7.8c.B部门每日餐余重量如下:1 .4 2.8 6.9 7.8 1.9 9.7 3.1 4.6 6.9 10.8 6.9 2.6 7.5 6.9 9.5 7.8 8.4 8.3 9.4 8.8d. A,B两个部门这20个工作日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1)写出表m,n中的值;(2)在A,B这两个部门中,“适度取餐,减少浪费”做得较好的部门是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3)结合A,B这两个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数据,估计该公司(10个部门)一年(按240个工作日计算)的餐余总重量.答案:(1)m=6.8,n=6.9;(2) A,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小于B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3)15600kg.分析:(1)根据频数(率)分布直方图中数据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表中数据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A、B两个部门这20个工作日每日餐余量的平均数即可得到结论.=6.8,n=6.9;(1)m=6.6+7.02(2)在A,B这两个部门中,“适度取餐,减少浪费”做得较好的部门是A,理由是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小于B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故答案为A,A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都小于B部门每日餐余重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15600kg,(3)10×240×6.4+6.62答:估计该公司(10个部门)一年(按240个工作日计算)的餐余重量15600kg.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频数(率)分布直方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求中位数和众数等等,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综合题(含解析)-

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综合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0 B.42 C.38 D.22.某校调查了20名同学某一周万手机游戏的次数,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20名同学玩手机游戏次数的平均数为()A.A、5 B.5.5 C.6 D.6.53.某校参加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的16名运动员的身高如表:则该校16名运动员身高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单位:cm)()A.173cm,173cm B.174cm,174cm C.173cm,174cm D.174cm,175cm4.某工厂分发年终奖金,具体金额和人数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对这组数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极差是195000 B.中位数是15000C.众数是15000 D.平均数是150005.今年,我省启动了“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仪式,某小学为了了解各年级戴近视镜的情况,对一到六年级近视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得到每个年纪的近视的儿童人数分别为20,30,20,34,36,40,对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数是30 B.众数是20 C.中位数是34 D.方差是6.在“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5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3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5名学生成绩的()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方差7.小明因流感在医院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小明7天体温的()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频数8.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A.80分B.82分C.84分D.86分9.某老师为了解学生周末学习时间的情况,在所任班级中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绘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0名学生周末学习的平均时间是()A.4 B.3 C.2 D.110.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个x1,b个x2,c个x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A.B.C.D.11.某校为了解全校同学五一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抽查了100名同学,统计它们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是()A.4﹣6小时B.6﹣8小时C.8﹣10小时D.不能确定12.图(一)、图(二)分别为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投篮测验的投进球数直方图.若甲、乙两班学生的投进球数的众数分别为a、b;中位数分别为c、d,则下列关于a、b、c、d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A.a>b,c>d B.a>b,c<d C.a<b,c>d D.a<b,c<d13.某体校要从四名射击选手中选拔一名参加省体育运动会,选拔赛中每名选手连续射靶10次,他们各自的平均成绩及其方差S2如表所示:(环)如果要选出一名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选手参赛,则应选择的选手是()A.甲B.乙C.丙D.丁14.为了响应学校“书香校园”建设,阳光班的同学们积极捐书,其中宏志学习小组的同学捐书册数分别是:5,7,x,3,4,6.已知他们平均每人捐5本,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方差分别是()A.5,5,B.5,5,10 C.6,5.5,D.5,5,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数据1,2,3,4,5的方差为.16.甲、乙两人5 次射击命中的环数分别为,甲:7,9,8,6,10;乙:7,8,9,8,8;甲乙两人的平均数均为8,则这两人5次射击命中的环数的方差S2甲S2乙(填“>”“<”或“=”).17.超市决定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某应聘者三项素质测试的成绩如表:将创新能力、综合知识和语言表达三项测试成绩按5:3:2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则该应聘者的总成绩是分.18.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的平均数是5,则数据x1+3,x2+3,x3+3,x4+3的平均数是.19.为监测某河道水质,进行了6次水质检测,绘制了如图的氨氮含量的折线统计图.若这6次水质检测氨氮含量平均数为1.5mg/L,则第3次检测得到的氨氮含量是mg/L.20.两组数据m,6,n与1,m,2n,7的平均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合并成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为.21.一组数据10,10,9,8,x的平均数是9,则这列数据的极差是.22.一组数据2,4,a,7,7的平均数=5,则方差S2=.23.如图是一次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人的10次射击成绩的分布情况,则射击成绩的方差较小的是(填“甲”或“乙”).24.需要对一批排球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测,其中质量超过标准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的克数记为负数,现抽取8个排球,通过检测所得数据如下(单位:克):+1,﹣2,+1,0,+2,﹣3,0,+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5.小军的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期中、期末成绩按权重比2:3:5组成,现小军平时考试得90分,期中考试得75分,要使他的总评成绩不低于85分,那么小军的期末考试成绩x不低于分.26.质检部门从甲、乙两个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产品中,各抽出8件产品,对其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年):甲厂:3,4,5,6,8,8,8,10乙厂:4,6,6,6,8,9,12,13已知两个厂家在广告中都称该种产品的使用寿命是8年,请根据调查结果判断厂家在广告中分别运用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中哪一种特征数?甲:乙:.27.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2,那么另一组数据3x1﹣2,3x2﹣2,3x3﹣2,3x4﹣2,3x5﹣2的平均数是.三.解答题(共13小题)28.某班男生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引体向上的专项训练,已知甲组有6名男生,并对两组男生训练前,后引体向上的个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乙组男生训练前,后引体向上的平均个数分别是6个和10个,及下面不完整的统计表和图的统计图.甲组男生训练前、后引体向上个数统计表(单位:个)(1)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a=,b=,c=;(2)甲组训练后引体向上的平均个数比训练前增长了%;(3)你认为哪组训练效果好?并提供一个支持你观点的理由;(4)小华说他发现了一个错误:“乙组训练后引体向上个数不变的人数占到该组人数的50%,所以乙组的平均个数不可能提高4个之多.: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明理由.29.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1)完成表中填空①;②;(2)请计算甲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3)若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为,你认为推荐谁参加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注:方差公式s2=[(x1﹣)2+(x2﹣)2+…+(x n﹣)2])30.甲、乙两位同学参加数学综合素质测试,各项成绩如下(单位:分)(1)分别计算甲、乙成绩的中位数;(2)如果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成绩按3:3:2:2计算,那么甲、乙的数学综合素质成绩分别为多少分?31.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根据参加男子跳高初赛的运动员的成绩(单位:m),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Ⅰ)图1中a的值为;(Ⅱ)求统计的这组初赛成绩数据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Ⅲ)根据这组初赛成绩,由高到低确定9人进入复赛,请直接写出初赛成绩为1.65m的运动员能否进入复赛.32.甲、乙两名队员参加射击训练,成绩分别被制成下列两个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整理分析数据如下:(1)写出表格中a,b,c的值;(2)分别运用表中的四个统计量,简要分析这两名队员的射击训练成绩.若选派其中一名参赛,你认为应选哪名队员?33.为了解学生体育训练的情况,某市从全市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科目测试(把测试结果分为四个等级: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及格;D级:不及格),并将测试结果绘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抽样测试的学生人数是;(2)扇形图中∠α的度数是,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对A,B,C,D四个等级依次赋分为90,75,65,55(单位:分),该市九年级共有学生9000名,如果全部参加这次体育测试,则测试等级为D的约有人;该市九年级学生体育平均成绩约为分.34.八(1)班五位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数学知识竞赛,试卷中共有20道题,规定每题答对得5分,答错扣2分,未答得0分,赛后A、B、C、D、E五位同学对照平分标准回忆并记录了自己的答题情况(E同学只记准有6道题未答),具体如表:(1)根据以上信息,求A,B,C,D四位同学成绩的平均分;(2)最后获知A,B,C,D,E五位同学成绩分别是95分、81分、64分、83分、63分.①求E同学答对得个数和答错题的个数;②经计算,A,B,C,D四位同学实际成绩的平均分是80.75分.与(1)中算得的平均分不相符,发现是其中一位同学记错了自己的答题情况,则记错的为同学.35.某地区在一次九年级数学做了检测中,有一道满分8分的解答题,按评分标准,所有考生的得分只有四种:0分,3分,5分,8分.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得分情况与题目的难易情况,从全区4500名考生的试卷中随机抽取一部分,通过分析与整理,绘制了如下两幅图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b=,并把条形统计图补全;(2)请估计该地区此题得满分(即8分)的学生人数;(3)已知难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L=,其中L为难度系数,X为样本平均得分,W为试题满分值.一般来说,根据试题的难度系数可将试题分为以下三类:当0<L≤0.4时,此题为难题;当0.4<L≤0.7时,此题为中等难度试题;当0.7<L<1时,此题为容易题.试问此题对于该地区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属于哪一类?36.学生小明、小华为了解本校八年级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各自进行了抽样调查.小明调查了八年级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中40名学生每周上网的时间,算得这些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5h;小华从全体320名八年级学生名单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调查了他们每周上网的时间,算得这些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2h.小明与小华整理各自样本数据,如表所示.(每组可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哪位学生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估计该校全体八年级学生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h;(2)在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中,中位数所在的时间段是h/周;(3)专家建议每周上网2h以上(含2h)的同学应适当减少上网的时间,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估计,该校全体八年级学生中有多少名学生应适当减少上网的时间?37.九年级一班邀请A、B、C、D、E五位评委对甲、乙两位同学的才艺表演打分,并组织全班50名同学对两人民意测评投费,绘制了如下的统计表和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五位评委的打分表并求得了五位评委对甲同学才艺表演所打分数的平均分和中位数:==90.6(分);中位数是91分.(1)求五位评委对乙同学才艺表演所打分数的平均分和中位数; (2)a= ,并补全条形统计图:(3)为了从甲、乙二人中只选拔出一人去参加艺术节演出,班级制定了如下的选拔规则:①当k=0.6时,通过计算说明应选拔哪位同学去参加艺术节演出? ②通过计算说明k 的值不能是多少?38.某数学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错误的纠正情况,收集整理了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的常见错误,编制了10道选择题,每题3分,对他所教的初三(1)班(2)班进行了检测.如图表示从两班各随机抽取的10名学生的得分情况: (1)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补全下表:(2)若把24分以上(含24分)记为”优秀”,两班各50名学生,请估计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成绩优秀;(3)观察图中数据分布情况,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班的学生纠错的得分情况更稳定.39.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小明为了解市政府调整水价方案的社会反响,随机访问了自己居住小区的部分居民,就“每月每户的用水量”和“调价对用水行为改变”两个问题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整理绘制成下面的统计图(图1,图2).小明发现每月每户的用水量在5m3﹣35m3之间,有8户居民对用水价格调价涨幅抱无所谓,不会考虑用水方式的改变,根据小明绘制的图表和发现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Ⅰ)n=,小明调查了户居民,并补全图2;(Ⅱ)每月每户用水量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落在什么范围?(Ⅲ)如果小明所在小区有1800户居民,请你估计“视调价涨幅采取相应的用水方式改变”的居民户数有多少?40.为了了解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情况,“两会”期间,小明对班级同学一周内收看“两会”新闻的次数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所示(其中男生收看3次的人数没有标出).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该班级女生人数是,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中位数是;(2)对于某个群体,我们把一周内收看某热点新闻次数不低于3次的人数占其所在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叫做该群体对某热点新闻的“关注指数”.如果该班级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比女生低5%,试求该班级男生人数;(3)为进一步分析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特点,小明给出了男生的部分统计量(如表).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适当计算女生的有关统计量,进而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波动大小.初二数学数据的分析提高练习与常考题和培优综合题(含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6秋•龙口市期中)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A.40 B.42 C.38 D.2【分析】根据所有数据均减去40后平均数也减去40,从而得出答案.【解答】解: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40后的平均数是2,则原数据的平均数是4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一组数据减去同一个数后,平均数也减去这个数”.2.(2017•冀州市模拟)某校调查了20名同学某一周万手机游戏的次数,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那么这20名同学玩手机游戏次数的平均数为()A.A、5 B.5.5 C.6 D.6.5【分析】需先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列出式子,解出结果即可.【解答】解:平均数为=5.5,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在解题时要根据题意列出式子,正确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17•辽宁模拟)某校参加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的16名运动员的身高如表:则该校16名运动员身高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单位:cm)()A.173cm,173cm B.174cm,174cm C.173cm,174cm D.174cm,175cm【分析】根据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72,172,172,172,173,173,173,173,175,175,175,175,176,176,176,176,则平均数为:(172×4+173×4+175×4+176×4)÷16=174cm,中位数为:(173+175)÷2=174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知识,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4.(2017•宜兴市一模)某工厂分发年终奖金,具体金额和人数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对这组数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极差是195000 B.中位数是15000C.众数是15000 D.平均数是15000【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极差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极差,再分别对每一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极差为200000﹣5000=195000(元),故本选项正确,B.总人数为1+3+5+70+10+8+3=100(人),则中位数为第50、51个数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15000,故本选项正确,C.15000出现了70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15000,故本选项正确,D.平均数=×(200000+150000×3+80000×5+15000×70+10000×10+8000×8+5000×3)=22790,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极差的概念.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注意众数不止一个.5.(2017•邢台县一模)今年,我省启动了“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仪式,某小学为了了解各年级戴近视镜的情况,对一到六年级近视的学生进行了统计,得到每个年纪的近视的儿童人数分别为20,30,20,34,36,40,对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数是30 B.众数是20 C.中位数是34 D.方差是【分析】根据方差、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计算公式和定义分别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平均数是:(20+30+20+34+36+40)÷6=30,故本选项正确;B、20出现了2次,出现的次数最多,则众数是20,故本选项正确;C、把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20,20,30,34,36,40,最中间的数是(30+34)÷2=32,则中位数是32,故本选项错误;D、方差是:[2(20﹣30)2+(30﹣30)2+(34﹣30)2+(36﹣30)2+(40﹣30)2]=,故本选项正确.则说法错误的是C;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方差、众数、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定义.用到的知识点: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6.(2017•河北一模)在“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5名学生参加决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想要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3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5名学生成绩的()A.中位数B.众数C.平均数D.方差【分析】由于比赛取前3名进入决赛,共有5名选手参加,故应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分析.【解答】解:因为5位进入决赛者的分数肯定是5名参赛选手中最高的,而且5个不同的分数按从小到大排序后,中位数及中位数之前的共有3个数,故只要知道自己的分数和中位数就可以知道是否进入决赛了,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7.(2017•禹州市一模)小明因流感在医院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小明7天体温的()A.众数B.方差C.平均数D.频数【分析】根据方差的含义和求法,可得:小明因流感在医院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小明7天体温的方差.【解答】解:小明因流感在医院观察,要掌握他在一周内的体温是否稳定,则医生需了解小明7天体温的方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大小(即波动大小)的特征数,描述了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和标准差反映了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的大小.方差(或标准差)越大,数据的历算程度越大,稳定性越小;反之,则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关闭8.(2016•南宁)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A.80分B.82分C.84分D.86分【分析】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直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可知===86,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掌握加权平均数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9.(2016•临沂)某老师为了解学生周末学习时间的情况,在所任班级中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绘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这10名学生周末学习的平均时间是()A.4 B.3 C.2 D.1【分析】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数据的和,然后除以数据的总个数.本题利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1×1+2×2+4×3+2×4+1×5)÷10=3(小时),答:这10名学生周末学习的平均时间是3小时;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本题易出现的错误是求1,2,4,2,1这五个数的平均数,对平均数的理解不正确.10.(2016•呼伦贝尔)从一组数据中取出a个x1,b个x2,c个x3,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A.B.C.D.【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求解即可.用所有数据的和除以(a+b+c).【解答】解:由题意知,a个x1的和为ax1,b个x2的和为bx2,c个x3的和为cx3,数据总共有a+b+c 个,∴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11.(2016•德州)某校为了解全校同学五一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抽查了100名同学,统计它们假期参加社团活动的时间,绘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则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是()A.4﹣6小时B.6﹣8小时C.8﹣10小时D.不能确定【分析】100个数据的中间的两个数为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利用统计图得到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都落在第三组,于是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可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100个数据,中间的两个数为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而第50个数和第51个数都落在第三组,所以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中位数所在的范围为6﹣8(小时).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2016•台湾)图(一)、图(二)分别为甲、乙两班学生参加投篮测验的投进球数直方图.若甲、乙两班学生的投进球数的众数分别为a、b;中位数分别为c、d,则下列关于a、b、c、d的大小关系,何者正确?()A.a>b,c>d B.a>b,c<d C.a<b,c>d D.a<b,c<d【分析】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确定众数;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依此即可求解.【解答】解:由图(三)、图(四)可知a=8,b=6⇒a>b,甲班共有5+15+20+15=55(人),乙班共有25+5+15+10=55(人),则甲、乙两班的中位数均为第28人,得c=8,d=7⇒c>d.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众数与中位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众数与中位数的定义.13.(2016•聊城)某体校要从四名射击选手中选拔一名参加省体育运动会,选拔赛中每名选手连续射靶10次,他们各自的平均成绩及其方差S2如表所示:(环)如果要选出一名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选手参赛,则应选择的选手是()A.甲B.乙C.丙D.丁【分析】从平均成绩分析乙和丙要比甲和丁好,从方差分析甲和乙的成绩比丙和丁稳定,综合两个方面可选出乙.【解答】解:根据平均成绩可得乙和丙要比甲和丁好,根据方差可得甲和乙的成绩比丙和丁稳定,因此要选择一名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学生参赛,因选择乙,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差和平均数,关键是掌握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4.(2016•随州)为了响应学校“书香校园”建设,阳光班的同学们积极捐书,其中宏志学习小组的同学捐书册数分别是:5,7,x,3,4,6.已知他们平均每人捐5本,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方差分别是()A.5,5,B.5,5,10 C.6,5.5,D.5,5,【分析】根据平均数,可得x的值,根据众数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方差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由5,7,x,3,4,6.已知他们平均每人捐5本,得x=5.众数是5,中位数是5,方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差,利用方差的公式计算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共13小题)15.(2017•盐都区一模)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分析】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方差S2=[(x1﹣)2+(x2﹣)2+…+(x n﹣)2].【解答】解:数据1,2,3,4,5的平均数为(1+2+3+4+5)=3,故其方差S2=[(3﹣3)2+(1﹣3)2+(2﹣3)2+(4﹣3)2+(5﹣3)2]=2.故填2.【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6.(2017春•常熟市校级月考)甲、乙两人5 次射击命中的环数分别为,甲:7,9,8,6,10;乙:7,8,9,8,8;甲乙两人的平均数均为8,则这两人5次射击命中的环数的方差S2甲>S2乙(填“>”“<”或“=”).【分析】根据方差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甲和乙的方差,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甲的方差是:[(7﹣8)2+(9﹣8)2+(8﹣8)2+(6﹣8)2+(10﹣8)2]=2,乙的方差是:[(7﹣8)2+(8﹣8)2+(9﹣8)2+(8﹣8)2+(8﹣8)2]=,∴S甲2>S乙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一组数据:3,2,1,5,2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A.1和2B.1和5C.2和2D.2和1答案:C分析:根据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可求得众数,将所给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最中间位置的数据即可求得中位数.解:该组数据中2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2,将所给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1,2,2,3,5,最中间位置的数为2,所以中位数为2,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中位数、众数,熟练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是解答的关键.2、某校评选先进班集体,从“学习”、“卫生”、“纪律”、“活动参与”四个方面考核打分,各项满分均为100,所占比例如下表:,则该班四项综合得分(满分100)为()A.81.5B.82.5C.84D.86答案:B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可得.解:80×40%+90×25%+84×25%+70×10%=82.5(分)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均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定义.3、在一次素养比赛中,6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65分,80分,85分,90分,90分,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则其中不受影响的统计量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答案:B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可知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平均数和方差都要变,可对A,D作出判断;同时众数也要变化,可对C作出判断;此时的中位数不变,可对B作出判断.解:∵6位学生的成绩分别为65分,65分,80分,85分,90分,90分,统计时误将一位学生的成绩65分记成了60分,∴众数要变,故C不符合题意;平均数与每个数有关,因此平均数也要变,故A不符合题意;方差与每个数据有关,数据变了方差也要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中位数是82.5,不会变化,故B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众数等知识,掌握平均数、方差、中位数、众数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在一次15人参加的歌唱比赛中,预赛成绩各不同要取前8名参加决赛杨超越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15名选手成绩的()A.平均数B.众数C.方差D.中位数答案:D分析:15人成绩的中位数是第8名的成绩,杨超越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决赛,只需要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中位数,比较即可.解:共有15名学生参加预赛,取前8名,所以杨超越需要知道自己的成绩是否进入前8,我们把所有同学的成绩按大小顺序排列,第8名的成绩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所以她知道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决赛,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统计量的选择,熟练掌握中位数的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5、为考察两名实习工人的工作情况,质检部将他们工作第一周每天生产合格产品的个数整理成甲,乙两组数据,如下表:B.甲、乙的中位数相同C.甲的平均数小于乙的平均数D.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分析:分别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定义进行求解后进行判断即可得.甲:数据7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7,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7,所以中位数是7,x 甲=2+6+7+7+85=6, S 甲2=15×[(2−6)2+(6−6)2+(6−7)2+(6−7)2+(8−6)2]=4.4, 乙:数据8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8,排序后最中间的数是4,所以中位数是4,x 乙=2+3+4+8+85=5, S 乙2=15×[(2−5)2+(3−5)2+(4−5)2+(8−5)2+(8−5)2]=6.4, 所以只有D 选项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熟练掌握相关定义及求解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一组数据为5,6,7,7,10,10,某同学在抄题的时候,误将其中的一个10抄成了16,那么该同学所抄的数据和原数据相比,不变的统计量是( )A .极差B .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C分析:根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极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判断即可解:将一组数据为5,6,7,7,10,10,中的一个10抄成了16,不影响找第3、4位的两个数,因此中位数不变,故选:C .小提示:考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各个统计量的意义是正确解答的前提.7、北京今年6月某日部分区县的高气温如下表:则这10个区县该日最高气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在这一组数据中32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32;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数是32、32,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2.故选:A.小提示:本题为统计题,考查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出错.8、二次根式√2x+4中的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答案: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满足的条件是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答案.由题意,得2x+4≥0,解得x≥-2,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利用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得出不等式是解题关键.9、若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则x1,x2,…,x30的平均数为()A.12(a+b)B.130(a+b)C.13(a+2b)D.14(a+4b)答案:C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可求解.因为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根据平均数的定义,x1,x2,…,x30的平均数=10a+20b30=13(a+2b).小提示:本题考查平均数,掌握平均数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0、如果x1与x2的平均数是5,那x1−1与x2+5的平均数是()A.4B.5C.6D.7答案:D分析:根据x1与x2的平均数是5,求出x1+x2=10,再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出答案.解:∵x1与x2的平均数是5,∴x1+x1=2×5=10,∴x1−1与x2+5的平均数是x1−1+x2+52=x1+x2+42=7,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某地10家电商6月份的销售额如下表所示,销售额的中位数为 _______万元.分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解:∵10家电商6月份的销售额为:1,2,2,2,2,3,3,3,11,11,∴中位数为第5个数和第6个数的平均数,即中位数为2+32=2.5(万元),所以答案是:2.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1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主题为《党在我心中》的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作品征集活动,从八年级5个班收集到的作品数量(单位:件)分别为50,40,30,70,6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_.答案:50分析:根据算术平均数的求法计算即可.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50+40+30+70+605=50,所以答案是:5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算术平均数,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求法是解题的关键.13、某公司欲招聘工人,对候选人进行三项测试:语言、创新、综合知识,并按测试得分3:3:4的比例确定测试总分,已知小王三项得分分别为88:72:50,则小王的招聘得分为 _____.答案:70.2分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小王的招聘得分为:88×310+72×410+50×310=70.2(分)故答案为70.2分小提示:本题考查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计算的前提.14、已知一组数据4,x,5,y,7,9的平均数为6,众数为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_.答案:5.5分析:先判断出x,y中至少有一个是5,再用平均数求出x+y=11,即可得出结论.∵一组数据4,x,5,y,7,9的众数为5,∴x,y中至少有一个是5,∵一组数据4,x,5,y,7,9的平均数为6,∴16(4+x+5+y+7+9)=6,∴x+y=11,∴x,y中一个是5,另一个是6,∴这组数为4,5,5,6,7,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2×(5+6)=5.5,故答案为5.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等概念,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判断出x,y中至少有一个是5是解本题的关键.15、若四个数据4,5,x,6的平均数是5,那么x的值是________.答案:5分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计算即可.(4+5+x+6)=5,解得:x=5.根据题意知14故答案为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构建方程解决问题.解答题16、新世纪百货茶江商都统计了30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统计图如图,根据统计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设营业员的月销售额为x(单位:万元),商场规定:当x<15时为不称职,当15≤x<20时为基本称职,当20≤x<25为称职,当x≥25时为优秀.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的人数为.(2)根据(1)中规定,所有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为,平均数是多少?(写出计算平均数的解答过程)(3)为了调动营业员的工作积极性,决定制定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凡到达或超过这个标准的营业员将受到奖励.如果要使得称职以上(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你认为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多少元合适?并简述其理由.答案:(1)21(2)中位数是22万元,平均数是225万元21(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因为称职以上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22万元,说明销售额达到和超过22万元的营业员占称职营业员的一半,正好使称职以上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即可求出称职、优秀层次营业员人数;(2)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意义解答即可;(3)如果要使得称职和优秀这两个层次的所有营业员的半数左右能获奖,月销售额奖励标准可以定为称职和优秀这两个层次销售额的中位数,因为中位数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1)由图可知营业员优秀人数为:2+1=3(人),称职人数为:5+4+3+3+3=18(人),所以称职和优秀的营业员共有的人数为:18+3=21(人),所以答案是:21;(2)由(1)知称职以上的营业员人数为:21人所以,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第11人的销售额,即22万元,平均数是:(5×20+4×21+3×22+3×23+3×24+2×25+1×26)÷21=225(万元).21所以答案是:22万元;(3)这个奖励标准应定月销售额为22万元合适.因为称职以上的营业员月销售额的中位数是22万元,说明销售额达到和超过22万元的营业员占称职营业员的一半,正好使称职以上营业员有一半能获奖.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本题也考查了加权平均数、中位数的认识.17、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小刘同学登录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到了我国2021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数据(万吨).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反映2021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数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数据分成8组:0≤x<1000,1000≤x<2000,2000≤x<3000,3000≤x<4000,4000≤x<5000,5000≤x<6000,6000≤x<7000,7000≤x≤8000):b.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在1000≤x<2000这一组的是:1092 .8,1094.9,1231.5,1270.4,1279.9,1386.5,1421.2,1735.8,1930.3(1)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______万吨;(2)小刘同学继续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北京市与河南省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千克/公顷)比较接近,如下图所示,他将自2016年至2021年北京市与河南省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表示出来:)(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自2016-2021年间,设北京市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值为x A,方差为S A2;河南省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值为x B,方差为S B2;则x A______x B,S A2______S B2(填写“”或“<”);(3)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一年增长2.0%.如果继续保持这个增长率,计算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为多少亿斤(保留整数).答案:(1)1279.9(2)>,<(3)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30亿斤分析:(1)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计算即可;(2)分别计算出北京和河南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平均数即可比较平均数大小,方差大小根据图像判断:方差越小越稳定,方差越大波动越大;(3)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2.0%),即可得出.(1)解:将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粮食产量从小到大排列:1092 .8,1094.9,1231.5,1270.4,1279.9,1386.5,1421.2,1735.8,1930.3,一共9个数字,中间的数字1279.9即为中位数,2021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产量的中位数为:1279.9(2)(6148+6146+6137+6183+6244+6197)≈6176,x A=16(5781+5894+6097+6237+6356+6075)≈6073,x B=16∴x A>x B,由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波动小,比较稳定,河南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波动大,所以可知S A2<S B2;(3)由题意得: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1+2.0%)=13657×1.02≈13930故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30亿斤.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中位数的定义,平均数和方差的公式,方差的意义以及增长率问题,牢固掌握各项概念和公式以及正确计算是本题关键.18、某校依据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教育.该校七年级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课后托管服务时间,对七年级学生一周参加家庭劳动次数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请将下面过程补全.①收集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兴趣小组获得了这20名学生每人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数据如下:3 1 2 24 3 3 2 3 4 3 4 05 5 26 4 6 3②整理、描述数据:整理数据,结果如下:6≤x<8 2③分析数据(1)兴趣小组计划抽取该校七年级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下面的抽取方法中,合理的是()A.从该校七年级1班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B.从该校七年级女生中随机抽取20名学生C.从该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各10名学生(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填空:a=___________;(4)该校七年级现有400名学生,请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人数;(5)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写出一条你能得到的结论.答案:(1)C(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见解析;(3)3(4)160人(5)七年级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偏少,故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答案不唯一)分析:(1)根据抽样调查的要求判断即可;(2)根据频数分布表的数据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即可;(3)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4)用样本的比估计总体的比进行计算即可;(5)根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解答即可.(1)解:∵抽样调查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兴趣小组计划抽取该校七年级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合理的是从该校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男、女各10名学生,故选:C(2)解: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3)解:∵被抽取的20名学生每人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从小到大排列后为:0 1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5 5 6 6 ,排在中间的两个数分别为3、3,∴中位数a=3+3=3,2所以答案是:3;(4)解:由题意可知,被抽取的20名学生中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人数有8人,=160(人),400×820答:该校七年级学生每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达到平均水平及以上的学生为160人;(5)解: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七年级一周参加家庭劳动的次数偏少,故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答案不唯一)小提示: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中位数、众数、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答.。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 知识点及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知识点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1、总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2、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3、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4、样本容量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5、样本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6、总体平均数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二、平均数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1xxxx x n加权…)=。
(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n231f K?xf?xf?x k12k21x n=平均数。
三、众数、中位数众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1、众数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中位数。
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四、方差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1、极差最小值。
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
最大值极差=-,xx,?,x,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在一组数据2、方差的概念n12x。
即: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均数12222]?(x?xx?x))?(x?x)??s[(?n12n即:“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方差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2)计算公式(Ⅱ):(122222]'')?nx[(x'?x'???xs?n12n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a?'?xx,据组到一新数的它减去一个与们的平均数接近常数a,得时11122222ax'x??ax'?x?,那么,,…,'')]?xx'?x'???xs[(?nn22n21n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初二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二数据的分析全部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 加权均匀数:权的理解 : 反响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目,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均匀数的方法。
2.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依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序次摆列,假如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地点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假如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均匀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 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5. 方差: S 2 1[( x 1 x ) 2( x 2x )2( x n x)2]方差越大,数据的颠簸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颠簸越小,就越稳固。
n6. 方差规律: x 1,x 2,x 3, ,x n 的方差为 m ,则 ax 1,ax 2, , ax n 的方差是 a 2 m;x 1+b , x 2+b ,x 3+b , , x n +b 的方差是 m7. 反响数据集中趋向的量:均匀数计算量大,简单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一般是人们关注的量;中位数和数据的序次有关,计算极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8.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的步骤: 1. 采集数据 ????2. 整理数据 ????3. 描述数据 ???4. 分析数据 ????5. 撰写检查报告 ???6. 交流 ?常考题:一.选择题(共 14 小题)1.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以下表: 最高气温(℃) 25 26 27 28天 数 1 1 2 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 A .27,28 B . 27.5 , 28 C . 28, 27 D . 26.5 ,272.某射击小组有 20 人,教练依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以以下图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3.某中学随机地检查了A. 7, 7B. 8,7.5 C.7,7.5 D.8,6.550 名学生,认识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以下表所示:时间(小时)人数5678101520 5则这 50 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均匀体育锻炼时间是()A.6.2 小时B. 6.4 小时C. 6.5 小时D.7 小时4.有19 位同学参加歌唱竞赛,所得的分数互不同样,获得前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A.均匀数B.中位数C.众数10 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19 位同学的()D.方差精心整理5.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 10 次射击成绩均匀数均是9.2 环,方差分别为 S 甲2=0.56 ,S 乙2=0.60 , S 丙2=0.50 ,S 丁2=0.45 ,则成绩最稳固的是()A.甲B.乙C.丙D.丁6.有一组数据以下: 3,a,4,6,7,它们的均匀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C.2D.7.2007 年 5 月份,某市市里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介入数的数据是:31 35 31 34 30 32 3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 32,31 B. 31,32 C.31,31 D.32,35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如表.假如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固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甲乙丙丁均匀数80858580方差42425459A.甲B.乙C.丙D.丁9.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民心检查,从而最后决定买什么水果.以下检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均匀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10.为认识某社区居民的用电状况,随机对该社区 10 户居民进行了检查,下表是这 10 户居民 2014年 4 月份用电量的检查结果:居民(户)132 4月用电量(度 / 户)40 50 5560那么关于这 10 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中位数是 55 B.众数是 60 C.方差是 29 D.均匀数是 5411.某校九年级( 1)班全体学生 2015 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的成绩统计以下表:成绩(分)35394244454850人数(人)256687 6依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以下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A.该班一共有 40 名同学B.该班学生此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45 分C.该班学生此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5 分D.该班学生此次考试成绩的均匀数是45 分12.为了帮助本市一名患“白血病”的高中生,某班15 名同学踊跃捐款,他们捐款数额以下表:捐款的数额(单位:5102050100元)人数(单位:个)2453 1关于这 15 名学生所捐款的数额,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众数是 100 B.均匀数是 30 C.极差是 20 D.中位数是 2013.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如表所示(有两个数据被掩饰).组员甲乙丙丁戊方差均匀成绩得分8179■8082■80那么被掩饰的两个数据挨次是()A.80,2 B.80,C. 78,2 D.78,14.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候选人甲乙丙丁精心整理测试成绩(百分制)面试86 92 90 83笔试90 83 83 92 6和4的权.根假如公司以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当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给予它们据四人各自的均匀成绩,公司将录取()A.甲 B.乙 C.丙 D.丁二.填空题(共14 小题)15.数据﹣ 2,﹣ 1,0,3, 5 的方差是.16.某校规定:学生的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由平常、期中和期末三项成绩按3:3:4 的比率计算所得.若某同学本学期数学的平常、期中和期末成绩分别是90 分, 90 分和 85 分,则他本学期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分.17.小李和小林练习射箭,射完10 箭后两人的成绩以以下图,平常生手的成绩不太稳固,依据图中的信息,预计这两人中的生手是.18.在 2015 年的体育考试中某校 6 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以以下图,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9.跳远运动员李刚对训练成效进行测试, 6 次跳远的成绩以下: 7.6 ,7.8 ,7.7 ,7.8 ,8.0 ,7.9 .(单位: m)这六次成绩的均匀数为 7.8 ,方差为.假如李刚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 7.7 ,7.9 .则李刚这 8 次跳远成绩的方差(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0.某工程队有 14 名职工,他们的工种及相应每人每个月薪资以下表所示:工种人数每人每个月薪资 / 元电工 5 7000木匠 4 6000瓦工 5 5000现该工程队进行了人员调整:减少木匠 2 名,增添电工、瓦工各 1 名,与调整前对比,该工程队员工月薪资的方差(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1.一组数据: 2015, 2015, 2015,2015,2015,2015 的方差是.22.两组数据: 3,a,2b,5 与 a,6,b 的均匀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合并为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为.23.已知一组数据: 6,6,6,6,6,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注:计算方差的公式是S2= [ ( x1﹣)2+(x2﹣)2+ +(x n﹣)2]】24.有 6 个数,它们的均匀数是12,再增添一个数5,则这 7 个数的均匀数是.25.某校抽样检查了七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整理数据后制成了以下所示的频数分布表,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组.组别时间(小时)频数(人)第 1 组0≤t <0.512第 2 组0.5 ≤t <124第 3 组1≤t <1.518第 4 组 1.5 ≤t <210第 5 组2≤t <2.5 626.一组数据 1,4,6,x 的中位数和均匀数相等,则x 的值是.27.统计学规定:某次丈量获得 n 个结果 x1,x2,,x n.当函数 y=++ +取最小值时,对应x 的值称为此次丈量的“最正确近似值”.若某次丈量获得 5 个结果 9.8 ,10.1 ,10.5 ,10.3 ,9.8 .则此次丈量的“最正确近似值”为.28.一组数占有 n 个数,方差为 S2.若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获得的一组新的数据的方差是.精心整理三.解答题(共12 小题)29.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人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三人的测试成绩以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 / 分甲乙丙笔试75 80 90面试93 70 68依据录取程序,组织 200 名职工对三人利用投票介绍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论,三人得票率(没有弃权票,每位职工只好介绍 1 人)以以下图,每得一票记作 1 分.(1)请算出三人的民主评论得分;( 2)假如依据三项测试的均匀成绩确立录取人选,那么谁将被录取;(精确到0.01 )(3)依据实质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论三项测试得分按4:3:3 的比率确立个人成绩,那么谁将被录取?30.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竞赛,如图是两人近来10 次射击训练成绩的折线统计图.(1)已求得甲的均匀成绩为8 环,求乙的均匀成绩;2,(2)观察图形,直接写出甲,乙这10 次射击成绩的方差 s 甲s 乙2 哪个大;(3)假如其余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 环左右,本班应当选参赛更适合;假如其余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 9 环左右,本班应当选参赛更适合.31.王大伯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100 棵杨梅树,成活 98%.现已挂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状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 4 棵树上的杨梅,每棵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1)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均匀数,并估量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2)试经过计算说明,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固?32.在某旅行景区上山的一条小道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如图是此中的甲、乙段台阶路的表示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均匀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以下问题:(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同样点和不一样点?(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畅,为何?(3)为方便旅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道.关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状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筑议.(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cm).而且数据 15, 16,16,14,14,15 的方差S甲2= ,数据 11,15, 18,17,10, 19 的方差 S乙2 = ).33.张老师为了从平常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指导,并在指导时期进行了10 次测试,两位同学测试成绩记录以下表:第 1 第 2 第 3 第 4 第 5 第 6 第 7 第 8 第 9 第 10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次王军68 80 78 79 81 77 78 84 83 92 张成86 80 75 83 85 77 79 80 80 75利用表中供给的数据,解答以下问题:(1)张老师从测试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 10 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S 王2=33.2 ,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 10 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S 张2;均匀成绩中位数众数精心整理王军80 79.5张成80 80(2)请你依据上边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原由.34.苍洱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五次体育模拟测试,甲同学的测试成绩如表(一),乙同学的测试成绩折线统计图如图(一)所示:表(一)次数一二三四五分数4647484950(1)请依据甲、乙两同学五次体育模拟测试的成绩填写下表:中位数均匀数方差甲48 2乙4848(2)甲、乙两位同学在这五次体育模拟测试中,谁的成绩较为稳固?请说明原由.35.如图是甲,乙两人在一次射击竞赛中靶的状况(击中靶中心的圆面为10 环,靶中数字表示该数所在圆环被击中所得的环数),每人射击了 6 次.(1)请用列表法将他俩的射击成绩统计出来;( 2)请你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对他俩的此次射击状况进行比较.36.甲、乙两人在同样的条件下各射靶 5 次,每次射靶的成绩状况以以下图.(1)请你依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姓名平均数众数(环)方差(环)甲乙 2.8(2)从均匀数和方差相联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37.在全运会射击竞赛的选拔赛中,运动员甲10 次射击成绩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以下:命中环数10 9 8 7命中次数 3 2(1)依据统计表(图)中供给的信息,补全统计表及扇形统计图;(2)已知乙运动员10 次射击的均匀成绩为9 环,方差为 1.2 ,假如只好选一人参加竞赛,你以为应当派谁去?并说明原由.(参照资料:)38.某社区准备在甲乙两位射箭喜好者中选出一人参加集训,两人各射了 5 箭,他们的总成绩(单位:环)同样,小宇依据他们的成绩绘制了尚不完好的统计图表,并计算了甲成绩的均匀数和方差(见小宇的作业).甲、乙两人射箭成绩统计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甲成绩9474 6乙成绩757a7( 1) a=,=;(2)请完成图中表示乙成绩变化状况的折线;(3)①观察图,可看出的成绩比较稳固(填“甲”或“乙”).参照小宇的计算方法,计算乙成绩的方差,并考据你的判断.②请你从均匀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谁将被选中.精心整理39.为了认识学生关注热门新闻的状况,“两会”时期,小明对班级同学一周内收看“两会”新闻的次数状况作了检查,检查结果统计以以下图(此中男生收看 3 次的人数没有标出).依据上述信息,解答以下各题:(1)该班级女生人数是,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中位数是;(2)关于某个集体,我们把一周内收看某热门新闻次数不低于 3 次的人数占其所在集体总人数的百分比叫做该集体对某热门新闻的“关注指数”.假如该班级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比女生低 5%,试求该班级男生人数;(3)为进一步分析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特色,小明给出了男生的部分统计量(如表).统计量均匀数(次)中位数(次)众数(次)方差该班级男生334 2依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适共计算女生的有关统计量,从而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颠簸大小.40.有关部门从甲、乙两个城市全部的自动售货机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6 台,记录下某一天各自的销售状况(单位:元):甲: 18,8,10, 43,5,30,10, 22, 6,27,25, 58,14, 18,30,41乙: 22,31,32,42,20, 27,48,23, 38,43,12,34,18, 10,34,23 小强用以以下图的方法表示甲城市16 台自动售货机的销售状况.( 1)请你模拟小强的方法将乙城市16 台自动售货机的销售状况表示出来;(2)用不等号填空:甲乙;S甲2S 乙2;(3)请说出此种表示方法的长处.初二数据的分析全部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升难题压轴题练习( 含答案分析 )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14 小题)1.( 2011?安顺)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以下表:最高气温(℃)25 26 27 28天数 1 1 2 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A.27,28 B. 27.5 , 28 C. 28,27D. 26.5 ,27【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序次摆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均匀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仅一个.【解答】解:处于这组数据中间地点的那个数是 27,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7.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这一组数据中28 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28.应选: A.【评论】此题属于基础题,观察了确立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常常对这个看法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余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必定要先排好序次,而后再依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立中位数,假如数占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假如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均匀数.2.( 2015?大庆)某射击小组有20 人,教练依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以以下图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7, 7B. 8,7.5 C.7,7.5 D.8,6.5精心整理【分析】中位数,因图中是按从小到大的序次摆列的,所以只需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即可,此题是最中间的两个数;关于众数可由条形统计图中出现频数最大或条形最高的数据写出.【解答】解:由条形统计图中出现频数最大条形最高的数据是在第三组,7 环,故众数是 7(环);因图中是按从小到大的序次摆列的,最中间的环数是7(环)、 8(环),故中位数是7.5 (环).应选 C.【评论】此题观察的是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要注意,当所给数占有单位时,所求得的众数和中位数与原数据的单位同样,不要漏单位.3.( 2013?北京)某中学随机地检查了50 名学生,认识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以下表所示:时间(小时) 5 6 7 8人数1015 20 5则这50 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均匀体育锻炼时间是()A.6.2 小时 B. 6.4 小时 C. 6.5 小时 D.7 小时【分析】依据加权均匀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5×10+6×15+7×20+8× 5)÷ 50,再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依据题意得:(5×10+6×15+7×20+8×5)÷ 50=(50+90+140+40)÷ 50=320÷50=6.4 (小时).故这 50 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均匀体育锻炼时间是6.4 小时.应选: B.【评论】此题观察了加权均匀数,用到的知识点是加权均匀数的计算公式,依据加权均匀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是解题的要点.4.( 2014?滨州)有 19 位同学参加歌唱竞赛,所得的分数互不同样,获得前 10 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A.均匀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19 位同学的()【分析】因为第 10 名同学的成绩排在中间地点,即是中位数.所以需知道这 19 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解答】解: 19 位同学参加歌唱竞赛,所得的分数互不同样,获得前 10 位同学进入决赛,中位数就是第 10 位,因此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 19 位同学的中位数就可以.应选: B.【评论】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依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序次摆列,假如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地点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5.( 2014?常州)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 次射击成绩均匀数均是9.2 环,方差分别为 S 甲2=0.56 ,S乙2=0.60 ,S丙2=0.50 ,S丁 2 =0.45 ,则成绩最稳固的是()A.甲 B.乙 C.丙D.丁【分析】依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颠簸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示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均匀数越小,即颠簸越小,数据越稳固.【解答】解;∵ S 甲2=0.56 ,S 乙2=0.60 , S 丙2 =0.50,S 丁2=0.45 ,∴S 丁2<S丙2<S 甲2<S乙2,∴成绩最稳固的是丁;应选: D.【评论】此题观察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颠簸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示这组数据偏离均匀数越大,即颠簸越大,数据越不稳固;反之,方差越小,表示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均匀数越小,即颠簸越小,数据越稳固.精心整理6.( 2015?内江)有一组数据以下:3,a,4,6,7,它们的均匀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C.2D.【分析】先由均匀数的公式计算出 a 的值,再依据方差的公式计算.【解答】解:由题意得:(3+a+4+6+7)=5,解得 a=5,S2= [ (3﹣5)2+(5﹣5)2+(4﹣5)2+(6﹣5)2+(7﹣5)2] =2.应选 C.【评论】此题观察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 n 个数据,x ,x , x的均匀数为 2 [(x,则方差 S =1 2 n1 ﹣)2+(x2﹣)2 + +( x n﹣)2] ,它反响了一组数据的颠簸大小,方差越大,颠簸性越大,反之也成立.7.(2007?韶关) 2007 年 5 月份,某市市里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介入数的数据是:31 35 3134 30 32 31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 32,31 B. 31,32 C.31,31 D.32,35【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序次摆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均匀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仅一个.【解答】解:从小到大摆列此数据为:30、31、 31、 31、32、 34、35,数据 31 出现了三次最多为众数, 31 处在第 4 位为中位数.所以此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1,众数是 31.应选 C.【评论】此题属于基础题,观察了确立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常常对这个看法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余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必定要先排好序次,而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立中位数,假如数占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假如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均匀数.8.(2014?咸宁)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试成绩统计如表.假如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固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甲乙丙丁均匀数80 85 85 80方差42 42 54 59A.甲B.乙C.丙D.丁【分析】此题有两个要求:①成绩较好,②状态稳固.于是应选均匀数大、方差小的同学参赛.【解答】解:因为乙的方差较小、均匀数较大,应选乙.应选: B.【评论】此题观察均匀数和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颠簸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示这组数据偏离均匀数越大,即颠簸越大,数据越不稳固;反之,方差越小,表示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均匀数越小,即颠簸越小,数据越稳固.9.(2006?广安)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民心检查,从而最后决定买什么水果.以下检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均匀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分析】依据均匀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进行分析选择.【解答】解:均匀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失散程度的统计量.既然是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做准备,那么买的水果必定是大多数人爱吃的才行,故最值得关注的是众数.应选 C.精心整理【评论】此题主要观察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含均匀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反响数据集中程度的均匀数、中位数、众数各有限制性,所以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适合的运用.10.( 2014?孝感)为认识某社区居民的用电状况,随机对该社区10 户居民进行了检查,下表是这10 户居民 2014 年 4 月份用电量的检查结果:居民(户)132 4月用电量(度 / 户)40 50 5560那么关于这 10 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中位数是 55 B.众数是 60 C.方差是 29 D.均匀数是54)【分析】依据中位数、众数、均匀数和方差的看法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均匀数和方差,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解答】解:用电量从大到小摆列序次为:60,60, 60,60, 55,55,50, 50,50,40.A、月用电量的中位数是55 度,故 A正确;B、用电量的众数是60 度,故 B 正确;C、用电量的方差是39 度,故 C错误;D、用电量的均匀数是 54 度,故 D正确.应选: C.【评论】观察了中位数、众数、均匀数和方差的看法.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摆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均匀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假如中位数的看法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摆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看作中位数.11.( 2015?安徽)某校九年级( 1)班全体学生2015 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的成绩统计以下表:成绩(分)35 39 42 44 45 48 50人数(人) 2 5 6 6 8 7 6依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以下结论中错误的选项是()A.该班一共有 40 名同学B.该班学生此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 45 分C.该班学生此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5 分D.该班学生此次考试成绩的均匀数是45 分【分析】联合表格依据众数、均匀数、中位数的看法求解.【解答】解:该班人数为: 2+5+6+6+8+7+6=40,得 45 分的人数最多,众数为45,第 20 和 21 名同学的成绩的均匀值为中位数,中位数为:=45,均匀数为:=44.425 .故错误的为 D.应选 D.【评论】此题观察了众数、均匀数、中位数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看法是解答此题的要点.12.( 2013?黄石)为了帮助本市一名患“白血病”的高中生,某班15 名同学踊跃捐款,他们捐款数额以下表:捐款的数额(单位: 5 102050100元)人数(单位:个) 2 4 5 3 1关于这 15 名学生所捐款的数额,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众数是 100 B.均匀数是 30 C.极差是 20 D.中位数是 20 【分析】依据极差、众数、中位数及均匀数的定义,联合表格即可得出答案.精心整理【解答】解: A、众数是 20,故本选项错误;B、均匀数为 26.67 ,故本选项错误;C、极差是 95,故本选项错误;D、中位数是 20,故本选项正确;应选 D.【评论】此题观察了中位数、极差、均匀数及众数的知识,掌握各部分的定义是要点.13.( 2013?衢州)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如表所示(有两个数据被掩饰).组员得分甲81乙79丙丁■80戊方差82■均匀成绩80那么被掩饰的两个数据挨次是(A.80,2 B.80,C.78,2)D.78,【分析】依据均匀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丙的得分,再依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依据题意得:80× 5﹣( 81+79+80+82) =78,2 2方差 = [ ( 81﹣80) +(79﹣ 80)2 2 +( 78﹣80) +(80﹣80)2+( 82﹣80) ] =2.应选 C.【评论】此题观察了均匀数与方差,掌握均匀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要点,一般地设n 个数据, x1,x2, x n的均匀数为,则方差 S2= [ (x1﹣)2+(x2﹣)2 + +( x n﹣)2] ,它反响了一组数据的颠簸大小,方差越大,颠簸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4.(2014?天津)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候选人甲乙丙丁测试成绩(百分制)面试86 92 90 83笔试90 83 83 92假如公司以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当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给予它们 6 和 4 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均匀成绩,公司将录取()A.甲B.乙C.丙D.丁【分析】依据题意先算出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的加权均匀数,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甲的均匀成绩为:( 86× 6+90× 4)÷ 10=87.6(分),乙的均匀成绩为:( 92× 6+83× 4)÷ 10=88.4(分),丙的均匀成绩为:( 90× 6+83× 4)÷10=87.2(分),丁的均匀成绩为:( 83× 6+92× 4)÷ 10=86.6(分),因为乙的均匀分数最高,所以乙将被录取.应选: B.【评论】此题观察了加权均匀数的计算公式,注意,计算均匀数时按 6 和 4 的权进行计算.二.填空题(共14 小题)15.( 2013?宁波)数据﹣ 2,﹣ 1,0,3,5 的方差是.【分析】先依据均匀数的计算公式要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均匀数,再依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这组数据﹣ 2,﹣ 1, 0, 3,5 的均匀数是(﹣ 2﹣ 1+0+3+5)÷5=1,。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与例题

数据的分析一、 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 平均数加权平均数:(1)“权”表示数据的重要程度;(2)当n 个数n x x x ,,,21 的权重分别为n w w w ,,,21 ,则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为nnn w w w w x w x w x ++++212211;2. 众数(1)定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2)众数可以没有也可以有多个,要是都是出现一次的话那就没有众数,要是都出现多次而且次数都一样的话那就是有多个众数。
3.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若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若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4. 极差(1)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2)用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
5. 方差与标准差(1)方差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计算公式是()()()[]222211x x x x x x nn -++-+-(2(3)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一、填空题:1.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0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定。
2. 甲、乙、丙三台机床生产直径为60mm 的螺丝,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三台机床生产的螺丝中各抽查了20个测量其直径,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这三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60mm ,它们的方差依次为S 2甲=0.162,S 2乙=0.058,S 2丙=0.149.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生产螺丝质量最好的是__ __机床。
3. 一组数据:2,-2,0,4的方差是 。
4. 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希望中学开展了“环境与人类生存”主题研讨活动,活动之一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
初三(3)班将本班50篇学生调查报告得分进行整理(成绩均为整数),列出了频率分布表,并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部分)如下:分组 频率 49.5~59.5 0.04 59.5~69.5 0.04 69.5~79.5 0.16 79.5~89.5 0.34 89.5~99.5 0.42 合计1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班90分以上(含90分)的调查报告共有________篇;(2)该班被评为优秀等级(80分及80分以上)的调查报告占_________%;(3)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已知5个数1a 、2a 、3a 、4a 、5a 的平均数是a ,则数据11a +、22a +、33a +、44a +、55a +的平均数为( )A .aB .3a +C .56a D .15a +2.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学业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小颖的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85分、90分、92分,则她本学期的学业成绩为( ) A .85B .90C .92D .893.某市连续10天的最低气温统计如下(单位:℃):4,5,4,7,7,8,7,6,5,7,该市这10天的最低气温的中位数是( ) A .6℃B .6.5℃C .7℃D .7.5℃4.在一次数学答题比赛中,五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分别为7,5,3,5,10,则关于这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5B .中位数是5C .平均数是6D .方差是3.65.八年级某班五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5,7,6,x ,7.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则x 的值为( ) A .7 B .6C .5D .46.小亮同学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在班级中是否属于中等水平,则需了解全班同学体重的( )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极差7.近年来,我国持续大面积的雾霾天气让环保和健康问题成为焦点.为进一步普及环保和健康知识,我市某校举行了“建设宜居成都,关注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某班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则该办学生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70分,80分 B .80分,80分 C .90分,80分D .80分,90分8.某次数学趣味竞赛共有10道题目,每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全班40名同学的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75,70 B .70,70C .80,80D .75,809.给出下列命题:①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②如果一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变动,那么它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随之变动; ③如果不等式()33m x m ->-的解集为1x <,那么3m <;④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0.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输入汉字的个数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加人数 中位数 方差 平均数 甲 55 149 1.91 135 乙551511.10135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平均成绩相同;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输入汉字个数150≥为优秀) ③甲班成绩的波动比乙班大.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11.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60%,小明的两项成绩(百分制)依次是80分,90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A .50分 B .82分 C .84分 D .86分 12.数据5,2,3,0,5的众数是( )A .0B .3C .6D .513.如图是根据我市某天七个整点时的气温绘制成的统计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4B.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1C.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4D.这组是数据的极差是914.若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方差为S2,则a+2,b+2,c+2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A.2,S2B.4,S2C.2,S2+2 D.4,S2+415.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5名同学的成绩统计如下(有两个数据被遮盖):组员甲乙丙丁戊平均成绩众数得分8177808280则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A.80,80B.81,80C.80,2D.81,2二、填空题16.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数减去4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_______________.17.在学校演讲比赛中,10名选手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这10名选手成绩的平均分是____分.18.一组数据2,3,4,x,6的平均数是4,则x是_______.19.若一组数据4,a,7,8,3的平均是5,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20.若这8个数据-3, 2,-1,0,1,2,3,x的极差是11,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21.为了增强青少年的防毒拒毒意识,学校举办了一次“禁毒教育”演讲比赛,其中某位选手的演讲内容、语言表达、演讲技巧这三项得分分别为90分,80分,85分,若依次按50%,30%,20%的比例确定成绩,则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__________分.22.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甲组4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70分,乙组6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0分,则这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______.23.甲、乙二人在相同情况下,各射靶10次,两人命中环数的平均数都是7,方差2S=2.8,2S乙=1.5,则射击成绩较稳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甲24.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周考成绩,在班级随机抽查了10名学生的成绩,其统计数据如下表:分数(单位:分)126132136138142人数14212则这10名学生的数学周考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__分.25.某校对开展贫困地区学生捐书活动,某班40名学生捐助数量(本)绘制了折线统计图,在这40名学生捐助数量中,中位数是_____,众数是_____.26.一组数据1,3,2,7,x,2,3的平均数是3,则该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三、解答题27.学校午餐采用自助的形式,并倡导学生和教师“厉行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 .学校共有6个年级,且各年级的人数基本相同.为了解午餐的浪费情况,从这6年级中随机抽取了A、B两个年级,进行了连续四周(20个工作日)的调查,得到这两个年级每天午餐浪费饭菜的质量,以下简称“每日餐余质量”(单位:kg),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a.A年级每日餐余质量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6组:≤≤≤≤≤≤:<<<<<<02,24,46,68,810,1012)x x x x x xb.A年级每日餐余质量在68x≤<这一组的是:6.1,6.6,7.0,7.0,7.0,7.8c.B年级每日餐余质量如下:1.4,2.8,6.9,7.8,1.9,9.7,3.1,4.6,6.9,10.8,6.9,2.6,7.5,6.9,9.5,7.8,8.4,8.3,9.4,8.8d.A、B两个年级这20个工作日每日餐余质量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年级平均数中位数众数A 6.4m7.0B 6.67.2n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m = ____________,n = _____________.(2)A、B这两个年级中,“厉行勤俭节约,践行光盘行动”做的较好的年级是______.(3)结合A、B这两个年级每日餐余质量的数据,估计该学校(6个年级)一年(按240个工作日计算)的餐余总质量.28.某学校抽查了某班级某月5天的用电量,数据如下表(单位:度):度数91011(1)求这5天的用电量的平均数;(2)求这5天用电量的众数、中位数;(3)学校共有36个班级,若该月按22天计,试估计该校该月的总用电量.29.某校八年级学生某科目期末评价成绩是由完成作业、单元检测、期末考试三项成绩构成的,如果期末评价成绩80分以上(含80分),则评为“优秀”.下面表中是小张和小王两位同学的成绩记录:(1)若按三项成绩的平均分记为期末评价成绩,请计算小张的期末评价成绩;(2)若按完成作业、单元检测、期末考试三项成绩按1:2:7的权重来确定期末评价成绩.①请计算小张的期末评价成绩为多少分?②小王在期末(期末成绩为整数)应该最少考多少分才能达到优秀?30.某篮球队在一次联赛中共进行了10场比赛,已知这10场比赛的平均得分为48分,且前9场比赛的得分依次为:57,51,45,51,44,46,45,42,48.(1)求第10场比赛的得分;(2)直接写出这10场比赛的中位数,众数和方差.。
初二分式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行驶 20 千米,求两车的速度各为多少?设货车的速度为 x 千米/小时,依题意列方程
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设 k=
(a>b>0),则有( )
A.k>2 B.1<k<2 C.
D.
12.A,B 两地相距 48 千米,一艘轮船从 A 地顺流航行至 B 地,又立即从 B 地逆流返
第 4 页(共 32 页)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的加减运算中,如果是同分母分式,那么 分母不变,把分子直接相加减即可;如果是异分母分式,则必须先通分,把异分母
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相加减. 3.(2012•岳麓区校级自主招生)如果把分式
中的 x 和 y 都扩大 2 倍,则分式的值
( ) A.扩大 4 倍 B.扩大 2 倍 C.不变 D.缩小 2 倍 【分析】把分式 中的 x 和 y 都扩大 2 倍,分别用 2x 和 2y 去代换原分式中的 x 和 y,
(A,B 为常数),则 A,B 的值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 13 小题)
15.计算:
= .
16.若分式 有意义,则实数 x 的取值范围是 .
17.分式方程 的解 x= .
18.若代数式 的值为零,则 x= .
19.化简
的结果是 .
20.化简:
= .
21.计算
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
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 a c ac
b d bd
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
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 a c a d ad
初二数学八下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总体所有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2、个体总体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3、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5、样本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
6、总体平均数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在统计中,通常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二、平均数把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分为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x =1n (1x +2x +3x +…n x )。
加权平均数x =1122k kx f x f x f n +++。
三、众数、中位数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四、方差 1、极差极差是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2、方差的概念 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
即:])()()[(1222212x x x x x x ns n -++-+-=即:“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方差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2)计算公式(Ⅱ):]')'''[(12222212x n x x x ns n-+++= 当一组数据中的数据较大时,可以依照简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将每个数据同时减去一个与它们的平均数接近的常数a ,得到一组新数据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那么,2222212')]'''[(1x x x x ns n-+++= 此公式的记忆方法是:方差等于新数据平方的平均数减去新数据平均数的平方. 3、标准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用“s ”表示,即])()()[(1222212x x x x x x ns s n -++-+-==一、选择题1.一组数据4,5,6,7,7,8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7,7B .7,6.5C .5.5,7D .6.5,72.在一次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七位评委为某位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 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初二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加权平均数: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5.方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6.方差规律: x 1,x 2,x 3,…,x n 的方差为m ,则ax 1,ax 2,…,ax n 的方差是a 2 m; x 1+b , x 2+b ,x 3+b ,…,x n +b 的方差是m7. 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计算量大,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一般是人们关注的量;中位数和数据的顺序有关,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常考题:一.选择题(共14小题)1.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最高气温(℃)25 26 27 28 天 数1 123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 )A .27,28B .27.5,28C .28,27D .26.5,272.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7,7 B.8,7.5 C.7,7.5 D.8,6.53.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小时)5678人数1015205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A.6.2小时 B.6.4小时 C.6.5小时 D.7小时4.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5.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平均数均是9.2环,2=0.56,S乙2=0.60,S丙2=0.50,S丁2=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方差分别为S甲A.甲B.乙C.丙D.丁6.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 C.2 D.7.2007年5月份,某市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 35 31 34 30 32 3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32,31 B.31,32 C.31,31 D.32,35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甲乙丙丁平均数80858580方差42425459A.甲B.乙C.丙D.丁9.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民意调查,从而最终决定买什么水果.下列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10.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下表是这10户居民2014年4月份用电量的调查结果:居民(户)1324月用电量(度/户)40505560那么关于这10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55 B.众数是60 C.方差是29 D.平均数是5411.某校九年级(1)班全体学生2015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的成绩统计如下表:成绩(分)35394244454850人数(人)2566876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该班一共有40名同学B.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45分C.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5分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45分12.为了帮助本市一名患“白血病”的高中生,某班15名同学积极捐款,他们捐款数额如下表:5102050100捐款的数额(单位:元)人数(单位:个)24531关于这15名学生所捐款的数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众数是100 B.平均数是30 C.极差是20 D.中位数是2013.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如表所示(有两个数据被遮盖).组员甲乙丙丁戊方差平均成绩得分8179■8082■80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A.80,2 B.80,C.78,2 D.78,14.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候选人甲乙丙丁86929083测试成绩(百分制)面试90838392笔试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公司将录取()A.甲B.乙C.丙D.丁二.填空题(共14小题)15.数据﹣2,﹣1,0,3,5的方差是.16.某校规定:学生的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由平时、期中和期末三项成绩按3:3:4的比例计算所得.若某同学本学期数学的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分别是90分,90分和85分,则他本学期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分.17.小李和小林练习射箭,射完10箭后两人的成绩如图所示,通常新手的成绩不太稳定,根据图中的信息,估计这两人中的新手是.18.在2015年的体育考试中某校6名学生的体育成绩统计如图所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9.跳远运动员李刚对训练效果进行测试,6次跳远的成绩如下:7.6,7.8,7.7,7.8,8.0,7.9.(单位:m)这六次成绩的平均数为7.8,方差为.如果李刚再跳两次,成绩分别为7.7,7.9.则李刚这8次跳远成绩的方差(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0.某工程队有14名员工,他们的工种及相应每人每月工资如下表所示:工种人数每人每月工资/元电工57000木工46000瓦工55000现该工程队进行了人员调整:减少木工2名,增加电工、瓦工各1名,与调整前相比,该工程队员工月工资的方差(填“变小”、“不变”或“变大”).21.一组数据:2015,2015,2015,2015,2015,2015的方差是.22.两组数据:3,a,2b,5与a,6,b的平均数都是6,若将这两组数据合并为一组数据,则这组新数据的中位数为.23.已知一组数据:6,6,6,6,6,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注:计算方差的公式是S2=[(x1﹣)2+(x2﹣)2+…+(x n﹣)2]】24.有6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2,再添加一个数5,则这7个数的平均数是.25.某校抽样调查了七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整理数据后制成了如下所示的频数分布表,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组.组别时间(小时)频数(人)第1组0≤t<0.512第2组0.5≤t<124第3组1≤t<1.518第4组 1.5≤t<210第5组2≤t<2.5626.一组数据1,4,6,x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等,则x的值是.27.统计学规定:某次测量得到n个结果x1,x2,…,x n.当函数y=++…+取最小值时,对应x的值称为这次测量的“最佳近似值”.若某次测量得到5个结果9.8,10.1,10.5,10.3,9.8.则这次测量的“最佳近似值”为.28.一组数据有n个数,方差为S2.若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到的一组新的数据的方差是.三.解答题(共12小题)29.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人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分甲乙丙笔试758090面试937068根据录用程序,组织200名职工对三人利用投票推荐的方式进行民主评议,三人得票率(没有弃权票,每位职工只能推荐1人)如图所示,每得一票记作1分.(1)请算出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2)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精确到0.01)(3)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30.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出一名,代表班级参加射击比赛,如图是两人最近10次射击训练成绩的折线统计图.(1)已求得甲的平均成绩为8环,求乙的平均成绩;2,(2)观察图形,直接写出甲,乙这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s甲s乙2哪个大;(3)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7环左右,本班应该选参赛更合适;如果其他班级参赛选手的射击成绩都在9环左右,本班应该选参赛更合适.31.王大伯几年前承包了甲、乙两片荒山,各栽100棵杨梅树,成活98%.现已挂果,经济效益初步显现,为了分析收成情况,他分别从两山上随意各采摘了4棵树上的杨梅,每棵的产量如折线统计图所示.(1)分别计算甲、乙两山样本的平均数,并估算出甲、乙两山杨梅的产量总和;(2)试通过计算说明,哪个山上的杨梅产量较稳定?32.在某旅游景区上山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些断断续续的台阶.如图是其中的甲、乙段台阶路的示意图.请你用所学过的有关统计知识(平均数、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回答下列问题:(1)两段台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哪段台阶路走起来更舒服,为什么?(3)为方便游客行走,需要重新整修上山的小路.对于这两段台阶路,在台阶数不变的情况下,请你提出合理的整修建议.(图中的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cm).并且数据15,16,16,14,14,15的方差S甲2=,数据11,15,18,17,10,19的方差S乙2=).33.张老师为了从平时在班级里数学比较优秀的王军、张成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对两位同学进行了辅导,并在辅导期间进行了10次测验,两位同学测验成绩记录如下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68807879817778848392王军86807583857779808075张成利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2=33.2,(1)张老师从测验成绩记录表中,求得王军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S王2;请你帮助张老师计算张成10次测验成绩的方差S张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王军8079.5张成8080(2)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帮助张老师做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34.苍洱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五次体育模拟测试,甲同学的测试成绩如表(一),乙同学的测试成绩折线统计图如图(一)所示:表(一)次数一二三四五分数4647484950(1)请根据甲、乙两同学五次体育模拟测试的成绩填写下表: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甲482乙4848(2)甲、乙两位同学在这五次体育模拟测试中,谁的成绩较为稳定?请说明理由.35.如图是甲,乙两人在一次射击比赛中靶的情况(击中靶中心的圆面为10环,靶中数字表示该数所在圆环被击中所得的环数),每人射击了6次.(1)请用列表法将他俩的射击成绩统计出来;(2)请你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对他俩的这次射击情况进行比较.36.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5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1)请你根据图中的数据填写下表:众数(环)方差姓名平均数(环)甲乙 2.8(2)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37.在全运会射击比赛的选拔赛中,运动员甲10次射击成绩的统计表和扇形统计图如下:命中环数10987命中次数32(1)根据统计表(图)中提供的信息,补全统计表及扇形统计图;(2)已知乙运动员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为9环,方差为1.2,如果只能选一人参加比赛,你认为应该派谁去?并说明理由.(参考资料:)38.某社区准备在甲乙两位射箭爱好者中选出一人参加集训,两人各射了5箭,他们的总成绩(单位:环)相同,小宇根据他们的成绩绘制了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并计算了甲成绩的平均数和方差(见小宇的作业).甲、乙两人射箭成绩统计表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甲成绩94746乙成绩757a7(1)a=,=;(2)请完成图中表示乙成绩变化情况的折线;(3)①观察图,可看出的成绩比较稳定(填“甲”或“乙”).参照小宇的计算方法,计算乙成绩的方差,并验证你的判断.②请你从平均数和方差的角度分析,谁将被选中.39.为了了解学生关注热点新闻的情况,“两会”期间,小明对班级同学一周内收看“两会”新闻的次数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图所示(其中男生收看3次的人数没有标出).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该班级女生人数是,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中位数是;(2)对于某个群体,我们把一周内收看某热点新闻次数不低于3次的人数占其所在群体总人数的百分比叫做该群体对某热点新闻的“关注指数”.如果该班级男生对“两会”新闻的“关注指数”比女生低5%,试求该班级男生人数;(3)为进一步分析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特点,小明给出了男生的部分统计量(如表).统计量平均数(次)中位数(次)众数(次)方差…该班级男生3342…根据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适当计算女生的有关统计量,进而比较该班级男、女生收看“两会”新闻次数的波动大小.40.有关部门从甲、乙两个城市所有的自动售货机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6台,记录下某一天各自的销售情况(单位:元):甲:18,8,10,43,5,30,10,22,6,27,25,58,14,18,30,41乙:22,31,32,42,20,27,48,23,38,43,12,34,18,10,34,23小强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表示甲城市16台自动售货机的销售情况.(1)请你仿照小强的方法将乙城市16台自动售货机的销售情况表示出来;(2)用不等号填空:甲乙;S甲2S乙2;(3)请说出此种表示方法的优点.初二数据的分析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1•安顺)我市某一周的最高气温统计如下表:最高气温(℃)25262728天数112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分别是()A.27,28 B.27.5,28 C.28,27 D.26.5,27【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解答】解:处于这组数据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27,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27.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在这一组数据中28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故众数是28.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2.(2015•大庆)某射击小组有20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7,7 B.8,7.5 C.7,7.5 D.8,6.5【分析】中位数,因图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只要找出最中间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即可,本题是最中间的两个数;对于众数可由条形统计图中出现频数最大或条形最高的数据写出.【解答】解:由条形统计图中出现频数最大条形最高的数据是在第三组,7环,故众数是7(环);因图中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最中间的环数是7(环)、8(环),故中位数是7.5(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要注意,当所给数据有单位时,所求得的众数和中位数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不要漏单位.3.(2013•北京)某中学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小时)5678人数1015205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A.6.2小时 B.6.4小时 C.6.5小时 D.7小时【分析】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5×10+6×15+7×20+8×5)÷50,再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5×10+6×15+7×20+8×5)÷50=(50+90+140+40)÷50=320÷50=6.4(小时).故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平均体育锻炼时间是6.4小时.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用到的知识点是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出算式是解题的关键.4.(2014•滨州)有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某同学知道自己的分数后,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分析】因为第10名同学的成绩排在中间位置,即是中位数.所以需知道这19位同学成绩的中位数.【解答】解:19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所得的分数互不相同,取得前10位同学进入决赛,中位数就是第10位,因而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他只需知道这19位同学的中位数就可以.故选:B.【点评】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运用中位数解决问题.5.(2014•常州)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平均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甲2=0.56,S乙2=0.60,S丙2=0.50,S丁2=0.45,则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可作出判断.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解答】解;∵S甲2=0.56,S乙2=0.60,S丙2=0.50,S丁2=0.45,∴S丁2<S丙2<S甲2<S乙2,∴成绩最稳定的是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6.(2015•内江)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A.10 B. C.2 D.【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a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解答】解:由题意得:(3+a+4+6+7)=5,解得a=5,S2=[(3﹣5)2+(5﹣5)2+(4﹣5)2+(6﹣5)2+(7﹣5)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与意义: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7.(2007•韶关)2007年5月份,某市市区一周空气质量报告中某项污染指数的数据是:31 35 31 34 30 32 31,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分别是()A.32,31 B.31,32 C.31,31 D.32,35【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30、31、31、31、32、34、35,数据31出现了三次最多为众数,31处在第4位为中位数.所以本题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1,众数是31.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8.(2014•咸宁)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甲乙丙丁平均数80858580方差42425459A.甲B.乙C.丙D.丁【分析】此题有两个要求:①成绩较好,②状态稳定.于是应选平均数大、方差小的同学参赛.【解答】解:由于乙的方差较小、平均数较大,故选乙.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9.(2006•广安)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班长对全班同学爱吃哪几种水果作民意调查,从而最终决定买什么水果.下列调查数据中最值得关注的是()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方差【分析】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进行分析选择.【解答】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方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既然是为筹备班级的初中毕业联欢会做准备,那么买的水果肯定是大多数人爱吃的才行,故最值得关注的是众数.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统计的有关知识,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意义.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各有局限性,因此要对统计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10.(2014•孝感)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用电情况,随机对该社区10户居民进行了调查,下表是这10户居民2014年4月份用电量的调查结果:居民(户)1324月用电量(度/户)40505560那么关于这10户居民月用电量(单位: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中位数是55 B.众数是60 C.方差是29 D.平均数是54【分析】根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解答】解:用电量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60,60,60,60,55,55,50,50,50,40.A、月用电量的中位数是55度,故A正确;B、用电量的众数是60度,故B正确;C、用电量的方差是39度,故C错误;D、用电量的平均数是54度,故D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了中位数、众数、平均数和方差的概念.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11.(2015•安徽)某校九年级(1)班全体学生2015年初中毕业体育考试的成绩统计如下表:成绩(分)35394244454850人数(人)2566876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该班一共有40名同学B.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众数是45分C.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45分D.该班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数是45分【分析】结合表格根据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概念求解.【解答】解:该班人数为:2+5+6+6+8+7+6=40,得45分的人数最多,众数为45,第20和21名同学的成绩的平均值为中位数,中位数为:=45,平均数为:=44.425.故错误的为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平均数、中位数的知识,掌握各知识点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2013•黄石)为了帮助本市一名患“白血病”的高中生,某班15名同学积极捐款,他们捐款数额如下表:5102050100捐款的数额(单位:元)人数(单位:个)24531关于这15名学生所捐款的数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众数是100 B.平均数是30 C.极差是20 D.中位数是20【分析】根据极差、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定义,结合表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众数是20,故本选项错误;B、平均数为26.67,故本选项错误;C、极差是95,故本选项错误;D、中位数是20,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极差、平均数及众数的知识,掌握各部分的定义是关键.13.(2013•衢州)一次数学测试,某小组五名同学的成绩如表所示(有两个数据被遮盖).组员甲乙丙丁戊方差平均成绩得分8179■8082■80那么被遮盖的两个数据依次是()A.80,2 B.80,C.78,2 D.78,【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丙的得分,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得:80×5﹣(81+79+80+82)=78,方差=[(81﹣80)2+(79﹣80)2+(78﹣80)2+(80﹣80)2+(82﹣80)2]=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与方差,掌握平均数和方差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2=[(x1﹣)2+(x2﹣)2+…+(x 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14.(2014•天津)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候选人甲乙丙丁86929083测试成绩(百分制)面试90838392笔试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公司将录取()A.甲B.乙C.丙D.丁【分析】根据题意先算出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的加权平均数,再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甲的平均成绩为:(86×6+90×4)÷10=87.6(分),乙的平均成绩为:(92×6+83×4)÷10=88.4(分),丙的平均成绩为:(90×6+83×4)÷10=87.2(分),丁的平均成绩为:(83×6+92×4)÷10=86.6(分),因为乙的平均分数最高,所以乙将被录取.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注意,计算平均数时按6和4的权进行计算.二.填空题(共14小题)15.(2013•宁波)数据﹣2,﹣1,0,3,5的方差是.【分析】先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要计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这组数据﹣2,﹣1,0,3,5的平均数是(﹣2﹣1+0+3+5)÷5=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2﹣1)2+(﹣1﹣1)2+(0﹣1)2+(3﹣1)2+(5﹣1)2]=;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