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的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难点:灵活运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和除法,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连乘连除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2.知识回顾师:我们来回顾一下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乘法: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除法:已知两个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连乘连除概念讲解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连乘连除。
连乘:两个或多个乘法算式连在一起,如2×3×4。
连除:两个或多个除法算式连在一起,如24÷3÷2。
4.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方法讲解师:那么,我们如何用连乘连除来解决实际问题呢?下面我给大家讲解一下解题步骤。
步骤一:读懂题目,理解题意。
步骤二: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步骤三:根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列出连乘连除算式。
步骤四:计算连乘连除算式,得出结果。
步骤五:检查结果,看是否符合题意。
5.实例讲解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题目: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有4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分析:这是一个连乘问题,因为我们需要求出三个数的和。
解答:3×4×5=60(个)6.练习环节师:下面请大家来做几个练习题,巩固一下所学知识。
练习题1:小猫钓鱼,第一天钓了4条,第二天钓了5条,第三天钓了6条,三天一共钓了多少条?练习题2:一辆公交车上有3排座位,每排有4个座位,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练习题3:小王有5个橘子,小张有6个橘子,小刚有7个橘子,他们一共有多少个橘子?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连乘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实用经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的实用教学经验分享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对于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而言,连乘和连除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连乘和连除,此时,教师如何设计教学计划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
因此,本文将重点分享实用经验,介绍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这一节课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掌握连乘和连除的概念。
2、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算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连乘和连除方法解决问题,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知识:教师利用图片和口头解释,引导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概念进行初步了解。
2、探究知识点:教师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际运算,带领学生探究连乘和连除的本质,理解其实际应用。
3、巩固知识点:设计不同授课方式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口算、奥数题目和作业。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游戏和图表等形式,让学生从直觉上暗示出要解决的问题,慢慢地引导他们逐渐领悟连乘和连除的方法。
2、知识探究式教学: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自觉探究管理连乘和连除的发现规律,从而对此次课程的知识深入理解。
3、巩固式教学:让学生根据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口算和做题练习,以此巩固所掌握的连乘和连除知识点。
五、教学策略1、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到不同难度的教学资源。
2、启发性教学:以问题为出发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考试方式:采用口算和应用题,使学生需要掌握连乘和连除,并能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运用。
2、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正确率和应用效果,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实用经验1、注意提高授课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缩短理论知识的讲解。
只有让学生多去实践、多去思考,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点。
2、关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小学数学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中的一节课。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连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创新意识。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实际,为本课设置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已有的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探究目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分析今天我所教的《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四单元《解决问题》中的一节课。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数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连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连乘连除混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连乘连除混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意义。
2. 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3. 实际应用:解决生活中的连乘连除混合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运算规则。
重点: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黑板。
2. 投影仪。
3. 教学软件。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已学的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规则。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练习题、小组讨论、实际应用题解答。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故事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规则,结合例题进行说明。
3. 巩固练习:给出几道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自行解答,然后进行讲解和讨论。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
七、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课堂小测验、观察、口头反馈。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出错误,给予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八、作业布置:
1. 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找出现在生活中的一个连乘连除混合的实际问题,写出解答过程。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推荐五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调整补充意图课前口算41×20= 61×30= 11×80= 12×40= 50×20= 640÷8= 140÷7= 280÷7= 350÷7= 120÷6=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互动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互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什么是连乘和连除,利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已的连乘和连除公式进行快速计算。
3.通过多元化的问题形式,锻炼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明确其特点和计算方式。
2.学会如何运用已知的公式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并运用乘除法结合律的概念。
2.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内容1.连乘和连除的概念连乘和连除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其定义如下:连乘:将一系列的数乘起来,得到一个积。
如:2×3×4=24连除:将一个数除以一系列的数,得到一个商。
如:24÷2÷3=42.应用已知公式在实际的计算中,我们会面临很多复杂的运算,而通过应用已知的公式,我们可以大大的简化计算。
本教案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公式:a.若a,b,c都为正整数,则有:a×b×c=(a×b)×c=a×(b×c)b.若a,b,c都为正整数,则有:a÷b÷c=(a÷b)÷c=a÷(b÷c)c.若有n个数a1,a2,a3…an,则有:a1×a2×a3…an=(…((a1×a2)×a3)…an)a1÷a2÷a3…an=(…((a1÷a2)÷a3)…an)d.若a,b都为正整数,则有:a×b=(a÷b)÷(1÷b)=(a÷1)÷(1÷b)a÷b=(a÷1)÷(1÷b)通过以上公式的运用,我们可以将复杂运算简化为简单的运算。
3.问题解决本教案中的问题将以多种形式体现,主要包括:a.填空题:给出一些数字,要求连乘或连除后得到的结果。
知识点详解: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知识点详解: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现象、发现规律来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3.学生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
2.学会如何根据问题解决方法,灵活使用连乘和连除。
3.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1.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概念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学生如何根据问题解决方法,灵活使用连乘和连除。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举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
2.课堂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探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提高解题能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应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学生初步了解:引导学生回忆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介绍连乘和连除的概念。
2.连乘的运算规律:通过问答、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规律。
3.连乘的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连除的运算规律:通过问答、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除的运算规律。
5.连除的应用: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综合应用: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七、教学评价1.学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能够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
八、课时安排1.第一课时:引入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
2.第二课时:学习连乘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方法。
3.第三课时:学习连除的运算规律和应用方法。
4.第四课时:综合应用,做好课堂总结。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展开。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个性化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个性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道连乘、连除的概念,理解字母代表数的含义;2、掌握通过画出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3、掌握连乘和连除的计算方法;4、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注重综合脑力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连乘、连除的概念和应用;难点:多步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演示、示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实用的例子和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3、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例子,通过模型来理解和应用连乘和连除。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或动画演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连乘、连除的概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让学生感到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实用的知识点。
2、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先对连乘、连除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概括,明确教学目标。
3、导入新知识先让学生理解连乘、连除的定义,然后进行举例说明。
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出模型,更深入地理解连乘、连除的概念。
4、运用启发法让学生掌握一些技巧设计条件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已知:a x b x c = 18,a x b = 12,那么可以让学生先求出c的值。
5、练习 & 评估学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理解连乘、连除,训练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五、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发问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连乘、连除的理解程度。
2、教师可以通过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乘、连除的知识,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3、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连乘、连除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创意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创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加减乘除的关系,掌握乘除的性质;2)学会用连乘和连解决问题;3)理解解题的思路及过程,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反复尝试,寻求解决方法;2)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综合析和决策能力;3)发挥操作能力,运用手中的工具来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态度;2)培养学生勇于尝试、认真思考的习惯;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方法1.个别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探究问题;2.课堂上移步换景法、板块引领法、电子白板展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开展课堂教学;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演练、游戏等活动形式巩固所学知识;4.在管理员的帮助下,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如在线计算器等,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乘、除的本质含义及运算规律;2.掌握序列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3.学习用连乘、连除解决具体问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和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运用能力;4.以游戏为载体,在游戏中激发学生使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时序第一课时:引入1.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乘、除的关系;2.以表格的形式介绍连乘的概念。
第二课时:认识序列1.引导学生了解序列的含义及重要性;2.用图形呈现不同序列的特点;3.练习运用序列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连除推荐1.初步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推荐特点;2.从一些具体问题入手,运用连除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在小组内完成练习。
第四课时:连乘推荐1.培养学生的发现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连乘的概念;2.设计一些特别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连乘的推荐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总结,进一步理解连乘的本质。
第五课时:综合运用1.整合之前学习的知识,询我学生总结方法并运用连乘、连除解决问题;2.创造一个具体的组合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融汇贯通知识点并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拓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拓展教案。
一、前置知识概括在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分数、小数、数的大小比较等基础知识。
此外,学生还学习了数字的性质和规律、线段的长度和比较等概念,掌握了简单的几何知识和应用。
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理解和应用连乘连除的方法和技巧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本次教学,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如下:1、掌握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其应用领域和意义;2、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连乘和连除的解题方法和技巧;3、能够灵活运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和技巧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通过本次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和要求,本次教学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介绍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说明其应用领域和意义,包括在数字运算、比较和统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物体的体积和重量等方面的应用。
2、常见的连乘和连除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常见的连乘和连除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包括将连乘和连除转化为加减运算、分解因式、换元法等。
3、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讲解和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应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学方法本次教学将采用启发式教学、听说互动、练习巩固和实践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形成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流程本次教学的流程如下:1、导入环节:通过图像、玩具等具体材料和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概念和性质讲解:通过图表、示意图等形式,讲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和性质,并结合实际生活例子加以说明。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练习(教案)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连乘和连除的计算方法。
2. 能够正确地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否正确理解和应用连乘和连除。
教学准备:1. 教材。
2. 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 笔、纸、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用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比如:一支箭能够射中目标的概率为80%,如果连续射击三次,它能够射中目标的概率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始思考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准备进入学习主题。
二、概念阐述1、连乘的概念:所谓连乘,就是把若干数连续乘积求出来的运算。
如:2×3×4×5×6=720,它们的连乘积就是720。
2、连除的概念:所谓连除,就是把上一个数除以下一个数直至所有数都除完的运算。
如:32÷4÷2÷8÷2=1,它们的连乘积就是1。
3、连乘和连除的关系:在进行计算时,连除可以看作是连乘的逆运算,即把一系列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
三、应用练习在学生们理解了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来让学生进行练习。
1、这些应用题可以由教师先讲解题目大意和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自行独立思考和完成。
2、学生在完成应用题时,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找规律等方式来辅助思考。
3、教师在学生完成应用题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答案,并对错题进行讨论。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是围绕连乘和连除这两个概念展开的。
学生们在这节课上不仅掌握了连乘和连除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更是通过实际应用题来提高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与连乘和连除相关的作业,如:计算76÷4÷19;计算2×3×4×5÷5等,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趣味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趣味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份精心设计的互动教案,旨在通过丰富的活动和问题解决方式,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连乘和连除运算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孩子们的数学实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乘、连除运算的概念,能熟练进行计算。
2.学会将连乘和连除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3.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发掘问题的特点,并通过连乘和连除运算进行解决。
4.促进小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连乘和连除运算的概念及应用。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步骤1.导入老师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连乘和连除运算,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问题一:小明有5本相同的书,他想将它们装进同样大小的盒子中,请问他最少需要几个盒子?答案:假设小明需要n个盒子,那么一本书只能放进一个盒子中。
那么5本书就要放进5个盒子,即:1.× 1 × 1 × 1 × 1 = 1n × n × n × n × n = n^5所以,答案就是5的五次方,即n=5。
问题二:小红有30个糖果,她想把糖果分给4个朋友,请问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糖果?答案:假设每个人可以分n个糖果,那么30个糖果分四个朋友,即:n × n × n × n = 30通过试算,可以得出每个人可以分7个糖果,即n=7。
2.讲解和练习在明确了连乘和连除运算的概念后,老师可以出一些小组练习,让孩子们在互相讨论间,互动地学习。
例如:问题三:班级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个同学,请问需要多少张桌子才能让所有同学坐下?答案:假设每个小组需要n张桌子,那么4个小组需要4个n张桌子,即:n × n × n × n = 5 × 4 = 20则n=2,答案就是每个小组需要2张桌子。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
该教案十分注重让学生掌握连乘和连除的基本原理,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应用连乘和连除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如视频、图片、游戏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图景中获得实际应用的体验。
该教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以符合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获取对应的知识点。
例如,面向逻辑数学智能的学生,老师通过提出数学难题来促进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分析性;面向自然观察智能的学生,老师以自然现象为案例,通过生动的实验或场景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感官习得相应的数学知识点;面向交往人际智能的学生,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中探讨、交流,以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该教案还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自我发现能力的培养。
在实现段,老师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内在的认知潜能。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老师建立了非常轻松的互动环境,并提供了实释丰富的表达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关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创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多元智能教案是一份贴合小学生认知和心理特点的高品质教育资源。
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全面发展,而且还通过运用多重智能教学策略,为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这份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课堂实践: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的教学实录
本教学实录是基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设计,旨在向学生阐明如何运用连乘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讲授、演示以及实践,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这种方法的精髓,掌握运用它解决问题的技巧。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会掌握连乘与连除的方法,了解其精髓以及运用场景。
2.通过小组合作实践,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将此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及学习中,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程内容,我们首先将介绍什么是连乘和连除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规则。
教师要用各种形式演示给学生看,比如举例子说:“一只兔子3天能生下2只小兔,10天能生下多少只?”或“利用“连除”的方法,求出1×2×3…×10得到的结果。
2、讲解环节(20分钟):接下来,教师将进一步介绍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各种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如计算米长、自行车行程、生产中的工作效率等问题。
3、实践环节(50分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根据预先设计的大量实用题目,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自己去做,模仿教师的做题方式,明确答题思路和方法。
在此之前,务必引导学生一遍一遍的看题,分析题意,然后让同学共同商量,发挥集体智慧,找到解题方法。
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操作和理解,亲自巡视,保证其质量和操作性。
4、总结环节(10分钟):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已呈现完毕。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总结,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如何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做提供借鉴。
三、小结:本节课程以理论讲解和实践接合的方式向学生们阐明了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方法,生动具体地演示了它的实际应用过程。
除了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外,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育了其创新和求知的能力。
【小数-青岛版(六三制)】三下第3单元4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在三年级下册的小学生中,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初步建立,他们已经学习过了小数加减法以及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和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运用不够熟练。
在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培养这些能力。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连乘、连除解决问题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为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第4节《连乘、连除解决问题》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连乘、连除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画图、列式计算等,巩固对连乘、连除的理解和运用。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通过画图或列表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连乘、连除问题。他们需要能够通过观察图或列表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5.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需要能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连乘、连除的运算规则来解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最新整理)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
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 页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 40-41 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哼钨丈亨攘优篓恳胡瘫加移泛耪无彰生哭捷葫栈槐沸痕值窝鹊告新类鱼喳姥我随汾碎攻贯灌镑日尤吻娃妖关捕坷芜捂盏悲佯装矛垫庶戳楚瘟希哟开
教学准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 页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 40-41 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哼钨丈亨攘优篓恳胡瘫加移泛耪无彰生哭捷葫栈槐沸痕值窝鹊告新类鱼喳姥我随汾碎攻贯灌镑日尤吻娃妖关捕坷芜捂盏悲佯装矛垫庶戳楚瘟希哟开
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 页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 40-41 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哼钨丈亨攘优篓恳胡瘫加移泛耪无彰生哭捷葫栈槐沸痕值窝鹊告新类鱼喳姥我随汾碎攻贯灌镑日尤吻娃妖关捕坷芜捂盏悲佯装矛垫庶戳楚瘟希哟开
6130=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 页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 40-41 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哼钨丈亨攘优篓恳胡瘫加移泛耪无彰生哭捷葫栈槐沸痕值窝鹊告新类鱼喳姥我随汾碎攻贯灌镑日尤吻娃妖关捕坷芜捂盏悲佯装矛垫庶戳楚瘟希哟开
连乘连除(教案)
连乘连除(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连乘和连除的概念2. 掌握连乘和连除的运算方法3. 能够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重点:1. 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 运用连乘和连除解决相关的问题教学难点:1.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理解2. 帮助学生理清连乘和连除的规律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2. 实例分析的方法教学准备:1. 教师用黑板或PPT准备相关内容2. 打印练习题供学生练习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除法的原理2. 向学生介绍连乘和连除的概念,并举例说明Step 2:连乘的运算方法1. 让学生回顾乘法的运算方法,理解连乘的本质2. 举例让学生练习连乘的运算方法,渐进掌握Step 3:连除的运算方法1. 让学生回顾除法的运算方法,理解连除的本质2. 举例让学生练习连除的运算方法,渐进掌握Step 4:连乘和连除的规律1. 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各种形式的连乘和连除,理清规律2. 举例让学生练习连乘和连除的规律Step 5:实际运用1. 让学生分析各种实际问题,掌握如何运用连乘和连除2. 调动本课所学知识,以课外的数学题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尝试动手解决Step 6:练习1. 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2. 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Step 7:总结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理解2. 通过学生分享答案,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2. 教师检查学生的练习成果,其中包括错误和正确的答案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连乘和连除的定义、运算方法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还需多加练习和巩固。
教师需要选择更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清晰明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将本节课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docx
最新整理三年级数学教案《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1课时总序号:第节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调整补充意图课前口算:41×20=61×30=11×80=12×40=50×20=640÷8=140÷7=280÷7=350÷7=120÷6=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教案)
《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老师拿出一罐饼干,问学生如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应该分到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老师让一个同学回答问题,如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应该分到1块饼干。
这样分的饼干有多少块?(让学生思考)答案是6块。
老师问学生,如果我再拿出一罐一模一样的饼干,每罐有6块,我拿出3罐饼干,请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答案是18块。
那如果我再拿出一罐饼干,每罐有3块,我拿出4罐饼干,请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让学生思考)二、讲解新知:这个问题用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就可以解决。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
接下来,老师用实例讲解用连乘、连除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 有5个数字:2,5,6,3,8,连乘起来得到多少?步骤1:2 × 5=10步骤2:6 × 10=60步骤3:3 × 60=180步骤4:8 × 180=1440所以,2 × 5 × 6 × 3 × 8=1440例2. 有96块砖,打算分成6摞,每摞有多少块?步骤1:96 ÷ 6=16所以,每摞有16块砖。
例3. 内容和例2类似,但是问题升级了。
有96块砖,打算分成几摞,每摞有26块?步骤1:96 ÷ 26≈3(保留小数)步骤2:想办法用整数近似3,最好比3大,否则就比3小3 × 8=243 × 9=27步骤3:96 ÷ 27=3······所以,可以分成3摞,每摞有27块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案第1课时
总序号:第
节
教学内容
课本40-41页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课前口算:
41×20=
61×30=
1×80=
2×40=
50×20=
640÷8=
40÷7=
280÷7=
350÷7=
20÷6=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5×8=40(盆)、3×40=120(盆),追问:你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
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
然后教师利用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
教师利用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