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释义
《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
刘起釪的《尚书学史》认为《尚书》作为书名是汉代的事。
《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
"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
"《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纬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
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
"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些散文,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
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李学勤先生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
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
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
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
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要旨
《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
该书要旨:
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
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
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
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体裁
有三种分类法:
四种说:典、训诰、誓、命;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有了定本。
六种说:典、谟、训、诰、誓、命;来自"可能是孔安国所撰"的古文尚书序。
十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来自孔颖达监修的尚书正义。
名句欣赏
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3、无稽之言勿听……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