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贸市场现状

合集下载

区农贸市场情况汇报

区农贸市场情况汇报

区农贸市场情况汇报
近期,我对区内农贸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场基本情况。

区内共有农贸市场10家,分布在各个街道和社区,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市场内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秩序良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购物环境。

二、商户情况。

市场内商户数量共计300家,主要经营农副产品、水果蔬菜、肉类禽蛋等生活
必需品。

其中,有一部分商户开设了网上商城,方便居民进行线上购物。

三、商品种类。

市场内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大部分居民日常所需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尤其是
水果蔬菜品种齐全,新鲜度高,深受居民欢迎。

四、价格水平。

市场内商品价格相对较低,与周边超市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农产品
的价格相对较为实惠,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五、服务质量。

市场内商户服务态度良好,热情周到,能够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

同时,市场
管理部门也加强了对商户的管理和服务培训,提升了整体的服务质量。

六、存在问题。

虽然市场整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商户经营品种单一,缺乏
特色;部分市场内卫生状况不佳,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等。

七、发展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内农贸市场的整体水平,建议加强市场内商户的培训和引导,鼓励他们拓宽经营品种,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市场内卫生管理力度,确保市场环境整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

以上就是我对区农贸市场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促进农贸市场的健康发展。

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农贸市场是中国传统的购物场所,为居民提供了新鲜、丰富的食品和其他日用品。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农贸市场的存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卫生条件差:很多农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状况不佳,地面脏乱,摊位杂乱无章,食物裸露摆放等,这都可能影响到食品安全。

2. 管理不规范:农贸市场一般由私人经营,管理比较松散,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可能导致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等问题。

3. 商品种类有限:相对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的商品种类相对较少,满足不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高卫生标准:制定严格的市场清洁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市场环境整洁卫生,保证食品安全。

2. 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对市场内的商户进行有效管理,避免出现商品质量问题和价格混乱的情况。

3. 扩大商品种类:引入更多的供应商,增加商品种类,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4. 采用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技术,提高市场效率,例如,可以开设网上商城,方便消费者在线购买。

5. 建立信用体系:通过建立商户信用体系,鼓励商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模式与现状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模式与现状

我国现阶段农产品流通模式与现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6年第17期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形成了以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经销商为主要流通主体,以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载体的格局,这是经历多年的市场化变革由计划调节下的统购统销模式演进来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现阶段我国所共存的几种模式:模式一:农户+(收购小贩)+批发商+零售终端这种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存在小贩。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正常都是农民将农产品收割之后就直接卖给小贩,而这些小贩直接将收购的农产品再转卖给下一级批发商,批发商再转卖给零售商,结束农产品流通。

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由于渠道单一,容易造成农民对小贩的极其依赖。

不存在小贩。

这种模式的前提条件就是某种农产品大片集中种植在某个区域,由于这种规模种植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农户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直接和批发商进行交易。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农户和批发商的交易是一次性的,双方只是寻求当次交易的利益最大化。

模式二:农户+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终端这种流通模式关键在于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双发签署的合同,农户按照合同中的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既定数量和种类的农产品,而龙头企业则兼收购、加工以及销售工作将收购来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然后转卖给下级的批发商和和零售商来完成流通,这种流通操作被称为“订单农业”。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通过合同将农户和龙头企业进行绑定,这样可以使农户和龙头企业共同承担市场压力,使农户利益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和第一种流通模式相比,该种模式更能优化农产品流通,既维持了农产品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节省信息搜寻的成本。

同时该模式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农户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比较脆弱。

模式三:农户+ 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终端这种模式是在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加上了农民合作社,其实它是对模式二的完善与矫正。

这种模式与模式二进行比较,就是农户与龙头企业不再有直接关联,农民合作社成为了两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精选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精选我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6、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 自1984年山东寿光建立全国第一家蔬菜批发市场以来,蔬菜市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营蔬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2000余家,农贸市场2万余家,覆盖全国城乡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不但多,而且大,功能齐全,如山东寿光、郑州万邦等……)据不完全统计,70%蔬菜经批发市场销售,在零售环节经农贸市场销售的占80%,在大中城市经超市销售的占15%,并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4、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 由于投入少、研究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育种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不够;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在商品品质、复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种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适应设施栽培、加工出口、长途贩运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育种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研单位与企业衔接合作不够密切,制约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蔬菜种子8000多吨,销售额占全国蔬菜种子销售总额的25%,尤其是春夏大白菜、白萝卜及设施栽培的红果番茄、茄子、彩色甜椒、青花菜、水果型黄瓜等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影响蔬菜产业安全(公司、品种举例)。与此同时,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比如:我站…;全省据统计县级90%....)、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烟粉虱、根结线虫、番茄黄花曲叶病毒、十字花科根肿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重;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加上连作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酸化不断加重,影响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成本大幅上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也亟待加强。(寿光技术员跑全国说明…)(近几年国家已有所重视,县级区域站建设…)

2024年四季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四季豆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四季豆市场发展现状
1. 引言
四季豆,即蔓越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类食材,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种植和消费群体。

本文将对当前四季豆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
四季豆作为一种传统蔬菜,在中国的市场需求量一直稳定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四季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长率约为5%。

3. 供需情况
目前,中国的四季豆市场主要由农户和种植企业供应。

供给方面,农户是主要的生产者,占据了市场的半数以上份额;而种植企业则更多专注于大规模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

需求方面,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和超市是主要的销售渠道,消费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4. 市场竞争
尽管四季豆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供应方面,市场仍存在一定的竞争。

首先,农户之间在品种选择、生产技术和销售渠道上存在差异,导致市场上品质和价格参差不齐。

其次,种植企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使得他们在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

5. 市场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增加,四季豆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另外,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种植技术将不断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推动市场的发展。

此外,随着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的发展,销售渠道和物流环节的改善也将促使四季豆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6. 总结
四季豆市场目前正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供需情况基本平衡,但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未来,市场将受到人们健康饮食观念和农业科技的双重影响,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1年中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2021年中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

2021年中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一、概述农贸市场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消费者的餐桌,也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

农贸市场作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的农产品零售终端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障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维护质量安全、推动绿色环保和服务政府宏观调控等公益功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农贸市场发展现状2021年上半年,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农贸市场市场交易总额及商户利润较2020年同期明显增长,整体已恢复至疫情前交易水平。

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数据显示,农贸市场中民营市场占比较高,约为47.50%;混合所有制市场数量占比相对较小,约为10.84%;国有农贸市场占比约为23.33%;集体所有制市场占比约为18.33%。

农贸市场规模大小各异。

中大型农贸市场面积一般在2500平方米左右,一般拥有80-120个摊位。

小型农贸市场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摊位一般在50个以下。

市场平均摊位租金为7.80元/平方米•天,平均每个市场覆盖消费者约2.4万人。

从各流通渠道占比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贸市场2020年总交易额约占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份额的57%,仍然是消费者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渠道。

社区生鲜店(社区超市)约占19%,大型超市约占13%,传统电商生鲜业务、社区电商、前置仓、新零售等生鲜电商平台不足7%,剩余为路边摊、流动售卖、农民自售等销售渠道。

近年来,随着到家便利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新型业态竞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农贸市场线上到家业务占比逐年提升。

调研显示,2021年上半年农贸市场的线上销售渠道(包括市场自建线上销售平台、商户与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等方式)占比为6.62%,较2020年增加2.54%,较2019年增加4.22%。

分城市来看,2021年上半年,一线城市农贸市场的线上销售渠道占比为 6.95%,较疫情前增加 4.20%;其他城市农贸市场的线上销售渠道占比为6.00%,较疫情前增加3.76%。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分析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分析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分析中国油菜籽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行业之一,也是我国粮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菜籽是一种富含油脂的农作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提取植物油并用于食用、工业,同时还可以提取蛋白质用于饲料。

中国油菜籽行业发展现状、市场现状及行业全景如下:一、发展现状1.产量增长:近年来,中国油菜籽产量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油菜籽的总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1%。

其中,主要产区有河北、辽宁、黑龙江等地。

2.种植结构调整:中国油菜籽种植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传统的小麦-油菜轮作模式正在被改变。

在东北地区,逐渐由小麦-油菜轮作向大豆种植转变;在海南、广东等南方省份,油菜籽和稻米轮作种植模式也逐渐兴起。

3.科技进步:近年来,中国油菜籽行业加大了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了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引进新品种、优化种植技术等措施,提高了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4.面积扩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中国油菜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据统计,2024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达到了3800万亩。

二、市场现状1.总体供需紧张:我国油菜籽市场整体供需状况相对紧张。

油菜籽是中国主要的粮油原料之一,主要用于榨油。

随着人们对油脂的需求不断增长,油菜籽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供需矛盾加剧。

2.进出口贸易:中国油菜籽产量虽然较大,但由于需求量巨大,仍需要大量进口。

据海关统计,2024年我国油菜籽的进口量达到了42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8%。

主要进口地区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3.价格波动:由于供需关系的影响,油菜籽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

在供需紧张的情况下,油菜籽价格上涨,带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面积扩大;而当供应充足时,油菜籽价格下跌,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压力。

1.市场潜力巨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和油脂消费国之一,油菜籽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油脂消费量的增加,油菜籽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2024年乌梅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乌梅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乌梅市场发展现状1. 市场概述乌梅市场是位于中国某省的一个重要农产品市场,以乌梅的种植、加工和销售而闻名。

乌梅是一种特色农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乌梅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 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乌梅市场年销售额约为X万元,年交易量约为X吨。

乌梅市场已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吸引了大量的乌梅种植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

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乌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3. 市场现状3.1 种植环境乌梅市场的乌梅种植主要集中在该地区的山坡地带和坝田地带。

这些地方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适合乌梅的生长,为乌梅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一些乌梅种植户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过量,对环境和消费者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市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3.2 加工技术乌梅市场的加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乌梅市场主要的加工产品包括乌梅酱、乌梅蜜饯等。

但加工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仍有一些差距,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乌梅市场的加工企业数量有限,规模相对较小,缺乏统一的品牌宣传和营销策略,这制约了乌梅市场的发展潜力。

3.3 销售渠道乌梅市场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电商平台等。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乌梅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然而,乌梅市场的销售渠道仍不够多元化,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这给乌梅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4. 市场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促进乌梅市场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市场发展策略。

4.1 环境保护加强对乌梅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进行监管,鼓励乌梅种植户采用有机种植方法,确保乌梅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土壤和水源的保护,为乌梅的持续种植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4.2 加工技术提升加强对乌梅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乌梅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口感,增加消费者的选择。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现状1、2021年中国农产品批发总成交量达9.80亿吨,较2020年增加了0.6亿吨,同比增长6.5%,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稳步发展,已经覆盖约40%的地级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便利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预计2022年中国农产品批发总成交量将达到10.40亿吨。

随着成交量的增加,交易额也随之增长,2021年中国农产品批发总交易额达5.81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0.41万亿元,同比增长7.6%,预计2022年中国农产品批发总交易额将达到6.24万亿元。

2、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4100多家,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有1300多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

2021年,财政部、商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通过两年时间,加快形成更为畅通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开创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化”经营模式,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长沙等23个大中城市经营管理33个实体农产品物流园项目,形成国内最具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

3、目前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已开始进入由量变到质变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然而,总的来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还很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农产品现代流通的需要,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1、缺乏全国统一规划。

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规划。

整体上看,我国批发市场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市场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和部分地区网点不足、“有场无市”的现象并存。

2、缺少准入、退出机制。

由于缺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准入、退出机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不仅给竞争双方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产生不利影响,从市场波及上下游农产品经销商、消费者、生产者等多环节。

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引言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的经济过程,主要由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运作环节组成,并在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保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改革先后采取了放开物价、开放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三高”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等诸多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发展迅速、变化巨大,彻底改变了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的政策,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也由过去的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化,形成了多渠道的流通体系及公平竞争的市场格局。

回顾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大致经过了以下发展时期:第一,统一计划购销时期(1953—1977年)。

从1953年开始,农产品出现供需紧张,为控制这一局面,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我国农产品开始实行统购统销的流通体系。

到1956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实现了对粮食的统购统销、对棉花的计划控制,农业的发展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经济的轨道。

1957年,国务院进一步指出,凡属国家规定计划收购的农产品,全部由国家计划收购。

其后,农产品基本上都由国营商业独家收购。

1961年,中共中央文件又提出了三种收购政策,即第一类物资(粮食、食油、棉花)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第二类物资(其它重要农产品)实行合同派购政策1;第三类物资(统购派购以外的农副产品)实行议价政策。

这一时期基本上采用了农产品计划供应的方式,将农产品流通直接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实质上否定了农产品的商品交换性质,农产品基本上不存在随行就市的自由交易。

第二,过渡时期(1978—1984年)。

统购统销政策是粮食供求紧张、国家需要在农村取得大量工业化积累等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中国蔬菜市场供需现状及价格走势分析

中国蔬菜市场供需现状及价格走势分析

中国蔬菜市场供需现状及价格走势分析一、定义及分类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蔬菜常见分类包括“植物学分类法”,“食用(产品)器官分类法”,“农业生物学分类法”。

二、市场供需蔬菜中有许多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相关的植物化学物质、酶等都是有效抗氧化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蔬菜是中国人民餐桌上常见的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

2014-2019年中国蔬菜产量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蔬菜产量为70346.7万吨,同比增长1.67%;2019年中国蔬菜产量为72102.6万吨,同比增长2.50%。

2019年河北蔬菜产量为5093.1吨,较2018年减少了61.4吨;内蒙古蔬菜产量为1090.8吨,较2018年增加了84.28吨;辽宁蔬菜产量为1885.4吨,较2018年增加了33.07吨;上海蔬菜产量为259.15吨,较2018年减少了35.34吨;安徽蔬菜产量为2213.6吨,较2018年增加了95.39吨;福建蔬菜产量为1437.33吨,较2018年减少了55.67吨;广东蔬菜产量为3527.56吨,较2018年增加了197.32吨;海南蔬菜产量为567.16吨,较2018年增加了0.39吨。

中国是人口大国,2014-2019年中国总人口数量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总人口数量为139538万人,同比增长0.38%;2019年中国总人口数量为140005万人,同比增长0.33%。

中国人口持续增加,促使中国蔬菜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2014-2019年中国蔬菜需求量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蔬菜需求量为69271.19万吨,同比增长1.69%;2019年中国蔬菜需求量为70989.54万吨,同比增长2.48%。

2014-2019年中国蔬菜人均需求量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蔬菜人均需求量为496.4千克,同比增长1.30%;2019年中国蔬菜人均需求量为507.1千克,同比增长2.14%。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不可否认,现在的中国农产品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全世界。

但是,很多人也会发现,中国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生产成本等方面分析,阐述中国农产品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质量不稳定中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质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时,由于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种植技术和化学肥料,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2.安全性不足农产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而在中国,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导致农产品的安全性不足,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营销方式陈旧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营销方式较为陈旧,多采用传统的销售途径,如农贸市场、超市、批发市场等。

但是这些销售模式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无法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2.品牌建设薄弱中国的农产品缺乏知名品牌,而知名品牌对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附加值和改善产品形象非常重要。

缺乏品牌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生产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同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农业税负过重,也导致农民的生产成本较高。

2.管理水平不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在国际上相对较低,很多农业生产企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导致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较多,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安全性和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好的竞争地位。

同时,针对农民生产的实际情况,政府需要依托现代化的经济技术手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调整政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真正让农业农村更加强大、美丽和持续发展。

农贸市场发展历程

农贸市场发展历程

农贸市场发展历程一、农贸市场的起源1.1 农贸市场的定义农贸市场是指供应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市场,是城乡居民交流农产品的重要场所。

1.2 农贸市场的起源农贸市场起源于古代农业社会,是农民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带到城市进行交换的方式之一。

在中国,农贸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

二、农贸市场的发展阶段2.1 初级阶段:传统农贸市场早期的农贸市场以传统形式存在,农民将农产品摆放在地上或简易摊位上进行交易。

交易方式简单,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2 中级阶段:规范农贸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贸市场逐渐规范化。

政府开始介入管理,建设统一的市场场所,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2.3 高级阶段:现代化农贸市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农贸市场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现代化农贸市场通常配备完善的冷链设施,提供多样化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

三、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3.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许多城市建设了大型的农贸市场,提供更多的交易机会和选择。

3.2 产品质量提升政府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一些农贸市场引入了认证机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3 农产品电商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产品电商逐渐兴起。

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农产品,方便快捷。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也促进了农贸市场的转型升级。

3.4 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一些农贸市场开始引入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环节,将原始农产品加工成更多样化的产品,提高附加值。

四、农贸市场发展的问题与挑战4.1 市场乱象一些农贸市场存在乱象,如价格不透明、假冒伪劣产品等。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打击市场乱象,保护消费者权益。

4.2 供需失衡一些农贸市场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服务和调控措施,促进供需平衡。

4.3 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许多农民缺乏市场营销能力,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201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回顾

2010年中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回顾
分别增长2.8%和3.3%。
09-01 09-02 09-03 09-04 09-05 09-06 09-07 09-08 09-09 09-10 09-11 09-12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油菜籽 3801 3627 3514 3400 3435 3669 3700 3700 3700 3700 3700 4016 4085 3721 3855 3848 3913 3949 3970 4075 4080 4120 4220
4240
2009~2010 年我国油料及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走势单位:元/吨
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改造。重点支持农产 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环保等准公益设施和 仓储、配送等经营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农产品流通企业 的冷链系统和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农产品流 通产业化和规模化。支持农贸市场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4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5亿元资金,对936家农产 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贸市场的1565个建设项目给 予了支持,重点支持了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废弃物 处理、安全监控等准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其中, 2009年安排6亿元资金,对610家农产品市场的790个项 目建设进行了扶持,新建或改造交易面积16.9万平方米、 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21个、检验检测中心23个、安全监 控系统32个,新增冷库库容89万吨、废弃物处理能力 3300吨、带动社会投资90多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和运 营,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现代化水平,完善了市场功能, 优化了市场环境,在引导各地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二)2010年物流行业发展现状

2025-2031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调查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调查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调查预测报告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调查预测报告》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对行业公开信息的分析、对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以及共研分析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分析内容中运用共研自主建立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是企业布局煤炭综采设备后市场服务行业的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报告目录:第1章: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综述1.1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概述1.1.1农产品流通行业的界定1.1.2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分类1.1.3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1.2中国农产品流通关键环节分析1.2.1中国农产品流通运输环节简述1.2.2中国农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简述1.3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3.1农产品流通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3.2农产品流通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3.3农产品流通行业技术环境分析1.3.4农产品流通行业社会环境分析第2章: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运营状况分析2.1中国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分析2.1.1中国农业生产与经营情况分析2.1.2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分析2.1.3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分析2.2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基础分析2.2.1中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析2.2.2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分析2.2.3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分析2.3中国农产品物流运营状况分析2.3.1农产品物流特点分析2.3.2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2.3.3农产品流通行业主要问题分析2.3.4农产品主要物流模式分析第3章: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其创新分析3.1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3.1.1美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经验与启示3.1.2日本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经验与启示3.1.3德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经验与启示3.1.4加拿大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经验与启示3.2中国农产品流通模式及创新分析3.2.1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分析3.2.2以农贸市场为核心的流通模式分析3.2.3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流通模式分析3.2.4农产品其他流通模式分析3.2.5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分析3.3农产品流通模式内在影响因素分析3.3.1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3.2农产品物流状况影响3.3.3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3.3.4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3.3.5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3.3.6农产品生产管理要素3.3.7农产品流通渠道要素第4章: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细分市场分析4.1中国果蔬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分析4.1.1中国果蔬农产品产销规模分析4.1.2中国果蔬农产品加工市场分析4.1.3中国果蔬农产品冷链物流分析4.2中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分析4.2.1中国肉类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分析4.2.2中国鲜活水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分析4.2.3中国乳制品流通市场发展分析4.3中国大宗农产品流通市场发展分析4.3.1主要大宗农产品产销规模分析4.3.2主要大宗农产品产区分析4.3.3主要大宗农产品流通模式分析第5章: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重点区域分析5.1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区域状况分析5.2主要省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状况分析5.2.1上海市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5.2.2江苏省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5.2.3山东省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5.2.4江西省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5.2.5广东省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5.2.6河南省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5.2.7川省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分析第6章: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融资分析6.1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资风险分析6.1.1行业经济风险分析6.1.2行业政策风险分析6.1.3行业关联风险分析6.1.4行业供求风险分析6.1.5行业其他风险分析6.2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资现状分析6.2.1行业投资项目分析6.2.2行业投资规模分析6.2.3行业资金用途分析6.3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融资方式分析6.3.1农产品流通行业主要融资方式6.3.2农产品流通行业主要投融资工具第7章: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企业经营分析7.1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分析7.1.1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1.2临沂新程金锣肉制品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1.3中国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1.4潍坊乐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1.5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2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分析7.2.1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2.2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2.3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2.4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2.5深圳市福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3中国农产品物流企业经营分析7.3.1广东万纬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3.2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3.3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3.4漯河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3.5夏晖物流(北京)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4中国农产品超市零售企业经营分析7.4.1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4.2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经营情况分析7.4.3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7.4.4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第8章: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资前景预测8.1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8.1.1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基本趋势分析8.1.2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8.1.3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细分领域发展趋势分析8.2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资分析8.2.1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资风险分析8.2.2农产品流通行业投资机会分析8.3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8.3.1农产品流通行业总体发展前景8.3.2农产品流通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图表目录图表1:新鲜蔬菜类别图表2:新鲜水果类别图表3:鲜活农产品类别图表4:2020-2024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走势图(单位:%)图表5:2024年中国冷链仓储省维度分布地图按库容量(单位:吨)图表6:2020-2024年中国冷藏车保有量及增速(单位:万辆,%)图表7:农产品电子化结算流程图表8:我国电子化结算系统主要功能图表9:农产品电子化交易平台主要运用对象图表10:产地市场支持政策统计图表11:公益性市场支持政策统计图表12: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政策统计图表13:市场流通主体支持政策统计图表14:2020-2024年中国GDP增长走势图(单位:万亿元,%)图表15:2020-2024年中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情况(单位:亿元)图表16: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分析图表17:农产品加工方法分类图表18:粮食作物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图表19:油料作物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图表20:果蔬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图表21:畜禽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图表22:蛋制品加工技术图表23:2020-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演变(单位:%)图表24:2020-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单位:%)图表25:2020-2024年中国部分生鲜产品批发价格变化趋势(单位:元/公斤)图表26:2020-202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其增长情况(单位:万亿元,%)图表27:2020-2024年中国粮食种植面积情况统计(单位:万公顷,%)图表28:2020-2024年中国水产养殖面积情况统计(单位:万公顷,%)图表29:2020-2024年中国大牲畜存栏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头,%)图表30:2020-2024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1.1中国农贸市场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贸市场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农业市场化改革以及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贸市场在促进产销衔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引导生产资源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显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贸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联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并承担着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

在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在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供应等方面,我国农贸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国际经验和国情来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仍将发挥重要的中枢作用。

近些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一系列一号文件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发展的历程建国60多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改革经历了艰苦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以前,城乡农贸市场屡遭遏制取缔,农贸市场缺乏赖以孕育、生存的体制环境和物质基础。

1978年至1984年,开放农市贸易以及“菜篮子”产品的产销体制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农贸市场开始萌芽。

1985年至1991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集贸市场蓬勃兴起与发展。

2001年至今,农贸市场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抓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市场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物流功能。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转入战略性结构调整的新阶段,这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重大目标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这样的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背景下,我国农贸市场经过10多年快速发展,基本构建起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稳定数量、优化布局结构、提升质量档次为重点的新阶段。

二、我国农贸市场发展现状(一)市场发展基本概况我国农贸市场历经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此后进入市场布局调整、经营品种结构调整和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市场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国亿元以上的农贸市场数量有1800多个,而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还在逐渐扩大。

图3.1 2013年全国集贸市场按主营品种分类比重图另据农业部2014年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农产品农产品交易市场达1800多个,成交额达万亿元,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仍在继续升高;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大城市经由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比例在80%以上;不同层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乡农产品流通、交易和确保城乡市场供应中发挥着任何方式都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

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

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 1.4%,成交总额万亿元。

我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 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万家,商品销售总额亿元。

农产品流通上游连接农业生产者,下游连接城市居民百姓,是关系到国民生活预计2013年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将达到万亿元。

(二)市场建设与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果1.布局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近些年为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以及伴随着城市建设扩容和消费群体的集聚,农贸市场在发展中调整、以调整促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由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集散地市场相互衔接配置,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优势互补的全国集贸市场网络,形成了全国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基本格局。

2.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一大批农贸市场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下,对市场内交易棚厅、场地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市场交易条件明显改善。

特别是大中城市的不少销地批发市场,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需要,进行了市场搬迁。

这些迁建的新市场在基础设施方面普遍加大了投入,提升了档次。

3.市场服务功能逐步配套。

许多农贸市场建立了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为进场商户提供餐饮、居住等配套设施;部分市场发展了农产品冷藏加工、分级包装和统一配送等业务,有些市场建立了垃圾污水处理系统。

4.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2000年以前,全国农贸市场中,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市场约占2/3以上。

2001年以来,伴随以实行股份制为核心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一些竞争性的非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农贸市场的产权改革逐步推开。

截至目前,原来国有制农贸市场的大多数已实行了产权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其中以市场管理层和员工参与持股的居多。

这项重大改革强化了农贸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市场建设与改革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5.市场管理向信息化、现代化迈进。

大部分农贸市场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

其发布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成交量信息和供求双方信息,对引导农民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产销衔接、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内部管理信息化稳步推进。

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农贸市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了客户管理、摊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治安管理的信息化。

变革交易方式。

一些农贸市场摒弃了延续多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方式,采用电子统一结算(含双方刷卡交易)方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地区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产地市场发展不足。

目前农贸市场的建设速度和发展程度,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

全国成规模的大型农贸市场共1800多家,其中70%分布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仅分别占20%和10%左右。

总体上看,大中城市作为商品农产品的集中消费地区,其销地批发市场的发展比较充分,设施条件较好;而农村地区,特别是中部粮棉油和蔬果主产区、以及西部特色农业地区的产地批发市场发展不足。

这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基础设施薄弱,与现代流通业对接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总体上看,目前大多数农贸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交易场地等最简易的条件,不少市场还缺乏遮阳避雨的交易棚厅,特别是一些产地批发市场的设施简陋,交易环境差,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保障能力不足,消防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

相当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进入市场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农产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设施更加奇缺,而这些都是建设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条件。

3.经营管理粗放,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多数农贸市场交易方式落后,市场管理“重收费轻服务”,停留在一般的物业管理与收费,以及卫生、保安等管理上,缺乏为商户提供便捷的交易结算、信息查询、冷藏保鲜等配套服务。

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改善市场运营管理还做得不够,对市场内商流、物流、人流缺乏及时有效的协调掌控机制与手段,往往处于自发、无序即“乱哄哄”的状态。

欺行霸市、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

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健全。

4.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营销规模小、效率低。

由于农民个体户或农村经纪人是目前承担农产品运销的主要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农贸市场内大多数经销商的营销规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实力、信誉好、规范化的大批发商、代理商组织,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的农产品供应链条。

而且,运销商与生产者之间是一种买断关系,这样既不利于提高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能力,又不能使农民分享流通环节的利润。

3.3.1.2国外农贸市场建设与运作管理模式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普遍性反映了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共同特点,特殊性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结构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农贸市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明显差别。

以下例举东亚、美国以及欧盟等几种模式。

(一)东亚模式:以小规模农户经营和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批发市场拍卖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批发市场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居主导地位。

东亚地区国家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占主导。

随着市场开放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自由化,它们的农产品流通,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专业门店、连锁超市、社区农贸市场等为零售终端,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结合的市场体系。

在粮食流通方面,一般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而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

2.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农贸市场建设。

东亚国家和地区人多地少,农户家庭小规模经营的收入与其他产业相比,相对较低。

为了稳定农业、稳定农民,政府当局均强调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把扶持建设农贸市场,作为促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合理化、保障国民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

3.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户联接农贸市场重要桥梁和纽带。

无论日本、韩国或台湾地区,在农产品流通中,以农协、农会、农民产销班为代表的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都十分突出。

它们一方面在产地将农户的产品集中起来,进行分选、包装和标识,大部分送到农贸市场委托批发商拍卖销售,一部分由农协自行统一加工、冷藏保鲜和销售。

日本农协在组建产地批发市场和集配中心、组织物流配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全国农协系统共有2800多个基层集配中心(集货场),同时建立了众多农产品运输联合会等合作组织,确保生鲜农产品快速运到批发市场。

韩国政府资助农协建立产地农产品加工中心(综合处理场所),对农产品进行分选包装后送到批发市场拍卖交易,或直接销售给超市和团体消费者等。

台湾的农会组织包括基层产销班,具备产品物资供销、技术推广和信贷保险三大职能。

农会开办了许多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便利店,直接从事农产品流通。

(二)欧盟模式:以中等规模农场和合作社为基础,批发市场交易和产销直挂方式并举。

欧盟各国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分为一级网络和二级网络,一级网络以大型农贸市场为主,二级网络即指农产品零售市场。

一级网点一般设在各大城市和交通方便地区,形成以批发市场、销售合作社、销售公司为主体的农产品集散网络,它们既带动周边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又把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欧盟各国普遍设立了由农场主自愿参加的农业合作社、农业工会、农业公司及农产品专业协会等农业合作组织与机构,分为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几个层次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