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城市的组成要素及其用地规划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1-2节培训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1-2节培训课件

城市系统的构成
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三.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
政治系统构成 人口系统构成 文化系统构成
按 产业构成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按产业结构分
主导产业 配套产业 一般服务性产业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包括各种城市用地(平面和空间)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包括各种动、植物及生态环境 六.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构成:包括交通,水、电,教育,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影响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的城市的物质生活 影响的城市的职能 影响着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 对城市建设有制约
组成城市自然环境的要素有地质、水文、气候、 土壤、地貌、动植物等。
1.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
(2) 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水中矿物质成份、硬度、水
温及水的动态变化情况等
地下水也是一种资源,城市建设应注意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
3.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环 境、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包括: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 度等。
医疗,服务等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Urban Land and Its Assessment for Usability
一、城市用地概述
1.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包括 已建设用地和待建用地。除此之外,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按城市规划 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
一)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 二)城市系统的构成

【地理素养】高三复习专题——城市规划

【地理素养】高三复习专题——城市规划

【地理素养】高三复习专题——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一、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影响城市形成)+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交通、政治、科技等→促进城市发展)。

2.城市形态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城市总体上的外部轮廓形状。

分别为团状块(成都)、条带状(延安、兰州)或星状(郑州)、组团状(重庆)。

3.各功能区布局的原则(1)工业区:①风——注意风向,有大气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考虑河流,有水污染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的下游,避免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

③宝——关注矿产,许多工业特别是原料指向型或资源密集型工业,要靠近区域中的矿产产地。

④地——地域联系,运输量大的工业要靠近河流和铁路线,高新技术工业要靠近航空港。

(2)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3)商业区:一般有市场最优原则(靠近城市几何中心)和交通最优原则(靠近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干线附近)。

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1)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地地租的高低又在经济因素中占据主要地位。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2)影响功能区的其他因素:①不同功能区的建设与发展对地租水平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如高科技园区、风景区的建设会提高当地地租水平;工业区、火车站、飞机场的建设会降低当地土地价格。

②地租水平从市中心向外成同心圆状向外递减;但市中心附近地租水平不一定高,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租水平不一定低,这与产业布局、环境条件、地理位置等有密切的关系。

【方法归纳】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方法说明看面积大小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特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面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在市中心所占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所占面积仍然较大【方法归纳】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典例1】(2019·北京文综,8)下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理要素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理要素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理要素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因素。

其中,地理要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理要素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地理特征、地理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个方面。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水资源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社会文化等。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自然地理要素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地形地势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

坡度、地势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城市布局。

如在山区地区,由于地势的起伏,土地资源有限,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规划需要更加注重保护山体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平坦的土地。

气候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气候条件直接决定了农业、工业、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湿热,适合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北方地区气候寒冷,适宜发展重工业。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水源是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城市规划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的环境,减少水污染。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人文地理要素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也起着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合理规划城市的产业布局,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

例如,发达地区通常以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为主导,城市规划可以更加注重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创新研发中心的建设。

人口分布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需要更加注重住宅与商业配套设施的规划,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口分布分散的地区则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区域的连通性。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共45页PPT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共45页PPT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地规划第四章城市构成与⽤地规划第⼀节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和综合性2、层次性和结构性3、系统的动态性4、系统的环境联系性⼆、城市的系统构成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空间系统社会系统经济(产业)系统基础设施系统⽣态系统1、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构成(政治团体、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化系统构成、⼈⼝系统构成2、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1)按国民经济结构的分类⽅法:·第⼀产业·第⼆产业·第三产业(2)根据城市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主导产业·⼀般服务性产业·配套产业3、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态及基础设施各⼤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三要素分析:·空间位置——选址是城市各⼤构成系统的要素关系的反映,各要素的空间选址从总体上决定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集聚程度·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

它包括城市的三维(平⾯和⾼度)空间形态。

4、城市其他系统构成·城市市政设施系统,⼀个城市由供电设施、给排⽔设施、供热设施、燃⽓供应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电讯信息⽹络设施等构成。

·社会设施系统,⼜可以由⽂化教育、医疗卫⽣、商业服务、⾏政管理设施等构成。

第⼆节城市⽤地及其适⽤性评价⼀、城市⽤地1、城市⽤地的概念城市⽤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有⼀定⽤途与功能的⼟地的统称,是⽤于城市建设和满⾜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地。

包括已经建设利⽤的⼟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地。

2、城市⽤地的属性(1)⾃然属性·空间定位——不可移动性·永久性·不可再⽣性(2)社会属性⾪属性——依附于⼀定的社会权⼒及机构;集约利⽤及社会对⼟地强⼒的调控作⽤明显反映其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区位价值·经济效益(投资效益)(4)法律属性⼟地作为不可移动的资产和资源,其归属及使⽤权的转让受法律和保护或经过合法途径表现为明确的法律属性3、城市⽤地的价值(1)使⽤价值城市空间的载体——实现城市功能。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的合理选择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的合理选择
1. 地质条件 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3. 气候条件
4. 地形条件
返回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的合
12
理选择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的发展
•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
商业城市多在水陆交通干线上 大运河沿线、尼罗河沿线
军事要塞多选择易于攻守地形 南京、北京
工业城市多靠近矿产资源产地 唐山、克拉玛依、大庆
• 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和形态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的合 理选择
19
返回
冲沟
• 冲沟是由间断性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的沟槽。 适宜的岩层或土层、地形以及气候条件是形成 冲沟的主要条件。冲沟切割地形,使之支离破 碎,对土地的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如黄土高 原、美国西部大峡谷。
返回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的合
15
理选择
1.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的选
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方面的分析。
• 建筑地基 • 滑坡与崩塌 • 冲沟 • 地震 • 矿藏
返回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的合
16
理选择
建筑地基
•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都由地基来承载。而自然 地基的构成无非是土与石。但由于地质构造 及土层的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其组成物质各 不相同,因而对建筑物的承载力也不一样。 这对选择建设用地非常重要。 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
膨胀土 湿陷性黄土
返回
城市用地组成与用地的合
17
理选择
自然地基类别与建筑物的承载力
类别
承载力(t/平米) 类别
承载力(t/平米)
碎石(中密) 角砾(中密)
40~70 30~50
细砂(很 湿)(中密)
大孔土
12~16 15~25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布局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布局

六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布局1.1 城市用地构成一、城市用地构成的界定城市用地的构成,是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不同的构成形态。

二、城市用地构成的划分按照行政隶属的等次,分为市区、郊区等。

按照功能用途的组合,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市中心区、开发区等等。

按照城市用地构成为某种功能需要,形成多用途用地(居住、工业、设施等),构成混合用途的地域。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规模的城市,因各种功能内容的不同,其用地构成形态也不一样。

1.2 城市用地分类一、城市用地的分类城市用地对应于所担负的城市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用途。

我国建设部于1990年后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该标准将城市用地划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级,计有8大类,35中类和42小类。

8个大类划分如下:R 居住用地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M 工业用地W 物流仓储用地S 交通设施用地U 公用设施用地G 绿地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见标准)2.1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布局一、城市居住用地的定义与分类(1)居住用地的定义居住用地: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居住用地是指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2)居住用地的组成居住用地占有城市用地的较大比重,分为四类:1、住宅用地:不同类型住宅所占用地,包括住宅基底和宅基周围所必要的用地。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生活所需要的学校、医疗、商业服务、文娱管理等设施的用地。

3、道路用地:居住地区内各种道路、广场、停车场用地。

4、绿地:居住地区集中设置的公园、游园等公共性用地。

(3)居住用地的分类城市居住用地按照住宅质量、用地标准、各项关联设施的设置水平和完善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等,可以分成若干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范,将居住用地分成三类,其中一类最好,三类较差。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共45页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共45页

END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3-4节培训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3-4节培训课件

生活小区
居住单元
佩里的“ 邻里单位”
英国的“居住村”
日本的“近邻住区” 图 4- 4- 3 日本大阪泉北新城规划
图4- 4- 4 前苏联的“居住小
按邻里单位理论规划
按小区理论规划
图4- 4- 6 济南市佛山苑小区
2、居住用地的选择 居住用地选择的原则
环境优良(包括:地质、水文、日照、通风,风景等) 与其它功能用地相协调 合适的规模与用地 环境保护 与已有公共设施的联系 市场需求与建设效益 留有发展余地
3、指标确定的方法
千人指标法(规范) 行业要求 地方传统和习俗
(四)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
分布应考虑的因素
1.项目要合理配置 2.合理的服务半径 3.考虑城市道路与交通要求 4.考虑公共设施对环境的要求 5.考虑城市景观组织 6.考虑建设顺序 7.考虑原有设施的布局
(五)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1、主要公共设施的分 物
3、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指标 (1) 城市绿地分类:6大类,11中类,10小类
(2) 城市绿地指标
93年标准 现行标准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面积 G1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
4、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把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环境要素 城乡一体化绿化原则 共享、均衡、就近原则 绿化规划形态与城市用地相适应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适应
1、 影响居住用地的因素: 自然条件 城市用标准
居住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重,一般为(20~32)% 2、居住用地指标: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一般为18~28 m2, 大城市不得小于16 m2。
(三)、居住用地的规划与布置
1、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发展过程

城市各物质要素规划布局居住

城市各物质要素规划布局居住
英国哈罗
新城,由三级 构成,即以邻 里作为基本构 成单元;由 2~4个邻里单 位构成居住区; 再由几种居住 区构成城市旳 居住地域。
我国历史上曾以
居住街坊作为居住 用地基本单元,50 年代后以居住小区 为基本构成单元。 现居住用地一般由 居住小区——居住 区两级构成。城市 较大时,居住区上 还可有居住地域。 小区下列还能够分 为居住组团或居住 街坊。
道路广场用地 绿地 其中:公共绿地
7.0~15.0 ≥9.0 ≥7.0
规划建设用地构造
类别名称 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绿地
占建设用地旳百分比 %
20~32
15~25
8~15
8~1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要求
(一)理论发展 (二)居住用地旳选择 (三)居住用地旳规划布置
3.居住用地旳组织与构成
居住用地旳组织须充分考虑所在地域旳居住生活方
式(涉及习俗文化),以及对居住生活设施旳发展 需求。
还要按照居住行为旳特点和对公共服务设施旳使用
频度,划分不同旳行为活动圈域和需求层次,以此 作为居住用地空间组织与设施配置旳根据。
居住用地旳构成基于上述原因,在规模较大
旳城市,一般采用多级序列旳构成形态。
第六章 城市各物质要素规划布局
城市工业用地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城市仓库用地规划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城市郊区规划
第四节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一、概述 二、居住用地旳构成与分类 三、居住用地旳指标 四、居住用地旳规划布置
1933年国际当代建筑学会所拟订旳《城市
规划纲领》中,将城市活动归结为居住、工作、 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明确认定为“居住是城 市旳第一活动”。而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 旳场合,称之为居住用地。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

城市构成要素及用地规划
1)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地势较高,地形平坦,
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地下水不宜太高 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有利于交通运输 有利建设与经营使用:同类仓库集中布置, 有足够用地 沿河布置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市民生活、游憩
的需要) 注意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安全
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一般的,布置在城市的边缘,靠近对外交通便捷,便于集散运输的位置。 储备仓库:郊区、远郊水陆交通条件方便、有专用线路的独立地段 转运仓库:城市边缘或郊区,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备紧密结合。 收购仓库: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道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 供应性仓库或一般性仓库:接近其供应地区,具有方便的市内交通运输
货物流动调查:货源点、品种、运量、起讫点、运输方式
机动车调查:车辆拥有量、吨位数、客位数、出行起讫点、 次数、时间、载货品种、数量、车辆种类、停车地点、时间。
公交调查:线路、站点分布与用地面积、客运量、站点上下 客运营情况
社会经济调查:人口及其分布、就业人口、人均消费收入、 GDP等
(3)居民出行调查方法
市区4,边缘3) 道路网面积率:曼哈顿35%,华盛顿43%,伦敦23%,北京、巴黎25%
要便于交通分流
便于交通组织与管理(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角(60-120)
与对外交通设施的联系
满足城市环境要求
道路断面及道路宽度、净空要求 断面
一块板 两块板 三块板
行车道宽度:3.5米,快速路3.75-4米 限高
噪声:
城市建设地区尽量避免布置在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居住区边 缘与跑道侧面距离最好5Km以上
沿主导风向两侧,跑道轴线方向与城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 相切。
第三节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内部道路交通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三、城市对外交通体系的规划布局
1.对外交通体系布局的基本原则 1)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 2)尽量满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
经济要求 3)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干
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 条件 4)留有发展的余地 5)旧城改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设备, 节约用地和投资
7
2.仓库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
• 1)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 • 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 有利于交通运输 • 有利建设 • 有足够用地 • 沿河布置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市民生活、
游憩的需要) • 注意城市环境保护与城市安全
8
2)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
• 一般的,布置在城市的边缘,靠近对外 交通便捷,便于集散运输的位置。
5
4.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 1)工业地带(城市集聚区) 2)组合城市(母城+工业卫星城镇) 3)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 4)旧城工业布局调整
6
二、仓储用地(物流用地)
1.仓库的分类
1)从城市的卫生安全角度,仓库可按储存货物的 性质及设备特征分类
• 一般性综合仓库 • 特种仓库 2)从城市使用的角度,可按仓库的职能分类 • 储备仓库 • 转运仓库 • 供应仓库 • 收购仓库
• 储备仓库:郊区、远郊水陆交通条件方 便、有专用线路的独立地段
• 转运仓库:城市边缘或郊区,与铁路、 港口等对外交通设备紧密结合。
• 收购仓库: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道 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
• 供应性仓库或一般性仓库:接近其供应 地区,具有方便的市内交通运输条件
9
3.仓库用地规模 估算
3.居住用地的规划布置 1)居住用地的选择
2)居住用地的分布
3)居住用地的组织与规模 • 居住用地组织的原则 • 居住用地的基本构成单元(邻里单位)
15
• 居住用地的组织结构与规模 /一般,
居住小区—居住区 两级结构 /在大城市,
住宅组团—居住小区—居住区 三级结构 居住小区—居住区—居住地区 三级结构
• 人均用地指标:18.0-28.0平方米/人,大 中城市不得低于16.0平方米/人
• 居住用地指标的计算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平方米/人)= 居住面积定额(平方米/人)/[建筑密度
(%) X 层数 X 平面系数(%)] • 平面系数(%)指居住面积与建筑面积之
比(楼房0.5—0.6,平房0.6—0.7) 14

2.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指标
18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第七章 城市的组成要素及其 用地规划
1
城市的组成要素(物质要素)
1)生产性设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 2)生活性设施:居住、公共设施、园林绿地 3)市政公用性设施:道路、给水、排水、供
电、供气、通讯、环保、防灾
2
一、城市工业用地及其规划
1.城市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 • 用地条件 • 供水条件 • 供电(能源)条件 • 交通运输条件 • 环境保护条件 • 生产协作条件 • 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条件
11
2.铁路运输场站及枢纽在城市中的位置 3.水运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 4.航空运输与城市布局 5.公路运输与城市布局 • 公路与城市的关系
12
四、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
1.居住用地的组成与分类 1)组成: •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
绿地 • 2)分类:四类
13
2.用地指标
• 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2032%(通常、大城市偏低、小城市偏高)
16
• 我国城市居住用地分级控制规模
分项 户
人口
组团 300-800 1000-3000
分级
小区
居住区
2000-3500 10000-15000
7000-13000 30000-50000
17
五、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置
1.布局的基本要求 1)分级成套布局(市、区、街区) 2)合理的服务半径 3)考虑各种公共建筑的特点及其自身的要
3
2.城市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形式 • 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 • 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工业区 • 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
工业点 • 工业卫星城镇(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
4
3.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 • 平行 • 垂直 • 混合 2)工业用地布局与居住用地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